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  (第七集)  1994/11  新加坡  檔名:02-027-0007

  請掀開經本第十三面第一行,「法藏因地第四」。從這品以下是本經的正宗分。在這品裡面,首先世尊為我們說明阿彌陀佛在因地發心修學的因緣。這些地方也很值得我們學習。請看經文:

  【佛告阿難。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有佛出世。名世間自在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這段經文當中也含藏著很深的玄機。因為佛在《彌陀經》上告訴我們,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到我們現在時間只有十劫。十劫是很短的一個時間,阿彌陀佛究竟是新成之佛還是古佛應化再來?這裡面就含藏著玄機。可見得阿彌陀佛十劫之前不是新成之佛。為什麼?是久遠劫他就成就了。這個時間太長,我們今天講的天文數字,用天文數字都無法形容。『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底下的單位是『劫』,這劫當然是指的大劫,這我們不必細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佛出世』。那個時候有一尊佛出現在世間。

  佛的名號叫『世間自在王如來』。叫世間自在王。這如來以下是佛的十種德號,以十種德號來顯示佛的智慧德能。這十種號是通號,任何一尊佛都有這十種稱號。世間自在王,這是別名,只有這一尊佛稱,其他的佛不能稱。譬如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只有他稱,沒有別人稱,這叫別名。如果稱如來、稱等正覺,我們本師也稱,世間自在王佛也稱,阿彌陀佛也稱,通號。通號是什麼意思?我們在此地要略略的跟諸位簡單的介紹一下,都是自己性德的名號。先說別名。這世間就是講的三種世間,有情世間、器世間。有情世間是指九法界的正報,器世間是講的依報,也就是生活環境。如果說得明白一點讓我們好懂,佛在人事環境當中、物質環境當中都得自在。這在佛法裡面講可以說是三德圓滿的證得,三學也圓滿成就;三學是戒定慧三學。所以他在一切世間得大自在,稱之為世間自在王。王是比喻,就是比喻自在的意思。在古時候,一個國家所有的臣民都要聽命於國王,國王可以自由自在的發號施令,其餘的人都要聽從他。王是自在,此地是比喻,比喻佛在一切法當中得大自在。

  下面這十種德號,第一個是「如來」。我們學佛的同學對於佛法裡面的術語,一定要有正確的理解。世間有許多人對佛法沒研究,大概小說看多了,特別是《西遊記》,小說看多了,一提起佛教,我知道佛教裡頭如來佛最大,孫悟空都翻不過如來的掌心,如來佛最大。說這些話都是外行。如來的意思淺顯的說「今佛如古佛再來」。成了佛,佛佛道同,今佛就如同古佛再來一樣,沒有兩樣,所以稱他作如來。《金剛經》上有一個解釋,解釋的意思比較深,但是講得非常的圓滿,「如來者,諸法如義」。這個解釋得非常之好。在一切法裡面則「法法皆如」,這個話比較難懂。這一切法是講相、形相皆如,如什麼?如其性。性就是真心、就是本性。佛告訴我們所有一切萬象都是真心變現出來的。古德用比喻說,如同金與器一樣,「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器就是相,就是萬象。金是體,能成之體,樣樣都是金。如是這個意思,法法皆如,哪一法不是真如本性?這個意思說得深,但是這個意思說得非常圓滿。深說、淺說我們都要懂得。

  第二『應供』。應是應當。佛是天人導師,對於大眾的恩惠太大。佛教化眾生無條件也沒有揀別,比我們中國孔老夫子教學心量還要偉大。孔老夫子有教無類,這個佛有。但是孔老夫子說,告訴你一樁事情,如果你的反應不好,孔老夫子就不願意教。「舉一隅」,我們這一個房間方方的四個角,舉一個隅教你,這個地方是直角,其他的三個角你就不知道,夫子就不教了。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孔夫子就不願意教;釋迦牟尼佛肯教,再笨的人,他都不捨棄,只要肯跟他學,他就教。譬如佛弟子當中像周利槃陀伽這樣的人,那遇到孔老夫子,孔老夫子一定不教他;但是遇到釋迦牟尼佛,佛慈悲,還是一樣幫助他。佛有善巧方便,一樣教他開悟。可見得佛的教學真的超過夫子,因此對我們的恩德太大!所以佛是應當接受人天的供養。

  佛的生活非常簡單,對大家的要求並不苛刻。佛的生活只需要四事供養。佛在世間要吃飯,一天只吃一餐,你看這多簡單!就我們有應當供養他一缽飯,佛並不選擇。你供養的飯菜好壞,他不分別、他也不執著;衣服的供養,一件衣服可以穿很多年,不要天天供養,衣服破了再供養一件新的,給他換一件;臥具,睡覺時候的臥具,臥具也非常簡單;生病的時候,醫藥。就這四樁事情應當接受大眾的供養,除這個之外,佛什麼都不要。這是在那個社會。現在社會不一樣,現在社會可以說普遍的富裕,物質生活的條件比從前便利太多太多了,於是乎現在供養跟從前也不一樣。供養得太多、太過分了,結果弊病就發生了。發生什麼毛病?本來這個出家人初出家時候,那個心都好心!出家之後,在家弟子供養的太豐厚了,於是乎貪心就起來了;連著貪心,瞋恚心、嫉妒心、傲慢心統統出來了。都是在家同修把他供養,供出來的,這麻煩大!在家同修要曉得,這造業不得了,這個業造得很重、很重。所以我們真正修福要有智慧,沒有智慧感情用事,總免不了要造罪業。

  那我們生在這個社會,出家人一定要認清這個時代的弊病。我也常常接受大家供養,我很提心吊膽,唯恐墮落。所以你們供養我的,我轉手代你們供養別人去了。我供養的方法,第一個印經,普遍的供養全世界的大眾,印送經書供養。這幾年來又增加了一個項目,做獎學金,幫助一些清寒優秀的學生,幫助他們。你們供養我的錢就做這兩種用途,全部都施捨掉了。佛門裡面有一句話說的是真的,這對出家人講的「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那個債務可不得了。我這樣做,我就不怕,縱然我不能了道,有很多人代我還,不要我自己還。所以佛菩薩實在講,阿羅漢以上修行證果的人應當接受供養,為一切眾生做真實的福田,這是正確的。

  第三個名號叫『等正覺』。等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這個地方簡稱等正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這是學佛最高的目的,是我們真實的願望。這句話如果用現代話來說,究竟圓滿的智慧。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方法,佛學是智慧的學問,學佛就是要開智慧。第四個名號叫『明行足』。明是光明,就是指的智慧。行就是日常生活行為。行為沒有一絲毫過失,足就是圓滿的意思。他的智慧圓滿、德行圓滿,沒有一絲毫的過失,這叫明行足。如果用戒定慧來講也講得通。明是慧,行是戒,足是定,也可以表達戒定慧三學的圓滿。

  第五個名號叫『善逝』。這個名號不太好懂。逝是遠離的意思,是寂滅的意思。什麼東西滅掉?煩惱滅掉了、妄想滅掉了、分別執著滅掉了,這叫逝。阿羅漢做到了,但是不善,佛與大菩薩善。善是什麼?是善巧。所謂是即相離相,這就是善;也是大乘經上常講的「無住涅槃」,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跟小乘人所講的涅槃完全不相同,小乘人的涅槃是真的安住在涅槃境界之中,佛與大菩薩心是在涅槃的境界,身是在世間。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他的心境是涅槃境界,無住涅槃。不住涅槃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在世間弘法利生教化大眾;不住生死,他心地清淨寂滅。清淨寂滅就是逝,教化一切眾生那就是善,善逝的意思。底下『世間解』,這個好懂。世間法無論是理、是事、是體、是用,佛沒有一樣不明瞭。解就是明瞭,樣樣都能夠通達,世間解。

  第七個名號叫『無上士』。士是我們中國古時候讀書明理的人稱之為士。中國古時候的社會,可以說是知識分子的社會。大眾普遍推崇的是讀書人,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人能明理,所以社會上對讀書人非常尊敬,縱然讀書人很貧窮。如果在大眾聚會當中,首席這個大位一定是讓給讀書人坐,可見得對於知識分子的尊重。這是在全世界來說是一個特色,其他的民族我們沒有見到這樣的推崇讀書人,重視教育。我們中國古代所重視的。無上士,在知識分子裡面至高無上,沒有比他更高的。這是對佛的稱讚,佛是有道德、有學問。

  『調御丈夫』。這個名號是對佛教化眾生所稱的。調是調心。眾生的心充滿了妄想、煩惱、執著,佛能夠把他調教、調化。御就是統御的意思,這裡面有指導的意思在。佛能夠教導我們、指示我們人生幸福光明的道路。這個話是真的,不但能教我們現前得到幸福美滿,更重要的,他能夠幫助我們永脫輪迴,幫助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了生死出三界;在這一生當中,我們就可以證得不生不滅。這話聽起來好像很玄、好像是神話,其實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人,哪個人沒有死?人都要死,死了就要輪迴,沒有一個人能夠逃過輪迴的,沒有。但是諸位要知道,唯獨修學佛法成功的人,修行證果的人,生死沒有了,不再有生死了。當然這不是等閒的功夫。佛為我們說明生死從哪裡來的?你為什麼會有生死?為什麼會有輪迴?因為你有妄想、你有煩惱。妄想跟煩惱就是生死輪迴的因緣,就是生死輪迴的根本。所以妄想斷了、煩惱斷了,生死輪迴就沒有了。這個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幾個人這一生當中能把妄想、煩惱斷掉?

  佛法特別是大乘佛法,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都是斷煩惱破妄想的。就如同《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是佛說的。我們跟諸佛如來本來沒有兩樣,一樣的;本來沒有生死,本來沒有輪迴,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佛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是把我們的病根一語道破,就是因為我們有妄想、有執著。執著就是煩惱,有這些東西,使我們本來是佛,我們沒有辦法證得佛的果位、沒有辦法證得佛的自在,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病根找到了,只要把這個根源消除,我們就恢復本來面目。佛法的教學,總而言之,都在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知道妄想執著是無始劫來俱生的煩惱習氣,要想斷除談何容易,所以修行人多,了生死的人太少太少了。尤其是我們現代這個環境,對於真正修行那個障礙,比古人不曉得要增加了多少個百千萬倍。什麼原因?就是我們今天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處處都在誘惑我們,不會讓我們心得清淨的,這叫魔障。現代的魔障比古時候增加百千萬倍,成就當然就更難了。幸虧我們遇到這個念佛法門,念佛法門好處在哪裡?帶業往生。業是什麼?業就是妄想執著。妄想執著不要破,也能了生死出三界,這了不起!我們遇到這個法門,這末法業障深重的眾生才有得度的希望。我們用這個方法,用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來調心;用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大願王,這五個科目來修正我們日常生活行為,這就是御。御就是修正我們的錯誤行為,這就對了。所以佛確確實實在這一本經裡頭,調御兩個字對我們凡夫是很圓滿的做到了,真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們要依教奉行。

  「丈夫」是稱讚。所以古時候稱讚佛為大丈夫。這個大丈夫跟我們中國大英雄意思是相同的。什麼樣的人才能叫大丈夫?別人辦不到的事情,他能夠辦到,這才稱之為大丈夫。什麼事情別人辦不到?了生死、脫輪迴、斷煩惱、破妄想,這是別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佛菩薩稱大丈夫,我們供佛的殿,你看那個匾額上都寫的「大雄寶殿」。雄是英雄,大英雄寶殿。這裡就是說這世間人不能辦的事情,佛能辦,佛是大英雄、佛是大丈夫,調御丈夫是這個意思。四個字合起來就是說教化眾生能夠得心應手,隨心所欲,有這個意思在。

  第九個名號『天人師』。這是我們要特別注意的。佛在世間的身分不是國王、不是天主、不是上帝、不是天神,是老師。老師,人間的老師,天神也拜他做老師,所以他的身分是老師。我們是佛的學生,天神也是佛的學生,上帝還是佛的學生。所以我們大家跟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佛是我們的老師。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稱本師。本是根本,最初創辦這個教育的創始人,我們稱他為本師,天人師。

  第十個號叫『佛』。佛是第十個號。這我們常常講佛是覺的意思,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稱之為佛。自覺不能覺他,這是阿羅漢,小乘聖者,自覺而不覺他。但是諸位也要清楚,小乘聖者所謂不覺他,是不主動的去覺他。如果我們求他、拜他做老師,他也肯教我們;我們不拜他做老師,不去求他,他不主動的來教我們,這叫自覺。菩薩是自覺覺他,菩薩就不一樣,我們不找他,他會來找我們;我們不求他,他會想方設法讓我們去求他。他有這些方式,他主動的教化眾生,主動的幫助一切眾生,這自行化他。菩薩自行化他都沒有圓滿,自己煩惱沒有斷盡,無明也是煩惱。煩惱有三種,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大菩薩見思煩惱當然斷盡了,塵沙煩惱也斷盡了,無明煩惱沒有斷盡。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有破,這就不圓滿。一直到成佛那就圓滿了,最後一品生相無明也斷了,這覺行圓滿才稱之為佛。這是佛的十個德號,顯示佛果地上的智慧德能。

  末後『世尊』。世是世間最值得尊敬的,稱之為世尊。世尊是這十個名號的總結,具足這十種德行,那就是世間最值得人尊敬的人,所以稱之為世尊。這是將這十個名號,簡單給諸位介紹。接著我們看經文。

  【在世教授四十二劫。】

  我們看這一句。從這一句裡面我們能夠明白,那個時候的人福報很大。為什麼?壽命長。佛的壽命,示現的跟當時一般人民的壽命一定相當。像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出現在印度,他住世八十歲;我們中國人講虛歲八十歲,實際上這個年齡?外國人算法,釋迦牟尼佛是七十九歲入涅槃的、圓寂的。佛七十九歲跟我們一般人的壽命差不多,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世間自在王,當時出現在世間為大家講經說法四十二劫,你就曉得那個時候人壽命多長!壽命長福報就大。

  佛也曾經跟我們說過,這個世間時運不同。我們娑婆世界人壽最長的時候八萬大劫。四十二劫要跟八萬大劫相比還差很遠。佛跟我們說每一百年減一歲,人的壽命最長是八萬大劫,最短是十歲。從八萬大劫每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再從十歲每一百年加一歲加到八萬大劫,這一個增減是一劫。所以世間自在王佛出世的時候,世間人民他們的福報比我們大的太多了。佛講經說法有四十二劫。諸佛菩薩住世示現的,都跟大眾差不多相接近。在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到的,佛菩薩住在世間幹什麼?『教授』,就是講經說法,教導大眾。這就是經中常說的佛事。佛的事業就是教學、教化眾生。

  【時為諸天及世人民說經講道。】

  佛在這個世間做的事情。佛滅度之後,佛弟子在世間繼承了佛的事業。我們看古時候印度這些高僧大德,佛教傳到中國之後,中國歷代的高僧大德,也都像佛一樣不間斷的為大眾說經講道,佛法興隆。佛法興隆就是佛教育普及,佛教育普及人心就向善。世間善人多,這個社會就和諧,國泰民安,眾生就有福!這是佛教育推行的成就。佛就是為這個而來的。『說經』,佛所講的這些教訓,我們尊稱為經典。典是典型、是模範,經是真理,永遠不會改變的。經典兩個字意思就是永遠不變的規範(規矩、模範),它超越時間、超越空間,無論在哪個地區都適合,很了不起!無論在哪個年代,古時候、現代也都適合,可見得確實超越了時空。這我們現在人所講的真理,這是佛為我們說明。『道』是道路。正當的道路、正常的道路、正確的道路會帶給我們真正的幸福美滿。這是說,佛經常不斷的教學的內容。

  【有大國主名世饒王。】

  佛講經,聽眾當中有一位國王。實在說佛講經聽眾裡面,國王往往很多。像釋迦牟尼佛過去講經,常常在坐的國王有十幾二十位,國王哪有那麼多?釋迦牟尼佛在世,印度都是些小國。如果像新加坡這麼大的一個地方,可能就有五、六個國,所以佛一講經,這國王都來了。我們中國古書記載的大國,這個大國只不過是百里,叫百里侯,大國!方圓一百里就是大國。那小國有五十里的,二、三十里的。那個時候是部落的民族,部落裡面酋長就是國王。佛一講經的時候,許多國王都來聽了,世間自在王佛說法也有這個情形。這是大國的國王,『名世饒王』。這個名稱不錯,世是世間,饒是豐饒。從他的名號上來看,這個國王治理這個國家一定是很上軌道。這個國家人民,文化水準很高,物產豐富,人生活過得很好,才能稱為饒。所以從名號上能看到這個國王的政績。他的政績我們能看得出來,這是一位有智慧、有德行、有能力的好國王。

  【聞佛說法。歡喜開解。】

  常常聽佛說法,聽得很歡喜,當然他能夠領悟,而且很深的領悟。『開』就是我們平常講開悟。對佛所說的完全能夠理解、開悟、明瞭,對佛所說的。佛所說的是什麼?這我們一定要知道。一切諸佛為眾生所說的,總而言之,都是諸法實相,也就是跟大家講明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個國王聽了,明瞭覺悟了。

  【尋發無上真正道意。】

  這發了心,發了無上心。這個無上心,就是我們常講的菩提心。也就是說他真正覺悟、真正有一個願望,希望自己以及一切大眾都能像佛一樣,圓滿證得無上的佛道。他發這個心,實在上這個心就是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佛道無上誓願成。不但自己要成佛,希望一切眾生個個成佛。他發了這個心,這了不起!不是普通世間人能夠發得出來的。這就是長年不斷聽經、聽道,他開悟了。

  【棄國捐王。行作沙門。】

  國王不幹了,把王位讓給別人,他出家修行。世間人所求的名聞利養,今天這個社會一般人所追求的,追求財富、追求權利。這個國王,國這是利益、是財富,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他有權利、有地位,權利、地位不要了,一切富貴也不要了、捨棄了,出家去修道去了。諸位想想這個佛道如果要是不好的話,不真實的話,人家怎麼肯犧牲王位來追求?由此可知,佛道它的利益一定超過王位,他才肯幹。世饒王是這樣出家的,我們再想想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也是這麼出家的。不過釋迦牟尼佛是以太子的身分出家的,沒有做國王,這是已經做了國王,捨棄王位出家的。

  佛滅以後,捨棄王位出家的人也不少。像我們讀經,早期翻譯的安世高大師。《八大人覺經》大家常常念到的,安世高翻譯的。我們過去曾經帶來的錄音帶當中,《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也是安世高翻譯的。安世高做過國王,安息國的國王,他是安息國的王太子,父親死了之後繼承王位。但是他做國王只做了半年不到一年,就把王位讓給他的叔叔,他出家,出家學道。跟中國人緣分很深,到中國來弘法利生,圓寂在中國。這都是捨棄王位。漢朝的安息就是唐朝的波斯,現在的伊朗。安世高是古代伊朗的國王,出家了。這是值得我們深思,他真的覺悟了。

  『沙門』,在古印度是修行人的通稱,不一定是學佛的,一切宗教徒修行都叫沙門。佛教傳到中國之後,沙門專門變成佛弟子的一種稱呼。它的意思是勤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一個人能夠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就叫做沙門。由此可知,沙門不分在家出家。在家人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也叫沙門,所以這個名稱在家出家通用的。古時候通用,現在在家人很少用,多半出家人用這個名稱,古時候是通用的。

  佛教裡面,不少的稱呼是在家出家都可以通用的。佛,在家出家通用,菩薩也是在家出家通用的,阿羅漢也是在家出家都通用的。乃至於我們常講的和尚,和尚在家人也可以稱和尚,沒有剃頭也可以稱和尚,不是說剃了頭就叫和尚,那你就搞錯了。和尚的意思是什麼?親教師。主持這個道場,教化眾生的,這個人就稱和尚,就好像學校裡頭校長一樣。這個寺院道場的住持稱和尚,只有他一個人可以稱和尚,他主持教化的。像你們居士林這個道場,是在家居士的道場,居士林的林長就是和尚,他主持教化。所以和尚不分在家出家,阿闍黎也不分在家出家,法師在家出家都可以稱呼,以佛法教導一切眾生都可以稱之為法師。唯有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這四種稱呼在家人不能稱,其他在家人都可以稱。像我們從前在台中,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學佛。有很多人送李老師這些字畫,上面提的字是雪廬大和尚,雪廬是他的別號。他是在家居士,怎麼稱大和尚?這都是內行人寫的。的確他在台中主持台中蓮社,主持台中慈光圖書館,以佛法教導一方,他是這一方的老師、導師,稱大和尚。所以和尚在家人可以稱呼,這是附帶給諸位說明稱呼。

  【號曰法藏。】

  這出家了,老師給他起個法名,他的法名叫『法藏』。這個名字的意思也很好,藏是含藏的意思,像倉庫一樣,一切萬法都藏在其中,這個名號的意義很深。這個人就是以後的阿彌陀佛。說明阿彌陀佛當初怎樣出家,什麼因緣出家。是聽經開悟的,真正覺悟了,發起大菩提心、大道心,捨棄了王位跟世間自在王佛出家。出家之後,我們看他修持。

  【修菩薩道。高才勇哲。與世超異。信解明記。悉皆第一。】

  一個真正覺悟的人、真正發道心的人,沒有不精進的,沒有不用功的。為什麼?他追求一個目標,他希望能夠早一天實現。法藏比丘的目標是什麼?是成佛,而且希望一切眾生都成佛,這是他的目標。他果然達到了,真正了不起。這些地方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要認真的學習。『修』是修正,『菩薩道』是標準。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善財童子參學。善財每參訪一位善知識,禮敬讚歎之後,一定自己就表明自己的來意。他就說我已經發了菩提心,已經發了無上菩提心,不知道怎樣學菩薩道?怎樣修菩薩行?發心之後,這兩樁事情最重要。此地這個道字也就包含了菩薩行,道是什麼?存心。菩薩存的是什麼心?行是行為,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菩薩怎麼做法?這到處去參學,聽善知識的教誨,修正自己錯誤的思想見解,這是有道;言語造作是屬於行,把所有一切錯誤修正過來,這叫修菩薩道。

  『高才勇哲,與世超異』。這四句是讚歎他修學的成就。這是別人比不上的。高是講德行,他有高尚的道德;才是講智慧,他有超人的智慧,一般人比不上。勇哲,哲是明哲,他不迷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勇是精進,勇猛、發憤、精進、努力。與世超異。這世間人,就是在一般同學當中,同學比不上他,他的智慧高,願力大;他的願超過其他的同學。

  『信解明記』。這是在求學過程當中,必須要具備的,這幾個條件很重要!第一對老師要有信心,所謂尊師重道。如果對老師沒有信心,老師再高明,你也不會有成就,你得不到東西。如果對老師有堅定的信心,有崇高的敬仰,老師雖然不甚高明,你也會有傑出的成就。這在古往今來的歷史當中,我們都可以見到。所以在學習當中,尊師就重道!重道沒有不尊師的。他對於他的老師自在王佛,當然有堅定清淨的信仰。老師教導的,他能接受、他能理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明記,而且都能夠記住不會忘失。『悉皆第一』。信第一、解第一、明記也是第一。這是世間自在王佛真的很快樂,得到了傳人,最好的學生,真能夠傳他的法。這下面說的更難得!這已經是不容易了、已經非常難得了,更難得的:

  【又有殊勝行願。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堅固不動。修行精進。無能踰者。】

  這幾句話對他是特別的讚歎。前面這是一般,換句話說,做學生應當具足的條件。『又有殊勝的行願』。這是其他同學沒有,縱有,不殊勝。殊勝是非常強烈的願望,這就是四弘誓願。以後四十八願就從這個地方來的。彌陀四十八願不是沒有根的,根在這個地方!這是沒有出家之前就發這個大願,普度眾生,圓成佛道,在本經裡講平等成佛的這個大願。這個大願太殊勝!一切諸佛度眾生沒有說平等成佛。平等成佛真的是殊勝。『及念慧力』。這念慧具足了五根五力。《彌陀經》上所說的信、進、念、定、慧。雖然只說了兩個,實際上五根五力統統具足。以根力『增上其心』。增上就是格外的加強,加強他學習修持的這個心。『堅固不動』。這一句不退轉的意思。接著底下講修行精進,這兩句統讚。『修行精進,無能踰者』。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他的精進努力是別人比不上的。到這個地方,這是世尊為我們介紹,法藏比丘跟隨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佛平常學習的狀況。

  【往詣佛所。頂禮長跪。向佛合掌。即以伽他讚佛。發廣大願。】

  平常的修學,佛的確已經讚到極處了。法藏有這麼一天,到老師這個地方來,『往詣佛所』。這就是世間自在王佛。見到老師,『頂禮長跪』。這是禮節。『向佛合掌』。當然他有事情要向老師請教。這一次的事情也很特別,在老師面前說明他自己的願望,求老師給他作證明。『伽他』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叫孤起頌。這個頌就像中國的詩歌一樣。詞句很整齊,這個地方每一句是七個字,七言頌。每四句是一首,可以唱誦,音韻都非常美。用這個先讚佛,說明他自己的願望,都在這偈頌當中。

  【頌曰。】

  底下就是法藏對老師所說的話。前面八句是對老師的讚歎、對老師的稱讚。我們看第一首四句。

  【如來微妙色端嚴。一切世間無有等。光明無量照十方。日月火珠皆匿曜。】

  前面兩句是讚佛的相好,後面兩句是讚佛的光明。『如來微妙色』,相。『端』是端正、莊嚴,微妙可以說無比的端正莊嚴。前面跟諸位說過,相隨心轉。相怎麼來的?心變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佛的心好,所現的相就好,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相是果報,果必有因,因好果就好。譬如我們在經典裡面常讀「廣長舌相」。佛的舌頭很薄,舌頭伸出來可以把面孔蓋住。釋迦牟尼佛曾經表演過,證明什麼?證明佛所講的話真實,不騙人。佛講一個人,假如他三世不妄語、不騙人,他的舌頭伸出來可以舔到自己鼻子。我們的舌頭很短舔不到,就是我們常常打妄語騙人,因不好果就不好。佛的舌頭伸出來把面孔蓋住,告訴我們佛生生世世不騙人,證明佛講的話真實不虛。所以好因得好相,我們要想自己的相好,一定要修好因,要存好心,要做好人。好心好人的相貌一定好,這是一定道理的。如果自己心行不好,要想相貌好,現在去美容,那都是假的,那不是真的,還有很多副作用。我聽說很多美容的,得了一身的怪病,那真是得不償失。要相好不難,先要修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總而言之,做好人,相就好了。

  『一切世間無有等』。這個世間人都比不上;換句話說,這心行上,世間人沒有法子跟佛相比。『光明無量照十方』。佛的光明從理上說,佛的智慧念念不捨一切眾生,有些眾生得到佛的加持,有些眾生得不到佛的加持,這是什麼原因?這個原因不在佛。佛的光明是普照、是遍照,沒有分別也沒有好惡。眾生所得的利益多少不同,是因為眾生業障不一樣;業障薄的人得的利益就多,業障厚的人、深的人得的利益就少,這是事實的真相。業障從什麼地方看?對佛尊敬的人,對佛經法能夠理解的人、能夠接受的人,這個人善根就厚,業障就少。如果對佛不相信,對佛所說的經法不能夠正確的理解,不能夠信受奉行,那他得的利益就少,這就說明他的業障重。在佛菩薩的確是光明遍照、普照。

  底下一句是形容。世間光明最殊勝的是太陽、月亮。『日月』之光要跟佛光比較?那就像太陽底下我們點燈一樣,燈很明亮,但是在太陽底下就顯不出來了。『匿曜』,顯示不出來。這是形容佛的光明偉大,佛光的圓滿,也就是形容佛的智慧與慈悲。第二首:

  【世尊能演一音聲。有情各各隨類解。又能現一妙色身。普使眾生隨類見。】

  這四句也是讚佛。前面兩句讚佛說法,佛的音聲的確是微妙,微妙到我們不可思議。佛以一音說法,一切眾生語言不相同,但是大家聽佛說法都聽得懂。像我們聽華語的,佛說法我們聽是我們華語;那個聽英語的人,佛說的是英語;每個人聽佛說法都是自己的言語。佛用不著翻譯,大家聽得都非常歡喜,都聽得很明瞭。『有情各各隨類解』。不但我們人間的言語不同,佛說法各個都聽得懂。這道場裡面還有諸天鬼神,他們的言語跟我們更不一樣。這些諸天鬼神也聽得懂,都像聽自己的語言一樣。所以佛的音聲微妙!古人讚歎這圓明具德!語密這其中的道理,現代的科學家真的是很聰明,他們相信。他們從理論上來分析,確確實實是可能,但是現在還不曉得用什麼方法能夠達到。所以科學的理論,有些的確把佛法深密的部分,幫助我們解決了不少問題。

  底下兩句是講身密。佛的這個身也微妙。『又能現一妙色身,普使眾生隨類見』。你要說佛的身相,實在講說不出的。為什麼?每個人看佛的相都不一樣,佛能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你喜歡什麼相看佛,佛就是那個相,就是你喜歡的相。隨類現身!隨類現身含義非常的深廣。每個人審美的標準不相同。我看這個相喜歡,你看這個相未必喜歡,可是佛所現的相,叫每個人看到都喜歡。確確實實,像《楞嚴經》上所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楞嚴》上跟我們說出來,不僅是示現這個心、這個身。這個身相千變萬化,不是一個相,不是一個固定的相。

  有些同修不明這個事實,我常常聽到有人問我說:法師,觀音菩薩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觀音菩薩是男的也是女的,他隨類化身!你喜歡看女生他就現女生,你喜歡看男生他就現男生,不是一個固定形相。諸佛菩薩已經無我,無相。你看看《金剛經》上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執著相的那是凡夫。他不執著,沒有了,因為無相所以無不相。我們今天虧吃大了,執著有一定的相。有相,所以沒辦法變第二個相。佛菩薩無相,他能夠隨一切眾生現無量無邊的相。「普使眾生隨類見」,這讚歎佛。這八句。下面陳說自己的願望。這些都是我們要學的。你看看人家怎麼發心?怎麼發願?怎麼修行?我們要想到西方極樂世界、要想見阿彌陀佛,我們就應當學阿彌陀佛,從阿彌陀佛發心修行的時候學起。這是真學。

  【願我得佛清淨聲。法音普及無邊界。】

  我們發心學佛,特別是出家了,這國王不做,出家了。出家幹什麼?出家就要為一切眾生說經講道。說經講道最重要的音聲!我們娑婆世界,文殊菩薩講得很好,「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所以這個音聲就要好。音聲之好有些人是天賦的,前生修的好因,讚佛、讚法、讚僧,讚歎三寶,讚歎世間善人、善事,他的音聲就好,這個善!凡事都有因果,這是我們要常常去想想,我們要想樣樣好,要修善因。除了自己修行之外,還要求佛加持。所以諸位同修要知道你發心講經說法,上了講台之後,那個人的相跟聲音都不一樣,跟台下不相同。諸位如果仔細去觀察你會發現,為什麼?在講台上有佛菩薩加持,下了講台就沒有了。所以台上、台下相貌不一樣,音聲也不相同,音聲也是佛力加持的。你們認識我的時間不長,在台北有不少同修很早年就認識我的,還有一些我在初出家剛剛學佛的時候認識我的,那個時候的相貌音聲跟現在完全不相同。這些都是學佛之後,得三寶威神的加持。得佛清淨音,做什麼用處?

  【宣揚戒定精進門。通達甚深微妙法。】

  我得的相好音聲不是向世間人炫耀,我比你長得美,不是這個意思,而是弘法利生,是利益眾生。利益眾生,實在講相是要好,因為眾生都愛美;相貌不好,法緣就不會好。這是我們在大乘經上讀到的諸佛成佛,成佛之後,他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去修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福報,修來的,用一百劫的時間去修相好,為什麼?因為相好就能夠攝受眾生,這眾生一看到這個相,他就會跟著你走。這很厲害,捨不得離開你。最明顯的例子,我們在《楞嚴經》上看到,阿難尊者為什麼出家?楞嚴會上阿難尊者說出來了。他就是因為看到釋迦牟尼佛相太好,說這個相不是父母所生的,一定是他修成的,就是因為愛釋迦牟尼佛的相,出家了。我們這個世間人也常說「秀色可餐」,遇到一個相好的,把吃飯都忘掉了。所以佛很懂得眾生的心理,一定要示現很好的相,來攝受一切眾生,道理在此地。為的是『宣揚戒定精進』。這是包括整個的佛法。戒定慧三學,小乘法裡頭修學的中心,精進是菩薩第一善根,所以這三樣合起來就是大、小乘佛法統統涵蓋在其中。下面一句尤其是難得!

  『通達甚深微妙法』。這一句指的是什麼?以平常佛法來說,「明心見性」,禪宗裡面講的;《觀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的心是心作,「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甚深微妙法。如果剋實而論,真實甚深微妙法就是念佛往生不退成佛,這個法門的確是甚深微妙法,為什麼?一切諸佛都說難信之法,淨土是難信之法。一般人聽了不相信,聽了要反對、排斥,給諸位說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這不希奇,我聽了點頭不錯,很正常。聽了他就歡喜接受,那是不平常,那是奇怪!一切諸佛都說是難信之法,他怎麼會相信!所以你能夠相信,不平常。

  本經後面都說到,你能夠相信這個法門,是你過去生中無量劫的善根今天發現。你過去世沒有很深的善根、福德、因緣,你怎麼會相信?這個法門一宣揚,人家一聽就相信了,那怎麼能叫難信之法?那很容易相信,那不叫難信之法。所以一般人聽了不能接受、排斥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我們明白,這就是他多生多劫沒有這個善根,或者是有這個善根還沒有成熟。由此可知,一定是先通達,然後才能夠順利的宣揚,為大眾介紹。我們再看下面一首,這底下六句很重要。雖然是法藏比丘向老師提出他自己修學的心得報告。這都是我們自己修行的典範。

  【智慧廣大深如海。】

  佛法所求就是智慧。大乘的禪宗所修的不是禪定是智慧。六祖大師在《壇經》一開端就跟大家說「總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他沒有叫他們修禪定,總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可見得中國的禪宗是修的般若。宗門教下、顯教密教無不是以智慧為目標。這智慧從哪裡來?從定當中來。所以定是樞紐,智慧是目標。定就是清淨心。

  【內心清淨絕塵勞。】

  『塵勞』是污染。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些東西就是塵勞。要把這些東西淘汰得乾乾淨淨,恢復到清淨心,清淨心是真心,清淨心就是本性。六祖大師他在成就的時候,向五祖陳述他的心得報告。五祖傳法跟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契入了、他明白了,說出他自己的心得,第一句話就說「何期自性,本來清淨」。所以清淨心是我們的本心,是我們的本來心!我們現在心不清淨是被污染。現在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怎樣由染再回歸到清淨,這就要真修行。你把修行真正的綱領掌握到了,你真的會用功了。

  如何把我們污染的心恢復到清淨?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道。無論哪一個法門都是為了這個目標。怎樣由染再回歸清淨?我們今天用念佛這個方法。淨宗是用執持名號(信願持名),用這個方法。心淨則土淨,得到清淨心,給諸位說,你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有把握。與西方淨土感應道交,那個時候往生可以說是自在往生。這自在往生,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我們今天想去,去不了,道理在哪裡?心不清淨跟淨土不相應,一定要念到清淨心。凡是對心有污染的,我們都要警覺到那是錯誤的,應該捨離。你看這個世間,世饒王他是國王處理國家的政事,辦得再好都是染污清淨心,所以他必須把他的王位捨棄掉、富貴捨棄掉。為什麼?希望把污染的心再回歸到清淨。真正的道理在此地。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