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 (第十三集) 1994/11 新加坡 檔名:02-027-0013
請開掀經本第四十七面第一行,「積功累德第八」。前面已經將阿彌陀佛在因地裡面發的大願介紹出來。願一定要有行,如果沒有行,這個願就落空,一定要全心全力去做。這品經裡面告訴我們,是以行建願,功積得厚,德累得高,積功累德,這樣他的因才會圓滿,因圓果報當然就殊勝了。我們看這品經,這品經裡面值得我們學習效法的地方非常之多,看看他老人家是怎樣修行的,這是我們最好的榜樣。
【阿難。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如來前。及諸天人大眾之中。發斯弘誓願已。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到這裡是一段。佛叫著『阿難』。叫著他的名字,特別提醒他要注意,下面的開示就非常重要。『法藏比丘』。這些稱呼我們要注意,有的時候稱比丘,稱菩薩,稱佛,這是說明他修行證果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完成,他的名稱就有不一樣。在佛面前發願,這是對佛發願,求佛給他作證明;『及諸天人大眾之中』。這是當眾發願,不是在佛面前佛一個人,大庭廣眾之下發願,可見這個願決定不是假的。佛給他作證明,大眾也可以給他作見證。他發的願真實不虛!『發斯弘誓願已』。已經發這個大願,而且的確極樂世界也已經完成了,造成就了。實在講,這段是世尊為我們補充說明,說明他五劫修行,前面這是五劫修行。怎麼修的?今天這品經裡頭就補充出來。你看法藏是怎麼修的,我們在這個地方要注意、要學習。底下這三句非常非常重要。
『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莊嚴妙土是貫三句的。住真實慧,莊嚴妙土;勇猛精進,莊嚴妙土;一向專志,莊嚴妙土。這個文字只在末後用這一句,其實它這是貫前面三句的,沒有一樣不是莊嚴妙土。有大願才有殊勝微妙,以真如實相的大行,這講修行。發願,這是信;住真實慧,這是講的智慧,底下這是精進,一向專志是念。如果我們從這裡細看,《彌陀經》上給我們講的五根、五力,信進念定慧,根力相應,這是人家修行功夫得力,有成就的基本的條件。回過頭來我們再反省反省,我們學佛,我們也聞經、也聞法、也讀經、也念佛,為什麼這麼多年功夫不得力,得不到真實的受用?原因就是我們信進念定慧,這五根五力上出了問題。如果我們要想修行功夫真正得力,跟過去這些古大德、這些菩薩們看齊,那這三句就是基本的。
住是安住,心裡面要充滿智慧這才行,第一個條件!我們看禪宗的《六祖壇經》,惠能大師第一次跟五祖忍和尚見面,他就對五祖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讀了這句很羨慕,我們今天要遇到這些大德,弟子心中常生煩惱。我們常生煩惱,人家常生智慧。這就是說明真正修行人,他的心是安住在真實智慧裡面,我們是安住在妄想煩惱之中,完全不相應。所以怎麼樣認真念佛,天天拜佛、供僧,搞了幾十年還是沒有消息,還是一樣苦惱。我們必須把原因找到,像害病一樣,把這個病源找出來,然後對症下藥,藥到病除,我們才有康復的一天。假如我們學佛含糊籠統的學下去,幾十年知道自己有病,病很重怎麼得的病不曉得,病根在哪裡不曉得,你怎麼能對治?這根源之所在就是我們的心裡頭沒有智慧,人家修行人心裡有智慧,這是根本不可以輕易看過。
我們要住真實慧,住真實慧,我們很想怎麼個住法?前面都跟諸位報告過,要仔細聽、要記住、要會用在生活上,那才行。我們常講,我們要理智不能感情用事。處事待人接物、修持都是以理性做主宰,而不是感情用事,這就接近住真實慧。我們的智慧沒那麼高,沒有那麼圓滿,但是總要相應,總要接近,這是起步。有了智慧、有了理智,那要緊的就是要真幹,勇猛精進就是真幹。依照《無量壽經》上所講的道理,依照經典上所講的方法,我們認真努力的去反省,去改進,去實行,這叫勇猛精進,要認真努力。
一向就是專心,一心一意只為一樁事情,莊嚴妙土。我們在迴向偈裡頭,「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什麼是功德?充滿了智慧的行持就是功德。點點滴滴的善心善行,迴向西方極樂世界。這三句是普賢妙行的綱領、宗旨,是法藏比丘創建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因。這我們不可以說是念念而已,這是阿彌陀佛的事情,好像與我們不相干,那就錯了。阿彌陀佛的事情與我們息息相關,就是我們自己的事情。
【所修佛國。】
這是講他的成就。前面這是因,有因當然就有果。莊嚴清淨的國土。
【開廓廣大。超勝獨妙。】
妙在哪裡?超在哪裡?古人為我們歸納了七條,說出『超勝獨妙』。第一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法身、報身、應化身,佛有三身,三身都出於一處,這個妙。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我們見到的釋迦牟尼佛應化身,佛的報身、法身我們見不到,分開的。報身在實報莊嚴土,法身在常寂光淨土。釋迦牟尼佛也有四種淨土,四種淨土不在一起,我們見不到。西方世界阿彌陀佛四種淨土在一起,它是圓融的,所以一身即是三身,三身即是一身。這個妙,這個超勝。
第二佛的身體,他的光明、壽量超過一切諸佛如來,無量壽!如果有人要問你,阿彌陀佛將來也有般涅槃,觀世音菩薩接著就成佛。阿彌陀佛什麼時候涅槃?還有無量劫的無量劫。前面我們在願文裡頭讀過,大千世界一切眾生,假使統統成了緣覺,共同來計算佛的壽命,都算不出來。佛的這個壽命太長!佛成佛到今天才十劫。譬如說這個人的壽命一百歲,今天才十天,後頭日子長得很!我們有多長的壽命?如果不肯發願求生西方,要靠自己修別的法門成就,我到西方世界已經成佛了,他還在六道輪迴。這一定道理!身光、壽命超過一切諸佛。
第三名號的利益不可思議。他用這種方法來接引攝受一切眾生,這是比一切諸佛如來所用的方法要簡單、容易、穩當、快速。度眾生的方法,所有一切諸佛比不上阿彌陀佛。第四前面跟諸位說過,能令五乘契入國土。上從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也就是能叫他平等成佛,這是他方世界裡頭沒有的!第五二乘人、女人、根缺,極度不平的,障礙比較上重的,阿彌陀佛能夠叫他頓轉一乘,跟這些十地菩薩一樣,這也是他方世界沒有的。第六往生的修行容易、簡單、不難。也就是說人人都能修,只要你肯修,沒有一個不往生的。最後一個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果報太大,成佛!成了圓滿究竟的佛果,這個果報太大、太快!很短的時間,我們在這經典裡面,依照經典所說的仔細去推算推算,頂多是二劫、三劫、四劫就成佛了,不要五劫,太快了。這七種十方世界都沒有,一切經典裡面也沒有,所以確確實實超聖獨妙,沒有一尊佛的剎土能夠跟他相比。
【建立常然。】
『常然』。常是永遠不變,不生不滅。古德為我們說的至少三樁事情能顯示出,第一個是本性常,法身,這從理上說的;第二個不斷常,這是指的報身;第三是相續常,是應化身。在我們這個世間裡,除了本性之外,都是無常的。西方世界樣樣都是真常,這是彌陀圓滿心性裡面所現的,法性妙土所成就的,不是他方世界法相顯現的幻境,虛幻不實。我們今天這個世界就是虛幻不實的。現在科學家講得好,我們這個世界一切萬物都是些原子、電子、粒子組合成的現象。緣聚就現相,緣散相就滅了。這緣聚緣散相續無常,是這麼一個相。《金剛經》上跟我們講的「一合相」。這個世界是一合相,一就是只有一種基本的物質組合而成的,合是作用,跟現在科學家發現的完全一樣。世尊在三千年前跟我們講的,現代科學家才發現。科學對於佛法的確有不少的幫助,證明佛所講的話一點都不錯。佛的觀察,那個能力不是我們能想像得到,那個世界建立常然,不像我們這無常。
【無衰無變。】
這就是西方世界的果報,決定沒有衰退,決定沒有變化,永恆的真常。西方世界人無量壽!我們今天聽到那個壽命長的,就會想到什麼?老,老苦。所以有些人怕老苦,我不要長壽,活個六十、七十就可以了,太大年歲太苦了。西方世界的人雖然是無量壽,看起來真的是年年十八,天天十八,他不老,那就很快樂、就很自在!他不老,他不變化。阿彌陀佛無量壽,阿彌陀佛沒長鬍鬚,永遠是年輕不變。『無衰無變』,不會變。
【於無量劫。積植德行。】
這是佛成佛之後,一心一意幫助十方一切眾生圓成佛道。阿彌陀佛成佛就做這個事情,『積植德行』。如果剋實在本宗的教義來說,就是教導大家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求願往生,不退成佛。這個功德是真實的功德。這兩句是總說,底下要舉幾個綱領,讓我們在生活當中有所遵循。我們應該怎樣遵守?怎麼去做?
【不起貪瞋痴欲諸想。】
這就佛教給我們做,他就是這麼做的,就這麼成就的。於世法、於佛法都能夠放下。身心清淨,這一句就是定,就是念佛三昧。昧,不動,如如不動,這是我們要學的。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自己的生活,無論是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都要學習,把貪瞋痴欲妄想要放下。我們很想放,沒有辦法,它偏偏要起來,這就是業障,這就是習氣。那用什麼方法來對治?念佛。這個念頭一起,阿彌陀佛!把它換成阿彌陀佛,要換得快,時時換,處處都換。久而久之,這功夫得力,得力什麼?阿彌陀佛有力量了,貪瞋痴欲諸想逐漸逐漸減少了,逐漸逐漸沒有了,這是念佛功夫、這是念佛得力。如果念佛人一天到晚還有貪瞋痴欲諸想,這很糟糕!這一生往生就很困難。只能夠說跟阿彌陀佛結個緣,還等來生來世再辦!可是來生來世太危險、太苦了,一定要在這一生當中完成。知道這些東西都是業障,都是不應該有的,換句話說,都是恥辱。為什麼佛沒有?為什麼菩薩沒有?他可以沒有,我也可以沒有。斷這個東西真的是很難,淨宗的方法好,用這一句佛號取而代之。
【不著色聲香味觸法。】
這是外面境界,也就是說我們絕對不被外面境界誘惑。內不亂,外離相,你有這個本事,這就是真實慧,這是我們修行的本錢;不具足這個條件,那修行是嘴皮上的,不是真的。真正佛法的利益受用,你怎麼會得到?禪宗裡面內不亂就是定,外離相就是禪。這兩句話禪家的總綱領。禪宗的綱宗就是《金剛經》上所講的「如如不動,不取於相」。不著貪瞋痴欲諸想,就是如如不動。『不著色聲香味觸法』,就是不取於相。跟《金剛經》講的完全一樣。
【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
我們會想,不能不想。如果真的什麼都不想了,又糟糕。怎麼糟糕?落在無明上去了。你看凡夫麻煩,不是妄想就是無明;妄想跟無明都是業障,都出不了三界。所以這個方法好,叫你想佛。想佛這不是妄想也不落在無明,所以這個方法好極!這一句名號是我們真如本性的德號。不僅僅是西方教主的名號,是我們真如本性的德號。所以念這句佛,念久了會開悟,會明心見性。何況又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好處太多,真的是說不盡。教給我們『但樂』,樂是歡喜,很歡喜的念佛。
為什麼不說念阿彌陀佛,是念過去諸佛?前面我們在阿難尊者的啟請的話裡面看到,三世諸佛,佛佛相念。諸佛都彼此互相念,一切諸佛都念阿彌陀佛。所以這諸佛兩個字也可以稱作是阿彌陀佛。古德講解《彌陀經》,《彌陀經》上講的諸佛,古德有說那個諸佛就是阿彌陀佛,所以這是有來歷的。所修的善根,這個地方用諸佛不用阿彌陀佛,意思更圓、意思更廣。為什麼?底下有所修的善根,諸佛如來所修的善根。本經就是一切諸佛如來修行的總綱領,我們在這部經裡頭全部都掌握到。只要你細心去體會,你用真誠的心、清淨心、恭敬心去讀誦、去研究,你會每天有新的發現;這新的發現就是我們佛門講悟處。天天有悟處,這個人就有歡喜,就生法喜。每天都開一點悟,積小悟就成大悟,積大悟就成大徹大悟,要認真的努力去學習,依照這個綱領去做。
【行寂靜行。遠離虛妄。依真諦門。】
修行,行門裡面的總綱領是覺正淨。大家都曉得學佛入門要先受三皈戒,先受三皈依。三皈是什麼?是把佛家修學的總綱領、方向、原則傳授給你,你從今之後依照這個綱領來修學,這就是佛的學生、佛的弟子。這傳授三皈,三皈大家曉得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是什麼?佛,佛像,法,經本,僧,出家人,你就全搞錯了,佛法僧不是這個講法,你完全著了相,依文解義。佛曾經說過「依文解義,三世佛冤」。三世諸佛都喊冤枉,你把佛的意思搞錯了。所以惠能大師當年傳授三皈,他就不說佛法僧。可能在那個時候就有很多人著相、誤會。我們在《壇經》裡面看到,他老人家傳授三皈,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他這樣說的。佛就是覺,法就是正,僧就是淨。所以覺正淨是我們的自性三寶,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這才管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我們本宗是從淨入門,禪宗是從覺入門,教下是從正知正見入門。
我們淨土宗是從清淨心入門,『行寂靜行』。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一切行為可以做,但是要保持清淨心,那就相應、就如法。如果擾亂我們清淨心的,破壞我們清淨心的,我們就遠離,我們就不做,或者少做。決定不能妨礙清淨心,這叫真修行。『遠離虛妄』。虛妄的事情太多太多,你要有智慧才能辨別。今天這個社會有假佛法。你看《楞嚴經》上講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那就是虛妄。你要認清楚,你要遠離。『依真諦門』。諦是實實在在,真實不假,不是虛妄的,真實的。本宗念佛求生淨土是真實當中的真實,最為可貴。
【植眾德本。】
這就是教給我們要像彌陀一樣修一切善。彌陀聖號具足萬德,我們念這句佛號,要知道阿彌陀佛發心,修因證果,普度眾生。我們心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心一意效法阿彌陀佛,學習阿彌陀佛,這叫真正念佛人。口念,心要行,要去做。
【不計眾苦。】
我們要為苦難的大眾做一個榜樣。佛雖然教給我們不要修無益的苦行,沒有利益的苦行,用不著;一定要有利益,那個苦行才應該要修。所以佛又教給我們「以苦為師,以戒為師」。為什麼?生活常常清苦一點,我們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日子過得太舒服、太享受了,這個世界不錯,還不想走!這實實在在的話,會使我們墮落,我們這個心會退轉,生活清苦一點好。
從前在唐朝時候,龐居士在禪宗裡面非常有名的一個大德,他家裡非常富有。他把他的家業變成了錢財,大概房子什麼都賣掉了,房子、地都賣掉了,變成錢財,買一條大船。家裡頭的金銀財寶統統裝在船上,把船划到江東當中打一個洞沉下去,全部都不要了。有人就問他,你既然不要,這麼多金銀財寶拿去做一點好事,救濟別人,那不是很好嗎?他說了一句話「好事不如無事」。有道理!他以後生活怎麼辦?編草鞋。在大陸上打草鞋,編草鞋,每天賣草鞋。一雙草鞋大概賣個兩文錢,賣幾雙草鞋,他吃飯就沒有問題了。他過清苦生活。他自己,他的太太、女兒都得道、都成就了。以苦為師!『不計眾苦』,生活清苦一點是對的,應當努力去幫助別人。
剛才跟大家說,無益的苦行不要修。我早年學佛跟李老師,那個時候真的很清苦。我跟李老師學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老師很贊成不反對;我想學打坐、學不倒單,老師反對。他說你坐著睡覺哪有躺著睡覺舒服?是有道理。很多人學不倒單,其實他不是在禪定,他是在打瞌睡、在睡覺。坐著睡多難過,哪有躺著睡舒服?所以他就不贊成,有道理!這日中一食,持午有沒有必要?實在講看你自己的需要,看你自己生活環境。如果不需要,也不要勉強。有很多人持午,三餐飯一餐吃掉,吃那麼一大鍋。所以我看到許許多多的持午的人,我都問他,你是不是有腸胃病?都有。你看不但沒有好處,搞成一身病,這錯誤!所以這個不可以勉強。人家持午一天吃一餐,一餐正常的,就是普通一餐的飯量,而不是把三餐飯一餐來吃,那就變成無益的苦行,那是沒有必要的。所以是不計眾苦。
【少欲知足。】
欲望要減低。我們學佛明白了,學佛就是明白人,不迷惑了。我們這個身體在世間,需要養這個身體,吃得飽,營養夠,穿得暖,有一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足夠,這一生多快樂!老實念佛,修善積德,你說這多快樂!我在美國看到人家住大房子,我都很感嘆,可憐憫者!那住大房子怎麼可憐?侍候房子,天天要打掃整理,花好多時間,房子的奴隸。所以我去看那個情形,不是人住房子,是房子住人。我住的地方是愈小愈好,就那麼一間房子,幾分鐘打掃乾乾淨淨的,省事。所以大房子住得好苦。那都是迷惑顛倒不覺悟,他才會搞那麼大,自找麻煩。所以要少欲,要知足。
【專求白法。】
『白法』是善法。一心一意向善、行善,善決定利益眾生,給眾生真實的利益。底下講:
【惠利群生。】
惠就是布施,給別人真正的利益。
【志願無倦。忍力成就。】
積功累德行善,樂此不疲,愈做愈快樂,愈做愈歡喜,法喜充滿。『志願無倦,忍力成就』。忍力成就,簡單的講功夫成就,三昧成就。《金剛經》所說的「一切法得成於忍」。能忍,這才叫有力大忍。忍不僅僅是對治瞋恚,有忍,忍力成就,這個人不會發脾氣,不會有瞋恚心,不僅能治瞋恚,實實在在講能斷三毒。因為你能忍,就不貪。能忍就不愚痴。這個忍對治的毛病很多很多,「忍力成就」。忍力成就,一定是少欲知足。你看多欲的人、不知足的人他怎麼能忍?不可能的事情,決定得不到。所以要少欲知足,專求白法,捨己為人,利益眾生,把自己都忘掉了,這種人才能夠得忍。
【於諸有情。】
對於一切有情眾生。
【常懷慈忍。】
慈是慈愛,愛護一切有情的眾生,叫慈忍。我們是理智的愛護,不是感情。不能動感情,動感情就壞了、就迷了,是一個理性的愛護。愛護一切有情眾生,對待他們要有節制,這就是忍。對於他們的幫助是恰到好處,他才能得利益,這是理智。像我在前面跟諸位舉的例子。你們大家供養出家人,供養的恰到好處,他有缺乏的,我們都能叫他不會缺乏就好,不能過頭。過頭什麼?他就長貪心。所以這個恰到好處就是忍,不能太過分。物質供養太過分,他就享受。享受西方世界就忘掉了,不想去了。所以這個慈裡頭要有忍,這是真正智慧,真的愛護!
【和顏愛語。】
這就平常接觸大眾的態度要和睦。顏色要和睦,叫人看到歡喜。『愛語』,這個愛語不是講好聽的話,那講好聽的話變成諂媚巴結!這個愛語就是愛護,意思就是教導、勸善、規過,這是愛語。
【勸諭策進。】
勸勉他、開導他、警策他、幫助他進步。講的都是原則,都是我們應當認真要學習的,這叫學佛。我們學佛要學的跟佛一樣,縱然不能一樣,也有幾分相像,要完全相違背,那不叫學佛。
【恭敬三寶。奉事師長。無有虛偽諂曲之心。】
這三句是我們求學能不能成就關鍵的所在。佛家常講「師資道合」,這三句就是師資道合。師是老師,資是學生。學生對於老師要有真誠的恭敬心,才能得利益。如果學生對老師沒有恭敬心,學生對老師有懷疑,這個做學生的人,我就在此地誠心誠意勸導他,離開這個老師。為什麼?因為你跟這個老師得不到好處,你寶貴的時間、寶貴的精力空過掉了,太可惜!你要跟什麼樣的老師?跟你心目當中真正尊敬的老師,你跟他會有成就。為什麼?那個老師講的話,你能夠接受,你能夠真正去奉行,就是會做到,這就有利。不在乎老師什麼德行、修養的高低,不在乎!在乎你學生對他恭敬。那個老師自己不怎麼樣,但是你對他很恭敬,他教你的是正法,你真能做到,你將來超過老師。所以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就是這個道理。
老師真有學問、真有道德,你對他懷疑,你對他不相信,你跟他什麼也得不到。所以我們要想學東西,找什麼樣的老師?找我自己最崇拜的老師,最尊敬的老師,這就行了。這是我們做學生成敗的關鍵,成敗的祕訣在這個地方。這三句就重要!『恭敬三寶,奉事師長,無有虛偽諂曲之心』。我們對老師,對三寶,對於學法、求學,真誠、清淨心,恭敬心,再加上慈悲心,那你一定有成就。
【莊嚴眾行。軌範具足。】
行是日常生活行為。你的思想行為充滿了智慧,充滿了德行,這是真正的莊嚴。這不但是同學當中的模範,也是社會大眾的榜樣,『軌範具足』。
【觀法如化。三昧常寂。】
底下這幾句理事具足。這兩句是理,是我們的觀念,是我們的認識,也就是說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什麼?佛在經上常講「萬法無常」。《金剛經》上跟我們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又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法是一切萬法。一切萬法是什麼?是幻化的。現代科學可以說相當進步,不僅僅證明這一切萬法、一切現象是一合相。《金剛經》上證明出來,一合相講得粗,不是講得很微細。微細的那一部分現在也被證明出來了。像《金剛經》上四句偈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講得細,比一合相還要微細,還要真實,科學證出來了。現在科學家知道,根本就沒有物質存在。一合相還有物質,還存在,現在發現的沒有這個東西存在。這現相怎麼產生的?波動,那是波動產生的現相。這個跟佛法講的真的接近。佛法告訴我們,這個萬象之所以發生,是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就是波動。「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是說明宇宙萬物的形成、來歷是不覺無明,就跟科學家講的波動非常非常接近。我們明白這個事實真相。
這個事實真相果然明白了,你的心會很清淨。『三昧常寂』。不管在什麼境界裡面,你的心都是定的。一切萬境在你的身邊,你不會去著相,你也不會取相,也不會起心動念、不會在意,心常寂靜;對於這一切現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慧,如如不動是定,這就是諸佛菩薩的境界。
【善護口業。不譏他過。】
口業清淨。惠能大師講「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跟這個意思相同。
【善護身業。不失律儀。】
身體一舉一動都合乎規矩。
【善護意業。清淨無染。】
心地清淨不會有污染。內不生煩惱,外不著諸相。這是修行最根本的原則,三業清淨。底下為我們舉幾個例子。
【所有國城。聚落。】
『國城』,我們今天講的都市,我們居住的大環境。『聚落』,是我們居住的小環境。
【眷屬。珍寶。】
舉幾個例子。
【都無所著。】
都不執著。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一切隨緣,隨遇而安,這就自在、就快樂!不一定一樣、一樣去選擇,一樣、一樣去計較,那就很苦惱,一切隨緣。環境好也很好,環境不好也很好,那都好,這個樣子才自在。他不執著個人的生活,這樣就對了。
【恆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眾生。】
對待別人,我們自己修行菩薩這六大綱領也勸導別人。一定要自己做出個榜樣來,自己不肯布施,勸人布施,那是假的,而人家也不會相信。我們自己這樣做,得到了很好的受用,別人看了很羨慕。我們這樣勸導他,教導他,他也歡喜接受,他就肯學了。所以要以菩薩行,菩薩行就是這六條綱領。我們能這樣的做法,這樣的幫助別人,『教化安立眾生』。
【住於無上真正之道。】
『無上真正』。真不是假的,正就不邪。無上真正之道是什麼?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換句話說,一定是以信願持名,往生淨土,勸導一切大眾。這是幫助他,『住於無上真正之道』。
【由成如是諸善根故。所生之處。無量寶藏。自然發應。】
由於上面所講的真實妙行,真實的功德,他這個感應所得殊勝的果報,必定現前。西方極樂世界怎麼來的?不是阿彌陀佛求來的,是他五劫修行,積功累德自然的感應。你沒有真因,哪來的殊勝果?真因才有勝果。這決定不能作假,決定不能自欺。真實的果報,他有真實的因緣。虛偽的因,得的果也一定是虛假的,不是真實的。像我們看世間名聞利養,這些富貴,說實在話是轉眼就是空,不真實,保不住。我們看許多大富大貴的人,年歲大了,老衰了,半身不遂了,得老人痴呆症的很多!這就是顯示出果報是虛假的,不是真實的。果為什麼是虛假的?因一定不真實,因裡一定有問題。所以這個地方是因真果也真。
【所生之處。無量寶藏。自然發應。】
發是發明,應是感應,自自然然來了。下面給我們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或為長者居士。】
古印度的長者、居士不是隨便稱的。有道德、有學問,也有年高德長,也有年歲,也有財富,在社會上也有地位,得到大眾恭敬,這長者、居士。
【豪姓尊貴。】
我們中國人講生在大富人家。『尊貴』。是在社會上有顯赫的地位。
【或為剎利國王。轉輪聖帝。】
這講轉輪王,我們在這裡不必細介紹。這些名相一般註解裡頭都有。《佛學字典》都查得到,我們就省事。
【或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
這是福報更大的生到天上,在天上做天王,做天主;一般其他宗教裡面稱為上帝,他去當上帝去了。都是在佛門裡面修行,積功累德所感的果報。殊勝的果報。
【於諸佛所。尊重供養。未曾間斷。如是功德。說不能盡。】
他雖然是豪姓尊貴,或者是國王,或者是天王,他還繼續不斷的認真在學佛,認真在修行。這個我們在歷代帝王、大臣當中見到不少,跟經上講的相應。
【身口常出無量妙香。猶如栴檀。優缽羅華。其香普熏無量世界。】
這是貴相。人不但相貌莊嚴,人身上有味道。貴人身上那個氣味很香,業障深重的人這個味道是很難聞,這個能夠看出業障。我沒有見過虛雲老和尚,我在香港講經,聽同修們告訴我,虛雲老和尚到過香港,有人親近過老和尚。老和尚身上有清香,很遠就可以聞到。老和尚一年剃一次頭,洗一次澡,身上有清香不臭,人家心清淨。我們天天洗澡,身上還是臭氣難聞,這業障深重。虛老和尚距離我們不算太遠,我們能夠得到證明。心清淨,身上氣味不一樣,有清香。現在人用假的。假的什麼?香水。那就是虛假,不是真實的。虛老和尚那真實的,不用香水,『身口常出無量妙香』。這些地方我們都要提高警覺。我們修行有沒有功夫?功夫有沒有得力?自己不覺得,接觸人知道。看看我們身上會有什麼氣味?我們口裡頭有沒有什麼氣味?人家一說我們就明白了。我們自己修行有沒有進步?從前我們口臭,口說話好難聞,現在這個味道沒有了,那就有進步了。如果在口裡頭有香味的時候,那這個功德就大,那就感應就大!這真的是如此。所以我們真認真修六度,認真的修普賢大士之德,就有這個感應。這是真正不可思議,這香莊嚴。
【隨所生處。色相端嚴。】
端是端正,嚴是莊嚴。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悉皆具足。】
那這是光色都達到極莊嚴的殊勝境界了。統統是修的,要認真努力去做,不要羨慕別人,自己要認真去修。
【手中常出無盡之寶。莊嚴之具。一切所須。最上之物。利樂有情。】
這一段講的是眾寶莊嚴,你才有能力救度一切苦難的眾生。他缺乏什麼,你都能夠幫助他,你都能夠去滿足他、去成就他,得有這種能力。這個能力也是自己德行感應而現的,大德感應就大,小德感應就小。感應小不怕,只要認真努力,精進不懈,積小德就成大德,就能跟諸佛菩薩、祖師大德一樣,能夠普遍利益一切眾生。這裡面的經文字句裡面含義是無盡的,我們要細心去體會。
【由是因緣能令無量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這是教化的成就。能令一切眾生發無上道心,也就是說能發心求生淨土。唯有求生淨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才能夠圓滿的證得。這句是梵語,是我們學佛最後的目標;要用現代話來講,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句就是這個意思。上面我們從第四品一直到此地,都是說明法藏比丘因地裡面所發的大願,所修的大行。底下一段是因圓果滿。世尊為我們介紹他的成就。「圓滿成就第九」。在此地,請大家要注意法藏的稱號。他從比丘升到菩薩,最後升到阿彌陀,這一段我們很明顯的看出來,這很有味道。你看他的修行證果一個階層、一個階層。
【佛告阿難。法藏比丘。】
這個地方稱『比丘』。
【修菩薩行。積功累德。無量無邊。】
這釋迦牟尼佛對於法藏的讚歎。讚歎他的因修得圓滿。
【於一切法。而得自在。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
這是講到自受用。他得的利益,得的受用,不是別人能知道的,也不是別人能說得出的。我最初接觸佛法是台灣大學方東美先生介紹的。他告訴我,他說「佛學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學」。我那個時候是跟他學哲學的,他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被他這一句話打動了,這麼好!那應該要好好的學佛。果然沒錯,所以我非常感謝老師教導我,我這一生果然得到最高的享受。『於一切法,而得自在』。快樂無比,老師指的路。要不是老師,我們怎麼會曉得?這就剛才講,對老師真的尊敬,真的佩服,老師教導我們,我們認真努力去做,你才能夠得到。
【所發誓願。圓滿成就。】
四十八願,願願都兌現了,沒有一願落空,願願兌現了。
【如實安住。】
就如同他願裡面所說的,他願裡面所想的、所希望的,這樣安住。
【具足莊嚴。威德廣大。清淨佛土。】
這幾句話極力的形容西方世界的殊勝莊嚴。這是世尊讚歎法藏,因圓果滿。再看底下經文:
【阿難聞佛所說。白世尊言。法藏菩薩成菩提者。】
你看這裡法藏是菩薩,這裡不是比丘,菩薩!『成菩提』。成就圓滿的大菩提。
【為是過去佛耶。未來佛耶。為今現在他方世界耶。】
法藏菩薩成菩提,就是成佛了。他是過去佛?還是未來佛?還是現在佛?現在佛當然不是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一定是別的世界,他方世界。阿難這一問。
【世尊告言。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無生無滅。非過現未來。】
世尊的答覆,這一句是決定不能夠缺少的。這是什麼?是從根本來答覆,是從真實法來答覆。真實法裡面沒有來去。「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這是佛在《金剛經》上說的,跟這裡是一個意思。佛哪有來去?佛沒有生滅,佛沒有過去、現在、未來。你這樣問就錯了,問錯了。可是諸位要記住,佛在《華嚴》、在《圓覺》裡面都跟我們說過,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換句話說,我們的根本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現在搞得這個模樣,真叫可憐。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佛也說出了,「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是你不能恢復本來面目。因為你有妄想,你有執著,佛是一語把我們的病根道出。只要我們把妄想、執著去掉,我們就恢復到本來面目,恢復到不生不滅,不來不去,我們本來是這樣的。這個意思很深很深。
大乘佛法裡頭有兩句話說得很好,「十方虛空不離當處」、「十世古今不離當念」。因為盡虛空遍法界,森羅萬象都是一個妄念,一個波動變現出來的。不離當念,不離當處。你要不相信,你晚上睡覺會作夢,夢中境界不也很莊嚴、也很廣大嗎?有沒有離開你床鋪?一寸一分也沒離開。不離當處,不離當念。我們今天虛空法界,就是我們真如本性在做大夢,就這麼回事情。真相一定要知道。這兩句是道破真相,然後從事上來說,事上這就是應化。從事上來說:
【但以酬願度生。】
佛當時發了四十八願,願也兌現了,不能說空話。空話是打妄語。佛怎麼可以打妄語?既然發了願了,願要兌現。
【現在西方。】
『現』是示現。於是示現在西方。他這個話是雙關語,也可以說是現在,現在他在西方。
【去閻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
《彌陀經》上講的十萬億佛剎。『百千俱胝那由他』就是十萬億。距離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十萬億佛剎,那一邊有個世界。
【有世界名曰極樂。】
那個世界名號叫『極樂』。我們這個世界叫娑婆。極樂世界。
【法藏成佛。】
你看比丘菩薩成佛了,『法藏成佛』。
【號阿彌陀。成佛以來。於今十劫。】
這一句話我們要牢牢記在心上,佛的壽命無量劫,現在才十劫。我們現在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諸位要曉得,將來在西方極樂世界都是老資格。為什麼?成佛十劫我們就來了,你說這個機會多好、多難得!將來在西方極樂世界,資深的菩薩。現在不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還想自己學什麼法門,自己成就的,我們知道他斷不了煩惱,他破不了妄想,決定還是搞輪迴。我們到西方世界早已經成佛了,他還在搞輪迴,這我們能想像得到。這樣的人自以為聰明,俗話常講聰明反被聰明誤,那才是真實可憐憫者。所以機會決定不能錯過,機會不容易遇到。
【今現在說法。】
阿彌陀佛現在在西方極樂世界,正在說法。我們要想學佛,要想聽法,聽哪一個法師,什麼祖師大德,菩薩說法也比不上聽佛說法。聽一切諸佛說法,都比不上聽阿彌陀佛說法。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有無量無數菩薩聲聞之眾。恭敬圍繞。】
這些人都是這十劫之中,從十方世界往生的這些大眾。在前面我們讀過,我們也了解,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縱然是下下品往生的,也都是阿惟越致菩薩。因為這是佛的本願,都是圓證三不退的菩薩,下下品往生也是。為什麼世尊在此地介紹,還有菩薩,還有聲聞大眾?好在後面世尊還有補充說明。我們現在沒有看到那個經文,我在這個地方也跟諸位透一點消息,決定不能懷疑。生到西方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薩,不是我們自己修得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我們得到的是加持的,不是自己得到的。自己是什麼身分?自己還是人天。小乘人往生的還是聲聞。說聲聞、人天、大眾,這是說我們自己本分,不是說彌陀加持的。如果說彌陀加持,大家是一樣的。西方平等世界是加持的。
《觀經》九品裡面給我們講,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要經過十二大劫,花開見佛;那是說我們自己修持的時間、能力,沒有說加持的。加持都一樣,都是阿惟越致菩薩,這是講自己修持的。下品中生的,六劫,時間就省了一半。品位愈高,時間愈短,成就愈快。這是講在那一邊修行的,是自分的修行,不是佛加持的。佛加持的我們統統都一樣。到我們自己自分修行,功夫已達到這個境界,佛還加不加持?佛還是照樣加持,這是真正不可思議。因為彌陀願文裡面沒有說,等到你自己修行證得八地菩薩我就不加持你,沒有這個說法。沒有這個說法,那一定是永遠加持,即使我們在那裡將來成佛了,阿彌陀佛還加持我們,這是真正不可思議!
所以這個經文要很細心的去觀察,去體會如來的真實義,我們才明白一、二。開經偈上「願解如來真實義」,千萬不要把佛的意思錯會了。現在學佛、聽經、讀誦的人很多,真正能明如來真實義的不多。很多人聽經曲解如來真實義,錯解如來真實義,不少。我們自己要小心謹慎,不要曲解了,不要誤會了,這非常非常重要,對於自己往生會造成很大的障礙,所以要細心去體會。有疑要問,斷疑才能夠生信。我們再看底下一品,底下一品不長,意思很深。「皆願作佛第十」。
【佛說阿彌陀佛為菩薩求得是願時。】
這個『佛』是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這一段我們看起來是集結經的人記錄的,這不是佛說的。說當時佛講經,聽眾裡面有一些人的反應。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阿彌陀佛為菩薩求得是願時』。就是前面所說的,當時在座、聽經,從一開頭聽到這個前面第九品,聽到這個時候。
【阿闍王子。與五百大長者。聞之皆大歡喜。】
這是當時參加法會的,『阿闍王子』他們這一幫人。他們也有個小團體,志同道合,平常在一塊修行,今天在一起聽經,聽佛講《無量壽經》,聽了之後歡喜。皆大歡喜。
【各持一金華蓋。俱到佛前作禮。以華蓋上佛已。卻坐一面聽經。】
聽了歡喜,供佛、供養。每個人拿個金花供養釋迦牟尼佛。他們五百個人都拿著這個金花供養佛,供養完了之後,又回到座位上,再坐下來聽經。繼續聽,佛沒講完,繼續聽。
【心中願言。令我等作佛時。皆如阿彌陀佛。】
他們心裡都有個念頭,都在打了個妄想:阿彌陀佛不錯,好!我將來作佛也像阿彌陀佛一樣。動這麼一個念頭,聽了前面所說的動這麼個念頭。這個念頭難得,希望我們在座的同修也有這個念頭,這叫沒有白聽。但是怎麼樣?不能學他們這些人。我們再看底下的文:
【佛即知之。】
佛有神通,有他心通。你們心裡頭動個念頭,佛就知道了。所以這些人動這個念頭,佛曉得了。
【告諸比丘。】
告訴聽經的大眾,告訴大家。
【是王子等。】
阿闍王子跟這五百長者,他們是生生世世都有因緣的,這一些人。
【後當作佛。】
等於說給他們授記,他們以後將來成佛。
【彼於前世住菩薩道。無數劫來。供養四百億佛。】
這一尊佛出世要三大阿僧祇劫,供養四百億佛,你想想這個時間多長?他修了多久?
【迦葉佛時。】
『迦葉佛』是釋迦牟尼佛以前的一尊佛。我們這個大劫叫賢劫。這一個大劫當中,世尊告訴我們有一千尊佛出世。第一尊拘留孫佛,第二尊拘那含牟尼佛,第三尊是迦葉佛,我們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彌勒佛將來下生作佛是第五尊。所以釋迦牟尼佛第四尊,那迦葉佛,前面賢劫第三尊佛的時候,釋迦牟尼佛是補處菩薩。那個地位就跟現在的彌勒菩薩一樣,是迦葉佛的補處菩薩。
【彼等為我弟子。】
在迦葉佛的時候,釋迦牟尼佛是菩薩,他們是菩薩的弟子,跟佛有緣,緣很深。
【今供養我。復相值也。】
現在我作佛,他們又來聽經,又做我的弟子,來供養。又來了,又見面了,很歡喜。
【時諸比丘聞佛言者。莫不代之歡喜。】
釋迦牟尼佛說出過去世的因緣,這才曉得學佛的人不簡單,同參道友也不容易,過去生中沒有緣,見面就討厭、就不喜歡。是不是?過去生中有緣,這見面才歡喜,才做同參道友,不是容易事情。緣很深很深,我們沒有他心通,不知道。這一段經文插在這個地方有什麼用意?用意非常非常之深。
第一個過去無量劫中,生生世世修行,而且供養四百億佛。這福報多大!聽到佛講《無量壽經》,動了念頭,我將來成佛要跟阿彌陀佛一樣;沒有發心往生,沒有發願往生。這就是說明聽到這個經能信、能願,發願往生,善根福德因緣超過他們。你過去世像他們一樣,如果說生生世世修行,供養四百億佛,你的善根福德因緣還不夠。《彌陀經》上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那個少,多少是什麼標準?此地是標準。我們今天聽到這個經歡喜,發願想這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過去世供養諸佛超過四百億。因為你是有四百億的時候,還沒有念頭想往生,只是一個念頭我將來成佛,像阿彌陀佛而已。你就曉得難!我們今天把這個法門勸人,叫人家相信。人家過去生中沒有這個善根,佛也不行,我們憑什麼能幫助人?你就曉得真正聽到歡喜信受奉行的,他的善根成熟了,真正不可思議,這個人不是凡人,不是普通人。這個經裡頭含著有這麼深的意思。
第二個意思,雖然將來會成佛,他不能往生,不發願往生。不發願往生,還要繼續搞生死輪迴,還要受無盡的苦惱,免不了。第三個意思,李老師講,我們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如果你這一生當中遇到這個法門,要不真正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不是愚痴就是狂妄。非愚即狂,你不是正常人,你頭腦不正常。如果是正常人看到這裡,那怎麼不發憤、怎麼不努力?我們這一發心,就曉得我自己的善根成熟了。同樣我們也明白,我們看到有一些人聽到這個法門還不想接受,還猶豫、還徘徊,或者還想搞其他的法門,就曉得他的善根差遠了,不足!這五百人過去生中供養四百億佛,善根還不足,雖然學佛,我們知道他的緣沒成熟。但是我們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他可以,他心裡生歡喜心,阿賴耶識種一個種子,等到再輪迴、輪迴、輪迴以後,善根發現了再說,再慢慢來好了。到那個時候,我們在西方世界,縱然沒有成佛是大菩薩!看到他們還在六道裡頭打滾,等他什麼時候肯接受,也就是說他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了,我們乘願再來,再幫助他,再去度他,這就對了、正確了。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