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五七集) 2011/8/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55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七百三十面第五行,從當中看起,從「久久亦當開解歡喜」,從這裡看起: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蓋以其人生前,智慧不明,知經復少,今雖親見彌陀,耳聆佛訓,但以心垢未除,情見猶存,故須多聞薰習,增長智慧,始能信解佛語,故云久久亦當開解歡喜」。這是說生邊地的人一旦懺悔,覺悟了,他就能夠離開邊地,花開見佛。見佛很快,雖見佛了,因為他的智慧少,聽經也不多,所以見到阿彌陀佛,聽佛講經說法,他還有一些障礙。由此可知,障礙不在外面,統統在裡面,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為什麼?才能改造自己命運。
學大乘的人一定深信不疑,那就是自己的身體,包括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萬事萬物,都是自己心現識變的,自己的心現出來的。心為什麼能現,為什麼能生,生起這些現象?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得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句話用白話來說,沒有想到自性能生出萬法,包括自己身體。這不是假的,能大師給我們做了證明。萬法沒有生的時候,是個什麼樣子?他也說了,第三句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宇宙萬法是自性裡頭本來就有的,沒有緣它不現,有緣它就現了。這個緣是什麼?緣是起心動念,現在科學家講是波動現象。真心不動的,本無動搖,這是說真心,真心本無動搖,說明真心是不動的。一念不覺不是真心動,是妄心動;一念不覺就起了個妄心,妄心一動,真心就現相。真心現相,真心還是不動,但是它現相了,就是本自具足的變成能生萬法。所以,一切法確確實實是我們自己心生的,是跟著我們念頭在生變化。於是我們就真正能了解,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與別人沒有關係。佛無量的慈悲,無盡的慈悲,我們遇到困難、病痛,或者是報的壽命到了,佛能不能給我們延長?如果不能給我們延長,佛的慈悲何在?我們遇到災難,佛能不能幫助我們化解?如果不能化解的話,佛就不慈悲了。經典上說的是真話,佛亦能亦不能。因為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佛不能。佛怎麼說能?佛把這個事實真相告訴你,你自己明白了。明白了的時候,你自己用你自己心念去轉,這就叫佛能。要懂,不能迷信,佛可以教給我們方法。
我們讀《了凡四訓》,你看袁了凡先生十五歲遇到算命的孔先生,給他算八字算流年,一點都不差。把他的流年從十五歲排到五十三歲,他的壽命就五十三歲,年年遭遇的跟孔先生排得一點都不差錯,他相信了。相信中國古人所說的「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相信「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他命中定的。沒有一個妄念,也沒有一個妄想,心得定了。三十五歲那年,他講二十年,他十五歲、二十五歲,三十五歲這年遇到雲谷禪師,跟雲谷禪師在禪堂裡頭坐禪,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念頭。三天三夜沒有一個妄念,這在宗門裡面來講是相當的功夫。大概雲谷禪師可能還沒有遇到過,太少有了。就問了凡先生,你用的是什麼功?你跟誰學的?了凡先生非常老實,我沒有用功,十五歲給孔先生算命算定了,二十年年年都不差,算得真準,一生都算定了,我想有什麼用?乾脆不想。雲谷禪師聽到哈哈大笑,我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給他說了一番大道理,佛教裡頭講的。告訴他,佛教承認有命運,但是命運可以改,為什麼?命運是念頭造的,你只要改變念頭,你的命運就改變。
所以了凡先生我稱他作標準凡夫,為什麼?他也不修善,他也不作惡,那個命跟排的完全一樣。他要作惡,他的壽命就縮短,他每年的那個標準是往下降的,譬如算命先生算他今年考第三名,他可能考到第十名、第九名,做壞事就往下降;做好事就往上升。這個道理他搞懂了,搞懂之後他就發心做三千樁善事,在佛菩薩面前許願,真幹。這個願一發,到第二年參加考試,孔先生算他是第三名,他考到第一名,不對了。從來沒有過的事情,這次發生了,他相信了。以後他太太幫助他,兩個人一起斷一切惡、修一切善,變化很快,變化很顯著,可是三千樁善事十年才圓滿。圓滿之後還願,又發三千樁善事,四年就圓滿,愈做愈順利,一天可以做好幾樁好事。
那個善惡的標準就是《太上感應篇》,功過格是依《太上感應篇》做的。命裡沒有功名,也就是說他讀書去考試,最高的就到秀才,舉人、進士他命裡沒有,沒有這個分。官只做到四川很小的一個縣分的知縣,五十三歲,就告訴他,要辭職回家,壽命到了。他斷惡修善,參加舉人的考試考中,參加進士的考試也考中。命裡沒有兒子,求兒子,真的有個很好的兒子出現了。這個兒子給他傳宗接代,兒子大概生了六個孫子,所以他們家裡以後人丁非常興旺。後代現在還在,跟我還有聯繫。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了凡先生沒有求長壽,他活到七十四歲走的,多活了二十一年。所以雲谷禪師說,命運操在自己手上,自己要真改,口頭上改沒用,要付之於行動那才管用,這個道理我們要知道。
今天善事,第一大善就是弘揚佛法、弘揚傳統文化。我們生在這個時代,跟孔子當年環境差不多,社會動亂,大家疏忽了傳統文化。孔子在當時非常希望有人會用他,他能夠做個宰相,把傳統文化就真正做出來,像周公一樣。文王以百里而王天下,他的志在此地。可是沒人用他,周遊列國,見到很多國君,沒有人用他,這才回到老家教學。還算不錯,教學五年,有三千學生,三千學生當中有七十二個有成就的,可以傳承聖教的,把傳統文化救下來,這個功德太大了。往後的這二千五百年,從孔子到我們現在二千五百年,中國這個國家、這個族群長治久安,世世代代講倫理道德、講聖賢教育,信因果,知道斷惡修善。這是孔子的影響,佛法裡面講叫功德,夫子的功德,真改了,命運都改了。
佛法更殊勝了,歷代帝王都學,學得最透徹的是前清的雍正皇帝,真下功夫,知道這個東西好。儒釋道三家,歷代帝王平等的恭敬,普遍的宣揚。佛法由皇上自己來管理,所以佛教的寺廟可以用宮殿式的建築。宮殿是皇家的建築,民間不可以用,但是寺廟,佛是皇上的老師,皇上是佛的弟子,所以佛寺可以用宮殿的,比照宮殿來建築。佛陀的教化普遍在民間,只要是佛教道場,都是講經教學。佛教把講經教學疏忽了這是近代的事情,時間並不長,在中國大概是兩百多年的樣子。因為我們看到乾隆、嘉慶,高僧大德都很多,留下來的著述我們都看到了。咸豐以後衰了,真正研究佛教的、真正講經教學的愈來愈少。到民國年間,大概只有十幾個人,這十幾位大德雖然講經教學,大概道場經懺佛事佔一半,逐漸變質了。二戰之後,講經說法的沒有了,出家、在家的佛弟子都不幹這個事情,佛教衰了。不但衰,佛教可能在這個時代會滅亡,這是我們非常憂慮的一樁事情。這麼好的東西,怎麼能叫它衰下去。佛教學習的困難就是要放下欲望,可是現在人,學佛的人很多,你叫他放下欲望他放不下。欲望要放不下,學佛就學不成,你自己跟自己造成一條障礙,佛法無比殊勝的利益你得不到。
大乘佛法能幫助你永遠脫離六道輪迴,幫助你脫離十法界,這是其他一切法做不到的。尤其是佛教裡頭淨宗法門,這個法門難解,可是易行。我們今天學到這一品,跟我們講的邊地疑城,實際上也不錯,他真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真的是蓮花化生。臨終的時候真的是佛來接引,只是接引的時候他坐在蓮花裡面,花就合起來了,這就叫邊地疑城,叫胎生。沒有這個障礙的,能信佛的智慧,能相信自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能相信這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來接你,你坐在蓮花裡頭,蓮花是開的,差別就在此地。蓮花開的,你就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成為阿惟越致菩薩;蓮花不開,這個加持沒得到,在極樂世界,確實那個世界快樂,你在那裡生活享受,經上講跟忉利天一樣。前面我們也看到古大德的註子所說的,跟夜摩天一樣,夜摩天的快樂勝過忉利天。頂多五百年,我們人間五百年,花開了。花開了,阿彌陀佛加持你就圓滿得到,你成為阿惟越致菩薩。不過花開之後,你還有一點習氣,心垢未除,情見猶存,這是習氣。怎麼樣?不要緊,你每天聽阿彌陀佛講經,聽一段時期自然就開解,法味得到了,叫法喜充滿。
「開解」,心開得解。這是比喻,業障重的時候,心是閉塞的,佛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法音,你聽不懂,不是語言的隔閡,你不能夠體會他的意思,這叫閉塞;開解了,能聽得懂了。這種經驗我們有,初學佛的時候,前幾年聽經枯燥無味,為什麼?開經偈上講的「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們是什麼樣的一個狀況?是不解如來真實義,聽是聽,不懂意思。這是學習幾乎是每個人都會有這麼個階段,一點都不稀奇。只要你堅持下去,不要懈怠,不要變心,用真誠恭敬心去學,一段時期之後你就明白了。我們學經都經歷過這個過程,這個過程時間長短每個人不一定,各人根性不相同。根性差的十年、二十年,那你得有這種耐心,長時薰修。根性利一點的人容易聽懂,聽幾個月就聽懂了,就聽出味道出來。只要持之有恆,肯定開是開悟,解是明瞭,心開得解。
『歡喜』,「聞法契會」,他為什麼會歡喜?他真正體會到了,契是契入,會是體會,「自然歡喜」。孔子、讀書人都有這種境界,你看《論語》上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悅就是此地講的歡喜,這個歡喜是從裡面發生的,不是從外頭。外面的歡喜也講到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那個快樂是朋友,好朋友,知心的朋友到這來訪問,快樂,這是外面的。喜悅是從內心的,不從外面的。讀書樂,讀書不懂你就不會樂,你會覺得很苦;懂了,明白了,快樂。法喜充滿,佛法上說的,孔子說的不亦悅乎,就是佛家講的法喜充滿。
『亦得遍供』,這是彌陀加持的,你得到了。如果沒有阿彌陀佛的加持,你沒有能力到十方世界去供佛聞法。這是法身菩薩才能做到的,遍供,遍是一個都不漏,十方三世無量無邊的諸佛如來你統統都供養到了。每一尊佛的面前都有你,你分身去了。你有這個能力,分身、化身,你自己的本身還在阿彌陀佛的講堂裡面,沒動,你能夠分無量無邊身。每個佛國土裡面你去拜佛、去供養,修福,聽經聞法開智慧,福慧雙修。「即曇鸞師云:即得如意,還同三輩生者」。這什麼?叫如意通,六種神通裡面如意通就是神足通,就是你有分身、化身,你有變化這種能力。我們看《西遊記》孫悟空七十二變,那就叫如意。但是七十二變這如意很小,不大,西方極樂世界這些往生的人,他不止七十二變,他的變化是無量無邊,有這麼大的能力,跟三輩九品的人沒有兩樣。三輩九品的人,你看「具足神通」,六種神通圓滿具足,「遍供諸佛,於諸功德,隨意修習,具如彌陀本願」。也就是說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裡面所說的他全都有,彌陀加持的,全都有,有這麼大的好處。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阿逸多,『汝阿逸多』,「阿逸多」就是彌勒菩薩,是彌勒菩薩的名,「慈氏」,阿逸多的意思是慈悲,彌勒菩薩特別慈悲,總是笑面迎人,總是捨己為人。彌勒菩薩從來沒有為自己想,起心動念都是為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幫助這些人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釋尊重喚其名」,佛在講經教學提到他的名字,「以警醒大眾,專心傾聽」。喚他名字,下面講的一定是非常重要的話,提起大眾的注意,勸導大眾專心傾聽。佛說,『當知疑惑於諸菩薩為大損害,為失大利,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諸佛的智慧、諸佛的德能、諸佛的道力、諸佛的神通、諸佛的相好,不能有疑惑,為什麼?自性本自具足,不是外頭來的。你相信諸佛,你就相信自己,佛有的我們統統都有。大乘經教裡面講得非常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跟佛沒有兩樣。智慧、神通、道力我們有,為什麼現不出來?我們今天有業障,就是有業障礙了,它不能現前。這個業障是什麼?業障叫做煩惱。
大乘經教裡面所說的,煩惱分三大類,每一類都無量無邊。第一類叫無明煩惱,無明是智慧失掉,迷失了自性,智慧不現前。沒有智慧,對什麼都不知道,無明,明是明瞭,不明瞭了。第二種煩惱叫塵沙煩惱,塵沙是比喻,就是太多太多了,像塵沙一樣。第三大類叫見思煩惱,這說得粗。見是什麼?我們看錯了。思,我們想錯了。我們對自己、對環境,看錯了、想錯了。看錯、想錯,你就說錯,你也做錯了,那就叫造業。造業決定有報應,善的業有善果,惡的業有惡報,在六道裡面,善惡業的果報非常顯著。這三種煩惱,諸佛如來統統放下了,他沒有障礙,所以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相好統統現前,本來有的,不是學來的。有這些煩惱,障礙住了,我們本性東西沒有丟掉,一絲毫損失都沒有,只是它不現前,我現在得不到。怎樣得到?佛講得很清楚,你把執著放下你就得到一部分。我們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了,人只要不執著,就能夠做到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因為執著,我才不跟人合作,不能隨順;不執著就能隨順,你就得自在,你真能修行。執著嚴重,自己沒辦法修,處處都是障礙,縱然想修行,修不成功。沒有外面的因素,一定要知道,成敗因素統統是自己。
學佛從哪裡學起?從經教學起,你先得開悟,搞明白了,障礙放下了。我為什麼要放下欲望,為什麼要放下名利,為什麼要放下自己,它有個道理在。你這些道理沒搞清楚,你就放不下,放不下你就有障礙,你學佛法就得不到佛法的利益。你所能夠得到的就像了凡先生一樣,那是沒有放下的,你得到的不過是人間一點富貴而已,了生死出三界沒分,佛法裡面真正法喜沒得到,你得到的是功名富貴。所以你那是福報,了凡先生修的是福報,不是功德。他沒有把我放下,我放下了才是功德。最低的是須陀洹果,那個就了不起,雖然是個起碼,最小的,在大乘是十信初信位。就好像小學一年級,學校裡最低的這一級,就不得了,他所得的我們得不到。他所得的是,六道輪迴,他還沒有出六道輪迴,六道輪迴他決定不墮三惡道,他在六道裡只有兩道,天道、人道,他不會墮三惡道,也不會墮阿修羅。所以經典稱他們為聖人,聖人是什麼?一般人做不到的他做到了。而且在六道輪迴他是有期限的,我們無期限,我們可憐,無期限,他有期限的。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就證阿羅漢,證阿羅漢就超越六道。所以他在六道是有期限的,凡夫在六道沒有期限。
佛法的修行沒有別的,章嘉大師早年告訴我的,看破、放下而已。這話是真話,一點都不假。只要你看破放下,你的命運馬上就改了。為什麼?我們到這個世間來是業報身,過去生中造了一點善業,得到人身,過去生中也曾學佛,阿賴耶裡頭有佛的種子,這一生遇到佛法還繼續修行。繼續修行什麼?煩惱習氣沒斷,沒有進一步的放下,所以功夫不得力。不得力怎麼辦?依舊搞輪迴,這就可怕了。一輪迴,這一生所修的東西忘掉了,一點都記不得,再遇到是從頭來起。我們這一生不就是如此嗎?遇到佛法了,就從頭來起。這個從頭來起,頭十年很辛苦,如果沒有好的老師、沒有好的善知識來幫助你,這個十年很不容易通過。但是這十年是你一生的基礎,這個基礎要是不奠定好,成就很不容易。我們也是在這麼多年才發現的,我們常常想,為什麼在家、出家修行比不上古人?不說很遠的,上一代,我們這一代比不上上一代,原因在哪裡?想了很久,觀察很久,終於找到原因,我們的扎根教育沒有做,沒有根。
我還算很幸運,還沾到一點邊緣,我是民國十六年出生的。在民國二十年之前,傳統文化沒有人不尊重,雖然有人做不到,他還常常說,常常提在口邊,我們聽到耳熟。抗戰勝利以後,民國三十四年就沒有了,在社會上沒有人再說了。中國人拋棄了傳統,拋棄了佛法,完全學歐美的。今天全世界的問題發生了,那是什麼?歐美的文化出了問題。現在外國人到中國來找,到印度來找,找解決社會問題、解決地球災難的方法。中國人有沒有?有。解決地球災難有沒有?大乘佛法有,還真有效。這些道理要細心去想,細心去觀察,慢慢你會發現到,真好,誰肯學誰就得好處。
延長壽命,我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的壽命四十五歲,年輕時候也喜歡看看相算命,很多人給我看,給我算命,幾乎大家都是一個看法,四十五歲是個大關。我跟同學們報告過,我出家的時候三個人,好朋友,先後出家,一同受戒。出家差兩年,兩年之內我們三個人都出家了,同時受戒。我們三個好朋友同年,命運都超過不了四十五歲。到四十五歲那年真的,二月,一個走了,法融法師,五月第二個走了,明演法師,跟我關係最好的。抗戰期間我們同學,到台灣之後我們同事,我出家一年之後他也出家了,好朋友。比兄弟還親,兄弟不在一起,這天天在一起。七月我得病,我就曉得,你看這一年,二月去了一個,五月去了一個,七月我生病。所以我就念佛求往生,我也不看醫生,也不吃藥,我有這麼個觀念,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壽命到了,求醫沒用處。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念了一個月,病好了。我一出家就開始講經,我生病的時候好像我講了十二年,我也沒有求長壽,沒有求延長壽命,這一關就過了。
第二次,應該也是壽命到了,第二次是七十九歲。我不常生病,七十九歲生了病,時間不長,只有四天。情形很嚴重,發高燒,在北京,住在一個旅館裡面,我住在旅館。我也把這個事情告訴諸位過。生病的第四天,應該是清晨大概三點鐘左右,我覺得我自己躺在一個山坡下面,面對著我是青山,一重一重的青山。那是個夢境,但是特別清楚,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事情。我也忘了自己有病,看到許許多多人面朝著我,密密麻麻的,滿山遍野全是人,面對著我,我看到他們看得很清楚。突然之間這些人統統變成畜生,我感到非常驚訝,這麼多人怎麼突然之間都變成畜生了,也是面對著我,遇到這麼個情景。我合掌念了一聲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出現了,這境界就沒有了。佛多大?就像經上講的,黃金山一樣,半邊天。通常我講經拜佛,第一拜拜本師釋迦牟尼佛,第二拜拜本師阿彌陀佛,第三拜拜本師毘盧遮那佛。毘盧遮那是法身佛,阿彌陀佛是報身佛,釋迦牟尼佛是應身佛,我都是這個拜法的,念熟了,這麼多年。
本師釋迦牟尼佛現了,我再念一聲南無本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出現了,釋迦牟尼佛不見了,整個虛空就是一尊佛。我接著念南無本師毘盧遮那佛,毘盧遮那佛現了,阿彌陀佛不見了。最後我念了一個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出現了,相跟佛一樣大。我就聽到旁邊有人告訴我,你還有沒有放不下的?還有沒有什麼人要見面的?還有沒有事情沒有完了的?我說統統沒有了,我想往生。我最後的時候我有一句話,我說如果佛需要我在這個世間幫助苦難眾生,我說也可以,我再住幾年也不妨礙。這樣就醒了,醒了之後一身汗,病就好了。第二天我們就回香港,在香港養了兩個星期,就開始恢復講經。這是瀕死的經驗,死亡的經驗,我經歷過。
所以我現在不怕死,我最喜歡去往生,愈早愈好。留在這個地方,這是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的,只要真正發心,為正法久住、為弘法利生,你的一生佛菩薩替你安排,你不要操心。我相信老師的話,所以一生不為自己操心,自己什麼事都沒有,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一切佛菩薩安排。該走的時候,我有堅定的信心,阿彌陀佛決定來接引我。他什麼時候來接引,我什麼時候就去,他不來接引,我就在這邊講經,活一天講一天,這是我們的事業。現在我知道阿彌陀佛天天講經,沒有一天休息,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了四十九年,也沒有一天休息。這是我們最好的榜樣,講經教學,學習經教,這叫佛事。
所以,決定要相信佛經上的話不會騙人,不是人偽造的,這一點我們要相信。那就是這個經是不是真的佛說的,還是後人偽造的,標準是什麼?標準是《大藏經》,這是李老師告訴我的。你要看到一部經書,去查《大藏經》,《大藏經》裡頭有沒有?如果有,沒有問題,是真的,不是假的,《大藏經》裡頭沒有,就靠不住,一定是以《大藏經》為標準。因為《大藏經》經過世世代代高僧大德的肯定,帝王的頒布,從前經典入經藏要帝王批准,沒有帝王批准不能夠隨便入藏,所以《藏經》非常嚴格。但是現在,標準沒有了,什麼人的東西都可以入藏。我們最低的底限是《龍藏》,乾隆年間的,還是嚴格的審查,這個常識不能不曉得。
「至於菩薩何有疑惑,《無量壽經鈔》曰:大乘凡夫名菩薩歟?」大乘凡夫可不可以稱他作菩薩?「或是縱說,縱菩薩生疑惑者,可失大利,故凡夫當明信矣」,我們凡夫能不信嗎?菩薩還有疑惑。下面是念老的話,「鈔意甚謙」,這個註解說得非常謙虛,「未作決斷」,只是把這個問題提出來。「據筆者意」,這個筆者就是黃念祖老居士,這他的意思,「鈔中兩說均是」,說得都有道理。「其一」,第一個說法,「我等雖是具足凡夫,若能真實發起菩提心,即是初發心菩薩」。凡夫能不能稱菩薩?真正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可以這樣稱法。在中國佛門裡的這種習慣,三壇大戒,你受了菩薩戒就稱你作菩薩。出家一定要受菩薩戒,在家居士也有很多受菩薩戒的。登壇升座講經是菩薩的事情,所以沒有受菩薩戒的在家居士,他不能正式登壇說法,在家居士受菩薩戒的可以。這是佛陀在世的時候維摩居士帶頭的,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在家居士受菩薩戒可以搭衣,但是衣紋上沒有這個格子,叫縵衣,沒有一格一格的,出家跟在家差別在此地。所以在家搭縵衣,你就知道他受菩薩戒的,他可以升座講經。只要他一升座,那就是代表佛,在大座上他代表佛的。他在講經登座這個時候,出家人見到也都要禮拜,為什麼?他代表佛。所以,往往居士謙虛,不敢接受出家人的禮拜,把講台前面放一尊佛像,你禮拜是拜佛,不是拜我,這是謙虛。所以,講台上一定是供佛像的,一定有一尊佛像供在前面。
「《論註》云:此無上菩提心,即是願作佛心」。這發無上菩提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我們學佛不學別的,就求這個東西。有這個心,這就叫菩提心,是「願作佛心」。我為什麼願意作佛?就是為了度眾生,願意像佛一樣去度眾生。「度眾生心,即攝取眾生生有佛國土心」。這個說到淨土上去了,我怎樣幫助、成就眾生,怎樣幫助他、成就他?勸他念佛求生淨土,極樂世界有佛,現在佛正在那裡教學。「淨業行人,若發如是心,亦即是初發心菩薩」。這個沒有錯,幫助眾生、勸導眾生學習《無量壽經》,學習《阿彌陀經》,依照經典的教訓去修行,發願求生淨土,親近彌陀,這就是菩提心。這個人就是菩薩,初發心的菩薩。在小乘叫做初果向,大乘初信位的菩薩,初信位是果,我們向著初信位這個果就是初信向,向著這個目標。
「天臺謂別教之信位菩薩,如空中之絮,沉浮無定。是故初發心菩薩,實有退墮之患也。」初發心菩薩不少,我們現在受菩薩戒的在家、出家的初發心菩薩很多,他會不會退轉?會退。為什麼?他的心不堅定,所以他會退轉,而且很容易退轉。什麼原因?第一個,本身煩惱習氣太重。第二個,外面的緣,外緣不善,誘惑的力量太強大,你要是抵不住,你馬上就退心了。能夠抵住外面的誘惑這不是個容易事情,古大德常說,最大的誘惑是什麼?高名厚利,你動不動心?現在不必高名厚利,小小一點甜頭就變心了,那怎麼行!李老師早年,講經的時候給我們說個比喻,菩薩,覺悟的人,他所居住的地方,四十里之內有法師講經。法師,講經的人就是法師,不論是在家、出家,在家居士也稱法師,他代佛說法。受了菩薩戒的人,不去聽經就犯戒了。菩薩為什麼去聽經?做影響眾,聽經的人很多,大家就有信心了,大概這個人講得不錯,你看看這些人都來聽。所以給大家做影響眾,佛法才能興旺。四十里,以前是走路,四十里要走四個小時,四、五個小時,聽一堂經,再回家。現在交通方便,以前沒有。
你聽經,要是有個人來給你報信,你家房子失火了,火燒起來,這個時候你還是繼續聽經,還是趕快回去救火?趕快回去了,心不堅固,你那個菩薩心不是真的。真的,佛法是大事,房子燒掉無所謂。老師給我們舉這個比喻。菩薩一心在道,一心在正法久住,一心在幫助眾生,如如不動。小小境界來的時候,你心就亂了、慌了,趕快退席回家去,那就錯了。在我們現前這個社會,財色名食睡,所謂七情五欲的誘惑,能不動心嗎?能守得住嗎?一動心,守不住,馬上就墮落了。所以天台宗別教對於信位菩薩比喻得好,像什麼?空中之絮,飄浮不定。空中之絮是什麼?棉花,棉花很輕,風一吹它就飄動。所以是故初發心菩薩,確實有退墮之患。這第一種。
「其二者,彼謂縱說」,這是不確定的一句話。「意謂:縱然真是菩薩,倘生疑惑,尚失大利」,這是《無量壽經鈔》裡面講的。「是以我等凡夫,更不可生疑」,這個說法也說得好。真是菩薩,如果不真學,要想不退太難太難。只有真正開悟了,明心見性,是決定不會退轉,得定都不行,都還有禁不起誘惑的。名聞利養、財色名食,這個關不容易過。所以我們凡夫自己要承認自己是凡夫,要承認自己有煩惱,這些習氣都沒有斷。經上講的這兩樁事情,一個就是諸佛如來的,就是開悟的人,他們自性的智慧、德相現出來了,我們肯定不懷疑。第二個,相信自己,佛說的本來是佛,要相信自己,只要真正發心學佛,肯定有成就。發心學佛是是心作佛,我們為什麼不去作佛?相信阿賴耶裡面十法界種子統統都有,你想學佛,你就能成佛,你想學菩薩,你能成菩薩。你要貪圖名聞利養,那你就到鬼道去了。你瞋恨、嫉妒心很重,你就到地獄道去了。所以,十法界的因全有,你起心動念這是緣,你向哪一個法界都是你自己成就的,與別人毫不相關。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深深相信,所以一切境緣我們就很容易處理,而且處理得非常好。順境來引誘我們,名聞利養來引誘我們,財色來引誘我們,一般講順境,我們感恩。為什麼感恩?它來考我,我起不起貪心。我不起貪心,因為我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知道《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依然用平常心看待,這就對了,這個考試就通過。來考試我的老師我要謝謝他,我提升了。反面,逆境來誘惑你,惡人、逆境來毀謗你、來羞辱你、來陷害你。我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都是來考我的,都是幫助我提升的,都是善知識,沒有怨恨,沒有報復,只有感恩的心,真的提升了。不經過考試,你不曉得你自己在哪個等級,考試愈多,關關通過,你的等級不斷向上升,你能不感激嗎?你要不感激你就忘恩負義。所以我們對於善緣、惡緣、順境、逆境統統感恩,我們把自己修行的功德給大家迴向,以一個真心對待一切眾生,像諸佛菩薩一樣。所以境界現前,我們想想阿彌陀佛,境界現前阿彌陀佛會起貪心嗎?阿彌陀佛會發脾氣嗎?不會。我要學阿彌陀佛,我也不應該,不應該有貪戀、不應該有怨恨。這什麼?這佛法我們真學到了,真管用。所以你就天天生歡喜心,得受用了。
記住古人有一句話,好像是龐居士,唐朝時候,這是個大德居士。他是個財主,他把家財全部賣掉,得的金銀財寶裝在一條船上,船走到長江中心,把底下砸個洞,全部沉下去,不要了。其實他這種做法就是一句話告訴世人,世人一定要問,這些金銀財寶你不要了,你拿去布施做好事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要把它沉到江裡頭去?他就留一句話說,「好事不如無事」,無事比好事還要好。以後怎麼過日子?編草鞋,賣草鞋,一雙草鞋賣一、二個銅板,他就這樣過日子。這個人是什麼人?菩薩化身來的,菩薩,不是凡人。他這種示現就是教人一句話,好事不如無事。因此,含意很深,就是教我們隨緣不要攀緣,不要去有心做好事,遇到了要做,遇不到別去找事。做好事要錢,你看今天有人送錢來,那就得替他做好事,沒人送錢來就太好了,沒事。決定不要去找事,你的心永遠是靜的,永遠是定的,這叫真好事,世間好事沒有比這個更大的。
人人都能這樣想,都能這樣做,天下太平,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哪些是庸人?喜歡做好事的人。所以我離開台灣的那幾年,台灣社會提倡好人好事。我們老師把這四個字寫在黑板上,「好人好事」,寫上去之後,然後他在下面那個好字上圈了一下,圈了個圈。圈了個圈念去聲,怎麼念法?好人好事,就是喜歡多事。老師給我們的印象很深,這就教我們可別好事,好事你就錯了,社會上這些誘惑你擋不住;不好事就沒事,好事你就有事。所以說這兩種說法並不相違背,都說得好。
「大利者,即經中真實之利」。真實之利是什麼?「十方婆伽梵」,婆伽梵是佛,這梵語,「住真實慧,開化顯示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自性,「欲拯群萌」,這是拯救六道裡面一切眾生,「惠以真實之利」。這個真實之利就是弘揚淨土法門,勸導大家一心念佛,求生淨土,親近彌陀,這是真實之利。幹這個事情這是真實智慧,幫助眾生達到究竟離苦得樂,一生當中圓滿成就。這個事情「難值難見」,值是遇到,你不容易遇到,你更難見到,「如優曇花,希有出現」。優曇花是曇花,曇花一現。曇花都是半夜開,開的時間很短,不到半個小時花就謝了。這就是說明它很稀有,很難見。「今者難逢能逢,難聞能聞,而不信受,辜負佛恩」,故云『為失大利』。人身難得我們得到了,佛法難聞我們聞到了,尤其是聞到大乘淨土,更不可思議的,你聽到這個《無量壽經》,你遇到這樣的註解。這個經本、這個註解,肯定幫助末法九千年一切眾生因此而得度,真正超越生死輪迴,真正超越了十法界,這個功德不可思議。
諸位要想做好事,印經印什麼經?就印這部經。為什麼?這部經是大乘究竟圓滿的法輪。你要學經,我也勸你專學這部經。往後末法有九千年,我們幫助眾生是幫助全世界,所以需要很多人真正修行,跟大家做樣子,做出榜樣來。真正念佛往生,往生的瑞相讓大家看到,相信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能把這個經講得透徹,講得叫人生起信心,幫助大家破疑生信,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這部經可以做得到。其他的法門、經論是很多,很好,我們歡喜頂禮讚歎。為什麼?太難了,要斷煩惱,我們做不到。不但要斷煩惱,還要斷習氣,你說多難!斷煩惱已經不容易,斷習氣太難了。所以,遇到一定要相信,佛苦口婆心,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勸導我們,更顯得佛對我們的愛護,對我們的關懷,對我們的慈悲教誨。如果不信,不能接受,辜負佛恩,這就是經上講的為失大利。
下面,「況此淨土法門,一乘願海」。何況這個淨土法門,一乘是一佛乘,就是這個方法、這個門徑,它的目標是成佛,這叫一乘。如果它的目標是菩薩,這叫大乘。如果它的目標是聲聞、緣覺,那叫小乘。如果學佛只求人天福報,那叫人乘、天乘。所以我們學習終極的目標是什麼?淨土終極的目標是成佛,不是成菩薩,所以叫一乘願海。它的方法非常簡單,就是「六字洪名」。六字是冠上「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名號,南無是印度話,意思是皈依、是尊敬,或者說歸命,都有這個意思。真正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愈簡單愈好。所以早年蓮池大師在世,這樁事情記在《竹窗隨筆》裡頭,你讀這本書你可以看到。有人向大師請教念佛的方法,怎麼念?他教人念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別人問他,你老人家自己怎麼念的?他說我自己念「阿彌陀佛」。人家奇怪了,為什麼教別人念六個字,你念四個字?他說別人未必有求生淨土的心,加上南無好,南無是恭敬、皈依,加上這個好。我是決心要到極樂世界,這個客氣話就不用了。因為經典裡面教導我們執持名號,名號就四個字,南無不是名號,所以就不用了。這是說明修行的方法愈簡單愈有受用。在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大概最簡單的就是阿彌陀佛四個字,沒有比這個更簡單。這四個字了不起,就能幫助你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叫你圓滿證得佛果,你的成就會跟阿彌陀佛一樣,真叫難信之法。許多人聽到,不相信,這麼容易,真能有這麼成就嗎?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六字洪名,「信願持名」,這四個字很重要,你要真信、真願。我哪裡都不去,天上我也不去,玉皇大帝讓位給你,你要不要去?大梵天王讓位,你要不要去?摩醯首羅天王,這是三千大千世界福報最大的,摩醯首羅天王,就是色界天的天王,第四禪的,最高的,讓位我們都不要。我們決定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做阿彌陀佛的學生,跟阿彌陀佛學習。畢業就成了阿彌陀佛,跟阿彌陀佛一樣,成佛了,畢業就成佛了。成什麼佛?成阿彌陀佛,你學阿彌陀佛的課程,肯定是阿彌陀佛。所以這個是利益中之最真實的利益,「是大利中之最大者也,於此不信,永失大利」,那就太可惜,那你就是這一生當中真錯了。這一生當中幹什麼錯事都無所謂,為什麼?萬法皆空,了不可得。遇到淨宗而錯過,這真是永失大利,沒有比這個更嚴重的,大錯特錯,你怎麼會做這麼一樁錯事。
「如《千手經》云」,千手是觀世音菩薩,「若於此陀羅尼生疑不信者」。陀羅尼是梵語,指的就是這個法門,這個法門是總持法門,總一切法,持一切義。這什麼?就是指這一句名號,指這部經,這部《無量壽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經教都在這裡頭,這總持,一切諸佛所說的道理都在這句名號裡頭。名號跟這個經本這是陀羅尼,總持。如果說生疑不信,「當知其人永失大利」,這個無比殊勝的利益你錯過了,你對它懷疑,你不相信,你真錯了。「百千萬劫中,輪轉惡趣,無有出期」。你造了什麼業?對這個聖教懷疑。疑是根本煩惱,貪瞋痴慢疑。貪心大家曉得是餓鬼道,瞋恚是地獄道,愚痴是畜生道,傲慢是修羅、羅剎道,懷疑,現在這裡講的懷疑,對聖教的懷疑,比前面四種還要重。我們看對應這個災難,這是佛在經上說的,貪心感得的是水災,洪水,瞋恚是火災,火山爆發。現在地球的溫度上升,是什麼?現在地球人的脾氣很大,所以溫度上升,這屬於火。風災,愚痴是風災。以前也有大的風災,很少,沒有這麼嚴重,現在的風災很可怕。我過去住美國德州,聽說今年美國德州曾經兩個月當中發生兩百多起龍捲風,這歷史上都沒有記載的,愚痴。傲慢是地震,感得的是地震。懷疑,比前面四個還嚴重,懷疑感得的是大地疏鬆,很容易沉到下面去,大地會沉到海底去,高山會崩塌掉。你看,懷疑比貪瞋痴慢還厲害,這個懷疑是對聖教,特別是對淨土。
我們最近看到網路的新聞,因為我平常不看電視、也不看報紙,對於媒體完全斷絕,同學們在網路上下載一些新聞給我看。說地上無緣無故就陷下去,他們叫天坑,好像是天然災害,地怎麼一下就塌下去,面積很大。我看到好幾個面積,用中國的說法就是方圓一里,一華里,一華里這麼大的面積突然下去幾百公尺,那不是小坑。這就是佛家講的懷疑所發生的。嚴重的,是這個大陸沉到海底。外國人說大概五萬年前,大西洋是塊陸地,叫大西國,科學技術也是發達到大概比我們現在還超過。也是人民不相信聖賢,不相信宗教,所以這塊大地就沉到海底,稱它叫大西洋。現在又有傳說,那個大西國會浮上來,但是浮上來,美國跟歐洲就沉下去。所以人家也不希望這個事情真正發生,那個國就是亞特蘭提斯,很多預言說它將來會浮出來。可是它浮出來的時候,歐洲就沉下去,美國也沉下去。懷疑的麻煩大了,帶來的災難太嚴重。對我們個人來說,懷疑的對應是我們免疫能力沒有了,我們一般人講,人體自然抵抗力沒有了,很容易受疾病的感染。所以,信心十足的人不容易感染疾病,為什麼?他有免疫力,就是有抵抗的能力。抵抗的能力是堅定信心,沒有懷疑,我們要學這個。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