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九一集) 2011/9/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59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七百七十六面,倒數第三行第二句看起:
「其第一福中,已兼十善。《觀經》指示,欲生彼國,當修三福。由是可知,修善種福,於修淨者,實不可忽」。『種修福善』,念老引用《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這一段經文,這三福前面我們學習過了。第一福當中就兼有十善,第一福實實在在裡面包含儒釋道的三個根,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弟子規》這一門課程文字不多,雖然流傳很久,可是近代我們把傳統都疏忽了,尤其這種童蒙的教學最容易疏忽,沒有人認識,一直到最近這十幾年來才有人提到。那個時候我住在新加坡,看見這份東西我就想到,這麼多年來我們走過許多國家地區,接觸華僑裡面學佛的同學們,在家學佛不能夠落實十善業道,出家的同修不能夠落實沙彌律儀,佛法的衰就衰在這個地方。如果戒律沒有了,就是沒有人認真學習,佛法就衰了。
《仁王經》上講得很好,有人在講,但是沒有人做,這就叫末法;有人講,有人真幹,但是不能證果,這叫像法;有人講,有人真幹,有人證果,這叫正法。這是說世尊的法運在人,不是時代。經上也說到,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這是從多數的人來說的,實際上末法裡頭有正法,正法裡頭也有末法,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如果這個地區連講的人都沒有了,這叫滅法,佛法就滅了。所以在古代無論是世法是出世法,沒有不重視傳人。中國古諺語有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後是什麼?後是繼承人,不是說你子孫多,子孫多裡頭一個繼承人都沒有,這個家還是會敗亡。這個家子孫少,但是有賢人,真正能夠繼承家道、家學、家業,這個家必定會興旺,有一個人他都會興旺。正因為有這個智慧,有這種認知,所以古代的人對於教育下一代,是把它擺在人生第一個重要的位置。
傳宗接代,一定要有賢人,中國古時候的標準聖賢君子,如何把下一代教成聖賢君子。能不能教成?能,一點都沒有問題,聖賢確實是教出來的,佛菩薩也是教出來的。我們在歷史上看到,中國幾千年當中出現不少太平盛世,細心去觀察這個盛世怎麼出現的?有聖王、有賢臣,決定是盛世出現。如果君不是聖人,臣不是賢人,社會會動亂,人民有疾苦、有災難,這是從歷史上可以看到證明,於是我們深深體會到教學的重要。教什麼?教他成聖、成賢、成為君子。在佛法裡面教學,是教他成佛、成菩薩、成阿羅漢。教學的目的不是求富貴,富貴自然在其中。不是求富貴,是求作聖賢君子,求作佛菩薩。所以中國幾千年來祖宗教誨理念純正,充滿像這部經上所說的真實智慧、真實利益。
中國在這一段歷史裡頭,這是近代史,晚清的末年,清朝衰了,聖王沒了,嘉慶以後,真的,一代不如一代。慈禧太后專政,疏忽了傳統文化,對儒釋道不尊重,演變今天的社會。大家對儒釋道究竟是什麼完全不知道,不但沒有見到,聽都沒聽說。近一百多年來接受西方的文化,我們自己最大的悲哀就是對於傳統文化喪失信心,什麼都是外國好,一切要跟外國學。好在現在這個時期,國外也出現問題了,外國人要向中國古人學了,要向印度佛陀去學去了,如何化解眼前的劫難。所以讓我們深深體會到儒釋道三個根重要,這三個根要不恢復,社會動亂會愈來愈嚴重,人民的痛苦會愈來愈深。今天不是局部的,是全球性的。我們在這一生很幸運,對傳統還有這麼一種尊重的心,能遇到大乘、能遇到淨宗,這一段經文教導我們學習的綱領、方法。我們從什麼地方學起?從孝親尊師學起,從慈心不殺學起,從修十善業學起。如果不在這三樣上奠定基礎,那這一生決定是空過,一事無成。再努力、再勤奮,一生辛苦經營全是知識不是智慧。知識跟智慧是兩樁事情,我們必須把它認識清楚,智慧是從清淨平等覺裡面生的,知識是從廣學多聞上學來的,一個是從內,一個是從外,不一樣。知識容易,但是今天的問題它不能解決。智慧實在講也不難,問題是你要放下妄心。你要用真心,就能學到智慧,你用妄心是知識。知識有局限性,有後遺症。
特別是大乘,大乘最重要的第一個條件就是發菩提心。什麼叫菩提心?覺悟是菩提心,一心追求覺悟。覺悟從哪裡來?覺悟從清淨心來。清淨心從哪裡來?從誠敬而來。孝親尊師是誠敬,那是根本。我們今天對人對事對物沒有絲毫的誠敬心,這個就是個人、家庭、地球災難的第一個因素。我們今天念佛,我們的終極目標是求生淨土,《觀經》這一節經文的指示,「欲生彼國,當修三福」,這句話千萬不要疏忽。我念佛,我不修三福行不行?不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有沒有不孝父母的?有沒有造五逆十惡罪的?有。他為什麼能往生?他皈依淨宗之後,認真懺悔,他已經回頭了,那是過去造作的罪業,現在完全覺悟了,不再造作了,他才能往生。如果現在不改,還再造,他就去不了。這就是說為什麼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我們看看慈雲灌頂法師,念佛人一百種不同的果報,不就明白了嗎?他這一百條不同的果報,第一條念佛的人墮阿鼻地獄,什麼原因?他講得很清楚,為貪圖五欲六塵而念佛的。為什麼貪圖五欲六塵會墮地獄?他有這種貪心,他就會造作惡業,拿著佛法當作招牌,欺騙眾生,縱然做一點好事,目的是在名利,沒有名利,他決定不幹,以這個手段來求得自己的名利,這個罪業造重了。以佛法、以聖賢來做招牌,欺世盜名,所以他的果報在阿鼻地獄。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這個不能夠學。經典裡面教導我們應該做的,一定要把它做到,教導我們不可以做的,決定不能動這個念頭。
三福,第三個是修十善業,在這第一條裡頭,第一條三樁事情,孝親尊師、慈心、修十善。發菩薩心就是發捨離娑婆世界,求生彌陀極樂,在極樂世界一生證得究竟圓滿,這是大菩提心。深信因果,業因果報絲毫不爽,善因善果,惡因惡報。今天在這個世間,教化眾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諸佛菩薩大聖大賢來也無可奈何。為什麼?現在人跟古人不一樣,古人從小奠定的根基,心比較清淨,現在人心浮躁,心浮氣躁沒有耐心。課堂裡面聽課,我細心觀察頂多十分鐘,十分鐘之後心不在焉,眼睛窗外就亂看、就浮動,這怎麼能教?你認真去上課,不叫白講了嗎?六十年前我跟方老師學哲學,是希望到學校去聽他的課,他那個時候告訴我,六十年前的話,社會風氣比現在都好,還有人情味。老師告訴我,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他說你要到學校去聽課,你會大失所望。這個話真的,一點都不假。我們對老師有十分的誠敬,老師跟我見面生歡喜心,我是真想學,沒有地方學。老師很慈悲,我們沉默了五、六分鐘,他老人家開口說,這樣好了,你每個星期天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兩個鐘點課。我的哲學是從這得來的,他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是「佛經哲學」。
我們過去以為佛教是迷信、是宗教,他老人家這樣一介紹,我們才曉得經典裡頭有大學問,我們不知道,一般社會人也不知道,產生多麼嚴重的誤會。我向他老人家請教,我說你的佛經哲學從哪裡學來的?他告訴我,抗戰時期他在中央大學教書,有一段時間生病,朋友們介紹他到峨嵋山去養病。他在峨嵋山住了兩個月,環境非常好,寺廟裡頭什麼都沒有,除了佛經之外,報紙沒有、雜誌沒有,全是經書,每天就看經書消遣,愈看愈有味道,他真的契入境界了,所以從那個時候以後,他一生沒有一天不讀佛經。告訴我,佛經是高等哲學,他的原話還不是這麼說的,「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他這樣說的,我是這一句話引導我入門的。真不容易!這個機會百千萬劫難遭遇,你找到一個什麼樣的人,把這個東西講清楚、講明白。他自己真下功夫,天天幹。
台灣那個時候印《卍字續藏》,我把這個消息告訴他,他很快,第二天他就去訂了一套,識貨。《卍字續藏》對於研究佛教的人是非常非常重要,因為它裡面蒐集的都是古今那些大德的註解,非常豐富,跟一般藏經不一樣,一般藏經收的是經,註解不多,它是以註解為主。我跟李老師在台中學《楞嚴》,《卍字續藏》裡面《楞嚴經》的註解差不多有三十種,多豐富,這好事情。這一個啟蒙就改變了我一生,我有緣認識章嘉大師,大師勸我出家,學釋迦牟尼佛,專學專攻。我對這個興趣非常濃厚,而對名利非常淡泊,很適合幹這個工作,不但救自己,把自己所修學的跟大家分享,得利益的人就多了。所以這個三福,這三條,我們不能不注意。
淨宗學會是在美國成立的,但是第一個淨宗學會是在溫哥華,加拿大的淨宗學會,第二個是美國淨宗學會,在舊金山,楊一華居士主持,現在還是他。我在美國住了十幾年,美國跟加拿大,我當時在那邊的時候大概有三十多個會。所以那個時候我也是居無定所,每一個會都請我去講經,一個會,少,住一個星期,多,住半個月,也是常常都在旅行。總想定下來,沒有緣分,因為定下來才能把古人教給我們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才能做到,過著遊化的生活是很難做得到的,總是要牽就別人,就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個修善種福重要,往生極樂世界就是為這兩樁事情,到極樂世界幹什麼?求智慧,圓滿的智慧,求福報,也是圓滿的福報,我們在一生當中決定可以做得到的。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求生淨剎』,就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為一大藏教之總歸」,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說明整個佛法,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最終的目的在哪裡?就是勸導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換句話說,把佛法的好處全告訴你了,你真的想學,你得上學。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辦的佛學院,那個地方設備齊全,到那裡去什麼都不要操心,可以安心學習,全心全力去學習,進度很快,一生圓滿畢業就成佛了,《華嚴經》上講的妙覺果位,畢業了。所以不但是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界教導的終極目標,我們在大乘教裡面看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教學最後的歸宿都是西方極樂世界。換句話說,極樂世界是諸佛剎土一個示範區,你到這個地方來,你才真正體會到性德不可思議。在西方極樂世界回歸常寂光土,就是回歸自性,才知道性德不可思議。
法界虛空界是性德變現出來的,能生萬法,出生無盡。這個出生無盡就是萬法變化無盡。為什麼會有變化?隨著眾生的念頭。那我們想想,我們從早到晚有多少念頭?有意無意,念頭有善有不善,無論什麼念頭,不管是有意無意都起作用,沒有不起作用的。這些作用?有一些應對在自己身體,有一些應對在虛空法界,這個奧祕現在科學家發現了。我看到美國布萊登的一部書,就是他的研究的報告,叫《無量之網》,跟賢首國師《還源觀》上面講的三種周遍完全相同,就說明起心動念要小心、要謹慎,一個善念,也許他方世界人享到福報;一個惡念,也許他方世界的眾生遭到災害了。不要以為我們念頭好像無所謂,沒有關係的,不是的,決定有影響,不定影響在哪裡,這個裡頭的原因我們不知道,佛說了,八地以上知道。八地以上能力,本能完全恢復,他可以看見,他可以聽見,他能夠接觸到。從八地到妙覺五個位次,這五個位次都能看到,這是我們自己的本能。
世尊所說的,一切眾生,包括你我他都在裡頭,本來是佛,現在變成這個樣子,錯了,自己要承認,我錯了,我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怎麼變的?佛說得很清楚,你有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就變成這個樣子。我們放下執著,什麼都不執著,隨緣,聽從別人,什麼都好,你覺得怎麼好就怎麼好,自己完全不用再有主意,我心清淨了。清淨心成阿羅漢,阿羅漢就是這樣隨緣,他不會執著;提升一級,分別都沒有,不但不會執著,分別都沒有,那個人就是菩薩;到不起心不動念,你就成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生實報莊嚴土,不起心不動念的人。還有起心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生方便有餘土。換句話說,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有,沒放下的,生凡聖同居土。但是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跟我們這裡不一樣,他們的凡聖同居土裡面只有善念沒有惡念,決定不造惡,而且得到佛力的加持。
阿彌陀佛前面我們念過,本願大行的加持。加持得有東西,沒東西怎麼加法?他是以他的弘願,以他修持的功德來加持給你,讓你雖然是凡夫,你的智慧、道力、神通跟大菩薩一樣,享阿彌陀佛的福報。彌陀的恩德,在遍法界虛空界沒有能夠跟他相等的。換句話說,他的弘願、他的修行是為幫助我們,我們得到這個加持,所以生到極樂世界,你就有智慧、就有神通,這個娑婆世界你還有家親眷屬,你想度他,你就有能力回來幫助他。你回來不是業報身,回來是什麼?乘願再來的,你一點都不迷惑。這些事情知道,真正相信,一絲毫懷疑都沒有,要時間,你要問我多長的時間?我老老實實告訴你,我學佛四十年,我才真正相信,一點都不懷疑。真相信、不懷疑,不過是最近二十年的事情,我學了六十年。你要沒有四十年的功夫,你說你不懷疑,我不敢相信。因為你有懷疑,所以你往生有障礙,你這一生不一定去得成。一聽就不懷疑,那個人是什麼?大善根!我比不上他。到你真正契入境界了,逐漸逐漸你才發現到,這經典字字句句真的不是假的。經典裡面所說的,經上說得很清楚,但是我不相信,現在相信了,字字句句都是真實智慧,對於一切眾生都是真實利益,這還得了!
「華嚴圓攝諸教」,這個諸教在《華嚴經》上講就是五教,小始終頓圓,「而以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個不得了!我在台中十年,李老師勸我修淨土,非常懇切,而且多次勸我,他看出我沒有意思求生淨土。我對於念佛求生淨土不反對,但是我不肯學。勸導我,居然有一次他這麼說,他說淨土法門,你看古來這些大德,像慧遠、善導、智者大師、蓮池、蕅益,這是我們心目當中最佩服的,這些人都求生極樂世界,如果極樂世界真有問題,這些人去了,我們就錯一次也不礙事!這樣勸我。如果是真的,那我們不就佔了便宜嗎?我笑笑點頭,不說話,還是不能接受。最後怎麼接受的,講《華嚴經》。我第一次講《華嚴經》四十年前,整整四十年前。第一次講《華嚴》,講到一半,一半差不多用十年的時間,《四十》講了一半,《八十》講了一半。突然有一天想到,文殊、普賢他們修的是什麼法門?善財是文殊菩薩得意的學生,他修的什麼?在《華嚴經》後頭還沒講到,往後面去翻,發現文殊、普賢統統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徹始徹終一句佛號念到底,我這才相信。所以我的相信,用三十年學佛,二十多年講經教學,才相信它。
一九九九年第二次講《華嚴經》,講得詳細,講了四千多個小時,《華嚴經》講五分之一,所以我估計出時間,一部《華嚴經》講圓滿要兩萬個小時。這一部《無量壽經》,這樣講一遍,大概一千二百個小時。修學不容易!成佛是好,難,難在什麼?沒有戒定慧,儒釋道都要有戒定慧才能成就。戒是什麼?規矩,要守規矩。這個規矩的根就是孝親尊師。你有幾分成就,確實印祖講的話真的一點都不假,你對你所學的功課有幾分誠敬,你對教學的老師有幾分誠敬,決定是成正比例。一分誠敬你只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你得十分利益,百分誠敬你得百分利益,沒有誠敬你什麼都得不到。就像李老師所說的,今天學佛絕大多數的是幹什麼?消遣佛法,他無聊沒事情幹,來消遣消遣。他不是真學,沒有誠敬心,來玩玩而已,湊熱鬧,什麼都得不到。甚至於還有不少人,藉著佛法去搞一些名聞利養,這是有罪過的,這個後來的果報都不好。
「今經」,現在我們學習的這部經《無量壽經》,「正是華嚴中本。於此經末,以求生淨剎,普勸有情同歸極樂」。這部經稱為《華嚴》中本,這是乾隆時代彭際清居士說的,這位大德通宗通教,顯密圓融。他告訴大家,淨宗是稀有的法門,他說出我們遇到淨宗那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一日,跟開經偈上所說的「百千萬劫難遭遇」是一個意思,不容易遇到!遇到了不懂,遇到了不相信,遇到了沒有求生淨土的願望,這是什麼?阿賴耶識種點善根,他在六道輪迴裡還有苦受,這一生不能出離。彭際清居士說,《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換句話說,可以這麼講法,《華嚴經》是大本《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華嚴經》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是大乘佛法、無量法門最後終極的目的是到極樂世界,這部經直截了當指導你同歸極樂。
我們要「求生淨剎」,還要「普勸有情同歸極樂」,他願不願意,他懂不懂沒有關係,在他阿賴耶識裡頭種這個種子,他就跟你有緣了。你生到極樂世界去,他無論在哪一道你都知道,到西方極樂世界,真的就像你回到無盡之網,遍法界虛空界的信息你完全收到。在極樂世界心是清淨的,不是浮躁的,這是極樂世界的環境好,我們今天講磁場好。「今所勸者」,今天所勸的是什麼人?「正是彌陀之本願,釋尊及十方三世如來之本心」,這什麼人勸我們?不是普通人。所勸者是彌陀的本願,釋迦牟尼佛及十方三世如來的本心,本願是幫助我們一生當中圓滿菩提,證得無上的佛果,釋迦牟尼佛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他們的本心,就是勸導一切眾生求生極樂世界,諸佛如來的本心。只要你往生極樂世界,你一切就圓滿,你在極樂世界的享受,物質生活圓滿。每天聽彌陀講經說法,同時有能力分無量無邊身,同時能到一切諸佛剎土去供佛、聞法,供佛是修福,聞法是修慧,所以極樂世界絕對不會有一天空過。甚至於我們可以說一分一秒都不空過,都是在修福修慧,所以那個地方很容易福慧圓滿。
「世尊開化顯示真實之際」,真實之際是什麼?就是《般若經》上講的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相。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一切萬事萬法,看的是幻相,沒有看出真相,假相。真相是什麼?《般若經》上告訴我們「即相離相」,你就看到真相了。離相是什麼?不執著,也就是說,我們眼見的一切相、一切人事物,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起心、沒有動念,你就看到真相。真相是什麼樣子?《般若經》上講的,「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真相。真正能見到這個真相的,徹底見到的,八地以上的菩薩,對於這一切幻相,業、因、果、報,清清楚楚、明明瞭瞭,但是實實在在是念念俱不可得。不是相沒有了,你才看到無相,不是的,即相無相。幻相跟無相它是合在一起的,你能夠看出來,真妄一如,真妄不二,你才得真實受用。這真實之際。
「實欲眾生同入彌陀一乘願海」,目的在哪裡?目的就在這一句,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契入阿彌陀佛的境界,一乘願海是究竟圓滿。「而得真實究竟之大利」,這個真正是無量無邊無數無盡的大利。為什麼?這個境界裡頭你得到的是大圓滿,究竟圓滿,無論是智慧、德能、相好,我們一般人講的福報,都沒有絲毫的欠缺。為什麼?這是自性,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信願行中,願為機樞。出生死海,唯賴願王。」王是尊稱它,真信、發願、念佛,行就是執持名號,這三個條件當中願是核心。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是建立極樂世界,好像建立一個學校一樣,這個學校有健全完備的設施,能幫助一切眾生在這個地方,轉惡為善,轉染為淨,轉凡成聖。你只要到那個地方,自自然然你就轉,而且一點都不費力。關鍵是要你真想去才行,信了,我真信了,不想去,還不行。真信之後,一定要想去,很想去,念念都想去,那你就一定往生。隨時都想去,對這個世界沒有留戀,在這個世界裡面幹什麼?就像諸佛如來一樣,一樁事情,把我們自己學習的心得跟大家分享,勸大家往生極樂,就這樁事情。除這樁事情之外,沒有第二樁事。這樁事情需要的是智慧,不是知識,知識,不一定相信,不一定發願,如果是智慧,肯定真信切願,他真往生。
「方便多門,禪密教觀」,大概無量法門都出不了這四個範圍。禪包括禪宗、性宗;密就是現在的密宗,裡面教派也很多;教是教下,天台、華嚴、三論、法相,這都是教;教裡面多半用的是觀,實際上這個觀,禪密教都有。觀什麼?觀想、止觀,有止有觀,止是止息妄念,觀是心念集中。佛在大小乘經上都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制心一處是止,無事不辦是觀,止是定,觀是慧,叫智慧現前。「八萬四千,門門皆可」,八萬四千不是真的數字,是形容,實際上四弘誓願裡面說得好,「法門無量誓願學」,不只八萬四千,無量。為什麼是無量?因為念頭才動,出生無盡,所以無量是真的。門門都可以,無論是哪個法門,只要你能夠放下萬緣。所以放下萬緣就是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佛的境界就現前。那我們要問,我們用基督教,用其他宗教方法修行,能不能成佛?能,因為成佛的條件就是叫你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不管什麼教。禪密教觀不管你有沒有用功夫,你只要把這個東西放下就成就了。而且要告訴你,無論修什麼法門,你放下執著跟阿羅漢平等,就是阿羅漢;放下分別,你就是菩薩,這境界,入這個境界;放下起心動念,那就是如來境界。所以看破、放下,把所有法門全包括了,這是六十年前章嘉大師告訴我的。
「但歸元無二。諸方便中,究竟方便唯在往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難,說得容易,你放不下!太難了。不要說一天放下難,讓你一個小時放下,你都做不到,這真的不是假的。袁了凡居士跟雲谷禪師在禪堂,坐上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念頭,不容易!雲谷禪師佩服得五體投地,他能放下三天三夜。結果怎麼樣?了凡先生很老實、很誠實,說了他並沒有功夫,命被別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沒用,何必打妄想?這是什麼?深深相信命運的人他能做到。我們相信,了凡先生學佛了,肯定他有一點定功,他知道心裡面一念不生那是很好的享受,清淨心現前,他有過這個經驗。平常有沒有這個經驗不知道,就是禪堂裡面三天三夜不起心、不動念,這個受用就不可思議。這個經驗在修行上就幫很大忙,我們一般人沒有,能夠靜坐半個小時,在一般講對身心健康就有很大的受用。所以真正修行人他們生活非常簡單,飲食並不重視,為什麼健康長壽?為什麼老而不衰?心清淨。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物質是意念變現出來的。意念好,變現出來的物質當然是健康的。為什麼?每一個細胞,現代科學家講每一個小光子,叫量子,最小的物質,它是健康的,你身體能不健康嗎?身體不健康,原因在什麼地方?原因在你有煩惱,你有自私自利,你有貪瞋痴慢,你有七情五欲,這個東西麻煩了。這些東西是什麼?讓你細胞帶上病毒,這個病毒給你帶來許許多多的疾病,你身體不健康了。更嚴重的,如果很嚴重,會給你帶來居住環境的不健康,那就是水災、火災、風災、地震、山崩、地陷,帶來這些,不是沒有原因。
修行總綱領、總原則我們明白了,無論用哪個法門都行。如果我們的煩惱習氣斷不了,那就不如修淨土,求生極樂世界。為什麼?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要斷煩惱,不斷決定得不到利益。淨土這個法門,煩惱斷不掉,可以叫帶業往生,因為帶業往生那就每個人都能去。這個法門就殊勝了,能夠幫助業障習氣重的人,斷不了煩惱也能成佛,告訴你到極樂世界去斷,不是帶著煩惱成佛,到極樂世界去斷,斷乾淨你就成佛了。你看看,你首先生凡聖同居土,在凡聖同居土裡面斷見思煩惱,你就提升了,到方便有餘土;在方便有餘土裡面,再斷塵沙煩惱、斷無明煩惱,你就生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裡面就斷無始無明煩惱的習氣,習氣斷乾淨,你就回歸常寂光淨土。這是極樂世界無比的殊勝,八萬四千法門裡頭沒有,無量法門裡頭也沒有。
所以在此地告訴你歸元無二路,一切方便當中,究竟方便唯在往生,我們能不信嗎?能不想去嗎?我們要相信,什麼時候去?念念都想去。在這個世間一切隨緣,學普賢菩薩「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在這個地方什麼都好,有也很好,沒有也好,絕不要把這個世間拉拉雜雜的東西放在心上。你真相信了,你真發願了,還要把東西放在心上,你不是真信,你也不是真願。要曉得萬緣放下,叫真的是圓滿,真的是自在,真的是喜悅。你心裡有一樁事情就有一個煩惱,有兩樁事情就有兩個煩惱,你心裡面拉拉雜雜的東西太多,你煩惱多,你不能解決。
「修行他法,欲於今生超脫三界,則為難行道。」這就是修別的法門,超越不了六道輪迴,三界就是六道輪迴,就都不能超越。真正要想在這一生超脫六道輪迴,只有念佛往生這個方法,這就是淨宗所講的難行道跟易行道。難行道,這一生不能成就,我們有沒有學過?有,肯定學過,絕不是一生,生生世世都在學,都不出去。而且淨宗,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過去生當中絕不是一世、二世修它,多生多世的修它,為什麼沒去了?沒放下,這不能不知道。如果真知道了,這一次你要不要放下?你放不下,你就去不了。我們現在勸別人放下,自己放不下,自己放不下,怎麼能勸別人放下?真放下。放下、放不下與事沒有關係,與那個心有關係。心裡面真的乾淨了,真的沒有了,這叫放下。為什麼?心裡本來沒有。慧能大師見性不是說嗎?「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說得這麼明白、這麼透徹。那是什麼?那是真心。
放不下的那是妄念,妄念不是真心,但是在我們現在這個境界裡頭,妄念可以妨礙真心,我們的念頭全在妄念上不在真心上,那還得繼續去搞六道輪迴。什麼時候真覺悟了?妄念存在別理會它,對環境,無論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用妄心,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對自己決定用真心,不用妄心。真心是什麼?空無所有,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古人講一句話,這是什麼?都是已經開悟的,已經契入境界才講得出來,一般人講不出來,「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庸人是什麼?凡夫、糊塗人,我們想想這句話很深的意思。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的對話,彌勒菩薩說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這還有事嗎?這就是天下本無事的具體說明,真無事!而是你自己以為有事,自己多事,多事就多煩惱。那是什麼事?多事是什麼事?製造輪迴,就是造輪迴業!造輪迴業當然要受輪迴報。造業受報,受報又造業,造業又受報,永遠在這輪轉,因緣果報,苦不堪言!這是世尊在教導我們,難行道跟易行道,你要認識清楚。
「唯此求生淨剎稱為易行。淨宗正修,首推持名。」淨土宗正修就是執持名號,蕅益大師告訴我們,助修還是執持名號,把這句名號抓緊,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心心都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你這一生才會有成就。過去我常說,人的一生有春夏秋冬,二十歲之前人生的春天,二十到四十人生的夏天,四十到六十人生的秋天,六十到八十人生的冬天,後頭就沒有了。所以人生到秋天應該警覺,到冬天就得準備走了,來日無多,八十以上每天可能走。在中國古人,這現在人很多人不知道,古時候七十不留宿,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不能留他在家住,為什麼?他一旦走了之後,他家人找他,你是不是謀害他?所以有這個忌諱,他已經老了,人生七十古來稀。八十不留飯,不留他吃飯,說不定他吃一碗飯的時候噎死了,那你不就害人嗎?官司打不清。古諺語裡頭有很深的道理在。
人活到八十的真不多,我記得我到香港來講經的時候是五十多歲,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那個時候我講經的時候聽眾法師很多,現在法師一個都沒有了;居士,很多居士來聽經的,也都不在了。認識幾個熟悉的,都老法師,身體都不好,覺光老法師、永惺法師這還在,大嶼山的智慧法師,這幾個還在,很多都不在了。那我們自己要心裡有數,八十以上隨時可走。今天什麼對我們最重要?念佛求生淨土最重要,確實時時刻刻想著往生,時時刻刻都可以走,要真走得了。怎樣才有把握真走得了?心裡真有阿彌陀佛,真想極樂世界,什麼都不想,就想往生極樂世界,就想親近阿彌陀佛,除這一念之外,別無二念。這個世間萬緣放下,不要再計較了,不要再過問了,什麼都好,一切隨它去!我們能做到的,每天還能講四個小時經,這我們可以做到的,行了,夠了,不錯了。四個小時跟大家分享,勸導大家。年齡跟我差不多的,一定要放下,什麼都不想了,這好事情。四十以上的秋天了,人生之秋,要做好預備工作。所以淨宗正修就是一句名號。
「但習餘門,而能發願求生,亦為彌陀攝受」,這是非常了不起,淨宗法門無比的廣大,彌陀也能攝受,「橫出三界」。在三輩往生最後一段學大乘者,不是學淨宗,學大乘者,能將他所學的,所學習的功德迴向求生淨土,也是決定能生。早年慈舟大師將這段經文判作一心三輩,無論你學哪個法門還是要有功夫,沒功夫不行,沒功夫拿什麼迴向?可是真有功夫是真難,功夫怎麼樣?被破壞了,在佛法講有漏,像這個茶杯,茶杯如果底下有洞,盛的水全漏掉。這漏是什麼?這洞是什麼?貪瞋痴慢疑就五個洞,要是五個洞都有的話,裝進去馬上就漏掉,就保不住。煩惱統統沒有了,叫無漏,這個器皿是完好的,可以盛水。修學一切法門,包括淨土法門,如果還有貪瞋痴慢疑,你就曉得我這個器是有漏的,盛不住功德,所有的功德統統漏掉了。修的是什麼?修的是一點痴福,如果自己還造許多惡業,果報還是在三途。三途裡面有享福的,為什麼?他修的,在佛門修的福報。最明顯我們常常看到的,是現在你看富貴人家養的寵物,他投生到這一道去了,享福。鬼道裡面投生做有財鬼,有財鬼是什麼?像山神、土地、鬼王,有人供養他,他有個小廟,有人供養他,有福,這是有福報的鬼;沒福報的是餓鬼。惡道裡面享福,墮地獄道他所受的苦比別人輕,他不能不墮,造什麼樣的業感什麼樣的果報,業因果報絲毫不爽,古人說的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還有意想不到的災難,像現在的地震,大概最可怕的是海嘯。前年印尼的一個海嘯,死了將近二十萬人,幾秒鐘就沒有了,你想想那有什麼意思?如果是個念佛人,海嘯來了不驚不怖,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你就會看到佛來接引你。所以同在災難當中死亡,去處不一樣,有福報的人生天,行善的人他又到人間來了,造作不善的人三惡道去了,同樣是個災難,個人去處完全不一樣。現在災難很多,而且沒有預警,突然發生,這是我們心理上都要有準備。心理上有準備,災難來的時候你不害怕。實在講大災難時候,很多人驚慌失措,這些驚慌失措死亡的都是惡道,不驚不怖他決定不墮三惡道,心地要是純淨純善,他到好地方去了。念佛的人不驚不怖才能往生,你有恐怖、一嚇到的時候,就不能往生了,那就隨業流轉。這個念佛人要有定,定從這個地方看,無論什麼災難,天災、人禍都不驚不怖。平常要把這個現象看得很淡,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天災人禍也是虛妄的,有什麼可怕?永遠保持清淨心,永遠保持正念。正念就是念佛,這比什麼都重要,尤其生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
「是故此經以求生淨剎總收前文」。後面「福慧始聞第四十七」,這是偈頌,等於把前面重複再說,這是世尊無盡的慈悲,真是無量的恩德,苦口婆心為我們,我們得到這個經卷,它就是為我,我一定要在這個經卷裡得真實利益。一切災難疾病當中,我沒有一絲毫恐怖,壽命沒有到,自然會好,壽命到了,到極樂世界。我不選擇別的地方,我只選擇這一個地方。這個世間樣樣放下,再不要有絲毫貪求,知道這個世間是假的,我們心才定得下來,還有所要求的話,心定不下來,這對我們的傷害非常非常大。好,今天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