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賢行願品疏節錄  (第八集)  1993  台灣華藏講堂  檔名:04-010-0008

  請掀開經本第十五頁,第六行看起:

  經【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

  我們從第一句看起。供養的意義前面介紹過了。佛告訴我們,所有一切布施供養當中,最殊勝的是『法供養』,這個道理在哪裡,我們必須要知道。一切財供養只能夠解決我們這一生舒適的物質生活,換句話說,利益是一世的,來生決定帶不去,所謂「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但是法供養就不一樣了,法是叫人開悟,是叫人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瞭之後,不但這一生你會過得很幸福,來生、後生知道自己到什麼地方去,或自己希望想到哪裡去,都能夠滿自己的願,這個功德當然比財布施要殊勝。

  一切法布施裡面有究竟、有不究竟,有圓滿、有不圓滿。什麼叫究竟圓滿?如果這個法能夠叫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圓滿成佛,這就是究竟法。假如這個法只能幫助我們成菩薩,或者更其次的,幫我們證阿羅漢,這個法就不是究竟圓滿的。現代人將佛法分做五乘,人乘,現在很多人提倡人乘佛法、人間佛法,五乘佛法裡頭講人乘的。人乘我們一般看,這很現實,是希望達到我們現在生活的美滿幸福。但是來生就沒有考慮到,更不必談超越六道輪迴。所以要知道,人乘雖然看起來很現實,實際上忽略了現實。為什麼說忽略了現實?人生時間很短,幾十年一彈指就過去了,將來那是無限的長遠,人只看眼前,不曉得看長遠,這是忽略現實。圓滿究竟的布施供養不但將來能夠得到善果,現前也必定得到自在安穩,佛家常講我們現前叫花報,將來是果報。

  究竟哪一法才是真正究竟圓滿?我們只要看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拿什麼供養我們?這卷經就是普賢菩薩對我們的法供養,普賢菩薩布施的,對我們的法供養,這個法當然是究竟圓滿法。這個法的目的何在?就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就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一切法供養當中,第一的第一,無比的殊勝,就是布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法,這個要知道。讀《華嚴經》如果這樁事情沒有看清楚,那《華嚴經》叫白念了。菩薩不但拿這個布施給我們,供養我們,菩薩自己以身作則,他本身跟文殊就是發願求生西方淨土。

  所以有同修來問我,文殊、普賢是華藏會上毘盧遮那佛的候補佛,補處菩薩、圓教等覺,在華藏世界成佛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我在二、三十年前讀《華嚴經》也跟你有同樣的問題,老是頭腦裡問「為什麼?為什麼?」到以後讀了《華嚴經》,這個答案才明瞭,才恍然大悟。他為什麼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為的是自利利他。從自利上來說,在華藏世界成佛,斷最後一品生相無明要難,時間要長。《華嚴經》上跟我們說,他方世界成佛(他方世界就包括華藏世界)要多久的時間?要無量劫,不是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說,沒有真實說。為什麼說三大阿僧祇劫?是怕我們娑婆世界眾生根性很劣,說的時間太長,嚇得大家不敢學了,「這太長了,算了,沒指望,不學了」,所以說個三大阿僧祇劫。聽到只有三個阿僧祇劫,「這大概還可以學」,是這麼個意思。

  佛說三個阿僧祇劫成佛是不是騙人?不是的,也是真的。佛有很多種,我們要曉得,天台判教就有四種不同的佛,藏、通、別、圓。三大阿僧祇劫成的是什麼佛?藏教佛,這個要知道。《華嚴經》上講的所成的佛是圓教佛,圓教佛不止三大阿僧祇劫。何況菩薩修行的位次愈往上愈難,我們看佛說的三個阿僧祇劫成佛就曉得。佛講第一個阿僧祇劫證三十個位子,十住、十行、十迴向;第二個阿僧祇劫只能證七個位子,你看往上去就難了,從初地到七地;第三個阿僧祇劫,同樣是一個阿僧祇劫,證三個位子,八地、九地、十地。到等覺還有一品生相無明,當然更難破,要照前面這個例子比例來看,那一品生相無明可能也要一個阿僧祇劫。你看第一個阿僧祇劫三十個位子,第二個阿僧祇劫七個位子,第三個阿僧祇劫三個位子,那麼第四個阿僧祇劫大概就是一個位子,你就曉得多難!

  文殊、普賢聰明,到西方世界去。西方世界,他就把成佛的時間縮短了,究竟縮短多少?佛在經上沒有明說,但是我們從《觀經》「九品往生」裡面可以想像得到。九品往生,我們講下下品往生,我們念佛往生絕對不是下下品,下下品是造五逆十惡的,殺父親、殺母親、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幹這個的,無惡不作的。我們雖然這一生造很多罪業,沒這麼重;換句話說,我們最差的品位、最低的品位也應該是下品中生,下品中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六劫就花開見佛。我們從這個地方去想,在這個世界修行,花開見佛就是(我們把標準拉到最低的限度)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換句話說,在他方世界修行,需要一個阿僧祇劫到兩個阿僧祇劫,西方極樂世界六劫就成功了,這簡直不能比。縱然是下下品往生的,也只要十二劫,在這個地方要一個到兩個阿僧祇劫。在西方世界成就之快速實在是驚人,真正不可思議。所以文殊、普賢都要去,這是自利。

  利他是怎麼說?給一切六道凡夫做個榜樣,叫你們看看,我們是華藏世界等覺菩薩,還巴不得求生淨土,你們看了作何打算?你們怎麼個想法?我們看到這樣的菩薩都去了,當然跟進,這是利他。所以自利利他,這是『如說修行供養』。

  在理上講,所有一切大乘經都是圓滿成佛的方法,所以佛在每部經裡面都指導我們修學的方法,部部經論都有理論,都有修行的方法。我們修學諸位要記住,只能夠一門深入。佛所說的經典很多,你不能樣樣都學,你要樣樣都學,你就壞了,你就不能成就。我們從歷史上去觀察,古往今來凡是成就的都得力於專精,專是專一,精是純而不雜,他就成功了。凡是失敗的,原因就是散亂,學得太散、太多、太亂了,不能成功。所以我們要想成功,取一門,一門深入。

  為什麼普賢菩薩在此地教我們專取念佛往生的法門?其他法門不好嗎?在理上講,法門都第一,沒有第二的,哪個法門都好。《楞嚴經》上二十五圓通,這二十五位菩薩代表二十五種不同修行的方法,各個都第一,沒有哪一個說他的法門是第二的,都是第一。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是理上說的。在事上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們眾生的業習是不平等的,是有高下差別的。根性大利之人隨學一法都能成就,他根性利;根性鈍的人,業障深重的人,有些法門就不適合,修學就非常困難。譬如通途法門要斷見思煩惱,當然經論裡面有許多方法,你去試試看能不能斷得了?能斷,很好,能成功,斷不了,那還是要搞六道輪迴。這是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的,作為自己選擇法門的依據。

  這個法門之好處,一切諸佛勸導我們,它不要斷煩惱,所以每個人都可以修學,都能成就,叫「帶業往生」,它的殊勝在此地。雖然不斷煩惱,但是它也是有條件的,必須要伏煩惱,伏比斷容易得太多了。伏,實在話,只怕你不肯做,你要肯做,每個人都能辦得到;要斷,恐怕一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人能做到。所以這個法門被稱為「易行道」,簡單容易、穩當快速。

  所以普賢菩薩在釋迦牟尼佛第一次法會,《華嚴經》是第一次法會,世尊成道二七日中所說的,這部經是在定中所講的,是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第一部講的經。普賢菩薩在這個法會上就提倡念佛求生淨土,所以普賢菩薩確實是我們娑婆世界淨土宗第一代祖師,始祖。他在第一次法會就提倡,娑婆世界的初祖,普賢菩薩。他提倡,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跟進,使我們所有一切的疑惑都斷盡了,所以「如說修行」。專修淨宗的經典有三經,淨土三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如說修行,我們按照這三部經裡面所講的理論方法去專修,就對了,這就是如說修行供養,上,供養一切諸佛;下,供養一切眾生。

  第二是『利益眾生供養』。菩薩心,念念沒有想到自身的利益,如果想到自身的利益就不是菩薩。為什麼?《金剛經》上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菩薩還想著自身的利益,四相具足,那就不是菩薩。所以一個真正覺悟的人從來不會想自身的利益,把自己忘掉了。他所見到的是一切苦難的眾生,所想的是如何令這些眾生離苦得樂。苦樂是果,果從哪裡來的?果一定有因,因是迷惑顛倒;換句話說,幫助一切眾生開悟,這是真實的利益。換句話說,一定要幫助一切眾生真實、正確的明瞭宇宙人生真相,這就是佛家所講的開悟。他真相明瞭了,怎樣去做他自己就知道了。

  我們真相確實明白了,曉得十方世界,明瞭西方淨土,像韋提希夫人在《觀無量壽佛經》法會當中。她是深深感到這個世界(娑婆世界)濁惡不堪,請教釋迦牟尼佛,諸佛有沒有清淨的淨土?她不願意住在此地,想換個環境。釋迦牟尼佛沒有說話,用他的神力把十方世界都變現在夫人面前,讓她去看。她統統看清楚,統統看明白了,她向釋迦牟尼佛說,極樂世界很好,我想到那兒去。所以極樂世界是她自己選擇的,不是釋迦牟尼佛勸她的。統統看清楚,統統看明白了,自然就會選擇,所以覺悟對我們的前途關係太大了。我們這個小道場所做的是法布施,我們印送經書、佛像、錄音帶、錄影帶,這是「利益眾生供養」。

  第三『攝受眾生供養』,「攝受」有接引的意思,比前面更進一步。使他對於大乘佛法真正生起了歡喜心,歡喜修學,認真的修學,這是一股攝受的力量。我們俗話也常說,「多說不如多行」,行門最有攝受的力量。講經的道場很不容易,尤其是常年講經,叫大家聽到不會厭煩,是件很難做到的事情。自古以來,過去叢林寺院裡面講經,聽眾是固定的,寺院就是學校,都是出家人,天天上課的。那是學校,要上課的,是固定的,天天講沒有關係,不是給外面人來聽的。外面人來聽的,他聽得不喜歡就不來了。要這部經長期講,天天講,一年到頭不斷的講,還要能把聽眾心理抓住,這不簡單,這不是容易事情。所以你冷眼去觀察,凡是講經的道場決定不興旺。如果抓不住群眾,人就愈來愈少,到最後人都跑光了,這是講經道場,這都是事實。不但是現代,過去也是如此。這個法師來了,到這裡來講三天、五天,聽眾很多,幾千人、幾萬人,好奇!他繼續不斷講三個月,保險人沒有了,都跑光了,這個要知道。

  修行道場就不然,這個地方是念佛堂,他到這兒是來念佛的,不是來念佛的他不會來,既然來了他就是念佛的。這兒環境很清淨、很幽雅,他就能夠待下去,禪堂也是如此。我前年在洛杉磯,我沒有見到,但是我在美國的北方,在明尼蘇達州我去參觀一個日本的禪宗道場,我去參觀過,洛杉磯這個我聽說。這個道場,人雖然不算多,但是能保持有七、八十個人,這裡面沒有講經的,就是靜坐。一進這個道場一句話不說,誰也不會給誰打招呼,所以美國人非常歡喜。因為他們生活很緊張,難得到這個道場一切放下,讓整個身心放鬆,恢復到寧靜。寧靜恢復他的神智,不但恢復體力,恢復他的智慧,所以一般美國人很喜歡到這個道場去。一個人得到好處,他就會傳播給他的朋友們,這道場雖然不在外面宣傳,信徒慢慢會愈來愈多,為什麼?大家非常需要這個場所讓自己身心能夠放鬆,恢復他正常的生活,這是他需求的,這個社會所需要的。同樣一個道理,專門念佛的念佛堂,作用比禪堂一定還要殊勝。念佛堂裡跟禪堂一樣,進念佛堂也不跟任何人打招呼,也不說一句話,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不需要講經,這個道場一定會興旺,道理在此地。這是攝受眾生的供養。

  第四『代眾生苦供養』。「眾生苦」是業報,前生不修善因,這一生當然要吃苦頭,佛菩薩怎麼能代?確實不能代。佛菩薩都不能代,我們就更談不上了,雖然不能代,我們有這個心願,這就是代。確實有這個心意,但是在力上做不到,正是佛門裡常說的,這個事情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誰都不能代替,一定要靠自己修學,修因才能得到果報。雖然不能直接代,但是間接可以代,譬如我們看到苦難的人,我們生活富裕,我們能將自己生活上節儉一分,把這一分布施供養他們,使他們也能得到衣食;減少自己的,幫助別人,這也是代眾生受苦。我本來可以過得更富裕一點,日子過得更幸福、更美滿一點,現在我把我的生活水平降低,去幫助別人,這是間接「代眾生苦供養」,是我們應當要做的。

  這樣做法對自己利益非常之大,幫我們無始劫來最重的煩惱,「貪」,貪心可以降低,我們煩惱就輕了。煩惱輕,智慧就增長,所以這是應該修學的。真正學佛的人,只要自己生活能過得去,我們有福報,福報統統送給眾生去享,我們自己不要去享這個福,這是世間人天之福。享這種福報很容易引起貪瞋痴慢,引發煩惱,不如把它捨棄,成就真實的功德。

  在本省,從南到北,參與我們基金會的這些同修們,大家出錢出力,我們才能這樣順利布施佛法。今天簡居士告訴我,我們今年布施的佛法比去年增長了一倍,去年我們一共做了三千多萬,今年已經達到六千萬。我剛才恭喜他,我說你很有成就感。基金會的同修、同仁們出力,大家出錢,合作來做法布施,這是我們代眾生受苦,利益一切眾生,應當盡心盡力去做。

  第五,『勤修善根供養』。「勤」是勤奮,認真努力;「修」是修正,我們善根沒有了,應該認真來修。善根是什麼?佛告訴我們世間善根有三個,就是不貪、不瞋、不痴。貪瞋痴叫三毒,所有一切煩惱都是從三毒生出來的。三毒反過來就是三善根,所有一切善法都是從無貪、無瞋、無痴而生,就是三善根。佛在此地勸勉我們要修三善根,時時刻刻要學不貪、不瞋、不痴。出世間善根只有一個,就是精進,前面「勤修」,勤就是精進。世出世間善根總共是四個,這是我們要學的、要修的。修就是一定在日常生活當中,時時刻刻不忘記,時時刻刻不離開。

  第六是『不捨菩薩業供養』,「業」是事業,菩薩的事業是自行化他,也就是常講自度度他。自己這一生當中決定要超越三界,要求生淨土,這是菩薩第一事業。除非這位菩薩的緣不足,這一生當中沒有遇到淨土,這是緣不足;如果善根福德因緣具足的話,必定求生淨土,為什麼?求生淨土成佛快。像我剛才向大家報告的,如果我們是中品上生,中品往生的,到西方極樂世界要多少時間花開見佛?花開見佛就是圓教初住、別教初地,《觀經》上給我們講七七四十九天,你看多快!上品往生不太容易,中品往生對我們來講很有希望。四十九天這個時間是西方世界的時間,還是我們這個地方的時間?跟大家講是我們這個地方的時間。為什麼?你去念《無量壽經》,西方世界沒有年月日時,所以凡是講時間長短,統統是以我們娑婆世界為單位來說的。四十九天不到兩個月,那就恭喜你,你真是一步登天,馬上就到了別教地上菩薩,你看多快!所以那個成就實在不可思議。

  我們幫助別人也一定要把最殊勝的法門供養別人,除非他的善根、福德沒有成熟,沒有成熟是他接受這個法門不能生歡喜心,那我們再供養他其他大乘法門。不是我們自己有私心,我們修第一,把第二、第三給你,第一我給你,你不要,第二給你,你很歡喜;你歡喜就好,我就送你第二、第三。所以我們基金會的性質,等於是全世界佛教的補給單位。我跟簡居士說得很清楚,只要是正法不是邪法,任何宗派的經論我們都可以印,都可以送,絕對不是專弘揚淨土,任何宗派我們都送。但是我們勸人當然第一個是要勸修淨土,不這樣做對不起人。將來有一天他明白了,「你們自私!你們學的第一法門都不告訴我,把第三、第四讓我們搞了無量劫才搞到這個程度」。我先告訴你了,以後見到沒有話說,見到面說「我很慚愧,當年你跟我講的我沒有接受,吃了這麼多的冤枉苦,走了這麼多冤枉路」,態度就不一樣了。我們清楚、明瞭,他不知道事實真相。

  一切眾生喜歡學哪個法門,我們統統都樂意的幫助他們,這是我們基金會的宗旨。所以我們印的東西很多,可是我們自己的修學是非常的專精,我們印的經典是供養別人的。這是蓮池大師過去講的,「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不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專念阿彌陀佛,專依淨土三經,我們不搞這些麻煩。喜歡麻煩的人,給麻煩的東西給他;喜歡簡單的人,我們就給簡單的東西給他,我們這兒統統都有。這是菩薩業,是自行化他。

  最後一條,『不離菩提心供養』,這句非常重要。「菩提心」是什麼?是覺悟的心。要用現代的話來說,菩薩修前面種種布施供養,他的心清淨,絕對不會被外面境界污染,那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清淨心,不為外境所動搖,不為外境所污染,要保持這個心,這才叫菩薩,否則的話,麻煩就大了。這一布施供養就墮落了,為什麼?貪圖世間的富貴,貪圖名聞利養,麻煩就大了。因為布施供養的福報很大,你財布施,你的財富是愈來愈多。在沒有財富的時候很慷慨布施,錢財多了就變成很吝嗇,一毛不拔,這墮落了。他要不被外境所動,不被污染,錢財少,統統布施,多,也一切布施,決定自己不留,統統布施乾淨,這就對了。法布施得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我們必須把財力、我們的智能、我們的體力,統統都供養布施一切眾生,多做利益眾生的事業,這就對了,這才是「不離菩提心」。下面是做個比較:

  經【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

  前面是指財布施。『法供養』在時間少,時間短,供養的量也少,比不上前面財布施所說的。但是要將功德比一比,法布施比財布施要大得太多了。所以兩個做個比較:

  經【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這些數目字的名字,註解裡頭有。註解裡頭不明白,諸位可以去查佛學字典、《教乘法數》,都有。這是佛學常識,都是經典裡面常常形容大的數字,我們現在講天文數字,這不能比。

  經【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

  為什麼?諸佛如來、一切菩薩沒有一個不重法,我們中國人講的尊師重道。此地『重法』就是重道。唯有道法才能幫助我們永遠超越生死輪迴,證得究竟的果位,所以一切如來尊重。這下面說:

  經【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

  一個初學佛的人,你今天初學,第一次到這兒來聽經,你能夠在這裡歡歡喜喜坐一個半鐘點,這不容易。馬路上人很多,你叫他來坐坐看,一分鐘都坐不住,這個地方板凳不好坐,他們一分鐘都坐不住。你能夠坐得很安穩,你必定是有善根、福德,就像大乘經上所說的,《無量壽經》尤其講得明白。大家都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行,善根、福德都不可思議,這一生又遇到了,遇到才能生歡喜心。『如說行』,你能夠依照普賢菩薩在經典裡面所教給你的認真去做,那就恭喜你,你這一生就成佛了。這一生成佛,那就是供養一切諸如來,為什麼?一切諸佛如來的心願就是希望你快快成佛。你這一生果然依這個法門成佛了,一切諸佛怎麼不喜歡!無量劫來佛的願望今天圓滿了,你看他多歡喜!這是諸佛歡喜,這叫真正的供養。

  經【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

  這是真供養。我們把最後三行念掉。

  經【此廣大最勝供養。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供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供養亦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這一段不必說了,跟前面完全相同。諸位翻過來看第十八頁,從第三行下半看起。

  疏【又法供養通十法行。修行最勝。修行通於萬行。依觀供養。正是修行。】

  我們看這一段,這一段講『十法行』,「十法行」是大乘菩薩行,所以法供養才這樣的殊勝。十法行前面跟諸位略略提了一下,時間到了沒有能夠介紹完。它有十條,第一個是「書寫」,第二是「供養」,這兩條跟諸位說過了。今天不必書寫,我們印經。供養是把經書贈送給別人,推薦、介紹給別人,這是供養。另外,自己讀誦,依教修行,這是供養。前面講了,法供養裡面第一條就是如教修行供養。所以我們每天讀誦,每天認真去做,這是真正供養一切諸佛。

  現在距離農曆年很近,中國人的老習慣,農曆年還是非常重視,過年免不了大家都要送點禮品,我們可以送一部《無量壽經》。有人說過年人家賭博的很多,最忌諱「輸」,送個「書」,看到就頭痛,這忌諱。你告訴他這不是書,這是經(金),大家都很喜歡「金」,經跟黃金的意思相同;還無量壽,不能不要,你不要的話,壽也沒有了,金也沒有了。所以不要送別的,送《無量壽經》,他不敢不收,他不收,這一年壽也沒有了,金也沒有,這個方法非常妙。我們這裡《無量壽經》本子印得很多,大大小小都有,都可以帶一點回家,過年的時候作為贈送親友的禮物。特別告訴他,長壽、金,希望你發財,他就歡喜了。要拿回去,告訴他一定要認真去念,不念,金就得不到,財就不能發了。這是現在人所謂機會教育。

  第三就是「施他」,這是講布施。供養是對我們親近的這些家親眷屬、朋友。布施是講大量的,像我們現在贈送大陸同胞,贈送海外各地的同修,這是布施。像我剛才講的,過年家親朋友來,這我們供養。第四是「諦聽」。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要多聽,要不斷反覆去聽。聽一遍你得的利益少,多聽幾遍你就入進去,那就得到法味,得到法喜,法喜充滿,到最後是欲罷不能。為什麼?真正嘗到味道了。這個一定要功夫深,你愈念心愈清淨,清淨心生智慧。清淨心對著經典,智慧自然就出生,所以要多聽。現在很方便,現在有錄音帶可以不斷重複去聽。

  佛法一定要普遍的弘揚,學佛的人多了,社會自然安定,世界才有和平,所以佛教必須要靠大家認真努力去推廣、去弘揚。這個工作怎樣去做?只要你有真心,有真誠心、清淨心、大慈悲心;真誠、清淨,你不會走到邪路;大慈大悲是推動的動力,你不會退轉,你發這三心去弘揚佛法。佛法修學,學一樣,不要學多,學多了就是我剛才講的,你注定失敗。為什麼?每一樣經都不精,下的功夫不夠,講的就不怎麼太好,人家聽了不會滿意,聽幾次就不來了。一生發願學一部經,專講一部經,你這一部經如果講上十遍、二十遍,根就紮穩了,講上一百遍、兩百遍,你就成佛、成菩薩了。你要是專講《普賢行願品》,講上一百遍,你就是普賢菩薩化身來的,這個一點不假。本來是凡夫,現在搖身一變,成普賢菩薩了。你專講《阿彌陀經》,你就是阿彌陀佛再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新年到來了,我偶然在報紙上翻一下標題,是中國時報有一篇,內容沒有看。歐洲有些預言家預測一九九四年的世界大局,這個裡面有一條,對我們特別要注意的。中國大陸將來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超級強國,現在全世界人的眼睛都看著中國大陸。中國大陸有十二億人口,是整個世界的重心,中國大陸安定,全世界就和平;中國大陸要動亂,全世界的人都遭殃。

  我們學佛,弘揚佛法到哪裡去?一定到中國大陸去弘揚,中國大陸現在很缺乏講經說法的人。我剛才說了,在一個地方長期講經會失敗的,會把信徒統統講跑掉的。你到一個地方講個十天半個月,法緣非常殊勝,俗話講「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大家希奇。中國大陸有兩、三千個縣,我們學了這一部《行願品》,我們一次十天或者是半個月就把它講完了。這個地方講完,明天換到那個地方去講,每個地方都是新鮮的,每個地方都法緣殊勝,兩千多個縣講一百年都講不完。一部經,專家!弘遍全中國,這是你們每個人都做得到的。這個生活很自在、很快樂,處處作客,到哪裡去,貴賓招待。這裡講完,那個地方又請了,到那一個縣去講,輪流去講,講一百年,中國大陸所有的縣市都講不完,還要什麼?統統要放下,走這個路子好,這叫菩薩事業,這真正菩薩事業。

  所以講經的、學習講經的現在要專聽。我教大家一個方法,我的這些錄音帶提供你做參考,開始就依這個學,一定要把錄音帶寫成文字,把它寫出來。寫出來之後,第二步的工作要把它改成你自己的語氣,你意思都懂了,你自己怎麼講法?改成你自己的語氣,做為一份講稿。講經不要緊,講稿可以擺在臺上,可以用講稿講的。這個講稿,你每講一遍就修改一次,你要講個幾十遍,講個一百遍,這個稿子修改成幾十次、一百次。這本稿子可以傳流給後世,是這個時代最標準的本子,千錘百鍊。我們中國古人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給你的這個本子是藍本,你將來一定在我之上,這一定的道理。人人做得到,就看你肯不肯做。一部經弘遍全世界,自己心是定的,心是清淨的,因為一部經,心是定的。定慧等學,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上上品往生,一到那裡就花開見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證別教初地菩薩的果位。換句話說,人家要修一個阿僧祇劫,你看你多少時間就完成!這是我告訴大家的真實語。

  你們的緣比我殊勝,我的機會就沒有你那麼好,我學了許多拉拉雜雜的這些大經大論。這就是境緣不相同,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你們學一部經,各個成專家,那個了不起。所以不要學得很多,不要學得很雜,一門深入。經典,學一樣,行門,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行住坐臥心裡面真有佛,這叫念佛。

  第五就是「讀誦」。要常常讀經,要聽經、要讀經。第六要「受持」,受持就是經典裡面的理論、教訓我們要接受,要認真學習,要保持,不能夠離開。一定要照做,把經典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生活行為,那叫做「受持」。第七就是要講給別人聽,隨時隨地,不管人多人少。無論在什麼場所,無論在什麼時間,時間少,講幾句,時間多可以給他講全部。所以時間少,像《金剛經》上講的,說四句偈,說四句,這是要講。第八要「朗誦」。經熟透了就會背,背的時候常常要背出聲音,高聲的朗誦能利益眾生,讓別人聽到之後他就有感受。朗誦是利益別人,不僅是自利。第九是「思惟」,就是常常思惟經裡面的道理。第十是「修習」,就是把這些理論變成我們生活行為,使日常生活跟經典裡面所說的完全相應。學《普賢行願品》就跟普賢菩薩完全相應,換句話說,就是普賢菩薩。所以說普賢菩薩的化身,是真的不是假的,因為你的心、你的願、你的行為跟普賢菩薩完全相同;學《彌陀經》、學《無量壽經》,那就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

  小註裡面諸位自己可以去看,但是這個裡面有一句大家看了可能有問題,在十八頁第五行。

  疏【法華中喜見燒身。名法供養。】

  這句裡頭我們讀了之後決定不能夠生誤會,菩薩的示現是教我們一樁事情。「喜見菩薩,燒身供養」,我們在經典上看到燃指供養,燒手指;燃臂供養,燒一隻手供養佛;燃身供養,整個身體燒了供養佛。我們想想,佛要這個嗎?燒了一身臭氣,把佛都薰跑了,還供養?這個意思都是表示捨己為人,是這個意思。觀世音菩薩兩隻手還不夠用,要千手;兩個眼不夠用,要千眼,才能幫助廣大的群眾。你只有兩個眼睛十個手指,你還要把它燒掉,你能替人家做什麼事情?所以燒身是取其義,不能夠取它這個行為,那你就錯了。佛菩薩看到你錯會了意思都流眼淚,所謂是「依文解義,三世佛冤」,三世佛都喊冤枉,你錯會了佛說的意思。這是捨己為人,為佛法、為眾生真實的利益犧牲自己生命也在所不惜,這就是「燒身供養」。不是叫你灑一把汽油真的把身體燒掉,那佛法在這個世間決定要斷絕,決定沒有人敢再學,政府也一定制法律嚴格的禁止。你把佛的意思錯會了,這是必須要曉得,要明白它真正的意思。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念佛迴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