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行願品妙住比丘章  (第六集)  1997/7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12-015-0006

  請掀開經本,第十四面,第一行,最後一句看起。

  【二者別相徵釋最後一句,所以得身遍十方者,無體性通,無作無行力所成故。故此一段是結前生後。】

  這是第二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說前面這個十種所以。此地,『別徵最後一句』,就是前面經文第十二句,「知諸佛剎無量差別,能以其身遍往十方無所罣礙」,就是指的這一句。這一句,清涼大師在此地,跟我們開示說,『所以得身遍十方者』,這個是不可思議的業用。我們世俗人稱這一樁事情叫神通廣大,這真的是廣大,他的身能夠遍十方法界,也就是無處不現身。這是事實,不是想像,這個諸位一定要能夠這樣去體會。這個能力怎麼來的?此地,大師再告訴我們,能力的來源是『無體性通』。性是真如本性,體是體質,心性決定是有,而且決定是通達十方三世。如果心性要是一個體積,要有形象,那就不行了,那它就達不到十方三世。心性沒有體積,沒有形象,也沒有顏色,但是它決定是有,為什麼呢?所有一切法都是它變現出來的,它是能變,一切法是所變。

  這一樁事情也很不好懂,我們從作夢這個比喻來體會。人大概都有作夢的經驗,能作夢的當然是心。心有沒有形象呢?沒有,決定沒有,如果有形象,就不能作夢。或者是作夢,天天作一樣的夢,不可能有變化,因為它沒有形體,它沒有現象,所以它能夠現境界。你看你每天作夢,年年作夢,從來沒有作過同樣的夢,那麼這就說明,夢中的現象是假的,相是假的,能作夢的那個是真的。換句話說,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所變的現象,就像夢中的境界一樣。能現相的,就是心性,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沒有形象,所以它才能通達十方三世,能夠變現出十方三世。

  底下這兩句很要緊,『無作無行力所成故』,這就是心性自然的德用。我們為什麼會迷失了心性?一切凡夫的心性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諸佛如來心性的作用,顯示著廣大無有邊際。而我們凡夫的作用,是小的太可憐了,這個眼睛隔一張紙就見不到了,那裡能像佛菩薩他見的能力,可以見到虛空法界。《彌陀經》上講的,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這個地方十萬億佛國土,如果沒有障礙的,坐在這個地方,你就看的清清楚楚,沒有障礙,那是真的,不是假的。障礙怎麼產生的?就是因為你有作有行,就壞在此地。有作有行,就破壞了自然的法則。心性是無作無行的,也就是說,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絕對不會起心動念,決定沒有分別、執著。不起心、不動念,就是無作;不分別、不執著,就是無行。諸佛菩薩在十方世界現無量的身相,說無邊的佛法,廣度一切眾生,他那個心裡頭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從來沒有分別、執著過,所以能夠顯示這麼大的能力。

  這一種能力,我們在《華嚴經》上來看,都是法身大士才能夠做得到,不是普通修行人。聲聞、緣覺、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都做不到,超越十法界才有這個能力。雖有這個能力,因為無明沒有斷盡,這個能力是有,依舊還有大小不同。那麼換一句話說,十住菩薩就比不上十行菩薩,十行菩薩比不上十迴向的菩薩,十向菩薩比不上十地菩薩,到如來果地,這個能力才究竟圓滿。

  我們聽了之後,讀了之後,的確非常嚮往,而且知道這佛講的是真話,不是騙我們的,是我們自己的本能。馬鳴菩薩講得好,在《起信論》裡頭所說的,他說:「本覺本有」,本覺、本能是我們本來有的,「不覺本無」,不覺就是迷惑顛倒,這個本來沒有。「有作有行」本來沒有,換一句話說,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本來沒有。本來沒有的,我們一定可以斷掉;本來有的,我們一定可以證得,這是給我們修行證果,帶來了無比堅定的信心。使我們對這個事情,修行證果,再也不會懷疑了。

  怎樣才能修成呢?大乘經裡面,許許多多的法門不一樣,確實有難有易,有快有慢。聰明人當然選擇易行道,這是聰明人。聰明人一定選擇快速的成就,不拖泥帶水,不拐彎抹角,直捷了當。這個說明了,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本來沒有,沒有的決定可以斷掉,我們就有信心了。至於選擇法門,選擇最穩當的、最快速的、最簡單的,那就是念佛法門。我們在本經裡面看到,開頭這三位善知識,代表佛法僧三寶。吉祥雲比丘表佛寶,你看他教給我們修行的方法,就是講的念佛法門。他為我們說了二十一種念佛門,二十一是圓滿的數字,密宗它是用十六、二十一代表圓滿,這個經裡面的教義,顯密宗教都圓融,所以它是根本法輪,跟《無量壽經》一樣。《無量壽經》也是圓滿的教學,顯密的意思統統都有。

  這個二十一門裡面,就含蓋了一切佛法,一切法都是念佛法門,這個意思,前面我們講得很多了。在這麼多法門裡面,吉祥雲比丘自己採取什麼法門呢?他採取的是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他用這個方法,善財童子第一個參訪的。第一個參訪的,通常我們所謂的先入為主,第一個重要,先入為主。最後一個,第五十三位善知識,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看一個開頭,一個結束,於是我們恍然大悟,善財童子修什麼法門呢?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沒有改變。雖然當中的參訪,參訪是什麼?樣樣都明瞭是智慧。雖然明瞭,如如不動,絕沒有修學這個法門。你看看戀德禮辭,他並沒有修學這個法門,他還是修他的念佛法門,這是定。定慧均等,定慧等學,善財給我們作了一個好榜樣。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樣他不知道,但是他決定不沾染,還是老實念佛。

  所以真正能在一切法裡面,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我們的心性就能夠恢復。換句話說,本有的智慧,本有的德能,就不難現前。但是我們也不要在這兒作意,如果是作意,「我這個作法的時候,我將來智慧德能就現前了」,那你就決定不能成功了,為什麼呢?你還是有作有行,你還是有這個念頭。可見得,這幾句話很好講,做到太難太難。這才沒路好走了,跟吉祥雲比丘走吧!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個是易行道。簡單明瞭,不拐彎抹角,一心一意求生淨土。生到淨土,這個能力就恢復了。這經上所說的境界,你就都得到了,你就有能力,每一天遍供十方諸佛,普度一切眾生,這不是假的。你看《無量壽經》、《彌陀經》上都講得很清楚。

  下面這個文,跟我們略略的交代一下,通常我們只講六通,大乘經上都講六種神通,本經講十通。這個十通怎麼來的呢?此地給我們做了一個交代。我們看這一段文:

  【然其十通,但開於六,以成圓數。】

  原來是從六通裡面展開來說。所以說十、說六,意思是一樣,並沒有差別,不是六就少了,十就多了,六跟十內容是一樣的。他說:

  【一以天眼】

  六通裡頭天眼通。在此地,這個天眼,

  【約見現未,分成二相。】

  所以天眼就變成兩個了,見現在、見未來。見現在是什麼呢?是講空間,十方世界你都能見到,現在。見未來是講的時間,空間、時間都沒有障礙,所以天眼就分成兩種通了,就分成二相了。

  【天眼見現,加未來劫。】

  這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時間跟空間,所以這個天眼開成了二通了。

  【天耳約聞音聲言詞,分為二相。】

  這個天耳裡頭,也分作兩種神通,一個他能聞音聲,十方世界所有一切有情的音聲,他都能聽,都能聽得到。這一點也許初學的同修覺得有懷疑,那我們耳朵什麼聲音都可以聽,其實不然。這個音波有高低,很高的音,我們聽不到;很低的音,我們也聽不到。這個音量的高低,我們的耳根只能在無限音量裡頭,就是那一個中斷,一部分,這個現在科學知道。眼見也是如此,這個光波也是許許多多,我們在許多光波裡面,也只能看到這一小段,長波我們見不到,短波也見不到。但是我們用儀器來探測,確確實實許許多多不同的波段存在,聲波也是如此。這個地方講的聞音聲,就是各種不同的音波,他統統能聽得到。

  『言詞』是一切眾生,這個言詞不一樣,言語不相同,中國人跟日本人言語不相同,而日本人跟美國人也有不相同。他對於一切言詞,他都能通達,都沒有障礙,這叫神通。所以這個天耳裡面,開出這個兩種,這就變成四種了。第三:

  【神足】

  『神足』是講的變化。

  【約於業用及現色身,分成二相。】

  神足裡面講現身,隨類現身,這是神通。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應以佛身得度,他就現佛身;應以菩薩身得度,他就現菩薩身;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他就現童男童女身,這是現身無礙。

  『業用』是講作用,作用那就太多太多。中國小說裡頭,《西遊記》孫悟空七十二變,七十二變裡面很多都是屬於業用。就是辦事的作用,這是有特殊的能力,現在人叫特異功能,就是屬於這一類的。這是把神足也分成二種。第四漏盡:

  【漏盡約盡定慧二種障故,分為二相。定即滅盡智通。慧即一切法智通。】

  又把漏盡通分成兩種通。所以上面這四種神通各二,就成了八種了。那麼再加上他心通、宿住通,宿住就是宿命通,這個合起來,這兩個不分,合起來就是十通。

  【十智皆通,故判為智。】

  因為通與智慧有密切的關係,所以是大徹大悟之後,這六種神通能力都能夠恢復,這是我們的本能。我們今天就是因為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把這個能力失掉了。

  在中國大陸,特異功能的人不少,大多數是天眼通,天眼通是最容易得到的。大陸有個名詞,一個是稱它作特異功能。另外,就這個天眼,他們叫x光眼,它用這個名詞。我們凡夫見不到的,他能見到。

  曾經有一年,這是好幾年前了,中國派了一些特異功能的人到美國,大概給他們做學術上的交流,其中有三個人從洛杉磯經過,也遇到我們學佛的這些同修。同修當中,跟我們很熟悉的趙理本夫妻兩個。趙理本的太太,徐孝儂,看到他們就很好奇。她說你既然有這個能力,你看看我的身體狀況怎麼樣?這一個有天眼的是個女孩子,只有二十幾歲,大概二十四、五歲,年紀很輕。她就給她看一看,看一看,她就告訴她,她說你肺部某一個地方,你從前害了肺病,但是現在這個地方已經結疤了,結核了,沒有什麼關係了。她聽了這個話流汗,因為她真的有這個病,這麼多年了,她跟他先生結婚,從來沒有說過,被她說穿。

  她也有能力給人治病,這個手掌扶著人的頭頂,這個人確實感覺,他有一股暖流一樣,從這上面的時候,輸到你裡面的筋骨,確實有這個能力。然後她就問她,你這個能力會不會失掉?她說會,怎麼會失掉呢?如果有胡思亂想,那你就沒有了。這個跟佛法講的完全相應。她這個能力保持,就是保持清淨心。如果說是六根接觸外面境界,起了貪瞋癡慢,能力一天就沒有了。那麼這個跟這裡講得很清楚,一定與定功有關係,與一切法不可得,這個基礎有密切的相連。我們今天的能力喪失,就是六根接觸外面境界,就起分別、執著,就起貪瞋癡慢,所以將自己的本能迷失掉了。如果要恢復,說實在話,就是恢復清淨心。《無量壽經》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果然做到清淨平等覺,你的能力就恢復了。這個地方,這一段是總相、總說。下面這一段長文,別說。別說裡面,清涼大師在註子裡說:

  【別明通變之用。】

  『通』就是我們講的神通,『變』是變化,神通變化的作用。經文一共有十八句,顯示作用的相狀有十八大類。清涼大師在此地註子裡頭有,諸位先看看這個註解,在這個經文的後面。

  【第三】

  這是第三個小段。

  【善男子我以得此下】

  這是這一些經文,這一句以下:

  【別明通變之用。初句牒前,即牒最後。】

  第一句是說前面的,就是前面這一段最後一句。

  【於虛空下,正顯用相。謂十八變。】

  這經文裡面,都說得很清楚。第一句就是:

  【善男子。】

  這是叫著善財童子。

  【我以得此神通力故。】

  這是總結前面,前面講的十通智。他得到十通智力了,作用就廣大無邊。此地是舉幾個例子來說,舉例來說。也可以說,在作用裡面,廣大作用裡面,把它歸納,歸納這十八類。十八類展開,那是無量無邊的德能,它的作用。我們看第一句:

  【於虛空中,或行或住,或坐或臥,乃至現作種種威儀。】

  這是平常人做不到的,他有能力離開地面,在空中活動。行住坐臥都自在,想用什麼方式就用什麼方式,決定沒有妨礙,所以這是作用自在。這是第一句。第二「隱」,就一個字,這一個字就是一句。第三「顯」。「自在」是冠上兩個意思,隱自在,顯自在。隱是什麼?不現身,一切眾生看不到他,這是隱。顯是現出身,讓一切眾生都能看見,都能接觸到他。隱也自在,顯也自在。

  【隱顯自在】

  這四個字是兩句,這個註解裡頭有。註解裡頭,

  【二隱,三顯。舊經梵本云或隱或顯,知二相別。今云隱顯自在,乃合二變以為一句。】

  這兩種變化,兩種作用合在一句裡面。這個意思,這個隱也就是我們世俗裡面,所講的隱身術,能夠讓別人看不到你,這個是很厲害的事情。密宗裡面有這個修法,從前李炳南老居士學過密,他對於隱身就非常有興趣。修這個法門非常用功,修了好幾年,也是念咒。咒一念的時候,別人就看不見他了。他給我們表演,他就念這個咒,念完之後問我們,有沒有看見他?我說看見了,不靈!不容易,相當不容易。所以,以後他覺得這個東西太困難,他去參過禪,學過密,他都放棄掉了。以後遇到印光大師,跟印老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所以他的成就,是在淨宗上成就的。他告訴我,密宗的咒語相當不容易,裡面的道理很深很深。那裡說是,你想學這個就學到了。它的基礎是一切法不可得。你存的是什麼心?我能隱身,人家看不見我,我可以看到別人,看他在做什麼事。你這個存心就不良,你怎麼能學到這個法門?你學到這個法門準幹壞事。所以這是我們舉這個例子來說,事確確實實是有,也能夠修得,但是這個心地一定是清淨不染。縱然見到別人惡事,也不會宣揚,這個法門才能修。否則的話,你修成這個法門,造無量罪業,人家的祕密都被你揭穿了,你不是造無量罪業嗎?第四句:

  【或以一身分為多身,是舒。】

  這個『是舒』,是開、是展開,我們講的分身,他有能力分身。我們今天很苦,沒有能力分身。我們在《神僧傳》裡面,曾經看到一個故事。這都是我初學佛的時候看的,幾十年沒有翻過這個書了,還有這麼一個印象。這個法師是印度人,印度一個高僧到中國來弘法。他要回印度去,那麼這些信徒對他都非常好,都很恭敬。聽說法師要回去,大家給他餞行,請他吃飯。那麼他都答應了,只要有人向他要求,他都答應了。同時差不多是五百家,在啟程之前的一天,他去應供,他每一家都去了。到第二天,到十里長亭,大家去送行,每一個人都歡喜,法師瞧得起我,到我家來應供;那個人說不對啊,昨天明明在我家。這一說起來的時候,原來他有分身,五百多家,他家家都去了,才知道他有神通,他有分身術。這是歷史上有記載的,決定不是虛妄的,所以他有這個能力。凡是有這個能力的人,我們肯定,他這個定慧有相當的程度。如果沒有定、沒有慧,決定沒有這個能力。這個能力屬於神足通,在六通裡頭,屬於神足通,變化自在,這分身是屬於變化。『一身分為多身。』

  【或以多身合為一身,即卷。】

  他能也把變化的許多身,恢復成一身,他有這個能力。第五句就是『卷』,合,它可以展開,它可以收起來。第六句:

  【或以其身來往入出,履水如地。】

  這是講往來沒有障礙,不必要求現在這種種種交通工作,他不要,他想到那裡,那個地方就出現,來去自在。在水面上走,也像在平地一樣。我們曉得達摩有個故事,達摩是一尾渡江,那長江,他長江怎麼度的?拔一根蘆草,他站在蘆草上,就渡長江了。表現的、表演的真實瀟灑。這個比達摩祖師功夫還高,不需要這一根蘆草,他就走過去了,比他的功夫還要高明。第七句:

  【遍身上下,普出煙燄。光明熾盛,如大火聚。】

  這個就是我們在經典上常常看到的,佛菩薩示現特異功能,身上可以出火,也能夠出水,能夠表演這種能力。第七句,清涼大師只有兩個字的解釋:

  【熾然。】

  第八句:

  【或時震動一切大地】

  這是講的震動。他有能力讓他站在這個地方,坐在這個地方,大地震動。第九:

  【或時以手捫摸日月。或現威德超自在天。或現大身過於梵世。】

  這一句裡面講的是制他的神通,他有這麼大的能力,能夠制伏這一些梵王外道,有這個能力。所以古時候,有些時候,他們這些外道都有神通,可以較量較量,比賽比賽,看誰的能力大,他這個能力能夠降伏一切外道。第十句:

  【或以神力轉變自在。或現燒香雲,盤旋如蓋,彌覆十方。】

  這是轉變的能力,他能夠變化。舉一個例子,他能夠變香雲,我們現在燃燒的香,香煙往上燻,他能夠把這個煙集中起來,把它變成一個寶蓋,像變魔術一樣。而且這個寶蓋很大,能夠遍覆很大很大的一個範圍,不是一個小的香雲蓋。小香雲蓋,這個並不難。如果說是『彌覆十方』,這個就相當不容易了。第十一句:

  【或現寶燄雲,光明熾盛,普照一切。】

  這一句清涼大師給我們標的是:

  【流布。】

  它有這個能力。『寶』是形容它的光色珍貴、稀有,它能夠現,像我們現在所講的彩雲、彩霞。但是它這個彩霞、彩雲是它變出來的,不是自然的,比自然的還要美,這個光明還要盛,能夠普照一切,使一切眾生見到了,都能夠覺悟。就像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你眼見到、耳聞到、身觸到,都得法喜,都能幫助你破迷開悟。現在的話講,消業障、成功德,它有這種殊勝的功能。第十二句:

  【或現變化雲,其身隨類,等眾生界。】

  這一句所講的就是隨類化身。要度那一類的眾生,他就現這一類眾生同樣的身。如果不現同樣的身,你就沒有辦法度他,這個是一定的道理。所以諸佛菩薩度中國人,一定現中國人的身相。這在歷史上記載很多,像大家幾乎都知道的善導大師,阿彌陀佛再來的,現的是中國人。永明延壽大師也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再來的。近代傳說裡面記載的,印光大師是西方大勢至菩薩再來的。佛菩薩到那一個地方,一定是現這個地方的身相,佛菩薩沒有一定的身相,隨類化身。他能夠現種種不同身,又能夠現無量無邊身,所以才能夠同時上供十方佛,下化一切眾生。這個能力,我們非常羨慕。什麼時候你才能得到?幾時你超越十法界,你證得一真法界了,你才有這個能力。這個我們一聽就搖頭,沒有指望。

  可是你也不要灰心,如果你選擇念佛法門,帶業往生,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有這個能力了,而且比妙住高,妙住才第三住菩薩。帶業往生的人,下下品往生的人,下品下生。下品下生是什麼人呢?諸位在經上看到,造極重罪業的人,他的因緣好,我們常講他運氣好,臨終遇到善知識勸他念佛,他當時就能夠懺悔,就能一心向佛,十念、一念就能往生,這下下品往生。下下品往生的人,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就是說他的智慧、神通、道力,等於七地。三住菩薩,那怎麼能比呢?不能比!這是所有一切法門裡面沒有的,稀有的法門,我們在這一生能遇到,實在是值得慶幸的。遇不到這個法門,說老實話,你這一生決定空過。也有同修來跟我說,有很多人說,這個念佛往生非常非常困難,幾乎不可能的,勸你修其他的法門。那是什麼?那是你的魔障。看到你這個法門快要成功,快要走了,趕緊把你拉回來,還把你攝到六道,再把你送到阿鼻地獄去,他才痛快,才算報復了。那麼你也很聽話,那你怪誰?

  世尊入滅之前,大慈大悲苦口婆心,傳給我們四依法,第一句就教給我們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佛不在世,三寶當中最重要的是法寶,你要依法寶來修行。佛不在世,泥塑木雕的佛像不能依靠,你依靠這個佛像,求他來保佑你,錯了,依法。依出家人,出家人問題多。問題出在那裡?你讀經就曉得。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魔王波旬對於釋迦牟尼佛弘法利生非常嫉妒,但是也無可奈何,無論在智慧德能上,比不上釋迦牟尼佛。但是他這個嫉妒、瞋恨,破壞的這個念頭,沒有消失。他曾經當面跟佛說,我一定會把你的佛法破壞。佛就說了,我這個法是正法,沒有任何人能夠破壞的了的。波旬講了,等到你末法的時候,我叫我的子孫、魔子魔孫統統出家,披上袈裟來破壞佛法。釋迦牟尼佛聽了一句話不說流眼淚,譬如獅子蟲還食獅子肉,這個手段深透。那麼今天這些出家的僧眾,他是佛弟子還是魔弟子呢?你要有能力辨別,辨別的標準都是經典。如果這個出家人,他的思想、言行完全與經典所講的相應,他是佛弟子;如果講的不相應,魔弟子。

  你再想想,我們修淨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勸眾生念佛求生淨土。這個話,你不聽,你去聽人家胡言亂語,造謠生事,把你修淨土的心,完全摧毀掉了,你將來的墮落,你能怪誰呢?是你自己認識不清楚,你自己意志不堅定,你沒有智慧。如果你認識清楚,這個我們也講得很多,你看《上品上生章》,我們單獨把這一章特別提出來講,就是解決這個問題。善導大師告訴我們,證了阿羅漢果,證了菩薩果位的人來勸你,淨土法門很難,不可靠,另外有成佛捷徑,我來教你。善導大師說,不能聽!等覺菩薩來說這個話,與經不相應,也不能聽。那他現個佛身來說這個話,佛身怎麼樣?佛身現的話也不能聽,為什麼呢?假的佛,冒充的佛,不是真佛。如果是真佛,一定是佛佛道同,真的佛一定勸你求生淨土。現個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到你面前,勸你改變念佛,修別的法門,這個佛一定是魔變的,不是真佛。所以善導大師真是苦口婆心的教導我們,堅定我們的信心,決定不能動搖,我們這一生就決定成就。底下十三句:

  【或現光網雲】

  『網』是比喻,大梵天的羅網。

  【具足眾色,映徹無礙。】

  這一句所講的,就是放大光明。

  【或現其身,於一念頃,過於東方一世界,十世界,百世界,千世界,百千世界,億世界,百億世界,千億世界,百千億世界,百千億那由他世界,乃至無數世界,無量世界,無邊世界,無等世界,不可思世界,不可量世界,不可稱世界。不可說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乃至或過閻浮提極微塵數世界,乃至過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世界。如是一切世界海中所有一切世界出生中,一切世界方處中。】

  這裡要特別注意到『出生』、『方處』,「方」是方位、處所。

  【一切世界旋轉中。】

  這個『旋轉』的意思,我們現在的人,這個概念非常清楚,星球在太虛空當中,確確實實是旋轉的。

  【一切世界普遍中,一切世界變化中,一切世界名字中,一切世界法門中,一切世界時劫中,一切世界微細中。】

  這個『微細』,就像現在科學家深入的研究探討,物質的基礎,像原子、電子、基本粒子。現在發現基本粒子還是可以分,這個就是講的「微細」。

  【一切世界菩提場中。】

  這是佛教化眾生,轉法輪的所在。

  【一切世界莊嚴具中。】

  這個『莊嚴具』很複雜。六道眾生有六道眾生的莊嚴具,十法界有十法界的種種莊嚴具。

  【一切世界大眾會中。】

  這個『大眾會』,就是現在所講的社團聚會。

  【如是一切種種世界,其中所有一切剎土,皆有如來現成正覺。】

  佛度眾生,示現成正覺,這個事情不可思議。

  【彼諸如來一一復現一切佛剎極微塵數大眾集會差別之身。我悉於彼一切佛所,普現其身。】

  這個裡頭最重要的,就是這一句,你看前面講的這個數字,這個數字沒有法子計算。從這一段話,從前很久以前,我剛剛學佛沒有多久,我認識一個台大教授,他是教考古學的,我跟他很熟。那時候我剛剛學佛,他就告訴我,他說釋迦牟尼佛很會說大話,你看這是說大話!我們凡夫講數量的時候,說不過他,他能說出這麼多,我們沒有辦法。他這個話,說的比喻也很有趣味。但是他會說,他不相信。他說這些數量,說這個大話的時候,這個世間,東方、西方古今這些人,沒有一個能比得上釋迦牟尼佛。

  這一段意思在那裡呢?就是講他現身,他能現無邊身。《彌陀經》、《無量壽經》,只是略略的提一提,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天可以供養他方世界十萬億佛。十萬億佛,古人註解裡面說得很清楚,是比喻講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這個世界距離西方極樂世界十萬億。十萬億佛國土,這個意思就是說,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之後,天天都可以回來看看,意思在此地。知道凡夫執著,對這個娑婆世界還放不下,所以就勸你,沒有關係你去,去天天可以回來,隨時可以回來,是這個意思。其實能力比這個大的太多太多。無量無邊微塵剎海,他一念之間能夠遍至,同時去,他能夠分無量無邊身,同時供養無量無邊佛,這一段意思就在此地,說出這麼多的數字。末後把這個意趣給我們點出來了:

  【我悉於彼一切佛所,普現其身。】

  我們讀了這一句,喜歡!什麼時候我也能如此?要想自己快速能契入這個境界,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對這個世間不能留戀。說實在話,真正覺悟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越快越好。

  這幾天,有個同修寫了個紙條來問我,他算是有一點覺悟,不錯,他說西方極樂世界好。有很多同修勸他,說西方極樂世界難去,但是他念念《無量壽經》,他覺得這個不難。既然這個這麼好,那我就越快去越好,直捷了當,何必拐彎抹角,何必去拜訪那麼多法師,去跑那麼多寺廟,我一門深入就好了。他沒錯,但是他說,我現在才三十幾歲,我至少在這個世間還可以活四十年,這又迷了。剛剛覺悟了,馬上就迷了。你不是說越快越好嗎?那何必又在這裡吃四十年苦頭呢?這個就是自相矛盾,所以實實在在,真的是聰明覺悟的話,佛教給我們隨緣不攀緣。也不必急著要趕快去,也不必貪圖壽命,怎麼辦呢?順其自然。真的要求一心不亂,一心得到了,你想去就去;你不想去,還想在這裡看看,也不妨礙,這就得自在了。所以不必作意著急去;也不必作意,我再多待幾年,我還年輕!這個觀念都錯誤。再看下一句。

  【於一一身。】

  這是接著上一句來的。

  【普雨一切諸佛剎海極微塵數諸供養雲。】

  你要見佛,跟世間人情一樣,見面總要帶一點禮物去供養。禮物從那裡來?也是隨心所欲,變化而來。你看他『一一身』,那個身是無量無邊身。『普雨一切諸佛剎海極微塵數供養雲』,這一句是總說。「雲」是比喻,比喻的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非有非無,用雲來作比喻,這在經上非常普遍。雲遠看有,近看就沒有了,表一切法非有非無,非空非有,取這個意思,相有體空。

  【所謂一切華雲,一切香雲,一切鬘雲,一切蓋雲,一切幢雲,一切旛雲,一切帳雲,一切網雲,一切末香雲,一切塗香雲。】

  下面舉幾個例子,這是古時候,一般供佛的禮物,有這幾類,所以佛在經上就常講,『華、香、鬘、蓋』,蓋是寶蓋,『幢、旛,帳,網』。底下講香,香有『末香』,末香像我們現在燒的檀香,這屬於檀香末,這是末香。諸位用的這個香粉,香粉是屬於末香,這是粉一類的,這是叫末香。『塗香』,塗是塗在身上的,像這個香水,香水就屬於塗香,是這一類的,塗在身上的。底下講,

  【衣服雲。以一切身各持如是諸供養雲而為供養。】

  這是講供佛,見佛、見菩薩,或者跟一切眾生往來,都要帶一點禮物做為供養。佛國土裡頭也不例外,也有這些禮節,見面都要送一點禮物。第十六句:

  【一一如來所轉法輪種種宣說,所謂廣說略說,讚說毀說,明了說隱密說,有餘說無餘說,不定說決定說,我皆悟解,憶念受持。一一國土諸佛剎海所有莊嚴,我皆憶持,曾無忘失。如於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這一句是講的「施他辨才」,第十六句。求法、修行,這種能力是不能少的。你有這種能力,你進步就快速了。第一個是你真正能聽懂佛說法的意思。《開經偈》裡面所講的,「願解如來真實義」,你能夠懂他的意思。而佛說法說的法很多,說法的方式也很多,此地只舉幾種例子,『略』;『廣說』,詳細說。譬如淨宗,我們講淨土宗,《阿彌陀經》就是屬於略說,《無量壽經》就是廣說,《華嚴經》那就更廣了、更詳細了。彭際清居士這是很明白的為我們指出,他說《華嚴》、《無量壽》、《彌陀經》,這三種經是一部經,只是廣略不同而已,所以他把《無量壽經》稱作中本《華嚴》。換句話說,《華嚴經》是《大無量壽經》,這是講的廣略不同。

  下面一個,『讚說毀說』,「讚」是佛對於這一切眾生,所作所為如法、順性,稱讚。要是不如法、不稱性,佛就喝斥,佛也罵人,這是「讚說毀說」。

  『明了說』,說得很清楚、很明白。『隱密說』就是暗示,沒有說明,叫你在這個裡面去體會,暗示。所以說法的技巧非常非常之多。

  『有餘說無餘說,不定說決定說』,你聽了都能夠悟解,都能夠懂得佛講的真實義,你能夠體會到,這是重要的條件。你有具備這個條件,你修學就快速了,障礙就少了。第二個條件,你要有能力記住,你的記性要好,就是『憶念受持』,你要能夠記住。不能說聽了之後,就忘掉了,這個不行,要有很好的記憶力。那麼我們記憶力要是不好,有方法訓練。訓練的方法,就是讀誦,我們常講背書,讀誦。讀誦可以訓練記憶力,我們童年記憶力最好,年歲越大了,記憶力就越差了。但是用背誦,可以恢復這個記憶,所以背誦是很重要的一個方法。第三要受持,受持要照做。你要把它做到,也就是今天所說的,佛講的這些理論,佛的教誨,我們一定要落實在生活上,你才真正得受用。所以受是要落實在生活上;持是保持,永遠保持不能夠間斷,不能夠失掉。

  後面又說,『一一國土諸佛剎海所有莊嚴,我皆憶持,曾無忘失。』不但對佛所講的法,我懂,我理解,我能記住,我能照做;連諸佛國土裡面一切的莊嚴,都能記得住。像《華嚴經》上講的,毘盧遮那華藏世界裡面的狀況,能記得住。讀《無量壽經》,讀《彌陀經》、《觀無量壽經》,對於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能夠清清楚楚的記得住。你能記住,就不打妄想了,為什麼呢?心裡只要起心動念,打妄想,你就想經上講的依正莊嚴,你就把這個念頭換過來。你想這個佛剎依正莊嚴叫憶佛,你心上真正有,那叫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那是果報。所以諸位一定要曉得,讀經跟念佛是一樁事情。有的人讀經,怕念佛念少了,你不要有這種分別,不要有這個執著,念經也是念佛。念佛的時候,像我們念阿彌陀佛,念這一句佛號,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就浮在我們腦海裡頭,清清楚楚的,你看念佛裡頭有憶佛,憶佛裡頭有念佛,所以它是一不是二。「我皆憶持,曾無忘失。」一方如是,十方統統如是。

  底下講,『如於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這是講十方,就是對十方諸佛剎海,他都能夠憶持,這個了不起,這個不是我們現在能做到。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做到了。所以彭居士說,《華嚴經》是大《無量壽經》,有道理!《無量壽經》上,沒有講得這麼詳細,說得簡單,是略說,這才真正叫廣說了。再看底下這一句。

  【善男子,如是一切諸世界中所有眾生,若聞我名,若見我身,或睹經行止住之處,或以一心禮拜供養,或時散亂懷疑不信,如是一切皆決定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這是菩薩所發的大願,前面是講供佛,這個地方是講度化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境界跟前面供佛的境界一般大,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所有眾生。一個佛剎只有一尊佛,一個佛剎裡的眾生,那真的是無量無邊,天文數字,我們沒有辦法,數不清的!他說了,這些眾生或者是聞菩薩的名,或者是曾經跟他見過面,或者是見過他走路,或者是住過的那個地方,人現在不在了,曾經走過這條路,曾經住過這個地方,我們現在講的是古人的這些古蹟存在。或者是一心禮拜供養,這個『一心禮拜供養』,「一心」是誠心,「禮拜供養」,或者是當面見到了,或者是不當面,見到他的遺跡。像我們今天到大陸去觀光旅遊,我們看到過去這些祖師大德,他們住過的地方,他們行道的地方,像印光大師的靈巖山,蘇州的報國寺,晚年閉關的地方。我們在那個地方,向這個地方頂禮,一心頂禮,恭敬供養。早年印光法師曾經在普陀山藏經樓住過三十年,人雖然不在了,遺址還在,所以一心禮拜供養,這個範圍就很廣了。

  『或時散亂懷疑不信』,這是講有人是有信心,有人信心不具足。不具足,他也很仰慕,認為你是有道德、有學問,不是平常人,他對你也很尊敬,也恭敬供養。我們佛弟子恭敬,這是頂禮三拜,右繞三匝,那些人再看看,或者合個掌,或者一鞠躬,那就是「散亂懷疑不信」。他有一種敬心,有個敬意,有個簡單的表示,都得利益了,都與無上菩提得不退轉,都得這個利益。這是菩薩本願威神的加持,你在阿賴耶識裡頭,就結了金剛種子,這一生雖然不起現行,將來來生、後世遇到緣,這個種子就起現行,依這個種子現行,必定也能往生淨土,不退成佛。最後這一句,第十八句。

  【彼諸世界一切眾生,我皆明見。隨其大小勝劣苦樂,示同其形。隨所應度,教化調伏而成熟之。隨有眾生親近我者,悉令安住如是法門。】

  這是最後一句,說明菩薩能夠幫助一切眾生憶念。我們有時候感覺得我們記性太不好,我很想發一個真誠的心,發不出來。佛菩薩加持你,你真有這個意念,真有這個願望,他會幫助你,你要有信心,你一定得到佛菩薩加持。這裡講,『彼諸世界』,前面所講的,十方無量無邊的剎土,這裡面的一切眾生,『我皆明見』,三住菩薩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隨著這些眾生大小,眾生大小是從身相上來看的,有的大身,有的小身,這個很明顯的,我們都能夠記住。也可以說,大心、小心,我們講大乘、小乘,根性不相同。有人心量大,有人心量很小,這裡頭有勝有劣,有苦有樂,眾生種種不同。

  如果緣成熟了,菩薩都能夠現同類身去幫助他,現同類身。那麼現同類身有兩種,一種應身,一種化身。應身是什麼呢?在這個地區,有許多眾生根性都成熟,佛就現應身應化來了,像釋迦牟尼佛他也投胎,他也有父母,示現八相成道,用這個方式來度化眾生,要在這裡住一段時期,為大家講經說法。如果是一個人、兩個人,那就不是應身了,化身了。化身,突然來的,你也不曉得他從那裡來?去的時候,也不知道他往那裡去?在這個時候跟你見面,他跟你講經說法,他解決你的疑難,這是屬於化身。

  在台灣也許有一些同修,看到《楊慧卿居士傳》,周邦道的夫人。周夫人從前在南京,抗戰勝利以後,她住在南京,她見到地藏菩薩,那是化身。她住的地方我去過。庭院很深,大門裡面是院子,很大的院子,要走很長的路。院子裡面才是二門,是個庭院很深的一棟花園洋房。那麼地藏菩薩變化的是一個出家人,到她那裡化緣,跟她好像是化五斤香油。她那個時候不信佛,看到這個和尚,他說他從九華山來的,向她化五斤香油,她也沒有給他。那麼談談話的時候,他就走了。走了以後,她忽然想起來,她說我這個門有兩、三道門,都沒有開,他也沒有叫門,他怎麼來的?去的時候,門還是關的,他怎麼去的?於是乎她這個疑問,就很多年沒有辦法解釋。她確確實實見到的,那絕對不是一個夢境,是白天的事情,這個人怎麼進來的?怎麼出去的?沒有開門。以後住在台中,跟李老師學佛,她把這個事情跟李老師說,李老師講那個人是地藏菩薩化身,她非常後悔,化五斤香油,沒有給他。這遇到地藏菩薩,這就是說明菩薩有能力,『示同其形,隨所應度,教化調伏而成熟之。』

  『隨有眾生親近我者,悉令安住如是法門。』這一句是憶念善友,這個上面就是「隨有眾生親近我者」,這是憶念善友,常常懷念善知識,常常希求善知識,常常希望我們能夠遇到真正善知識,向他求教。「悉令安住如是法門」,這是憶念法門,這樣殊勝的法門,當生成就的法門,我怎麼樣能夠獲得?所以末後兩句是非常明顯,菩薩以本願威神加持一切眾生,就怕眾生沒有願,眾生信願不具足,那就沒法子。果然深信切願,菩薩一定用本願威神加持。三住菩薩尚且如此,何況阿彌陀佛?何況十方一切諸佛?要相信,真實不虛。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