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第五十集)  2001/7/30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5-013-0050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第十六頁,經文第一行第二句看起:

  【人有戒德者。感動諸天。天龍鬼神。莫不敬尊。寧投身火中。利劍割肉。慎莫嫉妒人之善。其罪不小。慎之慎之。】

  我們看這一段。前面講的我們看到別人的善行一定要代他歡喜,要幫助他成就他。可是這些事情實在講非常複雜,凡事我們不要在因上看,要看它的結果。了凡先生在《家庭四訓》裡跟我們講為善,善有真假、有半滿、有正偏。善心但是做的事結果是錯誤的,這是正中偏;有人是惡心但是結果是好的,偏中正。你從這些地方看,你的心會平,這道理要懂,無論什麼樣境界現前,要保持心地的清淨平等,心不能亂,心亂決定就犯錯。順境的時候,你把握不住你也會亂,會出事情,逆境亂那更糟糕。無論順境逆境,遇到的時候,平常心看待。平就是平等,常是保持,永遠保持著清淨平等心,你才能看到事實真相。

  從結果上來看,我們對於當時障礙我們的人,我們都很感激,曉得如果不是他障礙,後頭沒有這麼好的結果,一切從果上看,我們就非常感激,一絲毫的怨恨都沒有,果是好的。這什麼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我們的好心,這才是真正的因素,其他的是助緣。由此可知,因要是好,緣不好也會變成好;因要是不好,緣再好也變成不好,這個道理深!佛家常講的深密,很不容易覺察,很難理解。真正有智慧,真正克服障難,然後你才能見到才能體會到。

  『人有戒德者,感動諸天,天龍鬼神,莫不敬尊』。這一句唐朝道宣律師他的故事可以作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史傳上有詳細的記載。道宣是唐朝時候人,當年在終南山修行,是我們佛門律宗的始祖,中國大小乘宗派都是在隋唐初期形成的,律宗初祖,他的戒律精嚴,感動天人來供養。毗沙門天的王子給他做侍者,他日中一食,毗沙門天王子每天中午送一缽飯來供養他,這真正是「感動諸天,天龍鬼神」。戒律持得嚴,但是在教理上沒有完全通達。有這麼一個故事,法相宗的祖師窺基大師,我們知道窺基是玄奘的學生,玄奘大師把法相宗的典籍從印度傳到中國翻成中文,但是真正在中國成立法相宗是窺基大師,所以窺基大師是法相宗的初祖,是了不起的一個人。

  有一天窺基大師從終南山經過,順便去拜訪道宣律師,道宣律師聽到消息很歡喜,為什麼?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教育,窺基大師學問好,講經說法是一流的,但是戒律不嚴,所以道宣律師要好好教訓他,就存了這麼一個念頭,表演給他看,他中午來的時候看天人送供養來,用這來給他看、來感化他,以為窺基大師對於戒律疏忽不太講究,馬馬虎虎不太重視。哪裡知道談話談到中午過了也沒有人送飯給他們,表演就表演不成了。到了下午窺基大師離開了,道宣律師送他下山。到第二天中午天人送供養來了,道宣律師就責備他:「昨天中午為什麼沒有送供養來?」天神就告訴他:「昨天有大乘菩薩在這山上,滿山都是護法神我進不來」。道宣法師聽了一身的冷汗,生慚愧心知道自己錯了,小看了別人,高抬了自己。那是個菩薩,我們讀《華嚴》知道,真的入華嚴境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他的戒律比你持戒清淨,你持的是律儀戒,他是什麼戒?定共戒、道共戒,不一樣!他可以和光同塵,永遠保持真誠清淨平等,戒行就圓滿了。你雖然持戒精嚴,還小看別人,還要做出樣子來感動他,還有這念頭,有這念頭就錯了,心就不清淨,就有高下。這恰恰是相反,不是道宣去感化窺基,是窺基大師感化了道宣,道宣律師從這裡恍然大悟,這是一樁事情。

  韋陀菩薩大家曉得,《大智度論》上講「三洲感應」,真正修行人誰護法?韋陀菩薩是總護法。我學佛的初期親近章嘉大師,那個時候沒有出家,在家居士,居士還稱不上,為什麼?連三皈都沒有受,我跟章嘉大師大概是第二年、第三年才皈依。他也沒有勸我皈依,我學了很長一段時期才曉得應當正式拜他作老師,實際上他是我的老師,每個星期我都要去向他請教,實際上的老師,過了很長一段時期才正式在他面前受三皈儀式。他老人家就告訴我,佛弟子凡事求佛不求人,遇到艱難困苦求護法菩薩,韋陀菩薩總護法。求沒有感應?大師就告訴我,沒有感應是自己有業障,障礙在自己這一邊,不在佛菩薩那一邊,一定要反省,懺除業障,業障懺除感應就現前。這事情,這幾十年來自己屢次的試驗非常靈驗。所以不求人,求人很難,看人家的臉色,自己要是沒有相當修養,這很難過的。

  不求人,完全求佛菩薩,怎樣才能求佛菩薩?必須我們用心、我們行事跟佛菩薩相應,換句話說,我們做的事情是佛菩薩歡喜做的,自然就有感應。我做的事情是佛菩薩不歡喜做的,不可能有感應,我明白了這道理。章嘉大師等於是給我授記:「你的一生都是佛菩薩替你安排的。」我記住他老人家的教誨。所以我遇到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緣也好、惡緣也好,我總是記住老師的話,佛菩薩替我安排的,我的心就平了,用平常心結果都是好的。這地方有障礙不要緊,我從這裡走,路子太多了,他改變我方向,改變我方向對了!向前面發展是正確的,真的是佛菩薩安排的。所以在這一生當中,才真正是常生歡喜心。有許多人他對我有個印象,我對老師的恩德念念不忘,對護法的恩德念念不忘,知恩報恩。

  我學佛整整五十年,二十六歲開始學佛,今年七十五歲,都是老師教導的,沒有違背老師,我得的殊勝功德利益也等於是老師給我的。沒有老師的教誨,我要是不學佛,按照一般人講逃不過命運,逃不過命運無所謂,人早死晚死反正都要死,我滿不在乎,問題是死了以後到哪裡去?問題嚴重了。我要是不遇到佛法、不遇到老師,死了以後依舊搞六道輪迴,肯定的!遇到老師、遇到善知識,這個問題解決了,現在真的我不怕死,隨時可以死,隨處可以死,怎麼死法都可以,決不墮三惡道,決定得生淨土,這個我自在了。

  像往年黃念祖老居士的學生跟我講的,不是他自己跟我講的,我在北京,老居士已經往生了,我去弔唁的時候,他的學生招待我,學生告訴我,黃老講:「淨空法師如果不往生極樂世界,將來的福報不得了!」我聽了點點頭,他講的話沒錯,這是什麼?種善因得善果。我們做人這一點道理總要懂,就是無論對人對事對物,一絲毫的惡心都沒有、一絲毫的惡念都沒有,養成自己純善之心,你的福報就不可思議。如果再加上純淨之心,那你往生極樂世界肯定了,你隨時可以往生,心淨則佛土淨。

  世間的事情佛菩薩在主導,我們只是盡心盡力而為之,不需要執著。我們做得很圓滿,我們曉得眾生有福,我們做得不圓滿,知道眾生沒有福報,不是我做得不好。正法被人障礙、被人阻撓,這地區的人沒福,與我自己不相干,我們自己已經盡心盡力,盡心盡力就是圓滿功德。所以圓滿功德不一定是要把事情做成,事情做成當然是圓滿,事情做不成不是不做,是當中有障礙,我們的心是圓滿的,功德就是圓滿的。

  所以我們要懂得韋陀總護法,常常心行與佛願行相應就得諸佛護念、韋陀菩薩保佑,天龍鬼神莫不尊敬。但是戒非常重要,決定不能夠疏忽。《華嚴經》說:「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若能具足持淨戒,一切如來所讚歎。」持戒也像了凡先生所講的有三種:「事上持」,道宣法師就是事上持,有「理上持」、有「心上持」,不一樣。像窺基法師是心上持、理上持,事上你看不出來。但是事上持重不重要?重要。為什麼?教初學。幾個人有窺基大師的境界?他是法身菩薩,不一樣,他接引的是那一類的眾生。但是絕大多數眾生是中下根機,那要在事上持。所以道宣律師的功德就很大,度中下根性的人;窺基大師是度中上根性的人,他不是對中下根性的人,這個我們一定要懂。「天龍鬼神,莫不尊敬」。

  『寧投身火中』,寧可投身火中被大火焚燒,『利劍割肉,慎莫嫉妒人之善』。人被火燒死、被刀劍殺死,這是很痛苦的事情,佛說這痛苦不大,如果是嫉妒別人的善,你所受的苦報超過這個千倍萬倍都不止,誰懂得?這裡面的道理,這些事實真相,佛懂。佛門有個小冊子《釋門自鏡錄》,我相信有一些同修看過,這裡面蒐集很多故事,有一篇專門講嫉妒賢能所得的那些果報。比這更普遍的,《太上感應篇彙編》、《安士全書》裡面蒐集的也不少,我們可以看看,那不是迷信,那是事實。古人寫東西跟現代人寫東西不一樣,古人寫東西確實有一個道德的水平,不是隨隨便便寫出來的。

  我平常也鼓勵同學們,你們偶爾在報紙、雜誌裡面看到刊登的現代的,無論是在本地或者是其他的國家地區,因果報應的報導常常有,應當把它剪下來貼在活頁的本子上,以後整理分類非常值得做參考。儒佛教學都常常用比喻引證,比喻引證的例子愈近愈好,為什麼?大家所熟悉的,取信於聽眾。真正有心從事於弘法工作的平常要蒐集,到時候講到這些地方你就能夠拿現前的證據來說明,使人聽了之後能感動、能信受。佛這一句話很重,『慎』是謹慎,小心謹慎,千萬不要嫉妒別人的善。『其罪不小』,往往都是地獄的罪過,「慎之慎之」,一再的提醒我們、警告我們不能不慎重。這是「師弟之分」第一個大段:「問答弟子本分」,下面是第二個大段「問答師教本分」,請看經文:

  【阿難復白佛言。為人師者。為可得呵遏弟子。不從道理。以有小過。遂之成大。可無罪不。】

  到這裡是一段。這個問題現在很多,佛法難得三千年前阿難尊者就代我們問出來了,所以這本經是學佛入門的經典。我學佛跟李炳南老居士第一部學的經就是這部,正式學佛的經典頭一部,老師為我們選擇的,非常有道理,念了之後才知道應當怎樣做個學生,老師應該怎樣做個好老師。

  『阿難復白佛言』,加上這一句我們就曉得它是另外一個大段,他這次問的問題「為人師者」,他前面問的是作學生的態度,現在問作老師的,老師是不是可以隨便呵斥弟子?隨便的教訓弟子罵弟子,在從前還有體罰打弟子的,可不可以隨便?『可得』,「得」就是隨便的意思。『呵遏弟子,不從道理』,沒有理由,不依正常的道理,這樣的態度對待學生。『以有小過』,或者是弟子學生犯了一點小的過失,老師故意把它渲染成大過失。『可無罪不』,老師有沒有罪?

  這樣的事情我想古時候教學一定有,如果沒有,阿難怎麼會代我們問出來?問出來絕對不是小事,是社會問題。但是在我們自己從小念書上學,老師確確實實有這個情形,我們親身遭遇過的。以後離開學校在社會上服務,服務的時候我們也有長官也有老闆,這些人也常常犯這種過失。如果我們自己不小心得罪他,假公為私有意來找碴找麻煩,我們受了很多委屈。他有沒有過失?這問得很好,我們遭遇到這些狀況應該用什麼態度來對待?這是作學生的,前面把這些原理原則都說過了。這一段真正的意思是教導我們,將來我們自己作老師不能犯這個過失。我們看下面佛的開示:

  【佛言。不可不可。師弟子義。義感自然。當相訊厚。視彼如己。】

  這是說明你怎樣作老師。阿難所問的態度,老師教學的態度、對待學生的態度,佛一開口就說『不可不可』,立刻給你禁止,那是錯誤的。『師弟子義』,「義」是道義、情義、恩德,這在五倫裡面。人在社會上如果沒有道跟義,來生肯定不能得人身,不能得人身到哪裡去?我們知道三途去了。義是宜也,就是應該做的,應該是這麼做的,決定不能夠違背。『義感自然』,感是感應,弟子有感老師就有應,就像我們跟佛菩薩一樣,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既然是建立了師生的關係,這裡頭就有情義、就有道義、就有恩德。可是今天兒女悖逆父母太多了,我們現在的社會上常常聽到這些訊息,學生悖逆老師、員工背棄老闆、部屬背棄長官,現在在世界裡頭到處都看見、到處都聽到,這是什麼?大亂之世。什麼亂?倫常亂掉了,沒有道義,不但道義沒有了,情義也沒有了。現在社會剩下什麼?利害,這很可怕。彼此我們有利就是朋友,沒有利就是敵人,這還得了嗎?這成什麼社會?中國外國古老的預言、許多宗教裡面都講世界末日,《彌陀經》裡面講「五濁惡世」,現在我們感觸到,濁惡到了極處,不是普通的濁惡,是嚴重的濁惡。濁是染污,惡就是十惡業,嚴重的濁惡,這是很不好的預兆。所以我們學佛的人,真正的佛弟子,應當很清楚很明白,在這世間決定要肯定「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這個機會遇到了,太難得了!

  在世界大亂之世我們能遇到正法,不幸當中的大幸,真正有智慧、有福德的人,這個機會牢牢的抓住,決定不把它失去,決定不隨順自己煩惱習氣,肯定隨順佛陀教誨,佛在經上教我們怎麼做,我們認真努力去做,一定把它做到,這樣自己才能得救,佛法裡面講「得度」。我們知道這是亂世,報紙雜誌上每天無緣無故一大堆一大堆人死去,今天早晨有同修告訴我,大陸上有個地區煤礦發生爆炸死了九十多人,這些事情在世界上天天發生,頻率一次比一次多,災難一次比一次嚴重。別人不講道義我們講,別人不講倫常我們講;不但要講,我們認真做到,自然有好處。天下亂我不亂,我心清淨,我心安穩,這樣我們才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

  「義感自然」,「自然」就是師生情義合乎性德,順乎自然。就像前面佛所說的,「夫為人者」,我們做人的人「當愛樂人善」,這是自然的,這是出自於本性,絲毫沒有勉強。《三字經》上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所有天下之人,性都是本善,為什麼會不善?「習相遠」,所以我們要重視他的本善。父子的恩義、師生的情義本善,本來就是這樣的。本善為什麼會變成不善?習氣,「習相遠」。習氣是什麼?我們常講的煩惱習氣,這是內對老師懷疑,沒有尊重心;外面有外緣挑撥間離造成。我們很清楚、很明白。關鍵是我們自己對老師有沒有堅定的信心。

  我親近方東美先生,有不少人挑撥,「方東美有什麼值得尊敬的?」說他在家鄉訂了婚,他到美國留學以後在美國結了婚,家裡的太太不要了,這種人有什麼值得尊敬?我跟方先生是同鄉,我們居住的環境大概不到三十公里,家鄉人跟我講的。我放不放在心上?不放在心上。他是一個大哲學家,是個好老師,這些人一挑撥、一離間,我就遠離他,那我自己完了,他不吃虧我吃虧,他不受害我受害,我怎麼會上他的當?所以充耳不聞。我親近章嘉大師,有多少人說「政治和尚」,馬上把他貶低了。親近李炳南,造謠生事的人多!我怎麼會成就?我對老師一味尊敬。為什麼?你們說風涼話的人,你們跟他接觸得少,你們了解得少,尤其古人講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要找一個天下人,找一個一點過失都沒有的,一個都找不到。說話的人,你是不是比他好?不見得,你還不如他,他的好處你沒有,他的缺點你都具足。我們在旁邊聽話,那要聽得清楚、要明白,我們不上當。

  我尊敬老師,感恩對我照顧的人,他對我照顧一天,我終身都不忘他,這是我做人的原則,這就是黃念祖老居士講的「淨空法師不往生,來生有大福報」,福報從哪裡來?就從這一點來的。我不記別人的不善,我感恩別人對我的好處,縱然是不善,到後來變成善果,不善的因變成善果,我們有這種能力,我會轉變,把不善轉成善,所以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自然」兩個字用得好!自然就是性德,義感自然。

  『當相訊厚』,相是互相,老師愛護學生,學生尊敬老師,這是真的。我二十二歲到台灣,就親近這三個老師,方老師教我哲學,章嘉大師、李炳南老師教我佛學,我跟他們三個人總共的時間十三年,他們對我非常愛護,跟對其他的學生不一樣,確實是特別照顧。什麼原因?我們作學生的態度不一樣,這就是印光大師所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成就,十分誠敬你就得十分成就。我那時候的生活狀況非常貧苦,我親近老師對老師沒有一分錢的供養,老師知道我沒有能力。只有一種供養,依教奉行,這是老師最歡喜的。老師講的東西我能懂,我能夠做到,我能夠不改變,我能夠不受外頭境界動搖。老師特別照顧我也就是看出這一點,這學生跟其他學生不一樣。所以我親近方東美先生不是在學校上課,是在他家裡面上課,當時我非常感激,我也不曉得原因,以後學佛才知道,這是他特別照顧。到學校上課,我們會認識很多同學,會認識很多老師,心就不專。他為了防止染污,保護我的清淨心,叫我專跟他一個人學,這就是中國古人講的「師承」,專聽他一個人的,他認真負責來指導。換句話說,他在學校裡教學生不是那麼認真負責,到自己家裡來教的,認真負責,為什麼?真肯學,如果不認真負責對不起學生。他要不是認真學,那就隨緣,我們講經說法、教學,他聽多少算多少,可以不聞不問;但是這個學生果然認真要學的話,你不幫助他,你真的對不起他。我跟章嘉大師也是如此,學生只有我一個,每一個星期見一次面兩個小時。只有到台中之後,才參加他的經學班,參加他的佛學講座,跟大眾在一起共修。由此可知,我們自己學習的態度非常重要。

  相互之間「訊厚」,訊是問訊、厚道,一切時一切處情誼交流,恩同骨肉,跟父子關係絲毫沒有差別。『視彼如己』,看老師跟看自己父親一樣,老師把我們當作兒女看待一樣,這麼厚的情義在裡頭,這是不相同的所在。像這樣的師生關係,在現代很難再遇到,這是事實,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好,今天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