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第八十六集) 2001/8/14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5-013-0086
諸位同學,請掀開經本《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第二十八面,經文第四行看起:
【若時得為人。蠻狄無義理。痴駿無孔竅。跛躄啞不語。朦朧不達事。惡惡相牽拘。】
看這一首半,這個大意前面說過了,我們再解釋經文。這是說從惡道裡頭出來、罪受完之後出來,一定還帶著有餘習,就是惡道裡頭不善的習氣,這是肯定有的,在我們這一生當中,經驗裡面能夠明顯的覺察得到。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是一定的道理,六道都不能夠避免。做人的時候,『蠻狄無義理』。這是說他投胎到世間,他投到哪裡?投胎,說實在講,不可能自由選擇,如果自由選擇,那就好了。誰在那裡操縱、在主宰?業力,過去生中善、不善的業力,業力在主宰,自己一絲毫自由都沒有。所以我們要曉得,這個事情不干閻羅王的事情,也不干小鬼的事情,實在說正理,「自作自受」,是這麼個道理。
「蠻狄」這兩個字代表,用現在的話說,文化落後的地區,我們現在一般人講,沒有開化的地區。換句話說,生在這個地區難了,受不到好的教育,受不到聖賢的教育。如果諸位能體會到這個意思,現在這個「蠻狄」區域擴大了,它是對有聖賢教化的地方來說的。佛經裡面講中國,那個中國不是講我們現在的中國,「中國」是什麼?就是有聖賢人教化的地區都叫中國。這些人明瞭中道第一義諦,所以稱為中國,這是有高度文化的地區。這個文化概念當中,我們一定要辨別,是聖賢的文化,不是今天西方科技文明的文化,不是的,是聖賢的文化。得不到聖賢教學,當然他的知見就不正,邪知邪見,自私自利,他怎麼會不作惡?所以下面講「無義理」,不懂得道義,不懂得仁義,不懂得情義,也不懂得恩義;換句話說,人倫道德他完全不懂,不明道理。這個人可憐,那就是《地藏經》所講的「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生在這個地區。所以我提醒同學們,這個地區在我們地球上已經擴大了,我們是不是生在這個地區?要多想想。
下面這兩句都是比喻。『痴騃無孔竅』,我們這個經文上,它的原文是「痴駿」,這個「駿」是個錯字,從前李老師教我們的時候指出來。但是經文不能改,改經文有很大過失,可以註在旁邊,所以李老師教導我們這個方法。「痴駿」講不通,可能當時寫經的時候錯誤。因為「駿」跟「騃」很接近、很相像,所以判斷可能是「痴騃」,他寫錯了。「痴騃」當作痴呆講,愚痴、痴呆。
「無孔竅」,無孔竅是講五官不全,或者眼睛瞎、耳朵聾,我們今天講殘障,這是果報。這裡頭還有很深的意思。我們今天也有眼、也有耳,有眼不能見到真妄,不能夠見到邪正是非,有眼等於沒有眼,你去想這個意思。我們有耳,耳很健全,但是盡聽別人的是非,盡說別人的是非,跟沒有耳朵的人沒兩樣。說老實話,沒有眼他看不見,沒有耳他聽不見,他還不造業。我們現在有眼等於無眼,有耳等於無耳,還造很多罪業,還不如殘障人。諸位想想看,殘障是受報而不造業,我們今天受報又造業。經的意思深廣無際,我們細細想想,我們是不是生在「蠻狄無義理,痴騃無孔竅」?我們是不是這樣?讀經,不要去看別人,好好的回過頭來想想自己。
『跛躄啞不語』,「跛」是一條腿殘廢,「躄」是兩條腿殘廢,這個深義懂得嗎?我們雖然有兩條腿,不行正道,等於跛躄;人天大道他不走,佛菩薩道他不走,他偏偏走三惡道。三惡道是什麼?我常常講,「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十六個字是三途。這十六個字要不能放下,你走的是惡道,你就是經上講的「跛躄啞不語」,你要能夠體會到這個意思。口不言正法,「不語」,不會說話,他不會說正法,所說的都是邪法,開口都是是非長短、貪瞋痴慢,起心動念、所作所為無不是損人利己,這個錯了。
人生在世很短暫,古人說得很好,「人生七十古來稀」,能活到七十歲自古以來就不多。我們看看現前的社會,我們周邊這些人物,想想我們自己小時候的同學、朋友、家親眷屬;出家了,我們的同參、我們的同戒道友,你仔細觀察,不到七十歲走的人有多少?我出家受戒的時候,我們同戒人不多,一百多個人,現在一大半都不在了,不滿五十歲走的就很多人。我們要在這些地方覺悟過來,生命太短促了,縱然一百年,彈指就過去了,何必造罪業?
六道裡面輪迴,佛經裡頭講得很清楚,業力在支配你,強者先牽。我們哪一個念頭最強?哪個念頭最有力量?到底是念佛的念頭強,還是貪瞋痴慢的念頭強?我們是利益一切眾生的念頭強,還是自私自利的念頭強?將來往哪裡去,不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嗎?我們起心動念、所作所為到底幹些什麼,要為來生負責任,為自己負責任。聰明人要為帶得去的著想。世間一切法是帶不去的,名利帶不去,五欲六塵享受帶不去。佛為什麼教人「以戒為師,以苦為師」?這裡頭大有道理在。人能持戒,人願意吃苦,必定少造罪業,對他的修行有很大的助緣,我們前面講的增上緣。我們在一生當中親近的是好人、善人、良師益友,人抓到這個,他沒有不成就的。這個要智慧,要福德。沒有福德,你遇不到。沒有智慧,這個機會你掌握不到。你隨順煩惱習氣,機會遇到了,也空過了。
我們看古來的大德,你看《高僧傳》、看《居士傳》、看《善女人傳》,那些人是怎麼成就的?機緣遇到了,一生追隨老師不離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做榜樣給我們看。什麼時候離開佛?佛滅度,示現入般涅槃,他們才離開,才各自到自己有緣的地方教化一方。這是報恩,也是示現給社會大眾看,親近善知識要用這個態度。
古時候,佛門裡面一般規矩,五年不離開老師。佛門當中很多同修曾經聽說「五年學戒」,那不是學戒律,那個戒是老師的教誡,要跟老師五年。五年能不能離開老師?要看你的成績。成績不好,不可以;成績好,可以。成績的標準是什麼?就是《金剛經》世尊囑咐須菩提的兩句話,以這個為標準,「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你可以離開老師了。「不取於相」,用現在的話,你確確實實不會被外面境界影響,你有這個能力。不被外境影響,我在前面講的,善緣、順境不生貪愛,惡緣、逆境沒有瞋恚,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頭,一切時、一切處,你的心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你可以離開老師,你可以去教化一方。不到這個程度不行,離開老師,怕保不住、怕墮落。
我跟李老師,李老師也是要求我五年。我到了五年,我向老師報告,我再延長五年。我跟他十年。我在這個社會上打滾,我沒有染到惡習氣。對我有恩的人,一天的照顧,我一生永遠不忘記他;對我有怨的人,我忘得乾乾淨淨。我在佛法裡頭學到了東西,我所修的是什麼?心地純淨,行為純善,我是走的這個路子,走這個目標。別人怎麼看我,完全不相干,為什麼?我們不是走一條路,他走那條路,很遙遠的觀察,那當然有錯誤,這個情有可原,有什麼好計較的?各人走各人道路,十法界在面前,就是十條大道,我走的是佛道、是菩薩道,自己總得清楚,總得明瞭。
我這一生當中,我感恩。我寫出六條,「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現在印得很多,全世界幾乎各個淨宗學會都印了很多,贈送給大家結緣,一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以前對我很好,以後對我很惡劣,我感他的恩,我不計他的怨,我的心地永遠平靜,我的修為點點滴滴功德都為他們迴向。他為什麼對我不好?我要檢點,我自己一定有過失。如果沒有過失,是他對我有誤會。誤會從哪裡來的?接觸太少。所以古人講「通」這個字大有學問,「政通人和」。人為什麼不和?不通。這個通,表面上通沒有用,天天在一塊也是不通;要心通、行通,那真的通了。知心的朋友在一起聊天,那是通,那是真正溝通。不能真正的溝通,就是在一家人,父子不通,夫妻不通,互相在猜疑,就造成障礙,就造成罪業。有一絲毫隱瞞,有一絲毫自私,就不通了。真正達到大通,無私無我就大通了。
我們今天學道的人,我們最重要的是跟佛通、跟菩薩通、跟天神通,天神聰明正直;在社會上,跟這些有道德的人通。我離開台中之後到台北,在台北講經弘法,大概一年總有幾次到台中看看老師。老師很感慨的說:「你在台北很孤獨!」他講這話對,沒有知心的人。這個話我聽了加倍的感激老師,老師把我看作知心、看作知音。在台中,我們還有兩個知音,到台北就沒有了。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雖然沒有這種知音,我們一定保持跟老師心心相印,老師的教誨念念不忘,不是遵守一時,是遵守一輩子。
有人問我:「你在老師那裡得到什麼?」我在台灣三個老師。最初親近方東美先生,我在他那裡得到的是一句話,「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得到了,我確確實實這一生得到最高的享受。這是老師指點給我的,沒有他,我不會學佛,不會進佛門。第二位是章嘉大師,我從章嘉大師得來也是一句話,「看破、放下」。我跟李老師十年,也是得他一句話,「至誠感通」,通了。有一些同修常常跟我接觸的,也常常聽我講經,有人曾經說:「淨空法師,你講的東西好像也是沒有底、沒有邊際,內容太豐富了,我們拿著經典看不出意思,你為什麼一句、幾個字就講幾個鐘點講不完?」這問題在哪裡?你有沒有通。教下的祖師大德常常說「大開圓解」,我雖然沒有到這個境界,接近這個氣氛,所以有一點相似。
我曾經告訴大家,特別是學講經的同學們,佛經字字句句都含無量義,一字一句講一百年、講一千年都講不盡,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但是佛經,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法法義理都沒有窮盡,為什麼?法法是自性變的,自性沒有邊際,自性深廣無盡,它變現出來的東西點點滴滴亦復如是,問題在你自己沒有通。你為什麼沒有通?我常說,你有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頭一個關口、頭一個障礙,這個障礙不能突破,所以你搞一輩子,連個小乘須陀洹果都不能證得,你怎麼會有成就?得不到須陀洹果,換句話說,生生世世還搞輪迴。要知道自私自利是輪迴心,輪迴心學佛法還是搞輪迴。《金剛經》上給我們標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四相破了證須陀洹果,在大乘是初信位的菩薩。不是沒有標準,有標準的。到不了這個標準,那就是抓緊善知識,跟著他走;也就是我們自己不認識路,不認識路一定跟著帶路的人,老師帶路。什麼時候能離開老師?自己認識路了。離開老師,菩提道我認識,我不會迷失方向,我不會走錯路,這個時候才可以。
在《四十華嚴》裡面大家看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參那就是離開老師,可以出去參學了。什麼條件?「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由此可知,善財童子在文殊,文殊是他的老師,在他老師那裡成就什麼?執著斷掉了,分別斷掉了,妄想破了一分。執著就是見思煩惱,分別就是塵沙煩惱,妄想就是無明煩惱。見思斷了,塵沙斷了,無明破一品,可以離開老師出去參學,在老師這裡畢業了。第一位參訪吉祥雲比丘,吉祥雲是初住菩薩,你自己沒有到初住,你就見不到初住菩薩。海雲比丘是二住菩薩,我們現在講的是二住,善財參訪二住菩薩,他自己就證得二住。最後參訪到普賢菩薩,圓滿成佛。五十三參節節高升,每參訪一位菩薩就又破一品無明,又提升一層境界。如果沒有這個條件,不能離開老師,離開老師大錯特錯。
但是不要說是現在,古時候做老師的,誰敢自稱為老師?沒有人敢稱,連佛也不敢稱。孔老夫子說得好,「吾有大患,在好為人師」。為人師,那還得了!所以愈是真正善知識,愈謙虛。我跟李老師十年,我心目當中他是我的好老師。他自己不敢以為是老師,他把我看作同學:「我年歲比你大,比你多學了幾年,來幫助你,不敢以老師自居。」所以他在我面前一直強調,教我以古人為師,他說:「我幫助你。」古人找哪一位?他的老師是印光大師,他介紹我要以印光大師為師:「印光大師不在,《文鈔》在。天天讀《文鈔》,思惟其義,依教奉行,就是印光大師的學生。」他是印光大師的學生,你想想看,這樣的謙虛。這是德行,一絲毫貢高我慢都沒有,一絲毫自私自利的念頭都沒有。我在他那個地方學習,那個時候確實我一點福報都沒有,生活非常困苦,他常常幫助我。有人送給他的衣服,他接受了,人離開他就送給我;送吃的東西,他接受了,人離開了,他也拿給我。衣食住行都蒙他照顧,我們要知恩報恩。用什麼來報恩?認真努力修學。我們修學的成就,這是他最喜歡的;他不需要別的,我們的成就報他的恩德。
我們學佛的人天天念迴向偈,「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念得是好聽,拿什麼報恩?拿什麼救三途苦?空口說白話,那叫自欺欺人,騙人也騙自己。真正拿出成績,報恩濟苦;換句話說,我們的修學如果天天沒有進步,我們就拿不出東西來報恩。古大德教導我們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我們出家人沒有從事於生產的事業,我們的衣食住行一切是信徒供養的,這個供養不好消受。我一天沒有進步,我一天就沒有資格接受供養。沒有資格,你要是接受供養,你要受果報。
因果報應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們不怕,我怕,你們不幹,我幹;這是我常講,我們走兩條路。有些人告訴我說:「法師,你不要看你面前那些出家、在家的人,他們都是做樣子給你看的,不是真的。」我笑笑,我知道。我為什麼還要認真努力?這麼大的年歲,還要天天講經?眼前沒有人,這個網路傳播全世界,有人;現在沒有人,這些東西留給後代,後代有人。真正學習的人不一定在面前。我也收到一些信件,都是遙遠的地區,他們從網路、從光碟得到之後來學習,對於這些法物感恩,他們得到受用,真誠的感激,我看了很受感動。
只要做到「淨念相繼」這四個字,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淨」是清淨心,用清淨心學佛、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修純淨、純善。講得更具體一點,我把這個修學總結二十個字十句話,老師教導我,也是我自己五十年的心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我們要做到、要落實;「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前面十個字純淨,後面十個字純善。心要純淨,行要純善,我們拿這個迴向,報恩救苦。心一天比一天真誠,一天比一天清淨,我們這一天沒有白過,這一天生活非常充實,法喜充滿。一天比一天放下,一天比一天自在。
印光老法師晚年常講:「我年歲大了,我也不怕死,我什麼都不在乎。」他的話我今天懂了,我看到這個文字,笑笑,我也契入這個境界了,無論什麼時候、什麼處所、什麼樣的死,都不在乎。為什麼?我知道有很好的地方去。不貪生,不怕死,你才得大自在。所以經文字字句句裡頭含義很深,言外有言,我們一定要能看得懂。
『朦朧不達事』,「朦朧」是糊塗,糊裡糊塗,不通達事理。『惡惡相牽拘』,這兩個惡,第一個惡是心惡,第二個惡是行為惡;也可以說第一個惡是因惡,第二個惡是果惡。從因果上來講,行,從心行上來講,也行。惡因牽引惡果,惡果又造惡因,這怎麼得了?是愚痴的現象。愚痴是三毒之一,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自己在沒有學佛之前常犯。人家罵我們,真生氣,總得等到機會報復;人家對我好,把它忘掉了,忘恩負義。那就是造罪業,那就是愚痴,就是「惡惡相牽拘」。學佛之後,這才恍然大悟,錯了,從前這種心行完全錯了!
知道知恩報恩,人家對我點點滴滴的好處,不忘,成就自己的善心、善行。別人怎麼樣對我的侮辱,怎麼樣對我的陷害,不放在心上。想到《金剛經》上所講的歌利王割截身體,菩薩給我們做示範,沒有一絲毫怨恨心。我們今天遭受別人的傷害,還沒有到這個程度。忍辱仙人以慈悲心、以真誠清淨心看歌利王,這個了不起,這是我們應當學習的。從這些地方,我們瞋恨心沒有了,冤冤相報的心斷掉了。對於這些找麻煩的惡知識,他給我們做了增上緣,他成就了我們。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成就忍辱仙人圓滿的忍辱波羅蜜,忍辱仙人感激他都來不及,怎麼會怨恨他?沒有這個遭遇,忍辱波羅蜜得不到圓滿。所以我從這些地方領會到: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歌利王把忍辱仙人的業障消得乾乾淨淨,消除了。如果有一念瞋恚心,那好了,不但業障不能消除,業障還要增長。這就是一個有智慧,一個愚痴。愚痴人遇到這個事情,罪上加罪,增長業障;智慧的人遇到這個事情,業障消除了。順境、善緣,貪愛斷掉了;逆境、惡緣,瞋恚斷掉了。貪瞋痴從這裡拔掉了,大恩大德。
所以有人說那是壞人,你們眼睛看是壞人,我眼睛看是大善知識。你們叫他做善人,那是他從正面教導我;你們說的惡人,他從反面教導我,都是大善知識。沒有絲毫怨恨心!所以看結果你就曉得,為什麼?他提升我的境界,消除了我的業障。所以愚痴麻煩,愚痴是根本煩惱,痴必定迷;迷,心一定亂,胡思亂想。亂就是不善,他思想不善,言行不善,這就是這裡講的不明道理的人,「朦朧不達事」,他一舉一動都造成罪業,惡因惡果,惡果又變成惡業,「惡惡相牽拘」。這樣的人很不容易得到解脫。佛教化他,有沒有效果?那真的,善導大師的話說得好,「總在遇緣不同」。
如果遇到好的緣分,好的緣分是有好老師、有好同學、有好的修行場所,那就是日夜不間斷,再大的惡業,一生當中都能消除,都能證無上道,就是看你有沒有緣分。所以你總要明理,總要有毅力、有決心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這個重要!有好的環境,沒有障礙,一天我們常常提到的,十六個小時用功。十六個小時裡頭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妄語、沒有惡的行為,八個小時聽經,八個小時念佛,這是緣。再惡的人、罪業再重的人遇到這個緣,在這種道場裡面有個三年五年,他成功了,他業障消盡了。緣重要!
所以弘法重要,護法更重要。我弘法工作做了這麼多年,現在我退下來做護法。所以我的講經,從今年十一月份我就開始,我只在攝影棚,不出去講經。在外面一般講經,年輕人的事情,交給他們去了,我來做護持的工作。我今天在澳洲建一個淨宗學院,我護持,我在那裡看著大家。每天聽經八個小時。我不講,放錄像帶給他們聽。聽經需不需要去研究、去記?不需要。一遍一遍的聽,聽多了自然就有悟處。心清淨才有悟處,心不清淨沒有悟處。一天八個小時念佛。這是我對同學們的幫助,真正盡到一點心、盡到一點力了,希望把惡因、惡行能夠斷掉。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