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第七十八集)  2001/8/9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5-013-0078

  諸位同學:請掀開經本,《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第二十六面,經文第三行看起。

  【遭逢眾厄難。毒痛不可言。若生還為人。下賤貧窮中。】

  後半偈這兩句,意思沒有說得盡,在這裡再補充幾句。地獄、餓鬼、畜生,這是六道裡頭最苦的三類,佛法裡面稱之為三途,這是造殺盜淫所感的苦報。三途罪受滿,他還會得人身,什麼道理?因為在他八識田中有過去修五戒十善的種子,過去生中曾經修過,這些種子遇到緣就起現行,所以他還會到人間來,光目女的母親就是這個例子,非常明顯的例子。

  『下賤貧窮中』,他因為還帶著有惡報的餘習,殘餘的習氣,所以他雖然到人中來,果報不殊勝。他的引業到人道,他的滿業不殊勝。所以這是過去的餘罪,他不是餘福,餘罪的感應。「貧」是沒有財富、沒有地位。「窮」是沒有德行,無德無能是窮。在人間受這個果報,感應的事理非常的明顯,如果我們細心、冷靜來觀察在我們周邊的一些人物,想想在我們這一生經驗當中,我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聽,都可以拿來跟佛在經教裡面來做對比、來印證,才知道業因果報太可怕了,怎麼能不畏懼!

  所以佛教給我們懺罪,懺悔業障,這是重要修行的方法,也可以說,《華嚴經》裡面常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佛家一切修行的方法無不是懺悔法。像普賢菩薩所說的,說「禮敬」,無非是禮敬;說「稱讚」,樣樣都是稱讚;說「供養」,身心點點滴滴皆是供養。十大願王每一願裡頭,必定圓圓滿滿包括其他的九願,少一願就有欠缺,功德就不圓滿。佛教導我們懺悔,有理有事,事懺我們要重視發露懺悔,後不再造,自己造的罪業不要隱瞞,隱瞞了你的罪業愈來愈嚴重。發露是我所造的罪業大家都看得到、都知道,這個人罵你一句,那個人責備你一句就報掉了,這叫做重罪輕報。

  我們看看古人文字記載的很多,人無緣無故受人毀謗,確實是冤枉,這個懺罪效果最大。無緣無故受別人侮辱毀謗,甚至於陷害,過去的罪業報掉了。自己受這些苦難,沒有一點怨恨別人的心,這是正確的。如果有怨恨別人的心,有報復別人的念頭,那就麻煩大了,那個果報就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太苦了!學佛的人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所以別人毀謗我們、侮辱我們、陷害我們,自己在家裡懺悔,決不有絲毫怨恨的意思對人,我們的業障才能消得了,我們的境界才會向上提升,真的煩惱輕、智慧長。禁不起這些考驗,你有什麼功夫!

  在理上講,「斷惑證真,心亡罪滅」,最高級的懺悔方法是從心上懺罪,心裡面一絲毫惡念都沒有,那你的罪業懺乾淨了。所以我們修行的目標,心我們求純淨,行求純善,就是佛在《十善業道經》上教給我們的綱領,「晝夜常念善法」。我們還得加一個淨法,常念淨善,思惟淨善,觀察淨善,不容毫分不淨不善夾雜,我們就成功了。這個修行的大道,這是諸佛如來所行之道,我們走上這一條路好,金色光明,永遠不會墮落。理事雙懺,念佛往生,感應不可思議。這一段我們就介紹到此地。我們看看下面這一段,「五戒別果」。這是什麼?講持戒的人,前面是講破戒犯戒。「道為至尊,戒為最貴」,什麼叫尊貴?道跟戒是最尊最貴。這也都不難懂,所以每一條也只兩句。

  【不殺得長壽。無病常康強。】

  「康」是健康,「強」是強壯。我們哪一個人不希求不生病,身體健康強壯?真能做得到。怎麼去做?持不殺生的戒,要從心地上去持,對於一切眾生斷殺害的念頭,決定不做傷害一切眾生這個事,不但事不能做,念頭都不能有。再小的小動物,蚊蟲、螞蟻都不可以傷害牠,你的果報是長壽、無病、健康。世間人許許多多的疾病,從哪裡來的?殺業太重。我們在《地藏菩薩本願經》看到殺業的果報,太可怕了。

  我最初讀《地藏菩薩本願經》,看到這一段的時候寒毛直豎,為什麼我有這樣重的感觸?我的父親在生的時候喜歡打獵,殺業很重,那時候我們不知道,沒有接觸到佛法,我們年輕不懂事,跟著父親天天去打獵,天天殺生,沒有一天不殺生的,我都幹了三年。抗戰勝利之後,我父親回到家鄉,得病了,那一年他四十五歲,有算命的跟他講,他四十五歲有一關恐怕過不去,所以他辭掉他的職務,回到家鄉,想把這個災難躲過,沒有想到回到家鄉之後,大概住了半年他就得病。得的那個病、死的那個狀況,就跟《地藏經》上講的一模一樣。人瘋狂了,看到山往山上跑打獵,看到水往水裡面鑽,在水裡頭打魚、殺魚,跟經上講的一模一樣,我看了真害怕。讀這部經,想想我父親生病走的那個狀況,我讀了之後痛改前非,不但不敢殺生,我就發心吃長素,我學佛六個月就吃長素,不敢再吃眾生肉,害怕了。

  學佛之後,我一生當中只幹三樁事情:第一個放生。過去殺生,現在放生贖罪。第二個布施醫藥。這個事情我幹,許多窮苦的人生病沒有醫藥費,我們不管多少幫助他一點。第三個印經。其他的我都不幹,專幹這三樁事情。我一生也不建道場,住別人的道場。這個地方歡迎我住,我多住幾天;不歡迎就少住幾天,一生到處流浪。早年的時候我母親也常常找人給我算命,大概我這個命運跟我父親差不多,也是說過不了四十五歲,我也很相信。我自己記憶當中,我的祖父四十五歲死的;我還有個伯父(我父親的哥哥),四十五歲死的;我父親也是四十五歲死的,人家說我過不了四十五歲我相信。

  我們出家的時候,在一起受戒的戒兄弟當中,我們有三個很好的,三個人同年,三個人的命運都差不多,看相算命的都說我們三個人過不了四十五歲。四十五歲那一年二月走了一個,法融法師走了,到五月明演法師也走了,兩個都走了。這看相算命的算得很準,到七月我生病了,我曉得輪到我了。七月結夏安居,那個時候台灣基隆十方大覺寺方丈靈嚴老和尚,請我在夏安居裡面講《楞嚴經》,我《楞嚴經》把第三卷講圓滿就生病了,我以為時間到了,所以關起門在家裡念佛求往生,因為用不著看醫生、用不著去看病,醫生能醫病不能醫命,命到了,還有什麼搞頭!一心念佛,求生淨土。一個月之後病好了,一直到現在再也沒有生過病,這一個關口我們那兩個師兄弟沒有過去,我總算過來了。

  往後有一年,臺灣中國佛教會舉行「仁王護國法會」,我也在這個期間當中講《仁王護國波羅蜜經》,因為時間的限制,只有二十天,一天講兩個小時,一共四十個小時,經文很長,所以我自己編了一套表解「仁王經大意」。在仁王法會當中遇到甘珠活佛,這是藏密的一位大德,跟我的交情非常好,我初學佛的時候就常常跟他在一起。這一次遇到我,他說:「淨空法師你過來過來,好久沒見面了。」我說:「佛爺,什麼事情?」他說:「從前我們在背後都笑話你。」笑我什麼?「笑你這個人很聰明,可惜短命,又沒有福報。」我說:「這個當面講就可以了,我說我不忌諱,我知道。」他說:「你這幾年弘法利生,功德做得很大,你的命全轉過來了,不但你有大福報,你的壽命很長很長。」

  甘珠到第二年就往生了,往生他交代後人他不轉世了,不再轉世,藏密的一位大德。我現在聽說達賴喇嘛也宣布,他不再轉世。這些訊息給我們一個警惕,大善知識不再來了,人間的福報薄了。世間人有福,佛菩薩都來轉世,世間人沒有福就不來了,所以我們要懂得持戒修福。說實在話,我是因為讀《地藏經》看到我父親所受的果報,這一下回了頭,所以我的感觸比別人感觸要深。別人不真幹還說得過去,為什麼?你沒有造那麼重的罪。我那三年打獵,這殺生的罪造得很重很重,從學佛之後,我二十六歲學佛就吃長齋,不敢殺生了。這個果報我得到了,我可以給大家做證明。

  必須從心地裡面把殺害眾生的念頭斷掉,轉過來愛護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行菩薩道,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絕對不要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貪圖享受很容易迷惑,迷了之後你很不容易回頭。所以佛教給我們以苦為師,很有道理。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示現給我們看的,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佛是大福報的人,福慧二足尊,他為什麼示現這種生活方式?告訴我們,這種生活方式對我們初學的人有大利益,佛是為我們表演的,我們應當要能體會得到佛的用意,認真努力向佛學習。這一世得健康長壽的果報是花報,花報好來生的果報一定更殊勝,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金剛不壞身,相好同佛。

  我們知道阿彌陀佛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我們求這個這就對了。貪圖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錯了!這個是往下墮落。如果你要是說,這未必吧!物質享受怎麼會叫人墮落?這裡頭有很深很深的意思。你果然心地清淨,可以接受一些豐盛的物質生活,你有沒有想到你影響一般初學大眾?一般初學說做和尚不錯,日子過得很好,他也發心來做和尚,他來幹什麼?來圖享受的。你看看在家裡住的房子很小,甚至於很破舊的房子,一出家蓋富麗堂皇的大廟。做了大和尚、小和尚,伺候的人很多,就跟做小皇帝一樣,給那些邪知邪見的人看到之後,他生邪心,這個影響多大!

  所以有大福德的這些出家人,虛雲老和尚、印光大師,提起來大家都很熟悉的,他們一生不是沒有福報,他的信徒太多了,供養太多了,我們仔細去觀察,老和尚沒有做一件新衣服穿,沒有吃一頓好的、豐盛的菜,他跟常住大眾一樣粗茶淡飯,衣服破了補補釘。我沒有見過虛老和尚,看到虛老很多照片,從來沒有看見他穿的衣服沒有補釘的,沒有見過,都是大一塊補釘,小一塊補釘,補得很多的。我們也知道有很多信徒看到老和尚沒有衣服穿,做了好衣服去供養送給他,老和尚也收了,馬上轉送給新出家的人。新出家的人沒人供養,他都轉送,轉布施,他還是穿他的舊衣服。什麼意思?教誡學佛人,無論在家出家要安貧樂道,不要貪圖享受,這個影響力多大!影響的時間多長!我們從這裡去觀察、去體會,他不是為自己是為眾生。真正修行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點點滴滴都是為正法久住,為利益眾生。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才會真正發心向這些善知識學習。所以日常生活當中,愈簡單愈好,愈省事愈好,愈不麻煩別人愈好。

  在新加坡,有許多同修都知道,還有個許哲居士,她今年,現在是一百零三歲,健康長壽,什麼原因?她五戒都做全了,圓圓滿滿。不殺生,不偷盜;她是個單身,沒有結過婚,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她統統做到了,圓圓滿滿的。她在一百零一歲的時候遇到我,求皈依三寶,我替她做皈依儀式,她問我她有沒有資格做佛弟子,我說你不但有資格,佛的五戒你都做全了,所以授三皈的時候,我連五戒證書都送給她,統統做圓滿了。一百零三歲,我很仔細觀察她,只掉了一顆牙齒,身體沒有一點毛病,跟年輕人一樣,每天到處還要跑,照顧一些苦難窮苦的人、生病的人,現在聽說還照顧二十多家。前幾個月她來看我,告訴我她還想辦一所老人院,希望這所老人院像家庭一樣,老人住在這老人院,由年輕人照顧,就像住在自己家裡一樣。太好了、太難得了!一百零三歲還想辦老人院照顧老人,其實那些老人都比她小很多,一般七十、八十就老了,她一百零三歲她不老,所以我們大家都稱讚她為一百零三歲的年輕人。五戒好!你能夠遵守你就不老,長壽不要老、不要病。要長壽,不要老、不要病,佛有方法,只要你遵照方法去做,你必定會得到。下面一句:

  【不盜後大富。錢財恆自滿。】

  這是持不偷盜的戒,這一條戒的果報,我們看到果報的殊勝。學佛的同學無論在家出家,一定要明瞭「安貧樂道」這句話的大道理、這句話的真實義。不但沒有盜的行為,盜的念頭要斷掉。盜的念頭是什麼?我說得很明顯,說得很粗,「佔別人便宜」,你有佔別人便宜的念頭,這個念頭是盜心;你盜的行雖然沒有,你盜的心沒斷,我們必須把盜心斷掉,決定沒有佔人絲毫便宜的念頭。反過來要發心幫助人,廣行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財布施就自己能力大小,不要勉強,如果勉強是錯誤的。

  我們佛門裡面有一些在家信徒好面子,好像到寺廟裡不多布施一點,自己沒面子,又沒有這個能力,怎麼辦?去背高利貸來供養,這是大錯特錯!佛不歡喜,佛不會接受。應當就自己能力,這個能力,首先自己生活溫飽要能照顧到。我把我生活的程度降低一點,過一點清苦生活,省一點錢拿去布施,這個對的,這個正確。在家庭裡面,要一家人都同意才行,那就是你得要領頭做出好榜樣給家裡人看,我們生活過得很清苦,又很健康、很快樂,不生病,這你一家人相信了。不是說你們吃素菜沒有營養,世間人都是這麼認為,一定要吃肉食才有營養。我們做出榜樣給他看,我們不吃眾生肉,身體不比你差,還比你好,大家就相信了。你們七老八十身體就衰了,我們七老八十還跟年輕人一樣,我們用這個說服他,要真正做到。

  財布施得財富,『錢財恆自滿』,「自滿」就是你自己受用決定不缺乏。滿不當作多講,當作不缺,不缺就滿了。我想用多少,多少就來了,沒有需要的時候錢也不來,沒有需要,這是一種感應的道理。法布施得聰明智慧,人開悟了。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不殺是無畏布施。殺生的念頭都斷絕了,小動物都不怕你,牠可以親近你,天上飛的鳥,你招手牠就來了,牠就停在你手指上,為什麼?牠知道你不殺牠、你不害牠。樹上的小松鼠,我們拿一粒花生米在手上牠就來了,就來吃了,牠不怕你。那個人有殺生的就有殺氣,動物看得出來,一看到人有殺氣,看到你就跑掉了。所以我們要培養自己的善心,培養自己的慈悲心,培養自己的愛心,讓這些小動物歡歡喜喜來親近我們。

  此地講的『大富』,不但財富,聰明智慧也富,健康長壽也是富,古人講的話好:「仁者壽,義者富。」這話很有道理,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證據。古時候,春秋時代范蠡,大概在我們家鄉一帶都很清楚,因為我們家鄉那一帶,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就是吳國,吳國的南面是越國,就是現在的浙江。越王勾踐的大夫范蠡,這個人絕頂聰明,國家不幸被吳王消滅了,吳王夫差幾乎滅了越國。范蠡非常了不起,把自己的愛人(沒有結婚,那是情人,感情非常好的)西施獻給越王勾踐。越王勾踐把西施送給吳王夫差,一般人講用美人計,把這個局面緩和。吳王非常寵愛西施,於是對待越國慢慢的就好轉了,讓越國能有機會生聚教訓,二十年之後復興起來,把吳滅掉。「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在中國歷史上,國家被滅亡又能復興起來的太少太少了,越是第一個好例子。勾踐在亡國的時候過的那個苦難的日子,臥薪嘗膽,不是這樣的精神,恢復不了國家。他過的是人民最苦的日子,人民看到生同情心,愛護這個國王。如果自己日子過得比人民好,他就沒指望了。所以以後每一個朝代滅亡為什麼沒有辦法再恢復?養尊處優,不能把自己的生活降到人民的水平,所以他沒指望,得不到廣大人民的同情心,在這些地方我們要仔細去觀察。

  吳被滅了之後,范蠡帶著西施隱居,官也不要了,隱姓埋名,他們逃了。因為范蠡對於越王勾踐的為人很清楚,這個人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所以事業成功之後趕緊就走。那個時候勾踐有兩個得力的助手、大臣,還有一個文種,他寫了一封信給文種,勸文種也趕快走,文種不相信,最後果然被勾踐殺了。他聰明,他知道,帶著西施走了,改個名字叫陶朱公,陶朱公就是范蠡。他們就做生意,做小生意,做得兩三年發大財了,發了之後他布施,幫助一些窮苦的人。統統布施掉了,再從小生意做起,一兩年又發了,三聚三散,這歷史上很有名的。所以後世,我們中國人供財神就供范蠡,范蠡做了財神。這些年我們在臺灣,臺灣人供財神是供關公,實在沒有道理,關公與發財不相干。雖然說是義者富,關公是義,那個義他做到了,但是「富」他並不明顯。范蠡那個富太明顯了,真的發大財了,他發大財就布施,這是說你命裡頭有財,丟都丟不掉,你把它布施光了,隨便做個什麼生意,那是緣,不久又發了,發得比上一次一定更多。這個人聰明,他不享受,馬上再布施,幫助多少苦難眾生,他積得多大的功德,這是我們做人的好榜樣,給我們證明「不盜後大富,錢財恆自滿」。我們個人做,個人得這個果報,團體做,團體得這個果報。我到新加坡來,勸勉李木源居士,我們利用居士林這個道場供齋,免費的;不但三餐,還有兩道點心,上午九、十點鐘有一道點心,下午三、四點鐘有一道點心。平常吃飯一千多人,每天吃飯一千多人,星期假日、法會期間,吃飯的人差不多到四千人,現在居士林因為有工程,還是沒有中斷,不過人數少一些就是,非常興旺!免費供應,而且還可以打包帶回去,我們不禁止。有人想帶一點,可以,讓你帶。

  很多宗教到我們這邊來問,他說:「你們的錢從哪裡來的?」好像你們的錢沒有底,摸不到底的。李木源跟他開玩笑,我們後臺有大老闆支持。他說:「哪一個?」阿彌陀佛,我們老闆是阿彌陀佛。愈施愈多,居士林沒有買過米,沒有買過菜,也沒有買過油鹽,吃的東西從哪裡來的?很多信徒自己送來的,送來的讓你吃不完。每天那麼多人吃,一年到頭從來沒有一天斷絕過的。三十、初一人更多,真的愈吃愈多,多到最後,實在沒有辦法吃不完,我們把這些菜、米、油、鹽、麵粉,每一個星期用小卡車裝上,轉送給孤兒院、轉送給養老院。所以新加坡許多宗教,他們辦的孤兒院、養老院都得到這個利益,我們分給他。不怕布施,愈施愈多。

  個人、團體命裡頭財富都是一定的,所以在中國道場,現在很多要收門票,大可以不必。你不相信可以試試看,你不收門票,你擺一個功德箱放在那個地方,讓人家自動來捐助,我相信你的收入會超過你的門票。我們這些年布施經書,那個錢財也是愈來愈多,永遠用不完,操這個心幹什麼!有錢就做,錢多就多做,錢少就少做,沒錢更好,休息不要做了。感應不可思議,愈做愈多。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