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雍正皇帝上諭與多元文化教育  (第四集)  2004/5/20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1-232-0004

  諸位同學,請接著從雍正皇帝所說的第七條看起:

  【七、又有曰:人謂釋氏惟務上達而無下學。不思釋氏之六波羅蜜,由禪定而到彼岸,豈非下學上達之旨乎。】

  這是雍正批駁一些對佛教教學沒有深入的人,只看到片面,就好像我們常常聽說佛法是出世間法,不是世間法,所以認為佛教是出世,不是入世的,這是看錯了。佛教如果只有出世,沒有入世,釋迦牟尼佛何必要到這個世間來!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出世,你超出了,你還回來幹什麼?道理相同。實際上真正契入明瞭的話,大乘教裡有沒有真正的世間跟出世間?跟諸位說,沒有。沒有又為什麼說出世、入世?這些道理與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知道。佛家講「出家」這兩個字,經論裡說得很詳細,出有四種,家也有四種,一般人不了解,望文生義,所以產生誤會。這就像《華嚴》、《大智度論》裡面佛講的,「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解」,要什麼人說?要修行證果的人,再來人。現在修行證果的人沒有了,但是修行證果的人有很多的著述留在世間,我們讀他們的書,明瞭他們所說的,才曉得什麼叫出、什麼叫世。

  出有身出,有心出,有身心都出,有身心都不出。家有田宅之家,我們現在講的家庭。有煩惱家,有三界家,三界就是六道。由此可知,用什麼方式出?出哪一種家?最殊勝的是出三界家,出煩惱家。《心經》上諸位常常念到的五陰,五陰是家,「照見五蘊皆空」,那是出了五陰家,出了五陰就出了三界。這些都是『上達』,把自己的境界不斷向上提升。有沒有『下學』?有。我們常常聽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近代,像太虛大師這些大德們為我們講五乘佛法,五乘是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這怎麼不是下學而上達!

  雍正說得很好,他說:你沒有想到嗎?『釋氏』就是佛家,佛家講『六波羅蜜』,『由禪定而到彼岸』,到彼岸是生智慧,這是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六波羅蜜」教我們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個修學是有次第的,學習的科目有淺深次第不同,所以排列的順序不能錯誤。布施是放下,真能放得下,你才能持戒,才能守規矩。持戒是守規矩,你放不下就很難守,能放下才能守規矩。你能守規矩才能忍辱,能忍才能提升自己。精進是提升,能提升才能得定,得定而後才能開智慧。雍正舉六波羅蜜,從六波羅蜜上來看,它有淺深次第,可見得佛家講的確實下學上達。

  又何況佛教菩薩落實在四攝法,四攝六度是大乘佛法學習的中心課題,現在講主要的課程。六波羅蜜的科目怎麼落實?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就是四攝法,不懂四攝,你學佛不知道如何用在生活上。

  四攝法裡第一個也是「布施」,但是這個布施跟六波羅蜜的布施不是一個講法。六波羅蜜的布施是講放下,那是自己修學真實的功夫。四攝法裡的布施不是這個說法,那叫施捨,用現在的話來說,多請客、多送禮,這是四攝法裡的布施。攝是攝受,四種攝受一切眾生的方法,這個法是法則、原理原則。用在哪裡?用在處事待人接物。首先用在家庭、用在夫婦。夫婦要懂得四攝法,這對夫婦一定百年好合,一定一生幸福美滿。先生常常有小禮物送給太太,太太時時刻刻不忘記先生,常常禮尚往來。用在一家,家和萬事興;用在公司行號則決定興旺。有很多同修知道我在新加坡團結新加坡九個宗教,有人問:你用什麼方法?我用四攝法。我們主動訪問每一個宗教,送一份厚禮,常常往來,常常請客,每一次見面都有一點小禮物,絕對沒有空手,這樣人情愈來愈厚。這是四攝法第一條。

  第二條是「愛語」,愛不是甜言蜜語,是真正的愛護,尊敬他、尊重他、愛護他,決定沒有破壞,那麼朋友的交情愈來愈厚。

  第三條是「利行」,我們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對他有利益。

  第四條是「同事」,這一條古大德多半講眾生喜愛什麼,我們就跟他一起,這是攝受眾生的一種手段。但是在今天的社會,我不敢這樣講法,他喜歡賭博,我能跟他去嗎?他喜歡跳舞,我也行嗎?不可以。所以我對於「同事」的講法,是要跟聖人同事,跟佛菩薩同事,跟上帝、跟神同事。神聖們做什麼事?佛家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是佛菩薩的事業,佛菩薩的事業就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如何落實?方便。方是方法,方法有很多,不是一樣的方法。便是便宜,用現在的話說,最恰當的方法,最合適的方法,最圓滿的方法,當然因人、因事、因時而異,這是智慧。

  像我們對小朋友有對小朋友的方法,對年輕人有對年輕人的方法,對婦女有對婦女的方法,對老人有對老人的方法,皆大歡喜,你成功了。把六波羅蜜用四攝法完全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哪有不圓滿的道理!這不叫下學上達,那什麼叫下學上達!佛法講到最究竟處、最高明處,是接引眾生往生淨土,這是無比殊勝。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對世間一切法平等的尊重,圓滿的包容。尤其大乘佛法,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所以古大德常講,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只要你通達了,法法皆是,哪一法都是佛法。如果你迷了,沒有一法是佛法。所以佛法只有覺迷,除覺迷之外沒有界限,這是我們要明瞭的。最後一條:

  【又有曰: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蓋道者,先天地而生,亙古今而常存。聖人得道之真以治身,以其緒餘土苴治天下國家,豈不大哉。】

  我想這個話是雍正所說的,說得好,真的『天下無二道』。這個「天下」包羅萬象,包羅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類,佛家講的九法界眾生統統包括在其中。可是「天下無二道」,大道只有一個,大道是什麼?我們前面講過,太和。平等對待,和睦相處,不管是哪個族群,不論是哪個宗教,都肯定這個道理,都肯定這個原理原則。『聖人無兩心』,聖人是什麼心?愛一切眾生。基督教的經典《新舊約》,「上帝愛世人」,沒有說愛哪個國家,不愛哪個國家;沒有說愛哪個族群,不愛哪個族群。佛家的慈悲是對一切眾生,連畜生、餓鬼、地獄都包括在其中,真誠、清淨、慈悲對一切眾生。對我有恩,我愛他;對我有怨,我也愛他,怨親平等,這是真正的慈悲。有恩要報恩,有怨要化解,佛家講求的是轉變,轉怨為親,化敵為友,這才是真正解決問題,永遠不對立。前面說過,他跟我對立是他有分別、執著,他對我有誤會,我明白聖賢之道,我要把心裡的怨恨、對立完全化解成一片慈悲。所以諸佛菩薩、大聖大賢只有一個愛心,真誠的愛心,平等的愛心,清淨的愛心,理智的愛心,不是感情的,所以稱博愛,稱大愛。

  下面說,『蓋道者,先天地而生』,「道」在佛法裡講就是本性、法性。大乘教裡面,佛說宇宙之間一切法(包括整個宇宙),從哪裡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宇宙的來源是心現識變,所以經教裡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一切法是講十法界。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從心想生。心善,境界就善;心不善,境界就不善。心善就現天堂,心不善就現地獄。天堂、地獄從哪裡來的?是善念跟不善念變現出來的。這句話不難懂。如果世間每一個人都行善,都斷惡修善,我們這個社會多麼祥和,人與人之間都能互相包容、互相尊敬、互相愛護、互助合作,這個社會多美好,這就是天堂。如果每一個人心地不善,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損人利己,都想佔有、想控制,這個社會就變成地獄,別人苦自己也苦。

  所以境界確實是自己心念變現出來的,本來沒有。本來沒有天堂,也沒有地獄,只要你有善惡念頭,有分別、有執著,它就有。所以性是「先天地而生」,天地是它變現出來的。『亙古』,從古至今而常存,它不生不滅、不來不去。換句話說,它不是對立的,自性裡沒有對立。因此我們心裡有對立的念頭就錯了,與道就相違背,就是與自性相違背。

  自性裡沒有分別、執著、妄想,哪來的對立?所以我們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與世出世間一切法對立的念頭就不存在了,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用現在科學家講的話,科學家不講道,不講性,科學家講能量,跟佛法講的性與道很接近,但是沒有佛法與儒、道講的精闢。物質是能量變的,物質還歸到能量,這是最近科學家發現的。物質是有,有從哪來的?無中生有,有還是歸無。我看到這些報告很歡喜,它跟佛法講的愈來愈接近。他講空間是假的,在某種條件之下,空間不存在,空間不存在就是距離不存在,沒有距離;時間不存在就沒有先後,跟大乘佛法講的一樣,一真法界就是這種狀況。

  一真法界裡沒有空間、時間,沒有時間就是沒有三世(過去、現在、未來),沒有空間就是沒有十方。法界只有一真,會變成我們現在感官感受的這個境界,這都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變現出來的,這在佛家稱為十法界。「十」不是數字,代表無量。科學家現在也發現宇宙是多維次的,所謂三度空間、四度空間、五度空間。在理論上講,空間維次是無限度的,科學說無限度的空間,佛法講無止境的法界,是一個意思。它從哪來的?從妄想、分別、執著裡變現出來的。現在科學家知道空間維次很多,不知道用什麼方法突破,可是在宗教裡面早就突破了,宗教用什麼方法?禪定,禪定就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因為空間維次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你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空間維次就突破了,所以定功愈深,突破的層面愈大,就是這個道理。

  佛跟我們講六道裡有不同的空間維次,用什麼方法突破?四禪八定,這是屬於禪定,有八個層次的禪定。定功愈高,你往上提升就愈高,突破層次愈大,但是出不了三界六道。出三界六道要更高層次的禪定,《楞嚴經》講九次第定,四禪八定再深一層就到第九定,第九定就超越六道輪迴了,雖然超越六道輪迴,超越不了十法界。《華嚴經》上講大乘圓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為什麼分為四十一個等級?禪定層次不相同。把他們修行的定功分為四十一個等級,愈往上去,突破的空間維次愈大愈廣。如來的果位是到了究竟圓滿,所以遍法界虛空界,我們講過去、未來,全在眼前,這是經典上所形容的如來境界。我們知道了、相信了,應當學習。

  佛法並不是叫我們佛怎麼說、菩薩怎麼說,我們就相信。佛菩薩跟我們說他有方法,叫我們自己去親證,這是符合現在人所講的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方法。我們要實證、證明,自己親自證明才得真實的受用,不能證實就不得受用,你總是有疑惑。為什麼不能證明?你沒有依照他所說的方法去做。他的方法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你沒有遵守這個原理原則。這就是下學上達。

  『聖人得道之真以治身』,這是聖人教化眾生真正的目的。所以佛家有所謂「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叫無緣?他不相信,不能理解,不能依教奉行,雖然學佛,不能入佛境界。從最明顯的現象看,他自私自利放不下,名聞利養放不下,五欲六塵享受放不下,這些東西是障礙。障礙什麼?障礙你的清淨心。真心是清淨心,真心裡面產生障礙就叫妄心,你的心是染污的。你心裡面有疑慮、有懷疑、有顧慮、有妄想、有執著、有牽掛、有煩惱,你的心是染污的、不清淨;有高下、有大小、有勝劣,你的心不平等。

  所以諸位要曉得,真誠、清淨、平等是真心。我們修行真的要想提升自己的境界,一定要聽佛菩薩的教導,我們把這些東西放下,恢復自己的清淨、平等、覺,用真心、真理、真實來治身,治身就是儒家講的修身。修是修正,修正我們身心許多錯誤的做法,這樣使自己向上提升、恢復自性,恢復自性本來具足的智慧、德能、相好。不但人人自性當中本來具足,佛跟我們說,本來圓滿,究竟圓滿,一切眾生平等,不是從外面來的,是自性裡本來具足的究竟圓滿的見聞覺知,色聲香味,這個我在講席當中也常講的。經教裡常說的「智慧德相」,「德」就是能力、德能,「相」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福報、相好,這是修學真正的目的。

  『以其緒餘土苴治天下國家』,這是入世,以我們自己修行多餘的一點點,我們以百分比來說,總是以百分之九十提升自己的靈性,提升自己的境界,以百分之十幫助社會,治國平天下。『豈不大哉』,「大」是大學問、大德、大智、大能。一般人講治國、平天下是大事,對聖賢人來講,對真正修行人來講,他只要用十分之一就把它辦得很圓滿,十分之九提升自己的靈性,這個話講得好。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真的講到現在我們所說的多元文化:

  【故聖人,或生於中國。】

  中國的周公、孔子、堯舜禹湯是聖人,生在中國。

  【或生於西方。】

  『西方』是指印度,釋迦牟尼佛生在西方。

  【或生於東夷,西夷。】

  東方、西方,全世界每一個地區、每一個族群都有聖人。

  【生雖殊方,而其得道之真,若合符契,未始殊也。】

  這就肯定了多元文化。聖賢人出現在世間,無論他是在哪個國家、哪個地區、哪個族群,他的生長雖然不一樣,在中國,中國人的樣子;在印度,印度人的膚色、形相跟中國人不一樣,但是『得道之真』則完全相同。

  『若合符契』,符契是古時候作為信用的證據,在中國以後演變為印章,這是用它來形容。「合符」,古時候用木板、竹片,劈開,一人拿一半,到時候合起來,果然是一個,憑這個來作信用,就像現在的契約章程一樣。說明聖人無論出現在哪個時代,無論出現在哪個地區,他的形相雖然不一樣,方法不一樣,他的原理原則完全相同,宗旨相同,目標相同。

  我常常跟宗教往來,宗教都承認宇宙之間有個真神。我說:真神是不是有圓滿的智慧?有,肯定他;有沒有神通變化?他說:一定有。我說:那就行了,我也肯定宇宙之間有一個真神,在中國就變成孔子、老子,真神化身,變化的,在印度就變成釋迦牟尼,在西方就變成耶穌基督、摩西,在阿拉伯世界就變成穆罕默德,一個真神變的,他們聽了覺得有道理。所以既然是一個真神所變的,他教學的方式不一樣,方法不一樣,你仔細去看他的宗旨,看他指導的原則,完全相同,所以我才說世界上所有信仰宗教的人都是一家人。信佛的,佛門有許多不同的宗派,我們是親兄弟,一個父母所傳的;不同的宗教是我們的堂兄弟、表兄弟,我們共同一個祖先。我這個說法,很難得,許多宗教接觸之後都能接受,都很歡喜。我們是一家人,整個宇宙一切眾生是一家人。後面有幾句話做總結:

  【以上八條,皆於聖賢之理,同流共貫,未見其為謬異也。】

  『謬異』是差異、差錯。說明古今中外聖賢所證之理是相同的,教化眾生的宗旨相同,目標相同,沒有兩樣。再看底下這一段:

  【三教雖各具治心、治身、治世之道。】

  這三樁事情,儒講,佛也講,道也講。

  【然各有所專,其各有所長。各有不及處,亦顯而易見,實缺一不可者。】

  雍正這些話說得好,我非常贊同。因此在現代這個時代,我們不是在古時候那樣一個時代,交通不便捷,資訊完全沒有,生活在世間,許多人真的老死不相往來。不像現在交通便捷,環球之旅幾乎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接觸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你不能不知道。所以今天我們講學宗教,每一個宗教我都要學,我要很認真的學。我是佛的學生,也是儒的學生,也是道的學生,也是基督的學生,也是伊斯蘭的學生,我什麼都學,為什麼?你才能有圓滿圓融貫通的智慧。你要不學就不通,你不了解它。雖然是同一個神,這個神在那個地區教化,教些什麼?我也聽聽;他化身在另外一個地方教化那些眾生,我也得要明瞭,於是我才能貫通,前面講的豁然貫通,不學怎麼行!所有一切宗教就是一個宗教,你要懂得這個意思。

  《華嚴經》上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各種不同宗教共同學習的時候,你發現共同點,那是一;許多不同教化眾生的方式,因為眾生根性不一樣,所以善巧方便不相同,此即「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與一即是多是一樁事情,絕對不是兩樁事情,這個不能不知道。所以雍正皇帝講,實實在在缺一不可。我們相信他是正確的,他學得很圓滿,很難得。所以我相信,我們今天講多元文化,雍正皇帝應當是多元文化的創始人,三教合一。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我們把文念一念:

  【夫習釋道之學,雖有偏有正;而習儒者之學,亦有真有偽。】

  儒釋道沒有邪正,學的人有邪正,這是真的。我們以真誠心去學,你所得的是真的;如果我們用名利心來學,用這個來達到自己求名利的目標,那就邪了,所以邪正不在法,邪正在人心。心邪,一切法都邪;心正,一切法都正,這個道理聖人講得很多。我們心有偏有邪,你學什麼法都得不到正,所以一定要存心正,「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正法。學道先修心,心正而後沒有一法不正,學儒也不例外。真心,你得到的是真的,妄心,你得到的是虛偽的。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請接著看上諭:

  【而習儒者之學,亦有真有偽。即如釋中以狂空欺世;道中以邪術愚人,是固釋道之罪人也。】

  這種事情在社會上確實有發生過,愈是到近代,出現的頻率愈多,對社會的傷害也愈大。這是什麼原因?真正學佛、學道、學儒的人少,而被一些人用它來做工具,欺騙大眾,以達到他自己個人的目的,這不是儒釋道本身有過失,是學習的人有過失,我們不能不知道。他舉的例子舉得很好,佛法裡面『以狂空欺世』,我見過;道士裡『以邪術愚人』,我也曾經聽說過。下面說:

  【亦如儒中博覽詩書,高談仁義,而躬蹈亂臣賊子之行者,謂非名教之罪人乎。】

  我們一般講,這是蛀蟲、敗類,可是要知道不能以少數陷害多數,以一概全是我們看法錯誤。雍正賢明,他知道這裡頭有真修的,也有假的,你要能善於辨別。我們自己學佛,或者是學道、學儒的人,自己應當要檢點,我們是怎樣發心的?發的是什麼心?為什麼要來學佛?發心的時候有錯誤,覺了之後,改正還是好的。發心純正,可是進入佛門之後,禁不起名聞利養的誘惑,而走上歧途,這樣的人比比皆是。佛門有一句話說「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天邊;學佛三年,佛化雲煙」,這是什麼?好心發心學佛,到後來禁不起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誘惑,而把佛法當作滿足自己欲望的一個工具,這就是佛教的罪人,佛如是,其他宗教裡也有。下面一段尤其值得我們深深反省:

  【若掩人之長,而斥其短。】

  別人有長處、有善處,你根本不提;別人有缺點,大大的宣揚,這種存心不善。古聖先賢教導我們隱惡揚善,看到人家缺點,我們絕口不提;人家有好的地方、善的地方,我們應當極力的讚揚,這個社會風氣就好了。人人都能知道表揚別人的善,原諒別人的過失,你說這個人心多厚道,人心純厚,社會風氣善良,決定是太平盛世。「掩人之長,斥人之短」,社會風氣決定敗壞。

  【隱己之短,而誇其長。】

  這就是我們常講的自讚毀他,自己的缺點盡量的掩飾;自己有一點點好的長處就極力表揚,唯恐別人不知道,現在所謂是打自己的知名度,這個心地都不夠厚道。

  【互相肆口詆排者。】

  『詆』是毀謗,『排』是排斥,心量很小,不能容忍,兩個人都不能同住。在現前社會的一些道場裡面,我們見到、聽到,爭權奪利。《金剛經》上講的破四相,他們念這些經文,笑笑,認為佛所說的不切實際。這個東西拿來教別人,別人要破四相,自己四相堅固執著,真的叫自欺欺人,自讚毀他,目的在爭信徒、爭利養、爭名位、爭權勢。

  【皆私詐小人形態,非仁人君子,懷德抱道之所為,亦徒見其不自量耳。】

  這一段是雍正責備這些不是真正修道的人,內心不真、不誠、不實在,混進宗教,拿宗教破壞宗教。以佛法來說,破壞佛法的形象,這個罪過很大,這種現象在末法時期太多了。世尊在《楞嚴經》上說「末法時期」,就是講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所以一定要學古人所講的「聽其言而觀其行」,你聽他所說的,再仔細觀察他所行的,他的言行一不一致?言行一致,可以信;言行不一致,你要小心、要提防,古聖先賢有這樣的教誨。

  我們學佛為什麼?我常常講,學佛第一個目標是提升自己的靈性,用佛法的術語來說,我不想再搞六道輪迴,我的目的是要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我要向佛菩薩看齊,這是我修學真實的目的。現在社會動亂,我們希望能用一點點時間,分一點力量來幫助社會化解突衝,促進安定和平。前面說過,我們修學的十分之九是提升自己的靈性,十分之一用來幫助社會達到安定和平,雍正肯定,很難得。凡是心術不正,自讚毀他,損人利己,都是小人,都不是仁人君子,也不是真正修養道德的人,這個我們一定要曉得。一定要常常反省自己有沒有這些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最後這一段文雖然長,但是很容易懂,舉了許多例子:

  【數年來。】

  這雍正自己說的,這些年來。

  【有請嚴禁私自剃度者。】

  有人建議皇上嚴厲的禁止私自剃度。

  【有請將寺觀改為書院者。】

  這大概都是儒家的,『寺』是佛教,『觀』是道教,排斥佛、道,把寺院、道觀改成『書院』,書院是儒家的。雍正前面說出這些道理,接著舉例子來講,真有這個事情。

  【有縣令無故毀廟逐僧者。】

  這些都是他在做皇帝時發生過的事情。『無故』,沒有正當理由,毀寺廟,把出家人趕走。

  【甚至有請。】

  皇帝下達命令,叫:

  【僧尼悉行配合夫婦,可廣增人丁者。】

  出家人不結婚,和尚跟尼姑都配成對,這樣子可以增加人口。他做皇帝就遇到有人建議這些事情。後面這兩句是他的論斷:

  【悖理妄言,惑亂國是。】

  這是個明主、明君,有智慧、有德行。這些建議他看了,笑笑而已。皇帝有度量,沒有治他們的罪。『悖』,違背道理,不了解儒釋道對社會、對國家、對人類的貢獻,輕舉妄言,『惑亂國是』,「惑」是迷惑,「國是」就是國家的政策。你在這個地方迷亂國家的政策,一個不明理的皇帝聽了這些話,照這樣去做,社會就不安定,就動亂了。大概還不到半個世紀之前,越南吳廷琰,他是天主教徒,越南佛教很多,他滅佛,引起社會動亂,動亂的結果把他的政權推翻,這就是不明理。雍正是明白人,不會聽這些話的,所以他後頭說:

  【不思鰥寡孤獨,為國家所矜恤。】

  你有沒有想到?『鰥寡孤獨』是社會上孤苦伶仃,可憐之人,國家有義務、有責任憐恤他們、救濟他們、養他們,這是國家的政策。

  【彼既立愿出家,其意亦為國家、蒼生修福田耳。】

  這個話只有雍正能說得出來,為什麼?他內行,他對於儒釋道都貫通,他才能說得出來,真的是修福。你要問他,他修什麼福?江本勝博士的實驗可以明顯的覺察到。前面雍正舉宋文帝跟何尚之的對話,那就更明顯,你能夠看到其中之理,其中之事。

  我年輕時喜歡讀歷史,台灣在復興文化運動期間翻印不少古籍,最初是藝文印書館出版十三經、二十五史、《資治通鑑》,我很不容易得到一套。可是每一個朝代的歷史都有「隱逸傳」,當時我迷惑不解,這些人有道德、有學問、有能力,不出來為社會做事情,隱居了,作為隱士固然是很清高,他對社會沒貢獻,為什麼史學家還要給他立傳?我想不通,疑惑了好多年,以後學佛才曉得。他對社會有什麼貢獻?他的貢獻很大,他的貢獻在不爭、退讓,這就不得了。他不是不能爭,有學問、有能力、有智慧,有很好的身體,都不是很衰老,二、三十歲,三、四十歲,隱居了,所以他這種行為是教天下人不爭。人人都不爭,天下就太平了。「隱逸傳」最重要的精神是教我們不爭。

  諸葛亮也是二十多歲的人,真有才華,隱居在隆中,耕讀自立,自己耕田、讀書非常快樂,沒有意思出來做官。劉備三顧茅廬,受他的真誠心邀請所感動才出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當時的隱士很多,曹操、劉備都想盡方法交結這些隱居的人,但是大多數都迴避。如果社會上有能力的人都不爭,這個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所以古人有一句諺語說得好,「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無事好,身心清淨,社會安寧。所以懂得退讓就是為國家、為蒼生修福。隱士已經對社會有這麼大的貢獻,何況這些出家人、修道人,每天早晚課都為國家修行功德,在那個時候為皇帝、為文武百官、為一切人民祈禱迴向,天天都在為國家、為人民祈福。

  【乃無故強令配合以拂其性,豈仁君治天下者之所忍為乎。】

  雍正這個話說得好,他自己是皇帝,真正是有智慧、有慈悲心的皇帝。他說,要強迫這些修道人還俗,命令讓他們還俗之後再結婚,這是與他的本願相違背。明理的帝王、仁慈的帝王,怎能忍心這種做法!所以那些建議都是見識不到。

  【因皆下愚小輩。】

  雍正批評建議的這些人,下愚小輩。

  【朕亦未窮治其妄誕之罪。】

  這是仁慈,雍正也沒有治他的罪。你這個建議來了,看了之後不理會,就完了,這個建議是錯誤的。

  【至於品類不齊,其中違理犯科者,朝廷原有懲創之條。】

  三教裡面確實有違理犯科,也就是有犯法,有犯罪的,朝廷有法律制裁。

  【而其清修苦行,精戒明宗者,則為之護持。】

  雍正皇帝當三教的總護法,誰能不聽?誰能不服?他確實公平,並不偏於哪一邊。三教裡都有清修苦行的人,都有精戒的人,「精戒」是守法明理,對這樣修行的人,國家要護持。

  【其邪說外道,則嚴加懲治。】

  下面他舉了幾個例子:

  【如道忞、行峰之紀載謬妄。】

  這是當時這些人,我們沒有細細的去看這段歷史。這是舉這幾個例子。

  【法藏、弘忍之魔說猖狂。】

  法藏、弘忍,我們想這兩個一定是佛門的,前面舉的可能是道教的。打著佛道的旗號,所做的是違背教理,欺騙眾生,這種行為不但破戒犯規,而且違犯國家的法令,國家依照法律當然要治他的罪。

  【朕悉降旨指摘,決不令混冒正法,以致真偽罔辨也。】

  這就是皇上真正做到護法的工作。三教裡的修行人真的有正有邪,正的,護持;邪的,如果沒有大過失,原諒他,重大的過失一定要接受法律制裁。

  末後這一段,雍正也表白他做總護法的心態,很難得。

  【朕於三教同原之理,探溯淵源。】

  這一句是說他對於儒釋道學習的認真,他真學,他真懂,他內行,他不外行,所以他能用三教治國平天下,他用上了,他得到效果了。他死了之後,乾隆是清朝最盛的一個時代,這是雍正種的因,乾隆收的果,種善因得善果。

  【公其心而平其論。】

  他一點偏私都沒有,真正做到不偏不邪,以大公中正看待三教,護持三教,懲處三教裡作奸犯科之人。『公其心而平其論』,論斷公平。

  【令天下臣庶佛仙弟子。】

  他是君王,這是君王的口吻。『令』有使的意思,叫天下臣民,『臣庶』就是人民,『佛』是佛教的弟子,『仙』是道教的弟子。

  【有各挾私心,各執己見,意存偏向,理失平衡者,夢覺醉醒焉。】

  他這一篇上諭真正的目的、宗旨,這幾句說出來了。他提倡三教合一,目的是讓儒釋道三家的學人要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助合作,決定不可以各懷私心,執著自己的見解,自讚毀他。『意存』,「意」是心意,存著偏向,學佛的人偏向佛法,毀謗、排斥儒道;學道的人偏向道教,毀謗、排斥儒佛,這都錯了。他是製造社會的矛盾、對立、衝突,而不是化解衝突、對立。所以他這裡說得好,『理失平衡』,你不能以公平公正的心對待自他,你有偏心、有邪見,讓這些人『夢覺』,好像作夢醒過來,好像酒醉了醒過來,「夢覺醉醒」。

  【故委曲宣示,以開愚昧。】

  『愚昧』是對誰說的?前面他所講的,他做皇上這些年,居然有人建議禁止剃度,將寺觀改為書院,前面所說的這些確實愚昧,敢跟皇帝上書建議,皇上確實聰明有智慧,仁慈而不降他的罪。由於這麼多事情發生,所以這篇上諭等於是他的聲明,雖然沒有把這些提意見的人治罪,這篇上諭也等於是對他們的警告。後面說:

  【凡有地方責任之文武大臣官員,當誠是朕旨,加意護持出家修行人,以大公同善之治。】

  這個總結把他自己的願望說出來了,這也等於是聖旨命令,發給地方官員。清朝的地方官有省、府、州、縣,這都是地方上的主管。文武大臣要懂得皇上的意思,『加意護持出家修行人』,真正修行,國家擁護。現在講到「護持」,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釋迦牟尼佛把護法的工作委託給誰?國王大臣,他們有力量護持。所以我在這些年常講,國家領導人與媒體主持人能將這個世界導向安定和平,也能導向混亂滅亡,他有這個權力,一般人沒有這個權力。

  治亂的關鍵在哪裡?在教育。《學記》裡所說的「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社會的治亂都在教育,國家的興衰也在教育。講到最小的是家庭,家庭的興亡要看這個家庭的子孫是不是善良,子孫善良賢慧,家道一定興旺。所以從家庭到社會,到國家,到整個世界,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這樣好的教育,非常可惜,在這一代很少人認知,很少人提倡。我們學佛的同修常常感嘆,我說這佛法講因果,眾生沒有福報。所以在動亂,無論吃盡了苦難,不要責備政府,不要責備國際領導人,要責備自己,為什麼?自己沒有福。人民有福,一定出現賢明的領導人,好的領導人帶給國家社會福祉,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孟子所說的,一切總要反求諸己。我們怎樣幫助這個社會、幫助苦難眾生?修養道德。我修,我勸導一切人修,我們大家都修了,這個社會一定出現有智慧、有德行、賢能的領導人。

  我們看中國歷史,外國歷史其實也不例外,太平盛世的人心都善良純厚,聖賢的教育一定很發達,這在中國歷史上非常明顯,從帝王大臣到平民百姓都奉行道德,這絕對不是一般人講的,這是帝王的愚民政策。歷代的盛世,如漢朝的文景,唐朝的貞觀、開元,我們在上諭念到宋文帝的元嘉之治,即使是愚民政策,他能叫當時老百姓真正過得太平幸福美滿。我們今天不愚民,不愚民怎麼樣?提倡科學技術,科學技術雖然帶來一點好處,我見到許多人的精神生活幾乎完全崩潰,變成什麼?人變成一個機器,機械式的,變得麻木不仁,沒有感情,沒有理智,而且一生的生活都沒有安全感。這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現在我們看到了,反常。如何能恢復到正常?還是要依靠聖賢教育。

  所以這兩年來,我聽說中國各地已經提倡兒童讀經,好!讀經的人愈多,聽說《弟子規》在那邊很普遍,《弟子規》是所有宗教修行人的大根大本。我們學教,學佛也好,學儒也好,學道也好,為什麼你學不成功?你學偏了,學邪了,都是沒有《弟子規》的基礎。《弟子規》是做人的基礎,人要做善人、要做好人,只有善人、好人才能學佛、才能修道,在儒家才是聖賢君子,在佛家稱佛菩薩,在道家稱仙人。好人要從小養成。能不受社會的染污、名利的染污、五欲六塵的染污,保持自己的清淨、平等、覺,這太重要了。今天有心的人不少,找不到好的方法,原因在哪裡?老成人凋謝了,從前還受過一點傳統教育的人幾乎都不在世了。這半個世紀以來,跟中國傳統教育、聖賢教誨完全脫節了,只有宗教裡面還剩下這麼一點點,真的是星星之火。這個火要滅掉了,我怕西方宗教經典講的末日真的會現前。《新舊約》、《古蘭經》很多次的說到信真主、信經典、信末日。

  雖然今天熱心的人少,明理的人少,我們細心去找,還能找到幾個,有三個、五個,十個、八個,行,就能挽救社會,要靠什麼?要靠國家領導人。把這些人找來成立一個小組,天天跟我們宣揚、講解聖賢的大道理,用現在最先進的科學工具,網際網路、衛星電視來傳播,做對全世界、全民的教學,這是真正的護法。從前沒有這些工具,人多;現在沒有人了,但是這個工具可以彌補。現在真正要做,我相信有個三年、五年,那種成就絕不亞於雍正、乾隆。有志之士,我們要向這個方向去發心、去努力。所以我期望國家領導人、宗教領導人,應當把你的經典教義向全世界一切眾生宣揚,不同的宗教互相學習、互相勉勵、互助合作,共同來化解社會的衝突爭端,落實到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只要安定和平,繁榮興旺是當然之理。後面:

  【特諭。】

  我們這篇文章就介紹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