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答問集—如何分辨正修、外道? (第八十三集) 2000/8/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29-522-0083
問:遼寧有一批不吃鹽修道者,並稱這是如來密法,念佛往生可以提高品位。請問這是正修還是外道?
答:世尊在入般涅槃的時候,入滅臨走之前非常慈悲,知道我們後世的學人有許多困難不能突破,這就是一條,所以佛教給我們「四依法」。四依法第一條是「依法不依人」。法是什麼?佛經。不吃鹽可以提高品位,可以查《大藏經》,把《大藏經》從頭到尾仔細查一遍,看看有沒有這句話。如果有這句話,你就把它說出來,我們大家都得利益。如果沒有這句話,這是他說的,不是佛說的。我們相信佛,不能相信人,依法不依人。
是佛法、不是佛法、是外道?完全看它有沒有經典做依據。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它有佛教經典做根據,這是正法。不依照經典,自己想些方法來修行,這是邪法不是正法。所以佛教導我們依法不依人。經典有偽造的,這個東西很麻煩,我們要怎樣去選擇?我的老師一再囑咐我,要以《大藏經》為標準。中國最後一套的《大藏經》,《龍藏》是乾隆時期雕刻的,這裡面所蒐集的經論都靠得住,如果是假的不是真的,決定不能收在《大藏經》裡面,所以《大藏經》是我們的標準。現代人就很難了,現在民主開放,他自己的著作、朋友的著作,都可以放到《大藏經》,而且現在印《大藏經》很方便也很便宜。所以我們選擇決定要依靠古本,古本《大藏經》裡面有沒有這個書?沒有這個書,那就很難講了,這是給我們一個依法不依人的標準。
佛又慈悲教導我們,第二條是「依義不依語」。這很重要,要依佛經所講的意思,不一定依靠言語。這個話使我們覺悟,經典會集是可以的,會集就是依義不依語。經本傳到中國來,有好幾個人翻譯就好幾種不同的本子,《金剛經》梵文原本只有一個本子,在中國有六種譯本,我們今天流通的本子是鳩摩羅什大師的譯本,玄奘大師也有譯本,都是同一個原文梵文卻譯得不一樣。到底哪個對、哪個不對?都對,依義不依語,要了解這個道理。
第三條教導我們,「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什麼是了義、什麼是不了義?能夠幫助我們了生死、出三界,這是了義。這部經典再好,對我來講,或者太深,或者有困難,我沒有辦法受持,修學這個法門很難得利益,對我就是不了義。淨土法門教你念《阿彌陀經》、念阿彌陀佛,很容易、很方便,又可以了生死出三界,對我來講是了義。所以了義不了義的標準是在個人。一定要幫助你超越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這是了義。在末法時期的了義經就是淨土五經,老實念佛這是了義。這是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第四條教導我們,「依智不依識」。用現在話來講,學佛要依理智不可以依感情,依感情一定會走錯路。要依理智,要依智慧,要有理性,你才不至於迷失方向誤入歧途,佛很慈悲,了解我們末世眾生的狀況。諸位懂得這個道理,邪法跟正法你就有能力辨別。
節錄自:21-090-0008學佛答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