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幸福人生講座(第三梯次)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一集)  2005/8/3  台灣中壢善果林  檔名:52-137-0011

  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在這幾天的課程當中,舉了不少句《格言別錄》的句子,《格言別錄》是弘一大師選的,句句都含有很圓融的人生哲學在裡面。其中有一句提到「青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屋漏中培來;旋乾轉坤的經綸,自臨深履薄處得力」。我們看著聖賢人非常清高的氣節,那是一個結果,是怎麼樣形成這樣的人格?往往是從小,往往是在他慎獨的功夫,他一個人在的時候能落實弟子規多少,是從生活的點滴當中言行一致培養出來的。一個孩子有旋乾轉坤,有能夠治理企業、治理國家的才能,這些才能從哪裡開始培養起?是從從小做每一件事都非常有責任心,非常有耐心、細心,都有著「受人之託,忠人之事」的態度,都是臨深履薄,深怕把父母交代的事、把師長交代的事做砸了,從這點滴當中形成。

  因為從小我們有一份憧憬,能成為一個很有影響力的人,當初我想要展現影響力的地方是在商場,想成為一個企業家,而且不是長大之後才想成為企業家,我從小學就想成為企業家。我從小就開始做生意,記得回外婆家,我都會到商店去「切貨」。怎麼那麼多人沒聽過這個名詞,我們有代溝了,原來我也升級了,我已經變老人家了,你們都不知道我在說什麼。去切貨,花二十八塊錢去買一盒番薯糖,這個番薯糖給人家抽,八十張籤,一支籤五角,抽下來是四十塊,我的本錢二十八塊,可以賺十二塊,我是從小本生意開始做起的。從八十張慢慢變成二百四十張,二百四十張抽下來是一百二十塊,本錢要八十塊,這樣我就可以賺四十塊。我也是童叟無欺開始做起。人家回外婆家是玩耍,我是回去做生意。諸位朋友,從這裡你就可以瞭解,人都有過去生的習氣,因為我可能前世是做生意的,這一輩子還放不下這個執著。

  我記得小學在寫作文,他說你的志願是什麼?我的志願就是要當商人,我不相信「無奸不成商」。你看我小學就寫這樣的文章。帶著這一份執著,我畢業以後就到商場上去了。看了很多叱吒風雲的人,我的信心、我的理想開始變化了,看這一堆呼風喚雨,台上上千上萬人跟著他,但是台下跟他所講的不一樣,言行不一致。再來,雖然事業很成功,但是我到他們家,他的孩子吃飯還爬到桌子上去,教都教不好。我一看,這樣的人生敗相已露,這樣的企業家不是我嚮往的。而當初在學習企業家的能力,我們也只看到他外表的風光,卻很少能夠瞭解到一個企業家人生如何全面圓滿,一個企業家那種運籌帷幄的能力,到底從哪裡開始扎根,開始培養起。

  你看年輕人很多的想法都想要一夕致富,都想要短時間之內就能當一個主管,當一個老闆,當一個大企業。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這樣的想法很容易被誤導到歪路上面去。就利用年輕人這種貪心,這種好高騖遠、急功好利的心,很多欺騙的行業就出來了。而當我遇到盧叔叔以後,我就瞭解到,一個人旋乾轉坤的能力,都從生活點點滴滴的細節培養出來,他生活不亂他才能管理一個公司。假如他連房間都搞得亂七八糟,諸位朋友,你敢不敢讓他做經理?突然當了經理,有一天最大的客戶那個合同簽完,他不知道放哪裡去了,在那裡找半天,全公司急得半死。今天連一個房間都整理不好,縱使他是MBA畢業的,那也是紙上談兵。他是否能真正把《弟子規》每一條生活的細條能夠紮實的做到,進而能去指導別人,這個才是實在的能力,《弟子規》說到「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而一個人面對事情能夠很有責任心,那也不是長大的時候培養出來的,都是從小他對於家庭有沒有責任感。假如從小都是幫父母做家事,他對家庭有一種歸屬向心感,他做完他該做的家事,回到家裡很有成就感,桌子是我擦的,地是我拖的。在做工作的過程,這個家長又很有教育的理念,分配給他的工作一定去檢查,「你做好了,爸爸去檢查」,去看看他拖地有沒有仔細,有沒有用對方法。

  假如拖得不好,先鼓勵,後教方法,「爸爸小時候拖,第一次拖也沒有拖得你那麼乾淨;不過你拖地要謹慎,四個角還有周圍最容易忽略。現在我們來看看,怎麼樣拖才能把這一份工作做到最完美」,一定要檢查,一定要指導。為人長者往往忘記指導,吩咐給他就不管,孩子第一次沒做好,第二次沒做好,後面就陽奉陰違了。成人現在的心太急躁、太煩躁,很多事情做不到位,孩子也學不到完整的本事。當他陽奉陰違習慣了,等你發現要再糾正就很困難。所以責任心的培養,也絕對不是長大以後再賦予他。

  有一個老師他到了一家超級市場,剛好他有兩個朋友同時進了這一家超市,滿大的一家超市。他去探望他們的時候,本來兩個人都是當推銷員,他去的時候,一個已經升為行銷經理,另外一個被降為售貨員,同時進去,同時做銷售員,結果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一個升一個降。這一位老師去探望他們兩個,閒話家常,正要離開,這兩位朋友陪著他走下電梯(手扶梯),在這個路途當中,剛好看到旁邊一個員工公布欄有一張員工守則快要掉下來,只剩下一個角還黏住,在哪裡搖搖欲墜。這一位老師看了以後很自然,因為學《弟子規》的,直覺反應「那個快掉了」,那一位被降級的售貨員說道:「別管它了,不關我們的事」,另外那一位經理馬上就走向前去,很小心的把它撕下來,然後走過來對這位老師說:「待會我再把它黏好」。

  諸位朋友,一個人事業要成與敗,並不複雜,從這一件事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事業要有成必須具備什麼態度?責任心,要把公司當自己的家。你不當自己的家,啥事都不是我的事,怎麼可能會受重用?人家怎麼可能會信任你?責任心是一個人做事相當重要的態度,我們什麼時候教?當然是從小教起。諸位朋友,我們現在自己的小孩有沒有責任心?你看我們現在忽然回過神來,兒子都十二歲、十三歲了,到底他具備了哪些做人處世的特質,我們可能心裡都沒底。

  我常常會問家長「什麼叫教育?」假如有一天我幸運的當了校長,來應徵的老師我第一句話就問他:「什麼叫教育」;不止要問老師,每一個送來學校上課的家長,我要面談。對!家長不配合孩子好不好教?我們辦教育又不是為了要賺錢,人若無求品自高,你不需要去諂媚他,那你講話就可以很正直、直率。現在學校都變學店了,要諂媚家長,因為他很有錢。

  諸位朋友,您當了家長這麼多年,請問「什麼叫教育」?假如我們突然被問了這個問題,很多人一被問問題會出現腦筋一片空白,「這個問題我沒想過」。我們在孩子這一畝心田辦教育辦了十多年,撒了十多年的種子,突然被問說「你撒的是什麼種子?」我們的回答是「不知道。」不過不知道種子會不會發芽?還是會,它會自己生長。十多年過去了,這些種子發芽、成長,現在是收割的時候。家長面對十多歲的孩子,現在收割下來的稻子長得怎麼樣?不大理想。結果家長開始坐在旁邊很生氣,兒子為什麼這麼差?女兒為什麼這麼不懂事?他每天對著這些稻子一直怨天尤人,然後稻子繼續長,會不會長得好?會不會?長不好,愈罵他長得愈差,因為你的磁場又干擾他。

  現在該怎麼辦?停止抱怨,因為抱怨是不理智,抱怨對自己、對任何人都沒好處。諸位朋友,損人又損己的事能不能幹?不能幹!但是一個人沒有定功,一個人沒有理智,隨時都在幹損人又損己的事,自己情緒不好,很難受,然後又發洩情緒,整個家庭氣氛都受影響,這種事太多了。人要理智,接下來最重要的,要種下對的種子,雖然孩子都十多歲了,但是「亡羊補牢,猶未晚矣」,你現在種下對的種子,五年、八年之後,你又有得收割了。

  但是你現在在播種子的時候,腦子裡不能想「明天就給我收割」,有沒有可能?假如我們這樣去對待,你看到那個稻子才剛長出來,你馬上怎麼樣?給它拉一拉,再長兩公分、再長兩公分,那個叫什麼?揠苗助長,欲速則不達。我們要堅信一個真相,這個就是理智的根源,「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現在把弟子規變成我的家風,把弟子規變成我的班風,再大的學生都能夠開始轉變,要有這種信心去做,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你這個信心不夠,不等別人打敗你,你一定被自己打敗。

  而我們也要細細來思惟,什麼樣的能力能夠成就一個孩子的人生,才能讓他變成成功有價值的人?剛剛我們舉了一個例子,一個人的責任心成就了他的事業。有一個爸爸聽完以後,回去要試驗他的孩子有沒有責任心,他有三個女兒,他把一枝掃把擺在他房間的入門口,他就把大女兒叫過來,大女兒走進他的房間,看了一下那枝掃把,然後很自然的就跨了過去,走到他的面前:「爸,有事嗎?」他有點失望。但是後面還有兩個女兒,接著又把二女兒叫過來,二女兒走進來,也是看了這枝橫倒在門口的掃把一下,又把它跨過去,現實往往是殘酷的。接著又把他三女兒叫過來,三個女兒都沒撿起來。在灰心之餘,突然他想到另外一個人,他的老婆,他把他老婆叫過來,老婆一看到那枝掃把,馬上就怎麼樣?把掃把拿起來放好。

  為什麼差這麼多?在這個時代成長的年輕人,腦子裡有一個念頭,「除了讀書以外,天塌下來都沒我的事」,家裡的任何東西不干他,他怎麼會有責任心?而太太每天把家當自己的事,啥事她都很體貼,細心入微。當孩子在家裡面覺得所有的事都不干我的事,他到了公司去會變得很細心嗎?會變得很有責任心嗎?那是不可能的。

  上完課以後,回到家可以做做試驗,把一瓶醬油把它弄倒,然後看你的兒子、女兒有什麼反應。假如你的兒子走了過去,看了一下,然後會對你說:「醬油倒了啦!」這樣算不錯了,你要偷笑一下,最起碼他還跟你打打招呼。假如倒了以後,他瞬間的反應,趕快把它拿起來,也不叫你,馬上拿抹布都把它擦乾淨,這個兒子你不用擔心了,這個女兒你也不用擔心了,他有責任心又肯做事、又勤奮,一個孩子只要有勤奮的態度,他一生已經立於不敗了。在台灣的社會,你還怕孩子會餓死嗎?只要勤奮,他學什麼都很快,只要有責任心,人家對他會放心。我們要強調的是生活處世待人點滴的落實度。

  盧叔叔到各個分公司去巡視,他不先聽這一些分公司主管報告什麼,他都先走到他們的書桌前把他們的檔案拿起來看一下,看檔案有沒有整理整齊,整理有條不紊。假如連個檔案都放不好,能夠帶千軍萬馬,他說他不相信。當我們有這份認知,知道旋乾轉坤的能力都是從做每一件事的謹慎態度、負責態度扎根起,您往後教孩子就不一樣。當然,要教孩子首先要教誰?教兒教女先教己,你要孩子有處處替人著想的心,首先你自己要當榜樣,因為教育的核心在身教。

  那時我在澳洲,盧叔叔把我叫進浴室以後提到,團體生活要處處替人著想,你現在地是濕的,剛好下一個進來是個七十多歲的老爺爺,一不小心滑倒了,把腦袋摔壞了,諸位朋友,假如他不怪你,你會不會內疚?會不會?會,這種事會不會發生?會。很多的小事都促成難以挽回的悲劇,都是小事。你教孩子不要亂玩火、不要亂玩水,也是小事;你沒教他,到時候促成火災,你想挽回都不可能。任何會危害到別人安全都要謹慎,會讓人生煩惱的事不能做,所以地不能濕。

  再來,你洗完澡以後,你身體上這些的頭髮什麼,掉在洗臉盆、掉在地上,剛好下一個人進來,他有潔癖,看地那麼髒,他那天晚上情緒都很不好,很不舒服。不止那一天情緒會不好,他跟你往後幾個月相處都很痛苦,那你有沒有仁慈?有沒有做到釋迦牟尼佛的釋迦?你沒有落實。我一聽完以後,趕快把它弄整齊、弄整潔,非常感謝長者的指導。「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隔天要出門,我對盧叔叔說道,我說:「盧叔叔,我這個人毛病、壞習慣還很多,假如您有看到,一定要當場把我指出來,不然我以後去教小學,又給孩子那麼多錯誤的示範,拜託你一定要告訴我」。長者對我笑了一笑。這一笑代表著什麼?這一笑代表著長者願意提攜後進,這一笑代表著一個學習者一定要謙恭、要受教,不然縱使你遇到的是非常有智慧、德行的人,你也會當面錯過。在同時間有非常多的年輕人一起在學習,而兩個多月過去了,真正得到盧叔叔提攜的人微乎其微;不是沒有機會,是當一個年輕人沒有好的禮貌、好的受教態度,再多的貴人出現,那也是枉然。孩子禮貌、受教的態度根源在哪?在家庭教育。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兩個貴人,就是他的爸爸、他的媽媽,他是孩子人格的導師,所以為人父母不可不學,不可不當榜樣。

  我們回到「君子九思」,你們有沒有把它忘記?有沒有背起來?要「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諸位朋友,我剛剛舉的這一些例子,包含盧叔叔為人處世的態度,你會看的話你就看明白了,你就會學了。

  「色思溫,貌思恭」,我們昨天提到,「色」是指你的臉部表情,容顏。在大過年的時候,我們常常說要「迎財神、迎財神」,而迎財神首先要迎喜神,有喜才會有財,所謂「家和萬事興」。今天一個人會不會賺大錢,看臉就知道,你們相不相信?比方說有一個人長這樣,另外有一個人長這樣,你看財神爺會把錢送給誰?和氣生財,這都是真的有大道理在。你看,財神從天上把元寶撒下來,這個愁眉苦臉的人元寶都滑掉了,接不住,明明機會就來了,他說:「我沒辦法,我這個人就是很倒霉。」

  有一個父親他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很悲觀,二兒子很樂觀,他想要把他調節調節,就買了一台非常漂亮的腳踏車送給他兒子,送給了大兒子,大兒子拿來以後臉很臭,這麼漂亮的腳踏車你為什麼不高興?他說:「我騎上去一定又跌得鼻青臉腫。」他爸爸實在有點無力感。看到這個小兒子什麼都樂,都很樂觀,想給他調節一下,就拿了一堆馬糞放在他的房間裡。這個二兒子一早走進去看到馬糞,樂得不得了,然後就在家裡面亂竄,找了半天,跟他爸爸說:「爸,那匹馬在哪裡?」你看,你這個當老爸的要不要買匹馬給他?機會來了都當面錯過。這個元寶一掉下來統統接得穩穩當當,不會掉。要迎喜神,首先從我們的容貌開始。

  我在觀音國小任職的時候,因為剛去學校,有一些基本資料要調查,其實人跟人緣分都是很好結的,是我們有沒有那一份心,有沒有那一份念念要利益別人的心,你沒有那一份心,很多機會都錯過了。有一次我在一位朋友家裡燒VCD,燒老和尚的法寶要送人,而我這個朋友不在家,他出去了,剛好來了兩位為殘障募款的朋友,走進來跟我做了一些解釋,我一看也是滿需要幫忙的,他們拿那個簽名簿,捐款的人有簽名,就翻了幾頁:「你看這麼多人,這都是某某學校的老師捐的。」在翻的時候我看到一個名字叫「妙音」,我捐了一點錢,我就寫上「妙音」。

  我為什麼要寫「妙音」?因為我要他問我。我一寫「妙音」,他就說:「前面也有人寫妙音,這是什麼意思?」這是有典故的,這個典故來自於《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講什麼?很多人會念阿彌陀佛,不瞭解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也不知道為什麼阿彌陀佛會成就西方極樂世界。就這樣講了一會,《認識佛教》介紹出去了,《無量壽經》介紹出去了。我們要有一個態度,任何一個人走到我們面前都是緣,宇宙這麼大,人跟人能碰一面,那個機率都是天文數字,要惜緣,要造緣。

  剛好學校要出一個季刊,要來訪問一些新來的老師,就問我血型、星座,現在都流行這一套,問了一些基本資料。其中有一欄叫「你的嗜好」,在嗜好那一欄我就把它填上「喜歡讀經、看經」。為什麼要這麼寫?有同樣嗜好的人就會怎麼樣?就會來問你。就有老師跑來問我:「請問你是不是那個寫喜歡讀經那個老師?」我說:「對,就是我寫的。」然後他就說:「你都讀什麼經?」我跟他講:「我讀儒家的經,讀佛家的經。」

  他就開始問我:「我讀《心經》為什麼會掉眼淚?」他一問,我就可以跟他講,我說:「掉眼淚有很多原因,有可能是看到這個經文,想起前世這是老師的教誨,因為勸了那麼多次,我們都不肯聽,現在又看到了,覺得很慚愧,在那裡掉眼淚,這是一種情況。或者前世對這一本經相當的熟悉,相當深入,現在遇到了,非常的親切,相見恨晚,這個也有可能會掉眼淚。所以掉眼淚的因素很多種,不過掉眼淚代表,總歸一句話,你跟它有緣,既然有緣,你應該好好珍惜這個法緣,珍惜修學聖教的機會。我現在給你介紹兩本書,你拿回去看。」他就去看了,後來這個老師又跟我們一起共修。生命當中太多的殊勝緣分,我們要有心去成就。

  由於有這一份心去成就,往後我真正站在講台上來講課,才有這些例子,這些體會,不然俗話說「嘴上無毛」,那是「辦事不牢」,我這個嘴上都無毛的。這也確實是因為楊老師對我有栽培、知遇之恩,楊老師的膽子可大了,把一個三十歲的年輕人丟到海口去,還讓他扛這麼大的事,真是險象環生。雖然從事教育才幾年的時間,但是我們所秉持的態度是時時刻刻要提升自己,我們的提升直接相關到孩子的成長,孩子的收穫,我們能早一年成就,就有一年幾十、幾百個學生受益,我們是跟時間在賽跑。

  不等正式教書,我已經請教過幾位任職幾十年的好老師,我非常強調教育裡面要重視倫理,要尊重有資歷的老師。我們這一份尊重能夠讓學校的風氣非常的和樂,我們這一份尊重能夠把幾十年寶貴的經驗、教學的智慧承傳下來。現在年輕人不懂,心裡想「我學的都是最新的教育理論,那些他們老一套了」,這個態度,老人家很謙虛,他會不會再來給你老王賣瓜?他就不來了,你這麼寶貴的經驗當面錯過,那太可惜了。

  當我第一年在觀音國小教,我們一位職工來問我一些事情,填了一些資料。填完以後他要離去,走了差不多三、五步路突然回過頭來看我,看得很仔細。我天生比較內向,你們沒有看出來嗎?比較容易不好意思,比較容易臉紅,你們都不瞭解我。人類是唯一會臉紅的動物,我這個臉紅就是,不是說那個猴子臉紅紅的,是本來不紅,遇到害羞,遇到錯誤,自己做錯事,覺得不好意思或慚愧而臉紅,只有一種動物會臉紅。但是人類也是所有動物當中應該臉紅的,是不是?因為幹了太多危害萬物的事情。

  當他這麼看我,我就很不好意思,我說:「有什麼不對嗎?」他就對我說,他說:「我從來沒有看人的笑容笑得這麼燦爛。」這個時候機會又來了,人家問我們為什麼可以笑得這麼燦爛,這個時候你跟他說:「沒有,沒有,是你不嫌棄。」這樣好不好?這樣不好,一個好的機緣又失去了。我就跟他講:「你知不知道人要如何能夠笑得這麼燦爛?就要理得心安,所有的道理都明白了,心裡非常的坦蕩,非常的豁達,這樣就能笑得燦爛。如何理得心安?一定要遇到聖教,要有聖人的教誨才行,明天我拿兩本書給你看。」我的車上就是隨時要把法寶放好,因為遇到正法都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有這樣的體會要推己及人。諸位朋友,要弘傳《弟子規》、弘傳聖賢佛菩薩教誨,首先要從「色思溫」開始,要從燦爛的微笑開始。當然我們昨天也強調,你不要從走出這個門以後都一直燦爛的微笑,要該笑的時候笑。

  「貌思恭」,這個「貌」是指我們所有的一言一行,我們的肢體語言要恭敬。比方說《弟子規》說的,「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執虛器,如執盈」,他這樣的態度、行為,旁邊的人一看到覺得很有修養,讓人家很舒服。光是年輕人端一杯水,客人來了端一杯水來,都可以從端水當中看得出這個孩子平常對人恭不恭敬,平常對人有沒有禮貌,你都可以看出一二。因為他端的時候心浮不浮躁,端的時候熟不熟練,以至於端給你的時候誠不誠懇,眼睛有沒有看著你,還是敷衍一下,還是應付一下,都看得出來,「貌思恭」。

  真正有智慧的人,你走路走幾步,話講幾句,已經給你稱得差不多了,幾斤幾兩重,你相信嗎?假如你相信,你又期望你的孩子以後能遇到真正有智慧的領導者,你現在就要把他做人做事的根基紮好,不然他也不可能遇到這樣的上師。因為我在澳洲洗碗,輪流到我洗碗,盧叔叔走過去,突然停下來看著我:「看你洗碗就知道你太好命了」,把我的底細都看穿,害我很緊張。舉手投足都能流露一個人的涵養,所以儒家說「禮儀三百,威儀三千」,這「三千」都是生活的細節;佛家講「八萬細行」,都是講人的所有的言語造作,能夠從恭敬的心中流露出來。

  「言思忠,事思敬」,我們的言語要從忠的心,就是心不偏失、不偏頗,這是「言思忠」,心正了,言語才會忠。在《大學》裡面有一段話提到「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一個人忿怒當中所講的話忠不忠?偏頗。在忿怒當中講的話不客觀,而且是都把責任推給別人,這就不忠。「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你有恐懼,怕自己吃虧,然後都佔人家便宜,虧都讓別人吃,我們所流露出來的言語也會讓人覺得偏心、自私;「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你對人不平等、不公平,看到喜歡的人就極盡諂媚,看到不喜歡的人就鄙視,就對人家傲慢,那言語當中也不忠,人家聽我們講話就覺得態度欠佳;「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我們心裡常常有害怕、擔心的事情,你的心就很難保持中正。而這四個情緒是人常常會犯的,所以人的心要忠,首先要能夠理智,要能掌握情緒,這樣心才不會偏頗,俗話講能掌握情緒才能掌握未來,「言思忠」。

  「事思敬」,我們看到「事思敬」就想到一句最常聽的話,「受人之託,忠人之事」,那是一種責任感,一種對交代的事的恭敬態度。而其實人對事恭敬的根源在哪?在對人恭敬;事絕對離不開人,哪一件事不跟人有關?你今天辦企業,你所生產出來的產品都是社會所需,那一定跟人有關。當我們對父母有孝心,父母所交代的事你會盡心盡力做好;對老師有恭敬心,老師交代的事你會做好;對人有愛心,「泛愛眾」,任何人交代的事你會做好。你要瞭解「凡出言,信為先」,恭敬的態度還是從對人是根本,自然而然別人交代的事他會盡力辦好,「事思敬」。

  「疑思問」,有疑惑的時候要懂得發問。小疑小悟,大疑大悟,要隨時有疑問把它記下來。而一開始在學習,要首先學習放下自己原有的這些思想、觀念,先要放下,先隨順佛菩薩、隨順古聖先賢教誨,你必須要這樣去隨順,你才能夠掌握聖教的綱領所在,掌握了綱領所在問出來的問題才能真正對你有幫助。假如一開始,你都沒掌握聖賢綱領,就隨著自己的煩惱問東問西,我常常遇到有一些朋友來問我問題,說:「蔡老師,你說孝順是不是愚孝?」我就開始回答他,回答了差不多五成,他又跟我講:「蔡老師,我再問你一個問題」,問了一下,我又把它解釋差不多五成了,他說:「蔡老師,我再問你一個問題」。這樣的人很多,其實他不是來把問題搞清楚,他是要來考驗一下蔡老師有多大能耐。當他把這些問題聽完了,他還是困擾在他的一些思考裡面。

  一個人要問問題,首先先靜下心來,掌握學習的綱領所在再問。這幾天你們不要說,明天蔡老師要解答問題,現在就絞盡腦汁想問題。其實你真正仔細聽,這四天下來,能解你所有的問題。不然我們明天來試看看,你們來回答問題,這一個問題,我們這四天課哪一個態度可以把它解掉?你們要相信自己,「信為道元功德母」。

  再來「忿思難」,要瞭解到忿怒一起,忿怒的言語出現,惡語傷人,一語傷人,三年交情全消掉了。但是這個惡語出去以後能不能再收回來?你收不回來,所以當忿怒一起的時候要找方法調伏下來,因為一發不可收拾。當人與人當中出現情緒上的決裂,你要再把它回到原來的感情狀態,幾乎已經不可能。「忿思難」也是一個修學的重點。

  最後「見得思義」,我們要獲得任何的東西,要思考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要合乎道義,合乎我們應得的報償的東西才能拿,不可亂拿。不然拿了第一次不義之財,有一就有二,貪心一起這一生遲早出事,因為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一節課我們先講到這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