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弘護人員扎根共學班  成德法師主講  (第十二集)  2021/4/12  英國威爾士蘭彼得  檔名:55-206-0012

  成德法師:謝謝趙老師。諸位同修,大家吉祥,阿彌陀佛。剛剛這首曲子是弘心老師唱的,我就想到,應該是二OO六年在廬江,有一次我自己騎著腳踏車去理頭髮,結果就看到這個弘心老師已經在裡面了,他一看到我很緊張,代表我有殺氣,所以他特別緊張。結果因為他先剪的,後來他就一直在那等我,最後他還幫我付錢了。結果一走出來他就堅持一定要載我,因為我騎腳踏車。結果他又很緊張,所以那一段路騎得也不輕鬆。所以這個印象深刻。他唱的曲子都是他自己寫的,他也是比較重情義,所以這一首歌曲一開始就是「有緣千里來相聚」。包含「使命」這一首歌也是他寫的,也代表我們都是因為同一個使命,大家才聚在一起的。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人生也不是很複雜,只有兩種狀況,一種是業力做主,「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控制不了的。「觀法無我」,這個我是能做主。我們就不說外面的境界了,這個身體我們都做不了主,身外的東西還能做得了主?但是到極樂世界就不一樣了,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一切境界都是最美好的,「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那是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作阿惟越致菩薩了,那就能享受常樂我淨,真心裡面的四德,常、樂、我、淨,我就是做得了主了。所以我們人生是酬業而來,你該遇到什麼人、碰到什麼事,你閃都閃不了,因緣具足了就遇到了。但是我們怎麼面對它,那是我們決定的,我們不對立,我們「於諸眾生,視若自己」,這個就不是業力了,這願力了,那就可以轉冤親為法侶,冤親債主就轉成法眷屬了。所以這一念之差就在是願力身還是業力身。

  我們學佛了,第一樁事情,「眾生無邊誓願度」。大乘佛法四弘誓願就是一個修學的次第。願要發出來,大慈悲心是本有的,不會發不出來,可是我覺得我現在沒發出來,是有障礙。這是本有的,一定可以顯發,只要把障礙去掉就好了。障礙可能是自私自利,可能是財色名食睡,慢慢慢慢放,它慢慢慈悲心就透出來了。「不覺本無,一定可以去掉;本覺本有,一定可以恢復。」這是《大乘起信論》教導我們的,老和尚慈悲,再給我們加了幾個字,讓我們好感受。修學首重發菩提心,「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祖師這些遣詞用句都是非常堅定的,沒有絲毫懷疑在裡面。

  發了願,下手處,「煩惱無盡誓願斷」,得從自覺做起,才能覺他。老人家常常期許我們,願力要大過業力。我們大過了沒有?這個可以檢查。願力大過業力,我們的煩惱就輕了,愈來愈少了。假如我現在也是在做弘揚文化的事,可是我的煩惱沒有減輕,那這相上在做傳統文化的事,事實上在造業了。因為我們有煩惱,在做事的時候一定會摻雜煩惱的,在跟人相處也會摻雜煩惱。有沒有修福?有,但是心不清淨。甚至跟人的互動,自己有情緒,對方一定也有情緒,交感,那就是輪迴心造輪迴業,那跟我們去極樂世界的目標就背道而馳了。所以不能攀緣,不能攀要做得大、做得有派頭,末法時期最怕的就是要派頭,一定要很真實,不做樣子。「一切皆從真實心中作」,這善導大師教導我們的。多少能力做多少事,哪怕沒有緣了,好好提升自己,這都是最真實的功德。

  海賢老和尚自己認認真真老實念佛,他表的法對後世的影響太深遠了,他也沒出名。一個人能留名影響這個時代多深遠,完全跟他修行的功夫成正比。看起來現在很有名,事實上內心貪瞋痴慢還很多,不只不可能留名,甚至在世的時候,他所產生的流弊就會影響遇到他的人,甚至會影響整個傳統文化的形象。這些不是未來,我們眼前都看到不少了。我們都要引以為戒,不然下一個可能就是自己了,「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因為這個時代的人出的問題,我們或多或少都有,因為我們是同一個時代背景。所以「見人惡,即內省」,這句話很重要很重要,這句話關鍵我們有沒有在道中。「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還有見,我們沒有在道中了。「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自己墮落下去了,著相了,心不清淨了。「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把我們都會見人家過的心要放下,「長伸兩腳臥」,每天歡歡喜喜為大眾服務,一躺下去幾秒鐘就睡著了,心上沒事。你看祖師這些開示講得多細,「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我們不要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好好睡覺、好好吃飯,不要胡思亂想。所以我們已經得人身、聞佛法了,要行菩薩道,願力大過業力,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人生再搞輪迴業,那不是跟自己過不去嗎?

  我講了一段話,好像也還沒人舉手,今天生意不好。好,我們請皮同學。

  皮同學:尊敬的法師、各位家人,大家下午好。學生向法師和各位家人匯報一下自己這週修學的情況,有一些體會,希望能得到老師的指導。這段學習,學生有在看《老和尚的身教》這本書,在其中就有看到說,裡面有很多師兄在感慨,師長他的東西永遠都擺放得是整整齊齊,師長物有定位,非常的愛惜物品。其中有一位師兄說,師長要出門的時候,因為要出遠門收拾行李,衣櫃裡的衣服都掛得是整整齊齊,拿出來擺放在床上的時候也是很整齊的,收到行李箱裡的時候也是疊得整整齊齊。

  看到這段的時候學生就突然想起李越老師對內務學習的一個指導,老師說,我們做內務是藉由這個落實的過程,生起我們對物品的恭敬之心,降伏我們傲慢、懶惰、浮躁的習氣,變得安定、平和、不急不躁,培養我們做事一絲不苟的態度,學習做事有秩序、有規範、有條理。學生反觀自己這些年整理內務,並沒有真正藉由那個過程來提升自己的心性,雖然整理最後它的結果也是整齊的,但是只是要了一個整齊的結果,所以內務雖然也做了,可是提升很少。

  然後再反觀自己做其他的事情,好像也是這個樣子,就會急於要一個結果。譬如說平時說話就會很快,我該說的、我想說的說完了;吃飯也會快,吃完了,覺得好像吃完了就去趕下一件事情,所以常常其實不記得吃了什麼,或者是什麼味道;走路也快,心裡就只有說下一個目標,所以走路的過程當中即使遇到了誰,也就是應付一下,轉身就過去了。總是急著達到那個結果,馬上完成任務,就是希望這件事情做完了就完事了,有時候常常就是這樣,連餐前的供養也都是急急的完成。通過看這本書以後,學生就突然覺得好像自己這種修學狀態是不對的。這是第一個點。

  第二個點是,最近有學長反饋說,學生在分享的時候有誇自己。學生就反觀自己,確有其事,因為有時候下意識的就會覺得自己做得不錯,就隱隱的會有一些小得意。現在細想,就覺得這時候其實內心有時候就會有自我肯定,有時候還會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應該是好名的心。就像我們前些日子聽到有家人分享說,這是在增長傲慢。但是學生有時候又會有負面情緒,就容易自責,覺得自己沒有優點,自我否定,自己就把自己打趴下站不起來。原來的時候這些負面情緒就比較多,現在開始慢慢變少了,但是這種隱隱的傲慢就開始能夠看到了。學生自己分析自己,就是這種傲慢應該原來也是有的,只是因為說一直得不到肯定,所以就都是負面的情緒,現在慢慢對自己就不那麼苛刻了,所以傲慢就能看得清楚了。但是老師也說要自己砥礪自己,所以就想請問,如何轉自己誇自己為自己勉勵自己。這是學生近期狀況的其中兩點,向老師匯報,希望能得到老師的指導,謝謝大家。

  成德法師:謝謝皮同學。成德聽她的分享,就想到老和尚講經的時候常常引禪宗的一句話:「你會麼?」你會不會修行?修行最重要的用真心。用真心就不是應付的心,就不是急躁的心,就不是做表面的心。老和尚很善巧的提醒我們,我們的心不能太狠心,不能做早晚課,早上騙佛菩薩一次,晚上又騙佛菩薩一次。你看老和尚也很幽默,但是能反觀的弟子他就受用了,老人家這些善巧也要學到,為什麼?現在的人好面子超過古人很多。以前傳承下來的人情事理,二十歲以前能講,二十歲到四十歲只能暗示了,四十歲以後講都不能講了。結果就有一位弟子,應該是五十多歲了,聽完老和尚的話,去問老和尚:「老和尚,那我怎麼辦?」老和尚說,那你得要多看書、多聽經,看的時候、聽的時候,自己的態度就是都是講給我聽的,都是我要反觀的。所以有佛法就有辦法。

  皮同學很難得,她主動把自己這些問題呈現出來。那成德就斗膽說幾句,因為實在講,內務我不如我們皮同學,她做得好。我真的冷靜來觀察,我們廬江團隊每一個同仁都比我強,他們很多強項都是我遠遠不及的,包含他們能夠在這個隊伍走了十幾年,這個不是一般的願力了,沒什麼收入,都要頂不小的壓力。他們很厲害,他們未來煩惱沒有,假如想未來,很多擔心了。我們常說何處是道場?處處是道場。《維摩詰經》說的:「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對任何人、對任何事、對任何物,沒有應付、沒有輕慢、沒有糟蹋。你對食物糟蹋了,那你不是在修道了,你在造業。所以《了凡四訓》講的,愛惜物命,都是禮敬諸佛的落實。所以老人家每一個東西擺得整整齊齊,這就是普賢行,禮敬諸佛。所以我們修學的目的就是恢復真心,在什麼時候恢復?每個念頭上、每個一言一行上在恢復真心,全修在性;然後每一次要起念頭,全性起修,我要用真心來考慮事情、來講每句話、來做每件事。《淨修捷要》講得很精彩,念這一句佛也是為了恢復真心,「洪名正彰自性」,「聲聲喚醒自己,念念不離本尊,阿彌陀佛」。所以念佛是恢復真心,做內務、疊棉被也是恢復真心。所以剛剛皮同學講到,李老師分析到,你折棉被的時候,我們的恭敬有沒有提起?耐性,然後懶惰有沒有打掉?你看這一個疊棉被,做人、做事的道理都在裡面。所以芥子納須彌,芥子雖然小,裡面有很多很多的訊息。修行首先要把大事、小事這個分別要打掉,修行人哪有大小,持戒的人哪有大小?一有大小就分別執著,就不會慎獨了。這小事,就稀里糊塗就過去了,現在沒人看到,沒關係,稀里糊塗就過去了,那不是愈修愈分別了、愈修愈執著了?

  今天皮同學的反思很好,她看到了自己浮躁表現在吃飯、在走路,在很多地方,那就可以在生活的這些細節不斷的下功夫了。下功夫不能間斷,間斷了效果就大打折扣了。修行像鑽木取火,得鑽到火出來,不能停,一停了,前面鑽的又涼掉了,不進則退。所以菩薩修行唯一善根,精進。現在第六個禮拜了,我們共同發一個願,這五十天過去之後,我們的學習狀態要超過現在,這樣才叫精進。

  那修行最重要不自欺,觀心為要。這個觀心,得像《了凡四訓》講的,「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比方說我們動情緒了,我沒有啊、我沒有啊,我為了護念他們,我為了提醒親人。那這個就沒法了,他這麼講了,我們還有什麼話回應他?他情緒已經波動了,他不承認,那這個大家都是成年、都好面子,我們也得給人家留面子,那這個只有靠自己了。自欺一關只有自己才能打破,別人幫不上忙,須灼然見得滿身過失,功夫始有著手處。

  所以心源隱微處去觀照自己的心念。比方說,自我肯定,其實一個人在自我肯定的時候,那種信心會帶著一種傲氣。其實我們都活在相對的世界裡面,這個比較的心一直調伏不下來,跟人攀比,我頭髮比你黑,你跟我都四十歲,你看我一根白頭髮都沒有,你怎麼那麼多白頭髮?差了就自卑,比人家好就傲慢,統統是煩惱。所以我們落入了一個誤區,就是這種比較產生的信心,那個不是真正的信心。大家要知道,真,是不會動的,那才叫真。假如我們今天有信心,同一個事,今天有信心,明天沒信心,前面那個信心也是假的。你看電影明星長得很漂亮,有沒有信心?非常有信心。你看她再過十年,甚至於她看到那個比她年輕的上來,我看嫉妒心就上來了。她那個哪叫真的信心?最後就自卑了,甚至都不敢見人。你說那種信心有什麼意義?

  所以人的心為什麼不安?因為我們都是追求生滅的東西,以為可以保持它,以為可以永久擁有它,這不是愚痴嗎?生滅的東西你怎麼可能保持、擁有?要看破,這個世間統統是緣聚緣散,萬法皆空。「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不再向外追求生滅無常的東西,向內恢復真常。真心,何期自性,本不動搖、本自清淨、本不生滅。人怕死,因為他著在這個身體的生滅了。真心本不生滅,本自具足,能生萬法。信心要建立在認識自己有如來智慧德相上,就不自卑了,也不會自傲了,但是會更積極的去恢復,因為但有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所以每一天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一念是分別執著,趕緊打掉,阿彌陀佛提起來就打掉了。所以六祖大師有一句話,大家一定要重視,「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你不認識自己的真心,學法,學著學著,傲慢起來了不知道;學著學著,見人過起來了不知道;學著學著,優越感起來了,這都跟本心不相應了。所以要護好自己的心念,要跟真心相應。老法師慈悲,真的是送佛送到西了,講得那麼清楚,什麼是真心?五心就是真心,讓我們好觀照,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跟它不相應的當場就打掉,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所以六祖大師這五句話要放在心上,常常提起來,煩惱就少掉了。以上回饋。請下一位,好像是洪同學。

  洪同學:成德法師、大家好。學生是就今天上午的學習,有一個向法師匯報,就是上午是學習《認識佛教》,學生剛開始要看的時候,看到這一個內容,就覺得說《認識佛教》不是很基礎的課程?以前很早之前就看過。就有這樣的一個對法有這種分別的高下見。在看的時候發現說,很多地方其實自己以前聽的時候並沒有這樣的感受。比方說,老法師本來是在一個地方要講一個課題,發現現場的這些聽眾的情況,就改過來,就來講認識佛教。然後也從老法師的開示,能夠感受到說,這個開示就是來證明佛法是教育,而不是宗教。還有另外一點感觸比較深的,就是老法師在開示這個佛的形像的時候有說,我們去禮佛,不是把佛當成神來禮拜,而是佛是我們的老師,我們是弟子,我們是學生。這點學生以前也是有著這個相,就是在拜佛菩薩的時候,當成有點佛菩薩是萬德萬能的,是一種神明,有時候就是他隨時都會保佑自己,這樣的一個心態。在早上聽完之後,就體會到其實每一次在禮佛的時候,就是在念師長恩,提起自己對老師的這一分恭敬,佛法是師道。包括在觀看「達摩祖師傳」,達摩祖師當時出家的時候,他的師父讓他去蓋自修室,也是從中先把他的富貴氣要把它磨掉;還有慧可大師,他在達摩祖師洞口拜達摩祖師的時候,達摩祖師也是跟他說,你要來向我求法,那自己要先反省自己,達摩祖師就斷臂來求法,表自己的決心。

  成德法師:慧可,慧可大師。

  洪同學:慧可,二祖。對不起,有點緊張。

  成德法師:馬上要當下調緊張。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要用方法來調。不能都寄望在下一次講話,要當下。那可能你是因為看到我緊張,這個我要檢討。

  洪同學:確實學生也自己要檢討,為什麼每次看到法師都會緊張?就是自己還做得不夠好,所以見到法師自己就會覺得還是有點緊張。不是法師身上的殺氣,是自己做得不夠好。

  成德法師:你不能說「不是法師身上的殺氣」,你要說「法師身上沒有殺氣」。

  洪同學:法師身上沒有殺氣,是學生自己做得不夠好。然後就從慧可拜達摩祖師這一境,之前也聽法師在講課中說到,每次看到慧可跟達摩祖師一對上眼,法師就會很感動。學生就想說,自己看了這麼多遍,到這個時候聽到那個音樂響起,有點感動,但是沒有說非常感動。那一天在觀看的時候,就比較專注的去體會,然後當慧可二祖他在洞口拜下去的時候,突然自己就感受到慧可他那一分,在自己的這種學道生涯當中,他遇到了自己真正的這種老師,他感受到自己能夠確實解開自己多年心中的疑惑,就是心裡有一個歸宿感,好像找到真正的老師,自己可以解脫了,就是自己生生世世終於有可以出離的,體會到他那種對老師的這種珍惜和對老師的那一分恭敬。這是學生在上午聽課的過程當中自己的一點體會,向法師匯報,請法師還有大家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成德法師:謝謝洪同學。這個《認識佛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學習過的,而我們再聽一遍,首先勘驗,我們一開始就學了,那我們落實了多少?修行,李炳南老師說的,「處世不忘菩提,要在行解相應」,把行排前面。《大智度論》說的,佛法貴行,不貴不行。最可貴的是能夠力行,學了不力行,長浮華。這些話我們都很熟,可不能僥倖。這些經典的話,我們一僥倖,就不會認真對待。《弟子規》念下來一千零八十個字,不認真對待,五年過去了,十年過去了,連一句都做不到;一句真正做到了,全修在性,一句做到了,其他句就慢慢觸類旁通了。「凡出言,信為先」,這一句做到了,其他句體會就不一樣了。信也通性德,性德就會透了,一透出來,很多以前沒領悟的有領悟到了。修學在解行相應,然後我們的心境一提升,很多領會不到的東西慢慢都能領會到,領會到了又幫助你落實得愈徹底,解幫助行,行幫助解。

  剛剛他提到了,老和尚改題目,那個就是不死板,應機說法。對我們有什麼受用?你在一切境界當中你都要看緣分,你不能預設立場,你要當下調整。有時候死板就是我們的性情,固執、沒有彈性,那誰跟我們做事都累。看起來很付出,事實上自己的分別執著,還讓人得費很大的勁跟我們溝通。

  還有提到佛法是教育,教育首先要先教好自己,釋迦牟尼佛是做到之後才說。廬江的同仁,老法師的三句話我們要記住,「做到再說是聖人,說了以後能做到是賢人,說了以後做不到是騙人」。統統是發願來的,誰都不願意騙人,可是我們沒有下功夫,又享了一個虛名,人家一聽到我們去過廬江都很恭維,我們還受,就完蛋了。為什麼印光祖師他要號「常慚愧僧」?你真看懂這幾個字,你會痛哭流涕。祖師為什麼?慈悲到極處了,他這一個號假如我們能常常提醒自己,這一生就能成就了。慚愧是善根,就不會去享虛名了,印祖說的,不能搞派頭。

  那你說到保佑自己,這個要看得更深入,常常考慮自己叫自私。在《太上感應篇彙編》裡面有一個故事,有一個讀書人都拜文昌帝君,有一次作夢到了文昌帝君的大殿裡面,他說你本來今年要考上了,降你兩級了,因為你去求佛菩薩的時候,都希望你的太太身體好,從來沒有為你媽媽求過。為自己、我的妻子,這都是私心。但是你們要會聽,是敦倫盡分還是私心要分清楚,你不要聽完我這句話今天回去跟你太太說,成德法師說,為妻子想是私心,你妻子不恨死我才怪。所以大家要會聽,我什麼都沒說,你們也什麼都沒聽。聽而無聽叫真聽懂了,說而無說才是真說了。為什麼大乘佛法說要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一有執著,《華嚴經》、《無量壽經》也不是佛法了。哪有世出世法?就是覺跟迷,一執著就迷了,一執著身心就不放鬆了,一執著也會緊張。

  他講到這個蓋自修室,磨掉三王子的富貴氣,富貴修道難。最近我們邀請一位王偉傑老師分享家庭教育點滴,他大我三歲,今年虛歲應該是五十二歲了,女兒快二十歲了,所以當父親當了二十年。他有一次買了一個櫥子,是DIY的(Do It Yourself),DIY就是你自己動手把它拼起來。他有兩個女兒,當時候女兒好像是十三四歲(大的),小的更小,小的十歲,就交給她們兩個弄。結果拼完之後還一大堆零件沒拼上去,整個櫥子東倒西歪,後來又陪著女兒一起弄。假如是他自己帶頭弄,可能省了五分之四的時間,但是他完全讓孩子弄,多花了四倍的時間,但是從那一次以後,家裡這些活全部都是孩子自己弄了。

  我當時候聽了說,這個要看破放下。你要放得下,你放不下,孩子就沒有鍛鍊的機會了。他不鍛鍊他就依賴,依賴就沒信心,依賴就抑鬱,擔心我能嗎?我做得到嗎?心理病統統被我們父母給搞出來了。然後他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苦其心志,再來勞其筋骨。為什麼孟子說要勞其筋骨?為什麼佛家修行人說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為什麼讀書人要耕讀?為什麼六祖大師劈柴?為什麼海賢老和尚種田?他舉的例子很有味道。他說他去查了,印光祖師出家之後第一個執事劈柴的,第二個執事挑水的,那以前挑水很重的。所以我們這個時代成長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富貴氣,得要打掉。像我富貴氣就很重,所以最近我在後院弄了十二小塊田,還是我們同仁蔡大廚夫婦幫我整的。我現在每天都要澆菜,都要勞動一下,提醒自己不能養尊處優,不行的,以苦為師、以戒為師才行。

  那最後還提到達摩祖師面壁九年等到了一個學生,這個達摩祖師一轉身那一刻,我剛剛聽洪同學在分享,我想到什麼?想到決心很重要。慧可大師他當時候看到達摩祖師,那三拜就是一種決心。拜下去,依止這個善知識,然後就跪在那裡,決心,三天三夜,冰天雪地,還跪在那,結果昏倒了,隔天醒了又去跪了,感應。夏老說的,學道之人必須發大勇猛心,立決定志,不顧生死,死都不怕,置死生於度外,一心向道,為法都可以忘軀。就像玄奘大師取經,鑑真和尚東渡,那決心毅力,他不退了。就像本師釋迦牟尼佛還沒有證果以前,他發了願,我不徹底覺悟,我不離開這個金剛座,那後世就是金剛座,他在菩提樹下那是金剛座了,他一坐下去,我一定要證圓滿菩提我才離開這個座位,所以他證果了。決心很重要!徹悟大師說的,「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我不再搞輪迴了,我這一生是最後身了,「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我不能再投胎了,不能再輪迴了,我這一生就要把生死大事給辦妥了,拿到極樂世界的護照。所以一個電影都能給我們很多啟發。

  而我也要再次提醒大家,請大家再聽《認識佛教》有很多用意在。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東西,可是問題是我們可以從老人家的一個專題掌握他老人家修學、講學的思想體系嗎?方法能看懂嗎?善巧在哪裡?你看不懂,每天聽沒有用。老師怎麼講你就怎麼講,死的,不能活學活用。你要長期的跟隨,在其中去琢磨、去體會。現在我們有網路,我們有DVD這些科技產品,老人家的一套光碟你可以重複看,重複去體會,那也可以算是一直跟著他老人家了。可是你不能跟半天不知道老人家他是怎麼做人、怎麼做事,他講這句話的考慮是什麼。明明要講「內典研學要領」,怎麼不直接進去,前面還要講一段話?考慮在哪?善知識做每件事的心我們不懂,講每句話的心境我們不懂,那跟他學鐵定學偏掉,還會誤解他的意思。願解如來真實義,怎麼解?心要先相應才能解。我們心不清淨,要解如來真實義解不了,要以佛菩薩的心、師父上人的心為自己的心才解得了。大家記不記得我們第一天聽老法師說的扎根教育重要?你不扎根,你學經教幾十年,最多學到皮毛、學到佛學常識,還會錯解如來真實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三十多天前,也是禮拜一,九分鐘,那九分鐘很重要,大家要多聽幾遍。因為不扎根,十六個字放不下,就不得清淨心,不得清淨心當然會錯解如來真實義了。從根本修,從心上去修,心去作佛。學佛是心去作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以以師志為己志,我們的自性德能是從孝親尊師開得出來的,地藏菩薩,心地寶藏是這麼開的。謝謝洪同學,我們接下來請范同學。

  范同學:阿彌陀佛,法師好、大家好。學生向法師匯報,也是關於在聽《認識佛教》裡邊有一段和先生的一個感觸。《認識佛教》裡邊老人家就講到,佛教裡邊佛菩薩的形像還真多,所以有些人認為佛教不但是宗教,而且是低級的宗教。低級宗教就是多神教、泛神教,高級的宗教只有一個真神。佛教的神太多太多了,變成低級的宗教。這個意思全被人錯會了。就這一段和先生在分享的時候,先生也感覺到,因為他是比較信任老人家的,所以說在聽到這一段的時候,把以前對佛教這個偶像的一個認識就給改變了。

  之前先生在看《古蘭經》裡邊的經典的時候,就有教導不允許有偶像的一個崇拜,就講到是無相的。那時候學生也是學過《認識佛教》,但是沒有這樣的一個學習的氛圍,也沒有智慧,現在也是通過聽老人家的課程、法師的課程,能夠用一些善巧,能夠在看先生比較歡喜的情況下,然後跟他溝通,在講到佛教那個形像是提醒我們,譬如說向觀世音菩薩學習他的大慈大悲,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其實就是感覺到自己還是學得不紮實,沒有用心去學習,沒有扎到自己的心中,所以說讓家裡人就有誤會。現在對於老人家還有包括法師在課程當中講的課,包括在家裡邊去跟大家一起上共學班的時候,先生就特別支持,再聽到一些佛教的詞語的時候也不會產生誤會了。讓學生就感受到世界宗教是一家,老人家提出來很長一段時間,為什麼就是沒有力行到?但是做為自己,做為家庭主婦來講,也特別期許家庭能夠做出一個世界宗教是一家,能夠體現在家庭當中。但是學生也有信心,就感覺自己改好了、學好了,就一定有那麼一天會到來,因為看到了先生的一個變化。

  以上也向法師匯報,請法師批評指正,謝謝。

  成德法師:謝謝范同學。人的一生,家庭的狀況,甚至你的求學、你的工作,假如願力大過業力的時候,那些路都會起到很大的價值。你不是願力大過業力了,那就是煩惱;轉過來了你就知道,那都屬於我們的使命。所以一個家庭裡面不同宗教,那才能表宗教團結,全家都是佛弟子還表不出來。所以范同學是任重道遠,宗教是一家要表好法。像我們馬來西亞的同修,他們又有馬來民族,又有印度教,三大宗教、種族。有一個同仁,比方說他幼兒園讀的是一個宗教,小學讀的又是一個宗教,我說那你這一生的任務就是要團結宗教,因為你對他們都很熟悉,這個一講話他們就覺得很親切。這又是老和尚救世的一個理念。所以覺悟了,以前走的路都沒有白走,都很有價值。面對年輕人,畢竟他成年了,要顧及他的面子。所以處世,哪怕是自己最親的人,也要柔和質直才能攝受,柔和質直攝生德。謝謝。我們再請一位,請劉同學。

  劉同學:法師好、大家好。很快時間就五個星期過去了,學生見到法師,一個是想匯報一下自己的小改變,自己還有疑惑的地方想請法師給解答一下。阿彌陀佛。

  記得最開始跟家人們學扎根共修班的時候,自己是沒有底氣,很自卑,然後又覺得自己滿身都是缺點,不知如何下手,特別迷茫的這樣過程中參加這個學習班。通過這幾週每天的學習,感覺時間不夠用,每天的課程也是都很用心的在學,所以法師的每次講話不能完全記住,但是對我受益的就是法師說了,我們修學的真心就是中道,然後法師也在講,我們的真心就是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在我很傲慢的這個骨子裡,也知道了自己沒有恭敬心,調伏自己這個習氣特別難。然後看到夏蓮老的開示,說真正調伏習氣才是為精進。

  學生以前的誤區就是以為讀經、放生、做法事,甚至是磕頭、聽經這樣才是精進學習,所以每回做飯的時候也在聽經,跟先生說話的時候心不在焉,然後他都說我學傻了。現在我就覺得是自己的習氣毛病,一個是沒有恭敬心、傲慢,然後還不會學習。就是完全這幾週通過煞下心來好好看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自己修學到底為什麼沒有進步?才知道我的真誠心沒有恭敬在人和事、和物。然後就開始立志,洗臉好好洗,然後耳朵眼,什麼刷牙也好好刷,洗臉就洗臉,刷牙就刷牙,香皂盒把裡面外面,犄角旮旯,前面後面,都認真的洗好,那個香皂放在裡面;跟先生說話的時候不再想自己的日記沒有寫完,那個課程沒有讀完。這個心就調伏下來之後,感覺法師您說的真心是中道,然後對人的真誠。包括婆婆大上週來的時候,我就完全把學習放下,整天的除了上課之外就是陪她,哪怕我的心再想學我都放下。三天過後,婆婆早晨就走,先生說話聲音大,就喊:「妳為什麼要走?怎麼不在家待?」好像我做錯什麼,我也沒說。婆婆就小聲說:「別吵吵、別吵吵,兒媳婦對我太好了,我受不了了,我得走,我在這待不下了。」前天先生喝完酒,因為他還要工作,就是特別特別的感恩我,鄭重其事給我鞠躬,「謝謝,妳對我媽這麼好,我以為我媽為什麼要走,原來是妳對她太好了」。他說就是媽媽說從來沒有人對她這麼好過,所以她受不了,說妳對她的那個好,使她不得不就走了。然後我就在反省,我說是我對不起。所以就想請法師,我對人太好是不是也沒有中道,給人有一種壓力了,學得又另外一個偏執?

  再有現在就是明白飢來吃飯睏來眠,不用做這個事想那個事,把這個真心用對,然後我們日常中的掃地、吃飯、工作這些都是念佛,因為您說的我們這個心和念佛的心都是一個心。這樣的話,我就突然間豁然開朗,所以就是調伏自己的習氣和稟性,然後讓自己真正的把這個修學的方法更正過來。

  還有就是學生不明白的一點,記得最開始的時候,很想舉手問法師,您說的不平等當中有平等,平等當中有不平等,這個話怎麼去理解?就是我以為自己能解開,其他的地方好多問題都已經解開了,我還剩一個星期的學習班,所以害怕這個問題自己還是悟不透,因此就是舉手,跟法師來請教一下。

  阿彌陀佛,以上是學生的匯報,就是有了改變和更正,然後自己也有了信心,在修學的路上時時刻刻用真心,去用這個不二的心做事、做人。阿彌陀佛,感恩法師。

  成德法師:阿彌陀佛,謝謝劉同學。我有點接不下去了,她已經入不二法門。可能我們劉同學以前是學禪的,現在禪宗的根機出來了,「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就做什麼動作都很安定,真誠去對待,不管是人還是事、還是物。禪是佛心,經教是佛言,戒律是佛行,但三個也不是三,三也是一,但禪它是直截了當要入真心。所以我們剛剛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真正知道修行最重要的要恢復真心了,那我們從她的身上看到了,她還沒有認清這個本心的時候,她也很用功,但很多年過去了,煩惱也沒減少;現在懂得修行了,佛法真管用,你看才幾個禮拜而已,家裡起變化了。所以跟另一半關係沒改善,我們要檢討,跟身邊的人沒改善,這個還是我們沒有真幹,一定有變化的。

  她有提到,雖然講的不能全記住,但是我們可以感覺她學習確實認真,我都不知道啥時候講的話,她還在琢磨,琢磨到現在,「不平等中有平等,平等中有不平等」。而且這個課程是我們一起切磋的,我們在其中,所以這些課能重複聽會很受用。比方說我去香港,在攝影棚裡面聽老和尚講經,我們坐在裡面,老人家會應機跟我們說,所以一結束我會交代工作人員,這一集可不可以給我一下?多聽幾遍,緣分難得,要珍惜。這種珍惜因緣會在一切處起作用,像剛剛她講到的,夏蓮老的那一句「以調伏習氣為精進」,她現在連一句話她都很珍惜。這個才是實質的,不是你放生放多少而已,不是你讀經讀很多而已,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不然都學到相上去了,學到相上就著相了。佛法是去執著的,我們結果愈學愈著,那就不得力了。

  所以大家想一想,真的是反求諸己,以前先生說學傻了,我們還不高興了,現在想想,旁觀者清,是吧?但是妳看妳先生說妳學傻了,他還是尊重妳學,妳這個先生很有修養。所以大家冷靜看看,到底誰有修養還不知道,不能傲慢。

  她最後問了兩個問題,她說她婆婆住不下去了,對她太好了。當然,這個裡面也不見得有對錯的問題,妳也要藉這個機會更了解妳婆婆。修行的人真的可以達到什麼?對方還沒說話,你知道他的心意了。共同一法身,同體的,這是很自然的,我們現在只是有自私自利障礙住了。就像做一個比喻,你現在右手被撞到了,你左手知不知道?全身都感覺到了,因為它是同體。為什麼觀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你跟他同體,他哪有不應的道理?所以繼續關心婆婆,然後能夠去感受她的心,妳就會掌握那個度。甚至於有一些妳要看每個老人家的狀態,有時候妳什麼都不讓她幹,她反而很不自在,「妳都別幹別幹,都我來吧」,她反而不自在。然後她愈不自在,確實媳婦對我很好,可是我不知道我手要放哪了,所以她得回去調整調整再來。對人家好,都還是要能感覺她的接受。比方說有人學了傳統文化,然後禮拜天回去看媽媽了,「媽,妳啥都不要幹」,然後他就廚房什麼事他都一直幹一直幹。幹了幾個禮拜,他媽媽終於受不了了,「你可不可以別幹了,陪我聊聊天行不行?」幹執著了,他沒去體恤到他媽媽的心情,他體恤到了他就不會執著。

  所以都背公式了,聽課課程說的要盡量幹,讓父母休息,他就聽執著這個法了。孝順孝順,順著父母的心,順著婆婆的心,不是去背一堆公式,成德法師說什麼。我什麼都沒說,你要領悟到了才算,背公式都會套錯地方的。所以「應無所住」就是不能背公式,若心有住,即是非住。你看《金剛經》在哪?就在我們的念頭,你預設立場,就有住了;你對他有成見,就有住了;你還沒見到他就有很多情緒,都有住了;要跟這個人講話了,有點緊張了,統統都有住;你跟人家講話有目的性,我今天非得說服他不可,還是有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才是真心,真心才能感通,「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大家思惟經教,從理上講不離心性,從事上不會離開因果兩個字。所以您剛剛講的不平等中有平等,從心性上看,平等心是真心。所以不平等是什麼?他表現出來的動作不一樣。比方說《了凡四訓》裡面讀書人去問中峰禪師,打人、罵人是惡,未必然也;恭敬人、讚歎人是善,未必然也。所以他今天遇到甲,和顏愛語,是真心;他遇到乙,呵斥他,讓這個人醒了,也是真心。假如那個被他呵斥的人不了解他的心意,說,「你對他這麼好,對我那麼凶,你也太偏心了吧」,那你看不到人家的真心了。再來,你在團體裡面,也要謹防團體的人說領導偏心,這又是另外一個角度,人情練達皆文章。

  你們有沒有注意到,老和尚在台中蓮社的時候,老人家不請他講課,李炳老不請老和尚講課,那是保護他,真愛護他。因為老人家一講課太耀眼了,人家一聽會產生嫉妒了,不讓他講。可是李炳南老師不讓他講,老人家清清楚楚,知道老師的苦心。就像張同學那天講的,她一看到這個孩子愛得要死,那對有一些孩子就比較冷淡。她現在要變什麼?對那些看了自己不是很歡喜的,對他很好;對那些一看就想抱他的,忍住,這妳才是真正愛他們,妳表現出平等心了,妳每個孩子沒有學到我們的愛憎,都學到真心了。所以不平等中有平等。平等中有不平等,這種平等叫一刀切,那你說他真平等嗎?平等是真心,一刀切怎麼是真心?一刀切叫不知變通了,不懂因材施教。當然制度還是要有的,可是制度啟用的時候,情理法都能兼顧,不然又變成很刻板了,又被制度給框死了,活學活用。佛法是活的,不是背公式的。

  好,謝謝劉同學的分享,我們先休息一下,謝謝大家。

  

  成德法師:謝謝趙老師,我們接下來請王同學。

  王同學:法師吉祥、大家吉祥。學生要分享的是兩個點,一個是在聽到法師的課程當中有講到主伴圓融那個點,然後就反省到自己這段時間在工作當中,帶班的過程當中有一個執著的地方。覺得因為這是一個很難開啟的緣分,所以是有這個珍惜的心,也想把這個事情給它做好。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現在是想清楚了,之前是不清楚),還是感受到自己因為德行能力也不是很足,所以就會戰戰兢兢的,難免也會有一些緊張的時候。在這個過程當中,就會想到去把這個班帶好,就感覺自己也很用心。但是後來當聽到這個主伴圓融的時候,自己就去找一下自己的定位,就想到說,那自己肯定位置站得不太對,因為如果真正在盡到了本分,應該做起來是會很歡喜的事情,也應該是會很輕鬆的事情,但是自己就是沒有這種歡喜心出來,就反省到肯定自己有不對的地方。

  就想到帶班的話,也是要家長和老師應該是親師配合。就是網上教學的話,基本上是家長來陪伴孩子,老師只是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所以就認清楚了,自己是一個伴,自己是配合家長來做這個教學的話,就不應該很多事情自己來做這個主,而是來看家長們需要什麼配合的地方,需要學生這邊來做什麼,然後自己那就去配合他們,這樣的話就會讓家長們他們在陪伴孩子的這個過程當中比較輕鬆一些。因為會出現一個情況是,老師上課的時候孩子們會很聽話,家長們也會輕鬆一些;但是老師不上課了,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家長就會很苦惱,就覺得各種問題就得老師來管理才行。也是從這些現象、情況來反思自己,其實是管得太多,然後也體現出來感覺自己會比較強勢,所以就由這個主伴圓融反省到自己這個點不對。

  另外一個是在上一週我們團隊的周老師她有分享到自己會比較急,又不能安住當下。當下自己也在反思,自己有沒有這樣?確實也是會比較著急。也是反思,這一次最重要的扎的根是孝親尊師的根,自己就反思到自己會比較執著,覺得給父母一個相,那可能他們看到我們有什麼,我們在做什麼,去了一個學校,或者我們出去教學了,他們會比較放心。就是沒有想到說,「那我這樣子出來這麼一個相,父母能夠安心,但是再反過來一看,自己是沒有這個能力去做的」,那肯定就是老師觀照自己又著急了。那肯定也不能直接去提醒,而是他也會在順我們的心意,然後找一個機緣給我們調過來。在這個過程當中,其實老師是會比較費心的,然後就反思到,我們其實確實很多緣分很成熟,但是我們就是不能接下來做好。從這一點也是反思到,其實這樣子的話,未必父母就能夠安心,並且其實自己這樣子去執著的時候,老師也是心不安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因為也是感受到,其實自己應該說讓父母安心感覺自己也孝順了,但是就有想到給母親吃螃蟹的那個孝子,他確實也很孝順,但是他就是缺乏智慧,那自己就知道了,怎麼樣孝順還是需要有智慧的。

  所以就是在這個過程當中,自己在反思的時候也會出現一個情況就是會自責過度,反思有些時候就不能夠中道,說反思到這個點了,然後我去改正,去懺悔、去改過。有些時候就會很難把握這個度,就會自責過度了,然後自己也會沒有信心。或者是有些時候就覺得自己做錯事情了,看到老師,因為都在老師身邊,看到老師有些時候都會很緊張。甚至有些時候覺得自己沒做對,一看到老師就會很害怕。當然這個是自己的習氣,也想去調伏。因為感覺到可能有些時候自己太過自責了,就會懷疑到自己的發心,走在這個路上怎麼感覺好像怎麼做也是個錯一樣,有些時候就會有這種心,就會有自我否定的心。也是請法師給學生開解一下,自己就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學生就匯報完了,謝謝法師、謝謝大家。

  成德法師:謝謝王同學。我們今天一開始從皮同學分享,一直下來,我們引了六祖大師的一句話,「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我們在每一個境界面前,要觀照自己的心是不是跟真心相應。承認自己錯也是真心,承認了變自責就是妄心了。你承認錯是覺,可是又有這些夾雜的煩惱進來,就不是了。所以我們今天學《認識佛教》,說明的是什麼道理?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們所處的環境,你面對的一切人事物,你也要看得清楚;人生是自己,你要自知,你也要知人。所以學佛就是學當個明白人,面對境界要清楚。

  比方說妳剛剛講到主伴圓融,這個就是在境界裡妳要清楚,妳是主席,跟副主席因緣不同了,這個就面對境界要清楚。再來妳說德行能力不夠,這都不是問題;德行能力不夠,可是你沒信心,這才是問題。德行能力不夠,我打腫臉充胖子,也是問題;我德行能力不夠,我很真實的給我的領導講,他才好用我,你還是在學佛。沒有說往生極樂世界的德行能力要多高,沒這個條件,真信切願就能往生了。阿彌陀佛同體大悲,不會跟我們談條件的,問題是你要肯去,其他的安住當下,能提升多少提升多少,念眾生恩、念施主恩、念父母老師恩,我有努力,我沒有懈怠。大家不要過與不及,自己給自己在那搞得很煩惱。

  她剛剛講到定位。定位清楚了,可是問題是妳不管在哪一個角色,妳都是要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大家不要著相,依法不依人,我今天哪怕在下屬的位置,下屬「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下屬的職責裡面有勸諫,什麼時候都要依照經典。面對領導,你覺得這個決策有不妥,你也要提。而一個領導者聽到底下的人提意見,他很高興,為什麼?大家勇於參與,假如都是他一個人說了算,這個組織也不是很健康。再來依我來講,我剛剛跟大家說的,我一看我們皮同學,我說這個內務我不如她。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我假如覺得我什麼都比他們強了,我就麻煩了,我已經沒有自知了,我還能夠去幫人嗎?不可能。佛法的圓融大家要看到,不然全都著在相上,連君親師大家都著在相上,用不出來了。

  我給大家舉過一個例子,丁龍,美國第一所漢學系,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的創建人。他就是一個被帶去美國建鐵路,在最基層的奴隸,後來到了一個很有地位的人家裡做僕人。這一個主人特別凶,都把人罵得真的是無地自容,不給人留一點情面,而且脾氣太大了,人全部被他趕走了。後來家裡失火了,這個丁龍回來幫他。他脾氣太大他也有良心,他就問丁龍:「我對你這麼不好,你怎麼還回來?」他說這個是我應該的。一日為君,終身為君,你曾經做過我的領導,在我心裡面你就是我的領導,哪怕我以後的位置比你高,但是我還念著你當初做我領導的恩德、因緣。假如今天我有地位了,以前對我有恩的人,我的態度變了,我已經被這個地位給污染了。所以佛陀當時候有其他宗教的人要來跟他學習,他跟他們說,你要來我是接受的,可是你學了,要比以前更尊重你的宗教領導人。你看佛陀,人情事理考慮得很周到。你不能因為見了佛陀了,你瞧不起你的宗教領導人,那佛陀也幫不了你。所以這個丁龍他就是傳統教育,他去幫別人不是利害,不是因為你要對我好我才要對你好。五倫關係是天經地義,本來就應該這麼做,跟我們的性德相應。不是說太太要對我好我才對她好,不是說先生對我好我才對他好,那叫利害關係,那怎麼是五倫十義的關係?

  結果他這個態度就感動他這個主人,他說:「你一字不識,你都能懂得這樣做人,你的爸爸一定讀很多書。」他說:「我爸爸不識字。」他主人說:「那你爺爺一定讀很多書。」他說:「我爺爺也不識字。」你看中華文化的精髓,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不是透過文字傳而已,看不懂字的人,他看那些戲劇他就學到了,他聽老一輩的講故事他就學到了。最後他年紀太大了,他要離開了,他拿出他一生所有的積蓄,對他的主人說,我有一個願望,你可不可以幫我實現?就是可不可以拿這個錢在美國成立漢學系?他知道自己祖先的文化好,希望美國人也能學。他的主人更震撼了,那一般存錢預備退休了養老,他居然錢都拿出來了,他這個主人太感動了,「好,我一定幫你」。結果他留的錢畢竟有限,大半的錢都是他主人拿出來的,整個申請有很多挑戰,都是他主人幫他做的,最後成立第一所漢學系。他是最沒有地位、也沒錢的人,為什麼能成就?他作之君,他以他的行為感動,以身作則感動他的領導;作之親,他真的把他主人當親人一樣;作之師,他在那個機會點他也表達了他的心境,這是應該的,本來就應該這樣,機會點。

  所以大家為人君很清楚為人君的本分,為人臣也要清楚自己為人臣的本分,要有氣節,然後要懂得盡忠,盡心盡力;要懂得勸諫,「進思盡忠,退思補過」;還要懂得推薦人才,「進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這也不容易,人一帶了團體,我的人,他很難推薦人才了。所以不是說聽了傳統文化、學了佛就放下了,不真下功夫,貪心換對象,還想控制、還想佔有。人只要情執起作用,一定會控制佔有,愛不重不生娑婆。可是你愈控制、愈佔有,夫妻關係愈不好,五倫關係都不好。

  剛剛范同學她也有轉變,對她女兒的態度,妳愈想控制她,她愈不願意;妳信任她了,她反而對妳很誠實。依報隨著正報轉,很重要。所以我們只要是依教奉行,應該都是歡喜的,不應該是煩惱的。所以我發覺你們對於「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體會,都有點用這句話把自己給打昏過去。我有反求諸己了,反求諸己不需要把自己打昏,好不好?反求諸己是要經一事長一智。我這一路來我也做錯很多事,我也沒有氣餒,我更感恩,我都犯那麼多錯了,佛菩薩還信任我,我更不能再犯錯了。任何時候都是積極向上的態度,要有正能量。

  我是不是管孩子管太多了?怎麼這個孩子在父母面前跟在我面前不一樣?這都只是一個相而已,我們的心念我們要清楚,我管很多,但是我並沒有分寸失掉。這個班剛來,當然很多規矩妳要盡量讓它建立起來。問題是妳在管的過程妳有沒有發脾氣?那妳發脾氣了,可能孩子對妳那種守規矩就變成什麼?老師很凶,所以他很乖;回到家,父母的底他都摸得很清楚,他當然就是另外一個樣子了。孩子回到家,他的父母跟他的互動也有它本來存在的情況。妳對自己要清楚,妳對境界也要清楚,妳才能經一事長一智。我覺得我們都看不清楚,最後結論都是打自己一棍,然後再打別人一棍,然後所有的人都在那苦得要死。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話可不是讓我們痛苦的,這句話是讓我們長智慧的,在每個因緣當中歷事練心,練出閱歷、練出智慧來,然後在一切境界當中看清楚自己性情當中要調整的。自責也是懷疑自己,跟貪瞋痴慢疑相應的,都要放下。

  以上回饋,不知道有沒有符合她問的問題?

  王同學:謝謝法師,您剛剛開解過程當中,學生就明白了自己的問題了。

  成德法師:好,謝謝,阿彌陀佛。

  王同學:謝謝。

  成德法師:我們再請袁同學。

  袁同學:尊敬的法師,各位善知識,大家吉祥。

  成德法師:阿彌陀佛。

  袁同學:學生很珍惜這次的學習機會,因為現在距離結束愈來愈近了,也還沒有機會來跟法師對面分享。學生很珍惜這次學習機會,也感恩法師慈悲,各位善知識慈悲,給我們辦了這樣一個共學班,讓學生能看清自己。這次的學習,感覺到一點就是老師(法師)和家人們通過課程讓我們能夠心獲得清淨,能夠慢慢讓我們的分別執著減少,讓我們心定下來,在定當中讓我們反思自己的一些不足,觀念是否正確,孝親尊師的這種根基是否牢固。

  學生通過這次學習學懂了兩件事情,一個是務本,一個是觀心為要。務本這邊想到的就是自己還是以修身為本;觀心為要,就是時刻觀照自己的念頭,要用第一念,不用第二念。同時也讓學生看到了自己的一些習氣,需要去改正的地方。譬如說不好的念頭,當時法師講到了,看「達摩祖師傳」,弟子有這樣的感覺,就是看到慧可他突破兩關,一個是他當將軍的時候打仗殺人的念頭時刻浮現起來;另外一關過了女色這一關。最後見到了達摩祖師的時候(突破了兩關之後,見到了他的老師),那一刻時他心中是喜悅的,他感到看到自己的自性,也看到了這美好的境界。所以學生看到這一點,也感受到困擾自己的也有很多,譬如說一個有殺的念頭,弟子也會起瞋心,會不如意,會生氣;另外就是在女色方面,也是弟子需要突破的一關。正如法師所講到的,一滴墨水滴到清水當中,要想把這墨水清除的話需要很長時間。學生也反思自己,從小到大這個念頭總有,然後還有不當的行為,這些困擾弟子很多年了,沒有把它徹底去除。當看到這部電影的時候,弟子心中有了這種動力,就是這些困擾我們的這些現象,只要我們衝破出去了,一定會獲得這美好的境界,就可以突破這一關,可以擺脫輪迴。這是學生通過這次學習的一些感受,也希望自己能在這個路上堅定的走下去。

  另外這次學生利用清明期間回到家裡,回到家裡談點感受吧,就是回去參加清明祭祖,同時也是我父親往生一週年的紀念日。學生回想起以前記得的一些事情,在這期間當中不斷的有跟父親的接觸,生活當中的片段湧現出來,感恩到父親的恩德。在這當中不斷念恩,念恩當中如何去報恩,清明祭祖和祭祀對我們知恩報恩、返本報始是最好的一種教育。

  另外一點讓學生困惑的地方就是,這次母親又生病了,在生病當中通過調理,調理師說我母親有一個字總會浮現出來,這就是「苦」字。然後我母親說,她兩個苦,一個是當初弟子辭了工作去學習,就感覺到把那麼好的工作辭掉了,她有各種不捨,還是有念頭;另外一種苦就是弟子還沒有子嗣,也是讓母親很擔心的地方,怕將來我老的時候沒人照顧。所以這點感覺自己對父母很不孝,沒有讓我的家人能心安。所以我也想如果這個苦伴隨我的母親,將來她往生一定是有障礙。這也是弟子心中的疑惑,因為年齡大了,經過之前那些經歷,有一種不再想要生孩子的這種想法,所以也是困擾自己。所以請法師慈悲,幫弟子解開這個煩惱和疑惑。弟子就匯報這麼多,感恩法師,感恩法師這麼慈悲指導弟子,感恩善知識的陪伴,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阿彌陀佛,謝謝袁同學。我們這一次的學習,應該大家對一句話都有印象,有佛法就有辦法,大家相信嗎?我也跟大家溝通過,只要有煩惱的事、有煩惱的心思在了,都跟信心不夠堅固有關。這個都要在實際遇到的事,大家自己去觀照心念。剛剛他提到,學習這是第六週,剩一週多了,當下的心要安,不然又想著剩幾天而已,心又不安了。隨時隨地觀心為要,說不定這個課程結束,你已經做得了主了,可是就被你這個念頭給障礙住了。真的這五十天的課程我們把老和尚這些教誨都放在心上,你在境界裡提得起來,你就不會被境界轉了;你不被境界轉,你就能轉境了。所以不要去擔憂未來,還剩一個多禮拜了,以後還有沒有機會?你看都是未來煩惱。安住當下,才能學習到最徹底圓滿。

  那很可貴,袁同學他也很真實面對自己,也感覺到修學最重要的心要清淨、心要定,時時能夠察自己的不足,因為修行就兩件事,知過、改過。而且他強調務本,本立而道生,不然我們學的都是太表象了。會學不到本,一定是好面子,花瓶裡的花,好看。所以這個還是沒有把面子打掉,沒有真實面對自己的內心,才會不務本。其實要面子是真沒面子,不要面子了,真有面子。不知道我們劉同學會不會又覺得這成德法師又在繞口令了,大家自己去體會體會,我們不能再糊塗下去了。不能認假不認真,好面子是假,是妄心,不要面子了才是真心。尤其用第一念,就是用真心。

  他裡面提到,他在「達摩祖師傳」裡面看到的片段,他這個觀察很細緻。這個片子還是拍得很可貴,最重要的關他點出來了。人為什麼會輪迴?人生就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酬業而來。會欠人家什麼?財物;欠人家命債;欠人家情債。以是因緣,我們才在輪迴,都在酬償。這《楞嚴經》裡面都講到了,「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所以夫妻要同生極樂國,不然下輩子都不認識了。吃牠半斤還牠八兩,不能吃肉,要還的。所以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都過去了,後不再造叫真懺悔。但同一個習氣好像要很多回合,可是你每一個當下都是不貳過的決心,阿彌陀佛感受到,佛菩薩都感受到,會加持我們的,你不能得過且過。可是不是說,我知道不能發脾氣了,我怎麼又發了?然後很氣餒、很沮喪,那又不對了。我盡力去對治了,可是還是現前,正常,因為修行是個過程,貪瞋痴我們熟,要慢慢慢慢淡;覺正淨我們不熟,慢慢慢慢隨時提得起來,有個過程。所以面對做錯的事不要再常常想,想一遍又造一遍;也不要自責。把它轉成一種願力,比方說我以前吃很多肉,我轉成吃素,轉成勸人吃素、勸人放生,更有意義。佛家有個公案很精彩,天親菩薩他毀謗大乘,他學小乘,後來他知道大乘好,懺悔力很夠,拿刀就要把自己的舌頭割掉,懺悔。他哥哥說,你以前用舌頭毀謗大乘,你現在何不用舌頭讚歎大乘?更有意義。所以他是五百論的祖師,寫了五百部論註解大乘佛法。所以這個公案都很精彩,提供我們在境界當中更有積極意義。

  他問的第一個問題,他有反思到他母親有兩個心結。所以「孝」字為什麼跟「順」擺在一起?我們也知道,應該我們袁同學他也是屬於那種拋頭顱灑熱血性格的人,但是現在不是那樣的情況,不要那麼衝動,但是過去就過去了。文化的復興相信佛菩薩安排,自己不要衝動。所以當初你沒有辭掉工作的話,就是走的另外一個路了,你還是在大學裡面教書,水到渠成,都還是可以弘法。大家不要覺得弘法就一條路,只要你相信佛菩薩安排,佛菩薩有智慧的。

  我一開始學傳統文化我也沒有很激動要衝到前面去,我只是教了兩年書,我覺得不行,倫理道德因果教育才重要,我是帶著明白,我不是帶著衝動。然後不行我得先補,補習,所以我才到澳洲去了。去了澳洲沒有辦法居留了,我又回來考老師。因為老和尚說的教學為先,還是考老師。沒考上,沒考上我也不煩惱,佛菩薩安排,後來就去了海口。包含走了不少地方,又到了馬來西亞,現在到英國,我也沒有想說我一定要怎麼,一切佛菩薩安排,自己不操心。很奇妙的,該你做的事你推不掉的;不是我們做的,硬強求,強求不來。所以我們要總結我們走過來的路,都有價值。

  就像剛剛跟我們劉同學說的,妳對妳婆婆好,妳還要能夠隨時感受到她的心,妳這樣做她有壓力,妳就不會這麼做了;妳這樣做她會擔心,妳就不會這樣做了。其實說實在的,只要我們能時時體恤父母的心,他會覺得你長大了。覺得你工作的問題,看起來是工作,很可能是對我們還不夠放心。大家看事都不要看相。當然,心要考慮,事也要考慮,現在也要讓母親感覺你的工作穩定。我們連父母的心都安不了,怎麼安眾生心?這些事都求得到的,佛菩薩慈悲。你是為了讓父母安心,這是義,這是人子本分,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只要不是為了搞自己的享受,自私自利,都能感應。你看觀世音菩薩,送子觀音,你找對象也可以求他,你要孩子也可以求他。但是不是去搞五欲六塵,念頭都是情義、道義、恩義就對了,佛菩薩很有人情味的。所以這個交給佛菩薩,佛菩薩覺得我後半生就一切為佛法、為眾生,覺得我應該有子嗣,會對我母親、對我一家的道業好,那就請佛菩薩慈悲。當然,你要按照求子三要去求。假如對我們一家,有子嗣對我們往生極樂、了脫生死不利,那就不要有,求佛菩薩加持。

  再來,大家在面對對治自己的習氣,要記住忠恕之道,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你也要考慮到家人他們的感受。其實讓父母不安,讓另外一半煩惱、擔憂,「你是不是不愛我了?」這些裡面都還是我們考慮自己多,沒顧及他的感受。這個人的柔和質直、柔軟的心,就是在這些境界練的。出言順人心,你講話有沒有首先能替他設想?不是每一次出去了,他已經難過了,才在那道歉,不能每一次都這樣,那就沒有經一事長一智了。

  再來,嚴以律己不是虐待自己,你還是要很冷靜、客觀,你可以用猛的方法,你能得力,用;不能得力,也不能用。比方說戒煙,舉個例子,結果你一猛,好,決心下了,然後都睡不著覺,最後血壓飆上來了,因為你每天在那裡我要抽煙,想得睡不著了。那咋辦?慢慢減少。有些人適合直斷其根,有些人循序漸進,那看自己的狀況。護念自己也要對機,不然用得太猛,後來又沒有得到效果,最後又自責,全部在自己的煩惱裡面打轉,沒有法喜。

  謝謝袁同學的分享,不知道有沒有回答你的問題?

  袁同學:謝謝法師,非常感恩。

  成德法師:好,阿彌陀佛。那我們再有二十分鐘,因為時間已經到了,有事的人可以去辦事,大家不要罣礙,一家人不用太罣礙。那我們再請曾同學。

  曾同學:法師好,大家吉祥。學生跟法師和大家匯報一下,針對上一週的課程,就是傳統文化老師應該具備的素質,以及教育的警戒性。在這幾集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也一直在對照經典去反省自己,也是做一個反面教材吧,然後跟大家、跟法師匯報一下。反省到當初教孩子的時候,從三歲開始帶自己的孩子學習傳統文化。那個時候自己也沒有受過教育,也沒有在傳統文化上有很深的修學,基本上是和孩子同步走的。但是走過這二十年,今年孩子二十三歲了,今天再聽到這些課程的時候,體會比較深刻。因為自己自身的素質不夠,在教育上有很多的問題,從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逐漸也在呈現一些結果。譬如說,當時自己家庭的矛盾也很大,天天在爭吵中、打鬧中生活;懷孕期間也是,胎教也是這樣的一個過程,當時還做生意,這些好勝心、什麼心;然後孩子出生也是在這樣一個氛圍裡,就是夫妻紛吵的這個家庭裡。直到孩子三歲的時候,聽到老法師講,就是現在年輕人要出來弘法,老人家磕頭。我當時就在屏幕前,就跟老法師磕頭,說我把這個孩子教育好,將來去弘法,去承接老法師的班,就發這個願。後來就在家裡,就把生意結束,教孩子。

  教孩子,其實第一方面,自己的家庭首先你沒有改變,這些家庭的吵鬧給孩子也留下了陰影。第二個,自己在教育方法上也不會,也是摸索著走,然後強制、控制、要求,很多很多的問題,都是自己認為好的就去做了。這就是老法師講的,不是誰都能想做就做了這個老師,但是自己偏偏也就是在這個角色中成長起來的。然後就在這整個的過程中,譬如說舉幾個例子,大家就知道了。譬如說孩子那麼小,四歲,喜歡寫書法,我就會看著他練到十二點,這個字寫不好,還是在我的標準下,我拿著小棍,孩子就在那睏得不行,也不讓睡,就是把這個字寫好了再讓他睡。孩子發燒感冒了,自己也是說,這個疊被子,發燒感冒也得疊。然後走路孩子走累了也不抱,就覺得我得鍛鍊你,你得自己走怎麼樣。就是都是在一些無知的情況下,自己認為好的情況下,所以這些種種的點滴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都留下了很多的傷害和陰影。直到學了「幸福人生講座」之後,跟著老師的課程,一點一點的,在自己家裡演、做、改,把這個家庭就算是改過來了。

  改過來了,但是有一些小的問題,及時明白了,去做的時候,也會有好的結果呈現。譬如說之前跟孩子打仗的時候,他小,我們倆天天在家,除了學習,一打仗了,丈夫的不好就跟孩子翻翻,也沒有人說,就跟孩子翻翻,所以倒了很多的垃圾和負面的東西給孩子。反而孩子因為他從小就聽經什麼的,還安慰我說,媽媽妳就是欠我爸的,妳還吧,什麼時候還夠了就好了。他還給我們講,前世你們倆是什麼因緣又怎麼樣的,就好像從那裡我們就是一個交流。其實現在想來,這些給孩子都造成了很深的陰影。但是後來學了老師課程就覺得不行,這樣是把丈夫的形象又弄壞了,然後又開始重新扶植這個形象,「爸爸不是出去玩了,爸爸怎麼樣了」,一點一點的。但是直到現在,孩子就說,媽媽妳看我爸確實也改得挺好,我現在也挺佩服我爸的了。這個點還覺得有一些欣慰,但是更多的自己之前造成的這些錯誤事,怎麼說?也無法挽回了。現在就是孩子隨著年齡大了,一點一點這些負面的東西在結果。

  所以當孩子到了大學之後,之前孩子說的有一些問題反應,跟我溝通的時候,我聽不進去,也不覺得我有錯。我覺得我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給了你,承受了這麼大的壓力,當時誰能明白我的心,別人家裡不理解什麼的,怎麼你還覺得媽媽不行(就是我還不好)?就是這樣。他心裡也有怨、也有恨、也有自卑。因為從小用這個經教老是吊著孩子,就是孩子做得再好,也沒表揚過。因為學得特別執著,聽到老師說表揚了再傲慢了,但是妳就那時候沒聽明白是隨著性德去表揚這個點,所以就不表揚了。孩子就說「我永遠沒有做對的時候」,就到現在也是,「我永遠做得都不對,什麼都是我不對」。

  所以後來這些種種的情況出現的時候,我也逐漸的隨著這些年的成長,發現自己問題,也在調整。但是到了大學之後,孩子離我遠了,出現一些問題的時候,他沒有家庭這個氛圍薰修,就是挺痛苦、挺難的。他說:「媽媽,小時候到現在,妳給我保護得太好了,到大學衝擊力太大了」,孩子就心理壓力特別大。然後出現一些問題的時候,孩子晚上哭啊喊啊跟我講啊,我說真是「號泣隨,撻無怨」,我也在無數個無眠中去反省自己,所以就反省到這些問題。後來這些年孩子在大學裡,就逐漸的去改,發現自己控制、要求的心很強烈,就發現了這個,後來慢慢也在放。跟孩子溝通的時候,其實孩子真是挺好的,來成就咱們。孩子就說:「媽媽,我都不知道那些年,我怎麼有那麼大的精力,天天給妳講。」就是講自己的不足,可是自己不謙虛、傲慢,覺得我都對,你不對,種種的,所以也沒聽進去。

  隨著這些年改的過程中,孩子就說:「其實媽媽,我也不是說……」我也跟他懺悔了,也跟他說:「媽媽也沒受過教育,確實教育方法上有錯誤,但是媽媽教給你的聖賢教誨是沒有錯的。」我說:「咱們現在,咱倆走過來的這些,咱們好好,你也往外走,我也往外改,然後咱們把這些供養給後面的家長和孩子們,讓他們不要走咱倆的彎路。」他說:「我就是小白老鼠。」孩子就說:「我跟妳探討的目的,並不是說非得讓妳低頭、讓妳道歉,我就是想知道,這個教育到底是不是對的?要是對的,我的心裡為什麼有時候不健康?出現一些問題還覺得挺難解決的,自己老是覺得很無助。」他從小到大就是很孤單,因為他從小受到的這些教育,從幼兒園到學校,到初中、高中,就沒有遇到一個這樣的同學。所以他就一直覺得孤單,說我到現在我也沒有個朋友,就是知心的朋友,表面上那些倒是同學相處什麼這些都沒有問題,都做得挺到位,但是他心裡苦。然後到大學以後聽經,離開家了,這些都跟不上了,就靠他那點底。每年的寒暑假回來以後,然後把他這些痛苦、思想清理一下、更正一下,孩子又有勁往前衝,特別壓力大。

  所以說,在大學之後,我才發現自己的這個問題,說改一個毛病習氣這麼多年了,我覺得挺可怕的。所以這個教育真的不是兒戲的事情,真的是要從自己的修身去入手。所以我也把這個慘痛的教訓在這裡向大家供養,也是懺悔自己這個母親做得也不夠合格,給孩子造成這麼大的壓力。

  等到這些粗枝大葉控制、要求這些慢慢反省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的時候,就逐漸練習放下。但是到後來孩子染著愈來愈大的時候,定力也不太夠,沾染一些習氣的時候,我這個球就接不住了。後來我就是一直在這塊也迷茫了挺長時間,因為他一說到一些什麼不好的事情的時候,我就覺得怎麼就不行了,怎麼就該那麼樣做?但是孩子說:「媽,我也好奇,他們都這樣,我也想去看看他們這樣有意思嗎?」可是自己玩著又覺得沒意思。譬如說打遊戲,別人玩,他說,「媽媽,人家玩這遊戲有意思,我玩後面痛苦了,我就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他那個心老是在這個正確和錯誤,然後犯了錯還糾結,然後又沮喪,然後又自卑,然後你要是定力還不夠,就在這塊糾結。所以有的時候,他初步染上習氣的時候我就是接受不了,接受不了我們倆的應對也就不是很投機。後來他就說了,大道理妳也別給我講了,講了這麼多了。就像老師那天說的,有的孩子從小就在大道理下長大的,他也煩了,也不愛聽了。去年選導師沒選上,然後徹底也不信了,他說:「我做得好,有什麼用?這個就是沒有得到回報怎麼樣的」,就是什麼也不信了,任由發展吧。這樣我就更接受不了了。

  成德法師:這個時候要沉得住氣,要沉得住氣。

  曾同學:聽不見,老師,聽不清。

  成德法師:妳有接受不了,妳就會有情緒了。

  曾同學:對,我就在這關老過不去,我也不明白自己為什麼。

  成德法師:所以妳這感情還是放不下,一看孩子有什麼波動,妳也跟著他起舞了。

  曾同學:對,就是接受不了他壞的行為和壞的思想,就覺得你就應該保持在正常的那個狀態上。

  成德法師:所以妳就是有潔癖。

  曾同學:後來老師我反省,這個地方可能也有名利心,還是就是不隨著我意了我就不高興了,是不是?所以這個點就挺盲點的。後來我就有一種感覺,老師,就是節節敗退的感覺,無語了。然後他再說這些,妳不附和他說還不行,他說,「媽媽妳就不能跟我說一下對嗎?」就是那個錯的事,他就讓我非得說一個對。我還得這塊練一練,後來就勉強說的對,也是心裡想,對,什麼對?你這都是染著的事情,還讓我跟你說對。道而弗牽也不會了,就是愈大這個……

  成德法師:不能背公式。

  曾同學:所以這次參加學習也是,這個問題還在繼續過這個關,老師那天說,等到哪一天孩子再給妳來個考試,現在又開始考了,所以在小家庭……

  成德法師:我給妳請尊菩薩給妳,我待會再請我們工作人員把我們前天有一位王偉傑老師他分享的他教育孩子,我剛剛也提到了,妳聽,可以觀照觀照自己整個這一路教育孩子,然後去體會一下,然後做一下修正。

  其實妳一定要在當下能自知,妳太急了,妳一急妳就定不住了,定不住妳出去的話不可能跟真心相應了。剛剛這個袁同學才說要務本,心是根本,不見一法離心別有。妳現在只管妳的心,不要管妳孩子,妳一管孩子就著相,著相就是分別執著,妳怎麼幫他?當然我要先跟妳懺悔,我還是講得不夠透徹,讓妳這個當媽的當得這麼辛苦了,還出現這麼多煩惱。

  曾同學:不是,老師,是自己太執著了,都在相上,那個時候根本不知道心境去領悟,那剛剛自己學。所以都是自己的錯,教育者沒有先受教育,就去教育了。

  成德法師:不過妳已經盡力了,不要一下子又全否定自己了,不要又一棒把自己打昏了。盡力了,安住當下,「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而且妳要反思在每個境緣錯在哪。妳剛剛已經反省得很好了,讓孩子寫字寫到十二點多。妳磨鍊他要沒有負面的問題,妳這樣會搞得他很痛苦了,反而本來興趣的東西變難受了。不能套公式,要看著辦。妳孩子都發燒了,妳很自然的,你今天發燒了,媽媽幫你疊一下,又不會影響他以後不疊。妳這些都要總結總結。還有,「我犧牲這麼多了」,妳看妳沒有三輪體空。妳每一個付出都期望著我的孩子要怎樣,那當妳兒子,我現在光聽,我的壓力也很大。妳把所有的委屈全部壓在孩子要好,妳的孩子會壓力不大嗎?

  曾同學:對。

  成德法師:妳要信任他。他不管以後變成什麼,都是行行的狀元就好了。妳把他倫理道德根基扎好,要順性的去護念他發展。每個人的才性、特長都不一樣,妳已經有一個樣子了,妳就會把他框死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慢慢去體會。有佛法就有辦法,不要著急。妳聽完還有問題,我們再討論。待會就發了,阿彌陀佛。好,我們最後請邱同學。

  邱同學:尊敬的法師、各位家人,大家下午吉祥。學生每次聽完法師的課非常的感動、歡喜,每句話都感覺非常的重要,好像也感受到法師對我們的這分護念,總是念念都是在護念我們的心念,不要走偏了,非常的感動,很感恩。學生這個習氣原來是疑心也重,都有,疑心也很重,信心也很沒有。感受法師每一個提醒,就是讓每個境緣都要往積極,每個因緣、境界來了以後,不管遇到什麼事,都在這裡面要生起一個是吃一塹長一智,去反省。這點這次感受很深,因為以前很多事情經歷以後反正就過掉了,就覺得安住當下、安住當下吧,就去對治;這段感覺到,一個事情來了以後,經歷以後應該去反省一下,去看清自己在這裡頭當下的一個心念,去觀照一下,這樣子會很清楚,再會提起一些警惕。

  這個月生了兩次氣,一次是跟太太生氣;一個是剛才,還有剛才早上我們這裡有些孩子,好像也是比較嚴厲一點感覺,孩子那麼小,反觀以後發現,原來就是當下對治就好了。後來反觀以後,就發現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上次跟太太的應對過程中就發現,因為第一個就是她叫孩子做事的時候,可能就觀照到自己看她的過失了。後來又看她在叫的時候,可能她也是為了孩子好,去叫他去做個事,後來我又生煩惱了,覺得她自己好像不去做,自己在那裡叫,就生煩惱了,就沒有去體恤。不過太太學了以後進步很大,老師,後來她向我道歉。很感恩法師,這個確實是,然後她還說,問我她哪裡錯掉。我都很慚愧,學習聽經這麼多,都還是沒有去主動的懺悔、主動的道歉,去反省。

  這是一點,就吃一塹長一智。就是每個因緣過後,好像以前沒有多大去理會,然後這次就發現還是要去反省、去總結、去觀照,看到自己的問題。然後同樣也去看清當下的因緣,去用功,更好的去面對、去處理。

  另外就是這段就觀照到一個問題,請教法師,自己發現因為有些時候好像不善於拒絕,現在就出現一些狀況。其實當時同仁也跟我說,因為以前帶了一些孩子,然後學生就覺得有緣分,帶著吧,這麼難得,因為能夠遇到法師和師父,這個緣分很難得,但是有些孩子確實習氣比較重,這就給同仁們很大的壓力,所以就不善拒絕。然後自己也是在外頭很多緣分,人家會加,要電話或微信,好像所有的都加了。然後就覺得好像不忍心去說,也不善於去拒絕,加了以後,就會有後面很多流弊。這段就發現,其實這段是把外面的事情都沒有了,就靜下來學習,可是後面很多電話、微信都會來,就是會有很多的問題,什麼問題他們就會問,或者自己一些事情。包括有些時候,現在有些人剛學,然後我們說叫他去聽課,聽法師的課,或者什麼。他就會一直有挺多的事跟我們說,然後也會挺囉嗦的,就是感覺,一直講一直講,講了很多。然後好像也不忍心去說,好像也理智不夠,不會說怎麼樣去引導他,這樣子就會浪費挺多,感覺一個是時間,有輕重緩急,自己會變得又很多事情起來,有些事情該要做的可能又沒辦法去做了,這個就是變得自己生活有時候沒有規律起來。這個事情上,法師開示也要善於拒絕,或者什麼時候該拒絕,什麼時候該怎麼拒絕,這個也是一個問題。

  因為時間可能都六點了,還有個孩子的問題,因為就這兩天,我先簡單的跟法師匯報一下。因為這次在這裡跟一些義工老師的孩子一起吃飯,就發現我們真的是很容易執著,非常容易。吃飯的時候,我進來跟他們一起吃飯,這個飯吃得,孩子吃得很痛苦,家人、大人也吃得很痛苦。為什麼?這個能吃,那個不能吃,這個要多吃點,那個要吃點,每天看他們就是,一開始就看他們這些問題。後來我每次吃完飯我就會跟我們的義工老師做一個交流,就法師的這些教誨跟大家交流。因為聽法師講課講到教孩子,感受最深的是法師講到法師的父母從小是怎麼樣愛他的,法師感受到滿滿的愛。因為以前在廬江聽課的時候就說,法師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愛,後來聽師父講經,佛菩薩的愛是生生世世的,就能夠契入了。我們就感覺到,其實這個時候,我們在點點滴滴太執著以後,就不會去體恤,可能讓孩子就不能感受到父母的愛,調整以後,整個飯也吃得更歡喜了。

  有個問題就是說,孩子很匱乏,有個孩子他會用各種方法,去拉同學,等會不跟他玩,等會又你看,他又不跟我玩,然後他就會甚至去拿東西來誘惑孩子,那就導致了很多的這些孩子之間的不愉快這種問題,一些波動。整個孩子這裡邊也會經常私底下嘀嘀咕咕的,等會他又跟他玩,他又不跟他玩,他又喜歡誰,他又不喜歡跟誰在一起,這種事情早上的時候就這個事。也想請教法師一下,像這種情況,當然最重要還是父母的一個提升,但是這種情況以後,這些孩子這種情況,我們該如何去更好的面對?請法師,剛才前面的一些問題,還有分享,老師給予批評指正和指教,謝謝老師、謝謝大家。

  成德法師:謝謝邱同學的分享。我們經一事長一智,剛剛他說要安住當下,他這個過去的事就不要去想了,那這個變成執著在安住當下這個字了。過去走的路都搞不清楚對錯了,你未來走的路不還是會出現同樣的情況?那不是變成打迷糊仗了?一個人覺悟了,他對於以前發生的事會突然明白他錯在哪,他會起這個覺照的。那你提到很感動,講得也很重要,但感動之後要奮發、要改過。修道不能憑感情,不是情執,要用理智。你們看邱同學進步很多,今天跟我講話沒有哭了。為什麼他今天沒哭?他今天對我的感情沒有起作用,因為他被孩子轉掉了,孩子的事現在讓他苦惱了,所以我才不相信他對我有真感情,不然我就被他騙了。你看有其他讓他煩惱的事,他看到我也不會哭了。他現在,「趕快幫我解答一下、解答一下,我很困擾了」。所以要用理智修道,真正對老和尚的真情真義表現在哪?依教奉行。首先,修身重要,夫妻關係要經營好。你已經四十歲了,我就不罵了。

  邱同學:法師可以講的。

  成德法師:哦,我光想你太太承受的責任,我就很敬佩她了,你還嫌她,真沒良心!這個,好。當然他也發覺自己有疑心,沒有信心這些,都要經歷事之後更了解自己哪一些習氣、分別執著,進而去把它放下。現在所面對的問題都是結果,原因都是我們進退不得當,我們情執起作用。要悲智雙運,不能感情用事,或激於意氣、牽於感情。看他那麼多人跟他加微信他都加了,好像很慈悲。你看你繼續慈悲吧,現在他自己也困擾了。「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你每天接電話都接到你這麼無奈,你的修身怎麼修,你的清淨心怎麼修,每天?一個禮拜還那麼多課,都在勸別人,那自己下功夫在哪?這個次第不能亂,格致誠正、修齊,接著才是利益大眾。當然精神可嘉,一個禮拜講那麼多課也是很辛苦的,還能夠走那麼多年,這個也不簡單,但是不能再迷糊了,不能再只憑著情感,或者是一種激動的衝力在做事情了。

  我點一下他的情執在哪,老和尚的法這麼好,一定要盡力讓眾生都能遇到,這個是善意吧,但他不純,他裡面有感情。所以大家知道,你不要那麼擔心,佛菩薩同體大悲。現在你說我們能幫助眾生?我們泥菩薩過江。大家可能覺得成德這幾個禮拜跟你們交流,好像對你們有點幫助了,那不是我的境界,那是佛菩薩加持的。我在跟你們談的時候,我也不知道你們會問我什麼問題,當下我也沒想說我要怎麼講,就開始講了,佛菩薩加持,那些靈感就來了,不是自己的能力。所以老法師說,他跟李炳南老師最重要學到四個字,「至誠感通」。我自己都是成年才開始學的,還有很多習氣沒有降伏,可是我們相信這四個字,但是不是自己的能力,自己真實的情況要面對,要怎麼對治、要怎麼提升。所以佛菩薩念著每個眾生,我們現在身體願意為佛法、為眾生,問題我們的心要用對,不然會添亂的。所以你面對境界,你要看緣分具不具足,緣分具足你才能收,緣分不具足不代表你拒絕他了。我覺得我們現在很難的就是,不是黑就是白,好像沒有中間地帶。他緣沒成熟,你要把方法告訴他,他肯去努力了,他就成熟了。可是他緣不成熟,你又把他收進來,那兩邊都生煩惱。攀緣,攀緣一定互相都煩惱。所以我們要經一事長一智,不能再攀緣。所以不捨一人跟不攀緣,這不衝突的,法跟法是不衝突的,我們要圓解它。不知道我這樣回答你有沒有……說不定我一講,你有新的煩惱又出來了。

  邱同學:不會的,法師,明白。謝謝法師。

  成德法師:好的,那時間也晚了,大家也得用餐了,謝謝大家,法輪未轉食輪先。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