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馬中心第二屆中華傳統文化進修班—四五OO年前中國的遠祖是如何教導他的後裔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五集)  2010/5/27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53-0015

  大家早上好!剛剛大家一起唱「禮運大同」,早上唱歌挺好,振奮精神。唱錯了,別人唱錯了沒關係,自己唱錯了有關係。別人唱錯了沒關係,叫寬以待人,自己唱錯了有關係,叫那個時候唱不夠專心、不夠精準。所以時時我們守住這個人生的XY軸坐標,叫「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一個人能扛大任,他的胸襟、他做事的能力,從什麼時候開始培養?可能是很小就開始培養,甚至於是從小處就開始培養。人在大事上謹慎,在小事上不謹慎,有沒有這個邏輯?沒有這個邏輯。「青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屋漏中培來;旋乾轉坤的經綸,自臨深履薄處得力」,一個人的修養,一個人謹慎的態度,往往是沒人在的時候培養出來的,不然他學的學問都是做給別人看的表面功夫了。有一位企業的領導者就講:「上班下班一個樣,白天晚上一個樣,領導在與領導不在一個樣。」這個言語很樸實,講得很到位,都是時時刻刻「誠於中,形於外」。我們言語都是非常嚴謹、謹慎,就不容易講錯話。有時候在很重要的場合講錯一句話,可能以前的努力都前功盡棄。所以人的修養處往往都在細處下手,都在人不注意的地方,我們能夠謹慎注意到,才能夠真正像「四千五百年」講的「言忠信,行篤敬」,行為都非常的篤實、誠懇。

  昨天我們聽王贈詒教授給我們分享到女德的部分,還有王教授在新疆推展傳統文化,他們寶貴的經驗。在整個王教授分享的過程當中,我就想到,有一篇我們中國的教育哲學《禮記.學記》,裡面有一段話說到,「善歌者使人繼其聲」,會唱歌的人唱著歌曲,人家就不由自主的跟著他唱,他的歌聲可以感染人;「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善於教學的人,他的整個風範會吸引人,希望能效法學習他,也從事於教育的工作。因為我接觸一些小學的老師,他們很用心在教育學生,發現有愛心的老師教出來的小孩,以後當小學老師的比例挺高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到這一點?你們都沒觀察到,這麼淒慘嗎?因為老師的愛心會感動這些學生以他為榜樣,所以說善教者使人繼其志。這樣的老師,「其言也」,他的言語,「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這一段就提到,善於教學的人在引導學生的時候,他是言語很簡約,不會很囉嗦,就能把道理講清楚,這個達就是講明白,約而達。因為我們假如講得很冗長、很囉嗦,又講不明白,一般人聽了會沒耐性,聽不下去,約而達。我們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當中,人家不耐煩,首先不能指責別人沒有善根,首先反思自己有沒有掌握講話的一個態度、一個方式,這個很重要,約而達。微而臧,這個微就是很能深入道理,這個臧就是能夠把道理彰顯得很好。「罕譬而喻」,罕譬就是用很少的譬喻就能把道理給大家體會得到,這個喻就是明白。

  大家不知道有沒有留心,昨天我們王教授提了很多譬喻,其實那分存心就是讓大家能夠體會到這個道理。比方說「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王教授舉了一個例子,在他們新疆,比方要到一個觀光區,坐車可能要坐很久,幾十個小時有沒有可能?有可能,有可能沿路上還是一些沙漠,什麼人都沒有。這個時候你不好好聽這個司機的,到時候你就回不了家。所以要聽這個司機的,並不是說他的人格比你高、他的地位比你高,不是這個意思,是他要為所有的乘客負責任,這個就彰顯了司機是有責任的。相同的,也彰顯了為人父母是有責任的,為人丈夫是有責任的,為人子女是有責任的。所以在家從父就是父母有責任把女兒教好。出嫁從夫就代表夫妻在一起,夫妻同體了。但總不能兩個人唱的調不一樣,一個要往東,一個要往西,請問這個家會怎麼樣?就無所適從。兩個人意見不同,小孩也不知道要聽誰的,這個就不妥當了。就是在團體、在家庭當中,一定要有人說了算。團體當中有君臣關係,領導者發號決策,假如每個人都能發號決策,那團體到底會走向哪裡去?家如是,團體皆如是。所以家庭當中要「主伴圓融」,主要的決策誰下決定,這個是主,其他的是伴。伴就是可以給予充分的意見,但是總要有人下決定。下決定不是很過癮,下決定是要負責任的。一個人從小就被引導教育成一個非常有道義的人生態度,有道義的人生態度,他得要對自己所下的決定負完全的責任。他又對自己的妻子、對自己的孩子都有道義,他是戰戰兢兢去帶領這一個家庭,而不是說「我說了算,挺痛快的」。

  我們得從這幾千年來人們的心境去領會。有道義的人,他是很怕人家相信他的,人家相信他了,他不願意對不起別人對他的信任。為人丈夫如此,為人領導亦如此。這個時代,我們常說「事非經過不知難」。沒有當過領導的人,要批評領導很輕鬆,真正自己當過,可能就不會這麼批評了。沒有結過婚的人,要批評結婚的人很容易,真正自己結婚了,柴米油鹽醬醋茶來的時候,他自己還有沒有那種耐性、還有沒有那種承擔都很難講。諸位學長,你們喜不喜歡你說了算?(一聽眾答:喜歡。)我們高學長昨天聽懂了王教授一句話,叫做「犧牲享受,享受犧牲」,高學長喜歡承擔責任,無私無我,樂在其中。承擔責任事實上是不輕鬆的。我從我自己父親幾十年來對家的付出可以深深感覺到,男人,一個家庭扛在他肩上,他是非常不容易的。諸位女同胞,妳們家妳說了算好不好?而且男女的特質確實不同,為什麼說「男有分,女有歸」?男人,你每天叫他刺繡,每天叫他煮飯,他那個男子氣概好像不容易出得來。他的屬性,這種陽剛,怎麼樣讓他這種陽剛之氣能夠充分去發揮,這叫道法自然。女子現在在政治上、在事業上要跟男人比個高下,說實在話,您見過哪個女強人非常happy(快樂)的?諸位學長,您見過哪個在商場上叱吒風雲、呼風喚雨的說「我實在是人世間最快樂的」,有嗎?沒有,我們這個時代,誰都是白老鼠,很多思想很混亂,我們也不知道他講的對不對,就聽了,然後就去做了。聽了那些道理不是很妥當的,我們做下去以後也會痛苦,因為它不見得能夠道法自然。

  女有歸,這個歸字也顯露出女子的特質當中,她的情感還是比較需要有個依靠。可能我講到這裡,底下有女子不大同意了,「我可以不用靠!」誰不用靠?你生出來不用靠父母嗎?假如您覺得您不用靠男人了,很好,那您這輩子就可以一心一意完全為整個民族、社會,很好,我也隨喜功德。為什麼?就好像我認識一位女老師,她今年教書四十多年了。教學生是要非常用心專注。今天要教這麼多孩子,還要照顧家庭,容不容易?太困難了。所以這一位女老師是真正全心全意教孩子,沒時間結婚,這是她的選擇。可是不能選擇結了婚之後又去工作,家裡又照顧不了,這個就有負面影響出來了。而且家裡照顧不好,它的負面影響是這個時代的人類下一代毀了,誰能負這個責任?這是很嚴肅的問題,不是開玩笑的。有人就說話了,「我工作很穩,我的孩子也教得不錯」,那是妳,不是其他的人。整個世界不能只看妳一個人的感受來決定該怎麼做。擺在面前的是什麼?是下一代現在亂七八糟,不是只有妳兒子好,妳要看到全局。以前的人懂,隨時都顧及整個家族、整個社會民族,以前的人都有這個概念。現在的人自我太重了,只考慮自己的感受。

  曾經有一次,剛好我們在談孝道,談到要引導、啟發孩子的孝心,要讓他們能夠懂得知恩報恩,父母老的時候,一定要照顧、孝敬自己的父母。結果有一個女士舉手了,她說:「我不用孩子照顧,我有養老金,我有退休金。」諸位學長,她講的有沒有道理?(聽眾答:有。)你們還點頭,有道理,誰家的道理?經典裡面哪一句寫到這個道理?感覺人就只想「我好不好」,她有沒有去想過整個社會風氣的影響?「我有退休金」,請問其他的老人有沒有退休金?但是大家再去細細想想,有退休金叫社會福利,請問大家,現在社會福利最好的國家出現什麼情況?冰島倒閉,這個國家破產了,希臘、西班牙、意大利現在都岌岌可危,這些都是社會福利最好的地方。福利真能解決問題嗎?人的福報根源在這一顆心地,一個人覺得「奉養父母也不是我的事,是國家的事」的時候,這個國家的人還會有福報嗎?連父母都不會感恩的人,就想著國家有這麼好的福利了,他還會有福報嗎?所以有時候我們不從心地上、不從根本上去看事情,反而都覺得「挺好的,都有錢可以花,又不用擔心,沒問題」。你看國家破產了,拿誰的錢來花?下一代子孫,下兩代子孫,甚至花到第三代的都有。誰帶頭的?American(美國)要負的因果很大,整個飲食文化,整個人的思想觀念,他們誤導得太嚴重了。包含好萊塢電影,今天認識,今天晚上就發生關係了。年輕人不懂,看了,好美,那個叫以人行畜生的事情,還美嗎?我們懂不懂得判斷?

  第一個,社會福利也是從老百姓的錢出來的,接受福利的人有沒有感恩,還是視為理所當然?一個人覺得,得到的福是理所當然,他已經快沒福了,福就耗得很快。而且我們再細細去分析,今天我們叫孩子不用養我們了,我們自己有退休金,那是讓孩子不用來盡這一分孝道了,這不是在讓孝道不能傳承下去嗎?誰來負這個因果責任?諸位學長,我們有沒有去跟人家講過,「以後老了也不要指望孩子養,靠自己就好了」,我們有沒有跟別人講過這樣的話?這個話不能亂講,你在鼓勵不要孝順。所以「一言興邦,一言喪邦」,言語不謹慎,不考慮到流弊,每天在造業我們自己不知道。再來,這一位女士講,「社會福利,我有退休金就好了,不用孩子照顧」。請問退休金是誰的錢?不就是納稅人繳的錢嗎?現在這些孩子不教他孝順,不教他尊重老人,以後他長大了,他要納稅,他要決定國家這些錢花到哪裡去。而我們都沒教他孝順,沒教他尊重老人,請問這些社會福利以後會不會減少,會不會被砍掉?會被誰砍掉?會被沒受教知恩報恩、沒受教孝道的下一代人砍掉。所以「不論現行,而論流弊;不論一時,而論久遠;不論一身,而論天下」。

  老祖宗講的五倫關係是自然的法則,不是誰發明的。這都是縱觀整個人的特質,還有整個社會的影響,總結下來幾千年不變的真相。今天我們選擇了家庭,我們就要把家庭照顧好,不然就不要結婚。結了婚之後,家庭沒有照顧好,然後說「我底下員工幾百人,我還是對社會很有貢獻的」。第一個,流弊太大。女人都不把孩子養育好、家庭照顧好,這個社會一定亂。當社會亂的時候,請問我們幾百個員工、幾千個員工有什麼意義,那還是光彩嗎?其實我們現在人類所面臨的就是要走向滅亡了,假如再不醒過來,當三十年後、五十年後是滅亡,我們現在所謂的那些光榮又有什麼意義?下一代毀了,世界一定是完蛋的。而且,事實上假如我們的家庭沒有照顧好,我們的事業看起來很不錯,絕對是福報,而不是我們的智慧跟能力,這是絕對真實的狀況。為什麼?「其家不能教,而能教人者,無之」。她的孩子都教不好,而能夠去教好別人的孩子、教好員工,不可能。孩子從小跟著她,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受她影響,都不能給予好的影響,還要給別人好的影響,太困難了。事實上我們很冷靜看,現在所謂的事業很成功,很大比例都是自己的福報還有祖先的福報。這個企業團體,跟在他身邊的這些主管都是十年、十五年、二十年的,那這個領導者不簡單,他是真正能凝聚人心。但是假如他事業做得很大,可是他的員工流動率非常大,那代表他根本就沒有辦法凝聚人心,「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是為什麼他事業還是很大?那就是他的福報,不是他的智慧跟能力。其實我們現在這個社會的狀況,能真正看清自己相當不容易。

  我們心裡想想,今天假如你是老闆,有一個員工自殺了,是因為你的關係而自殺,你還想不想當老闆?我心裡想想,五千萬、一億,多少錢我都不要了,不要因為我的關係讓一個人死掉。假如我們經營的一個環境反而造成很多在這裡工作的人想不開自殺,這種錢我不賺了。為什麼?生命不是用錢可以換回來的,這些員工離鄉背井到了我們公司裡面來,我們要把他照顧好。就好像當一個大學生、當一個研究生從樓上跳下來自殺死了,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難道不反思嗎?我們當父母的人難道還不痛定思痛孩子出了什麼問題嗎?可是這些大學生自殺的時候,我們是怎麼去回應的?我們麻木了,我們被物欲給麻木了,只看眼前,只看虛榮。有一個官員當場反應,「我們的大學生自殺率又還沒有超過美國」。這什麼話,這是一個父母官的話嗎?這是有把子民放在心上嗎?這不是一個數字的概念,不是有沒有超過平均值的概念,是一個人跳下來之後,他的家庭、他的父母、關心愛他的人從此見不到光明。我們是用這個心境去應對,我們處理事情絕對會把根源問題找出來。可是我們現在好像反應很慢,一個現象出來了,嚇了大家,「怎麼會這樣?太傷心了」,保證一個月之後又沒了。人之所以麻木,就在於我們現在擺在前面都是功利、以追求物質的享受,而不是道義。

  我們說,出來服務社會是愛這個社會人民,我們可以放下自己的孩子,不全心全意教導他,然後去愛人民,這根本就不可能是成立的邏輯。《孝經》裡面講的,「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今天我們的親生骨肉需要我們,我們都能拋得下,我們的愛心已經不存在了,欲望已經驅使我們往功利的人生方向在走了。話說到這裡,我怎麼覺得我今天講話好像有點激動,大家多多包涵,可能也沒有顧及到大家的面子跟感受。為什麼?我感覺這些問題再不痛定思痛,人類已經沒法活下去了。人都不像人的時候,上天就要開口了。上天開口很厲害,就會讓所有的人了解一個道理,「惡有惡報,善有善報」。「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上帝開口了,上天開口了,就是所有沒有盡到本分的人,都已經沒有做到他當人的本分、責任了。我們看所有的動物生下牠的孩子,尤其哺乳類,一般講高等動物,都是盡心盡力把牠的孩子養育到有能力去生活了,才會讓牠離開,這是一種責任。我們教育孩子,有沒有把他一生應有的做人做事態度都扎好了根,我們才覺得我們有盡了父母這個責任?所以這幾節課我們跟大家一直在探討「父慈子孝」。

  我好像還想再講點,老祖宗講的這個別是很有道理的,別不是分別、不是高下,這個別是分工,互相感激、互相尊重、互相扶持、互相成就。師長其實講得很清楚了,一個家庭最重要的兩個任務,一個是經濟,一個是教育孩子。其實還不止包含教育孩子,包含整個家人的生活、照顧,這個責任遠遠大過於經濟的責任,它影響得非常深遠。男子陽剛氣,他很適合出去闖蕩,擔負起經濟的責任。而女子因為她又加上懷胎十月,這種同體的感受,我相信懷過孕的女子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諸位媽媽是不是這樣?這個我就說不上來了,我沒有發言權,我是想像的。這種同體的感受,一定是盡心盡力希望把這個孩子給教好。所以母親生育孩子之後,很自然的去照顧好她的孩子,因為他還沒有行為能力。三歲以前,動作,包含是非善惡的判斷都還沒有建立起來、沒有培養起來,母親每天這麼細心的照料、呵護、陪伴,所以養育孩子的重任落在女子的身上。

  諸位女同胞,女有歸就是女子的情感是很豐富的,她找到一個可以信任的男人跟家庭,她的心比較安下來,是不是這個樣子?(聽眾:沒什麼反應)諸位男士,女子沒什麼反應,大家知不知道原因在哪裡?掌聲鼓勵,你看我們男學長們都是覺悟的人。就是很自然的,女子情感比較豐富,所以她假如有一個值得信任的男人,她的心會很安,女有歸。為什麼女子都沒什麼反應?因為找不到可以信任的男人,這個叫惡性循環。怪誰?別怪了,「閨閫乃聖賢所出之地,母教為天下太平之源」,男人沒有責任心,跟女人也脫離不了關係。假如母親很會教育孩子,從小都是頂天立地。我們看范仲淹的母親教育她的孩子,長大之後,肩膀是扛起天下、扛起整個家族的興衰,不簡單。誰教的?母親教的。當然,諸位學長,我在講這一段的時候,指的是一般世間的人。李炳南老師說的,「不勸人吃素」,那個不勸人不是說你不講這些道理,大家要會聽。那個不勸人就是,你不要指著人家,「你吃素、吃素,不吃素你完蛋了」,不是這個樣子的。你當然講道理,講講講,人家能接受的人接受,不能接受,你也不要給人家壓力,是這個意思。

  這個都是對緣分要看得清楚,緣分是強求不得的,得水到渠成。你現在要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人家工作好好的,「來跟我們做,辭掉工作」。結果人家一辭,父母睡不著覺,家裡的人每天在那裡擔心,最後來找你,你怎麼辦?這個都包含在「人皆好為人師」,這都沒有設身處地考慮整個客觀的狀況。

  我怎麼講這來了?我剛剛是講到什麼?就是講到這個歸字。女子的整個特質,有一個值得信任的男子,有一個家庭,她反而很能安心的去盡心盡力付出,為這個家,為這個家族。其實當她為家、為家族的時候,就是為社會貢獻。每個家的孩子都好了,這個社會哪有不安定的道理?「正家則天下定矣」,每個家都好了,天下就安定了。前天有一位長者就說,「孔子怎麼罵女人?」不是這麼講,「孔子怎麼好像不喜歡女人?」這麼講好像也很奇怪。大家知道是哪一句嗎?那個抽籤怎麼沒有了?你們都答得很快,「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我們現在抽一個人出來,人家問你,孔子怎麼不喜歡女人?你怎麼回答?Hello(你好),這是剛好有一個典故,《論語》裡面說「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大家知道《孟子》講的,「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所以還沒抽以前,大家緊不緊張?緊張,那就要趕快把這個心調整一下。有沒有人心裡想,「趕快抽到我,不要抽到別人,我有犧牲奉獻的精神」,有沒有人是這麼想的?那就不簡單,功夫很好。當然,我也不能讓大家做君子,我自己做小人。有沒有人要跟大家說一說?葉學長。因為好像變成我抽你們,變我小人。

  葉學長:老師、各位學長好,事實上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想舉手也滿好的,給自己一個機會我就會記得。女子是不是講女僕,小人是不是指男僕?因為他們沒有受教育,相對沒有受教育,所以這樣的人我們相處要更謹慎,就難跟他相處。是不是另外一個解釋是說,女子與小人泛指就是沒有道德學問的人?

  蔡老師:這個時代講這些問題特別不容易,剛剛葉學長講到的,女子與小人有一個講法,女子是指女僕,小人是指男僕。為難養也,可能意思是說,這些僕人懂的人生道理比較少。換另外一個角度講,他懂的比較少,我們當領導的人、當主人的人,也要有責任把他們教育好,這個也是積陰德。有一個長者,他請了幾個保姆,這些保姆都是十幾歲就到他們家裡來幫忙,他都把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好好的教育她們,最後年齡適婚了,出嫁都嫁到很好的人家。因為在他們家懂事了,嫁出去。我們心裡想,「嫁出去,少個工作的人了」,這個就是私心。嫁出去了,很好,她有個好人家了,這個就是能夠有公心來付出。他們家保姆好幾個,都是他們調教完之後出嫁的,這個就是積陰德了。「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這個慈裡面也就包含了愛心,教育她們。這是一個說法。

  其實這一段話講到這裡,應該再把後面那一段話要接著念出來會比較妥當。我們有時候引經據典不能斷章取義,得要整個講下來,下一句叫「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我剛剛說這些道理不好講,是因為現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人自我比較強,好惡很重。只要我們是男人,講男人不好,心裡就難受。只要我們是女人,講女人不好,心裡就過不去。好惡很嚴重。應該是說,我們是男人,講我們男人哪裡不好,我們趕緊好好來改過,提升男人,而不是起了好惡跟瞋恚心,那就沒辦法長學問了。心有所好樂,不得其正;有所忿懥,不得其正。

  大家看,這個是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可是孔子又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方剛,戒之在色」。請問這一句是講男人還是講女人?講男人,男人要反省;講女人,女人要反省,這樣才對。聖人、夫子不就是要讓我們進步的嗎?怎麼挑這一句出來,看孔夫子不順眼?這個就太不理智了。人要進步,最重要的是,要知過、改過,才能進步。「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這是講男子特別容易犯的問題。當然,「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男女都一樣。少之時,血氣未定,應該比較是指男子這個現象。

  我們看女子與小人,我們在解每一句經句的時候,「依義不依語」,依它的意義,不是依言語跟文字。我們不要鎖在「這個字就是指我」,不要執著在文字上面。比方說,我們看《德育故事》裡面,鄭濂他們家一千口人,皇帝頒給他「天下第一家」,然後順便拿了兩顆水梨,讓鄭濂拿回家族去,看看他怎麼分這兩顆水梨給一千個人吃。他很公平,兩顆水梨打碎,讓汁滲透到那個大水缸,每個人舀一碗吃,他的修養不簡單。可是皇帝問他怎麼把一千個人治好,他說「不聽婦言」。諸位女同胞,你們還相信鄭濂的話嗎?人要提升道德學問,好惡心不放下,很難。但是婦言,文字是「婦女的話」,這是表面的文字。更深的義理在哪裡?更深的義理就是自私自利,只有私心,不能為大局著想的人的話,這個就是道理。我們男人假如心胸都很狹隘,只想自己,那「不聽婦言」就是指我們了。以前男人強調的是要大丈夫有大的格局,不能小家子氣。假如女子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她很難大局為重,所以養女兒比養兒子還困難。我們客觀來講,您覺得男人肚量大還是女人肚量大?(女學員答:男人。)女子講的,那我們比較沒那麼大壓力。那不就對了嗎?這是講一個客觀狀況,不是對誰有意見。既然是一個客觀狀況,我們當然要去改善、去突破。

  女人難養、難教育,為什麼?第一個,你要把她的小心眼轉過來。第二個,她以後是媽媽,以後是太太,對這個社會影響太大了,你不能不把她教好。所以這個「難養」裡面還包含「太重要了,太不容易了」,要把她養好。假如是轉變習性,那就不容易了。那個小心眼在哪裡體現出來?孔子舉了這個狀況,跟她很親密了,近,關係很熟了,她恭敬的態度就沒了,「討厭!」她的尊重度就愈來愈低,就比較沒有那個莊嚴了,就有時候不知規矩,發號施令,可能就亂了。可是這個時候你一警覺到,還是保持距離好,你一不理她,她就埋怨你了,私底下就罵,「當初對我這樣,現在還變成這個樣子」,就開始埋怨了。這個是在敘述女子心胸狹窄會出現的情況。

  我們諸位男士現在對照一下,我們有沒有跟領導,還是跟朋友熟了以後就不恭敬了?就這樣很隨便,講話都挖苦別人了?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人家覺得我們會惹事,跟我們保持距離了,我們又在那裡罵,「想當年,不是因為我,怎麼樣怎麼樣,現在還不理我!」這個是遠之則怨。我再考慮一下講得夠不夠圓融,不然可能待會下台來很多人都不理我了。所以對聖人的這些提醒、教誨我們要好好珍惜,不然我們還在那誤會,還在那曲解,還在那批評,那真的是「聖人伏匿,愚者擅權,天下之不祥」。這句話跟大家講過了嗎?五不祥。有人說沒有,正常,因為還沒講二十一次。我們話又說回來了,從這裡剛剛跟大家探討的就可以了解到,這個詞是教育孩子、教育子女,教育男孩、女孩,而且教女孩比男孩還難,還重要。諸位學長,您是生女兒的請舉手,請放下。恭喜你們,天下的安危就交給你們了,「女人家操之大半」,而且要從小扎好基礎。大家要相信,出一個范仲淹,那一個地區就安定下來了,那個功德無量。而范仲淹是女子教出來的,是媽媽教出來的。

  之前跟大家溝通到父慈子孝這個教育,慈表現在對孩子要有信心。再來,恩威並施、恩威並濟、悲智雙運。悲智雙運當中第一個重點,我們說「君子務本」,教育的本在長善救失,長這個善心。「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沒長他的善,他就增惡,沒有說人這一天沒進步也沒退步,不可能,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而且先入為主,你不把對的教給他,他可能就學到錯的。對小孩的教育,很強調仁愛心的培養,節儉態度的培養。假如父母不做出仁愛的行為,孩子每天看電視,可能學到的都是負面的。有一個孩子,一、二歲的時候看電影,看到殺戮的場面,流眼淚;過了二、三年,父親又不經意看了一下,孩子看到殺戮了,還是有點不敢看;可是再過一、二年,孩子再看殺戮的,是邊看邊喊「殺、殺、殺」。孩子的心每天都在變化,我們是把他引到哪裡去?所以長善,同時也在救他的失。我們有明白到這顆善心才是教育的核心點的時候,就會有敏感度。比方說,我們現在做這個動作對孩子是什麼影響?我們說這一句話又給孩子什麼影響?我們能有這個敏感度,就能掌握好很多教育的機會點。

  比方我們是當父母的,今天孩子考了一百分,拿考卷回來,是不是教育他的機會?是,他考一百分,我們會怎麼跟他講?「真了不起!能考一百分」,那他就覺得考一百分很了不得,他長的是傲慢。所以大家有沒有留心到,成績好的人大部分都傲慢?他就是在無形當中那個氛圍,他就覺得考成績好,就是我比較高,人家比較低了。他什麼時候形成這個態度?就是在父母跟老師應該引導他對的態度的時候沒引導,他就長錯誤的。所以現在的現象是成績好傲慢,學歷高傲慢,長得漂亮也傲慢,身高高也傲慢。我也是在這個社會成長,挺不容易的,小時候我又長得不高,初一的時候還一百五十幾公分,還挺矮的,每天在那裡給我媽媽說:「媽,我怎麼這麼矮?」因為我媽媽也不高。你看不懂事,還讓媽媽覺得有壓力了。我們有沒有關注到,孩子的心靈是形成一個正確的人生態度還是錯誤的?我們當父母、老師的要有這個敏感度。今天當老師的,考卷發下去,成績大家都看到了,這個老師講,「同學們,不是考試結束了,考試才剛開始,隨時都有考試。今天你假如考了一百分,你就覺得『都是我自己的功勞』,你已經考不及格了,你已經長傲慢心了。我們要了解,考一百分,那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是很多人的幫助,是你那一科老師辛勤的付出,你要感激他們!」所以他成績好,他是覺得這個光榮要感激所有對他有恩德的人,他長的是感恩的心,而不是長傲慢的心。

  他有能力了,我們引導他是「己有能,勿自私」,「我們有這些好的知識、好的能力了,應該主動的去幫助同學,他們有需要」。這個時候他不只沒有傲慢,他還能夠體恤成績不好的人,擴寬他的心量,很可能他就懂得好好照顧他隔壁的同學,而不是瞧不起,「他分數比我低」。包含引導孩子自我檢討,「今天你成績不好,你能夠真正把成績不好的原因找出來。是不是粗心了?是不是臨時抱佛腳了?是不是沒有主動去問老師,問這些懂的同學?是不是沒有去好好學習人家讀書的態度?『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他就能夠在這一次考試當中,找到他可以提升的部分。「過能改,歸於無」,你下一次考試不能再重複同樣的錯誤了。假如我們是用這樣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成績,那我們的成績一定可以不斷的進步,因為犯的錯誤下一次不會再犯。這個心態會成就孩子一生對事的態度,成績只是他一次的表現而已,不見得能夠影響他的一輩子。這個都是在這些機會點當中去長善、去救失,我們長輩都有這個敏感度,就能掌握好每一個機緣。這個是跟大家講的務本,長這個善心。

  第二個,教育孩子的時候很謹慎,「慎於始」。因為習慣成自然,壞習慣養成就不好改了。第一次出現狀況能夠糾正、能夠警惕,可能他一輩子就不會犯同樣的錯誤。我們曾經聽一個企業家講到,他的女兒常常看電視看到不吃飯。夫妻一看,不能讓她這個壞習慣養成,繼續這個樣子,所以夫妻兩個就商量,「今天我們一起吃飯,把東西都吃完,不要留給她了。她每一次拖拖拉拉的,看完電視才來吃飯,都有得吃,她就繼續放任下去了」。所以夫妻兩個先討論好,今天都吃完,冰箱也不放東西,讓她也沒東西可以吃了。討論好了,就真的叫了一下女兒,女兒沒有回應,兩個人就全部把它吃光。結果等看完電視,女兒過來,一看桌子上乾乾淨淨的,又去開冰箱,也沒東西可以吃,然後就看著她媽媽,叫了幾聲「媽……」,是撒嬌的聲音。她媽媽看看先生,這個時候先生要以非常堅定的眼神告訴自己的太太,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個時候忍不住,就前功盡棄了。教訓孩子的時候,有時候該忍下心來還是得忍。這個媽媽看完先生,先生很堅定,接著就跟他女兒講:「明天早上就有飯吃了。」晚餐沒有來吃,明天早上就有飯吃了。

  當天就去睡覺了。結果這個媽媽其實也不怎麼睡得著,在心裡想「女兒還在餓肚子」,在那裡翻來翻去。突然女兒敲門了,走進他們的房間,露出很可憐的樣子,她說,「媽,我快餓死了」。結果她媽媽一聽到,有一個衝動,要爬起來煮飯、煮東西了。突然要爬起來的時候,她先生的手握著他太太的手,在棉被裡面抓住她,hold on(堅持住),意思就是,面對敵人的時候絕不能手軟。誰是敵人?女兒的壞習慣是敵人。這個時候你不狠下心來,問題不能解決。尤其壞習慣就好像人身體長病一樣,愈早處理,對身體的危害愈小;愈晚處理,危害愈大,難度愈高。所以慎於始,及早教育很重要。她先生也是事前做好溝通,做了很多心理建設,手給她拉下來,她太太就沒有起來了,然後太太就跟女兒講,「明天很快就到了」。孩子看沒反應,就出去了。結果凌晨差不多三、四點左右,這個媽媽也睡不著覺了,就先走出來,想先準備早餐給她吃了。要進廚房,還沒開燈,恍惚感覺廚房裡面好像有人在那兒晃、在那兒動。仔細一瞧,是她女兒,她女兒餓得睡不著覺,已經拿著鍋鏟在廚房裡面等她媽媽了。可能這個女兒心裡想,「這一餐不能再放過了」。她警覺到了,以後就不會再這麼放肆了。這個是慎於始。

  慎於始其實包含孩子第一次說謊、第一次偷東西、第一次沒帶作業、第一次遲到,這些種種不好呈現出來了,我們有沒有抓住機會點,讓他得到教訓,以後不會再犯?這個都是慎於始,很重要的。包含之前也跟大家講的,不只對孩子是慎於始。趙匡胤當皇帝的時候,他的母親杜太后抓住了這個最好的機會點,不只教育了趙匡胤,也教育了所有宋朝往後的皇帝。誰不知道杜太后當著兒子登基的時候,給他非常嚴肅的教誨,你好好做還好,你做不好,比平民百姓還不如,還要被人民推翻掉!那孩子就記一輩子了。尤其那個時間點,當皇帝登基,高興得不得了,得意忘形怎麼辦?這個都是很有睿智的。包含陶侃的母親,兒子當官,拿了一些魚罐頭回來,這個母親馬上就把它退回去了說,你當官的人,還拿著這些公家的東西來送給母親,這是不妥當的,哪怕你是用錢買的,應該都要避嫌。

  早上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