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劉素雲老師複講  (第二十一集)  2018/3/24  中國  檔名:56-214-0021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看下一段經文:

  【除其本願為眾生故。被弘誓鎧。教化一切有情。皆發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賢道。雖生他方世界。永離惡趣。或樂說法。或樂聽法。或現神足。隨意修習。無不圓滿。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三十六願,「教化隨意願」。法藏比丘說我作佛時,所有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者,究竟必定得到一生補處。除了他們欲實踐本願,憑著堅固弘誓願力,教化一切眾生,使眾生對於佛法都能發起清淨的信心,勸導他們修學覺悟的行為,進而修學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求願往生極樂。就是說這些菩薩,即使是示現到他方世界教化眾生,也不受六道輪迴的苦報。他們或者是示現說法的身分,或者示現聽法的身分,或者是示現神通利益眾生。無論示現什麼身分,教化什麼法門,都能以種種善巧方便令眾生隨意修習,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引導眾生往生極樂。菩薩的弘誓願沒有不圓滿的,如果以上兩願,就是「一生補處願」、「教化隨意願」,不能實現的話,我就不成佛。

  『本願』,菩薩在成佛之前所發的大願,叫「本願」。『被弘誓鎧』,「被」,在這裡這個字是被,但是讀的時候要讀成披。「被弘誓鎧」,它同提手旁加個皮字的披。弘誓是指四弘誓願,鎧是鎧甲,這裡比喻菩薩以弘誓願為鎧甲,出入三界六道教化一切眾生。看下一句經文,『除其本願為眾生故』,每個人的意願都有所不同,這就是人與人之間不容易相處的原因,雖然是同在一個道場,還搞勾心鬥角,搞是非人我。菩薩的意願也不相同,有的菩薩要先度眾生,再成佛;有的菩薩是要成佛,然後再度眾生。前一願是先度眾生,後一願是先成佛,比如說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代表的就是先度眾生,後成佛。不能說哪一個好,哪一個不好,都好!可是如果沒有往生到西方世界,你發願先度眾生後成佛,恐怕是你沒度得了眾生,反被眾生度了。所以還是先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以後再度眾生,這樣更有把握。

  下一句,「被弘誓鎧」,這是比喻就是說,他很勇敢,可以到六道三途裡去度化眾生,教化一切有情。十方世界,有許多等覺菩薩,還沒有遇到這個法門,所以不能圓成佛道。你如果能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他,你就度他了。所以可能是其他的法門,你講不過他;這個法門他講不過你,這就是教化一切有情。你有本事度九法界一切有情,包括菩薩在內,這樣度眾生的能力,其他菩薩比不上,這也是極樂世界第一殊勝之處。說到這裡,可能有同修疑惑說,等覺菩薩我怎麼能度得了?在這裡說的都是真話,因為有好多菩薩,他們還沒有接觸到這個法門,如果你把這個法門介紹給等覺菩薩,你就度他了,就是這麼個道理。下一句,『皆發信心』,這是極樂世界的菩薩,倒駕慈航度眾生的目標,最淺的目標是信,菩薩有能力讓九法界有情對這個法門產生信心。當然也得具備條件,什麼條件?第一是眾生根熟,第二是彌陀威神加持,我們才有能力教他們聽了之後,產生信心。

  下一句,『修菩提行』,真信,真正發心,真正一心稱念求生淨土,這就是「修菩提行」。『行普賢道』,這是第三個層次,是最高的,極樂世界的菩薩們倒駕慈航,教化眾生有三個目標,一是令信,二是令行,三是令行普賢道,這是最殊勝的。看下面兩句,『雖生他方世界,永離惡趣』,這是說阿彌陀佛願力加持。對這句要稍做一下解釋,有同修有誤解說,佛菩薩既然遠離惡趣了,那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肯定就沒有佛菩薩,這是一種誤解。這裡所說的「永離惡趣」,是說三惡道佛菩薩照樣去,但是和眾生不同的,是他們去那裡不受苦報。就是說去還是去的,但是不受苦報,沒有惡受,在地獄裡沒有苦受,在餓鬼道、畜生道裡也沒有苦受,身心俱不受就是永離。三惡道裡一樣有佛菩薩,眾生應以什麼身得度,佛菩薩就示現什麼身為其說法。你說如果佛菩薩不示現那個道的身,他怎麼能度那個道的眾生?所以大家千萬不要錯會了永離的意思,以為三惡道裡沒有菩薩、沒有佛。你們可能因為這句話,覺得他們都不去了,都永離了,這是依文解義,三世佛都喊冤枉。實際上三惡道裡的佛菩薩很多很多,佛菩薩在惡道裡示現或者是說法,無論是出家的身分,或者是在家的身分,甚至於外道的身分,應以什麼身說法,就現什麼身,像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應。

  『或樂聽法』,這是示現做影響眾,就是來捧場的。我做的各種法會,聽眾之中也有許多是菩薩再來的,是來捧場的。『或現神足』,「現神足」是說在必要的時候,通常很少示現神通的,非必要的時候決定不用。那就是說,佛菩薩在必要的時候要現神通;但是在非必要的時候,是決定不用神通的。下面兩句,『隨意修習,無不圓滿』。無論示現修學什麼樣的法門,他的目的都是為了接引眾生,誘導眾生念佛求生淨土。眾生接受佛菩薩的教導,都能用真誠之心,信樂求生,發心念佛這才是真正的圓滿。即使是用其他的法門,佛門常講「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就是說先用其他的方法來誘導你,到最後把念佛求生淨土的法門,介紹給你,讓你專修專學,往生不退成佛,這才真正達到圓滿。請看下面一段經文: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所須飲食。衣服。種種供具。隨意即至。無不滿願。】

  這是第三十七願,「衣食自至願」。法藏比丘說我作佛時,一切眾生生到極樂世界,精神、物質、生活所需,如『飲食、衣服,種種供具』,都能隨自己心願現前,沒有不滿願的。無論古今中外,尤其是娑婆世界的眾生,都能感覺到生活的艱辛,想要做到衣食無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們為了生活長年勞苦奔波。佛法裡常說「法輪未轉食輪先」,如果生活得不到安定,對於修行會有很大的障礙。我們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對於那些長年勞苦奔波人的苦,可能我們沒有體會。就像有一句話說「飽漢不知餓漢饑」,沒有經歷過挨餓的人,他體會不到挨餓是一種什麼苦,是一種什麼滋味。凡夫畢竟是凡夫,如果明天沒得吃,你要說從心裡、從情緒上,絲毫不受影響,那得是有相當功夫的人,普通的人決定做不到。阿彌陀佛對物質生活的供養,設想得非常周到,修行人所需要的「飲食、衣服,種種供具」,物質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隨意即至』,都具足,這是助道之緣殊勝,沒有欠缺。『無不滿願』,就是說你所需要的東西,西方極樂世界都有,隨念現前,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看下面經文:

  【十方諸佛。應念受其供養。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三十八願,「應念受供願」。法藏比丘說,我成佛時,一切生到我國者,如果要想供養諸佛的話,十方諸佛都能應他們的心念接受供養。這以上兩願,「衣食自至願」、「應念受供願」,如果不能實現的話,我就『不取正覺』。說到十方,這裡就是告訴我們的,是普供。我們在這個世界遇到佛不容易,況且遇到了也不認識。別說遇到佛,就是遇到羅漢,甚至於遇到一位真正的修道人,都非常不容易,都很難得。所謂的可遇不可求,哪裡能供養到真佛?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每個人都有能力,有機會供養十方諸佛,一尊佛都不會漏掉。供佛當然你就會聞佛說法,必然得到佛力加持,佛為我們說法,佛護念我們就是加持。願文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十方諸佛,應念受其供養』,這是修學第一殊勝的因緣。若不是阿彌陀佛弘願的威神加持,我們怎麼能做得到?十方世界菩薩、聲聞,看在眼裡實在是羨慕到了極處。因為什麼?他們做不到,極樂世界的菩薩才能做到,顯示出極樂世界的無比殊勝。下一段經文:

  【我作佛時。國中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雖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數。及總宣說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三十九願,「莊嚴無盡願」。法藏比丘說我作佛時,極樂世界的一切萬物莊嚴清淨,光明華麗,形狀色彩殊勝奇特,真正是微妙到了極處,是無法稱說衡量的。極樂世界的眾生雖然具足天眼,對於國中萬物,如果能分辨出它的色彩形狀、光明相狀、名字數量,以及能總說出者,我就不取正覺。『國中萬物』,是指極樂世界的居住、修學、生活,等依報環境,這一願說的是極樂世界依報莊嚴。「我作佛時,國中萬物」,國中是指極樂世界萬物是總說依報,就是居住的環境、修學的環境、生活的環境。『嚴淨』是從體上說的。我們這個世間的物質不清淨,為什麼不清淨?居住在這個世界的眾生,心不清淨。依報隨著正報轉,西方極樂世界佛心清淨,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心地也非常清淨;心不能清淨,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心清淨,感得的依報環境,也是無比的莊嚴潔淨。

  西方世界的地,不像我們這個世界是沙土地,颳一點風就塵土飛揚。極樂世界的地是琉璃地,跟我們這個世界綠色的玉比較接近,就是我們所說的翡翠,綠色透明很稀有,大家都看得很稀有、很名貴。但是在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地,就是琉璃地。西方極樂世界的路面是黃金鋪的,黃金在我們這個世界是寶貴之物,多少人想得到它,很多首飾都是用黃金做的。極樂世界的黃金相當我們這裡的柏油,是用來鋪路的。西方世界是七寶世界,居住房屋的建築材料都是七寶,的確是珍寶宮殿,所以莊嚴。西方極樂世界的珍寶本身放光,寶是什麼顏色,放的光就是什麼顏色。它不但放光,還有香氣,這就非常奇妙。而且它是柔軟的,不像我們世間的珍寶是堅硬的,西方極樂世界的黃金,薄得就像絲綢一樣,可以用來做衣服穿。七寶之體都非常柔軟,這是我們很難想像的,光明、美麗、華麗。下面看『形色殊特』,「形」是形狀,「色」是色彩,形狀與色彩種類繁雜不可稱量。「殊特」的殊是殊勝,特是特別,不是這個世間所有的,也不是我們的思惟想像能想得出來的。『窮微極妙』,就是微妙到極處。

  『無能稱量』,「稱」是稱說,「量」是衡量、度量,不但我們凡夫沒有能力稱量,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們,他們也無法稱量。『其諸眾生』,是指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具足七地以上菩薩的智慧與能力。『雖具天眼』,他們的天眼洞視,盡虛空遍法界都沒有障礙。『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數,及總宣說者,不取正覺』。這幾句經文是說,七地以上的菩薩,都沒有能力完全了解、完全明白,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到底有多少種、有多少數量、有多少形狀、有多少光彩是說不出來的。阿彌陀佛說,要是有人能說得出來,他就不成佛,現在他成佛了,說明七地以上的菩薩沒有這個能力。所以西方世界的確是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即使是等覺菩薩也不能完全徹底的了解。我們常常說,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到底莊嚴到什麼程度?我們從一段經文裡能略知一二,蕅益大師在《要解》裡說,這個法門、這個經典,只有十方諸佛才有能力宣揚流通,只有諸佛才徹底明瞭。九界有情如果不是蒙阿彌陀佛威神加持,不但你不能說也不能理解。我們今天能稍稍的明白那麼一點點,都是蒙阿彌陀佛威神的加持,蒙十方諸佛的加持。看下一段經文:

  【我作佛時。國中無量色樹。高或百千由旬。道場樹高。四百萬里。諸菩薩中。雖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

  這是第四十願,「無量色樹願」。法藏比丘說,我作佛時,極樂國中有無量光明彩麗的樹,它們的高度有的百由旬,有的千由旬,道場旁的菩提樹高達『四百萬里』。在極樂世界的菩薩當中,雖然有些是善根劣的,但是他們對這些寶樹的莊嚴都能了解、知道。解釋幾個名詞,『無量色樹』,是指極樂世界的一切寶樹,因為極樂世界的樹都是七寶和合而成,光彩明亮,顏色美麗,所以稱為色樹。『由旬』是印度的長度單位,有大、中、小三種,大由旬相當於中國的八十里,中由旬相當於六十里,小由旬相當於四十里。『善根劣者』,在這裡是指下下品往生的人,西方極樂世界的樹木花草,比起其他世界顯得格外莊嚴。

  看下面三句經文,「我作佛時,國中無量色樹,高或百千由旬」。這裡的經文,是說樹的數量之多不可計數,樹的美麗莊嚴無與倫比,樹的高度千百由旬。現在的飛機都達不到這樣的高度,這個高度恐怕從我們地球到月亮還不止。拿一棵西方極樂世界的大樹,可以從地球架一座橋到月亮,這實實在在是不可思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身相高大,比如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身相有多大?佛經上講,「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說阿彌陀佛眉心的兩根毫毛捲起來,像一個珠子一樣,就有五座須彌山那麼大。不知道須彌山有多大?如果像喜馬拉雅山,要是有五倍喜馬拉雅山那麼大,阿彌陀佛的面孔那比整個地球大得多了。人身高大,如果沒有這麼高大,那人和樹就不成比例。阿彌陀佛的身相這麼大,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和阿彌陀佛一樣,你就能想像到,極樂世界有多大!實在是不可思議。

  下兩句,「道場樹高,四百萬里」。道場就是阿彌陀佛說法的講堂,講堂周邊的大樹比普通的樹更高、更莊嚴,有四百萬里。下三句,「諸菩薩中,雖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諸菩薩」,就是指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即使是善根最劣的,像下下品往生的人,見思煩惱一品也沒有斷,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對這些樹木的莊嚴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點都不迷惑。西方極樂世界的樹很奇特,這些樹廣博普照,因為樹也是七寶所成的。有一寶成的,所以金樹的根、枝葉花果就都是金的,有二寶所成的,有三、四寶所成,還有無量寶所成的,這裡的七是代表無量的意思,不是一個具體的數字。樹放光,還有香氣,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稱為香光世界。香光莊嚴,所有一切物質都放光,人身也放光,它是光明世界,沒有黑暗,大地都放光。這也就是世尊說的,光無不照,香無不薰,香光莊嚴,形色微妙。

  不但如此,一切萬物都能隨眾生的心,如眾生的意,你怎麼看美,它就給你現所要看的,那個美的樣子。當然這個樹也不例外,我喜歡看樹是直的,他喜歡看樹是彎的,樹可以隨眾生的心,自然生起變化。你喜歡看直的,樹就是直的;你喜歡看樹是彎的,樹就是彎的。不僅僅如此,樹還出法音,隨人所好,你喜歡聽什麼音聲就能聽到樹上有音聲,天樂鳴空。音樂不稀奇,樹還能說法,我們想聽《無量壽經》,樹就講《無量壽經》;我們想聽《華嚴經》,樹就說《華嚴經》。法音能隨眾生心,這些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一一莊嚴都是阿彌陀佛為了教化眾生,善巧方便變化所作,真正不可思議,這就是身土不二。眾生見樹聞香,聽到法音自然就開悟,自然就證果,這樣的樹他方世界是找不到的。請看下面一段經文:

  【欲見諸佛淨國莊嚴。悉於寶樹間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四十一願,「樹現佛剎願」。法藏比丘說,我作佛時,極樂世界的眾生,想要看到十方諸佛國土的人事物等,種種莊嚴,都能在寶樹行間看到,好像從明潔的鏡子看到自己的面相一樣。如果以上兩願不能實現,我就不成佛,這兩願是指「無量色樹願」、「樹現佛剎願」。這一段願文尤其不可思議,世尊當年在講經說法的時候,佛用神力把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顯現出來給與會的大眾看。佛滅度以後,後世的弟子、高僧大德們,有這樣能力的人就不多。隋唐的時候還有,宋以後就很少了,就是能把十方剎土現在眾生面前的,有這種能力的人是非常少了。

  這句經文,『欲見諸佛淨國莊嚴』,「諸佛」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在寶樹間都能見到。樹現佛剎,就像《觀無量壽佛經》,佛一共給我們講了十六觀,第四觀是寶樹觀,此諸寶樹,生諸妙華,踊生諸果。由此可知,極樂世界的寶樹,不但是枝葉繁盛有花有果,因為它是眾寶所成,所以它有大光明。光明中化現出幢幡、寶蓋,幢幡、寶蓋數量很多,也是沒有辦法可以計算得出來的。寶蓋中就現出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佛事是諸佛菩薩教化眾生的狀況,都從寶蓋光明中顯現出來。後兩句又是一個意思,是十方佛國亦於中現,這個範圍就更廣大了。十方諸佛的剎土,每一尊佛的剎土都有十法界,極樂世界特別它沒有十法界,它只有一真法界,是純菩薩的法界。其他的諸佛剎土跟釋迦牟尼佛的教區大致相同,有十法界、有六道、有三途,在寶樹、幢幡、羅網光明中,就這些你都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生西方淨土就是生一切諸佛剎土,見阿彌陀佛就是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西方世界的大眾他們的神通道力,能隨意遍至諸佛國土。

  有許多同修嚮往彌勒淨土,因為彌勒菩薩是下一尊佛,將來要到我們這個世間示現成佛。有很多人想,彌勒菩薩成佛的時候做他的大弟子,就像釋迦牟尼佛會中的舍利弗、目犍連一樣。不少人有這種願望,一心一意求生彌勒淨土,而忽略了西方淨土。彌勒淨土容不容易往生?相當不容易,請注意「相當」兩個字。要想往生彌勒淨土必須要修定,經上講要修唯心識定,因為彌勒菩薩是唯識專家,他是法相唯識宗的始祖。唯心識定要修五重唯識觀,就是這個定有五個層次,由淺而深,你能修成才有資格往生兜率內院;如果修不成你就去不了。從前有師子覺菩薩、無著菩薩、天親菩薩,這三位是非常要好的同參道友,都是修彌勒淨土的。三個人曾經有一個約定,說哪一個人先往生,生到那邊去,回來報個信。

  後來師子覺先往生,去了很多年沒有音信;再以後無著又往生了,過了三年,回來給天親菩薩報信。天親菩薩就問他,你怎麼去了三年才回來報信,怎麼去了這麼久?無著告訴天親說,天上的時間長,我不過是到彌勒菩薩面前打了個轉就回來,哪裡知道這個世間已經三年過去了。接著天親問無著說,師子覺到哪裡去了?無著告訴他說,他生到兜率天在外院遇到許多天女,他已經被天女迷住了,沒有到內院去,在外院享樂。諸位想想,以師子覺的修行功夫,從外院到內院,沒等到內院,在外院就墮落,可見不容易!沒有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穩當。這就是說,你有沒有能力能禁得起誘惑?我們人間的美女不算美,好多人都被迷住了,天女可了不得,那是真美,你有能力不受迷惑嗎?一受迷惑,就又搞三途六道,多麼可怕!換句話說,你抗誘惑的能力能超過師子覺嗎?你的修行功夫能超過師子覺嗎?

  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到底殊勝在哪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既然就是一切諸佛剎土,難道兜率內院彌勒菩薩還除外嗎?當然也在其中。何況我們這一部《無量壽經》,後半部是彌勒菩薩當機,彌勒菩薩與西方淨土的關係,從這一部經上,我們可以清楚明白的看得出來。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說法,彌勒菩薩天天去聽,從來不缺席。你要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看到彌勒菩薩跟你坐在一排,你跟他是同學。如果你跟他說,下課以後,我到你的彌勒內院去玩玩,彌勒菩薩一定是會很歡迎的,就帶你去兜率內院參觀遊覽。如果你求生兜率內院,你是彌勒菩薩的學生,他是你的老師,你看,他的輩分高你一等,師生關係和同學關係是不一樣的。所以要想見彌勒菩薩,親近彌勒菩薩,要想參訪兜率內院,有徑道!這個徑道就是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徑道。你不必修唯心識定那很麻煩,不太容易修成功。就是修成了要是通過外院,如果你像師子覺那樣禁不起類似的誘惑,那就完了,這多可怕。

  這一段我覺得大家應該聽明白了,就是說你要親近彌勒菩薩,你是要做他的同學還是要做他的學生?哪條道是徑道?這一部《無量壽經》念佛法門,是十方一切諸佛普遍為一切眾生,宣揚的經典,普遍勸勉一切眾生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這樣一個特殊的難信法門。我們如果能夠相信,能夠依教奉行,你不僅是世尊的第一弟子,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第一弟子,這是事實真相。正是夏蓮居老居士所說的,「億萬人中一二知」,幾個人知道?你今天知道,你明白了,你這才知道你是多麼的幸運!億萬人中一二知,你居然就是那億萬人中的一、二,所以要珍惜。要把握住這一生最好的機緣,決定圓滿成就菩提,怎麼圓滿?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決定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像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淨念相繼」,一句佛號貫徹始終,這就成功了。請看下一段經文:

  【我作佛時。所居佛剎。廣博嚴淨。光瑩如鏡。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四十二願,「徹照十方願」。法藏比丘說我作佛時,所居住的極樂世界,廣闊無有邊際,莊嚴清淨,光明晶瑩像鏡子一樣,能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的諸佛國土。十方世界的一切眾生,如果看到極樂世界的光明,都能生起稀有殊勝無上的菩提心。如果此願不能實現,我就不成佛。看幾個詞語,『廣博』是廣闊無邊,『光瑩』是光明晶瑩,『徹照』是無所不照,『希有心』指無上殊勝的菩提心。「廣博嚴淨」,這是說西方極樂世界佛國土廣大無邊,可以說是無邊無際。嚴淨是美好、莊嚴、乾淨,沒有污染,潔淨是指沒有污染。這裡的污染不僅僅指環境而說,更重要的是說,心理的污染,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見解的污染,這些污染已經相當嚴重了,有時我們自己還不能覺察。這種污染之深、污染之廣、污染之嚴重,佛要不說出來,我們真的想像不到,讀了佛經才知道這污染的嚴重,「飲苦食毒」,我們還不覺知。

  西方極樂世界無論是在心理上、在環境上,決定沒有污染。我們能相信嗎?我們沒有去過極樂世界,只聽釋迦牟尼佛這樣講,我們相信釋迦牟尼佛不會打妄語,我們相信聖言量。善根福德深厚的人,對聖賢的教誨一點不懷疑;一般的凡夫,對聖人說的話喜歡打問號。淨土是清淨心變現出來的,心淨則土淨,什麼人的清淨心?是自己的清淨心,是自己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阿彌陀佛在因地修清淨心,果地上成就了清淨土,又接引十方身心清淨的眾生往生淨土。所以我們知道,極樂世界的大眾無論是依報、還是正報,都是清淨的,沒有染污的。我們這一生認定西方極樂世界這個目標,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我們可以相信,但是它的清淨純度,我們無法想像。

  下一句,「光瑩如鏡」,這句是形容西方極樂世界的清淨純度,清淨得像一面鏡子,這是講依報。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山河大地,一切萬物放光,光明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這是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光?這個光是心光,是性光,這是科學家沒有辦法探測到的,本性光明。本性就是自性,是遍法界的,性德之光當然也是遍法界的。怎麼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是性德之光?佛在大經上跟我們說過,「依報隨著正報轉」,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是正報,心地清淨,清淨心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所以他居住的環境也是性德變現,所以光明遍照法界。法界裡無量無邊的諸佛剎土,不但照還徹照,這是指依報光明之德用,也就是自性的德用。

  今天的時間到了,就講到這裡,感恩大家。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