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節要習講—身現剎土,剎現佛身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一一集) 2023/3/16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2-001-0111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二十一頁第四行,從第三句「或身現剎土」這段論文看起,我先將這段文念一遍,我們對一對地方:
【或身現剎土。如經云。一毛孔中無量剎。各有四洲四大海。須彌鐵圍亦復然。悉現其中無迫隘。或剎現佛身。如經云。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佛皆入。普為眾生起神變。毘盧遮那法如是。】
這堂課我們從這一段看起。這兩首偈是《華嚴經》上的經文,第一首是正報現依報,從正報的身現依報的境,第二首是依報裡面現出正報,依正互融,依報正報互相融合,自在無礙。這是大乘經常講的不思議境界,它給我們很大的啟示,這個啟示就是依報、正報是一體的。阿賴耶裡面有三細相,第一個是業相,就是一念不覺,起心動念;一念不覺,立刻就產生轉相,這個轉相在唯識裡面講叫見分;境界相,境界相是相分。我們一般講見分是精神,相分是物質。整個宇宙一切萬法,動物、植物、礦物、自然現象,是見相兩分組成的,相分裡面有見分,物質裡面有精神;見分裡面有相分,精神裡面也有物質,這個永遠分不開。
『或身現剎土』,身是正報,剎土是依報,剎土就是宇宙、就是世界,我們現前生活的環境,包括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以及自然環境。正報只說自己,不說別人,正報是「我」,我自己自身以外有父母、兄弟、妻子、兒女、親戚朋友,這個全都是依報,所謂家親眷屬。蔡老師講的《弟子規》,在青島、唐山企業家論壇的分享,這些光碟過去家師淨老勸人至少要看三十遍。他老人家看一樣東西,他的遍數是三十遍,像他老人家看海賢老和尚的光碟看了三十遍,看得很深入、很透徹。這是他老人家勸我們至少要看三十遍。現在我們華藏淨宗學會的齋堂,我們也都有放蔡老師過去在馬來西亞漢學院講的《群書治要36O》。這個每天早餐都播放一集,現在我們重複播到第三遍,住眾就問我這個播完了要再播什麼?我就提出我們老和尚的標準是三十遍,我們才看三遍。所以這個是我們老和尚看一樣東西的遍數,看了三十遍,這個就相當深入了,遍數不夠就印象不深刻。蔡老師講的《弟子規》,我們老和尚看過,他老人家講他至少看過十遍以上。
在現前這個社會非常有必要,這我們淨老和尚提倡的三個根,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佛家的《十善業道經》,稱為儒釋道三個根。這個根非常重要,有根才有本,才有枝葉花果。所以這些講演是正法,這些都是正知正見,這種論壇就是佛門講的護國息災法會。在《仁王護國經》上講,國家有大災難時,國王要禮請一百個高僧大德來講解說明《仁王經》。這個含義很深,一百,這個不是數字,是大圓滿,就是代表全國。你這個國家有災難,全國這些法師,就是從事於教學工作的人,要號召他們認真教學。這個教學非常重要,所謂「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現在這個世間有災難,災難怎麼來的?《太上感應篇》開宗明義一開頭就給我們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感應篇》一開頭這四句概括全篇的義理,下面講的都是解釋這四句。所以這個世間有天災人禍,災難很多,災難頻繁,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嚴重,這是一個果報。災難是不好的果報,不好的果報一定是有不好的因,一定是人民的看法、想法、行為出了問題,他們的思想行為偏差錯誤了,要好好教導他們,讓他明理,讓他改邪歸正、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災難就消除。
「人之初,性本善」,每一個人都有他的本善,只是沒有人去喚醒他、沒有人去啟發他、沒有人去教導他,所以他不知道,不知道他自己是本善,現在一時迷失了,思想行為出現了嚴重的偏差錯誤,只要能夠好好去給他引導,慢慢他也能夠回歸到本善。所以他的本善沒有失掉,就本善上面有一層薄薄的塵土,風一吹他的本覺本善就恢復了,這種人不少。所以透過過去在大陸上辦了很多論壇,有很多人因為參加這個論壇痛改前非,知道自己錯了,這樣的人不少,所以這個世界還是有前途。我們對整個世界也不要看得太悲觀,問題在哪裡?沒有人去教。我們現在雖然用網路、衛星電視傳播,沒有人宣傳,很多人不知道有這個頻道。所以修學淨宗的同修要發大心,天天送這些光碟。現在光碟已經過時了,過去沒有光碟,印小卡片好像傳單這樣;現在手機很方便,大家認識的親友,你可以把我們華藏淨宗弘化網的網站推薦給大家,以及相關的網站,我們淨老和尚講經弘法這些網站。相關的網站,點入我們弘化網,它就連結很多相關的網站。這個大家可以多多去宣導,發給親友,現在手機很方便。另外就印書籤,把我們的網址、二維碼這些印上去,你手機一照網站就出來了,這個也是很方便的。印小書籤送給人方便攜帶,印上一些法語,這個也很理想,做書籤。這個多印一些到處送,讓人家曉得在家裡就可以收看。現代做這個事情就是菩薩行,真的是救苦救難。把各地附近淨宗學會的地址告訴他們,希望他們有時間來參加活動、參加共修,這個也是「身現剎土」的延伸,現在透過現代的這些科技來做弘法的工具也就是我們這個延伸。
『一毛孔中無量剎』,我們身體,汗毛是最細的,是我們的正報,這一毛孔裡面有佛剎。這個「剎」是三千大千世界,一個佛剎,一尊佛的教化區。經上講的單位世界是銀河系,銀河系的中心就是佛講的須彌山,科學家講的黑洞。一千個單位世界就是一千個銀河系,一千個銀河系就是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就是一個大千世界,這個叫一個剎,一個佛剎,也就是十億個銀河系,在哪裡?在毛孔裡面。就在我們這個毛孔裡面,不是一個佛剎,無量剎,無量佛剎在一個毛孔裡面。再告訴你,每個毛孔都如是,不是只有一個毛孔,我們身體汗毛很多,每一根汗毛都是這樣。這每個剎土裡面,『各有四洲四大海,須彌鐵圍亦復然』。單位世界裡有須彌山,以須彌山為中心,八山八海圍繞著;七金山外有鹹海,其外有鐵圍山。在須彌山的四方海中有四大洲,四大部洲;日與月,日就是太陽,月就是月亮,旋繞於須彌山的山腰。圍繞須彌山轉的這些星系無量無邊。『悉現其中無迫隘』,無量佛剎現在一個毛孔裡,沒有絲毫的擁擠現象,這個就是小能容大,不思議境界。我們這個一毛孔,就細得看不見了,這麼小,它裡面竟然有大千世界,這個我們無法去想像的,所以稱為不思議境界。這個大千世界在一毛孔裡面,一毛孔也沒放大,大千世界也沒縮小,但是沒有擁擠的現象。在我們的概念當中,你小的空間要容納多的東西它必定很擁擠,它不擁擠,這個我們怎麼想也想不透,悟入這個境界自然就明瞭。
剎土現佛身。『華藏世界所有塵』,塵是物質裡面最小的極微之微(鄰虛塵),這個塵是指鄰虛塵,鄰就是接近虛空。這個塵我們肉眼是看不見的,科學家稱為基本粒子,就是物質體積最小的基本粒子,佛經稱為塵。『一一塵中佛皆入』,塵是依報,佛是正報,佛有能力入極微之微,入那麼小的一個物質裡面,極微之微裡面有華藏世界。『普為眾生起神變』,諸佛如來,《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應一定要入境界,不入境界怎麼應化?前面說過,入無所入。沒有出入,為什麼說入?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應就是入的意思,實際上是沒有出入;沒有感,佛菩薩就離開,就沒有現前,這叫出。實際上佛菩薩沒有出也沒有入,都是根據眾生有沒有去感,有感必有應,沒有感就沒有應,不是真的有個門讓你進出,沒有,不是那個意思,是一體的。就是隱現不同,只有隱跟現,不是出入。譬如我們看電視,電視畫面裡面有個門,你從這個門進來,一會兒從這個門再走出去。我問你,就在電視畫面上,有沒有出入?電視那個畫面沒有出入,它那個影像有出入。所以這個出是在屏幕上,入也在屏幕上,沒有離開這個屏幕,沒有出入。我們這個宇宙就是一個大屏幕,這個屏幕是立體的,隨你怎麼進入,那是你的感觸。你真明瞭事實真相,哪來的出入!出入怎麼來的?是你分別執著裡面有這種感覺,是有出入。由此可知,出入是個妄念,實際上沒有。佛法所講的是不二法門,出入不二,出跟入是不二的,先後不二、大小不二、真妄不二、眾生跟佛不二,不二就是圓融無礙,二就有障礙,二就有對立。在這裡面體會到,我們在宇宙當中,跟任何人、任何物、任何事是一體,這是你真的覺悟了。
諸佛如來「普為眾生起神變」,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又何嘗不是為眾生起神變?你做壞事,受惡報,讓人家看到,「壞事做不得,做了要受惡報」,你不是在這裡起神變嗎?你做好事得好報,別人看了之後,「好事應當要做」。你說這些人是佛還是真的造業的眾生?如果我們看到這一幕,我覺悟了,他就是佛菩薩示現;我看到這一幕,麻木不仁,他真的在造業。能引起我們覺性的就是佛菩薩,佛菩薩和凡夫差別就在一個覺、一個迷,凡是能夠啟發我們覺悟的一些人事物統統是佛菩薩,佛菩薩現身、示現,人也是、物也是、山河大地也是,你看到這個現象豁然覺悟。『毘盧遮那法如是』,「毘盧遮那」是梵語,意思是遍一切處,所有一切無處不在。毘盧遮那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大的宇宙之間它遍一切處,小的毛孔裡面的佛剎它也遍一切處,沒有不遍的,這個就是毘盧遮那的意思。毘盧遮那是印度話,翻譯成中文是法身,也就是說我們的法身都是遍一切處。佛覺悟了,明白了法身遍一切處,我們眾生迷悟顛倒,法身遍一切處我們不知道。在整個法身當中分自分他,劃清界限,迷惑顛倒,造業受報。佛菩薩覺悟了,知道這是一體,所以不造業了,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迷了就是造業,覺悟了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知道是一體,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一體的。
【就此門中。分為四句。如玄談疏中說。】
這個門中有四句:正報裡面現依報,正報裡面現正報,依報裡面現依報,依報裡面現正報。互相圓融無礙,沒有障礙。
【如是依正混融。無有分齊。】
依報,剎中現佛,正報,身現剎土,混合在一起,圓融無礙。『分』是分別,『齊』是等齊,兩個不同的在一起才有分齊,如果是一體就沒有。整個宇宙是一體,你怎麼能分?你怎麼去劃分?佛為我們講經說法也講「分齊」,為什麼?這是隨順人情,隨順我們凡夫的觀念,不這樣講你聽不懂,他是隨順我們的凡情來講。譬如小乘須陀洹,大乘《華嚴經》裡面的圓教初信位菩薩,這是兩分,他們斷證的功夫是平等的,都是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證功夫等齊。十法界的佛跟十信位等齊,十法界的佛等於是十信位的菩薩。沒有開悟的時候有階級,悟了之後完全是一體。佛說這些階級都是給初學的人方便說,因為我們凡夫都有階級的概念,真實說呢?真實說沒有階級,「無有分齊」,這是講真話。所以佛以真俗二諦說法,真諦就沒有分齊、沒有階級,講俗諦有階級、有分齊。所以講俗諦,我們一般凡夫,講分齊,有階級、有層次,這個我們可以理解;講真諦,開悟了,我們就明白了,沒有開悟還是不能夠理解。
再看下面的文:
【謂前兩觀各述一邊。今此雙融會通心境。故曰心境祕密圓融觀也。】
前面第一觀是真空觀,第二觀是妙有觀,『各述一邊』,就是說空一邊、說有一邊,第三觀是圓融觀,就圓融了。『會通心境』,心跟境是一不是二,這個不能分割,是一體。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四者。智身影現眾緣觀。謂智體唯一。能鑑眾緣。緣相本空。智體照寂。諸緣相盡。如如獨存。】
這個講第四觀。前面第一觀真空觀,第二觀妙有觀,第三觀是圓融觀,這個第四觀是『智身影現眾緣觀』,這是第四觀。觀智體唯一,能鑑照眾緣,猶如日輪照現,迥處虛空,一切眾生無不蒙益。這一段是講智照利生、普度眾生,用智慧光普照一切眾生,利益一切眾生。「智身」是佛十種身之一,智慧身。這個智慧身是指我們自性般若智慧起作用,金剛般若。佛幫助十法界的眾生,最重要的就是智慧,所以我們學佛沒有別的,主要就是學智慧。這個智慧我們也要說明一下,不是知識。知識在佛法講叫世智辯聰,這個不是佛講的智慧。佛講的智慧是我們每一個眾生本來就具足的,自性般若智慧,本有的,不是從外面學來的,你本來就有的。本來有,現在被無明覆蓋,障礙了,把這個無明去掉,智慧就恢復,現前了。所以佛幫助十法界眾生,最重要就是開啟眾生自性的般若智慧。十法界的眾生不能見性,不能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就是因為迷惑顛倒。六道眾生有這麼多的苦難,苦難怎麼來的?也是沒有智慧。沒有智慧就愚痴,愚痴就是想錯了、說錯了、做錯了,結果就是災難,招感災難,這因果報應。所以佛度眾生主要就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佛法的教學就是破迷開悟。
所以苦從哪裡來?從迷惑來的,迷惑他就妄動,妄動就造業。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妄動了,就造業,所以思想言語行為都有偏差,造作輪迴業了。如果能夠隨順聖賢的教誨,把錯誤的思想、見解、言語、行為,依照經典、佛菩薩聖賢的教導,依經典的標準來把我們錯誤的見解、言語、行為改正過來,那就能離苦得樂。所以苦是從迷來的,樂是從悟來的,所以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遇不到聖賢的教誨,他就會造很重的罪業,他無知,他不知道自己在造很嚴重的惡業。惡業所感的是三途果報,墮三惡道,畜生、餓鬼、地獄。苦樂是果,迷悟是因;受苦受樂是果報,因是迷跟悟。苦的因是迷來的,從迷惑來的,愚痴、沒有智慧來的,造作不善業得到苦報;樂是從悟來的,悟是覺悟,明瞭了,不會想錯、說錯、做錯了,他就不造惡業了,他就受樂報,這些都是因果報應的原理原則。所以迷悟是因,果上沒有辦法去改,不能從果去改,改要從因上去改,因改變了,果也就改變了。你要離苦,這個苦是果報,苦從哪裡來的?從迷惑來的,迷惑、造業、受報。所以一定要先破迷、斷惑。要得樂,一定要開智慧,智慧開了,問題就解決了,這苦就沒有了。所以關鍵就是沒有智慧就會產生錯誤的思想、見解、言語、行為,做錯事,輪迴心造輪迴業,那就受六道生死輪迴的果報,所以一定要開智慧。
佛菩薩把他們離苦得樂的經驗告訴我們,我們參考他們的方法,遵循他們的道路,依照佛菩薩在經典的指導,我們依教奉行,也能達到離苦得樂的效果。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為我們做種種示現,無一不是智慧。八相成道是『智身影現』,十二年的參學,四十九年的講經教學是智身影現,智慧身影現在我們這個世間。「影現」告訴我們,佛菩薩在這個世間度眾生,就像《金剛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個有為法意思是,事有,這些事相有,有這些事相,就像我們從屏幕看這些影像節目,這個影像有,有這個事相;理沒有,理是理體,它沒有實體,沒有自性。事上有,理上沒有;相有,性沒有,相是從性現出來的。像那個屏幕,節目的內容、影像是從屏幕現出來的,屏幕好比是我們的自性,它是空寂,但是它能現相,相是從那個空寂的屏幕現出來。就好比我們現在看到整個宇宙世界都是我們自性所現的,現出來這些相有,但是它沒有實體,是一個幻相。所以佛在《金剛經》才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智身影現是講諸佛菩薩,他們決定會現身,眾生有感,佛菩薩他就有應,「感如種植,應如花果」,有感必有應。特別是在苦難的時候有感,我們受苦受難,求佛菩薩,佛菩薩會有應。歡樂的時候也有感,佛菩薩他們也在天上示現天人歡樂,為什麼也要示現?歡樂容易迷惑。我們在人間跟三惡道都在受苦受難,他來示現,幫助我們覺悟。所以佛菩薩天上人間、六道十法界統統有示現,眾生有感,他就有應,無非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遍法界虛空界統統是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你說哪一法不是佛法?會的,像我們眼睛看到所有的一切,沒有一法不是佛法。不會的,你有執著、有分別,沒有一法是佛法,你天天念佛也不是佛法,天天念經也不是佛法,你天天念《彌陀經》、《華嚴經》也不是佛法,為什麼?佛法是不二法,你還有彼此、還有對立、還有矛盾,不是佛法。所以佛法跟世間法你說是一還是二?佛給我們講清楚了,是一不是二。實在講佛法在哪裡?就在世間法裡面,在世間法裡面覺悟了就叫佛法。所以六祖在《壇經》也講,「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不是離開這個世間法去另外一個去覺悟,就在這個世間法裡面覺悟過來就是佛法,世間法就是佛法。如果一天到晚拿著佛經,迷惑顛倒,把佛法也變成世間法了,也是迷而不覺。所以你還有彼此、還有對立、還有矛盾,就不是佛法,你不知道是一體。佛法講到終極,一切法是一體。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性變現出來的,佛在經上常把自性比作大海,一切眾生是大海的水泡,我們看大海起那個水泡很多很多,水泡沒有離開大海,它跟大海是一體。它也曉得我是這個大海生的,本來就是大海。如果水泡跟水泡不知道都是從大海生的,你是一個水泡、我是一個水泡、它是一個水泡,這麼多的水泡彼此都獨立,彼此產生矛盾、衝突、自私自利,全錯了。
佛在經上講,「心淨則佛土淨」,你的心要清淨,清淨就平等、清淨就覺悟,你就決定得生。我們念佛念什麼?念佛天天盼望阿彌陀佛來接引我,你能不能去?不能去,到最後說念佛不靈。其實你完全錯誤了,你的心不清淨。你念阿彌陀佛,你用什麼心來念?《無量壽經》有一句經文很核心、很關鍵,「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我們現在很多念佛人知道一向專念,但是把菩提心疏忽了,沒有去深究我有沒有發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那就是一向專念。一向專念,就是說你是用菩提心去念,菩提是覺悟的意思,覺悟的心去念;還是用攀緣心去念、巴結的心去念、諂媚的心去念?用這樣凡夫的心態去念佛,跟西方極樂世界不相應,心不清淨。淨土,所謂心淨則土淨,念這句阿彌陀佛就是把我們心裡骯髒的東西統統念掉,用這句阿彌陀佛來代替。一切妄想雜念,是非人我,拉拉雜雜的,統統用這句佛號來代替,恢復清淨平等覺,這樣念就是真會念佛了。你真會念了,你跟阿彌陀佛一鼻孔出氣,當然將來就是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極樂世界的境界是怎麼發生的?還是自性變現的。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給我們開示,「唯心淨土,自性彌陀」。極樂世界還是我們自性,沒有離開我們的自性,是你的清淨平等覺現出來的極樂世界,「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不是外頭來的。如果認為有外面的,那變成外道,心外求法了,這樣我們才知道,世出世間一切法不離自性。
「智身影現」,就是佛菩薩加持,幫助六道眾生,特別是幫助初學。在華嚴會上,幫助法身大士破除無始無明的習氣。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從圓教初住位一直到等覺有四十一位次,這個位次怎麼分?這個圓教初住位菩薩他無明破了,但是還有無明習氣,這個習氣要讓它慢慢消失。所以佛在華嚴會上幫助這些法身大士,就是破除無始無明習氣,所以講《華嚴經》,幫助他們成佛,圓成佛道。我們有幸能遇到《華嚴》,也能得利益,這個幫助我們斷粗重的煩惱,最粗、最嚴重的煩惱就是執著。這個三種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妄想是無明煩惱,無明煩惱是根本。最粗的就是執著,見思煩惱,又稱見思惑。有這個東西在,我們的清淨心就沒有了。
清淨心被煩惱給障礙了,所以我們第一關要破的就是見思惑,從這裡下手開始。當然這是一個漸修,就是從這裡開始。如果要頓修、頓悟、頓證,從破無明,無明是根本。無明好像樹的根本,你要這棵樹不繼續長,從根本挖掉,那就斬草除根了,就不用枝枝葉葉去斷。漸修,從枝枝葉葉去斷,從摘葉子、樹苗折下來,再樹枝、樹幹、樹本,然後樹根再挖掉。所以我們現在能夠修的大概要從枝葉這些煩惱,見思煩惱這個地方下手。破見思煩惱也不是那麼容易,這個小乘實在講它有四向四果,還沒有證得初果有個初果向,初果向還沒有斷見惑,但是伏見惑了,伏住,到了初果才斷,所以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斷見惑不容易,第一關我們就很難突破。所以淨宗有個方便,念佛可以帶業往生,伏惑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再斷就容易了。
好,今天這一節課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裡。這段還沒有講完,我們下一堂課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