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宗同學修行守則—學以致用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十六集)  2021/7/26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檔名:WD13-005-0056

  《淨宗同學修行守則.常禮舉要》。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大家翻開《淨宗同學修行守則》,第八十四頁,我們從第三行:

  【七、車馬繁雜衝區,不招呼敬禮。】

  我們從這一條看起。這一條我們也容易明白,在『車馬』,這個「車」,現在「馬」是比較少見,古代有車、有馬,大部分是馬車,現在都是汽車。『繁雜』就是很多,車輛往來很多,車流量很大。『衝區』就是交通要道,像十字路口,車子很多的地方。在這個地方,比如說你要過馬路,車子很多,這個時候就不適合打招呼。這裡雪廬老人根據這條講,「不論看什麼書,沒有一條呆板板的,書都是四面八方。中國有一句話,所謂『見機而作』,而『定法不是法』,台灣也有這個話嘛!」實際上這一條引申到我們看任何的書,沒有一條是呆呆板板的,就像我們《常禮舉要》,每一條也不是很呆板的。就像佛制定的戒律一樣,戒也有開遮持犯,它也不是呆板的,活活潑潑的。所以這一條,雪廬老人給我們再做一個解釋,也就是說你看情況,「車馬繁雜衝區」,車輛很多的地方,原則上是不適合打招呼的,可能也有交通安全的顧慮。如果有交通安全的顧慮,就不打招呼,這個也不失禮;如果不是這種很複雜的地方,當然打打招呼是可以的。所以這一條就是要我們去變通,你自己看情況,可以,打打招呼;如果不可以,就不要打招呼。現在人大家都有交通安全的意識,這條主要講這個。我們再看:

  【八、不立在路上久談。】

  就是站在路邊,講話不要講太久。「路上,來來往往的人車很多,你站在那裡談,妨礙交通。你要談,幾句就可以了,不要一直談,有序分、還有正宗分、流通分,把這一套等等講完了,對方他有事沒事呢?他等得了等不了呢?此其一。」這一條,這一段,雪廬老人給我們講,為什麼不可以站在路上談話談太久的第一個理由,第一個原因,因為第一個就是你妨礙交通。實在講,不要說人車多的地方,就是不是人車多的地方,比如說我們在一個家庭裡面,或者你到道場,在人行道的地方,或者你是住旅館,人行道都不是很寬,如果你站在那邊,講話講很久(講一下子是可以,沒問題),如果講太久了,等一下有人要來,你就妨礙人家走路了。所以講幾句就好了,重要的講一講,不要一直談,雪廬老人講,把講經的順序都搬出來了。你看到對方,一直跟他講話,他有沒有事?他如果有事,你一直跟他講,講個不停,他又不好意思離開。不離開,他心裡很急,他還有事情,也要考慮到對方,他等得了等不了?這個是第一個。所以在路上,或者在人走路的走道,站著不要講太久。

  「第二呢,你談的這一套,當然裡頭有祕密的話,你說:『不要緊,沒有什麼祕密。』在街上談話說:『今天晚上我不回家』,『誰看門呀?』『沒人看門……』,只要是有心人,在你家附近住著,你家晚上又沒人看門,今天晚上你家就不保險!這還不懂得,還有別的祕密,那就太多了。」這一段雪廬老人講,你講話講太多、講太久,可能有一些祕密的話,這什麼叫祕密?這個祕密也不是說見不得人的事,而是不適合公開的,不適合讓別人知道的,這個祕密是這個意思。舉出一個例子,你如果跟人家聊天,談談,談了很久,那晚上,你講我今天晚上不回家了。對方如果問你,那誰給你看家?你說沒有,如果這個話剛好被住在你家附近的人聽到了,可能你家會出事情。如果還不懂得這個道理,還有什麼別的祕密,那講起來就太多了。就是有一些話不適合給第三者聽到,不適合公開的。

  「在馬路上不可久談,在馬路上即便你是站著,警察要過去干涉,就不好看了。我見過一件事,在家裡談完了,出了門,主人送到門口,兩下子就該分手,可是客人不走又回頭來和主人談話。客人不走,主人就無法回去關門,在家裡只談五分鐘,在門外頭站著卻談了十分鐘還多。你的鄰居都聽見了,人家要偵探你的祕密,不用上你家去查,問問鄰居或聽你們的談話就行了。凡是你家裡的事情,都是你自己洩漏祕密。」雪廬老人講的這個,我也碰到過,早年我在台北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有一個居士(後來也出家了)。他話很多,在道場裡面已經講了半天,這還不止講五分鐘,講了半天,都聽他講,講完他要回去了,我們就:那就趕快回去吧!他到了門口,他又回頭,又回頭來講,再講個十幾分鐘,講的也是剛才那些話。雪廬老人看過,我自己也親自碰到過這樣的人,所以才會列出這一條。「《禮記》有說:『內言不出於閫』,家裡的事情、屋裡的話,不能出你的門限。」這個「閫」就是門檻。就是不出家門,你家裡內部的話,不要傳到外面去,這是家裡的事情。「往後送客,送到門外,或上人家去當客人,主人送出來以後,咱就可以走了。主人或許有別的事要幹,別站在門口不要緊的話扯了一大套。」主人送客,送到門外,有客人來我們家,客人走了,我們送到門外。或者我們去人家家裡去拜訪,當客人,主人送我們出來,我們告辭了,就要趕快走,不要再停留在那裡。這個主人或許他還有別的事情要做,不要主人送出來了,我們還在門口,再跟他談了一大堆的話。這是常禮,這個我們要記住,送出來,我們走了,就趕快走。我們再看下面:

  【九、不走馬路中間,越路須先向左右看清,不可與汽車爭路。】

  走路不能走在路中間,你越過馬路,必須先向左右看清楚。像現在十字路口,你要過馬路,或者火車平交道,你也要看看。人不要跟汽車爭路,萬一被碰到了,我們行人會受傷。所以要越過馬路,左右看清楚,這個很重要。往往有一些車禍就是沒有看清楚,他衝過去了,開車的人他也開得太快,就衝過來,那車禍就發生了。所以不要跟汽車爭路。不過現在有人行道、有紅綠燈,有紅綠燈,我們一定是等綠燈才能通過。但是綠燈一亮,也稍微再停一下,看後面還有沒有闖過來的。不過現在台灣紅綠燈也做得還不錯,它有一個緩衝的時間。過去也發生很多車禍,綠燈一亮,人趕快走過去,有一些車子他開到快接近紅綠燈,看到黃燈,他要趕快過去,如果這個時候你趕快過來,剛好撞上。就是說行人是這樣,你開車也是這樣。所以開車,我也曾經看到一個新聞是這個車子,綠燈亮了,綠燈亮他走沒問題,但是一部砂石車,他可能看到紅燈,他還沒有過,他要搶先過去,這個車子開過來剛好被撞個正著。危險,所以這個要看一下,不要太急。

  「你走在馬路中間,警察也不讓你走。越路時先左右看看,或許有車,不論馬車、腳踏車,他看前面有人走,就慢慢騎過去。現在可不行,現在的摩托車、汽車可不管,他要硬闖」,這個現在的確很多。我在台北,有一些人開車比較有修養,看到有行人,他會讓。我是走人行道,現在規定人行道要讓行人先走。但是有一些開車的、騎摩托車的,他看到有人走,他還不減速,那真的很危險。所以有時候碰到一些不守交通規則的,我們只有讓他,不能去跟他爭。所以「現在鬧亂子的就是這兩種車」,一個摩托車跟汽車,的確現在車禍就是這兩種車。「你越過馬路要看看,要不然為什麼建天橋呢?建天橋,交通還可以不亂,這就是防範。要是不建天橋,你想要越過馬路,不知要等到幾時。」這是五十年前雪廬老人在台中的一個情況。現在這個情況還是有,如果沒有這種紅綠燈的管制,有時候我們碰到沒有紅綠燈的,就是有斑馬線人行道的、沒有紅綠燈,照規定就是要讓行人,有一些車子他也不管,他就闖過去,他不管你。開車的司機、騎摩托車,我都碰到過,他不讓你,硬闖。所以這個有紅綠燈的管制還好,如果沒有紅綠燈,又沒有天橋,那真的,車輛多,他車不讓人,那你要過個馬路不曉得要等多久了。這一點,我們真的要跟外國人學,外國人看到行人他都會讓,都會停下來,這是人家的優點,我們要學習。

  「這是十年前的事情了,我來蓮社」,雪廬老人講《常禮舉要》,他講十年前,距離現在大概也有六十年了。他要去蓮社,「被車子碰到,從身上壓過去」。有人或許會說:「你懂這個常禮,你怎麼也被車子碰上呢?」這《常禮舉要》是雪廬老人編的,他也被車子撞過。你不是編這個《常禮舉要》嗎?你走路要看清楚,你怎麼會被車子碰到。「給你說理由」,雪廬老人講,講個理由,為什麼他會被車子碰到。「我走到路口,也是這邊看、那邊看,看車子還遠,我走得又快,一趕到街口上,車還過不來,這沒有什麼關係;看看沒有車,我就過來了。走過了街口,穿過了馬路,進了這區公所的路口,進了巷道」,大馬路都通過了,已經走到巷子裡面了,「這還有什麼問題呢?」走到巷子,車就少了,「又不是在馬路上?我就慢慢地上蓮社來」,就慢慢走到蓮社。你在巷子裡面,不是大馬路,也沒有汽車,就慢慢走去蓮社,走到台中蓮社。「這就是天命了」,天命就是說命運。「一個小毛頭」,一個小孩子,騎著腳踏車,「騎車的能力不怎麼高明」,大概剛剛學,不太會騎。「他並不是上這個巷道來」,他要去的地方不是這裡,不是向這個巷子,是另外的,「他是往別條街道去」。「我在巷道中慢慢的走,他不知怎麼的卻進了這邊,撞倒了我,他也倒在那裡,這很冤枉。」就看到他是往其他的那條街走了,雪廬老人說我走在這個巷道,我慢慢走,這個沒問題。不知道為什麼這個騎車的小孩子,他就跑到這個巷道裡面來,來把他撞倒了,那個騎車的小孩也倒了,這個就很冤枉了。你又不是要上這裡來,怎麼突然跑到這邊來?我走在這個巷道裡面,慢慢走,還是被碰到,那這個真的是天命,就沒辦法了。

  「我說:你上哪裡去啊?這裡是民生路。」那是講台中。「他說:我不上這裡來,我往那邊去。我說:你上那裡去,怎麼跑到這裡來呢?他說:車子剎不住啦!我說:好啦,那不干你的事,該我倒霉。」真的就,雪廬老人講,那就是天命。他說你不是到這邊來,你怎麼跑到這邊來,跑來這裡撞我?他說剎車不靈,剎不住,所以就衝到這邊過來了。「一些看熱鬧的就圍上啦,他若走得慢了,警察就要過來,他就走不了了。他走不了,我也走不了了。」如果警察來,做筆錄,那就麻煩了。所以那個小孩他走不了,雪廬老人他也走不了。「我說:你快走,我離蓮社近,還有人照顧,用不著你照顧我,兩個人留在這,就倒霉。」雪廬老人就叫小孩趕快走了,你不走,等一下警察來,你就麻煩了。我這裡離蓮社近,有人會照顧我,就不需要你了,叫他趕快走。如果我們兩個都不走,等一下就麻煩。「這個『不可與汽車爭路』就不講了。」這個就不用講了,人跟汽車他如果不讓我們,我們還跟他爭嗎?爭不過他的。好,我們再看:

  【十、行走時,步履宜穩重,並宜張胸閉口,目向前視。】

  「不論你走得快、走得慢,要穩重別慌張。快也好,慢也好,什麼方法呢?就是走直路!」路走直的。「譬如我在講台上面,要走到對面,就直接向那邊去,對著那張桌子、那個掛鐘走過去。這就叫做穩重!你萬不可走曲線美,萬不可有這樣走法!走曲線要妨礙後來的人,也妨礙眼前的人,這是步履要穩重。」步履就是要穩重,不能走S形的,曲線就是像S形的,彎過來彎過去,不能這樣走,走要走直線。就像我們繞佛一樣,你要走直線的走,你不能彎來彎去的,好像蛇行一樣的,那你就妨礙人了,走路不能這樣走,要走直線的走。

  『並宜張胸閉口』,「這與個人的衛生有關,這個沒人管你」。「張胸,因人是直的,胸腑要挺直,你們年輕可以練練。走路時要閉口,不但是走路要閉口,靜坐、睡眠等等一切都要閉口。空氣中通常有些菌類的東西,在馬路上菌類的東西更多,口一閉,這些東西即使隨風流動,它也進不來。鼻孔鼻毛擋不住,閉著嘴就不會有什麼傳染的。」這個就是走路不要嘴巴張開的,你張開,現在的空氣特別污染,比六十年前雪廬老人那個時代,那污染得太嚴重了。那時候都有空氣污染,那現在更嚴重了,如果你在馬路上走,嘴巴開開的,如果有些細菌,它就從嘴巴進去了,你鼻孔雖然有鼻毛,擋不住。如果你閉著嘴呼吸,外面的空氣吸進來,你有鼻毛可以擋住,細菌不會跑到你身體裡面,這個是衛生。所以走路不能張口,要閉口。「這個胸腑要是練了,必有好處,活到我這個年紀,你儘管多活吧,你試試。」就是要練,練習挺胸,我們一般所謂抬頭挺胸。

  「走路腳在前頭,為什麼說腳在前頭呢?走路當然是腳在前頭,但是有了年紀,跟年輕的不一樣,有了年紀,走路是頭在前頭。你不信,你看看有年紀的,你就會信了。你再不懂就是呆板漢、書呆子了,那只可以等你活到八十歲的時候就明白了。」走路是腳在前面的,這個跟年紀有關係,年輕人一定是這樣的。但是有了年紀,老了,《禮記》講七十以上就是老了。七老八十,他走路,他是頭在前面,大家可以去注意看,頭在前面,就表示他上了年紀。如果自己不能體會,自己活到那個歲數就知道了。不過看,應該也看得出來。「走路時,腳先向前,閉口,目向前視,走路時眼睛看前頭,兩旁有什麼事你可以迴避,這是很要緊的。這兩旁的人,假若你要沒看清楚,見了面不打招呼也不要緊,他看你往那裡直直走,他也不怪你。你要是那麼東張西看的,而沒與他打招呼,他會認為:『這個人看見我不理我』,以後就給你找些麻煩。」常禮這些細節要注意,你如果直著走,你不要去東張西望、看東看西,你直著走,走過去,有熟悉的人看到你走過去,你沒有跟他打招呼,那沒有關係,他不會怪你。如果你東張西望,他會認為你看見他,又不跟他打招呼,他就覺得怪怪的,你怎麼看見我都不跟我打招呼?故意不理我,可能以後有機會他也不理你,他就找些麻煩給你,這個的確要注意。「我講這個是活的,絕不跟程子一般,程子叫書生坐在那裡,好像綁在一棵樹,孔子也沒這樣。目要前視,這個很要緊,這個原因跟你說了。」雪廬老人他說講這個話都是活的,要活用,他不會跟宋朝程子一樣,宋朝的大儒程子,他教書生坐在那裡,就要像人被綁在樹上一樣,硬梆梆的。所以雪廬老人講,孔子也沒有這樣,沒有這樣教人。所以不是那麼硬梆梆的,在嚴肅當中,他有輕鬆的一面。目要前視,這個很要緊,眼睛要看前面。但是現在有手機,這個也很麻煩,我們常常看到有人走路,一面走,一面看手機,這個也危險。特別你要過馬路,你還一面看手機,那車子來了你都看不到,這些都要避免。

  「行住坐臥是四種威儀」,行要做到什麼?「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立如松」。「臥如弓,兩腿弓起來」,像弓箭一樣,「真臥就是臥如弓」。就像我們看到臥佛一樣,就是那個姿勢,像弓箭,右睡,這叫吉祥臥,這個要練習。「坐如鐘」,坐在那裡打坐,像個鐘一樣,你看大鐘放在那裡,很穩重。「鐘是廟裡打的鐘,鐘放在那裡不動,像一個『重』字」,這個鐘就是重,穩重。「行如風,這風一吹要是沒有別的阻擋物,直直的吹過去,要是有阻擋物,它才轉向。你走路時,不隨便轉向,就是行如風。」你走直路,就是一直走過去,不要走彎來彎去,像S形一樣。除非前面有障礙物,障礙物當然要彎一下,不然你走不過去。如果沒有障礙物,你就是直直走過去就好了。好,我們再看:

  【十一、遇婦女老弱,應儘先讓路讓座。】

  「出門在外,不光是行路,或是坐車、或者到公眾地處、遊覽地處,有座位,看見有年紀的、身體不好的,或是老弱婦女,婦女原來比男子稟賦差,身體就軟弱點,或可腹中還有個小孩,那就更不用說了。見了這四類的人要讓他們先走,讓他們過去先坐,這個法律沒有強規定。」這個是讓路、讓座,這一條就是婦女、老人、身體不好的人,這個過去坐公車,公車上都會貼上「請先讓老弱婦孺先坐」。但是現在年輕人沒有這種修養,看到老人來,那個年輕人坐著如如不動,看到有婦人懷孕、帶小孩,他也不管,他就坐在那裡,視若無睹,像沒看見一樣,這個教育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在公眾地處,有坐的地方,你坐下來了,沒有第二個座位,就你坐的這塊石頭,你看見他們往這裡來,你起來讓給他們坐,他不坐,你就隨他,坐車子更不用說!這就是禮。」公眾的地方,比如說你去公園,有椅子,有些老人來,他要坐,那你就讓他坐;如果他不要,也就不要勉強。坐車也是一樣,坐公車也是一樣,你要讓他,他如果說不用,那就沒有關係,就隨他了。這個就是禮,你一個禮貌、禮節。「凡是恭敬他人、不妨礙他人的就是禮,禮含藏著道德在內。」凡是恭敬他人,就是恭敬別人、不去妨礙他人,這個就是禮。對別人恭敬,不去妨礙別人,在生活當中,方方面面就很多。你不要去妨礙人,要恭敬人,你遵守這個禮節,就含藏著道德在裡面。你只要照這樣做,道德就在裡面。我們再看:

  【十二、途次有人問路,須詳為指示;問路於人,須隨即稱謝。】

  有人向我們問路,我們知道路,要必須詳細給他指示。我們向別人問路,別人給我們指路,必須要給他道謝,稱謝謝。「走著路,有人問路,他不知這個地處,我們雖然也是走路的,但也不知這個地處。他認為你走的態度不慌不忙的,像本地人似的。他是彰化人,我們是台中人,他問:『先生,南屯往哪裡走?』他若遇見我,我還真不懂,我現在還找不了去南屯的路。」這是指台中市,台中市有東西南北,南屯是一個地區,就是台中市靠南邊的一個地區。這是舉出一個例子,如果有人要問路,看你走路悠哉悠哉的,他以為你是本地人,問你一定知道。他是外地來的,他是彰化人,問南屯往哪裡走?雪廬老人講,他住在台中市,他說如果有人來問我去南屯的路怎麼走,我也不知道。

  「你知道就跟他說個明白,且必得講個詳細,為什麼呢?你不說清楚,讓他聽不明白,他走錯了路就耽誤了半點鐘或者一點鐘的功夫也未可知。他誤了事,就是誤在你身上。你要是帶著鉛筆、本子,畫個路線給那個路人那更好。雖然話要說得明白,但要簡要詳明幾句就可以。平素說話囉嗦,開頭他問南屯,你說這裡還有西屯,還有北屯什麼的,這叫囉嗦。人家問你南屯,你就講南屯,要言不煩。」就是不要囉嗦,人家問你哪個地方,你知道就告訴他,不要再牽扯到其他地方。其他地方不是他要去的,你跟他講那些地方幹什麼?又不是去旅遊,導遊在介紹,所以就不必要了。

  「從前古書上說」,有一個博士要賣驢,「當了個博士還不會寫契約嗎?洋洋大篇三張紙」,文章作完了,這上面卻沒有一個驢字。吾不必說別的,你想想吧!博士作的文章還錯了嗎?「現在的文章在報紙上登了,萬言說完了,說了什麼事情,人還不知道呢,現在人犯這毛病太大了。」這個就是囉囉嗦嗦的一大堆,現在的文章寫了一大堆,人家看完也不知道他在講什麼,現在人犯了這個大毛病。

  「人家問路於我,你要是不知道,你便說痛快話:對不起!我是個生人」,我也是外地來的,我不知道,你再去問問別人吧!就直接跟他講了。「這個話,若含義深,意思是說,你走路的人得知道問路的苦處,你得體諒人。」他問路,他不知道路,你要體諒他。現在就比較方便,現在有手機、有導航,你走路、開車可以導航,以前沒有。

  『問路於人,須隨即稱謝』,「上來稱呼某先生某什麼的,人家說了,必得道謝」。「這一點,現在人不覺得什麼的,從前人連這個肩挑、貿易、推車的一些苦力都有禮貌。推車的這些粗人,他推著車子,看前面有人,他的車子快,若前面走得慢,他不會說:『快走、快走,到旁邊去,讓我過。』他說:『先生,借光、借光』,這個『借光』兩個字,掏出《辭源》來查查,人家都懂得,現代人對『借光』就不懂了。」什麼叫借光?現代人你要說讓我過一下,對不起,讓我過一下。以前連肩挑小販都很有水平的,有文化水平。

  「今日之下什麼叫學問?言行、說話、做事都清清楚楚,就是學問,大學問就是辦事,不辦事沒學問。把二十四史念得熟,從頭背到底,倒過來再背,還是個書呆子,一點用處也沒有,幹什麼用啊!」這一段雪廬老人給我們講,什麼叫學問?言語、行為、說話、做事都清清楚楚,那就是學問。大學問是什麼?要會辦事,不會辦事的人他沒有學問。縱然他把二十四史念得很熟悉,能夠倒背如流,那也沒有用,書呆子一個,沒用處。學了要用,學以致用,用就是用在辦事上。

  【十三、一人不入古廟,兩人不看深井。】

  「現在交通複雜,這種情形比較少一點,可是要到遠鄉和一些偏僻的地方,不能說沒有,此條或可實用。」現在古廟、深井都比較少見了,但是鄉下可能還有,特別在大陸地區。「古廟常關著門,不是人來人往的廟,是沒人管的破廟。這個廟,你一個人不能進入,兩個人就可以進去。這個你別查《禮記》去,《禮記》上可沒有這兩句。」古廟為什麼一個人不能進去?古廟都沒有人管,進去裡面有藏什麼壞人你也不知道,你一個人進去恐怕就危險了。『兩人不看深井』,「三個人可以看嗎?三個人就可以看,兩人不許看」。「那麼一個人可以看嗎?一個人可看,就是不許你兩個人,這就是要言不煩,改個字也不行!」為什麼看深井兩個人不能看,三個人就可以,這個就避嫌,避免一些嫌疑。兩個人看,如果其中有一個人不小心掉下去了,那人家就說是你把他推下去的,你就脫不了這個嫌疑。如果自己一個人看,那當然沒問題。三個人看也可以,因為起碼另外有一個人他給你做證人,證明不是你推他下去的。所以一人不要進去古廟,這個古廟是講古的廟,我們要以此類推,舉一反三,舊的房子、什麼鬼屋,現在很多那種房子,很久都沒有人住了,最好不要一個人進去,可能裡面有什麼我們不知道,兩個人進去就可以。我們再看:

  【十四、逢橋先下馬,過渡莫爭船。】

  「現在台灣騎馬的也很少,一過橋要先下馬。武將終日騎著馬在陣上打戰,路況瞧多了,每逢念了這一句『逢橋先下馬』,看見橋也趕緊下來,還是那個樣子啊。其實武將不要緊,我們這些普通人最需要學。」

  「從前是南船北馬,南方得懂水道」,要懂得游泳,水道,「在北方得懂得騎馬」,北方人要懂騎馬。「懂得馬的情形,就知道載人的馬和上陣的馬不一樣。上陣的馬都有教訓,都有訓練。那馬不會一放炮就跳起來,馬沒那種功夫,仗還能打嗎?上陣的馬都很鎮靜。行路的馬就不行了」,牠看到有水就要喝水,騎馬的人如果是外行,牠一到橋邊,偏偏這個馬就往橋下走、往水裡跳,「你老先生又不會騎馬,又不會什麼的」,所以你要先下馬,牽著馬,就不要緊。這是講馬,這個現在比較少了。

  『過渡莫爭船』,「上船要經過擺渡口,也不是什麼大擺渡,豎一個木板當作是岸,忽然間要坐的船人多了,木板發生了毛病,就出了危險」。「載多少人是一定的,你要過,船夫也不讓你上船。」上船、上車不要爭先恐後。上船,如果你爭先恐後,那也危險。這個容易懂。

  【十五、在舟車上或飛機上,不探手或伸手出窗,並不得隨便涕痰。】

  「在船上、車上、飛機上不能將手伸在外頭。」現在飛機你伸不出去了,但是車上、船上是可以,但不要伸出去。「乘船的人在前頭,掌舵的人在後頭,他看不見你,那船在十里風下疾駛,兩岸有什麼障礙物,那就不一定了」;如果你手伸出去,碰到障礙物,「頭回來了」,手來不及收回來,碰上那個,「就很危險了」。

  現在我又長了一個學問,一上車都坐好了,管車的小姐才吹哨子關門,這才行。坐自己的車子,才會出毛病。」坐公車還可以。雪廬老人他有受傷,他吃過虧,坐自己的車子,上去之後,手還沒有進去車子裡面,有同仁好心去幫他關車門,手還沒有伸進去,車門一關,就夾在車門。他的手被夾住了,怎麼辦?雪廬老人講,先別開門,手被壓住了,你慢慢把這個門打開,慢慢開,他這樣門才打開;這個要是慌慌張張打開也不行,開了門,手才拿出來。到了醫院,沒有辦法就開刀,將手指甲挑出來,很麻煩。所以雪廬老人講,往後他上車,手跟身子就一塊進去了,不敢說身子先進去,手還在後面。有一些人他關門,他不小心就把你的手夾到。所以坐好以後,才叫他們關門。這個要注意,有時候你好心去給人家關門,一定要等他坐好了,坐定了,繫上安全帶了,你再輕輕的關門。有些人莽莽撞撞的,好意,一下子就關了,他手還沒有伸進去,那這個手就夾斷了,很危險。

  『不得隨便涕痰』,「你在車上幹這件事,警察不一定能限制你,在馬路上也不能讓一個警察牽著你走。但是等你的車子一開,若隨便吐痰,被風一吹,後頭走的人就挨上去了。」這個就對不起人了。所以你坐車,以前我們也看過,坐車,他是頭伸出來,再往窗外吐痰。那個車往前走,有風過來,那個痰你吐出去,痰就被風吹到後面去,如果剛好有人來,那痰不是掉到別人身上了嗎?那就對不起人了。所以坐車不能涕唾,最好自己有個衛生紙,在公共的場地用衛生紙吐痰。

  好,這個我們就學習到這裡,這個「出門」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