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善業道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四集) 2007/6/20 日本東京增上寺 檔名:WD19-013-0024
「佛說十善業道經」。請大家翻開經本第十六頁,我們從經文第二行看起,請看經文:
【爾時世尊復告龍王言。若有菩薩。依此善業。於修道時。能離殺害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長壽無夭。不為一切怨賊損害。】
我們晚上從這段經文看起。我們前面的經文,我把修十善業所得到殊勝的果報,大概簡單跟大家做一個報告。從這一段開始,就是佛在告訴我們以十善業再加上菩薩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後面這四念處、四如意足、四正勤、七覺支、八正道,這個三十七道品,加上止觀、方便。可以說一切佛法的修學,不管大乘、小乘,都是建立在十善業道的基礎上面,離開十善業就談不上佛法了。我們要得到人天福報也離不開十善業,如果沒有十善業的基礎,修福也得不到人天福報,大部分的福報在羅剎、阿修羅、畜生道、鬼道,也有享大福報的。所以從人天福報一直到無上菩提,都是以十善業做一個根基,這個我們不能疏忽。我們修淨土法門,淨業三福第一福就跟我們講得非常清楚,所以我們也不能疏忽掉修十善業,這是一切佛法的根本。菩薩的六度還是建立在十善業道的基礎上,如果離開十善業,可以說就沒有佛法。
這一段,『爾時世尊復告龍王』,在這個時候,世尊再一次的告訴龍王,也是告訴我們大家。『若有菩薩依此善業』,這就是修菩薩道、行菩薩道的菩薩,「依此善業」,「此」就是十善業,依十善業。『於修道時,能離殺害而行施故』,「於修道」,菩薩修什麼道?修六度,這是我們讀大乘經典大家也常常讀到,菩薩修六度萬行。我們讀《無量壽經》,法藏比丘修菩薩道就是修六度。所以六度是一切菩薩修行成佛的修因,六度。六度也就是一位菩薩在這個世間他生活自行化他的準則。他怎麼過日子?就是以六度。自己怎麼生活?自己怎麼跟這一切人事物相處?就是依六度這個原則在生活當中去修學,就是修道,修六度。六度也是建立在十善業道。所以「於修道時,能離殺害」,這是十善業的第一條善業,離殺害就是不殺生。前面我們經文都看過,凡是有生命的,再小的生命,都不可以故意去給他殺害。凡是有生命的,他的壽命還沒有終了,你就把他的命斷掉,這都是殺害。離殺害而行施故,菩薩六度第一度就是布施,十善業道第一條善業,離殺害,不殺生,以這個善業來行布施。布施,我們前面也講過了,基本上有三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
所以下面接著講,『常富財寶無能侵奪』,「常」是恆常,就是你的財富、你的財寶不會缺乏,常常非常豐足,我們現在講你生活上的受用,這些資源,都非常豐富,「富」就是豐富,非常豐富,沒有人能夠侵占奪取。這是你應該得到的果報,這個果報是自己前生修的因,這一世得到這個果報。前生如果沒有修這個因,這一生就得不到這個果報。所以我們自己有財富,你有財寶,如果還會被人家侵占奪取,那個也不是自己命中有的。自己命中有的,別人他無法侵占,他也奪不去,那不是他的,是你的。凡是能夠被人侵占奪取,那都不是自己命中該有的,命中該有的就是此地講的「無能侵奪」。
所以《了凡四訓》講「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中有時終歸有,命中無時莫強求」。你命裡有,你丟也丟不掉;命裡沒有,你用盡方法求也求不來。縱然去偷去搶,用種種不法的手段所得到的,還是你過去世修的善因,但是你用錯誤的手段去得到,把原來的福報打了很大的折扣,虧損掉了。原來應該賺一千萬,現在用這個方法得到一百萬;原來可以享受一輩子,現在可能幾年就沒了。眼前好像得到很多,但是他沒有算這個時間,實際上已經折損。不明因果的人,他還很高興,還覺得自己聰明,別人不如他,實際上他錯了,這些都是不明因果才會做出這種不理智、錯誤的行為。所以「常富財寶」不是從殺生來的。
最近我們道場有一位出家眾,她父母在南部養羊,養了很多年,羊養了以後就是賣給人家去殺,兒女出家了,總是覺得父母做這個行業,知道這個因果不好,現在好像能賺到錢,勸他改行也不容易。最近我們台灣也成立一個放生聯誼會,做兒女的人有一點孝心也會感得佛菩薩的加持,對自己父母,所以現在她的父母也同意要把羊賣掉。所以這些放生會的蓮友,大家發心就是分批跟他買,就一批一批的買去放。但是條件就是放了以後,不允許他再養,改去種種菜,去賣賣青菜,生活過得去就可以。但是如果能夠轉得過來那是他的福報,轉不過來,他後面的果報也就不好了。所以我們賺錢,並不一定說你要去做殺害眾生的行業才能賺得到錢,沒有做這個行業就一定賺不到錢,事實上並不是這樣,賺到錢、沒賺到錢是根據你過去生修財布施有關。
所以明白這個道理,菩薩離殺害而行布施,他這個布施建立在第一條善業,離殺害這一條善業上面,他的財富無能侵奪,五家都搶不走。自己能夠得到『長壽無夭』,「夭」就是夭折、短命,壽命不長。一般來講,我們人生活不到五十歲就算短命,就是五十歲以下就死了,這個壽命算不長。所以在中國古禮,還不到五十歲就死了,往生的時候都要寫「得年」,他得到幾年,得年;五十以上就寫「享年」,你享受幾年,中國古禮有這個區別。現代人他也不知道這些,看到人家怎麼寫就跟著怎麼寫,他也不管幾歲,統統寫享年。享年跟得年,它是分年紀幾歲以上、幾歲以下,這樣來做區別。現在我看三、四十歲死的,他也寫享年多少多少。
我們離殺害,進一步你能夠做護生、放生,這個果報就會轉了。這一生的壽命很短就是過去世殺業太重。前面講,你不殺生有十種殊勝果報,第四種是身常無病,第五種是壽命長,長壽,身體又健康,這是果報。因就是修無畏布施,不傷害眾生,不殺害眾生,幫助眾生遠離恐懼,修這個因,你果報就得健康長壽。反過來講,如果我們這一生體弱多病,像我就是這個樣子,體弱多病,壽命不長,過去今生造的殺業比較重。長壽、身體健康是我們一般人大家都希望求得的,但是要知道它正確的修因。我們過去生如果造的這個業比較重,這一生就得短命的果報。你知道這個道理之後,你現在趕快修,你這個業就轉了。
像上一次我也跟大家報告,現在我們放生聯誼會總幹事是莊義法師,他以前在家在幹什麼?賣雞的。賣雞的就是一天到晚殺雞,殺到他的糖尿病二十幾歲就開始,遺傳性的,其實那個跟業都有關係。他為什麼會遺傳,別人為什麼不會遺傳,那不是很奇怪嗎?各人過去生還有延續到這一生造的業,這個業就跟殺業有關。後來學佛、聽經、吃素,現在出家他又更認真了,所以他現在很賣力的去把這個業轉過來。以前是拼命殺生,現在是拼命放生,現在把這個因改變了;以前是車子一開到處去賣雞,現在車子開出去是買來放生。就是說這一生當中他就有一個很重大的改變,當然他的果報也就改變了。古今中外,原來短命的,後來變成長壽的,這個有,我們歷史上都有記載,現代也有這些事實的例子,你看我們老和尚他是其中一個最明顯例子。算命給他算四十五歲他就沒命了,他有兩位戒兄弟同年,他們同時去給人算命,都是活不過四十五歲,他前面兩位走了,那兩位也都是出家,但是業沒轉過來。他發心弘法利生,業轉過來了。
在古時候,蓮池大師的《竹窗隨筆》他也記載一個公案,華亭有一個人,古時候的地名,大概是江南這一帶的。有一天到青浦去探親,坐船,看到他家已經死去的僕人站在船頭上,他問他為什麼站在那個地方?他這個死去的亡僕,這個僕人,他就講他現在在陰間當差,當什麼差?就是人快死了,壽命到了,他負責去把他的魂帶到陰間去。他遇到這個主人就跟他講,他是要去抓三個人,一個是湖廣人,另外一個人就是他這個主人要去探親這個親戚,第三個人他的僕人就沒講了。沒講,看他沒講,這個人他聽了心裡就有數了,是不是就指他?那個僕人跟他講,他說如果傍晚時候沒有再看到他,那他就沒事了。後來他去探親,走到他親戚家,還沒有到屋子裡面,在屋子外面就聽到裡面在哭,他要去探親的人已經死了。這跟他的亡僕剛好講的都是一樣,他想大概他也差不多了,也就去看一下,然後就準備坐船趕快回家。回家又見到他的亡僕,已經亡故的僕人,跟他講,他說你已經沒事了,因為有一位神人幫你解這個厄,因為你闔家都戒殺,你們全家人都戒殺,所以壽命可以延長了。
另外有位寺丞,寺院的寺,丞相的丞,寺丞。他年輕的時候夢到有一個神跟他講,他的壽命只有十八歲。後來他跟從他的父親到四川去上任,父親到四川去接一個主帥的官位,官做得相當大,就是主帥,是將軍這一類的。他年輕跟著父親去四川上任。夢到有一個神跟他講他的壽命只有十八歲。到四川之後,當地四川的官員,新任的主帥來了,照過去的例行性,都要大開宴席來接風。這位寺丞,他偶然經過廚房,看到廚房有綁了牛,他就問廚房的人綁那個牛幹什麼?他說這是例行性的,每次有新的主官來上任,他們地方上的官員都要特別招待。那怎麼招待?就是酒三行,當然就是喝酒。還有要找雌牛,就是母牛,把鐵燒得紅紅的,然後鑽進去乳裡面,母牛的牛奶,鑽進去,然後黏出來,凝固在鐵上面一塊一塊,乳汁,就吃那個東西。這位寺丞聽到這樣,這很殘忍,為了人的口腹,讓牛受這麼大的痛苦,他就趕快去跟他父親拿一塊食牌,就是拿一道命令,告訴廚房,以後這道菜就免了,就不准再殺牛了,這道就免了。大家為了吃那一塊肉,造這麼重的業。
他動了這一念慈悲心,那天晚上又夢到神人來跟他講,他說你原來壽命只有十八歲,他說你做了這件好事,以後這個地方就不會再去殺這個牛,用這種方式來吃牛乳,他說你這個大積陰德,你不但不短命,你壽命很長,後來他活到了九十幾歲。他作夢的時候,跟他父親到四川做官,那個時候他十七歲。這些古代的公案,這是在《感應篇圖說》裡面的公案,我們前面講的公案是在蓮池大師的《竹窗隨筆》,古來這些公案都很多,現代也有。我們現代有這個例子,再看古時候的公案,我們就可以相信的確古今這些事情都是真實的,都不是杜撰的,是事實。所以我們求身體健康,求長壽,戒殺放生,多培養慈悲心,這要努力積極去做,這個業才會轉。不然這個業,如果你做的力量不夠,你在做,但是力量不夠,這個業現前還轉不過來。
『不為一切怨賊損害』,「怨」就是冤家債主,「賊」,凡是用偷、用搶,明的暗的,黑道白道,這都是怨賊。就是我們前面講的五家,第一家國王、政府,這我們一般講白道,賊是黑道,盜賊是黑道,黑白兩道都要你的錢;水災、火災,還有敗家子,這都是屬於怨賊。我們能夠離殺害而行布施,這些財富財寶,這五家都搶不走,一切的怨賊都不能夠損害。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離不與取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最勝無比。悉能備集諸佛法藏。】
『不與取』就是偷盜。偷就是有主的東西你沒有經過主人同意就把它拿來佔為己有,偷竊。盜,他是明搶的。另外用一些不正當的手段,舞弊這些的,用不正當的手段把別人的財物變成自己的,都是屬於偷盜。連無情的花草樹木我們也不能隨便去偷盜。有些花草樹木在野外的,那主人是誰?樹神、草神、花神,讀《華嚴經》、讀《地藏經》都有讀過,他住在那個地方,他就是主人。所以佛規定出家比丘,古時候要蓋茅房,就地取材,在山上你要砍樹木,只要有一個人的高度,樹有一個人的高度,就有樹神,你三天前就要跟他講,請樹神搬家,我三天後要來砍這棵樹,請你搬家,然後給他念經、念咒,迴向給他,三天以後再去砍,不能說砍就砍,佛在《戒經》有這個規定。如果沒有事先跟樹神講就有傷慈悲心,等於是他在那裡住得好好的,沒有給他通知搬家,你一下子就把他的家給拆了,這也是跟不與取有關。所以不與取要是廣義的講是相當深的。
我小時候也聽大人講故事,我小時候很喜歡聽故事。以前我們台灣有煤礦還有金礦,在日據時代,以前日本去佔領的時候,台灣金礦跟煤礦在那時候產量是最多的。我父親他們都去做過金礦,做礦工,那個時候是賺錢比較好的一個行業。我父親一位朋友,大概他也去做過,他講了一個故事給我們聽,他說有一位礦工。他說他們以前要進去挖煤礦,大家都帶個便當,便當不能帶到礦坑裡面,礦坑要到地裡面去挖,就是放在坑口外面,大部分都是綁在樹上。其中有一位工人,就是他綁在樹上,到了中午,他上來要吃飯,那個味道就不一樣,好像有人吃過,有一點酸酸,又不是真的壞掉,又黏黏的,有一點變了樣子。他覺得吃的飯,怎麼別人不會,他怎麼會這樣?後來他就問別人。人家跟他講,你的便當綁在樹上,有沒有告訴樹神說我這個便當是借放的,不是要供養你的?他說沒有,我就直接給它綁上去。原來是這樣,樹神給你吃掉了,所以你吃的那個味道、精華都被他吸走了。明天開始你跟他講,這個便當借放一下,他就不會給你吃了。不然你吊在那裡,他以為你要供養他,他就給你吃掉了。這雖然是個故事,以前我小時候聽了也不知道這是真是假,後來學了佛,聽經,看到佛經上這麼規定,知道真有樹神,一點不假。
所以凡是有主之物,人家不同意我們就拿過來,就犯了偷盜,不與取就是偷盜。佛在《戒經》上講,如果我們自己的財物被人家搶過去了、偷過去了,我們是不是可以再去給它偷回來,再搶回來?佛說不可以,除非他自己還給你,不然我們再給它偷回來、再搶回來,又變成我們犯偷盜戒。搶過就變他的。所以偷了就讓他偷了,搶了就被他搶了,我們也不能再用同樣的方式再把它拿回來,同樣的方式拿回來又換我們犯偷盜戒。所以我們受戒的人,人家偷就要認了,被搶也要認了。但是總是有因果,該是你的他也拿不走,你沒有欠他的,他給你拿走,他將來要還你,而且加倍。所以那天跟大家報告印光祖師講的那個公案,因果真的是這樣。你去搶人家的,偷人家的,弄得要命,再一個輪迴,再一個轉世,互相對調了,這個因果我們要明白。所以犯偷盜戒會得貧窮的果報,財物常常會被人家侵奪,你的錢財,不義之財,保不住,這五家都會給你散發掉。所以我們要保住我們的財富就是離不與取,再布施,那你的財富誰都搶不走,他沒有辦法給你搶走,你的財富都寄在堅牢庫。所以『常富財寶無能侵奪,最勝無比』。
『悉能備集諸佛法藏』,「佛法藏」是最寶貴的。佛法僧三寶,以法寶為中心,諸佛都是從法生的,佛的法藏。佛法僧,法就在當中,佛、僧都是依法在修學,佛也是依這個法修行成佛的,僧現在也是依這個法在修行,所以以法為中心。所以佛法,我們要布施,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所以老和尚他常常講,佛法,只要利益眾生的出版品,不能印上「版權所有,翻印必究」,這樣佛法就不能廣為流通了。這個事情印光祖師在《文鈔》裡面他也講了,也不能印這個,凡是佛法的東西都不能印上這個。但是現在受到西方的影響,就是要有智慧財產權,保護自己的智慧財產權,所以連佛法也被列為智慧財產權,這就是犯偷盜,盜誰的?盜釋迦牟尼佛的,這個經典的著作權都是釋迦牟尼佛的。釋迦牟尼佛他沒有版權所有,他到經典後面都要廣為流通,他沒有賣版權給你,你現在把它拿來做自己的版權,這叫盜佛的,偷盜他的,將來的果報我們不用講,那個淒慘。就是自己的著作有益於社會大眾的,也希望能夠廣泛流通不要受限制,那麼你的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你會愈來愈殊勝。不要為了眼前的一點小利,損失大利益,這是對因果不明。所以想要得利益,得個蠅頭小利,後面那個大利益,生生世世的大利益,都沒有了,真的是得不償失。
所以我們不要怕,要行布施,盡量大膽布施決定不吃虧。如果我們這個講座學下來,大家能夠這樣依教奉行,就算有修得了,有成績。這個經不是像一般學術性的研究,學術性的研究不能解決問題,對我們現實生活也沒有什麼幫助。經學了就是說能夠改善我們現前的生活,能夠提升我們生活的品質,提升我們的靈性,這個經學了才有用。所以我們學這個經並不是像念個佛教大學,拿個佛教博士的學位,那是世間學術性的一個名位而已,對你現實生活的改善沒有幫助。
所以像鍾茂森博士講的,他在美國念經濟的,在美國教書,念到博士,然後到,老和尚勸他到澳洲昆士蘭大學去教經濟學。他學了佛,跟一般的博士、教授觀念上就不一樣了。所以他常常講,他們學校那些經濟教授大家都窮哈哈的,教人家怎麼賺錢,他自己怎麼不去大賺一筆?這說明什麼?說明一樁事實,命中有,他用什麼方法他都能賺得到錢,做什麼行業他都賺。命中沒有,頭腦再好,他也賺不到錢。像我們台灣大企業家王永慶先生是個例子,他也沒念什麼書,但是他有財富。所以他的姪孫女,就是王祥雲居士,在亞特蘭大,她也前年請我去打佛七,講了她的叔公,她叫他叔公,這些事情。他也沒念什麼書,以前都是賣米這些,但是他現在企業在台灣算是數一數二的,相當大的財富。接著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離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其家直順。母及妻子。無有能以欲心視者。】
『離非梵行』就是不邪淫。不邪淫的善業再修布施,『常富財寶,無能侵奪』,財富都沒有人能侵奪。『其家直順』,「直順」就是家庭和睦,家庭和諧,所謂家和萬事興。一個家庭、一個團體、一個國家、一個道場,上下和睦,這個家庭就興旺,這是家庭幸福美滿。現在這個時代要找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實在愈來愈少,要得到這個果報就是離非梵行而布施,你家裡經濟也沒有問題,家裡夫妻、家人大家都很和順。『母及妻子,無有能以欲心視者』,自己的妻子兒女,別人也不會去侵犯,對於你的妻子兒女他不會起邪念,因為沒有造那個因就不會有這個果報。所以離非梵行,就是不邪淫,可以得到如意的眷屬,這些家親眷屬得到如意和順,家庭幸福美滿,這是離非梵行的果報,再加上布施,這個財富永遠都不缺乏。以上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三種善業而行布施的果報。下面就講口的四種善業,請看經文:
【離虛誑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離眾毀謗。攝持正法。如其誓願。所作必果。】
『離虛誑語』就是不妄語,虛妄誑惑,就是妄語,講話欺騙別人,不是真實的。遠離虛誑語就是不妄語,而行布施,『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離眾毀謗』,就是不會遭受別人的毀謗。我們會受到別人毀謗,就是我們過去生造的虛誑語的業報還沒有盡,所以被人毀謗就免不了。我們如果遭受人家毀謗,知道這是我們過去生造的業,這一生應該受這個報。人家毀謗我們,剛好給我們消業障,應生歡喜心,不要跟他計較。過去生可能我們也毀謗過他,這一生被他毀謗回去。所以老和尚對毀謗這個事情,他的態度就是不回答,不要跟他辯。師父,現在有人罵你,報紙在這邊。然後桃園有位居士發心給師父寫一些反駁的,他也要登報紙,給師父看,師父,你覺得要不要?師父連看都沒看,他就拿過去放在桌上,連看都沒看,就讓他罵,他說罵累了他就不罵,我們不要跟他罵。後來我就跟那位居士講,我說老和尚說不要登了,就讓他去罵,他罵久了他就累了,他就不會再罵了。果然登個幾次大概以後就沒再登了。他說如果跟他對罵就沒完沒了,就愈起勁,就有得罵了,互相罵來罵去。所以停止毀謗就是不要去跟他反駁,也不要去跟他辯別,這是最好的一個方法。
在佛門,民國初年,很多佛門的高僧大德都還免不了被造謠生事、侮辱毀謗,這都還免不了,過去生的業。有的甚至還遭受到迫害,過去生的業。知道這個因果比較能夠心平氣和,不明瞭這個因果就會心不平。像黃念祖老居士,他在文革的時候,那年我去北京看他,到他家那個小胡同,他就跟我講,他說當時他豁出去了,被抓去大家都不跟他講話,就把他孤立起來不理他,他說他正好這個時候修禁語,大家不跟他講話,他正好修禁語,剛好自己自修,都不會有人來打閒岔。另外一位是夢參老和尚,聽說現在在五台山,九十幾歲了。有一年我在加拿大溫哥華陳大川他家碰到他,剛好陳大川請他到他家去住,我去剛好就碰到他。他有寫《占察善惡業報經》的註解。《占察經》他也修,他有錄音帶在流通,我也跟他買了一套。他就跟我講,他在文革的時候,他被整得是很慘,後來他也講了,他修了「占察懺」,知道這是過去生自己造的業因,這一生遭受果報,所以他也不怨天、不尤人。所以近代一些佛門的高僧大德,真有德行,真有學問,還免不了這些果報。近代只有印光祖師沒有人對他有意見,這在佛門只有他一位,其他的多多少少都會有不同的一些批評。
所以老和尚他弘法,毀謗的人多,實在講毀謗的人真的不少,登報紙,登會訊,做VCD,連我也被罵下去。有一年我到圖文巴人家拿給我看,悟道師,你也在裡面,連我也受到牽連。現在讀這些因果,大概老和尚過去生罵他們罵得比較厲害,那我跟著罵,就像那個錢被偷,過去生我們去偷,師父跟韓館長他們偷的比較多,那我跟著去偷,我偷零頭,所以我這一次被偷的也比較少。那毀謗大概也跟過,他罵我跟著罵,所以我這一生也遭受這個果報,但是我這個是比較零頭的,零的,不是針對我,但是附帶就罵上去了,還印海報出來。以前我看到這個大概會暴跳如雷,現在就消業障,感謝他給我消業障,把我過去生這個罪業趕快給我消一消,我們也就心平氣和,也就不去計較這個事情。所以一切都是有因果的,明瞭因果就不會怨天尤人,你就懂得怎麼去消業障,消業障就是逆來順受,你過去生一定去罵過他,現在被他罵回去。我們要「離眾毀謗」,希望都不會被人毀謗,那就要修這條善業,離虛誑語而行布施,能夠得「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離眾毀謗」。
『攝持正法』,「攝」就是攝受,「持」是保持。因為你離妄語,你說正法才能攝受人心,人家才相信,才能攝持人心。如果有虛誑語,你講了,別人得不到信心,這就不能攝持正法。所以攝持正法,第一個要離虛誑語,不能有妄語,才能攝持正法。『如其誓願,所作必果』,「如其誓願」就是如你發的誓願,你發什麼願,你口頭發什麼願,你所要做的,你的願望必定會有結果,不會落空,因為你講話真實,所以「如其誓願,所作必果」。請再看下面經文:
【離離間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眷屬和睦。同一志樂。恆無乖諍。】
『離間語』就是兩舌,兩舌的惡業是挑撥離間,破壞別人的和睦,最嚴重的就是五逆罪的破和合僧,破和合僧的罪是最嚴重,屬於五逆罪之一。一般你破壞一個團體,破壞人家一個家庭,破壞兩個人之間的感情,這個罪過輕重大小不同,但是都有罪過。離間就是讓人不和,不能和睦。我們世間法、出世間法最重要還是在一個和,所以在道場提倡六和敬,在世間法來講家和萬事興。日本這個民族叫大和民族,都強調和。在滿清時代,清朝建國也是以和為根本,所以大家到北京去參觀故宮(紫禁城),它三個殿都是以和做一個名稱,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是用和。那麼要和,離離間語就非常重要。如果常常在挑撥離間,本來就不太和了,再來個兩舌去挑撥,那更不和了,更難和了。
所以有什麼言語,有時候當面溝通會更好。以前我聽人家講一個事情,就是傳話,他傳一個是叫蜘蛛,然後他去實驗,傳到第十個人,他去問第十個人,他說剛才人家傳給你,那是什麼?他說豬。蜘蛛變成一隻豬,那個話傳到第十個人,那意思完全不一樣。可見得我們聽話你都要以比較謹慎的態度去證實,不要隨便聽一面之詞就認定是這樣,往往會造成一些誤判。所以有一些事情問一下當事人是比較好。這個是以前韓館長她在的時候,她就有這個做法。有人去告狀講些什麼,她也沒有說他講的就沒有這回事,但是她持保留態度,她可能要找當事人再去證實一下,這個態度、這個做法是正確的。如果聽一面之詞,往往出入會很大,那就造成大家彼此之間的不和。
所以老和尚最近在跑聯合國這些和平會議,這些他都希望大家多溝通、多交流。如果不溝通、不交流,大家用猜的,你猜我的,我猜你的,愈猜就愈離譜,猜到最後可能就發生災難。彼此猜忌、猜疑,這就不和平,世界和平不能去落實,所以他強調要多交流、多溝通、多往來。尤其他到日本來,他希望日本佛教的宗派大家互相往來。日本佛教宗派不一樣,沒有往來。老和尚說這個像兄弟一樣,這都是釋迦牟尼佛講的,法門不一樣,應該有往來,修是各人修各人的,但是彼此交流往來還是需要,不要老死不相往來。這些都是離離間語的一些比較具體的做法。所以我們講話也要小心,有時候一句話有意無意的會傷害到別人的和諧,這些話我們就盡量避免。我們講話不會去破壞別人的和諧,我們的果報當然也不會被別人破壞,所以我們的眷屬和睦,你這個團體能夠和睦相處。
『同一志樂』,「同一志樂」就是大家有個共同的志向,一個目標,大家很樂意的。志向都相同,志同道合,做事就一定成功。如果志不同、道不合,道不同不相為謀,那就沒有辦法合作。志同道合沒有什麼事情辦不成的。志同道合,以前老和尚常常跟我們講,他說只要三個人同心,他什麼事情都可以辦。他說以前中國歷史這些歷朝帝王開國,一開始的時候人不多,他只有三個人真正同心,他就能建立一個政權。所以同一志樂。『恆無乖諍』,「乖諍」就是違背。你說你的事業、你的家庭,那我們修行人的道業,各方面都能夠圓滿成就。這是「離離間語而行施故」的殊勝果報。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離粗惡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一切眾會歡喜歸依。言皆信受。無違拒者。】
『粗惡語』就是惡口,講話粗魯,罵詈,古人講那人擅於罵詈,這些都屬於「粗惡語」。粗惡語的果報也不好。在紀文達公,就是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他有記載一個公案,他家有一位侍姬,就是說他家一位在服侍他的,說她有一位祖母平常很會罵人,善詈,就是罵詈,罵人。有的人罵天罵地,有的人下雨他也罵天罵地,人沒得罵,罵天罵地,造惡口業。她這位祖母很善詈,很會罵人,講那些很惡毒的話。粗就是粗魯,惡就是惡毒,很惡毒的話。然後要死的時候,她也沒有什麼病,忽然她整個嘴巴跟喉嚨都爛掉了,輾轉好幾天才死去。後來紀文達公,服侍他的這位姬妾,侍姬,服侍他的這位女士,她就是看到她祖母平生就是很會罵,死的時候喉嚨都爛掉了,痛苦了好幾天才死,所以她一生都不敢罵人,不敢罵粗魯惡毒的話,不敢罵。可見得粗惡語是有果報的。所以《地藏菩薩本願經》跟我們講,「若遇惡口者,說眷屬鬥諍報」,在人間,眷屬鬥諍是花報,果報在地獄。
『離粗惡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一切眾會歡喜歸依』,「眾會」就是大眾。『言皆信受,無違拒者』,就是大家看到他很喜歡,他講的話大家都能夠相信,能夠接受,不會去抗爭,不會拒絕,這是離粗惡語的果報。所以講話語氣上就非常重要,同樣一句話,如果比較不好的口氣講,人家聽了就不舒服,一般人就不願意接受。同樣一句話,離粗惡語的人講出來,人家聽了就很歡喜,很願意接受,所以就沒有人會去排斥、抗拒、不接受,所以講話離粗惡語非常重要。我們希望得到「眾會歡喜歸依,言皆信受,無違拒者」,必須離粗惡語。我們再看下面:
【離無義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言不虛設。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斷諸疑惑。】
『無義語』就是綺語,前面講過,花言巧語,伶牙俐齒,他很會講,講的這些話都很好聽,但是不是真的,是騙人的。這些語言,像戲劇、歌詞、電影、電視、舞蹈,包括美術這些藝術,凡是讓人家會起邪思的這些言語文字,甚至這些圖畫、圖案,那都屬於「無義語」,就是沒有意義的言語。那編得再好、再美麗,那也沒有意義,因為對人家沒有利益,沒有幫助,所以要遠離。
所以我們現在很多人也喜歡唱歌,但是唱歌,現在佛歌也不少,大家多唱佛歌,因為現在一般的歌曲大部分都屬於無義語,就是沒有意義。古代,比如七十年代、五十年代的一些老歌,它含義比現在要有內容,那一些歌曲雖然還沒有達到思無邪,但是也比較含蓄,沒有像現在這麼不含蓄。歌曲現在是很普遍。在古書記載,你看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興衰,聽聽這邊的人都是唱哪些歌,你就可以知道這個地方的人心、風俗是怎麼樣的一個情況。在古代古書記載,就知道,這個地方到底是好不好,聽聽這邊人他平常唱的是什麼歌曲。所以編這些歌詞、歌曲,對於影響社會風氣、教化人心就有很大的關係,尤其現在電視、電腦網路這些內容都是無義語比較多,有意義的很少。
日常法師,以前我在基金會,剛出家跟他學戒律,跟他上課,他就講這個世間一般人,他就用一個比喻,世間一般人,他不明理的人,不知道佛理的人,就像喝醉酒的人,十個人當中有九個人醉,只有一個人他沒有喝酒,他沒醉,然後這九個醉的人說這個沒醉的人他醉了,他們九個沒醉,就是喝酒醉的人他都說我沒有醉,是你醉了。所以那九個喝醉酒的人就指著那個沒有喝酒的人說,那個沒喝酒的醉了,他們九個都沒有醉。他用這個比喻也是形容我們這個世間人不明理的佔百分之九十。所以有一些正確的觀念、做法都被淹沒掉了,大家都是民主,大家來投票來選,過半數的人就贏了。這是當今我們現前世界上一個很大的危機。在這個時代裡面,這是大家的共業。所以我們明白之後,知道這個因果,在共業當中我們努力修我們的別業,共業當中有別業,可以跟他們不共。
『離無義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言不虛設,人皆敬受』,他所講的言語都不是虛妄的,別人聽到都能夠尊敬接受。『能善方便斷諸疑惑』,而且還能夠善巧方便的幫助別人斷除種種的疑惑,這就是要有智慧辯才,智慧辯才也是從「離無義語而行施故」所得來的果報。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下面就是離貪瞋痴這三種心,我們明天晚上再繼續跟大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