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書—利物利人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十三集) 2021/3/17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三重淨宗別院 檔名:WD19-025-0043
《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卷上。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今天三重淨宗別院佛七第四天,晚上這個時間跟大家一起學習《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就是《安士全書》的第一卷。昨天我們學習到:
【利物利人】
我們簡單複習一下。『利物利人』,這個「利」,利益的利。利益萬物、利益人類這個利,我們一看這個利是好,但是周安士居士他給我們發明,我們看發明,「利物,功足以及物」。功就是你做的事情、你做的工作,做的成效、事業等等,足以及物,利及於物,對萬物,我們現在講對這個地球都有好處。「利人,功足以及人」。你做的這個事情對人類是有利的,可以利及全球人類的。「利及人、物,方不虛生浪死。」我們人一生做事,我們能夠做利人利物的事情,不要去做害人害物的事情。如果做的是害人害物,或者對人沒有利益的,像《太上感應篇》講,「作為無益」,這個都是過失。「作為無益」就是所作所為對自己、對人、對社會、對家庭都沒有利益,做那些沒有意義的事情,這個都是有罪過。所以人一生總是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有價值的事情。意義、價值就是此地講,利人利物。我們對家庭有什麼奉獻、對社會有什麼奉獻、對國家有什麼奉獻、對整個世界有什麼奉獻,我們佛法講得更圓滿,對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有什麼奉獻、幫助、利益?這個才不虛生浪死。我們坐在這裡念佛是利及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世間的善法怎麼能夠相比?怎麼能相提並論?所以要知道我們做的事情,對物、對人,對一切眾生有沒有利益、有沒有好處、有沒有幫助?所以要做這些事情,我們就不會空過一生。
下面講,「利字,是極不好字面,又是極好字面,非有兩意也,用之以自為,則私」,這個昨天跟大家講過,就是為自己,「用之以濟世,則公矣」。我們中國老祖宗創文字,都有智慧,這是智慧的符號。你看利後面有個害,我們一般講利害利害,就是告訴我們,你不要只想到利,你還要計算那個害。你這個利後面有沒有害?眼前得到利益,那後面呢?後面有沒有流弊、有沒有弊端?不能只看眼前,《了凡四訓》這個道理發明得很詳細。所以我們一般舉出世間人留財產給子孫,對子孫好不好?好,讓子孫不要受貧窮之苦,利,對他有利。但是往往只看到利,沒有計算到害那一方面。我們看到社會上很多有錢的人、大企業家,死了之後留下那麼多的財產,兒孫爭,爭到親兄弟姐妹變仇人。我們認識的人,我們都看到好幾個,很多。你說是利,還是害?這個是社會大眾。
那我們寺廟?廟很大,信徒很多,錢很多,好不好?看到很多人來供養,好高興,信徒很多,很高興。是好事嗎?大家要思考這個問題。廟大,如果不是真正在修行,信徒多、人多,錢多、財產多,那些徒子徒孫,包括信眾都在爭,這個很多。那跟社會上兒女爭財產,一樣的道理。出家了,出家你沒有真正修行,沒有真正看破放下,你還是跟世間人一樣。所以,反而那些窮道場,它就很平安。它沒錢,也沒有信徒,像海賢老和尚那個廟,都是靠他自己去耕種,維持寺廟的生活。有多餘的,就布施給社會,他就很平安,沒有人會去爭,沒有人去爭。我們要知道,凡是有利的地方,利是人之必爭。全世界亂,亂源在哪裡?爭利。孟子講:「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國家很危險,上面的人跟下面的一天到晚都在爭利。現在全世界講拼經濟,拼經濟是什麼?爭利,商人就是為了利。拼到最後怎麼樣?競爭,競爭得不到,鬥爭;鬥爭得不到,戰爭;戰爭結果,就是破壞、毀滅,天災人禍都來了。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樣?它的亂源就是在利。
所以周安士居士講,「利字,是極不好字面」,這個字不好。現在全世界在爭什麼?爭利,所有的人都在爭,包括出家道場都不例外,都在爭利,就是為了那個錢,這個是不好。所以這個道場,實在講,沒有錢是最好。因此我們老和尚他特別強調教育重要,你要教導下一代,要培養真正好的接班人,他才能延續你的事業下去;如果沒有,就變質了。道場沒有好壞,人有好壞,事情做的有對、不對,這跟辦政治一樣。我們老和尚常講,什麼制度遇到好人,壞的制度,那個好人去做,都會把它變好;好的制度,如果壞人去做,那個好制度也會被他破壞,關鍵在人。所以這個教育就重要了。那現在提倡這個教育的,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的,大家去查,有幾個人在講?大概只有我們老和尚在講。其他人講的,跟這個都不相干的。「又是極好字面」,極好就是如果你用在公、濟世,當然很好,所以關鍵還是在人,不是在制度,關鍵在人。人,你要教育,你沒有教,他不知道,他會做錯、他會想錯、他會偏差,這個很麻煩,人的問題是最主要。一個公,一個私,自私自利,損人利己,還是大公無私,利及人類,這就是關鍵在人。
他下面舉出三個公案,昨天我們學習第一個,孫思邈他的龍宮方。孫思邈是醫聖,醫聖他的龍宮方很好用,他怕失傳,把它刻在石碑。就有人私心去把它拓印,印了很多本,然後把他那個石碑打碎。打碎,人家就看不到,就不能公開讓人家看到。如果你要孫思邈的《千金方》,拿錢去跟他買,他得到這個利益,結果這個人被雷打死,自私自利。他去偷盜孫思邈的《千金方》,孫思邈是要公開,利益大眾,他想要自己賺取財富,把它印下來,把它打碎,要的人要拿錢跟他買,等於是壟斷,所以被雷打死。另外有一個人,他弄個石碑再把它刻上去。那個人就夢到孫思邈給他托夢,說你命中無子,你命中沒有兒子,你因為為了大眾的健康,我的《千金方》被人家破壞了,你又把它重新刻回去。你命中本來沒有兒子,現在你會有一個貴子,有一個很好的兒子。後來沒多久,果然他的夫人生了一個貴子。所以周安士居士評論這個,他說為了自利的人,他反而沒得到利,而是得到害,你看被雷打死,這有因果報應的。那個不為利的,為公的,他反而得到利,原來沒兒子,現在變成得到一個貴子。他不為自私自利,反而他得到利,這就是因果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他不想得到利,但實際上他得到利;想得到利,自私自利,實際上他吃虧了,他得到只是害,所以說利害利害。
要怎麼讓這個利,有利而無害?你不學習傳統文化,你怎麼懂?現在你去問,不管什麼人,中國人、外國人,隨便抓一個人來問,他懂不懂這個道理?肯定不懂,他只會跟你講科學。科學,科學怎麼樣?天下愈來愈亂,災難愈來愈多,科學也沒辦法。這是要靠教育,因為這些都是人心不善製造出來的。唯有反過來,改善人心,斷惡修善,災難才能化解。今天我們接著看第二個公案:
徵事【潛消弊政】
這四個字是《文昌帝君陰騭文》的本文。下面舉出來:
【宣德間。嘗遣太監至西洋求寶。所費不貲。死者無算。天順時。有上言再遣者。因命兵部項忠。查檢往冊。時劉大夏為郎中。先至庫。匿之。吏無可查。其事遂寢。】
我們先看這段。這一段『潛消弊政』,「潛」是潛水的潛字,「潛消」就是暗中的消除;『弊政』就是不好的政策,對國家、對人民沒有好處的政策,叫「弊政」。這是出自於《皇明通鑑》。『宣德間』,「宣德」就是明朝宣宗皇帝,他的年號叫宣德。他執政的時間是西元一四二六年到一四三五年,也就是九年,他在位有九年的時間。所以「宣德間」就是在這個當中,『嘗遣太監』,這個指宣德五年的事情,宣德五年就是西元一四三O年。也就是說距離我們現在,我們現在是二O二一,一四三O距離我們現在五百九十一年。宣德皇帝,以外番多不來朝貢,以前中國是大國,外國都要來進貢,很久都沒來進貢,就派遣鄭和下西洋,到宣德這個時候是第七次下西洋。像現在南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這個地方。像現在馬來西亞的華僑,很多最早的就是跟鄭和的軍隊過去那裡。所以我們到馬六甲做三時繫念住的旅館,江會長跟我講,它對面有一個墓,沒有人敢動,都是鄭和軍隊葬在那裡。就像我們台灣看的,跟我們那個墓是一樣的,有墓碑,一個山頭,政府有幾次要遷都出事情,沒有人敢遷。
『至西洋求寶,所費不貲』,去尋找,看有沒有什麼寶物。「所費不貲」,就是派出去的船艦、人馬這些費用很高,花錢很多。以前的船還是帆船,帆船那是靠風力,它還不用汽油,但是在當時費用都很高。像現在用汽油的船,那個一開動,油像喝水一樣,花的都是錢。『死者無算』,每一次出去,總是會有人死,死很多人。花錢,人又死得很多。『天順時』,「天順」是到了明朝英宗,英宗是西元一四五七年到一四六四年。到英宗那個時候,還有人『上言再遣者』,還有人向皇帝上奏,希望再派船隊去西洋尋寶。『因命兵部項忠,查檢往冊』,「往冊」就是過去留下來的一些資料。『時劉大夏為郎中』,「郎中」是古代的官名,在秦漢的時候,掌管宮廷的侍衛。『先至庫,匿之』,「匿之」就是把那個冊子、那些資料藏起來,他去查就查不到。查不到,皇帝也就算了。『其事遂寢』,「寢」就是止息下來、停下來。
【後項以失冊責吏。】
後來兵部(兵部就是等於現在國防部長)項忠去責備管清冊的官吏,就去責備他,責備劉大夏說:怎麼你把那個管理管到都不見了,去責備他。
【劉笑曰。】
劉大夏他就笑了笑,他說:
【此弊政也。】
『弊政』,就是不好的政策。
【縱使冊在。猶當毀之以除其根。尚追問其有無耶。】
劉大夏就笑笑說,這個不是好的政策,縱然那個冊子、那些資料都在,應當都把它毀掉、把它除根,不要再做這個事情了。你還在問還有沒有,問這個就沒有必要,因為那不是好的政策。弊政就是勞民傷財。現在我們看到世界很多國家,真的勞民傷財。你看美國他要做世界警察,他要做老大,做老大要怎麼樣?花錢,要錢。大家想一想,一艘航母發動,那個油要多少,開來開去。所以現在美國是欠債欠最多的國家,一直印鈔票,然後用戰爭來維持它的經濟,你說這樣能撐多久?所以那些政策,就像這裡講的弊政。但是他們就沒有一個像劉大夏這樣的好官。所以有一次,在二十幾年前,美國淨宗學會楊一華楊會長,他們移民到美國很久了。大概二十幾年前,我就問他,我說會長,你們美國現在怎麼樣?他說不要講了,寅吃卯糧,連後代子孫的都先拿來用。然後用光了怎麼辦?印光大師講的,用武力去搶。這是犯強盜的勾當,這是大的偷盜。去中東打仗,為了道義嗎?為了扶助弱小嗎?不是,為了他的利益。
有一次華藏衛視陳總裁,她們也移民美國可能三、四十年,以前達拉斯佛教會剛成立,她做家具的,貨櫃過去,我們結緣經書就放在她的貨櫃,塞它那個縫這樣運過去,我們省了很多運費。陳總裁她跟我講,她在達拉斯有個小報社,她說她也是記者。她跟我講,她說你知道嗎?美國去打伊拉克賺錢。我說去打仗還會賺錢?你那個軍隊一出去,開銷要多少,那個炮彈、飛彈不要錢嗎?一顆下去多少錢。她說你不知道,她說拿去丟的那些炸彈都快過期了,過期就要報銷,是沒有用了。她說正好利用這個機會去丟,丟到人家的國家。我說,丟了,他還是賺不到錢。她說你不知道,美國會找盟國,他說我保護油路暢通。我去投這些,你們都要出錢,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都要付錢,付保護費,要付錢;如果你不付,以後人家打你,我就不理你。所以她沒有給我講,我還不知道,原來這是要賺錢。今天我們看到那個報紙,什麼同盟國都是要收錢的。不收錢,不收錢你做這些?就像這裡,你看明朝皇帝船派出去要花多少錢,而且還要死人。所以這裡講是弊政,這不是好的政策,勞民傷財。
所以我今天看報紙,美國要聯合這個來維持台海和平,我看了心裡就在笑,你不要來就和平,你來了就不和平。真的是這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不是為道義來的。他為道義,就不會跟我們斷交了。所以現在政治人物不跟選民講實話,都只是想騙選票,這才是大弊政,這都是不好的一種政策。現在還收買網軍,盡打妄語,欺騙人民,造罪業。你說一直造罪業,怎麼會沒災難?這個都有因果報應的。所以項忠聽到劉大夏說這是弊政,毀之都來不及,你還找。項忠聽到,兵部就是現在的國防部長,聽到:
【項悚謝曰。】
『悚』就是驚悚,聽得他心裡很震撼、很驚嚇,醒過來了,就跟他道謝,賠罪、認錯,這個對國家不好。「悚謝」就是惶恐謝罪。接著講:
【公陰德動天。此位當屬公矣。】
你做這個是陰德,一定會感動天的。你將來官位應該會當到公卿,公卿很高的官位。
【後果官太保大司馬。】
『太保、大司馬』,「太保」是古代三公之一,太師、太傅、太保。他的位次次於太傅,這個官位是輔助國君的官員。這是周朝就設置的,後代都延襲這個制度,立太師、太傅、太保。大多數是重要的大臣,把他加這個頭銜,以示恩寵。「大司馬」,每個朝代的制度也有些不同,到明朝、清朝用做兵部尚書的別稱。
【子孫屢代貴顯。】
你看他的子孫代代都顯貴,庇蔭子孫。下面我們再看「按」,周安士居士按照這個公案再做個評論。
按【充劉公所為。則世間一應有害於人之文字。皆當毀滅。而小說春方。及謗佛之書。為尤甚。】
『充劉公所為』,「充」是根據,根據劉公,「公」是一個尊稱,劉大夏郎中他所做的這樁事情,「所為」就是他所做的這樁事情,把弊政那些資料隱藏起來,不讓人家看到,避免再去執行不好的政策、不對的政策,勞民傷財的政策。『則世間一應有害於人之文字,皆當毀滅。』世間,這是舉出一個例子,凡是對於人有害的文字(文章、書籍),應當毀滅。『而小說、春方,及謗佛之書,為尤甚。』「小說、春方」,就是色情的小說,以及毀謗佛教的書籍,那更嚴重,更要去銷毀。但是這一條,在我們現在,在台灣我們的民主制度管不了,這個管不了。所以那些書,亂七八糟的書太多了,但是那個看了就害人。甚至網路上害人的,什麼都有。還有教人怎麼自殺,那些都有,千奇百怪什麼都有,你說這個世界怎麼會不亂?怎麼會沒有災難?這些害人的東西,都用一個「民主」,這些毒害人的思想,比嗎啡、鴉片還厲害,這個沒人去管。很多人因為這些文字、網路這些資料,一個家庭毀掉了,一生幸福沒有了,誰負責?大家想一想,民主制度好,還是專制制度?過去我們老和尚說,他贊成專制,他贊成皇帝,各有利弊。但是看到現在這種民主,這個害人比專制是更厲害,害人於無形。專制的暴政,害人有形的,大家看得到的,大家會去譴責。這種害人無形的東西,沒有人會去譴責,而且還大家讚歎。害人有形的,好像那個毒藥放在壞掉的食物當中,大家都知道那個不好,而且又有毒。如果那個毒藥放在很好吃的東西裡面,大家就不知道,大家認為很好吃,吃下去就中毒,怎麼死的也不知道。所以這個地方講,「世間一應有害於人之文字,皆當毀滅」,銷毀,不要讓它去害人。特別毀謗佛法的書籍,這個更要禁止,謗佛、謗法、謗僧,那些思想、那些言論都要銷毀,不然那個罪業造得太重了。我們再看第三個公案:
徵事【小常平倉(《勸懲錄》)】
【張乖崖。知成都。夢紫府真君招之。語未久。忽報云。西門黃兼濟至。乃幅巾道人也。真君接禮甚恭。明旦。遣人請至。宛如夢所見。詢之。對曰。初無善事。惟麥熟時。以錢三百緡收糴。至明年禾麥未熟。小民艱食之時糶。一般升斗價直。在吾初無所損。而小民得濟危急。如是而已。張公喟然興歎。命吏扶於座而拜之。】
『小常平倉』,「常平倉」是古代調節米價設置的一種倉廩,在漢朝宣帝的時候,耿壽昌首先倡建,他用這個來平衡米糧的價錢。就是穀(稻米)賤的時候,賤就是賣的錢市面上賣得不多,政府就高價把它買進來。等到穀價貴的時候,減價賣出。所以平衡米價而名,就是政府它去調節,我們現在講市場消費的平衡,這叫「小常平倉」。『張乖崖,知成都』,「知」是掌管、主持的意思,「知成都」就是他去管成都,成都是現在四川的省會。他知成都,等於現在成都市長。『夢紫府真君招之』,「紫府」,我們看到這個字就知道是道教,道教紫府真君找他去。『語未久』,講話沒有多久。『忽報云:西門黃兼濟至』,西門黃兼濟先生,「至」就是到來。『乃幅巾道人也』,「幅巾道人」就是一個道人,古代用絲絹做了頭巾綁在頭上,大家如果看到道士綁頭髮,頭巾綁著的打扮,在台灣應該也有看到。所以道人他有戴道冠的,戴帽子,有沒有戴的,他就用個頭巾綁著,因為他們都留長頭髮。西門黃兼濟,那是一個幅巾的道人。『真君接禮甚恭』,紫府真君接待他,對他很有禮貌,很恭敬。
『明旦,遣人請至,宛如夢所見。』上面講的,就是張乖崖知成都的時候,他夢見紫府真君找他去,找他去沒多久,聽到外面有人報告,西門黃兼濟到了,他一看,一個幅巾的道人,紫府真君對他很恭敬。第二天他醒過來,「遣人請至」,就找人去請,請黃兼濟,「宛如夢所見」,跟他夢中所見一樣。『對曰』,跟他對話。『初無善事』。他說這個人怎麼得到真君那麼禮遇,問他你做了什麼功德?『詢之』,就是詢問,問他昨天夢到紫府真君找我去,沒多久又報說你到了,紫府真君對你很恭敬、很禮遇,那你到底做了什麼功德,讓紫府真君對你這麼尊重?他就回答,「對曰:初無善事」,他說我也沒有做什麼善事。『惟麥熟時』,麥成熟的時候,『以錢三百緡收糴』。「緡」就是古代穿銅錢的繩子,穿銅錢就用這個繩子穿起來一串,每一串銅錢是一千文。大家如果去古董店,看賣古董,放古錢的,當中都有個四方的洞,那個洞就是穿繩子的,穿了一串,那一串就是一千文。「三百緡收糴」,這個糴是買進糧食、收購糧食,就是用三百緡的錢收購這些麥。『至明年禾麥未熟』,到明年麥還沒有成熟,穀物歉收。『小民艱食之時糶』,「小民」就是一般人民百姓,還沒有收成的時候,生活都很艱難。以前都種幾畝田,全家人就靠那個過日子。如果還沒有收成,真的生活就很艱難。「糶」就是出售穀物。「艱食」,糧食匱乏、糧食缺乏。糧食缺乏,你要買這些就沒得買了。『一般升斗價直』,「一般升斗價直」是容量的單位,十合為一升,十升為一斗,以前量米就是用斗去量。「價直」就是它的價錢、它的價格。這裡的意思就是平時米糧的價格,一般升斗價格,一般就平常,就是用平常的價值去買。『在吾初無所損,而小民得濟危急,如是而已。』「在吾」,黃兼濟先生他說我這樣做,我也沒有什麼損失,我用一般價值給他,人家糧食都缺乏,生活都有困難。一般講,就是不會去趁火打劫,你現在沒有了,有的人他好像吸血鬼一樣,自私自利,趁這個機會他抬高價錢。不然就是給你降價,你賣不賣?但是他沒有,他是一般,照一般的價錢給他。
就好像我們現在,講一個我們大家比較容易體會,這是古代的事情,我們也比較體會不到。現在高麗菜慘跌,有沒有?現在我們看到高麗菜,我們雙溪區公所還叫我們去買高麗菜。雙溪區公所,我們去買了很多高麗菜到山上。現在高麗菜,我看報紙,嘉義市府向雲林縣買了兩萬公斤。報紙報導四萬顆高麗菜沒人買,要送人,人家都不要。你說你去把它割下來送人,請工人割,要不要工錢?那乾脆就放著,讓它爛掉算了。有需要的人,我們還是照一般價錢跟他買。不會說,你現在都不要、沒人要了,就把它弄得很低。所以我們雙溪去給公所買,我們還是一般價錢,沒有說這都沒人要了,那要賣很便宜給我們。我們也知道,這個是做好事,所以我們也不會跟他討價還價,照一般價錢跟他買,幫助這些農民紓困。
所以這個先生就是這樣,他買米糧,他不會趁機會給你價錢降得很低,他還是照平常的價錢跟他買。他說我也沒有什麼損失,但是那些小民、那些農民,我這樣跟他買,就能幫助他度過難關,救濟他的危急。他說我只有做這樁事情而已,「如是而已」。『張公喟然興歎』,成都這個知府,就是現在的市長,「喟然」就是嘆息,他說你真的是好人。所以就命令下面的人,扶他座上去,給他拜,對他就很尊重,善人。這個公案,周安士居士有個評論:
按【常平倉事。處處皆可倣之。一方沾惠。四境效行矣。】
『常平倉』這個事情就是平衡價錢。這個到處可以『倣』,就是效法,比照這個來做。『一方沾惠』,「沾惠」就是得到這個恩惠、得到這個好處。『四境效行矣』,帶動風氣,各地方都會起來效法。
以上三個公案。「利人利物」,就是一個自私自利,一個利益大眾,兩個果報就不一樣。利益大眾,好像我們得不到利益,我們吃虧了,實際上是得到利益。那個自私自利,想要得到利,實際上他吃虧了。所以,因果報應,加減乘除絲毫不爽。我們再看下面這句:
【修善修福】
發明【世人之所蓄積。有人奪得去。吾帶不去者。有人奪不去。吾亦帶不去者。又有我帶得去。人奪不去者。金銀財寶。家舍田園。此人奪得去。吾帶不去者也。博學鴻才。技藝智巧。此人奪不去。吾亦帶不去者也。若夫吾帶得去。人奪不去者。唯有修善與福耳。修善到極處。能使七祖超升。百神擁護。修福到極處。能使火不能焚。水不能漂。善者福之基。福者善之應。】
周安士居士發明『修善修福』這一句。『世人之所蓄積』,就是積蓄,所積蓄的東西,有一些是人奪得去的,人家能把我們搶走的。『吾帶不去者』,就是有人可以把我們的搶奪過去,我們自己也帶不走的。『有人奪不去,吾亦帶不去者。』有一些東西,別人他奪不去,我們自己也帶不去。『又有我帶得去,人奪不去者。』我帶得去,別人他搶不走的。『金銀財寶,家舍田園,此人奪得去』,這個身外之物,我們一般講動產、不動產,這些身外的財物,你的房地產、你的金銀珠寶、你的錢,這些別人可以奪得去,我們也帶不去的。別人可以奪得去,我們自己也帶不走,我們死了以後什麼也帶不走,什麼所有權,這口氣斷了,房子是你的名字,不是了,要換人了。所以那個人奪得去,我們也帶不去,就是身外之物,這些財物。
『博學鴻才,技藝智巧,此人奪不去,吾亦帶不去者也。』你很有學問,你的技術、藝術,你很聰明,這個別人也奪不去,別人奪不去。你有技術,像現在講科技、藝術,比如說你會畫畫、你會寫書法、你會插花,各行各業都屬於「博學鴻才、技藝智巧」。這些技術、這些學問,別人奪不去,別人搶不走,我們自己也帶不去,死了也就沒有了,也帶不走。別人奪不去,我們也帶不去,這是博學鴻才、技藝智巧。『若夫吾帶得去,人奪不去者』,就是說有我們可以帶得去,別人也搶不走的,『唯有修善與福耳』。你修善修福,別人奪不去,我們可以帶得去。這是修善,當然你造惡業也帶得去。諺語常講:「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業帶得去的。修善,善業,善業可以帶得去;惡業也可以帶得去;我們念佛,淨業,帶我們去西方。所以,「唯有修善與修福」,這個人奪不去,我們帶得去的。這個就是告訴我們,你有錢財、有什麼,修善修福重要。
《地藏經》講,趁康健的時候,自己趕快修,「分分己獲」。分分己獲,就是每一分福報,都你自己得的。如果自己的財物,死了以後,孝子賢孫為你修福,你得七分之一,七分之六生者得到,這《地藏經》講得很清楚。你的錢,你死了就不屬於你的,如果孝順的兒孫幫你修,你得七分之一,陽上的兒女,孝順的兒子,他們得七分之六。如果你在世,你自己修,分分己獲,分分自己得。如果遇到不孝的子孫,現在財產使得兄弟爭財產,他還會想到替他父母修福嗎?那一分也別想得到,那個就帶不走了。所以勸大家修福修善。『修善到極處,能使七祖超升,百神擁護。』「善」就是善事。「七祖」就是七代祖先,父親、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太祖父、玄祖父(這個玄是玄妙的玄,第七個是明顯的顯)、顯祖父,推上去七代。你修善修到很好,七祖生天,「百神擁護」。『修福到極處,能使火不能焚,水不能漂。』你修福修到極處,火燒不死你,水也淹不死你,也就是說,什麼意外災難你都沒事的。修福,有福報的人,他不會遇到這些災難。『善者福之基,福者善之應。』善是福的基礎、基本,「福是善之應」,應就是報應、感應。福報,就是你修善才得福報,你造惡業就得禍。下面我們看這個公案,這個公案是佛經公案。
發明【但修福而不修慧。每因享福而造業。但修慧而不修福。又慮薄福而少資。】
這段就是給我們發明,『但』就是說你只知道,你只有知道修福,而不知道去修智慧,結果會怎麼樣?『每因享福而造業』,「每」就是每一次、每一生、每一世,都是因為你過去生有修福作善,這一生得福報,這一生就享福,榮華富貴,享受這個福報的時候,你就造惡業,又迷了。為什麼?沒智慧。所以過去我們老和尚常常跟我們講,人家過年供養我們紅包,他就很嚴肅給我們警惕,他說你現在有人家供養你錢,這是你們的福報。但是有錢是福報,用錢是智慧,你要怎麼用?如果沒有智慧,你有錢造罪業,錢愈多,罪業造得愈多,將來墮落就更深了,所以要福慧雙修。
『但修慧而不修福』,又要憂慮『薄福而少資』。就是你物質生活會很缺乏,因為你過去世沒有修福,你只有修慧。所以現在我們看到,有的人他頭腦很好,過去有修慧,但是沒有修福,這一生很窮。所以老和尚他常常講,他的老師方東美教授,台大名教授,還是老總統的老師,頭腦很好,他給老總統很好的建議,可惜沒採納,不然我們台灣現在不是這樣。沒採納,頭腦好,但是沒福報,他有時候買個書都買不起,窮教授。我們老和尚他自己也是這樣,他頭腦不錯,沒福報,壽命又短,四十五歲,所以他的福報是這一生修的,到台灣來遇到三個善知識,第一個方東美,第二個章嘉大師教他布施,第三個台中蓮社李老師教他經教。所以沒有修福,有聰明智慧,但是生活很困難。下面舉出公案:
【昔迦葉佛時。有兄弟二人。共為沙門。兄持戒坐禪。一心求道。而不布施。弟則修福。而常破戒。後釋迦成佛時。兄已得羅漢果。然因未曾修福。食嘗不飽。弟因破戒。生在象中。然餘福尚多。雖作畜生。為王所愛。真珠纓絡。常掛其身。食邑至數百戶。故曰。修福不修慧。象身掛纓絡。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唯佛稱兩足尊。以其福慧具足耳。】
這個公案我們聽經常常聽,佛門很有名的,「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迦葉佛那個時代,兄弟兩個人都一起出家,『共為沙門』。他的哥哥,『持戒坐禪,一心求道』,修慧,但是不修布施。『弟則修福,而常破戒』,他弟弟常常做好事,但是常常破戒。迦葉佛是釋迦佛前一尊佛,到釋迦牟尼佛來這個世間示現成佛,他們兄弟兩個人又到這個人間來。他哥哥在釋迦牟尼佛會下證得阿羅漢果,『然因未曾修福,食嘗不飽』。過去生在迦葉佛那個時代,他沒有修福,只有修慧,雖然證得阿羅漢果,托缽常常托不到飯,常常餓肚子,「食嘗不飽」。他弟弟因為破戒,而墮在畜生道,「生在象中」。印度,大象是國王的座騎。現在如果你去斯里蘭卡,南傳的,印度,你看國王坐的那個大象,那真的是『真珠纓絡』,大象都掛滿身。所以他弟弟破戒,生在象中,但福報很多,餘福很多,雖然墮畜生道,還有很多福報,被國王所愛護,所以「真珠纓絡」常常掛在身上。『食邑至數百戶』,吃的,整個國家牠到哪裡都能吃,都吃最好的。『故曰:修福不修慧,象身掛纓絡。』修福不修慧,墮到畜生道,做大象,滿身都是瓔珞,都是珍寶。『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找不到人供養。所以佛稱為『兩足尊』,「兩足尊」就是福慧兩方面都具足圓滿,福報智慧都圓滿,這樣才是正確的。所以佛勸我們要福慧雙修。
【下附徵事(三則)】
下面也附帶舉出三個公案,三個故事。第一個:
徵事【廣置義田】
『廣置義田』出自於《懿行錄》,《懿行錄》這本書。
徵事【明華亭顧正心。字仲修。父中立。仕至廣西參議。正心好行其德。嘗捐銀十萬四千七百兩。買義田四萬八百畝。散華青兩縣之供役者。賦役賴以不困。時代巡蒞松。除夕禁爆。有市民犯禁。誤繫正心於獄。見獄中之寒者。給以衣。飢者。給以粟。罪可贖者。代為完納。囹圄幾為一空。又捐貲修葺獄室。往往施恩於不報之地。後兩臺上其事。欽授光祿署丞。從祀鄉賢。】
這個公案是明朝的時代,『華亭』就是現在的上海,古代地名叫「華亭」,現在的松江區,現在松江都屬於上海市。『顧正心』,這個人姓「顧」,他的名叫「正心」,這個名也不錯;『字』,他的字號叫『仲修』。『父中立』,他的父親叫「中立」。『仕至廣西參議』,這個「參議」也是古代官職的名稱。『正心好行其德』,顧正心,「好」就是很喜歡,「行其德」做好事。『嘗捐銀十萬四千七百兩,買義田四萬八百畝』,「嘗」就是他曾經捐獻銀子,有「十萬四千七百兩」,在古代這個數字很大。捐這個錢,他買義田,買了「四萬八百畝」,田買了很多。買這麼多,他不是說去買房地產投資,他是做義田。就是散在『華、青』,華亭、青浦,現在都是屬於上海。上海、青浦、婁縣、金山、奉賢、南匯,以及川沙,現在屬於上海市,以前屬於縣,以前上海是屬於江蘇省管的。就是上海跟青浦,「散華、青兩縣之供役者」,供役就是古代官方規定平民,就是成年的男子在一定的時間,或者特殊情況之下,要承擔一定數量這種社會的義務勞動,這個就是供役,供政府服勞役的。一般有力役、軍役跟雜役,力役就是出苦力,做工的,那是義務;軍役就是像現在當兵;雜役就是做雜務、雜事的。歷代以來都很多,這個叫供役。
『賦役』就是賦稅跟徭役合稱,就是我們現在按照戶口,徵收稅金。一個供役,一個賦役,人民要向國家交稅。他買這個田,提供供役、賦役,不用給他收田租,讓他們去耕種,這個叫義田。他們去耕種,他就有收入,也有錢繳稅,『賴以不困』,生活不會有困難了。『時代巡蒞松』,就是官員到任,指古時候松江府,「代巡」就是代理巡府。代理巡府到松江府赴任,代巡蒞松。『除夕禁爆』,「禁爆」就是禁令,含有禁戒性的法令,發布禁止燃放爆竹的法令,這個叫「禁爆」。我們現在放的鞭炮,我們看到以前的春聯,「一聲爆竹除舊歲」,以前不是現在的鞭炮,是那個竹子你用火燒,燒到竹腔都爆了,那個叫爆竹。
好,今天時間到了,這個公案我們就明天晚上再接著來學習,今天先講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