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安士全書—奉真朝斗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十六集)  2022/1/10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三重淨宗別院  檔名:WD19-025-0056

  《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卷上。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今天是二O二二年一月十日,是我們三重淨宗別院佛七第二天,今年二O二二年的一月份,第一個佛七的第二天。今天晚上我們照去年沒有講完的《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我們繼續講。請大家看《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

  【或奉真朝斗】

  從這句看起。上面我們學習到「信友」,這句是『或奉真朝斗』,這個都屬於善事,我們佛家講修善業。「信友」接下來就是「或奉真朝斗」。奉就是供奉、奉祀的意思。「真」,我們看發明。下面這個發明是周安士居士他的註解,我們看這個文:

  發明【真者。天仙之謂。斗者。列宿之名。嘗記人之善惡。註人之生死。安得不敬奉朝禮乎。】

  這一段就是給我們解釋什麼是真、什麼是斗?『真者,天仙之謂』,這個「真」是指天仙,古時候所謂仙人。這個在我們中國傳統,大家都聽說過仙。仙,在道教講「真」,就是真人,仙人他能夠改變他的身體,我們現在講改變他的身體體質,而得到提升;就是道家修行得道,離地飛身的仙人稱為真。這個在道教、道家裡面講究是修仙。所以《太上感應篇》講,欲求天仙,要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要立三百善。在《感應篇彙編》,我把裡面這一段列印給大家看看,「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仙就是求長生不老,總的來說,求長生不老。天仙跟地仙的差別,在《感應篇》這段講,就是它的條件就不一樣,你善累積得多,你修天仙才有夠這個條件;如果你善比較少,那你只能修到地仙。地仙他要立三百善,就是要修三百件善事;有三百件善事的條件,修地仙才能修得成就。因為修仙的方法很多,這一段講的主要是你要修層次比較高的仙,當然你修的善要多。大家看《感應篇彙編》,這裡有引用《楞嚴經》講的仙有十種。

  《楞嚴經》是我們佛教裡面一部非常殊勝難得的經典,這部經典在古印度是不准流通到外國的,它是被限制的,不可以流通到外國。外國的法師去印度留學,其他的經典可以看到,就是這部經,國家不准外國人看這部經典,他們列為國寶,不能外傳。所以我們中國玄奘法師到印度取經,他沒有看到《楞嚴》。印度有法師到中國來翻譯經典,來弘法,隋朝的時候,智者大師聽到印度的高僧到中國來弘法,講印度有一部《楞嚴經》,他們印度的法師才能看到,外國的法師去就見不到,這個是被國家限制的。智者大師,就是天台宗創始的祖師,智者大師在日本很有名,在中國也很有名,他創立了天台宗。智者大師知道有這部經,他自己發明「三止三觀」,他聽到印度法師來跟他講,他覺得他三止三觀這些原理原則方法,跟《楞嚴經》講的「奢摩他、三摩、禪那」這些方法很相似,所以他很想看到《楞嚴經》。但是當時禁止,不能出口,不能出國,因此他就在天台山(天台山在浙江省)築一個拜經台,這個拜經台現在還在,往西域那邊拜,拜了十八年,天天拜,希望求這部經能夠流通到中國來。結果拜到他圓寂往生了,這部經還沒有來,他還是沒看到。

  一直到唐朝的時候,印度的高僧般剌密帝,知道中國有大乘的氣象,能接受這部經典,能夠弘揚這部經典,應該要把這部經送到中國來。但是國家禁止,他不得已用偷渡的。但是在海關就被查到了,又被送回來,兩次,他走陸路。在古代中國到印度有商旅往來,那條絲路,從西北那邊出去,就是到中亞、歐洲那些地方貿易,很多佛經也都從這條絲路傳進來,中國文化跟外國文化交流,古時候隋唐時代都是那條絲路,早在秦漢的時候就有了。他走陸路走了兩次,到海關就是被攔下來,被查出來,又送回去了。第三次,他想陸路恐怕通不過了,改走海路。但是海路還是有海關,他把貝葉經寫成很小,把他的手臂用刀子剖開,把很細的貝葉經藏在裡面,然後就像我們開刀一樣再把那個皮縫起來,這樣才帶出來。前兩次都是走陸路,這次走水路,所以從印度出來,坐船到廣州上岸,就傳入中國。所以這部經是從廣州廣東,從水路進來的,也經歷了千辛萬苦。所以我們現在能讀到《楞嚴經》,一定要感恩般剌密帝法師,他無私的,就是為了弘揚佛法。這個地區眾生有因緣,有善根福德因緣能接受這部經,他不惜犧牲自己,把這部經傳到中國,我們今天才能看到《楞嚴經》。古大德講,「開慧《楞嚴》,成佛《法華》」,就是讀《楞嚴經》會開智慧,讀《法華經》就是一生成佛,所以成佛《法華》、開慧《楞嚴》。

  這裡講,按照《楞嚴經》所示。一般經典講五道或者講六道,《楞嚴經》講七趣,七趣就七道,講得最詳細。一般經典講五道,五道就是沒有把阿修羅列為一道,阿修羅在哪一道他就歸那一道,所以我們看經典有講五道。經典也有講六道的,六道就是把天道阿修羅列為一道,就稱為六道。《楞嚴經》除了六道,它再加一個仙道,在經文裡面叫仙趣,趣就是道的意思,就《楞嚴經》講了七道。其他經典頂多講六道,有的講五道、有的講六道,只有《楞嚴經》講七道,七道它就加一個仙道。所以它列出這十種仙,也列得滿詳細的。我把這個念一念:「仙有十種。一者,堅固服餌,食道圓成,名地行仙」。這第一種,「堅固服餌」,就是吃的,「食道」,他就修這個。現在有很多人講求那些健康的飲食,但是還沒有達到成仙這個境界,這就講究吃的。大家有聽說辟穀嗎?辟穀就是不吃五穀雜糧。以前道教修仙的他有煉藥,那個藥大概吃個一顆、兩顆,他不會餓了,可以支撐這個身體,他身體的老化就很慢,因為修仙他的目的就是求長生不老。第一種叫「地行仙」,就是在地上的,他還不能飛行,這個仙大部分都住在山上。

  第二種,「堅固草木,藥道圓成,名飛行仙」。第一種是吃的,就是飲食,他講求怎麼吃、吃什麼,這樣修成仙。第二種是藥,他是煉藥,這個藥吃了,他身體能夠飛行。這在古印度很多,《楞嚴經》講的古印度修仙的很多。

  第三種,「堅固金石,化道圓成」,這就有像中國道教的,道教修煉丹。金石,煉丹。「堅固金石,化道圓成,名遊行仙」,他能夠遊行在這個世間,長生不老。

  「四者,堅固動止,氣精圓成,名空行仙。」這個就跟練氣、練精有關係了,這個「動止」,在道家就練氣。第四種,「堅固動止,氣精圓成,名空行仙」,他可以在空中飛行。

  「五者,堅固津液,潤德圓成,名天行仙」,這個練津液的。以前我也買過書,年輕的時候也喜歡看這些書,有練早上起來吞我們自己的津液,就是口水,我們的津液。在道家練這種的,他對我們的津液看得很寶貴的,練這個,那古印度也有。「潤德圓成」,他是堅固他的津液,也就是說在我們身體裡面他練一種,他練成了他就能夠長生不老,他的身體跟我們一般人就不一樣,還有會脫胎換骨的,那個很多種。這個是「天行仙」。

  「六者,堅固精色,吸粹圓成,名通行仙」,練色身,練精氣神,吸取那個精華,這樣修成就了叫「通行仙」。

  「七者,堅固咒禁,術法圓成,名道行仙」,這種仙他是練符咒的。在中國道教,符咒也是很普遍。所以在道教、在佛教裡面都有咒,道教畫符,也有咒。他用符咒也能修成仙,「術法」,他用這個法術來修,他能夠成仙。在我們民間有一些符,也有害人的,也有幫助人的。害人的符,學了就不好,那個果報都不好;如果幫助人的符,那是修善。所以我年輕的時候,在路邊也看到一個道士,道士是宜蘭人,現在已經不在了,他的學生現在拱北殿也有請他去講課,講道教的,講成仙的這些典籍,他也是教人家一些好的符。古時候醫學不發達,有止血符,比如說你在郊外不小心割破皮了,拿個樹葉,然後咒語念一念,貼下去,會止血。但是他有講,小動脈才可以,大動脈就不行。還有化骨符,魚刺、雞骨頭卡在喉嚨,以前古時候醫學不發達,醫院也沒那麼多,所以就靠這個符把牠的骨頭化掉。還有安胎符等等,有很多符是好的,是幫助人的。像這一類,如果他再提升,他就能成仙,用這個符咒,「咒禁」,這種法術修成就的,這一類叫「道行仙」。

  「八者,堅固思念,思憶圓成,名照行仙」,他這個是用心念,修心,修這個心念,有點類似佛法講的觀想。「思憶圓成」,這個修成就了叫「照行仙」。他就是思念、憶想,就像我們觀想念佛這樣。在蓮池大師《竹窗隨筆》他寫一個公案,他說有一個人他就是發願要修仙,修仙他要找崑崙仙人來教他,崑崙仙人在哪裡他也不知道,他每一天看著崑崙山,他就用想的,就像《觀經》講的觀想,他每一天就想崑崙仙人。真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果然有一天崑崙仙人被他想來了,他就現前了,就跟他去修仙了。蓮池大師就講修仙,仙還沒有脫離六道,還是要輪迴,不究竟。他說很可惜,這個人如果想阿彌陀佛,他就去作佛了。所以真有這樣,這古印度有,在中國都有,這一類,「思憶圓成」,叫「照行仙」。「九者,堅固交遘,感應圓成,名精行仙」,這個也是練精氣的這一類,成為仙的。「十者,堅固變化,覺悟圓成,名絕行仙」,這一類是堅固變化,他就是我們講有神通,也有法術,有神通,這是「絕行仙」。這個是古印度有這十大類。

  下面經文又講,《楞嚴經》講,「此等皆是不依正覺,別修妄念,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壽千萬歲。斯亦輪迴,妄想流轉,報盡還來,散入諸趣」。佛就講,這個還是妄念,不是真正得解脫,不究竟。這些仙人大部分都住在山林,仙他住在世外桃源,他有他的洞天,他都是住在海上、海島,或者是山林,人跡不到的地方。所以仙這個字,一個人、一個山,人如果能住山,不下山,那也就是仙了。我們還沒有成天仙、地仙,我們住在山上,大概就是人仙。但是仙不究竟,他壽命很長,長生不老,有的人活一千歲、一萬歲。在八仙裡面講,八仙給彭祖添壽,彭祖本來是二十歲,碰到八仙,一個人給他添一百歲,後來他活到八百二。但是這個仙修成了,他活了幾千歲、幾萬歲的都有。現在在中國大陸,我在網路上看,真的有這樣的仙人,他活了幾百年的,這個有,古印度就更多了。但是佛跟我們講,不究竟,仙壽命雖然這麼長,但是時間還是會到,時間到了他還是要輪迴,還是要「散入諸趣」,還是六道輪迴,不究竟。

  下面這個是鍾離,鍾離也八仙之一,是呂洞賓(呂祖)的師父。呂洞賓是漢鍾離度他去修仙的。鍾離是中國人,他講了仙有五種,我們看這個文:「一者,不悟大道,唯務速行,心若死灰,神識內守,定中已出陰神,究竟只成清虛之鬼,名曰鬼仙」。這一類,第一種,「不悟大道」,修這一類的他有定,能夠出陰神。這是定中出神,漢鍾離講,「究竟只成清虛之鬼」,這叫鬼仙。

  「二者,暫於人中得聞大道,然業重福輕,僻志一偏,確守不變。絕五昧者,不知有六氣;忘七情者,不知有十戒。行咽嗽者,笑吐納之為錯;耽採捕者,指清淨之為愚。孤坐閉息,絕食休糧,不識無為,但能延年安樂而已,名曰人仙。」「孤坐閉息」,閉息就是像練龜息法這一類的。「絕食休糧」,就是不吃五穀雜糧,不吃人間煙火。他練這個,但是「不識無為」,無為的道理他不懂,他只能「延年安樂」,延年益壽,他覺得很自在。這一類是人仙。

  「三者,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交感之數。身中用年月,日中用時刻。識龍虎,配坎離。收真一,別五行。定六氣,序八卦。九州顛倒,三田反覆。煉成丹藥,長生不死,名曰地仙。」這個就煉丹的。在中國就是煉丹道,練這個練成就了,長生,他是壽命比較長,活了幾百歲、幾千歲,功夫比較好,但是還是會死。這一類叫地仙。

  「四者,已得地仙,煉形住世,積累成功,超凡入聖,卻反三山,名曰神仙。」地仙再提升,就是神仙了。神仙,「積累成功,超凡入聖」,這個就比地仙高了。地仙再提升就是神仙。

  「五者,已得神仙,傳道於世,於道有功,為人有行。功行滿足,超居洞天,竟入虛無自然之境,名曰天仙。」這是第五種,是天仙。這個是神仙再提升,神仙再提升就是天仙了,他還要再加功用行,他就「超居洞天」。

  以上這五種是漢鍾離講的五種仙,五大類,這五種是不究竟。修仙,實在講只是長生不老。所以佛是講無生,道家講長生,長生只是長壽,他是長壽,並不是永遠不死。就像基督教講永生,生到天國叫永生,你生到天道去,也不是永生,只是壽命長。像四天王天他一天,我們人間五百年;忉利天一天,我們人間一百年。他的壽命跟我們人間對比,那太長了,但是還是有時間性。縱然你定功達到非想非非想處天,這個佛在經上講叫長壽天,壽命八萬大劫,不是八萬歲,八萬大劫;八萬大劫,那時間還是會到,時間到還是要輪迴。所以六道生死輪迴,免不了要生死,無法得到解脫。證得阿羅漢,超越六道,他就沒有分段生死,我們六道分段生死沒有了。成了佛,分段生死、變易生死統統沒有了。往生極樂世界,這兩種生死也都沒有了。所以過去有修仙的,在《淨土聖賢錄》裡面有修仙的,好像在晉朝有修仙的,就是找這些仙書來修,要修長生不老,後來遇到出家人跟他講,佛門裡面才有真正長生,世間裡面沒有真正的長生,只是他壽命比較長而已。所以就告訴他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壽命沒有限量、沒有盡頭的。無量壽是什麼意思?就是永遠不死,不生不滅,那才是真正的長生。所以這些我們了解,在六道裡面,天仙當然比我們人要高了。所以這裡講「天仙之謂」,「真」就是天仙,他能修到天仙,他有他一定的道德,他的道德就比一般的凡人高很多了。你看《太上感應篇》講的,你要求天仙,要立一千三百善;求地仙,要立三百善,他才能去修得成就。他修成仙,當然他的德行、他的道德都比我們高,當然我們要尊重、要去奉祀。所以我到拱北殿去,我都會上上香,仙公廟,八仙。它是儒釋道都有,也有釋迦牟尼佛、也有孔子,這是典型的儒釋道,全真派它是儒釋道三教都學。這個是講「奉真」。

  「朝斗」,朝是朝禮、禮拜。這個在拱北殿仙公廟,每年它都有拜斗。斗是什麼意思?『斗者』,這個「斗」就是星宿的名稱,是二十八宿之一;一般講就是天上的星,星辰、星宿,二十八宿。宿這個字念「秀」,不是念「素」。住宿,才念「素」;這個是星宿,「秀」那個音。這個斗是星宿之名,『列宿』就是群星的意思,我們看到天上很多的星星。在《史記.卷二十七.天官書》,「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上有五星,五個星;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天則有列宿,地則有州域」,列宿就是二十八宿,地上有州,古時候不叫省,省是現在稱的,古代叫州,有州、有城。在日本,也是學中國的都、道、府、縣,它也列有九州,州城。「列宿」也叫做列星,是天上這些星星。所以斗宿是二十八宿之一,一般稱為南斗,一共有六顆星。

  我們看下面這句,『嘗記人之善惡,註人之生死』。這個斗,我們讀《太上感應篇》都會讀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這是記人的善惡,你動個善念、善行,他給你記錄;動個惡念、惡行,他給你記錄,也注人的生死。『安得不敬奉朝禮乎』,天仙、列宿,這個是仙神,怎麼可以不恭敬奉祀、朝拜頂禮?就是怎麼可以不恭敬,不去奉祀、朝禮?這一段主要是講我們對天地鬼神要恭敬。恭敬,得福。所以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願就「禮敬諸佛」,禮敬諸佛就一切恭敬,不但人、佛菩薩、神仙等等要恭敬,連動物、植物、礦物都要恭敬,一切恭敬。我們接著再看下面這一段:

  【若欲原其最初。則天仙在前。斗宿居後。】

  這個『原』是動詞,就是推究它的根源的意思,最初天仙是在前面,斗宿是在後面。我們再往下看:

  【蓋劫初未有眾星。梵王帝釋。因驢唇大仙之請。而後安置二十八宿於四門也。斗為西門第五宿。屬斗宿者。當以粳米花。和蜜祭之。】

  這個是根據經典,『劫初』就是我們這個劫剛開始形成的時候。這個在經典上講,每個劫成住壞空,這個劫開始的時候還沒有這些眾星。『梵王帝釋』,這個「梵王」是色界天,色界天稱為梵天,大梵天王。還有帝釋天,帝釋天是欲界天的第二層天,我們一般講忉利天,又叫做帝釋天,就是我們中國講的玉皇上帝。外國的宗教也講上帝,一般講上帝就是佛經上講的忉利天主。梵王帝釋,『因驢唇大仙之請』,有驢唇大仙他的請求,請梵王帝釋安置這二十八宿於四個門。『四門』,就是東西南北門,四門。『斗為西門第五宿』,「或奉真朝斗」這個斗,是在西門的第五宿。『屬斗宿者,當以粳米花,和蜜祭之』,屬於斗宿的星,用「粳米」。粳讀音讀「經」,經典的經,粳米,也是稻米的一種,這個米粒比較寬、比較厚,接近圓形的,米的質黏性比較強,就類似我們現在講的糯米,脹性比較小,粳米就是從粳稻碾出來的米。按照這個地方,或者像我們一般拜拜做米糕,我們台語講米糕,這一類的來拜斗,拜斗宿。「和蜜」,做起來就像那個米糕、糕點。這個是給我們講星宿的由來,就是梵王跟帝釋,因為驢唇大仙的請求,安置二十八宿在天上,斗是屬於西門第五宿。下面這一段就引用佛經,前面是講道教的,這裡引用佛經,我們看這個文:

  【樓炭正法經云。大星周圍七百里。中星四百八十里。小星一百二十里。中有天人居住。世俗乃謂隕星僅如拳石。甚至畫七豬之形於斗母下。褻亦甚矣。】

  這段是引用《樓炭正法經》一段經文來說明星宿,這個是佛經。『大星周圍七百里』,大的星周圍有七百里,七百里很大。當中的星有四百八十里,這個『中』,大中小,這個中的星星有四百八十里。這個里不是講現代的公里,古時候的里比較小。『小星一百二十里』,這是比較小的,分大中小。『中有天人居住』,大星、中星、小星,這個當中都有天人居住。『世俗乃謂隕星僅如拳石,甚至畫七豬之形於斗母下,褻亦甚矣。』這個「褻」就是輕慢,就是不恭敬,怎麼可以畫七隻小豬在斗母的下面?世俗的人他沒有讀佛經,不知道,以為隕星好像拳頭這麼大的一個石頭,看到天上的星星,好像就是像拳頭這麼大的一個石頭。實際上不是世俗人看的這個樣子,那個星星大的有七百里,中的有四百八十里,小的有一百二十八里,那多大!所以這個「世俗」是清朝那個時候,有人這樣來拜,畫七隻小豬在斗母的下面,周安士居士講,對斗母很不恭敬,所以「褻亦甚矣」。我們再看下面這段:

  【真人斗母。宿生皆從尊敬三寶。修行十善而來。故能享飛行宮殿。照臨下土。乃今之奉道者。往往反謗佛法。安在其能奉真朝斗也。】

  這段周安士居士再給我們講,『真人斗母』,就是天仙、地仙、人仙這些仙,還有斗母這些星宿,這些神靈。『宿生』,宿世都是『從尊敬三寶,修行十善而來』,他才有這個福報。為什麼「尊敬三寶、修行十善」,才能享受『飛行宮殿,照臨下土』這樣的神通福報?如果沒有親近三寶,他不懂得要修十善。我們現在看看社會上的這些人,不信佛的人,連十善的名稱他都沒聽過,他怎麼會修十善?不修十善,反過來就是一天到晚在造十惡業,自己不知道。我們舉出一個比較淺顯的例子,五戒十善第一條就是不殺生,你說不信佛的人,哪一個人不殺生?幾乎都在殺生,殺多殺少,沒有不殺生的。如果我們沒有遇到佛法,沒有信佛,我們跟一般人也是一樣,我們過去不也是一樣嗎?一天到晚殺生,還以為這個很正常,其實那個是造惡業。造惡業就得惡報,哪裡會得福報?不懂,不知道。所以你必須尊敬三寶,皈依三寶。三寶,佛法僧,佛不在世,以法為中心,僧就是弘揚佛法,來弘法,來講解,大家才知道修十善;不然社會大眾,你問他什麼叫十善,聽都沒聽說過,他怎麼會去修?修善,你才會生天做神仙,在這裡講星宿、斗宿,你才有那個福報。你要修仙,也要修福報;沒有福報,你要修仙也修不成,不是說教你法術,你去修就能修得成,不是。《感應篇》講得很清楚,「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所以這些真人斗母,宿世都尊敬三寶、修行十善,這一生他才能夠享受「飛行宮殿,照臨下土」。照臨下土,照臨是從上面照下來,照察,下土就是大地。在《詩經》裡面講「照臨下土」,喻王者當察理天下之事也。國王他是上位,察理下面的事情。天上這些神仙、斗宿也是察理人間的事情。

  下面講,『乃今之奉道者,往往反謗佛法』。當時周安士那個時候,清朝康熙年間,有一些修道的有門戶之見,反而他就毀謗佛法。所以呂祖(呂洞賓)他提倡三教都學,就是呂洞賓他是第一個提倡多元文化的,儒釋道都學。所以現在汐止拱北殿供的就是典型的全真派的,儒釋道三教都學習。我們淨老和尚現在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廣,不但三教,包括其他宗教都要互相學習,提倡宗教教育。宗教不能只有宗教的儀式,沒有經典的教育,這個不行,都變迷信了,互相排斥。應該互相尊重、互相學習,知己知彼,這樣大家同步提升,這個才是正確的。所以這是講當時有一些修道的人比較不明理的,他反而去毀謗佛法。你宿世也是從恭敬三寶、修行十善,你才能成神仙、斗宿,當神靈;如果你遇到佛法反而毀謗佛法,那你怎麼能去奉真朝斗?這個意思就是這樣。『安在其能奉真朝斗也』,你怎麼能夠去奉真朝斗?你講到奉真朝斗,就是落空了。真仙、斗宿,那是從恭敬三寶、修行十善來的。好,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漢魏以前。稱佛為天尊。稱僧為道士。稱道士為祭酒。自北魏寇謙之。竊天尊與道士之號。而後佛不稱天尊。比丘不稱道士。其後祭酒之名。沿為大司成矣。】

  這段周安士居士再給我們說明,『漢魏以前,稱佛為天尊』,漢朝末年,三國以前,在漢朝的時候佛教正式傳入中國,那個時候中國人稱佛都稱為「天尊」,因為中國人對天是最尊敬的,天最大、最尊、最貴,稱天尊。『稱僧』,這裡「僧」是講出家人,當時的出家人稱為『道士』。當時『稱道士為祭酒』,「道士」就是道教修道的,道教也有出家人,有道士、有道姑,這個出家人。現在在台灣、在大陸,都有道士、道姑。三、四年前,法國道教學會的景秀道長,她去參加我們老和尚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活動,多元宗教,她代表法國的道教。她到中國陝西去學道,後來又來台灣學。那次來台灣,到高雄一個道教的廟。道教都要繞境,全省繞境,後來繞到台北來。她繞完了,我就請她來我們三重淨宗別院,她也參加了兩時的三時繫念。她中文講得不錯,她在法國傳道教,她那個道廟我也去過,在法國的中部,我去過,從巴黎開車過去大概三、四個小時。道士在那個時候稱為「祭酒」。

  「天尊」是對佛的尊稱。在《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那是漢朝安世高翻譯的,這個也有翻譯佛叫做天中天,天當中的天,就是天尊,天當中最尊貴的,天中天,翻譯這個意思。在道教也有用天尊的,你看道教元始天尊、玉皇天尊等。道教它有供三清,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太上老君,它也有天尊。所以天尊是中國人很尊敬的一個稱呼,就是天當中最尊貴的。「祭酒」,是古代饗宴的時候酹酒祭神的長者。這個在我們民間,在台灣現在應該可能還有,比較鄉下、比較傳統的可能還有,人過世了,或者是祭祀,有一個長者奠酒,祭奠,酒灑在地上,那個要由有身分的長者來祭,祭那個酒,把那個酒灑在地上,這個叫奠酒。以前在台南那邊,有同修講他們常常三奠酒,這個都是古禮,就是把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者是立誓的意思。祭神的長者稱為祭酒。後來這個「祭酒」也比較普遍稱為年長的人,或者他的地位比較尊貴的人,比較高的一個尊稱。後來東漢張道陵,我們一般講張天師,張道陵在蜀中,蜀就是四川,創五斗米道,設二十四治,他那個道官就稱為祭酒。所以祭酒是古代相當尊貴的一個尊稱。所以道士稱為祭酒,這是漢魏以前,漢朝末年,三國以前都是這樣的稱呼。稱佛叫做天尊,稱僧人、出家人叫道士,稱道士叫做祭酒,那是三國以前的。

  『自北魏寇謙之,竊天尊與道士之號。而後佛不稱天尊,比丘不稱道士。其後祭酒之名,沿為大司成矣。』這段周安士居士再給我們講,給我們說明,說自從「北魏寇謙之」,寇謙之是北魏時候的人,北魏就是南北朝。我們現在做三時繫念,後面疏文都要念,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就是魏晉南北朝那個時代的人,寇謙之他是一個人名,他姓寇,名謙之。他是西元三百六十五年到四百四十八年的人,今年是西元二O二二年了,一千多年前的人,他是北魏那個時候的人。南北朝時期的道士,他是力主排佛,他是很反對佛教的,導致北魏太武帝滅佛。在中國佛教史上有「三武滅佛」,北魏太武帝是其中一個,三武滅佛。北魏太武帝滅佛,跟寇謙之這個人有關係,是他去影響太武帝,太武帝聽他的,就滅佛。從太武帝滅佛之後,「而後佛就不稱天尊」,佛在那個之後就不稱天尊,「比丘也不稱道士」,從那個以後就不稱天尊、不稱道士了。「其後祭酒之名,沿為大司成矣。」大司成是周朝時代一個官職的名稱。在《禮記.文王世子》,「大司成論說在東序」,這個是當時的一個官的名稱。後來祭酒的名稱就「沿為大司成」,就變成大司成了。在東漢高宗龍朔二年,改國子監為司成館,祭酒就稱為大司成。國子監就是辦教育的、考試的,到明清都還有國子監。管國家考試的這樣的一個官。

  以上是周安士給我們發明,發明就是給我們再補充說明,「或奉真朝斗」這一句,什麼是真、什麼是斗,給我們說明它的意義,還有它整個歷史演變的一些由來,給我們說明到這個地方。下面:

  【下附徵事(二則)】

  『二則』,就是你奉真或者朝斗,得到的感應,有兩個公案。拜斗,我們現在到廟裡面常常有拜斗的,在汐止拱北殿每一年都有拜斗,拜斗我也都去參加,給它隨喜隨喜。「或奉真朝斗」,拜斗,真誠也有感應,所以下面有兩個故事。

  今天時間到了,那兩個故事,我們就留在明天再繼續來跟大家學習。今天就講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