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常禮舉要講記分享學習(一小時版)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七集)  2020/6/16-6/25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56-0007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卯、「聚餐」第六。

  【六、舉箸匙,必請大家同舉。】

  「箸是筷子,匙是湯匙,舉箸匙時,必請大家同舉。譬如說吾是主客,主人讓吾,吾不舉,主客還沒舉箸匙,連帶的其他人也還不能吃。主人讓主客,主客就吃,這就是不禮貌,必請大家一起同舉箸匙。」這個要請大家一起來,就是我們現在講,主人說請主客來請用,主客不能這樣就吃了,一定請大家一起來,大家一起舉筷子。

  「這聚餐是行禮,而不是出來吃飯,這個你得明白這個情形,餓了不要緊,餓了回家吃去。當主客要讓大家,必須請大家一同舉箸,拿湯匙也如此。一上菜先別吃,先敬酒,這是正式的,前面的那些都是陪襯。」

  「從前官場中都穿了一身禮服,一起在桌子前頭行大禮,行對首拜,這是真行禮,絕對不是假的。現在中華民國行鞠躬禮,你偏要磕頭,那就不對了,因為禮從俗嘛。行完禮以後,主人就說:『請諸位寬衣』,或是摘帽子,或是脫衣,這時就可以隨便一點。也有人說:『坐而正冠,起而更衣』,坐下就在那規規矩矩的,起來必須是為了更衣才起來。」

  「『更衣』兩字,大家聽明白,並不是換衣服,但也可以換衣服,上廁所小解方便也叫更衣,現在『更衣所』各處都有,你進去更衣嗎?」雪廬老人給我們講這一條,聚餐吃飯是行禮,要懂這個禮,不是出來吃飯。我們現在人都不懂這個禮,以為聚餐就是給人家請吃飯。吃飯是沒有錯,但是吃飯是賓主之禮,要行這個禮,要懂這個禮。所以不是為了吃那一餐飯,這個道理我們要明白,就是聚餐也有聚餐禮節、禮儀。

  這一條主要講,我們主要是被人請去當主客的,主人一定會請我們「來,你先請」,我們也不能自己就先吃,要禮貌上請大家,大家一起來,大家舉筷子或者拿湯匙一起來。所以必請大家同舉,這是一個禮節。所以這個我們都要學。所以吃飯是行禮,也是我們學習聚餐禮儀的一個機會。後面講到更衣兩個字,就是過去更衣它是上廁所。在餐桌上講更衣比較好聽,如果在餐桌大家吃飯,我要去上個廁所,聽起來也不太好聽,所以講更衣,不是去換衣服。但是也可以去換衣服,主要是上廁所。現在人不知道這個禮,所以更衣所到處都是。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卯、「聚餐」第七。

  【七、用箸夾菜,只取向己之一方者,不立起向他角器中取菜。】

  「你要拿起筷子來夾菜,只取向自己這一方的菜。假如餐桌可以旋轉,主人他會先將菜轉到正客前。」「吾給大家說,當正客的若懂局」,就是當正客的這個客人如果他懂得禮,「他就趕快拿起筷子來將菜舀到碗裡去,並且再將菜往別處轉」。有時候轉到正客眼前,「正客昂然不動,或可他吃了」,或許他已經吃了,吃了他也不理人,「一直在那談話,其他人還吃不吃?」就是正客,菜轉到你面前,如果你是當正客的,你吃了,你要把菜再轉到別人面前讓別人吃,你不能一直在那邊講話,那人家也不方便去轉,這個要懂。

  「縱使是修道,餓了就得吃,睏了就睡,這個誰不會?誰也不會!」雪廬老人講,縱然是修道跟一般人也是一樣的,餓了就要吃,睏了就要睡。那這個誰不會?大家都會,但是誰也不會。就是吃睡誰都會,誰也都不會,這是雪廬老人講。「吾活到九十三歲了還不會」,可見得這個都要學習的。「吾吃西餐,吾都是先看人家動手,吾才動作。吾還有一條好處,或者吾不動手,少找一些麻煩。餐桌或是圓桌或是方桌,主客拿起菜來,吾也拿起筷子,怎麼吃法呢?你們大家都有學佛,念過佛經,有句話你會講吧?『譬如食蜜,中邊皆甜』。從邊吃起。」就是從旁邊吃。

  「從前商人是四民之末,我們念書的是四民之首。」四民就是士農工商,商人是排在最後的,讀書人排在第一個。「商店吃飯的工夫,老闆與掌櫃的是同時吃,同一桌吃,大家一樣平等。這一盤菜上去,正中間的都沒有動,大家都吃邊邊的部分,這是商店吃飯的情形,吾見過。」這是過去以前商人吃飯,在同一個桌子吃飯大家都吃旁邊的菜,都沒有去夾中間的,這雪廬老人他見過。「沒有一上菜就從中間開頭夾的,頭頂上沒有了,那就太不成話了,這個大家可以學學。」一開始就從中間夾菜,這很不好看。

  「各人吃各人跟前的」,這個跟前就是吃你眼前的。「萬不可為了吃別的菜,要搆搆不到,搆不到就站起來,這可難看極了,人家看你這個神情就想:『他好像沒吃過東西,頭一回出來開開眼。』」總之,不可站起來向別人的方向、角器去取菜。這個是常禮。所以我們如果是方桌,那這個菜我們只取我們靠近我們的座位這一盤菜,不要取對面的或角落的,距離我們遠的,遠的夾不到就站起來那就很不好看。所以現在有些人也知道這種情況,如果那個桌子不能轉,不是圓的,那這個主人或者正客這個菜夾過了,再換一下,這樣就比較好一點。千萬不要站起來這樣夾。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卯、「聚餐」第八。

  【八、箸匙不向碗盤頂心取菜取湯。】

  「不在盤頂上舉箸」,就是第八條,這個箸就是筷子,匙就是湯匙,不在盤子頂上,就是盤子上面舉筷子。「喝湯的工夫,也是不在盤頂上喝。」比如說湯碗,舀起來不能在盤頂上面喝,一定要靠近我們嘴邊來喝,就是不要在碗盤上面喝。所以雪廬老人講,「這個不必解釋」。這一條比較容易懂,就是我們拿起筷子、湯匙,就不要向碗或盤子頂,就是上面、當中去取菜、取湯。這一條我們也要留意,往往我們如果不留意,那也很容易犯這個毛病。

  好,這一條雪廬老人解釋得比較簡單,我們自己去體會。就是拿筷子、湯匙不要向碗,或者是盤子頂心取菜、取湯,就是從旁邊夾。比如說一碗菜,我們從盤子旁邊這樣夾,不要在盤的當中、中心,就那個中心這樣一夾起來,這也是不太好看的;取湯也是一樣,從旁邊這樣取,不要從中心這樣去挖,這樣就不好看。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第九:

  【九、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攪。】

  公食就是在桌上大家吃的,公眾大家吃的;或者現在自助餐,它一盤一盤的擺在那個桌上,就我們在吃飯的時候,不要用自己這個筷子去把那個菜翻、攪,這個也不好看。

  「菜一上來,你拿筷子在裡頭翻過來攪過去,在那調一調,這可是大毛病,現在更講究衛生,就不應該如此了。」所以去給人家請客,就不要把筷子在菜把它翻一翻、攪一攪,這是大毛病,雪廬老人講大毛病,這個也不好看、也不衛生。

  「請客時,主人跟前又放一雙筷子、一根杓子,預備這個幹什麼?預備給客搯菜」,就是給客人夾菜。「拿這一份特別的筷子,站起來夾菜給客人,主人站起來不要緊,並不是站起來夾給自己吃菜,而是站起來敬別人,這樣是可以的。」

  「其次,公食之器不可以用自己的箸翻攪」,不要用自己的筷子去翻、去攪,「這個事情說出來就很難看了,一些年輕人如此也還罷了」。「還有些老年人嘴裡還有東西吃,筷子上的東西還沒乾淨,就又上別的盤子去取菜。唉呀!吾就不能吃啦!你怎麼吃法?這個記住!」雪廬老人講,他嘆一口氣,看到人家吃菜這麼吃法,筷子的東西都還沒吃乾淨,又上別的盤子去取菜,這個就沒辦法再吃了,這個記住!「自己眼前有個小碗,將眼前的幾道菜搯到你的小碗,不是吃飯而是行禮,這樣也乾淨,也不叫人討厭,就是這麼回事。」就是眼前幾道菜,你把菜搯到你的小碗,吃飯是行禮。雪廬老人在這裡又講,在外面給人家請客,或請人家吃飯,這是行禮,主要不是為了吃那一餐飯。所以這個禮要懂,不要給人家看到很難看,讓人討厭。

  「大家記住,這個很有關係。不叫人討厭,這個全在個人,在家庭中沒客人時也是這樣」,在家裡也是要這麼吃的,也是不能用自己的筷子去翻攪,「為什麼呢?習慣成自然」。「習慣了,在外頭不用注意,自然而然就這樣了。」這個就很重要,為什麼?你在家裡養成這樣的一個好習慣,到外面給人家請吃飯,那你就習慣成自然,就不會失禮了,吃飯就不會很難看了,這個我們要記住。在家裡,就是要這麼吃,到外面就不用特別去注意,自然而然,因為平常就養成習慣了。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卯、「聚餐」第十。

  【十、匙有餘瀝必傾盡,方再入公食器中。】

  這個湯匙有剩餘的那些菜渣必須傾盡,就把它傾乾淨,你再放入這個公食器當中。這個傾盡就是說,比如你這個湯匙舀湯,有菜渣在湯匙上,你把它弄乾淨,弄到自己碗當中,這個湯匙舀菜倒在我們碗中,都乾淨了,不要留菜渣在那個湯匙上,這樣才可以再放進公食器中,這個也要注意。

  「你譬如用湯匙取菜取湯的工夫,要把裡頭的剩菜都放在碗內。」就是取過來這個菜,要都要把它倒在我們這個碗當中,不能留一些又放回去這個公食器中。

  「有些人喝湯,或可喝乾淨。有些人喝得不乾淨,喝不乾淨還帶一些剩下的餘湯餘菜,再上盤子裡去取菜取湯,講究衛生的人,看了就受不了。」雪廬老人講,的確是這樣,有一些人他自己喝湯或者可以喝得乾淨,有一些人喝得不乾淨,喝不乾淨還帶一些剩下的湯、菜,然後再上盤子去取菜、取湯,這個講究衛生的人看了就真的受不了。你這個湯匙還有菜、還有湯,你沒有吃完,你又再去拿菜、拿湯,這個的確也是看起來很不衛生,這些我們也要注意。所以湯匙還有剩餘的湯菜就把它倒在自己的碗,倒乾淨,才可以再放入這個公食器中,就是桌上的湯碗。

  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卯、「聚餐」第十一。

  【十一、自己碗中之餚菜,不可反回公器中。】

  「自己夾的菜,不論是放在自己跟前的碟子,或在碗裡等等這一些,最好是自己把它都吃盡了,才不糟賤東西。最好是少取,總記得一個『少』字,少了當然就吃得了。」這一段就是雪廬老人講,我們在聚餐的時候,自己夾的菜,不論是放在自己面前的碟子,或者放在我們的碗裡,這些菜餚最好都把它吃光,才不會浪費或糟蹋這些食物。最好是少取,就是不要夾太多,夾太多有時候吃不完。總記得,我們夾菜就是不要一次夾太多,要夾少一點,少了當然就能吃得完。

  「有些人他好意,拿著餚菜給你,這叫多事!怎麼叫多事呢?主人跟前一雙乾淨的筷子,他那個筷子就是要夾菜敬客人,何必你多事夾菜給人?你老先生是有年紀的又長鬍子,鬍子看起來骯骯髒髒的,人看了就討厭,你再夾菜敬人,人家不吃嘛對不住你,吃嘛嘴裡嚥不下去。咱在這裡講書不可開玩笑,要是開玩笑那就聽不明白了。一個小姐給他夾菜,行;我這個老頭給他夾菜,就不行。這個世故人情都得要懂。」這是夾菜,也是我們常看到的,主人有一雙特別準備乾淨的筷子(公筷),就是要夾菜敬客人,我們就不需要多事,我們不是主人就不要去夾菜給人。夾菜也是要看情況。如果是年紀大的,這是舉出一個例子,一個老先生,又長鬍子,看起來骯骯髒髒的,人家看了就討厭,那你再夾菜給人,人家不吃對不起你,吃了吞不下去、嚥不下去。所以雪廬老人講,這不是開玩笑。換作另外是一個小姐夾菜給他,這可以;跟這個老頭夾菜給他,不一樣。小姐夾菜給他,他很歡喜;老頭夾菜給他,人家就不歡喜。這個世故人情,雪廬老人告訴我們都要懂得,要看看我們自己。

  「這句『自己碗中之餚菜,不可反回公器中』會了吧?」雪廬老人以上講了,那就給大家講,自己碗裡面的菜餚,你夾的菜,不可以再夾回去公器,就是不可以再夾回桌上那些碗盤裡面。「你自己跟前的菜餚,不論餚指的是葷的,或菜指的是素的,都不可以吃不了,而將它反回公眾碗盤去,這是大毛病。」自己的菜餚,不論是葷的或素的,都不可以說吃不完,然後再把它拿回去公眾的碗盤裡面去,那這是大毛病,那人家看了就不敢吃了。「實在吃不了就擺著,剩下就是了。」雪廬老人講,實在是吃不下去,不得已就擺著,就讓那些剩下就是。「剩下雖不好,但還有什麼法子呢?」剩下雖然是不好,但是沒辦法,你吃不下,「你不能吃啦!只可以放在自己的碗中,不要再放回公器去,吾講這個,《禮記》上都有」。雪廬老人講,《禮記》上都有這個禮。這是聚餐,第十一條,「自己碗中之餚菜,不可反回公器中」,我們要學習。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卯、「聚餐」第十二。

  【十二、箸匙所取之餚菜,不得倍於他人。】

  這一條就是我們筷子或者用湯匙取餚菜,不可以比別人多。

  「這個事情吾常留神,你桌子上坐的客人,如果是一般粗野人,沒有一點規矩,看了看跟吾一樣,吾夾的菜就跟大家一樣。這裡說的是不懂禮的人,怎麼是不懂禮的人呢?夾的菜、搯的東西,不懂禮的人你把菜夾過來,還沒吃上,就那個節骨眼,嘴就往外張開,油湯一滴滴的就滴開了,然後把菜吃到嘴裡去,兩個腮鼓出來,這個是大毛病。為什麼?這個菜是大家吃的,你一個人想撈本,比別人多兩倍夾在嘴裡,唯恐佔不到別人的便宜,兩個腮子鼓鼓的,那很難看了。」這一段雪廬老人講,夾菜不要夾得比別人多,夾太多了,一口吃進去,兩邊的腮就鼓起來了,這種吃法是很難看,好像怕吃得不夠本、自己吃少了,這是的確非常難看。

  「很多人拿著筷子一夾這麼一大團,往嘴裡塞,好像內地的填鴨子,不管鴨子吃不吃,就將食物硬往牠的嘴裡塞,塞進去不叫牠動彈,幾天以後鴨子就胖了,這叫填鴨子。自己跟填鴨子一樣,這是很難看的,這個記住!」這一段雪廬老人舉出就像在大陸內地填鴨子,我們吃飯不能一次夾菜夾了一大團就往嘴裡塞,就像填鴨子一樣,這很難看,這個要記住。

  「我們同仁在桌上吃飯,吾可留心看,很不好看,總是失態。」這同事在桌上吃飯,老人也留意在看,看大家吃飯的這種情況,總是很失態,就是不好看,很失禮。「嘴裡必得只有二、三分,容易咬嚼,有人與你說話時,雖然還有菜吃在嘴裡,也還可以說話。其實菜在嘴裡是不能說話的,有的人同桌吃飯他不懂得,你吃了菜他還跟你說話,你嘴裡菜少,若能嚼還可以說話,能夠敷衍過去。若你把兩腮吃得都鼓起來,話不能說,那就很難看了。他還故意開玩笑的問你一些話,你若說不出來,他就問:『先生,你沒聽到我的問話嗎?』你還能吐出菜來,說:『我跟你說吧』嗎?」這是如果遇到有人要跟你開玩笑,這就更難看,更下不了台了,故意跟你問話,你嘴巴都是菜,怎麼回答?你要吐出來,那就更失態了。

  「記住,夾菜不倍於他人。咱就算餓了,說句不好聽的話,這宴會敷衍一場就是了,真餓就回家吃去吧!」所以雪廬老人在這一條最後再叮嚀,要記住,夾菜不要夾得比別人多一倍,就算去給人家請客,肚子很餓了,說句不好聽的話,宴會敷衍一場就是了,這個不能失禮。真餓就回家再去吃。聚餐,這個非常重要。實在講在家裡也是應該這樣,如果在家裡常常有這樣的習慣,到外面給人家請客,那個習氣又冒出來,就很失禮了。好,這一條『箸匙所取之餚菜,不得倍於他人』,我們用筷子或者湯匙夾菜、搯菜不要太多,比別人多一倍,這個就不可以,要記住。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卯、「聚餐」第十三。

  【十三、食勿響舌,咽勿鳴喉。】

  「吃的功夫要講究,吾跟你說,這個要留心。你在齋堂裡看看,受過教育的,飯菜才放到嘴裡也嚼也吃,不是張著嘴嘖、嘖、嘖,不是這樣子的。吃菜喝湯,嘴閉著,先用牙齒與嘴唇嚼,齒唇沒有關係那就更好。」一些人吃飯菜,在舌頭裡面響個不停,往下嚥的時候咕噔咕噔,這很不像樣子。「滿嘴裡響,喉嚨還在那咕噔咕噔的,你聽了笑,你笑什麼?因為笑他吃相不對。笑他不對是不錯,可別自己犯了這個毛病。或是吃現在的麵包,可以剝開往嘴裡填。」

  「其次喝茶或喝酒,你看過唱京戲的嗎?喝酒都用袖子遮起來,是唱戲的為了好看嗎?你說唱戲為了好看才這樣吃,其實戲上都是按照古禮編下來的,都是名人編的。怎麼個遮法?你們諸位看過法師講經,穿上袈裟坐上大座,在上頭是不能吃飯,但可以喝茶。或可有人見過,有人沒見過的,從前的證蓮法師與現在道源法師,他們是老人啦,他們還興叢林的這一套規矩,搭上衣服,喝茶時必須遮起來。法師講經也是唱戲嗎?不知道的事最好要問,不必在大眾問,可以私下問,為什麼是這樣子呢?學問學問,要學就要問嘛!」

  這一條雪廬老人也講了,吃的時候不要有聲音,有聲音就吃相就不對了,也會給人看笑話。舉出法師披上袈裟坐上大座,不能吃飯,但是可以喝茶,喝茶都用袖子掩著。法師也不是唱戲的,唱戲的這麼喝,那法師不是唱戲的。這些都是古禮。所以雪廬老人講,不知道的事情最好就要請問;不方便在大眾面前問,也可以私下問,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學問學問,要學就要問。

  第十三條,「食勿響舌,咽勿鳴喉」我們就學習到這裡,這一條應該大家很容易理解。好,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卯、「聚餐」第十四。

  【十四、公食以不言為原則,須言亦應避免唾沫入公器中。】

  雪廬老人把第十四、第十五「咳嗽必轉身向後」兩條一起說,我們為了一天發一集,我們還是分開講、分開來發。

  公食是大家一起吃飯。「公共吃飯是聚餐,以不說話為原則,為什麼呢?《論語》上有『食不語,寢不言』,這人人都念過,人人不聽這一套,為什麼食不言呢?為什麼管得這麼嚴?不是管得嚴」,因為吃飯的時候最好少說話,「就是說話也是兩個人聲音低一點」。「若在那裡高談闊論什麼的,一高聲說話,你在太陽下一看,一說話,嘴裡有很多吐沫往外噴。你不信你看看,在桌子上一高談闊論,菜呢就添上材料啦!所以吃飯以不說話為原則。」

  『須言亦應避免唾沫入公器中』,如果必須要講話,在聚餐的時候必須講話,也必須避免講話把唾沫噴到公器裡面。公器就是桌上碗盤,這大家公用的地方,要避免。這是說說話,這個我們也常常看到,有人就是他沒有去注意這一點,然後在吃飯的時候講話,我們一般講口沫橫飛,把嘴裡面的唾沫都噴到菜裡面,人家看了就很噁心,實在講這個就很不好,對人很失禮。所以第十四條公食,公共吃飯、聚餐的時候以不說話為原則。《論語》也講「食不言,寢不語」,就是吃飯的時候、睡覺的時候都不講話,這個大家都念過,但是大家都沒有照這樣去做。這個是我們現在講衛生,這個有關衛生的關係。

  在聚餐,如果必須要講話,就是要注意避免唾沫入公器。這一點我們必須要留意,如果一不留意可能講話太大聲,唾沫噴到飯菜、大家吃的公共的碗盤當中去了,那就對人很失禮。

  好,第十四條我們學習到這裡,十五條我們下一次再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卯、「聚餐」第十五。

  【十五、咳嗽必轉身向後。】

  前面我們學習到第十四、「公食以不言為原則,須言亦應避免唾沫入公器中。」「除了說話避免唾沫入公器中,還有最不像話的是咳嗽。現在老年人出來吃飯的比較少,年輕的多,這有什麼關係呢?總而言之,年輕的咳嗽少,從前老人,以咳嗽表明老的狀態,以此倚老賣老。你看唱戲一出來的老生『嗯哼』,上來先得這一套,這是幹什麼呢?這表示是老生。有的咳嗽不是假咳,是真咳,這個吐沫滿嘴都是,有些懂局的用巾堵著嘴,但這個有時也堵不嚴」,就是堵得不會很嚴密。

  「吾給大家說,只要咳嗽總得要轉身。吃飯要咳嗽,把身體轉到後面去咳嗽」,就是我們身體往後轉,臉往後轉,不要對著餐桌,吃飯咳嗽的時候轉個身這是講禮貌。這還沒有關係。「現在人人都知道有傳染病的,誰有生病誰沒生病,大家不曉得,必得迴避這個,這是別叫人討厭,這個大家記住。」這一條雪廬老人講,現在人人都知道,有這個常識,傳染病,比如說你感冒你會傳染給人的,你對著大家咳,恐怕會把傳染病傳給別人,所以這個必須要迴避,不要讓人家看了就很討厭。

  「西餐館子有一塊白巾」,我們吃過西餐都知道,一塊白布圍在身上的。「中國人吃飯,大家沒見過,都有飯單」,這個我們沒見過,雪廬老人他們那個時代都見過。「這飯單很大,有四方的,也有三角的,上面有繡花很講究。當差的都是自己帶著筷子、刀子等等,每個當差的伺候著各自的主人」,就是這個主人也帶一個當差的,自己準備筷子、刀子,還有飯單(就是這個布,上面有繡花很講究)。這是古時候,現在我們在中國沒有看到,現在都學西方,用一塊白布。「古時候的行酒,那是很要面子的,毛巾等等統統是自己帶著。桌子上,主人都擺著紙,現在也興這個,擺上紙的目的就是預備你自己某些的毛病。」現在擺的是餐巾紙。餐巾紙也有大的、小的,擺這個紙就是給我們預備,有時候你咳嗽了,或者吐痰了,或者哪裡髒了,擦一下。「所以出去聚餐時,帶幾張衛生紙預備著,倘或吃飯時,嘴巴往下滴著什麼東西,弄得桌子不乾淨,拿個衛生紙自己擦擦。」這是雪廬老人特別交代,自己也要準備幾張,現在在餐廳都有餐巾紙,現在是很普遍了,但是自己還是要預備一點,這都是常禮。所以吃飯的時候咳嗽,記住要轉身,不要對著桌上咳嗽。對著桌上咳嗽,縱然嘴巴也用這個紙或者布堵著,但是還是會讓大家感覺不舒服,所以還是轉個身會比較好。

  所以這一條,第十五,在吃飯的時候咳嗽必轉身向後,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