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集—大乘無量壽經菁華(化惡為善,化迷為悟,化凡成聖)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集)  2023/9/26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20-062-0001

  《淨土集.大乘無量壽經菁華》。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這次悟道一行來到澳大利亞圖文巴澳洲淨宗學院,來看看我們老同修,看看大家。這次經過三年的新冠狀病毒的疫情,我們最近一次是在二O一九年三月,學院辦了例行性的活動,那一次也是我們導師上淨下空老和尚最後一次回到澳洲淨宗學院,接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代表,這些代表來參訪我們圖文巴市,參訪澳洲淨宗學院,也到我們淨老和尚住的精舍,去那邊交流。去年我們老和尚七月二十六日往生,到今年九月,我們老和尚離開圖文巴澳洲淨宗學院也已經四年半了。悟道二O二O年三月組了一團,準備要出發了,但是當時疫情非常緊張,也就臨時取消了。一直到今年九月,我想四年多了,我們最尊敬的淨老和尚也往生了,也有需要來看看大家。大家對於我們老和尚的往生,當然大家都不捨,雖然是九十六歲高齡往生,我們總是希望他老人家能長久住世,是我們大家的福報。但是我們也要知道,佛陀示現在世間,也有示現般涅槃。過去我們老和尚在講席當中也常常講,佛出世是教化眾生,佛示現入滅也是教化眾生。

  佛為什麼不長久住世?我們同修大家長期讀誦《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部經是我們淨宗學會同修主修的一部經典。在《無量壽經》裡面講,佛「於此中下,而現滅度」。這個滅度,是對中下根性的人示現的。上根利智的人知道佛沒有入滅,佛是長住在世。我們上午供常常念,「南無常住十方佛,南無常住十方法,南無常住十方僧」。上根利智知道佛沒有入滅,不生不滅。佛示現入滅,為了是中下根器的,「於此中下,而現滅度」。為什麼要示現滅度?過去先師淨老和尚講席當中也常講,相信我們長期聽經的同修,應該都很熟悉了。佛他無量壽,他可以在這個世間長住,不示現入滅。但是眾生會產生依賴性,想到佛不會示現入滅,我們也不用著急,因此也就不會精進來學習。佛這一示現入滅,大家心裡著急了,我們沒有依靠了,自己再不努力學習就沒有佛給我們做依靠,依賴的心也就沒有了,精進的心提起來了。所以佛示現入滅也是教化眾生。我們淨老和尚往生,又何嘗不是教化我們?所以我也跟我們師兄弟講(在台灣送我們師父荼毗、讚頌),師父走了,現在靠我們自己了。以前有師父給我們做靠山,現在要靠自己了。師父走了,這是要我們自己能夠自立自強,自己要站起來,因此這些都是教化。

  這次因緣也非常殊勝,我們師兄弟、諸位法師也不嫌棄,這次悟道到圖文巴來,原來想要略做休養,從去年我們師父上人往生一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事情要去處理,也是忙裡偷閒,希望來這裡一方面看看大家,一方面也調整一下身心。我們師兄弟也不嫌棄,請悟道來跟大家一起學習。過去我們到學院來總是參加活動,活動圓滿就走了,也偶爾跟大家講講話。我這次算是我們師父上人往生之後,在學院算是正式講經,這個是第一次。也是剛好我們院長悟行法師,我們堂主悟全法師、悟勝法師,他們都到海外去弘法,也剛好這個空檔,我到學院來,有這個因緣跟大家一起學習。這個因緣也非常難得,這個也是正式的講經,我們現場也都有直播,也同步的跟我們網路前的同修一起來學習。

  這個講座也是報答先師淨老和尚講經弘法六十年的恩德,我們講報恩,實在講也報不盡。真正大恩大德是說不出來的,我們唯有自己認真努力來學習,自行化他,弘法利生,於這些具體行動來報答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師長教化的恩德。這次我們選擇講的經典是《淨土集.無量壽經菁華》。《淨土集》過去悟道在各地短期的講座,也都採用《淨土集》,特別是兩天、三天的。還有做三時繫念,附帶講座的,都採用《淨土集》。《淨土集》這本經書是早年我們老和尚在美國,在達拉斯佛教會,那個時候他有講了一遍《晚晴集》。《晚晴集》是弘一大師把很多部經典節錄下來,節錄重要的菁華,節錄為一百零一條。他老人家講過一遍,看到這個,他也依照弘一大師這個方式,把淨宗五經一論,包括《閱微草堂筆記》,連《聖經》也都節錄出來,編成這一冊《淨土集》。《淨土集》這個書,我們網路的同修如果沒有,可以到華藏來請。

  《淨土集》第一個就是《無量壽經菁華》,當時我們老和尚他是節錄六十條。我記得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回歸中國,他老人家慶祝香港回歸,也印了單行本的小冊子《無量壽經菁華》,用紅色的封面,印了一萬冊來慶祝、來結緣。我們今天就選擇《淨土集》,這個第一個部分就是《無量壽經菁華》,一共六十條。這次時間是預定十堂課,十堂課講圓滿,六十條,一天講六條,我們今天晚上開始就講六條。這個是把這次我們講座的因緣,大概跟大家做一個匯報。

  我們現在請大家翻開《淨土集》,現場同修有經本,請翻開《大乘無量壽經菁華》第一頁。網路前的同修,如果你有經本,或者你沒有《淨土集》,就找《無量壽經》,《無量壽經》這一段。第一條,我把它念一念,你在經本裡面去找這個段落,因為這個是節錄的。請看《淨土集.大乘無量壽經菁華》第一條:

  【一、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

  這一段經文為什麼排在第一條?如果按順序,一般都是從前面的經文節錄,這一條是在三十七品,是在後面。當然我們老和尚他有他的用意,這一條講『佛所行處』,也就是佛陀教育推行的處所,也是佛經流通、推行的處所。這個「處」就是地方,有佛法的地方。具體講,就是佛陀教育。「佛所行處」,這個關鍵在「行」。《華嚴經》講修學次第有信解行證,《彌陀經》講信願行。我們學習佛陀教育,佛陀教育教科書就是經典,我們學習,離不開《華嚴經》這個原則,信解行證。前面這個信,「信為道元功德母」。無論世出世法要成就,第一個要信心,沒有信心,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成功。但是這個信不容易,我們一般不了解,我們就信,這個是迷信。我們接觸佛教,進一步認識佛教、了解佛教,正確的認識、了解之後,就正信。有了正信,進一步把佛在經典的教誨落實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待人處事接物,這個信就會不斷的深入,深信。深入之後,證實佛經上講的效果,證實佛經上講的結果,叫證果。證實這個結果沒錯,就是這樣,這個時候的信叫真信。

  這個信隨著我們的解行並進,它不斷的深入。如果你只有信沒有解,這個可能就是我們一般講迷信,到廟裡面燒香拜拜,來參加法會,來求平安,來捐一點錢,對佛法、對經典不了解。這個都在迷信的階段,他不了解。所以這個行,不是說我們天天來讀《無量壽經》,我們這裡就國豐民安了。這個不是這樣的,要行,要具體行動,就是要去落實,要把他做到。經典上教我們的,要去落實,才會有下面這個效果,這個結果。如果沒有去落實,我們只是停留在讀誦的階段。讀誦是為了受持,我們只是讀,讀了很多,但是沒有依照經典佛教導的去修行。佛在經典開示的,好像藥方一樣,藥單。我們天天念藥單,也不去抓藥,也不吃藥,那肯定也不會好,但是天天念。所以我們也要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讀誦是為了受持,讀誦、受持才能為人演說。所以信解行證,解行並進,要去落實。

  要真正理解佛講的道理,我們剛才念《開經偈》,「願解如來真實義」。如來真實義不容易理解,但是我們要發願要解,解跟行要並進。所謂有解無行,叫「說食數寶」,就是我們解了,但是不去修,就好像替人家數錢,跟自己沒有關係;說吃,不去吃,也不會飽。所以有解無行,說食數寶。有行無解,叫「盲修瞎練」,很用功,不求甚解。盲修瞎練等於是無益的苦行,佛讚歎苦行,但是不讚歎無益的苦行。很認真在修,很精進,但是修的不對,修的不對路,修到最後沒有結果,浪費時間,浪費精神,那個就沒有意義了。所以這個解行要並重。

  我們學院也是要重視解行並進,雖然學院是一個求解的地方,但是如果沒有行,這個解也不能深入,解幫助行,行又幫助解,這樣我們才能夠提升、才能進步。我們這裡講,我們要舉出一個具體的怎麼行,具體的內容。這個具體內容,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特別在晚年提出的,倫理的教育,因果的教育,道德教育。倫理、道德、因果教育,這個是普世的教育。這個要去理解,要去落實,所以也給我們舉出具體落實的這些經典,三個根,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佛家的《十善業道經》,出家人加上《沙彌律儀要略增註》。他戒律的要求到這裡,再高,實在講,我們也做不到。能夠落實這四個根,對一個出家人來講,在現在這個時代就很難得了。在家人三個根,五戒十善,這是我們具體去修的。這些內容,我們學院在家出家四眾同修,這些年也都很認真的在這裡學習,把中國傳統文化、佛法希望在這裡能夠復興起來,這個功德無量。悟道這次來,看到我們也辦漢學院,也辦佛學院,佛法、世法都有,非常歡喜,隨喜讚歎,這個非常難得。因此我們進一步的,在我們導師淨老和尚往生之後,我們更要提升自己,要把這三根、四根,我們大家一起努力來學習。

  我們能夠依照佛所教導的來修行,來待人處事接物,得到的果報,這個也就講因果,因果教育。得到的果報,下面講的,『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如果依照佛教導的來修行,佛在經典上教導的這些理論方法來修行,「國邑丘聚」,國是國家,大國小國,國家;邑,在《周禮》講,「四邑為丘」;丘是比較大一點的邑,也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城市。這個城市有大的城市,小的城市,像圖文巴市跟布里斯本市,布里斯本市就比較大,我們這裡就比較小,它那邊叫丘,我們這邊叫邑。聚就是聚落,鄉村、聚落,鄉村人比較少。這句也就是說,大一個國家,到一個城市(大城市,小城市)、一個鄉鎮,這些人民「靡不蒙化」,就是佛法所推行之處都能夠起了變化。

  這個「化」,接受佛陀教育,接受倫理道德因果教育,人就會起了變化。我們在學院的四眾同修,大家也都有了變化,只是每一個人變化多少不同。總是跟沒有接受這個教育的人,那肯定是不一樣的,多少都有變化。起碼我們也知道有個《弟子規》,雖然做不到,但是跟一般沒有聽過的比他們有概念,一般人他聽都沒聽說過。所以接觸到佛法,這個功德利益肯定都有,只是在各人的理解、各人的修行程度上不一樣,當然各人得到的利益也有所不同,各人的善根福德因緣不同。佛陀教學推行的處所,眾生都會受到教化,縱然他現在還不回頭,但是也幫他種善根了。

  這個「化」,我們來學習到產生變化,古人講讀書志在變化氣質。我們教、學到化,這個當中還是有個過程,改造的過程,所謂改造命運。悟莊法師在講《了凡四訓》,《了凡四訓》就是講改造命運的。了凡先生接受雲谷禪師的教化、教導,他明白了,他依教奉行,他起了變化,他的變化是改造命運,他命運改了。這個就變化了,跟原來孔先生跟他算的命就不一樣,起了變化了。變化,他這個修學的過程,在改造的過程,有一段心路歷程,我們大家讀《了凡四訓》都知道。現在演成電影,包括《俞淨意公遇灶神記》,他要改造都有個心路歷程。對治自己的煩惱習氣,這個就是修行。

  這個總是有個過程,但是眾生根器不一樣,我們閻浮提眾生,佛在《地藏經》講剛強難化。我們講到這一句,我們第一個不要想到「這些人統統是剛強難化」,第一個要想到自己,我自己就是剛強難化,先檢討自己。一切眾生根器不一樣,業障深重以及輕薄也不一樣,業障比較輕、比較薄的他就容易接受教化。所以在《地藏經》,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他也是跟一切諸佛菩薩一樣,什麼身都示現,都在教化眾生,給地藏菩薩講,也是給我們大家講。「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根性利的,一聽聞,馬上信受奉行。上根利智,像禪宗講的,上上根的。禪宗教下,顯教密教都有上上根的,聞即信受,一聽聞、見聞,他就信受奉行,他不懷疑了。「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有善果就是他有善根,善根也相當深,但是根性沒有上根利智那麼利。勤勸,要常常勸,所謂「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常常勸。所以我們講經教學,就是要常常講,常常學習。自己要發心教,才會認真來學,所謂教學相長,一面教一面學,一面學一面教,這個也是一種依眾靠眾,我們末法時期眾生根性差,大家在一起共修,依眾靠眾。

  今天悟道在這裡來學習《無量壽經菁華》,我們學院,悟莊法師,諸位法師,諸位師兄弟,諸位同修的啟請。實在講我這個人是很懶惰的,不是說什麼會很用功的,自己會很精進的,我不是那種根器,我是那種懶惰、懈怠的根器。大家沒有請我來這裡講,大概我的計畫,我本來想計畫去玩的,同學如果發心跟我去郊遊、去旅遊,我這個是最喜歡的。遊山玩水,休閒,我們找個地方聊聊天,喝喝咖啡,喝喝茶,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是我這次來是這個想法,就不會這麼用功,我還去看《無量壽經》,大概就擺在書架。這是講真話,我這個不是講客氣話。大家不要以為我很用功,我是最懈怠的,因此就需要依眾靠眾,做法會共修也是這樣。我的根器就是要依眾靠眾,叫我一個人怎麼用功,那不可能。

  所以,「或有善果,勤勸成就」,要常常勸、常常勸,他就明白了,他就覺悟了,開悟了。「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暗鈍就是什麼?就是根器特別的鈍;久化,就是要長時間,不中斷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他才會回頭,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業障深重的,他一聽到,他就排斥,他轉頭就走,聽都聽不進去。這個我們在現在的社會看到很多,你給他介紹佛法,他聽不進去,這業障深重,不生敬仰,他生不起恭敬心,生不起仰慕之心,甚至他還毀謗,這個我們現在看到的也是很多。這一類的眾生也是多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這個教化,「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眾生不就這四大類,那我們是在哪一類的?我想我自己,我自己大概是第四類的,「或有業重,不生敬仰」這類的。現在我努力提升,提升到「或有暗鈍,久化方歸」,希望能夠提升。但是我這個提升,也要依眾靠眾,大家互相依靠。

  所以我們接受佛陀教育要產生變化,這還是要有個過程,有心路歷程。每個人根器不一樣,因緣不一樣,所以這個必須有一個過程。總而言之,佛法所推行之處,無論眾生接受不接受,他只要能見聞,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也給他種個善根,將來他的善根成熟,他就會接受了。總是對眾生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下面講,產生變化,從自己到整個環境,『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我們人能夠接受佛陀教育,能夠改造自己,變化氣質,化惡為善,化迷為悟,化凡成聖。那第一個階段,化惡為善,把這個惡變化為善;進一步,把這個迷變化為悟,開悟;第三個階段,化凡成聖,這個就有成績了。我們人產生變化,我們生活的環境它也跟著變化,所謂境隨心轉,人心善感應我們外面的環境就好,就是此地講的「天下和順」。這個我們現在講「世界和平」,這個是我們人類追求的目標,在儒家講「世界大同」。「日月清明,風雨以時」,這個就是天時,我們一般講風調雨順。「災厲不起」,災是災禍;厲就是病,像惡病、重病、傳染病。像這次新冠狀病毒的疫情,這個是瘟疫、傳染病,這個叫厲。厲就是病,得到惡病,像癌症、紅斑狼瘡,這些絕症、惡病、重病,很嚴重的病,這些都屬於厲,厲就是病。「災厲不起」,這個也是要從接受佛陀教育產生變化而來的。要產生變化就是要改,不斷的改過,就不斷的變化。我們一般講,改進,不斷改,不斷的變化,改過才會有進步。進步就是不斷的變化,變得愈來愈好,感應到外面的環境「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就是風調雨順。

  現在這個時代,世界災難特別多,我們這三年的新冠狀病毒的疫情,整個世界衝擊非常之大。災難怎麼來?人類造作不善,造十惡業感召來的。《太上感應篇》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災禍、福報沒有門路,唯有人自己去感召來的,這個是真理,事實真相。所以我們要知道這個災難是怎麼來的,人心不善。這三年的疫情,人類並沒有覺悟,並沒有反省,還是怨天尤人。遇到災難怎麼樣?就是怨天尤人。為什麼怨天尤人?因為沒有接受佛陀教育,他不知道因果報應的理論跟事實,他不懂,遭遇到這些災難,不如意的事情,就怪老天;怪人,都是別人不對,自己都對,怨天尤人。在《太上感應篇》,「怨天尤人」,司過之神還要再記過,不但業障不能減輕,還加重。所以我們看這個疫情過了之後,災難有沒有減少?沒有,接著就是地震、水災、火災、颱風,今年我們就經歷過幾個颱風,帶來的洪水。還有野火,你看世界各地,歐美地區都有野火。在美國(歐美),在大陸,在台灣地區,很多地方也都有水災;有地震,氣候不正常等等的。這些都是人為的因素,人製造出來的,人類破壞地球自然生態的環境,污染整個地球。日本最近又倒核污水,不是污染嗎?這個也是科技帶來的負面作用,我們現在看得愈來愈明顯了。這些問題,科學能解決嗎?人心不善,造惡業,感召這些天災人禍,科技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如果說科技可以解決,真的是迷信到極點了,那佛就不用出現在世間了,這些聖賢、神聖也不用出現在世間了,大家去發展科技這些問題都能化解,我們大家現在心裡都很明白,這些是科學不能解決的問題,科技一直發展只會製造更多的災難。

  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國家物產豐饒,人民生活安居樂業。『兵戈無用』,「兵戈」就是武器,不要製造武器。現在一些國家都製造武器,製造武器幹什麼?要打仗。打仗就要死人,就要破壞這個地球的這種環境,破壞。戰爭不就破壞嗎?我在來這裡之前,接到一封電子信箱的信,是一個環保團體寄給我的,他列了一個標題說最近有一部電影「奧本海默」,就是以前美國發明製造原子彈的這個人,他的標題寫「是核武毀滅這個世界,還是人心?」我看到這個標題,跟我們佛法就滿相應的,是核子武器毀滅世界,還是人心毀滅世界?一般人都是核子武器會毀滅世界,一般人不都這樣嗎?不學佛的人,不都認為是這樣嗎?大家都知道,這科學家也知道,核子武器會毀滅世界。但是這個標題,核子武器毀滅世界,大家都知道,為什麼會毀滅世界?就後面那一句,人心。核武它自己跑出來的嗎?還是人去製造的。人從哪裡製造的?從你人心去設計、去製造的。製造出來幹什麼?毀滅地球。發明這些武器的人,這些科學家就是愚痴,沒有智慧。過去淨老和尚講席當中講,這個果報都在地獄。人人都能接受佛陀教育,接受這個教化,我們這個世間就不要有武器了,就沒有武器了,兵戈都用不上。你用不上,那就不用製造了。你製造這些武器沒有人要,用不到,當然就沒有人製造。那現在為什麼一直製造?因為還很多人要用,要去殺人,所以他才拼命的製造,他製造為了賺錢,所謂軍火商。接受佛陀教育,武器就可以不用了。

  『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崇德興仁」,這個也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很高的境界,崇尚道德以及仁愛,這我們一般講四維八德、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禮義廉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五常,仁義禮智信,這些都是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務就是務必,務必要修禮讓。這個讓就是互相諒解,互相忍讓。中國教學就是教讓,外國教爭,競爭。競爭升級鬥爭,鬥爭升級就戰爭,這個世界怎麼會和平?所以這個世界要和平,也就是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湯恩比教授講的,要推廣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這個世界的社會秩序才會回歸正常。如果不走這一條路,無解,沒有辦法化解。所以我們也要修禮讓。

  我們同修,《常禮舉要》很重要。雪廬老人編的《常禮舉要》。《常禮舉要》徐醒民老居士、雪廬老人都有講。徐醒民老居士講的都有印出來,我們學院這邊應該都有,這個我們要學。小孩還不懂,學忍讓;到了比較大、比較懂事了,學謙讓;到最後禮讓,這個很重要。禮就是講人情世故。《論語》孔老夫子講,「博學於文,約之以禮」。文章學問那麼廣博,我們學得那麼多,具體怎麼做?約之以禮,你就照這個禮去做。在佛法叫戒,三藏十二部那麼多,具體怎麼做?你從這個戒,五戒十善下手。我們老和尚提出這三個根,這三個根一展開,跟《四庫全書》、《道藏》、《大藏經》等量齊觀。這個就是「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不然那麼多,你從哪裡下手?所以我們要學《常禮舉要》。我們出家人,《沙彌律儀》是出家人的《弟子規》,在家人也可以學。

  『國無盜賊』,國家沒有強盜、沒有小偷了,這個也是教育的問題,包括詐騙集團。我來這裡接到我們華藏祕書長莊慈師發了一封信給我說,現在有人利用我們華藏的名義向人化緣,如果你們有接到這個電話,千萬不要給他,有同修就被騙了。他大概盯我們盯很久了,知道我們同修滿多的,常常做法會,所以我們被盯上了。這個就是「盜賊」。盜賊怎麼來的?你國家辦什麼教育,你有教這些倫理、道德、因果教育嗎?有沒有教《太上感應篇》?一提到這個,那個迷信,所以現在國的盜賊很多,詐騙集團很多,這也是教出來的。你要教好的,還是教壞的?能夠接受佛陀教育,當然就沒有盜賊了。

  『無有怨枉』,這個就為官清廉,斷案他不會斷錯案,不會冤枉人,這個不容易。過去我們師父上人常講,他說李老師,就是雪廬老人,他十九歲在山東當縣長。以前民國初年,縣長不但管行政,還管司法。李老師他是高明的中醫,他說他有把握一生給人家診斷病情沒有誤診過,這一點他有把握。但是他說,我當縣長的時候,判案,學法律、司法,他說我不敢說沒有冤枉一個人。可見得,這個很不容易。所以當法官很不容易。

  我們師父上人早年在台灣,大概三十年前,有一次法務部請他老人家去演講,那些法官來聽講。我們師父就講,判案給人家冤枉,判錯了,要下地獄的。聽完之後,有個女法官嚇得不得了,她說師父我就是在給人家判案的,我也不敢說我沒有去冤枉人。就請問我們師父怎麼辦?我們幹的這個都是下地獄的工作。她說要怎麼辦?我們又沒有那個智慧。我們師父很慈悲,教她一個方法,他說明天要判案,妳今天就念觀音菩薩,請觀音菩薩給妳加持,讓妳不要判錯了。這是一個方法,你求佛力加持,凡夫智慧不夠。所以這個不容易,能夠做到「無有怨枉」,可見得他這個佛陀教育辦得相當好。

  現在台灣法務部、司法院,每一年都請我去做法會,到法院裡面做三時繫念。這些法官都會來參加,司法院的,法務部長、總檢察長,這些司法界的高官、領導都會來上香。今年我去做,有個女法官,她來參加法會,就要我給她摸頭,給她加持加持,她也很相信。所以他們現在法院也很相信有眾生。一個法院,一個醫院,每一年都邀請我們去做法會,去超度。這是講到,「無有怨枉」,也不容易。

  『強不凌弱』,這個就是強國不去欺負弱小,不是武力強大去欺負弱國、小國。因為他有學習佛陀教育,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他就不會去欺負人。如果沒有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沒有學習大乘佛法,那就像湯恩比講的,歐美都是殖民的主義,都是要去征服人的,就侵略,強就凌弱,你武力比我差,我就欺負你。接受佛陀教育,他就明白了,不可以這樣做,你大國不會去欺負小國。『各得其所』,各人都會得到他們安心、安身之所。這個是講佛法,包括中國傳統文化推行的處所,會得到這個效果。這個效果都是從我們自己本身來做起,再慢慢去感化別人。

  好,第一條我們學習到這裡。我們接著看第二:

  【二、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普賢大士之德』,這是我們做三時繫念,第一時都會念「十大願王」,大家都很熟悉了。《無量壽經》講這些大菩薩,都是具足普賢行,沒有修普賢行,不能成佛。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是很高的層次,我們凡夫做不到,這個都要明心見性的大菩薩。我們雖然做不到,但是我們還是要學習,要學。我們現在凡夫往生淨土是靠他力,自力就是信願行,信願念佛感應彌陀來接引,他力,這是我們凡夫可以做到的。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個是法身大士,我們凡夫做不到。但是也要學習,也要知道。

  【三、以定慧力。降伏魔怨。】

  我們做三時繫念,第一個讚就是「戒定真香」。戒、定、慧三學,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修學的總原則、總綱領。「因戒生定,因定開慧」,這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共同修學的總原則。所以我們做法會,實在講也是修戒定慧,不過我們現在做法會,這個是達不到,我們是結緣、種善根,這個有,達不到定慧的效果。要達到定慧的效果,有講求的,法器、唱念,跟我們現在就不一樣,要修行的。所以三時繫念有結緣、超度還有修行,這個不同。

  有『定慧力』,才能『降伏魔怨』。這個「魔」,在《八大人覺經》講有四魔,天魔、死魔、煩惱魔、五陰魔,這個四魔都會折磨我們。天魔,外在的誘惑。死魔,死很痛苦,死是很大的折磨,我們生生世世都受這個折磨。六道輪迴原因從哪裡來?從煩惱魔來的。煩惱魔從哪裡來?從五陰魔來的。我們這個身心世界,這種種的魔,天魔、死魔、煩惱魔,統統從五陰魔來的。我們常常念《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苦厄都沒有了,這些魔都沒有了。這個「怨」,冤親債主。有定慧力,可以降伏這些魔怨。這個要靠定,靠智慧,才能降伏。像世尊示現八相成道,有示現降魔。這些都是我們學習的地方。總之我們要記住,戒定慧三學。

  【四、常以法音。覺諸世間。】

  『常』就是不間斷。什麼叫『法音』?「音」是音聲,講經說法,或者我們唱讚、念咒、念佛的音聲,這個都是法音。密宗講「聲字皆實相」。這個音聲,念咒、念佛、念經的音聲,都是實相。包括文字、經文都是實相,都是佛從自性當中流露出來的,所以這個都是屬於法音。我們念佛的音聲是法音。所謂法音跟世間的音差別,法音能夠讓人覺悟,這個叫法音。《無量壽經》講「妙音」,無上甚深微妙法,妙音就是無上甚深微妙音。微妙音是什麼?我們念佛這個音聲就是無上甚深微妙音。念佛這個音聲,可以幫助我們成佛,所以稱為妙音。

  常以法音,『覺諸世間』。這是菩薩教化眾生,我們也是要學習。我們現在勸人家聽經念佛,這個也是常常以法音來供養眾生,幫助他覺悟。「覺諸世間」,就是在十法界,世間出世間,四聖法界就出世間,我們六道法界是世間,這個十法界眾生都要幫助他覺悟。四聖法界雖然斷見思、塵沙,但是還沒破無明,還要幫助四聖法界的佛、菩薩、阿羅漢、辟支佛,幫助他們破無明,大徹大悟。所以一切眾生都要幫助他覺悟,覺諸世間。

  【五、洗濯垢污。顯明清白。】

  這兩句,我們看也是八個字,很簡單,但是義理深廣無盡。我們從比較淺的方面來解釋,『洗濯垢污』,「垢污」就是骯髒,不清淨,把它洗乾淨。好像衣服髒了,我們把它洗乾淨。這個東西髒了,把它洗乾淨。垢污洗乾淨之後,清白就顯露出來了,就很明顯的顯露出它的清白。好像這個鏡子有灰塵,這是垢污,把它擦乾淨,就是『顯明清白』。我們把煩惱去掉,我們的菩提就現前了。這個是一般能夠理解的,講高的,它這裡面意思有深一層的。就像《六祖壇經》,神秀作偈子:「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身像菩提樹,心像個明鏡台,我們要常常去擦,不要讓灰塵污染,不要讓它有塵埃,這個也是此地講「洗濯垢污,顯明清白」的一個意思。但是六祖那一首偈,也是「洗濯垢污,顯明清白」,那就比較高,我們就比較不容易體會。六祖講:「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無一物」,這個就是我們自性本來就清淨的。六祖開悟講,五句話有一句講「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它本來就清淨,這個我們就比較不容易體會。

  在中峰國師講的開示,我們從這個開示裡面去體會一個概念,這個「顯明清白」是悟明本性,就是覺悟了,我們的本性它本來就清淨的。中峰國師用比喻給我們開示,讓我們去體會,就是像明珠一樣,明珠可以照外面的景象。我們現在有鏡子,古代是銅鏡,鏡子可以照。鏡子它就是照,你什麼人來,站在鏡子前面,它就現什麼相,無論什麼相,它都能現。那你走了,鏡子乾乾淨淨,沒有污染。當現相的時候,當在照的時候,有物相來的時候,它還是乾乾淨淨的,它沒有受到污染。這個就是讓我們透過這個比喻去體會我們的自性本來清淨。我們現在講斷煩惱,顯明清白,我們就比較容易體會。煩惱斷了,我清淨心就現前,這個容易體會。但是講到究竟處,佛在大乘經給我們講「煩惱即菩提」,這個我們就聽不懂了,煩惱就是煩惱,菩提就是菩提,怎麼會煩惱就是菩提?古大德也是用比喻讓我們去體會,好像水結成冰,這個就是講它的本質,冰它的本質還是水,只是它凍結起來,它是冰。你把它融掉,它又變成水了。當它結成冰的時候,它的本質,它還是水。如果它結成冰就不是水,那冰融化它就不會又回到水了。我們大家都知道冰融化還是回歸到水。所以透過這些比喻讓我們去體會自性。我們現在雖然在煩惱當中,我們的自性絲毫沒有損失。現在問題是出在我們不知道,我們迷了,它就在眼前。

  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開示,「分明在目前」。分明在目前,我們就是不知道,不認識。中峰國師這個《三時繫念》,它都有禪機的。過去我們師父上人要我做三時繫念,叫我要隨文入觀。我聽到隨文入觀,我第一個念頭就「哪有辦法隨文入觀,妄想不要太多就好了。」隨文作觀就做不到,還能隨文入觀?隨文入觀就是你念到哪裡,你就入那個境界,這叫隨文入觀。但是後來我想,師父要求,總是要學,怎麼隨文入觀?畢竟我也不是像六祖那樣的,講了就大徹大悟。我們總得要先從隨文作觀開始,我想是這樣,入觀還有很長的距離。後來我想來想去,這些都是禪機,我們現在修的不是用參禪的方法,我們是用教下的,教下就是經典。如果參禪,他不准你看經。大家常常聽我們老和尚講經,「開口便錯,動念即乖」,大家都聽得很熟了吧!這個就是禪宗,禪門。其實所有的法門到最後,就是這樣,跟禪一樣,只是方法手段不一樣。教下就是給你講清楚說明白,讓你按步就班,一步一步深入。禪它是單刀直入,直接給你切入,不准你想。

  所以以前好像是雍正皇帝,雍正皇帝他也開悟了,但是這個開悟,禪宗的開悟,他有三個層次,三關,「破三關」。像六祖那樣,大概只有六祖一個,三關齊破。一般都是有個過程,破初關見法身,見到法身了。見到法身之後,再進入破重關安住法身,所謂「無住生心」。到最後破牢關就大徹大悟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大徹大悟了。禪宗,密宗最高的也是達摩祖師傳來那個禪。所以一九九O年我們師父叫我拿《華嚴三昧論》的講記去北京給黃念老校對,我就請教黃老,我知道他學密的,他說密宗最高的境界跟達摩傳來那個禪是一樣的。所以顯宗密宗,宗門教下,最高的目標都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教學的目標就是這個。所以這個是比較高深了。

  【六、心常諦住度世之道。】

  我們時間到了。『心常諦住度世之道』,我們現在都發心要去度眾生,我們是不是現在就是「心常諦住度世之道」?不是。我趕快去講經弘法,我心常諦住度世之道。我們自己都沒度,我們能度人嗎?我們還在睡大覺,能夠把旁邊睡覺的人叫醒嗎?一定要自己先醒過來,你才能推他一把,叫他醒過來。我們自己還在睡大覺,還在作大夢,你怎麼可能去幫助旁邊的人醒過來?實在講我們現在度世,先度自己吧!自度度他,自行化他。這個「心常諦住度世之道」,就是大菩薩。《金剛經》講的「無住生心」,就是心常諦住度世之道。

  好,我們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六條。今天第一天,我們十次,一次我們學習六條。大家還是跟我念迴向偈,我念一句,大家跟我念一句。我們學院的常住法師,悟通法師在美國車禍往生了,現在還在七七當中,我們晚上說聽的功德,我們就迴向給悟通法師,等一下我們把第二句「莊嚴佛淨土」,改為「迴向釋悟通」,感謝大家。我們來念迴向偈,「願以此功德,迴向釋悟通,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我們再來做個三皈依,我們晚上講座就圓滿了。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