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集—大乘無量壽經菁華(諸惡皆因貪瞋痴)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八集) 2023/10/11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20-062-0008
《淨土集.大乘無量壽經菁華》。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淨土集.大乘無量壽經菁華》第八頁,我們從第七行,從四十三這裡看起。網路前的同修,如果沒有經本,大家注意聽就好;如果有經本,有《淨土集》,就翻到第八頁,第七行,我們從四十三這裡看起。
【世間人民。不順法度。奢淫驕縱。任心自恣。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陷人冤枉。損害忠良。心口各異。機偽多端。尊卑中外。更相欺誑。瞋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貪多有。利害勝負。結忿成讎。破家亡身。不顧前後。富有慳惜。不肯施與。愛保貪重。心勞身苦。如是至竟。無一隨者。善惡禍福。追命所生。或在樂處。或入苦毒。又或見善憎謗。不思慕及。常懷盜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給。消散復取。神明剋識。終入惡道。】
我們讀了這一段,老同修,常常讀誦《無量壽經》的同修,對這一段經文也都很熟悉,這段經文是講偷盜惡。五戒,殺盜淫妄酒,這個是偷盜。上一次我們學習第一條是殺生惡,這一條是偷盜惡。在《戒經》上講,偷盜就是「不與取」,就是有主之物,沒有經過主人的同意,我們就拿來佔為己有,這個就是屬於偷盜,不與取。盜戒的範圍非常廣,戒相也非常細,這條戒要持到很清淨,連弘一大師,民國初年佛教律宗的祖師,大家公認的律宗的祖師,他都說這條戒他沒有把握。其他四條戒他有把握,可以做到,這一條他沒有把握做到完全清淨,因為戒相很細。我們淨老和尚過去在講席當中講得更深入,凡是有盜心,起心動念自私自利,要佔別人的便宜,有這樣的一個念頭就屬於盜。這就更細了,不但在身口的行為,連起心動念有犯盜的念頭都是。偷盜的行為,根源還是在三毒,就是欲,貪瞋痴,貪欲、慳吝。貪就是沒有的想要得到,貪求,欲望很多;慳吝就是自己有的不肯施捨,總是要佔別人便宜,這個就是盜心,容易生起偷盜的心理。貪瞋痴三毒是互相資助,就成為盜的罪過。
以下我們看節錄。『世間人民』就是我們現在世間人。『不順法度』一直到『不顧前後』,這都是屬於貪欲之過。「不順法度」,法是法軌、法則;度就是軌度,也是常規,規定、規則。不順就是不遵守,不遵守這些規則就犯了盜。法度一般講法令、規章,包括現在世界上WTO這些商業規則,那個都是法度,你參加,如果你不遵守就犯盜戒。另外,現在屬於金融風暴等等的,這些範圍就很廣,特別現在這個時代。這條戒我們要舉一反三,以此類推。根據經文的義理,再觀察我們現前的世界,社會上的確很容易犯這個盜戒。「不順法度」就是不遵守這些規則。
『奢淫驕縱』,奢淫驕縱也是盜心所產生的,也可以說奢淫驕縱也會起盜心。「奢」是奢侈,奢侈無度;「淫」就是過分。我們現在這個世界講求消費,消費就是奢侈浪費,放縱。這在《印光大師文鈔菁華》就講得更具體,印祖講,這個世界的災變怎麼來的?「一言以蔽之,眾生貪瞋之心所致而已」。「貪心隨著追求物質享受而激增」,激烈的增長。貪心的增長不是慢慢增長,而是激烈、大幅度的增長。「稍不遂」,就是你追求物質享受,你得不到,「競爭隨之」,就競爭。現在全世界都在講競爭,其實這個競爭就是盜,特別惡性競爭,就是犯了偷盜戒。「競爭又不遂」,不遂就是得不到。競爭又賺不到錢,那就鬥爭,鬥爭就是不擇手段;鬥爭再得不到就戰爭,用武力去搶,這個就是偷盜。現在的戰爭不都是為了偷盜嗎?戰爭的結果就家破人亡。你要搶奪人家的資源、搶奪人家的土地,要去佔別的國家的便宜,都是犯這個盜。戰爭結果就是天災人禍,隨著各種災害就發生了。戰爭就容易引起瞋恨心,到最後印祖講,「世界灰燼矣」,世界都變成灰了,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核子大戰,那真的就是「世界灰燼」,同歸於盡。根源就是從貪瞋所生的。因此我佛慈悲,出現在世間給我們說明世間苦、空、無常、無我,說明這些道理,讓我們不要爭,要修禮讓。爭就不足,讓就有餘,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真的像湯恩比教授講的,這個世紀要救世界,除了推廣宣揚中國傳統文化、大乘佛法,沒有第二條路好走。大家看到現在這個世局,你說會愈來愈安定,還是愈來愈亂、災難愈來愈多?最近這幾天以巴又發生戰爭,這個也牽動到全球。俄烏戰爭都還沒結束,又來一個,又增加了,大家想一想,是愈來愈多還是愈來愈少?我們從這個地方就可以看得出來,根源就是貪瞋痴,根源就在這裡。
我們現在講究奢侈浪費,用的東西都是一次性的,用完我們再買,生意人他才有錢賺。好像說我們現在這個手機,沒多久就出一款新的。我常常收到新的手機、新的電腦,但我還是用這個舊的。聽說現在這個新的功能很好,但我這個舊的可以用,用到不能用再說。為什麼?因為他不斷的要生產這些東西,生產之後要幹什麼?要賣,賣了才有錢賺,不然投資那麼多錢,他怎麼辦?就鼓勵大家消費,三個月換一支,有的人他常常換手機。我這個是一機用到底,我這個手機。本來我沒手機,只用一個平板,這個手機是要收Wi-Fi。以前在中華電信買一個收Wi-Fi的機器,那個壞掉了,我想去換一個,他說現在沒有做這個了,你要換就是一支手機,所以我的手機是這麼來的。因為出門在外要發一些,現在我每天早上都要跟我們同修群組發微信,發《群書治要36O》,一天大家學習一條,有這個才需要用到手機,不然我也用不到。
我們看到現在這個社會上的確都是這樣的,這都是向西方文化學習的。這些方面是西方要向中國學習,現在中國人反而向西方學習,就顛倒了。如果中國人跟西方人學習,這個世界還會有前途嗎?西方人都找不到解決之道,想到中國來取經也找不到,以後我看可能要到圖文巴,來這邊。我們中國有句俗話講,「不見棺材不流淚」。老祖宗的話不聽,要聽外國人的,老祖宗的話不科學。那你要科學,你看科學把這個世界搞成什麼樣子?對這個地球有什麼幫助?還是有損害?大家頭腦要清醒一點,要看清楚,不要盲目的去跟隨這些潮流,迷惑顛倒,造作罪業,到最後就是到三惡道去。
「奢淫驕縱」,驕就是驕慢,現在人不都是這樣嗎?都驕,驕傲。縱就是放縱,放縱欲望。『任心自恣』,「任心」就是任性的,任憑自己的貪欲,貪瞋痴。「恣」就是放縱,放縱物欲、放縱情欲,不怕果報,所以叫「任心自恣」,這是現前的一個現狀。
『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陷人冤枉,損害忠良』,這個四句就是當官的。「居上不明」,在上位,當官的不明察,接受賄賂,貪污舞弊,這個都屬於偷盜。藉權位得到自己的利益,這個當中就難免冤枉好人,「陷人冤枉」,他要得到利益。特別是司法界的,還有律師,這些法官跟律師如果不修善,造惡業,將來地獄都有分。過去我們台北華藏圖書館蕭律師(法律顧問),蕭太太有一次她給我講,她說悟道法師,我們在律師事務所接的案件,有很多你們都不知道的。我說什麼案件?她說兒子告父親。我說為什麼要去告父親?因為財產分得不公平,兒子覺得不公平就去告了,她說這個案件太多了。這個就是有錢留給子孫,你沒有好好教育好子孫,果報就是會這樣,兒孫不但不感恩,反而埋怨,在那邊計較,在那邊爭奪,去找法官。律師跟法官,如果你沒有公義之心,都會「陷人冤枉,損害忠良」。律師拿人家的錢,沒道理他也會說得很有道理,這不是冤枉好人嗎?法官也是一樣,到最後「損害忠良」。自古以來,歷史上忠良被害的就很多,最有名的就是岳飛,那是忠良,被害了。忠良被害的非常多,但是忠良被害,大部分都生人天善道,但是奸臣害人要墮地獄。
『心口各異,機偽多端』,「心口各異」就是心口不一致,講的跟心裡想的是不一樣的。「機」是機心,「偽」就是詐偽、欺詐。機偽多端,很會講話,講得讓人聽了都認為他講的很有道理,會去聽他的,但是他有機心。這個機心,我們一般講心機,算計人的。『尊卑中外,更相欺誑。』我們現在這個世界,實在是一個互相欺誑的世界,無論尊還是卑,中國外國都一樣,都欺騙,互相欺騙。『瞋恚愚痴,欲自厚己』,那就增長貪瞋痴了。「欲自厚己」,『欲貪多有』,自己想要得到利益,貪心不足蛇吞象,愈多愈好。這是我們一般凡人,都是貪瞋痴不斷的增長,特別現在這個時代,很多方面都容易引起人的貪瞋痴;特別在大都會,我們會看得更明顯。所以古人講,「爭名於朝,爭利於市」,你要爭名在朝廷當官,在社會上得其名望,打知名度;爭利於市,到市場就是爭利,爭名奪利。在大城市,這個現象我們看到的就很明顯,小鄉村就比較沒那麼明顯,沒有那麼激烈。所以我們淨老和尚選擇圖文巴也是這個道理,他不選擇在悉尼、墨爾本、布里斯本這些大城市,大城市你看五欲六塵,都是在那邊增長貪欲的。鄉下人還是比較單純一點,鄉下人有得吃、有得住,能過日子就好了,他不貪。
下面講『結忿成讎,破家亡身,不顧前後』。互相爭奪,當然就結怨。你要爭,我也要爭,爭名奪利,互相就結怨仇。現在國與國、個人與個人、行業當中(同樣的行業)也都是在爭,爭了一定會結怨,嚴重的就「破家亡身」,家破人亡。「不顧前後」,這個就沒有考慮,思前慮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現代人沒有想那麼多,但是沒有想那麼多,憂慮很快就來了。『富有慳惜,不肯施與』,這是講有錢的人他不肯布施。這也是世界動亂的一個原因,有錢人錢財控制在手裡,不肯去幫助這些缺乏的人,這就造罪業了。富而不仁,這個罪過很重,雖然萬貫家財,很容易出敗家子,我們在社會上看到很多。所以有錢要多布施,不能慳吝;有錢慳吝,不肯布施,到最後他財產還是保不住,他也帶不走。『愛保貪重,心勞身苦。』一天到晚奔波,心勞身苦,心操勞,身體奔波很辛苦,為了什麼?為了就是要貪,滿足自己的貪欲。所以我們人還是知足常樂。古人講的一點都不假,這個世界上只要不追求物質的享受,日子過得去,大家知足常樂,這個世界就太平,就不會有戰爭。有錢的人幫助貧困的人,這個世界就和平。如果不是這樣,這個世界不可能會和平。
下面給我們講到究竟處,『如是至竟』,到最後『無一隨者』,沒有一樣跟我們走。所謂「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什麼都帶不走!我們造的善惡業牽引我們到六道去受生,其他我們都帶不走。這個也是事實,但是我們世間人總是看不破、放不下,總還是執著。但是我們要好好去思考,佛在經上教我們怎麼做,我們聽佛的話絕對不吃虧,絕對得好處、得利益。死了之後「無一隨者」,都帶不走,帶走的就是『善惡禍福』,生前造善得福,來生到人天善道;造惡得禍,往生三惡道。所以下面講,『追命所生,或在樂處,或入苦毒』,你修善,往生到善處去享樂,造惡入三惡道受盡苦難、「苦毒」,這個苦再加上毒就很慘了。地獄的慘狀,要讀《地藏經》。我們淨老和尚過去在圖文巴這裡也請人查《大藏經》,把《大藏經》裡面佛講的有關地獄的經典,把它蒐集起來印成一本,《佛說諸經地獄集要》,那個講的真是苦毒。
下面講,『又或見善憎謗,不思慕及』,「見善憎謗」就是嫉妒障礙。看到人家做好事,不但不隨喜,還要去障礙、還要毀謗;他沒有想說去學習、效法,還反而起瞋恨心去毀謗,就造罪業。『常懷盜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給,消散復取。』這個就是剛才舉出印光祖師講的,現在全世界的人不都是「常懷盜心」嗎?現在在打貿易戰,那都是要盜。你要得利,我也要得利益,「悕望他利」,我希望得到你的利益,你也希望得到我的利益,商場如戰場,就是這樣。悕望他利就是常懷盜心。所謂「在商言商」,虧本生意沒人做。也不是不能做生意,合理的利潤是可以取的,佛也不是說你都不能去賺取利益,佛沒有這樣講。在《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講,你做一個正當的事業,士農工商,正當的事業,得到你自己應該得到的,這個不是偷盜,這是應該得到的。不應該得到去得到,那就是盜了,那個叫不義之財、非義之財。所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小人愛財就不擇手段,君子跟小人的差別就在這裡。
我們學了佛,我們懂這個道理,不但不犯這個盜,而且我們自己有了還會布施,布施就是奉獻。不學佛的人,他只是要得到別人的便宜,他不肯奉獻、不肯布施。『富有慳惜,不肯施與』,他不肯布施。在一般世間人看我們學佛的人,傻瓜!哪有自己的錢拿去布施?他看我們是傻瓜。實際上這個才是真正聰明智慧,因為布施實在講,不吃虧;不但不吃虧,得利益,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如果相信因果報應就敢布施,不相信的人他肯定不願意布施,而且還要想多得到一點。布施實在講就是寄在堅牢庫,五家搶不走;如果不修布施,五家都有分,政府一分、水災一分、火災一分、盜賊一分、敗家子一分,這個五家都有。如果布施,寄在堅牢庫,五家搶不走,來生來世你得福報。我們不但不能犯盜,而且還要布施,多布施。大家要修布施,我建議去讀《地藏菩薩本願經·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品,列出很多項目。布施有一生受福、有三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受福,有千生、生生世世受大福利,各人修的因不同,果報也不一樣。這些因果道理我們要明白,我們不但不會去偷盜,而且都會布施。
好,這個盜惡我們就學習到這裡。我們再看第四十四,這講淫欲,請看經文:
【世間人民。相因寄生。壽命幾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懷邪惡。常念婬妷。煩滿胸中。邪態外逸。費損家財。事為非法。所當求者。而不肯為。】
這一條是講邪淫。女字旁的「婬」專指男女不正當的行為,叫邪婬。三點水這個「淫」它就廣義的,當然男女不正當的行為包括在裡面,包括在我們生活上各方面的,凡是浪費、奢侈,這些種種過分,這個都是屬於淫欲,欲望太超過了。這個地方講,『世間人民,相因寄生』,「相因寄生」就是有相因。我們人怎麼生的?就是經典上講,從淫欲而生。佛在很多經典裡面講,我們六道生死輪迴,第一個因素就是淫欲,我們有淫欲的心才會來六道,才有生死輪迴。我們現在在六道的人道,我們現在是算欲界。三界六道,欲界、色界、無色界,我們現在是欲界,人道欲界。天道,從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叫六欲天,這個屬於欲界。再上去就是色界,色界這些五欲就沒有了,財、色、名、食、睡就沒有了,禪悅為食。但是經典上講淫欲講得很細,在色界裡面它還有,但是不像我們欲界這麼粗重;無色界也還有,所以脫離不了六道,定功失去又再墮落、又再輪迴。
這個邪淫好像是好事,像現在愛情小說,這些講得很美好,兩個人談戀愛的。古禮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古禮在防範,所以不至於有邪淫氾濫,現在這個禮沒有了就氾濫了。現在自由戀愛,所以邪淫的事情就非常多。現在離婚率也很高,跟邪淫都有關係,男的有外遇,女的有外遇,這個家庭夫妻就要離婚,這個因素佔很高。這個淫,世間人往往看為好事,所以自古以來一些愛情小說講得都很美好,但是那都是綺語,不是真的。這個很不好斷,因為男女淫欲如果真正斷清淨就證阿羅漢。阿羅漢才真正清淨,還沒有證阿羅漢果只是輕重不同,真正證阿羅漢果是完全沒有。在《四十二章經》講,淫欲斷了就像四肢斷了,不能再用,就不會有生死輪迴,六道輪迴就斷了。我們在《圓覺經》看到佛講,「一切眾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我們這個生命從淫欲來的,所以這一條很不好斷。佛在《四十二章經》講,還好這個煩惱只有一條,如果有兩條,普天之下沒有一個人能超越六道,就不能證阿羅漢果,你超越不了。還好只有一條,如果兩條,那個性質跟淫欲同樣的性質,沒有人能超越,可見得斷這個真難!這個不容易理解,世間人往往認為是好事,你為什麼去阻止?出家人為什麼不能結婚?結婚是好事。因為出家人要出離生死,所以不能結婚。這些道理很深,講給一般人,他也很難理解,他想不通。
在家,佛制五戒只戒邪淫,出家就是淫欲全斷,因為你要了生死、出三界,所以這個戒跟在家有不同。在家人如果要了生死、出三界,也要持八關齋戒,八關齋戒就是佛制定給在家人過一天出家人的生活。持八關齋戒這一天不但不能邪淫,連夫妻的正淫也不可以,這一天二十四小時就不可以,所以要分開睡。古人也講,「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這一條我們也要去看《安士全書》的「欲海回狂」,還有一本書叫《壽康寶鑑》,這兩本都是印光大師極力提倡的。如果我們沒有深入的去學習,實在講,五戒我們一條也做不到。所以現在很多人去受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實在講都是有名無實,都做不到。我們如果要真正務實,就從五戒開始,這是真正要修行的。《壽康寶鑑》、「欲海回狂」,這講得很多,自古以來這些因果報應。在我們眼前,這個世間我們也看得很多,這些都可以給我們做一個證明,證明邪淫的惡業真的是會帶來很多災禍。反過來,能夠持不邪淫的戒,他也會得到很殊勝的福報。這個詳細都在《壽康寶鑑》,壽康就是你能長壽,身體健康,有福報,這個就是戒邪淫的果報。特別《太上感應篇》講的,《太上感應篇》對這個講的就一句話,「見他色美,起心私之」,就一句,但是這一句含義非常深廣。「見」就是眼睛看到;「色美」就是美色,心就動了,「起心私之」就動心了,司過之神就記過。
太上也就是教我們,你要戒這條邪淫,要從內心起心動念,你就要去提高警覺,要去觀察。這一條如果修得起來,這條戒就有做到。身口雖然沒有這個行為,但是起心動念,司過之神都會記過。這個真的,如果沒有提高警覺,沒有常常提起觀照,自己不知不覺起心動念,自己不知道。因此《太上感應篇》這一句非常重要,雖然就一句話,但是這一句是從根本修,從起心動念就去防止。特別現在網路,這些誘惑人起心動念的也就很多,這個要自己防範,無論我們是在家出家,都要防範這個。現在看手機,看這些,自己要防範,如果自己還做不到見如不見,最好還是要避免。如果無意中見到,起心動念,要趕快想起《太上感應篇》這句話,「見他色美,起心私之」,趕快把這個心放下,讓這個心恢復到平靜,慢慢這樣觀察,功夫就會得力。特別年輕人,要特別留意。在《論語》上夫子也講,夫子三戒,「少之時,戒之在色;壯之時,戒之在鬥;老之時,戒之在得」。少就是少年,還沒有成年,就是二十歲以前叫少年。少年人第一條要戒的就在色,這個時候剛剛在發育、在成長,如果不戒色,往往身體就會搞壞掉,事業、前途就會受到影響。
下面就是邪淫的念頭,『常念婬妷,煩滿胸中』,雖然不一定身口去犯,但是心裡一直在念著這個,自然也會表現在外面,到最後就『費損家財,事為非法』。不但「費損家財」,你看我們中國歷史以來,犯了邪淫的這些帝王,到最後破家亡國,你看夏桀、商紂、周幽王,統統是犯這個毛病導致亡國的。所以這個問題很嚴重,我們不能不謹慎。犯了邪淫,所作所為都是做一些不如法的事情,應該做的就不肯做,比如說學習、做正當的事業。荒廢正常的學業、事業,一天到晚沉迷在淫欲當中,這個人一生就沒前途了。這條戒在現在這個時代特別不好守,因為誘惑太多。特別年輕人也要特別留意,這一生想要有成就,這條戒也要非常謹慎來持,看手機、看電腦要盡量避免看這些會引起我們起心動念的畫面。現前這個時代也只能自求多福,誰也管不了,只能勸導。要戒這一條,也有人常常被這個困擾,在六道生死輪迴,沒有一個人能夠避免的,這個方面要修觀想,或者念咒、或者念佛都可以。觀想是個補助,像修不淨觀、白骨觀,這些也是對治的。「多貪眾生不淨觀」,貪欲比較重,在五停心觀,佛就勸修不淨觀,但不淨觀要修成就,心要很定、心要很細,真的也不容易。就觀身不淨,四念處裡面「觀身不淨」,這也是對治淫欲的一個方便法。另外要求佛力加持,在《普門品》講,如果有人淫欲很重,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就得離欲,就可遠離這些貪欲。多念觀音菩薩、多拜觀音菩薩,求佛力加持,這兩方面都可以同時進行。能夠把這條戒修得好,我們這一生就得大福報,健康長壽。
我們再看下面四十五,這妄語戒:
【世間人民。不念修善。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憎嫉善人。敗壞賢明。不孝父母。輕慢師長。朋友無信。難得誠實。尊貴自大。謂己有道。橫行威勢。侵易於人。欲人畏敬。不自慚懼。難可降化。常懷驕慢。賴其前世。福德營護。今世為惡。福德盡滅。壽命終盡。諸惡繞歸。】
這一段是講妄語惡。妄語開出來就是四種,妄語、兩舌、惡口、綺語,這個都是屬於妄語。『世間人民,不念修善』,這講我們現在世間人,心裡這個念頭都沒有想到要修善。不念修善就念修惡,起心動念都是造惡業,貪瞋痴慢。表現在身口,特別在口業上,『兩舌』,挑撥離間,破壞人的感情、破壞人的團體、破壞人家的國家,讓他起鬥亂。最嚴重是「破和合僧」,那是屬於五逆罪。現在造兩舌的罪業太多了,特別新聞媒體,那個報導最容易犯,不實的報導。所以媒體能夠積功累德,很大;要造罪業,造地獄業也很容易。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在香港,也跟鳳凰電視台的負責人(電視台的老闆劉先生)講,他說現在能救這個世界,或者要毀掉這個世界就兩種人,一個是政治人物,一個就是你們搞媒體這一行的。你要毀掉這個世界也很容易,要挽救這個世界也很容易,就看你怎麼做,你怎麼報,報些什麼內容。如果報的都是兩舌、惡口、妄言、綺語,報這些,那就毀掉這個世界,自己也造了無間地獄的罪業。所以江老師畫那個「地獄變相圖」,拔舌地獄,那很慘的。『惡口』就是講話粗惡,講話凶惡,惡口。有人有這種惡口習氣,講話就是很惡毒的。『妄言』就是騙人的話,『綺語』是花言巧語。現在世間人造這四種口業也非常普遍。
『憎嫉善人』,看到修善的人,他嫉妒、瞋恨。『敗壞賢明』,賢明的人去做一些好事,他去給他破壞。所以現在賢明的人,沒有得到很得力的護法,真的也很難有立足之地,因為到處都是嫉妒障礙,你要做好事,障礙就特別多。『不孝父母,輕慢師長』,這個也是貪瞋痴慢,這個現在太普遍了。家裡出了孝順的兒女,這個就很稀有,大概都是來報恩的。『輕慢師長,朋友無信』,朋友之間不講信用,『難得誠實』,不誠實,不講信用,講話不算話。人沒有信,在社會就沒有立足之地。人家被騙一次、兩次,以後再也不會跟他做事情了。『尊貴自大,謂己有道』,總是自己抬高自己,認為自己有道。『橫行威勢,侵易於人』,這是不講理,橫行霸道,靠著他的威勢來欺負人,「侵易於人」就是欺負人,用他的勢力來欺負人。《弟子規》講,「勢服人,心不然」,你用威勢、勢力叫人家畏懼,別人表面好像很害怕,但心裡不以為然,心裡他不接受。很強勢的,要去壓迫人,這人不以為然,不會接受。應該要「理服人,方無言」,你要講道理,人家才會心服口服;你用威勢要去欺壓人,人家心不服。侵易於人,『欲人畏敬』,為了就讓人家對他起敬畏之心,但是人家不會起敬畏之心,因為心不然。你要理服人,人家對你才會畏敬,你要講道理。『不自慚懼,難可降化』,自己沒有感到慚愧,沒有感到恐懼,很難降服教化。《地藏經》講,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常懷驕慢』,驕傲,傲慢。『賴其前世,福德營護』,過去世也有修善修福,這一生造惡業,所以『今世為惡,福德盡滅』,這一生不繼續修善,造惡業,過去世修的福德就福報享盡。祿盡人亡就『壽命終盡』,福報享盡人就死了,死了以後怎麼辦?『諸惡繞歸』,生前造的惡業統統歸到身上,到三惡道去受報去了。這個是講妄語的惡業,開出來就這麼多。
我們再看第四十六,這個是講飲酒惡:
【世間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業。父母教誨。違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無子。負恩違義。無有報償。放恣遊散。耽酒嗜美。魯扈抵突。不識人情。無義無禮。不可諫曉。】
這一條是講飲酒的惡。『世間人民,徙倚懈怠』,懶惰懈怠,『不肯作善』,也不肯修身,『治身』就是修身,修身養性,不肯修。『父母教誨,違戾反逆。』父母教誨在過去古代還有,在民國初年,這時候還有父母教誨。因為大概是我的父親、祖父輩的,都還有一些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所以父母還會以倫理道德來教育孩子,像我母親還有這些觀念。現代的父母,做父母的如果沒有學習傳統文化,他也不懂得怎麼去教他兒子。所以現在看到人家結婚,我常常講,遇到冤親債主了。高興得不得了,我們從旁邊看,冤親債主碰到了。
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常引用香港壽冶老和尚光明講堂的一副對聯。壽冶老和尚那個香港的講堂我倒還沒去過,真想去看一下,看那個對聯還在不在,拍一張照片,以後講經可以做資料發給同修。他在紐約那個道場我去過,紐約那個道場是沒有寫這副對聯,紐約那個道場我只看到一副對聯,「有人說法龍天喜;無人說法鬼神愁」。所以我們學院要常常有法師講經說法,不然鬼神就憂愁了。有人說法,龍天看到都歡喜,大家來這裡,我們一起學習《無量壽經菁華》,龍天看到歡喜。如果我們不在這裡學習佛法,在自己住的地方講一些世間事,龍天護法不會來護持。在《太上感應篇彙編》有個公案,說有兩個出家人開始在討論佛法,都有龍天護法在旁邊護持。有一個人看到,那個人能夠看到無形的。過了沒多久,護法不見了,又過了沒多久看到很多凶神惡煞來了。他就很好奇,去問這兩個出家人,你們一開始在討論什麼?他說討論佛法。後來呢?後來在講一些世間的事情。接著呢?接著講名聞利養,要怎麼樣得到名聞利養。他就給他講,你們在討論佛法就有天神來護持;你講跟佛法不相干的,天神就離開了;後來講名聞利養,要怎麼樣得到名聞利養,惡神、惡鬼統統來了。所以我們眼睛看不到,但是鬼神都有。《感應篇》講,「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我們起心動念,起一個善念,好事還沒做,吉神就來了;起一個惡念,壞事還沒做,凶神就來了,所以我們也是要在起心動念去提醒自己。
壽冶老和尚這個對聯寫得很有意思,上聯寫「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下聯是寫著「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這個是把我們人間父子、夫妻、兒女這些關係都講得淋漓盡致,的確是這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沒有這四種緣不會來。所以你看現在的兒女不都這樣嗎?「父母教誨,違戾反逆」,父母教導他不聽,叛逆,現在說小孩子有叛逆期,那個麻煩。『譬如怨家,不如無子』,不如不要有兒女。現在生兒女,實在講你沒有教育好,像印光大師講,你生一個仇家,這個仇家到你家來,真的是這樣。你這個兒女不教,不如沒有還好,還比較清淨一點;有,那你要把他教育好。所以印光大師特別提倡這個,說把你的兒女教育好,你就功德無量。你不一定要去布施多少錢,把你的兒女教好,這個才是護國息災根本之道。
『負恩違義,無有報償』,就是忘恩負義。現在人忘恩負義的就很多了,父母的恩他都忘了,沒有報答的心。過去有一次我們師父上人在講席當中也講到,有一個同修給他講一個事情,他說我們都是發好心去做慈善救濟,那些接受救濟的人對我們都沒有感恩的心,問我們老和尚這個問題。我們師父給他回答說,他對他的父母都不會感恩,他怎麼會感恩你?講的也很實在。父母恩是最大,父母恩他都不感恩,他還會感恩別人嗎?你幫他救濟,他還認為應該的,他還埋怨你。一九九九年台灣九二一大地震,第一時間去救濟的就是花蓮的慈濟,第一時間馬上去救濟,送吃的、搭臨時的房屋、送衣服、送水。然後那個災民還抱怨,他說我們地震都很可憐,還給我們吃素。因為慈濟是佛教,送的都是素食,他說我們地震這麼可憐,還叫我們吃素,你們有沒有良心?這不是這裡講的,「負恩違義,無有報償」?不但不感恩,他還埋怨人,怎麼弄素食給我們吃?應該吃大魚大肉。現在的人,你說怎麼教的?一點感恩心都沒有。
『放恣遊散,耽酒嗜美』,「放恣遊散」就是我們現在講不務正業,遊手好閒。「耽酒」是喜歡喝酒,「嗜美」就是喜歡美食,我們現在講美食主義,一天到晚去找好吃的。飲酒,吃喝玩樂,這造罪業。所以現在很多年輕的學生都到哪裡去留學,我說他去學到什麼東西?他學會了怎麼玩、怎麼吃,學會了吃喝玩樂,這造罪業。
『魯扈抵突,不識人情』,「魯」就是粗魯,「扈」就是很跋扈,「抵」就是跟人家牴觸,「突」是衝突。我們兩個人在一起都會起衝突,這就沒有學禮。「魯扈抵突,不識人情」,這個人情,一部《常禮舉要》、《禮記》講的就是人情。順乎人情叫禮;不識人情,不懂人情世故。弘一大師有寫一副對聯,上聯寫「不近人情,舉足盡是危機」,他說你做人不近人情,就是這裡講「不識人情」,你走到哪裡都是危機,你常常在得罪人,常常會跟人家起摩擦、起衝突。所以要懂得人情世故,這些不能不懂。我們道場也是出家在家都要學習的,我們要有一些人來護持,也要懂這些人情世故,不然人家也不會來護持,不會來做義工。
『無義無禮』,義就是合理的,「無義」是不講道義,仁義道德不講;「無禮」就是沒有禮貌,不學禮。所以我們要學《常禮舉要》,《常禮舉要》也是很重要的功課,《常禮舉要》這個禮講的就是人情世故。雪廬老人講,一部《二十五史》講的就是人情世故。所以我們不要以為人情世故很簡單,一部《二十五史》,每個朝代的興衰,統統是叫人情世故,一部《資治通鑑》講的就是人情世故。我們看楚漢相爭,張良他就懂得人情世故,功成身退;還有更早的范蠡,范蠡他也懂得人情世故,他也是功成身退。這個就是人情世故,你不懂,弘一大師講,「不近人情,舉足盡是危機」。現在全世界的人統統不懂人情世故,所以才亂成這個樣子。這個沒有中國傳統文化是無解,沒辦法的,不是科學能解決的,大家不要迷信。所以我們漢學班諸位同學,大家來這裡學習要發願,要發願將來做救世主;信耶穌是救世主,你要做救世主。這個話也不是我講的,是我們師父上人講的,我們淨老和尚講的。我在家的時候,大概四十幾年前,我還沒出家,我去台灣台北市內湖圓覺寺聽我們師父講《圓覺經》,大專佛學講座,我去旁聽。我們師父就說,給諸位同學講,「你們將來要做救世主」,那句話我記了四十幾年,但是後來我們師父就很少講。所以諸位同學來這裡學習,要有使命感。來這裡為什麼?辛辛苦苦來這裡學習,要做救世主,將來要救這個世界。怎麼救?就是要用中國傳統文化,倫理道德因果教育教化世界人民,這個世界才會有救,不然你看現在是愈來愈亂,災難愈來愈多。這個就是發大慈悲心。現在人都是這樣,無義無禮,『不可諫曉』,你沒有辦法勸他;你跟他說,「曉」就是跟他說這些道理,他也聽不進去。現在大學生,你看了會搖頭,那些學生實在是,就是這裡講的「不識人情,無義無禮」,就八個字。
我們再看下面第四十七。以上講飲酒惡。
【天地之間。五道分明。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這一段是講,要明瞭因果報應。這個是有因果報應的,不是說造惡業就沒事了,做好事也沒好報,不是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地之間,五道分明』,「五道」就是六道,六道輪迴是事實真相,不是迷信。『善惡報應,禍福相承』,「禍福相承」就是禍當中有福,福當中有禍。福報來了繼續修福,福報就不斷的增長;災禍來了能夠反省改過,禍就變成福;如果福報來了不知道繼續修福,造惡業,福就變成禍。所以禍跟福相承的,看我們人怎麼去修、怎麼去造,你要造善還是造惡。善惡業都要自己去承當,這個沒有人能代替。墮到地獄去,《地藏菩薩本願經》講得很清楚,在地獄裡面受罪,縱然是父子相逢,「無肯代受」,就是父子在地獄碰到了,也不肯代替來受這個罪,因為那個太苦了,苦不堪言,所以沒有人能代替的,所謂自作自受。
我們再看第四十八:
【若能自於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誠。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
這是佛勸我們要斷惡修善。『若能自於其中』,就是從自己開始。在這個五濁惡世當中,大家都在造惡業,如果我們在這個當中能夠『一心制意』,關鍵在這個「一心制意」,制就是控制,控制我們這個意念,貪瞋痴慢這個意,要一心來把它控制好。一心制意,我們老和尚舉出三個根,他特別講到心,《太上感應篇》就講得很詳細。三根,《感應篇》這個因果教育,它還是補助倫理道德,補助《十善業道》,所以印光祖師特別提倡。所以《感應篇》能夠熟讀,我們就可以做到一心制意,而且幫助我們修懺悔。我們做三時繫念的同修,每一時都要念懺悔偈,我們也要熟讀《感應篇》。「往昔所造諸惡業」,什麼叫諸惡業,我們都不知道。《感應篇·諸惡章》就是把那個諸惡業一條一條列出來,列了一百七十條,那就是諸惡業。我們再看看,我們犯了哪一條,你才知道怎麼去懺悔,懺悔就是改過,改過來。如果自己犯什麼錯誤不知道,你怎麼懺悔?只是念一念而已,我們的習氣毛病還是改不過來,那就不是真懺悔。所以『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這個也非常重要。
我們希望能夠從言行不相符達到相符,這是我們學習的一個目標。我們剛開始「能說不能行」,會講,但是做不到,但是慢慢要「能說又能行」。能說不能行也是一個初步的功夫,能說就是信解,就道理你明白了,只是還做不到,總是知道應該這麼做,這也是一個前階段,所以不要退縮。過去我們師父也是大慈大悲,勸我們來學講經。剛開始我們要學講經,我當初也是在想,我上去講不都在罵自己嗎?講的都是自己的毛病,都在罵自己。但是我們師父大慈大悲,鼓勵我們,你要上去講。自己罵自己,罵久了你才會改;罵久了不好意思,總是這樣也不是辦法,所以要改,這樣才會進步。所以我們學講經就是自己罵自己,的確是這樣。
『所作至誠,獨作諸善,不為眾惡。』我們經過這個過程,能夠慢慢的去把它落實、做到,我們這一生就可以得到解脫,『獲其福德』。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跟大家簡單報告到這裡。這個義理非常深廣,我們要深入,可以看《大經解》,聽我們淨老和尚的講經,祖師大德的註解,會更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