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網路學院座談會—念力沒有達不到的地方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七集)  2023/6/9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1-141-0017

  同學:第二百零一個問題。阿彌陀佛!頂禮院長。關於迴向的問題,有人說我們迴向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冤親債主,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些都太大了,我們功夫淺,念力達不到。這樣往生時沒有能力帶走,眾生就會障礙,而且還招災惹禍。希望院長慈悲開示,這種說法如法嗎?

  悟道法師:這個問題就是在於我們凡夫功夫淺,沒有那麼大的功德來迴向給這麼多的眾生、冤親債主,以及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問題在這個地方。我們現前這個功夫淺,念力達不到,這是我們功夫還沒有深入,因此對這個事情有了疑惑,到底我們拿什麼來迴向?這個迴向的事情,我們都要不斷的來學習,迴向也就是把我們自己的心量擴大,我們有一絲一毫的善事都要迴向。佛在經上講「有一毫之善」,一毫就是一點點,這個都可以迴向。雖然那麼小,微不足道,但是佛都勸我們要迴向,為什麼?因為佛法的修學就是要拓開心量。我們為什麼是凡夫?就是心量太小,什麼事情都只想到自己,從來沒有想到別人。就連我們這個世間的聖賢,儒家孔子的教學,他是以仁為出發點。所以我們看「仁」這個字,一個人字旁,一個二,這個意思就是告訴我們,有自己也有別人,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別人。現在有一句話很流行,你有什麼好事情,或者什麼好吃的,跟大家分享,不要自己獨享。獨享就很自私,自私自利,就連自己的家人他都不顧了,就顧他自己一身,這個人就自私到極處了。所以儒家的教學就是從「仁」,仁愛這個仁開始,就是想到自己也要想到別人。想到別人,這個從父母開始,比如說好吃的東西,第一個想到先來供養父母、師長。但是現在沒有這種倫理道德的教育,現在的孩子他也不懂,不懂就會養成自私自利,就是很自私,自私到只有想到自己一個人,連自己家裡的父母、兄弟姐妹他都不會去管他們,這就很自私。

  我們不要擔心說我們功夫淺,念力達不到;實在講,我們念力沒有達不到的地方,只是我們現在不知道。諸佛如來看得很清楚,我們的念力沒有達不到的地方。你起心動念,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在講《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他老人家根據《華嚴經》講,一念就周遍法界,你起一個善念周遍法界。《華嚴經》講的,法界是重重無盡的,不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兩個三千大千世界、一億個三千大千世界,不是,重重無盡、無量無邊的法界,大而無外,小而無內,沒有邊際的,沒有對待的,周遍法界。你起一個善念,善事還沒做就周遍法界;起個惡念,惡事還沒做也周遍法界。《太上感應篇》講,「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就是我們起心動念,起一個善念,好事還沒做,你就感應吉神來了;起一個惡念,壞事還沒做,馬上就感應凶神來了。這個念力還是講我們一般人能夠理解的,實際上我們的念力,大家如果聽我們老和尚講《妄盡還源觀》你就了解,你一個善念周遍法界,眾生可能他不知道,諸佛菩薩都知道。眾生不知道,有沒有影響?有影響;如果沒有影響,怎麼會感應吉神、凶神?起一個惡念也是周遍法界。所以我們老和尚在講《妄盡還源觀》就講,你不要以為自己起一個念頭別人不知道,只有自己知道,實際上天地鬼神、諸佛菩薩、阿羅漢、這些天人,沒有不知道的,特別是佛菩薩看得最徹底、最究竟。

  我們起心動念,一個念頭就周遍法界,這個原理在《華嚴經》,《華嚴經》才有講到這個原理。都周遍法界,你起個善念周遍法界,起個惡念也周遍法界;周遍法界,對整個法界的眾生都會有影響。所以不要怕功夫淺,念力達不到,其實我們的念力全部都達到了,只是我們不知道。佛菩薩知道,告訴我們起個心、動個念都周遍法界,沒有一個地方達不到的,這是《華嚴經》的理論,我們要了解。所以就沒有什麼所謂的功夫淺,念力達不到的問題;功夫淺,我們總是有一點功夫。你說念一句佛號,你也有功德,就算心裡還有妄想,佛號摻雜在妄想裡面,那一句佛號就是功德。在妄想當中有功德,又有佛號,佛號把它滲透進去了。我們念佛,妄想會滲透進來,但是我們念佛這個佛念也會滲透到妄想裡面去,是不是這樣?如果講到最究竟,「煩惱即菩提」,我們現在起心動念,妄想分別執著就是我們的法身。所以經上講「煩惱即菩提」,它的原理就是這個。為什麼?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就是我們迷了,產生了這個現象,但是迷了有沒有離開法身?沒有,還是法身。覺悟了,是不是另外有一個菩提?也沒有。就是覺迷而已,但是那個妄想煩惱跟菩提它是同一樁事情,你覺悟了就叫菩提,迷了就叫煩惱,菩提跟煩惱是同一樁事情。就好像海上的浪跟平靜的海水,是不是都一樣是海水?沒有風浪的時候,那個海水是海水;起風浪的時候,那個海水是不是也是海水?一樣是海水,海水它的本質沒有兩樣。我們迷了就好像颱風,起風了,浪都起來了,所以就煩惱一大堆,其實它還是海水。我們迷了,起了種種煩惱,煩惱還是法身;你覺悟了,煩惱沒有了,還是這個法身。所以經典上煩惱即菩提,它的理論就是建立在這裡。

  大經這些道理我們總是要懂一點,我們信心才會生起來,不然的話這麼一講,我們一點信心都沒有了,還迴向?迴向心裡都覺得不踏實,我這個迴向到底有沒有用?到底有沒有幫助?所以經多念,我們信心就會增長。所以功夫淺,都可以迴向,你看《地藏菩薩本願經》,眾生如果在佛門種一毛一渧、一沙一塵,那個小得幾乎都微不足道的善事,地藏菩薩都幫助這個眾生慢慢成無上道。在佛門裡面,就是點個頭、問個訊、燒一炷香,很微小的善事,都得到本師釋迦牟尼佛、十方諸佛、地藏菩薩、諸大菩薩、天龍鬼神的護持,天龍鬼神看得都歡喜。那麼一點點的善,他們都發心這麼護持,我們怎麼不能迴向?肯定可以迴向,一點點的善事統統可以迴向,一毫之善都可以迴向。迴向就是要把我們的心量拓開,一切眾生跟我們是一體,所以我們有好的、善的都迴向給眾生。不要擔心功夫淺,也不要擔心往生沒有能力帶走,眾生會障礙。這個不是眾生障礙我們,是我們自己障礙自己;自己也是眾生,自己障礙自己。

  如果明瞭這個道理,你這個障礙就沒有了。這個怎麼會招災惹禍?除非你造惡業、起惡念才會招災惹禍,你善念善行來迴向,怎麼會招災惹禍?你念佛是至善,你來迴向怎麼會招災惹禍?那不可能的事情。當然,你起惡念,凶神就來了,冤親債主就來了,自己招感來的,這個才會招災惹禍。你修了善事、做了好事來迴向,這些冤親債主都會感激你,他怎麼會來障礙你?他恨不得你多修一些迴向給他。他不會來障礙你,所以就不要擔心這個事情。《觀無量壽佛經》特別強調迴向,迴向、發願,所以我們再小的善事(當然惡業不能迴向),只要是善的,特別在三寶裡面種福,這是最善的。縱然一點點都可以迴向,你迴向法界,因為你一念就周遍法界。我們不知道,佛知道,給我們說出來,我們明白了,也知道我們一念周遍法界。我們念念當中都有諸佛如來成等正覺,諸佛如來在哪裡成正覺?就在我們眾生心中,念念當中成正覺。

  所以這些《華嚴》的理論明白了,你的心量是無限大。而且《華嚴經》講到「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再小的可以容納大的。你看一毛端,我們的汗毛,眼睛都看不到,那個毛的尖端上面的一粒微塵,你沒有用幾百倍的放大鏡去看,你就看不到。但是物質最小的體積就是微塵,一個微塵裡面有大千世界。微塵沒有放大,世界沒有縮小,怎麼裝得進去?我們的概念,大能容小,小怎麼能容大?《華嚴》講大小相容,它能容大的。微塵當中這個大千世界有微塵,那個微塵又有大千世界,那個世界叫重重無盡,沒有盡頭。你說小,有沒有微塵那麼小?只是我們不知道事實真相,如果你知道事實真相,再小的功德,你迴向都是無限大;不是大小對待的大,是絕對的大。所以不要擔心這個問題,不會惹禍的。惹禍,我們一定要知道,跟眾生都沒關係,都是自己的問題,自己起惡念、幹壞事,這個惹禍的。你做好事來迴向,他怎麼會給你障礙?懂得一點《華嚴》的理論,我們的心胸無限的廣大。所以叫做《大方廣佛華嚴經》,那個大不是大小對待的大,是無限的大,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的大,這個道理我們要了解。不要擔心這個問題,你儘管放心去迴向,冤親債主、一切有緣眾生都會很感激你的。要記住,我們動一個念頭,善念也好、惡念也好,不管你什麼念頭,都是周遍法界,沒有你的念力達不到的,只是我們不知道。佛知道告訴我們,我們現在也知道了,我們動一個念頭是周遍法界的。有人他是根據他個人的一個想法、看法,我們還是要以佛經為標準,這樣就好。別人他這個說法,有緣的話也可以跟他分享,讓他能夠化解他錯誤的一個觀念。好,這個問題就回答到這裡。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二百零二個問題。請教院長,亡者斷氣二十四小時,全身柔軟之後,助念的出家師父給亡者剃度出家,說是可以蓮品增上。請問院長,這樣做如理如法嗎?

  悟道法師:這個事情,剃度出家並不代表他蓮品就可以增上,因為在淨土三經裡面,我們沒有看到這樣的講法。我們三寶弟子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不在世,我們要以法為中心,法就是經典。在淨土三經,我們也沒有看到說給亡者剃度出家,他往生極樂世界蓮品就增上這個說法。還是要根據《無量壽經》三輩往生講的,上輩往生是出家大持經戒,當然他那個蓮品是高的,高品位,上品的。如果你不能做到像上輩往生那個條件,不是說剃度了你的品位就會高,不是這樣的。出家剃度只是外表這個形象,但是你的行持要能夠符合出家這樣的一個條件跟標準,這個條件標準就是《無量壽經》三輩往生上輩往生,那個就是標準的出家的條件。我們現在剃度了,我們看看,以這個經文來對照對照,我們符合不符合這個條件?夠得上夠不上這個條件?這個才是標準的。不是說頭剃下去就上品了,那這個就很簡單了,我們也不用修了,剃刀拿來大家剃一剃,問題不都解決了?佛也不用講經說法了。所以剃度,現這個出家相,它是表法的,表法表清淨。我們要懂得這個表法的意思,看到這個形象要知道,這個就是要修清淨心,不受污染,不受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污染,是這個意思。

  給亡者剃度,也要看亡者他生前有沒有這個意願,如果他沒有這個意願,不是他願意剃度的,往生之後再給他剃度也沒什麼意義。如果亡者生前他有這個意願,但是有很多因緣讓他不能出家,往生之後幫他剃度可以,有這個例子。過去早年,那個時候我還沒有出家,四十多年前,在台北景美佛教圖書館,那個時候,每一年暑假都會辦大專佛學講座。有一個學生,他是念醫學院的,人長得很高大,他來聽經、來學佛,他父母都信基督教的。他來聽經學佛,他就想出家。他是獨生子,當然回去跟他父母講,他父母就不答應、不同意,給他都培養到讀大學了,然後現在跑去出家,又只有這麼一個兒子,父母肯定不同意的。他那個出家的意願很堅決,但是父母又不同意,後來他就選擇自殺,去買安眠藥,跑到台北七星山,到山上去打坐,吃大量的安眠藥。失蹤了幾天,後來大家去找找到了,坐在一棵樹下,坐著往生,不過他是吃安眠藥往生的,不是念佛往生的,就是坐在那裡就死了。當然他的父母是非常傷心的,後來他的父母就要求我們老和尚,說他生前就是要出家,我們不讓他出家,他才去走自殺的路。請問我們老和尚,能不能現在還沒有入殮之前滿他的願,先給他剃度,換個出家衣服再去火化,再給他取個法號?那個時候我還沒有出家,在我們老和尚下面第一個剃度的就是他,他是男眾第一個剃度。有這麼一個例子,這是他生前有這個意願,往生之後他父母要求,有這個例子。

  這個只是說滿他的願了,不是說給他剃度他就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他蓮品就增上了,不是這樣的,沒有這回事。能不能往生,別人不能代替的,是個人的信願。蕅益祖師講,能不能往生在信願之有無,往生品位的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淺深。你有真信切願,真願意往生極樂世界,真相信,不懷疑,真放下娑婆世界,你這樣念佛一定蒙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就毫無懷疑的。往生極樂世界,你沒有念到一心不亂,品位低一點,只要具足信願,你縱然念個十念也能往生,一天念十念也能往生。所以品位的高下跟剃度出家沒有關係的,無論你剃度出家還是在家,你往生的品位就看你念佛功夫的淺深。有的在家居士念佛功夫都比出家人高、比出家人深。不是說這個頭剃了,他功夫就很高,不是,還是要修,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明白。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說,出家師父給亡者剃度出家,如果他自己本身生前有這個意願,那當然可以。至於這個蓮品增上,就看他自己信願念佛功夫淺深了,這個不是說剃度就蓮品增上了,經典沒有這麼講,所以我們還是要依經典為標準。

  這樣做如理如法嗎?如果亡者有意願,家屬有要求,當然可以,因為我也看過有前例,有這麼一個例子。關鍵是要亡者有意願,他生前有很多因緣不能讓他出家,他往生之後家人提出要求給他剃度,這樣比較好。不要自己主動,看到人往生,統統幫他剃度,然後說這樣往生品位就高了。告訴大家沒這回事,品位高下還要靠自己念佛功夫淺深,不是你幫他剃了他品位就高,不是。好,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二百零三個問題。尊敬的院長您好!我是從事中醫針灸工作者,身邊有很多熱心腸的佛友告訴我,針灸會傷害到身上的眾生,傷害眾生會造業,勸我不要從事針灸行業,很是讓我苦惱。家父患有腦梗,也勸我父親不可以針灸,會傷害到身上的眾生。可是我家傳三代,救人無數,深得民心。心裡很矛盾,請求院長開示。阿彌陀佛!

  悟道法師:這個問題,有很多人有這個講法,說扎針會扎到身上的眾生。這個問題,要扎針之前可以先念佛迴向給身上的眾生,請他迴避,請他迴避再扎針,這樣就沒問題了。這個問題就好像,我們在《戒經》裡面看到佛規定出家弟子,你要蓋茅蓬,大部分茅蓬是蓋在山上,是就地取材,在山上砍這些樹來搭茅蓬。樹有一人高,就有樹神住在那裡,所以佛規定出家弟子要砍樹搭茅蓬,只要有一人高以上的樹就有樹神,你不能說砍就砍,你要提前三天去給他念咒、去給他祝願,請他離開,就是說三天後我要砍這個樹,請你離開,不會干擾到你,不會傷到你。我們這個身體有眾生,我們也可以用這個方式,你還沒有扎針之前先念佛給他迴向,請這些眾生先避開。念佛迴向給這個身體的眾生,比如說你要念一百零八句佛號給他迴向迴向,我要給這個病患扎針了,請你離開他的身體,避免傷到你,這樣跟他講就好。所以你這個行業還是可以做。我們有佛法就有辦法,就是我們念佛跟他迴向,或者只要念往生咒也可以;念佛是比較方便,你最少念個十句。你能念愈多當然愈好,但是有個數,最少也要念十句佛號跟他跟迴向。如果你能念一百零八句當然更好,念完了跟他迴向,請這個病患身上的眾生,求阿彌陀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跟他勸導,念佛迴向給他,請他離開,這樣再扎針就會得到佛力加持,就能夠解冤釋結了,這樣來處理就好。以上提供你參考。好,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二百零四個問題。學生對《中峰三時繫念》很上心,但在二O一七年冬季香港三時繫念法會期間,學生想請回一本《中峰三時繫念》法本時,有位義工師兄對學生說,我沒有悟道法師的這種德行,在家誦此法本後,看不見的眾生會送不走,會惹麻煩,以後學生不敢在家裡誦《中峰三時繫念》。請問尊敬的院長,學生還能在家裡誦《三時繫念》嗎?感恩院長賜教。

  悟道法師:眾生都有,也不要怕眾生來我們家裡,眾生來我們家裡也是給我們修行的一個增上緣。因為有眾生,我們還不能幫助他往生淨土,我們自己就要加強用功。這個眾生,也不是說你誦《三時繫念》,你家裡才有眾生;你沒有誦《三時繫念》,你沒有念經,你家裡一個眾生都沒有了嗎?不是這樣的。這個眾生他會來找你,肯定就是跟你有緣,沒有緣他不會來找你,只是說這個緣有善緣、有惡緣。總是有緣,所以我們一般講有緣眾生,有緣他才會來找你,沒有緣他不會來找你。所以誦《三時繫念》是沒有關係的。你沒有《三時繫念》這個課本,念《彌陀經》也可以,就是念《三時繫念》裡面的《彌陀經》,讚佛偈,念佛,這樣也可以。現在《三時繫念》只是多一些讚,還有懺悔文,還有中峰國師的開示。中峰國師的開示我們是照那個念,那是中峰國師對一切眾亡靈的一個開示,透過我們的口把它誦出來,這樣對亡靈也多有幫助;縱然他現在還聽不懂,或者是聽了還不能夠理解,總是給他種善根了,這個種善根肯定有。

  《三時繫念》的法本都沒有問題,你只要念這個《三時繫念》的部分,你要放小蒙山,你要施食也可以。你如果不施食,那也沒關係,因為小蒙山的施食是跟眾生結緣,也是修福。這個印光大師在《文鈔》有開示過,在家居士都可以放蒙山,放蒙山也是修福,跟眾生結緣、修福。不要怕眾生。在倓虛老法師《影塵回憶錄》有一個公案,就是有個出家人他沒有福報,人家廟不給他住,他自己又沒有能力去蓋廟,後來他自己搭一個小茅蓬,很矮很低的小茅蓬。他每一天晚上都放小蒙山,他就一個人,他就放小蒙山,跟這些鬼道的眾生結緣。放了大概三年之後,有一天有一個富人,一個很有錢的人傍晚趕路,他看到這個路上人好多,男女老少都有,很多,成群結隊,他說怎麼人這麼多?這些人要去哪裡?他就找一個人來問,他說你們這麼多人要去哪裡?他說在那個山上有一個法師,那邊有供齋,我們要去接受供齋,那邊有得吃,我們要去。他就很好奇,那個法師是辦什麼齋會請這麼多人?這麼多人要去那邊吃齋。

  那也快晚上了,放蒙山都是傍晚,這個有錢人就跟著這些人一直走,走到那個山上,忽然這群人不見了,前面看到一個小茅蓬,那小茅蓬進去一看,一個出家人在那邊施食放蒙山。他就很好奇,他就問這個出家人,他說師父,你在做什麼?他說我在放小蒙山,跟鬼道眾生結緣。他說什麼叫小蒙山?就蒙山施食,布施飲食給眾生吃,他們沒得吃,我跟他們結緣。這個富人(這個有錢人)就再問這個老和尚(這個出家人),就說我剛才看到很多人往你這個地方來,我就是跟著他們來才來這裡看到你的,怎麼那些人突然都不見了?他們都去哪裡了?他就問這個法師。這個法師被他這麼一問,他明白了,就跟他講,他說剛才你看到那些人不是人,是鬼道的眾生,他給你講要來我這裡接受供齋,就是要來接受我這個蒙山施食,布施飲食給他們,那些人都是鬼道眾生。這個有錢人聽到了非常感動,他說師父,你在這邊放了多久?他說放了三年,每一天都放,沒有一天休息,天天放。他說師父,你住得這麼矮,這麼一點點的地方,太委屈你了,就發願給他蓋個大廟,送給這個出家人。所以這個出家人原來沒福報,他放了三年的蒙山變得也有福報了。所以印光祖師講,這個蒙山施食修福,在家人都可以修的,跟眾生結緣,眾生愈多愈好。

  你不是常常發願要「眾生無邊誓願度」嗎?怎麼怕眾生到你家?那你發的那個願不是打妄語嗎?有沒有發過這個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有沒有?如果你有發過,你還怕眾生到你家嗎?無量無邊都要度!所以不要擔心這個問題,你只要有慈悲心。關鍵你要有慈悲心,憐憫眾生苦,要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你要有慈悲心,這樣你發的這個願才會落實。如果你沒有這個心,只是嘴巴在念那就是空願,發的那個願就叫空願,這個不能兌現、不能落實的,就變空願了。所以發的願,要有實際的行動。所以在家裡念《三時繫念》肯定沒有問題,小蒙山都能放,還不能念《三時繫念》?如果你要念這些變食真言,要有供飯供菜;如果你沒有準備供飯供菜,只是念三時繫念這一部分,就不要念那些咒語,不要念變食真言、普供養真言、甘露水真言,那些就不要念,你念佛就好。眾生來,你給他講,沒有準備吃的,只是請你們來念佛共修,發願往生極樂世界,那你要吃什麼都有,就這樣跟眾生講就好。所以不要怕。我們老和尚以前,他自己晚上要睡覺前,自己在房間用默念的,念一遍《三時繫念》。這個不要怕,有眾生來找,也表示你有功德,他才會來找你,正是你發慈悲心幫助眾生的時候,也正是落實你「眾生無邊誓願度」這一願的時候。

  眾生送不走,我們就要加倍努力,這也是給我們一個提醒,是好事。就像我們淨老和尚過去在講席當中常常講,美國舊金山有一個居士,他買一個鬼屋,那個鬼真的晚上都現形來找他。那是洋鬼,長得很醜陋、很臭(味道很臭),然後晚上半夜的時候就出現了。這個居士看到那個鬼一直往他靠近,他就一直念佛念佛,他就停在那裡,不能再往前進。佛號停下來,他又往前進了,後來他就拼命念、拼命念,念到天亮他就走了。每天晚上這樣,念了幾年,那個鬼就沒有了,大概被他超度走了。後來我們老和尚問他,既然是鬼屋,這麼恐怖的,你怎麼不搬家?這個居士也很難得,他說他也是我的增上緣,如果他不來找我,我還不會用功念佛。他每一天來,每一天逼得我非用功念佛不可,他也幫助我念佛功夫成就,所以我不搬。這個居士真的非常難得,所以這也是我們的榜樣。真的,他講的也沒錯,如果他沒有這個增上緣,沒有逼他,他可能懶惰懈怠,他不會用功念佛。每次看到他來,他就拼命念佛,他就不敢來。如果沒有這個鬼,他可能就不念了。所以這個居士也很有這種高度的警覺心,知道這個也不是壞事,他逼我念佛,逼我用功,也是我的一種增上緣。所以這個問題你就不用擔心,在家裡可以念《三時繫念》。如果你不要念完整的《三時繫念》,你就念《彌陀經》、往生咒、讚佛偈、佛號、迴向、三皈,這樣就好,這個就沒有問題,這個不要擔心。多發慈悲心,眾生會來做你的護法,他不會來障礙你。好,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二百零五個問題。請教院長,學生對妄語有時還是不好把持,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如實說又不好,比如有些應酬或聚會不想去就編一些理由搪塞,還有單位組織黨員兩天出遊,我不想去,想繼續學習,就編一些理由推辭。請問這些屬於妄語嗎?

  悟道法師:這個應酬聚會就是看什麼情況,有一些應酬也需要去應酬,有一些不需要應酬的可以不必去應酬。在古禮講,應酬之禮不可廢,這是人與人之間往來的一個常禮。主要是說有一些是有必要去的,有一些是沒必要的,或者是可以不去的,這個當然可以不參加。聚會也是一樣,你看聚什麼會,這個會是不是有必要去?如果有必要去,當然也要去參加,如果沒有必要也就不要去參加。你這個問題,如果說沒有必要的應酬、沒有必要的聚會不想去,打個方便妄語,這也是一個開緣。戒律有開遮持犯,只是不想去參加不必要的應酬跟聚會,比如說講一些理由,我要陪父母、有什麼事情不方便,這個是開緣,這個也不算犯戒。如果有必要的應酬或者聚會,還是要去參加,這個你要看情況、你要斟酌。

  聚會也是,如果我們能夠把佛法帶給這些親友,我們也不妨去跟他們結結緣,利用這個機會,機會教育,讓他們來接觸佛法,接引他們來學佛,把那個沒有意義的應酬、沒有意義的聚會變成我們去把佛法傳遞給他們、介紹給他們的一個管道、一個因緣,如果你能夠這麼做也無妨。如果你不想去,當然也可以,不想去就是止持,止持是禁止的。戒律有止持、有作持,作持就是說我們積極去做的;止持就我不去參加,我去參加就是有目的的,把佛法介紹給你們。就像我們老和尚早年,有一次回到大陸,到北京去。早年他常常去北京看趙樸老、黃念老這些大德。有一次住在一個賓館,坐電梯,他遇到在外國認識的同修,剛好那一天他兒子娶媳婦,他的媳婦是日本人。這個同修看到我們師父,在電梯碰到了,他非常驚訝,也非常歡喜,怎麼這麼巧,在這裡。在國外認識我們師父,回到國內,今天又是他兒子大喜的日子,在電梯碰到,他歡喜得不得了,臨時請師父晚上幫兒子做個證婚人,跟大家講幾句話,我們師父毫不猶豫的一口就答應下來。一口答應下來,答應下來它是臨時的,那些餐會沒有辦素的,而且做證婚人還要跟親友用小酒杯敬酒。當時我們老和尚說機會難得,因為這個同修也是在國內有頭有臉的,他娶的媳婦又是日本的媳婦,他請了很多高官來,那些政府官員,還有社會的企業賢達,男方這邊,女方那邊(日本那方面)也有一些親戚朋友來,請了很多來參加宴會。我們師父講,我們平常哪有機會去找這些人來聽我們介紹佛法?機不可失,機會教育,所以他就一口答應。去講了十分鐘「認識佛教」,這就把佛法帶給大家了,可能在座那些人從來沒聽過的。

  所以應酬跟聚會,如果像我們老和尚這樣,你去度眾生的,也需要去,因為這是你跟他的因緣,你跟他有緣,你要去幫助他們。如果你說你不想去度他們,也不想去參加,這個是止持,這個就是比較屬於小乘的修法,修自己。我自己就不去參與這些沒有意義的活動,如果要去參與,就是說我們有目的的,我是藉這個機會把佛法介紹給你們,跟你們交流。這個機會就是看你怎麼去做,這個地方是提供你參考。如果你覺得說,我去也幫不上忙什麼的,你不想去,這個應酬跟聚會又不是很需要,當然講一些理由,這個是沒關係的,這個你也不要放在心上。好,以上提供你參考。我們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二百零六個問題。阿彌陀佛!尊敬的院長好,學生的女兒在大理一條龍學校學習及當老師,先前在雞足山報恩寺學習。七、八年來常夢到女兒回家來,最近三年來相對頻繁,但幾乎每次夢到,基本都是孩子去很遠的地方學習,而且夢中不是女兒現在的模樣,幾乎是八、九歲或十幾歲的模樣(女兒今年已三十一歲了)。學生當年曾墮過三次胎,多年前曾夢到過兩個男孩、一個女孩。學生心想,這是否墮胎嬰靈跟現在讀一條龍學校的女兒在一起?請求院長為學生指導迷津,該怎樣做?感恩,阿彌陀佛!

  悟道法師:這個問題,有可能就是墮胎的兒女,他看到妳現在這個女兒在學習佛法、學習傳統文化,他們也要學習。這個是可以禮請他們去學習,或者請報恩寺那邊跟他立個牌位,祈請他們到報恩寺去,去那邊參加這些學習。在十幾年前,我們台北也是有一個同修,他那個太太墮胎了,她也墮了一個女兒,她這個墮胎的嬰靈(她這個女兒)又附在她母親身上。他們本來都不信佛的,是她的姐姐來我們這裡做義工,她弟弟、她弟媳婦墮胎,就找到我們這裡來了,坐在旁邊跟我講話,那個講的就是小女生的話,就是她墮胎那個女兒。後來就跟她講了,不要附在妳媽媽身上。她就看到她姑姑手上那個念珠,她也想要念佛,她就是這麼講。附體,真人真事,她就坐在我旁邊,就跟我講。後來就說,妳不要附在她身上,妳要念佛可以,幫妳立牌位,念佛求往生極樂世界。就幫她立牌位。這些事情很多,所以我是建議妳跟報恩寺那邊聯繫,妳墮胎這三個兒女,給他們立個牌位,請他們允許他們進去跟他們學習,允許跟他們學習這道手續也要辦。提供你參考。好,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二百零七個問題。阿彌陀佛!尊敬的院長好。學生及弟妹們常夢到過世的父母,當時都有助念。學生從前讀《地藏經》迴向,後來改念《無量壽經》,弟子不知現在該怎樣做,要讀哪一部經?請院長指導。

  悟道法師:你平常念經,我是建議可以比照我們台北華藏的做法,我們每一天都是念《無量壽經》,遇到十齋日就念《地藏經》、念一部《彌陀經》、念佛號迴向,你可以參考這個方式。就是不是十齋日念《無量壽經》,遇到十齋日你念一部《彌陀經》、讚佛偈、念佛號,再念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這樣就好。就十齋日,《地藏經》十齋日念一遍,可以迴向給自己的家親眷屬。當然,《無量壽經》、《彌陀經》統統可以迴向,再加上《地藏經》也就更圓滿了,你這樣來搭配。根據我們現在華藏這個,現在每天在共修都是這樣,在台北。山上是天天做三時繫念,台北我們市區裡面就是念這個經,十齋日念《地藏經》,再加香念《彌陀經》、念佛,這個方式提供你參考。

  同學:第二百零八個問題。恭敬頂禮院長!學生對這段經文不懂,「法尚應捨,何況非法?」說佛能說得出來的,佛能表現出來的全是方便法;說佛法就像船一樣,可以用它,不能執著它。對我們初學應該如何理解,與實修如何落實?感恩。

  悟道法師:這個法我們需要,但是不執著,不執著也就是我們需要理解一些金剛般若的道理。你這個問題,我是建議要看看江味農老居士的《金剛經講義》,這個他講得比較詳細;或者聽我們淨老和尚他講過的《金剛經講義》節要,對這個問題我們淨老和尚也有他的一個解釋,這個都可以提供給你參考。佛講出來的法,凡是能夠講得出來的,當然是方便法,但是沒有方便法你入不了真實法。講出來都是文字相、言說相,你不能去執著那個言說相、文字相。「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非法就不是佛法。佛法你都要放下,何況不是佛法?也就說一切法(佛法、世間法)統統要放下,都不要執著。我們凡夫也必須要有佛法,但是不能去執著這個法,執著法就變法執了。如果有法執也不能明心見性,所以這個法執還是要放下,這樣才能明心見性。如果你放下人我執,只能證阿羅漢,不能當菩薩;當菩薩,我執、法執統統要放下。阿羅漢為什麼不能成菩薩?就是他還有法執,但是他人我執沒有了;那法執,他認為這個法是真有,但法還是虛妄的。所以「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也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佛法真正在用的時候,行起解絕,你真正在修行的時候,你理解的解就要放下;就好像你上岸了,你要走了,你不能拖著那個船再走,行起解絕,你就要放下,你開始行就要放下。這就好像,我舉一個比較淺顯的例子比較好體會,比如說我們現在讀《無量壽經》、讀《彌陀經》,又聽經,聽的道理也是聽得很多,這個叫解,理解的「解」,解門。但是我們進了念佛堂,主七師都會提醒一句話,「放下身心世界,提起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放下身心世界,你平常聽的這些經教、這些佛法也要放下,你不能在念佛堂裡面一面念佛,一面想到那句經講的什麼意思?這句經講的又什麼意思?那是什麼道理,這是什麼道理?那就完全把你念佛功夫都破壞掉了。你平常聽的,這個時候你要放下,這個叫做「法尚要捨」,放下就是捨,你就提起一句佛號。如果你一面念佛,一面想到經的意思,這一句講什麼、那一句講什麼,那到底你在念佛還是在聽經?這個要搞清楚。比如說你在念佛的時候,你要放下叫行起解絕。禪宗也是一樣,教下修止觀同樣的道理,止,你就要放下;觀,你要提起。像參禪,你提起疑情,那全部要放下,身心世界大死一番,你這樣參才會透、才會開悟。這個好像參話頭,不能死在那個話頭上面。所以虛雲老和尚講,那個參話頭的人不是參話頭,是參話尾巴,他就死在那一句話頭上面。我們老和尚,以前我們常常挨罵,說我們這個頭腦好像四方形的,轉都轉不過來。他說聽經不能死在言下,你學戒律不能死在戒條之下,參禪不能死在話頭之下,死在話頭之下那不是參話頭了。是要參那個話的頭,不是參那個話的尾巴,很多人他不懂,他就參到話尾巴去了。

  所以聽經,什麼叫「願解如來真實義」?就是這個道理。你聽明白了,知道怎麼用功,正在你用功行的時候,你這些就放下了,這個叫「法尚應捨」。不然我聽老和尚那天講什麼、這句講什麼,那你在念佛堂,你到底是在念佛還是在聽經?你在念佛的時候,這個就要放下,這個放下就叫「法尚應捨」。這個法,你平常聽的這些道理都要放下,何況你去想世間的事情?世間事就是非法,更要放下!所謂法跟非法你統統放下,提起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這樣就對了。我這樣講,不曉得明白不明白?我覺得我講得很明白,不知道大家聽得明不明白,我就不知道了。不明白再說。好,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二百零九個問題。請問,怎樣的人才算是得道高僧?如何才會成為得道高僧?請問院長您,還有淨空老法師算是得道高僧嗎?謝謝!

  悟道法師:我們老和尚是得道高僧,我肯定不是。得道,道是最高的。道,在儒家講都有道,道德仁義。孔子講,「朝聞道,夕死可矣!」真正懂得道的,孔子的學生,顏回跟子貢,子貢知道一半,顏回是全懂。所以子貢說,孔子講的修齊治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都懂,但是夫子講的性與天道他不完全懂,他就「不得而聞」。道有很多道,佛道、菩薩道、羅漢道、天道、人道,六道統統是道,所以你說得道,得哪個道?六道輪迴也是道,地獄道也是道。這裡講得道高僧,一般講都是起碼證果的,證阿羅漢果;如果沒有證阿羅漢果,起碼要證得初果,圓教初信位,這個才在佛門裡面講入門了,才算得道。當然更高的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是得道高僧,在教下叫大開圓解,念佛叫理一心不亂;實際上,事一心不亂就等於阿羅漢了,就算是得道高僧了。

  如何才能成為得道高僧?每一個人都可以得道。你多念佛,你自然就得道了。一句佛號念到底,你就圓成佛道了,你不但是高僧,你就作佛了,不止高僧了。一句佛號念到底,你肯定作佛,成佛道。圓成佛道大家都有分,不是誰有誰沒有,人人平等。好好念佛,你就肯定得道,圓成佛道,到西方去作佛了。好,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二百一十個問題。阿彌陀佛!清明節如果沒有時間回老家與家人一起祭祖,自己可以怎麼做來表達對祖先的敬意?請院長開示。感恩!

  悟道法師:如果你方便,可以準備個供菜祭拜祭拜祖先;如果你不方便,念經、念佛迴向就好,迴向給歷代祖先。就像我們誦《彌陀經》,念佛號,你就迴向給歷代祖先,這樣就可以,這個就很方便。念佛迴向,這是最殊勝的,迴向給祖先是最殊勝的。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回答到二百一十條。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六時吉祥,身心安康,闔家平安。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