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法師晨間講話—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以報天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八十三集) 2020/2/6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32-007-0083
諸位同修,大家新春吉祥。阿彌陀佛!今天是二月六日,在農曆庚子年正月十三日,後天就是元宵節。請放掌。立春今天是第三天,天氣還是很寒冷。冬天的寒冷,凍肉不凍骨;春天的寒冷,凍骨不凍肉。所以這個春天的冷就是冬天開始解凍,寒氣更能深入人的身體,所以大家也要注意,預防風寒、感冒。
我們每一天讀《感應篇》,相信大家多多少少在某一句都會有所感觸,這個感觸也是我們的一個悟處。我們讀到《感應篇》,在我們生活當中方方面面的,每一句它都包含很深廣的義理,大多數一句是四個字的,我們讀誦,後面要進一步解義,理解它的意義。解義,自古以來《感應篇》的註解就非常多,有註得很簡單的,像我們現在每一天念的這個《直講》,這個講的是最簡單的。《直講》是很簡單,但是那個講解的文字內容,比我們《直講》多了好幾倍。《感應篇》分量最大的就是《感應篇彙編》,這是印光祖師也特別提出這個《彙編》,引用三教經典註解這個《感應篇》。所以讀了《感應篇彙編》,等於讀了三教經典,儒釋道三教經典。
但是現在一般人也沒有學過文字學,現在我們中國人注重英文,不注重中文,所以對中文大概一般的能夠講,實際上對這個文字並沒有深入去學習。再來就是文言文,現在人都沒有讀,讀白話文,因此對這個經典,古人的註解現在一般人他看不懂,看不懂他就沒有興趣。也因此我們這個講解還要透過白話來做一個解釋,讓大家了解,了解之後大家才有興趣進一步深入文言文。讀文言文跟讀白話文,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他用一個比喻,我們有能力讀文言文,就好像我們吃東西你吃到原味的;讀白話文,是這個東西人家已經在嘴巴咬一咬,然後再吐出來,我們再吃它的。用這個比喻我們可以想像,我們吃東西,你要吃人家吃過吐出來的,還是你直接吃原味的?大家,我看不用講了,每一個人都是想要吃原味的,不想吃人家吃過了再吐出來給我們吃。如果我們要吃原味的,那就要學習文言文。
文言,我們可以先從淺的,像印光祖師的《文鈔》是淺顯的文言。文言文它主要要求是簡要、詳明,白話文就要講很長。過去我們淨老和尚也常講,學文言文也不難。過去台中蓮社雪廬老人勸學生學文言,怎麼學?只要讀誦讀熟了,背誦、讀誦,熟了你自然就通了、就會了,並不難。所以他要求背五十篇的《古文觀止》(《古文觀止》一百篇,背五十篇),能夠背熟了,自然你就通了。所以這個也不難。我自己也有一個感觸,因為我沒有讀書,過去我們老和尚說我不認識字。當初我覺得很納悶,是認識得不多,但是認識幾個字應該有。後來他老人家給我講,什麼叫認識字。他說文字從「一」開始,這個一怎麼來的,它原來的寫法,把六書給我舉出來。講了之後,我連那個一我都不認識。他認識字的標準,你要認識這個六書,是屬於文字學,以這個標準,那真的我一個字也不認識。我們現代人都是這樣的,那個字會念,六書的意義我們都不懂。
因此現在淨老和尚提倡文字學,還有文言文,在英國漢學院它主要就是教這個。這個是一個學術性的,主要還是要以德行為基礎,道德仁藝,藝是藝術、文藝、技藝,這個各方面的科技,種種的都包括在藝裡面,它根本就是道德仁。道德仁是根本,藝是枝末。那《感應篇》講的都是道德仁義,那個義是義理的義;孔老夫子講的,「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那個藝是藝術的藝,音一樣,但是字不一樣,意思也不同。所以孔子教學就是這個方面,道德仁藝。道德仁是道德,藝是學問、技術、藝術這些,這個都需要,道德仁是根本,藝是枝末。你的才能、你的能力,現在講你辦事的能力,你有什麼專長、專業,那個都是屬於藝。但是不管你哪個行業、哪個專長,都必須有道德仁這個根本。講道德一般人也不懂,所以孔子教學以仁入手。
所以我們到台南,現在那個台南太和般若寺是在仁德,跟這個歸仁是交接的地方。你看仁德、歸仁,歸是回歸,回歸到仁,依於仁,皈依仁。仁德就是道德仁義。所以台南這個仁德、歸仁,我們太和般若寺是在歸仁跟仁德相交接的地方。所以古時候取的地名,有它的教學的意義。但是現在取的地名,很多都沒有教學的意義,有一些是根據環境來取的地名,這個是古人他用心跟今人不一樣的地方。古人的政府、領導,要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君是領導,他來管理;親就是把人民看作自己的兒女;師就是要教導,要教導他們。人民不教,他不懂;教了,他知道了,明知故犯,處罰他才合理。如果不教而罰就是酷,就很殘酷。這是古聖先王辦政治,教學是一個核心,教學是核心。你整個政治的管理,它的核心是要教育,教什麼?道德仁藝,「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教這個。
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慈心,他什麼壞事做不出來?都是自私自利。現在全球人類都是求功利,發展科學技術,為了什麼?功利,為了欲望,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物質的享受。物質享受會隨貪心而激烈的增長,這印光祖師在《文鈔》講的。追求不到自己的欲望就競爭,惡性競爭,像現在中美打貿易戰,就是這個結果,全世界都是這樣。競爭你再得不到就鬥爭,不擇手段;鬥爭再得不到就戰爭,用搶的;那戰爭的結果就死亡流離,天災人禍。現在這個瘟疫都是這樣感召來的。所以現在人,我們淨老和尚常講,重視科技,不重視倫理道德,人沒有倫理道德因果教育這個觀念,科技愈發展,發展得愈高端、愈尖端,會給人類帶來重大的災難,會毀滅這個地球。現在這種現象不斷的出現,的確我們淨老和尚過去在十幾年前,在廬江啟建百七繫念開始有講,現在整個世界一年比一年亂,災難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嚴重,這個都是事實擺在我們眼前,我們應當有所覺悟。
但這個全球人類的共業,像這次的傳染病,是全地球人的共業,共業當中有別業。所以這個別人不信,我們自己要覺悟,我們要相信,我們要努力來修學,斷惡修善,這樣我們的靈性才會提升。我們人生的意義跟價值不是在你錢賺多少、你當總統,不是那個,那個是世間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人,生在世間,稱為天地人三才,我們人憑什麼跟天地並列為三才?人,他就是能夠修道德仁義。如果人不修道德仁義,那有什麼資格跟天地稱為三才?所以在明朝張獻忠落了七殺碑,說「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以報天」,所以講了七個殺字,怎麼辦?殺。我們想一想,天地生長這些萬物養我們人類,我們人類在做什麼來回報給天地?現在科技的發展,大家都知道,破壞自然生態平衡。天地來養你,我們人來破壞,不但沒有回饋,反而在破壞,那你說這個不會有災難嗎?那災難怎麼來的?《太上感應篇》第一句,「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天天我們都要提醒自己,先從自己做起。
好,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