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群書治要36O》第四冊—選拔人才的原則  悟道法師主講  (第九十四集)  2023/12/5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60-0094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第四冊,第二單元「臣術」,四、「舉賢」。

  【九十四、晏子相景公,其論人也,見賢卽進之,不同君所欲;見不善則廢之,不避君所愛。行己而無私,直言而無諱。】

  這一條出自於卷三十三,《晏子.雜(下)》。

  『晏子』,是晏嬰,一個人名。他的字仲,古人有名有字,是春秋齊國的人。他歷事靈公、莊公,相齊景公,在齊景公那裡當宰相。尚儉力行,崇尚節儉,為當時的名臣。他死的時候諡號平,歷史上稱為「晏平仲」,後人尊稱為「晏子」。『相』,是古代官的一個名稱,百官之長,後來通稱宰相。這是當動詞講,擔任宰相一職,叫「相」。『景公』是齊景公,姜姓,名杵臼,在位時有名相晏嬰來輔政。《史記.齊世家》記載他「好治宮室,聚狗馬,奢侈,厚賦重刑」,《史記》上記載齊景公,他比較奢侈,喜歡建造宮室、宮殿,養狗、馬養很多,很奢侈,「厚賦」就是稅金很重,刑罰也很重,這《史記》上有記載。《論語.季氏篇》有記載,「齊景公有馬千駟」,就有一千輛的馬車,「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死的時候,民間對他沒有什麼德行可以稱讚。他喜歡打獵,箭法卻不高明。晏子勸諫他,齊景公能接納晏子的勸諫。在位五十八年,國內治安相對穩定。景公也曾經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論人』是選拔人才,這個論在這裡念「掄」,是選擇的意思,在古代它是通用。所以在《墨子.所染》裡面講,「故善為君者,勞於論人,而佚於治官」。『進』是推薦、引進。『不避』就是不迴護。『行己』是自身行為。『直言』,就是直陳其事而不加隱瞞。『無諱』是沒有忌諱。

  這一條講,「晏子作為景公的宰相,他選拔人才的原則是:遇到賢德的人就推薦他,不迎合君主的喜好」,這個君主領導人喜歡哪個人,他不會去迎合;這個條件,就是真正賢德的人,如果君主他不喜好,他還是會推薦。因為真正推薦賢德的人,對國家才有幫助。如果推薦一個君主喜歡的人,但是這個人不賢德,他對國家就有害。所以這叫「舉賢」,像現在選舉,舉賢與能。「看到不賢德的人就罷免他」,不能用的人就不用他。也「不迴護君主所寵愛的人」,這個人不賢德,但是得到君主領導人的寵愛,他也不會去迴避、去袒護這樣的人,他還是要把他擺免,他也不怕君主生氣。「自己的所作所為無私心,規勸君主直述其事」,他因為大公無私,所以大家沒話講。規勸君主,直接敘述那個事情,沒有避諱,就是直言,我們現在講「講真話」。這個對國家社會才有真正的幫助,才能把國家治理得好,所以「舉賢」就非常重要。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