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群書治要36O》第四冊—知人善任,富國強兵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九五集)  2024/3/15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60-0195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第四冊,第四單元「為政」,三、「知人」。

  【一九五、管仲相三月,請論百官。公曰:「諾。」管仲曰:「升降揖讓,進退閑習,臣不如隰朋,請立以為大行;闢土聚粟,盡地之利,臣不如甯戚,請立以為司田;平原廣牧,車不結轍,士不旋踵,鼓之而三軍之士,視死如歸,臣不如王子城父,請立以為大司馬;決獄折中,不殺不辜,不誣無罪,臣不如賓胥無,請立以為大理;犯君顏色,進諫必忠,不避死亡,不撓貴富,臣不如東郭牙,請立以為大諫之官。此五子者,夷吾一不如,然君若欲治國強兵,則五子者存;若欲霸王,夷吾在此。」桓公曰:「善。」】

  這一條出自於卷三十二,《管子.小匡》。

  『諾』:表示同意、遵命的答應聲。『揖讓』:是賓主相見的禮儀。「揖」,是拱手行禮。『閑習』:是熟習的意思。『隰朋』:這個念「習」,姜姓,姜子牙的「姜」。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齊莊公曾孫。與管仲、鮑叔牙等輔佐齊桓公,齊國大治。曾經率軍會合秦軍,安定晉國的內亂,擁立晉惠公。『大行』:是古代接待賓客的官吏。大使之官,在古代「大行」。在漢朝稱典客,到漢景帝改名為大行。『闢土』:是開墾土地。『甯戚』:即是「寧戚」,春秋衛人,齊國的大夫。長期擔任齊國大司田,為桓公主要輔佐者之一。『司田』:這個地方是指「大司田」。管理農務的官,現在講農業這方面的。『牧』:牧地;郊外。『結轍』:轍跡交錯。就是退車回駛。『旋踵』:是轉身。是指畏避退縮。『視死如歸』:就是把赴死看作如同歸家一樣。形容不怕死。『王子城父』:是春秋時期琅琊人,齊國著名的將領。『大司馬』:也是官的名稱。掌管軍旅之事,掌管軍隊的。『決獄折中』:「決獄」,判決獄訟。「折中」,就是調節使適中。『賓胥無』:是春秋時齊國著名大夫,曾經與管仲等共同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大理』:這個地方是指「大司理」。掌管刑法的官。『犯』:是觸犯;冒犯。『顏色』:是指尊嚴。『撓』:是屈服、屈曲的意思。『東郭牙』:是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諫臣,是桓公的時候五傑之一,由管仲所推舉他出來。『大諫』:是古代的官名,掌諫諍。「諫」就是勸諫。君主(朝廷)有什麼不對的,他提出來勸諫,負責勸諫的。

  這一條講,「管仲為相三個月時」,他擔任齊國宰相三個月的時候,「請求向桓公評議百官」,就是管仲要推薦人選給桓公。桓公說:「好的。」管仲說:「升降揖讓有禮,應對進退嫻熟從容,臣不如隰朋,請立他為『大行』;開墾土地、積聚糧食,盡力開發地利,臣不如寧戚,請立他為『大司田』;在平原廣野的戰場上使戰車不亂、士卒不退,鼓聲一響而三軍將士視死如歸,臣不如王子城父,請立他為『大司馬』;決斷獄訟,調節爭端,不錯殺無辜的人,不妄誣無罪的人,臣不如賓胥無,請立他為『大司理』;敢冒犯君主龍顏,進諫必忠,不怕死,不屈從富貴,臣不如東郭牙,請立他為『大諫』之官。這五個人,臣一個也比不上。然而君上您如果想治國強兵,用這五個人就夠了;如果想成就霸王之業,則有我夷吾在此。」管仲推薦這五個人給齊桓公。齊桓公說:「好!」接受管仲的推薦,所以管仲幫助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所以推薦人要認識人,要知人善任,這個國家才能夠富強,才治理得好。任何一個事業、團體,也是同樣的道理,知人善用非常重要。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