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八九集)  2010/1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18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二百二十一面第一行:

  「天人善惡者,因也。國土粗妙者,果也。人善則土妙,人惡則土劣也。」這一段結前啟後,總結前面所說的。由此可知,淨土這樁事情完全在人心,人心善,國土就妙;人心不善,國土就粗。用我們這個世界跟極樂世界來做比較,世尊為我們介紹的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看到後面四十八願就知道,看到那個地方的正報,三十二相,就明白了。由此可知,我們居的這個地球跟極樂世界沒有兩樣,都是居住在這個地方人心所變現的。佛說得好,極樂世界那邊的居民皆是上善之人俱會一處,不但是善,上善,也就是說善到極處,每一個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上善。也許我們懷疑,這也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的,三惡道的眾生,地獄眾生,帶著極重的業習,這習是習氣,十惡的業習,他往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也是那麼美好嗎?是的,一點也沒錯。這不是跟一般經教上所講的有出入,不一樣?這個道理我們要懂,他帶十惡的業習在極樂世界不起作用,為什麼?沒有緣,帶著習氣是因,因要遇到緣才會起作用,才發作,它沒有緣。也就是說極樂世界,他所遇到的緣都是善緣,極樂世界沒有惡人。那個環境裡面,我們能想像得到,除了聽經聞法之外,就是念阿彌陀佛,每個人心地清淨光明,法喜充滿,這個依報環境怎麼能不妙!

  反過來看我們這個世間,縱然從小讀聖賢書,有深厚的功底,我們生活的環境是一個大染缸,什麼染缸?五逆十惡的染缸,長期在這個染缸裡面,他能不受影響嗎?這個染缸是緣。我們就明白了,在極樂世界你所染的,是大乘經教,是無量的性德,裡面沒有惡。不但沒有惡的事情,這佛說過,連惡的名詞都沒有,你都聽不到。我們這裡講的殺盜淫妄,極樂世界沒有人講這個字。如果有人講,會把你的習氣勾引出來,沒人講,你聽不到,你所聽到全是善的,盡善盡美,那樣的環境。所以在我們這個世界,功底再深的人,如果三天、五天不讀經、不念佛,他的煩惱習氣就會現行,你說環境這種染污的力量有多大!所以在今天這個環境裡面,我們要學習的,孔老夫子所說的忠恕,也就是要把心量拓開,原諒這些可憐的眾生。根底再深厚,如果不讀經、不聽經、不念佛,抵不住外面習氣的影響,敵不過,那個誘惑的力量太大了。所以我們往往看到,書念得不錯,過去行為不是這樣,現在怎麼會變壞了?你再細心去觀察,他變壞是應該的。他要不變壞,他就是佛菩薩再來的,他不會變。那還有一種不是佛菩薩再來的,天天念佛,天天聽經,天天讀經,這也就是每天用這些東西加強他的免疫力,他能抵抗得了,這些外頭奇奇怪怪的病毒他抵抗得了,經教一丟掉那就不行,他就沒這個力量。連過去儒家都講「三日不讀聖賢書,面目可憎」,何況大乘佛法!古德常說,「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一時一刻不能離開。特別是我們今天這個環境不能不知道。我們自己曉得,自己真幹。

  現在自己是愈來愈清楚、愈來愈明白,釋迦牟尼佛講經講了四十九年,哪一部經最勝?教導我們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哪一個法門最殊勝?我們現在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經教,《無量壽經》是第一,超過《華嚴》、《法華》,這是古大德講的,唐朝人講的。《華嚴》、《法華》遇到《無量壽經》,它就變成《無量壽經》的引導,引導你入《無量壽經》。換句話說,《華嚴》、《法華》離開《無量壽經》,它就不能圓滿。無量法門,持名念佛第一,四大類的念佛,持名念佛最方便,最有效果。二六時中不要把佛號忘掉,特別是生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要認真求生淨土,要認真把聖教興起來,正法才能久住。這個聖教怎麼興,我們也講過很多遍,大家不能忘掉。夫子教學這四門課,那是真理,不能改變的。第一個是德行,我們勸大家一定要認真把三個根紮穩,德行。出家、學佛,只要是學佛的同學,要紮四個根;在家,在家不學佛要紮三個根,學佛得紮四個根。這第四個根是沙彌律儀,沙彌律儀在家可以學,有十戒二十四門威儀。這個東西得真幹,不是叫你背的,不是叫你講的,是要你把它落實在日常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你真的受用到了。

  德行有了,還得要有跟古人溝通的一把鑰匙,否則的話,聖賢去你很遠,佛菩薩遠在天邊,你沒有辦法靠攏,你得把這把鑰匙拿到。這個鑰匙是什麼?文言文,可不能忘記。文言文能夠學通,沒有障礙,要多少時間?早年我們年輕的時候,老師教給我們是一年,認真幹一年,你就有能力讀文言文,這就通了,閱讀沒障礙了。五十篇文章從哪裡選?以前老師教導我們的是《古文觀止》,《古文觀止》一共有三百多篇,選五十篇,要背。能背、能講,意思完全能懂得,一個星期學一篇,一年五十個星期,所以你一年就拿到了。如果你再能用一年,兩年的時間,你背一百篇,你就有能力寫文言文,所以它不難。兩年的時間不長,為什麼不幹?台灣國語日報出版了一套書,叫《古今文選》,這部書是上一代這些教國文的老教授,真正是專家學者,現在沒有這種人了,他們編的。全文注音,你閱讀沒有困難。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有詳細註解,後面再用白話文翻譯。白話文翻譯不重要,重要的是本文跟註解,本文跟註解都要背。這兩年苦工夫,一百篇背熟了,你看《大藏經》,文字障礙沒有了;你看《四庫全書》,文字障礙也沒有了,這是什麼?金鑰匙拿到了,兩年時間。

  這兩年時間可以跟德行同時並進。四個根是修養,兩年把它做到,同時兩年把金鑰匙拿到。你要專心,兩年什麼都不能幹,一切放下,學習經教的,連經教也丟掉,我文字不通學什麼經教?這兩年時間就專門學古文。你別的程度不行,你的國文程度,大概現在專攻國文的,拿到博士學位也不如你,他沒下這死功夫。有這麼一個條件,無論是學儒、學佛、學道,決定有成就。學儒,成聖成賢;學佛,成佛成菩薩;學道,成神成仙,統統可以做得到。要多少時間?古人一般講十年,十載寒窗,一舉成名。這十年是要有底下那個基礎,要沒有基礎,一百年也不能成功,根重要。兩年把根紮好,再下十年工夫,你就成佛成菩薩、成聖成賢。自己成就,然後才能度他。度他是什麼?就教人。自自然然你的言行舉止感化別人,你不能感,你就沒有辦法教他。首先他一接觸你就受感動,你就能教他,為什麼?他對你信任,他聽你的話,你教他,他會接受、他會真幹,每個人都能做得到。

  五十歲開始,兩年扎根,包括文言文,十年成就,你六十二歲,你成就了;六十歲開始,七十二歲成就了,不在乎年齡大小,古諺語說得很好,「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你真有心你就能成就。六十歲我來幹,我到七十二歲就有成就,我能不能活到七十二歲?人生七十古來稀,真的,很可能你沒有那麼長的壽命。但是你要真正發心這樣去幹,目的不是為名聞利養,不是為自私自利,是為往聖繼絕學,是為天下開太平,恭喜你,你會延壽。你只有七十歲,可能又加上三十歲,你就活到一百歲,你還有機會幹三十年。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自然就延壽。你們看《了凡四訓》,了凡先生壽命五十三歲,他接受雲谷禪師的教誨,斷惡修善,改過自新,他也沒求壽命,他七十四歲走的,延長二十一年。他要是像我剛才講的這種大願,為往聖繼絕學,為天下開太平,我相信至少他要活一百歲。他有使命,他活在這個世間,他有方向、他有目標,這個方向目標是利益天下眾生,不是利益自己的。利益自己,那就是有你的命運,你就有一定的壽命;你為天下的眾生,壽命就延長,那不是為你自己。這就是佛法裡面所謂乘願再來。一般乘願是到極樂世界再回來,你這個念頭一轉,不必去,也不用回來,後頭就是願力。我上半輩子是業力,下半輩子是願力,不一樣,念頭一轉就乘願再來,為什麼不幹?我把這些方法、祕訣都告訴大家,原因是我沒有福報,沒有道場,我這一生就孤家寡人一個,閒雲野鶴,到處流浪,居無定所。所以你來找我,我自己都保不了,怎麼能保你?沒有法子,我只能把方法教給你,你依照這個方法去做,肯定成就,真的是萬修萬人去,沒有一個有差錯的。真正發心,真正去幹,那這樣人善,國土就妙,善人多了,這個地球的災難就減少、就化解了。人心不善,都為自私自利,都搞名聞利養,這個災難就決定不能避免。這個結前啟後,這幾句文好。

  下面引《會疏》的文來說,「故《會疏》曰:夫國土者,即眾生之影響耳」,這個比喻好,「形修則影長,形短則影促」,這個比喻很好。國土是依報,人心是正報,這個人心好、行好,這就是正報好,就是天人善惡。影,影響,國土是眾生的影響,這就比喻我們形修,我們誠意正心修身,這叫形修。可是這意誠不了,意不誠。我們很想意誠、心正,心不正,心不正是意不誠。意不誠是什麼原因?沒智慧,愚痴,所以要致知。智慧不開,那什麼原因?你的欲念太多,所以要格物。我們從哪裡幹起?從格物幹起。給諸位說,我們紮四個根就是做格物這個功夫。物是什麼?就是物質的欲望,也包括精神欲望在裡頭。欲是欲望,格是格除,換句話說,你得把欲望放下。這個東西,綜合起來講,就是裡面有貪瞋痴慢疑,外面有財色名食睡,你要把這個內外都要放下。內是煩惱,外是誘惑,你統統放下,智慧就開了,就格物而後致知,智慧就現前。你這些煩惱要是不放下,佛菩薩來教你都教不會。

  我們現在到哪裡去找佛菩薩?到哪裡去找個好老師?今天沒有了,只有靠自己,先修德行,這個德行是格物。然後再求智慧,求智慧的金鑰匙要去念一百篇古文,要剋期求證,決定在兩年時間完成。那就是格物致知的功夫。這個功夫成就了,心就正,意就誠了。這個意誠就是佛家裡面講發菩提心,意誠心正,你接受聖賢人的教誨。不用聖賢人來講,聖賢人留的這個典籍你全都通達了,一點障礙都沒有,為什麼?因為你的意、你的心跟聖賢的心意完全相同。聖賢人的意是誠,真誠,聖賢人的心是端正,你跟他相同,所以一看就懂,不會錯誤。如果你沒有前面的功夫,這聖賢人的東西你拿到手上看,你把意思看歪了,那看經不是佛菩薩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那怎麼行!你看基礎東西多重要!今天一般人很用功、很努力,沒有成就,原因在哪裡?基礎東西沒有了,沒有在基礎上扎根。我們自己做成功了,別人看到就覺悟了,就會跟你學習,知道古聖先賢這一套是有好處。十二年的時間不算長,居然就成名了,你這十二年的成就決定超過現在研究所的博士。你看研究所拿個博士要多少時間?幼兒園三年,小學六年,九年,再加上初中、高中也是六年,再加上大學四年,研究所碩士兩年、博士兩年,兩年後未必拿得到,算它最快兩年,你算算二十多年。你十二年就超過人家二十多年,超過太多太多了。你說中國人有智慧還是外國人有智慧?中國人的方法好還是外國人的方法好?這就清清楚楚擺在面前!

  我跟諸位同學說,我們這一代人很可憐,生長在抗戰期間,跟日本人打仗,七七事變,抗戰爆發,我十一歲。那時候家裡教什麼?家裡教煮飯,教洗衣服,教自己照顧自己,教生活教育,非常重視。為什麼?怕戰亂的時候,小孩丟失了,你自己活不下去。所以八、九歲的小孩就要開始教生活教育,你能夠活得下去,所以我們什麼都能做。我沒有出家之前,在懺雲法師茅蓬裡面做義工,幹什麼?煮飯,做廚房。他的茅蓬不大,裡面住了五個人,廚房我一個人做。來了些信徒,我還能做十幾個菜,小時候學的。所以對於讀書,天天過流浪生活,到哪裡去念書?我失學整整三年,三年沒念書。天天跑,日本人在後面追,我們在前面跑,距離近的時候,連機關槍的聲音都聽得見,那砲聲就更不必說了,過那樣的生活八年。江南十個省我走遍了。所以很想念書,沒有機會。到台灣,找工作,找什麼工作?教育程度初中畢業,你想能找什麼工作?

  我遇到幾個好老師,我跟他們學,那是私塾的辦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個路走通了。我們沒有像學校裡面學那麼多科目,學得那麼雜,我們只選幾樣東西專攻,這個成就是這麼來的。我這個根,知道,但是我們的根紮得不穩,這個紮得不穩是什麼?是生活上有關係,就是生活不穩定。這古人講的,講得非常好,「身安則道隆」。身心不安,你有憂慮、有壓力。佛門常講「法輪未轉食輪先」,我們吃飯有問題,所以學東西就擺在第二、第三,怎麼活得下去,這排在第一,你說這生活多可憐、多苦!學佛之後,稍稍得一點安慰,老師是這樣的,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榜樣,他老人家一生流浪,居無定所。我們流浪還有個房子住,釋迦牟尼佛住在野外,樹下一宿,日中一食,托缽。想想我們比釋迦牟尼佛生活就好多了,這很大的安慰。所以你們有福報的,生活沒有顧慮的,重要的是抓緊時間,真正十二年就有大成就。那個成就確實世界聞名,要用漢學,你是大漢學家,那不是假的,一經通一切經通。中國儒釋道是通的,儒通了,佛也通了,道也通了;佛經典通了,儒道也通了。這是回什麼事?開悟是自性,大乘經上說得很多,一切法不離自性,你自性覺,就一切都覺了。

  我從懂得這個道理之後,我就不教佛學院了。我在學校教書,教了五年,很奇怪,初中畢業做大學教授,做了五年。我還做過佛學院的院長,以後再不幹了,為什麼?誤人子弟。你要依佛學院訂的這些章程制度,這種交叉排課,我都不願意教了,這是良心過不去,浪費時間,他學不到東西。我們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們也不相信;學校不相信,學生們自己也不相信,那就沒法子教了。所以這個不能不知道。你曉得之後,那對老祖宗就五體投地,沒話說,他們指示我們的方法太妙了,真的在全世界找不到。所以古諺語有一句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一點都不錯。但是今天有幾個人認識老人?有幾個人肯聽老人的話?你真聽老人的話,你十二年之後,你可以指導全世界,社會如何恢復安定和平,如何化解一切災難,這些本事你統統都有了,學者專家都要向你來請教。我說這些話,我相信聽得懂的少數,聽不懂的佔多數。聽懂了,有懷疑的人很多,真行嗎?真行。我是一個例子在此地,完全用的是老方法,所以我對這老方法充滿了信心。我把這套方法告訴大家,誰學誰成就。新的這些學校的東西,這問題很多。縱然拿到學位,不能代表他真有本事,不能代表他真有學問。為什麼?現實問題擺在面前他解決不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從這幾句話,讓我們想起培養聖賢人才重要,只有聖賢人才才能夠救世,不是聖賢不能救世,不是佛菩薩,沒有辦法。

  《會疏》這個比喻好,「形修則影長,形短則影促」,影子就短了,這說明什麼?影隨形轉變。把形比作心,把影子比作境,境隨心轉;心善,我們居住的環境就妙,心不善,我們居住的環境就粗,粗惡。我們看下面念老的開示,「蓋謂土之粗妙如影」,土是居住的環境,「身之修短為形,因形定影,影必隨形」。換句話說,我們把形,形是心,因心定境,外面的境界。境界必定隨著念頭轉,你念頭善,外面境界就變成極樂世界,就妙,妙土;我們的行為惡,起心動念都不善,外面的環境就是災難。所以惡不可不斷,善不能不修。可是那個善惡你要有能力辨別,這是智慧。你沒有智慧,你不能辨別,把惡當作善,把善當作惡,這就顛倒。顛倒是走向滅亡、走向末日。標準在哪裡?標準在聖賢的教誨。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五倫、四維、八德,這是標準;佛菩薩告訴我們的,十善、五戒、六波羅蜜,這些是標準。與標準相應的是善,與標準相違背的就是惡。所以惡不能不斷,善不能不修。化解一切災難,真理事實就在這幾句話。法藏菩薩悟入了,所以他能夠建立極樂世界。

  我們接著看下面《淨影疏》裡說,「天人善惡,汎說一切諸土之因。國土粗妙,汎宣一切諸土之果」,這個話說得一點都不錯。我們居住這個環境,自己要負責任,與別人不相干,我們自己心清淨,你就住在淨土;你心地染污,你住在穢土。大乘經教裡面講得很清楚,有同分見妄、有別業見妄,見是見解,妄是虛妄,就是你看錯了。同分是我們大家一起看錯,現在不相信聖賢,這是普遍的現象,這是共業。古時候不一樣,古時候大家都相信聖賢,為什麼?從小教出來的。父母尊敬,兒女哪有不尊敬的道理?從小學會的。現在父母不相信,兒女怎麼會相信?沒這個道理。所以傳統文化在中國中斷了將近一個世紀,這個時間不是很長,但是也不短,一百年,至少是五代,現在要想恢復有一定的難度。再難,我們也要幹,這是好事,無量功德。從自己做起,從一家做起,你這家庭幸福美滿。從我居住的這個地區,一個小村,一個小區,從我這學起,真肯幹,就會有成就。

  鄰居,鄰里,常常見面都熟悉。熟悉裡面,你真發心去度他,用什麼方法?佛教給我們四攝法,布施,這些鄰居,見面先打招呼,以後再送點禮物,慢慢不就熟悉了嗎?熟悉的時候就可以聊天,以後把聊天就轉到聖賢的教誨,我們家天天看《弟子規》,天天聽佛經,你也來聽聽。先是一、二個,慢慢就六、七個,十來個,三年,你這個小區大概就會有一、二百人。那人家走到街坊、走到你那個區,覺得你們人不一樣,你這個地方、這一塊的人很有禮貌,對人都會笑,你給人很好的態度。慢慢擴大,所以別搞很多。昨天有個同修說,他要搞三個點,我說搞不成功,搞一個點。一個點做多少年?一個點做上三十年,發揚光大,到第二代、第三代。你不要在你手上,我要搞好多點,好多點肯定失敗。為什麼?名聞利養來了,而自己精神也分散,力量統統都分散,就一處都搞不好。一定集中在一點,就會搞成功。那一點是什麼?全世界的示範點。要知道自己精力有限,智慧能力都有限,不能搞太多,從自己本身做起,一家做起。像胡小林居士,從他一個公司做起,他就影響很多人,別的做老闆的就看看他,向他學習,那不一樣。

  一點重要,縱然你做的生意很多,你做的是企業,有很多分店。昨天來看我的這個,在北京他做餐飲,告訴我他有七十多個點,員工有三千多人,你說多操心,飲食店,殺生。現在知道這不是好事,一提起,欠這麼多命債,想不做,你看三千多人跟他吃飯,那馬上就失業了,又於心不忍;做下去,天天還在幹殺業。他女兒很孝順,真難得,女兒很年輕,學佛,發心,讓幾十個店裡面被殺的眾生,怨恨討債,她一個人承當,不要去找她的父母。她來問我,我告訴她,我說妳做不到,這麼多眾生來問妳討命,妳活不了幾天。我說妳大不孝,妳死了之後,妳父母多傷心、多難過!我說妳這個心發不得,這妳做不到的,妳沒有這個能力。那怎麼辦?妳家有錢,你看開七十多個店,妳去建一座廟,建個道場,這她有能力做的。如果妳能出家就更好,妳要能出家,妳為妳的父母,這個道場為這些被殺的眾生,妳每天在那裡誦經、拜懺給牠們迴向,牠們可能會原諒妳。妳有這個能力,妳這樣做好,讓這些眾生天天聽到念佛的聲音,天天聽到講經的機會,用光碟就可以了。天天給牠們上課,勸牠們學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牠會感恩。因為牠在別的館子被人殺掉,牠怨恨,牠得不到佛法的利益。妳建個寺廟就能解決,我昨天教她這個方法。我說這個寺廟不能像一般天天燒香、拜懺,不搞這個,教學。

  這我們有經驗,早年我在新加坡的時候,新加坡居士林的林長陳光別老居士,往生的時候,那時候我們在居士林辦培訓班,短期的,三個月一期,好像是第二期的樣子。林長走了,我們培訓班的同學就分四個人一班,幫他助念,日夜不停,也是報老居士的恩。有一天有個班回來了,換班,四個同學回到居士林來了。回來之後,念佛堂就有個女居士,叫杜美璇,名字我還記得很清楚,她被附體。附體的這個鬼魂就是陳光別的冤親債主,很多,有一百多個冤親債主,跟著法師回來,進來了,護法神沒有攔住他,跟著法師一起回來。跟大家說,我們這些全是陳老居士的冤親債主,很難得他今天往生了,鬼神證明陳光別往生。他說我們親眼看到,我們很歡喜,我們來不是找麻煩的,來求超度的。首先求皈依,那個時候我正在香港講經,那一段時間我是每個月到香港講五天,我正在香港講經,新加坡打電話告訴我。我說趕快給他們做皈依。做完皈依之後,他們要求聽經。聽經就介紹,我們講堂裡面天天都講經。這些冤親債主說,講堂的光太大,他們不敢進去,到最後怎麼辦?他說出來,齋堂好了,齋堂請他們裝電視,播放《地藏經》講經的錄像帶,日夜不停,播放了兩個月,這批人全部都離開了。他們最喜歡的,我們才曉得,《地藏經》跟《十善業道經》,這就是這些鬼道眾生最喜歡的兩部經,喜歡聽經、喜歡念佛。所以我告訴她,妳建一個寺廟,這個廟是佛陀教育,一定要把佛教回歸到教育,這個功德很大。這個我相信,你殺的這些眾生,牠們會得到真正的好處,牠不會找你的麻煩。所謂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想想這個道理就明白了。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選擇所欲,結得大願」,這一段是選擇。法藏菩薩建立極樂世界,怎麼建立的我們知道了,他是在參觀,你看老師帶著他,跟他介紹,帶他參觀,參觀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天人善惡,國土粗妙,全看到了。他一個一個在選,不是隨便選的,先是思惟究竟,善因善果,惡因惡報,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然後一心選擇,一心是真心,裡頭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沒有動念,用的是真心,選擇所欲。這個所欲不是法藏菩薩的欲,如果法藏菩薩還有所欲,他就是六道凡夫,他哪裡是菩薩,菩薩怎麼還會有欲?阿羅漢欲就斷掉了,菩薩哪裡有這個欲?十方世界求往生的人他們的欲,你看看這個世界是為他們建造的。就好像老師要建一個學校,學校裡一切設施是為學生著想的,不是為老師著想的,老師不需要這個東西,一切設備、設施統統為學生。

  十方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那都是學生,為什麼?他們欲沒有斷,因為極樂世界是帶業往生,到那個地方,雖然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他的欲不起作用,肯定有習氣,念頭還會有動,那個動,但是不會有事實。譬如想吃東西,那念頭才一動,但是不可能會有事,他會動念頭,這是習氣。剛剛去的人習氣會很濃,你看經上講的,他想吃飯,百味飲食統統出現了,那是什麼?習氣。一看到飲食,我到極樂世界還吃什麼,不需要吃了,它就沒有了,這就是屬於習氣。居住的環境,有的人想在空中好,有的人想在地上好;有的房子大好,有的人房子小好,各隨各的願,隨著眾生念頭起變化。這是什麼?同居土這個習氣就很濃,你會看到這個樣子;到方便土,習氣就淡了,那變化就很少;到實報土,習氣就沒有了,那叫一真法界。這些狀況,理事因果,我們在這個經裡面都能體會得到。為一切眾生選擇,怎樣讓他們這些煩惱習氣很快就能消除,這樣才結得大願,這個大願就是後面細說四十八願。

  「法藏菩薩於諸佛國,善惡之因」,這是重視這個因字,「粗妙之果」,有因有果,「一一思量分別,窮深極微,達於究竟」,這是把事理看透了。怎麼能看透?為什麼我們看不透?他們清淨心就看透,我們所謂是粗心大意,這個不行!又何況我們的心對古聖先賢的東西有疑惑,自己又有夾雜,夾雜著平常習慣性的那種價值觀,那種看問題的一些原則,你再看聖賢的東西,你看不到。所以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你就看到一分;二分誠敬,你就看到二分。大家都在一起看,好幾個人一看,誠敬心不一樣,你看東西不一樣。十分誠敬,他看就十分透徹。法藏比丘是法身菩薩,用真心,便一其心,那用真心。一一思量分別,窮深極微,這是方便語,我們要曉得,黃老居士怕我們不懂,便一其心怎麼講?他真的有思量嗎?他有思量就不是法身菩薩,就是凡夫,凡夫才有思量。思是什麼?第六意識,你看這個字,心上面畫上格子,格子是分別,這個田是格子,分別。還用分別心是六道凡夫,阿羅漢就不用了,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那何況是菩薩,哪裡來的思量!所以這一一思量不這樣說我們不懂。我們是要思量分別才能分析出一個問題,他們一接觸、一看、一聽就完全明白了,我們也叫一一思量分別,因為這是我們習慣用的方法,他們不是用這個方法。現代的名詞叫直覺,一接觸就明瞭。如果真的是思量分別,下面這個窮深極微是決定做不到。用思量分別,你了解的程度很淺,不會很深,怎麼能達到究竟,究竟是稱性。

  所以這是用真實智慧,這底下講究竟,「究竟者,即經中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自性,真如本性。交光大師在《楞嚴經》上告訴我們用見性見,就是真實之際。見性見色,見色性,色性跟見性是一個性,能見所見不二,這才是究竟,這才是真實之際,這一般人不能理解。所以這文字裡頭,有淺顯的,我們能懂;裡頭又有很深的,那我們去尋思,尋思也不懂,這不能想的,你不想,自然就懂。所以古人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念一千遍,不要去想它,自然就明白了。為什麼?一千遍念下來,心定了,心清淨了,清淨心生智慧,才能夠達於究竟。這是說這個究竟,就是本經所講的三個真實,第一個是真實之際。「即一法句」,什麼是一法句?「清淨句」,什麼是清淨句?「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是自性,明心見性。要從相上跟你講,這一法句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一句是清淨句,這一句是一法句,這一句能夠把你的自性念出來。你只要用這一句,把你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打掉,這一句就見性,跟自性就相應。如果念這一句阿彌陀佛,裡面還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那你還是在起點,你沒有功夫。功夫一定是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打掉,就用這一句阿彌陀佛,真功夫。這一句阿彌陀佛果然代替了執著,你就成阿羅漢;代替了分別,那你就成菩薩;代替了起心動念,恭喜你,你成佛了。你說淨宗妙,妙在這裡。

  你不能沒有念頭,有念是凡夫,無念才是佛。用什麼方法把念頭打掉?用這一句佛號,這叫會念。念這句佛號,把別的念頭統統都放下,我們古人講,把它壓住,像石頭壓草一樣。用這句阿彌陀佛這塊石頭,我們那個起心動念像草一樣,把它壓住。壓住,沒有斷根,但是它管用。真壓住了,你往生極樂世界一點障礙都沒有。要斷根,那可不容易,斷根是不帶業,壓住叫帶業。所以壓住,我們可以做得到。如果你念阿彌陀佛一天到晚還有很多胡思亂想,這你的功夫哪一年才能成功?你不能不知道。那也有人問我,我不念阿彌陀佛,我念一二三四行不行?行,但是一二三四一定要把煩惱念掉你才能成就。念阿彌陀佛,煩惱沒有念掉,他跟阿彌陀佛感應,阿彌陀佛會加持你;一二三四,沒人加持你,這功效不一樣。你念別的佛,念別的菩薩,都不如念阿彌陀佛,為什麼?阿彌陀佛有本願,不一樣。為什麼十方一切諸佛都念阿彌陀佛?你就想一想,他要沒有真實的效果,為什麼佛要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他怎麼成佛的?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這話誰說的?蕅益大師說的,蕅益大師根據什麼說的?根據《阿彌陀經》說的,這真的一點不假。你們到《阿彌陀經》去找,看是哪一句,釋迦牟尼佛念阿彌陀佛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這一句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無為法身是真身。有為法身住實報土,無為法身是常寂光,究竟圓滿。

  「乃專一自心,選擇度生所欲」,度這些眾生他們的需要。「開化顯示」,開是開示,我們講開示,開示演說,講清楚、講明白;化是聽到的人聽到開示之後他就有感化,就產生變化,轉迷為悟,這就化了。顯示是身教,開化是言教,言說身行。「流出依正種種莊嚴」,依報是環境,極樂世界的環境,正報是佛身,佛在西方極樂世界也要做出很好的榜樣給人看。無論是在什麼地方現相,同居土也好,方便土也好,實報土也好,我們必須要了解,所現的這些相根本就沒有起心動念,這是佛現的,有起心動念是菩薩示現的,還有分別那是阿羅漢示現的,如果還有執著,是妖魔鬼怪示現。你細心在這裡觀察,他還有執著,這不是佛菩薩,不但不如佛菩薩,連阿羅漢都比不上。至少他沒有執著了,他能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他真成就了。

  這一點我們記住,我們什麼時候才能說超凡入聖?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有,這是凡夫,六道凡夫,有善有惡;行善修善感三善道,造惡感三惡道,出不了六道輪迴,苦海無邊,都是在執著上沒放下。所以佛教我們中下根性的人,先從哪裡放?先從執著放,執著裡第一個是身見,放下自私自利,起心動念為苦難眾生去想,別為自己,這是放下身見的一種方便法,不再為自己想。有念頭,想正法久住,想苦難眾生,這是個好辦法。再提升,就需要破邊見,邊見是對立,從自己本身做起,別人跟我對立,我不跟他對立,這是化解一切衝突的根本。有對立才會有矛盾,才會有衝突,才會有鬥爭,才會有戰爭,根源是在邊見。能在這個上面,確實可以化解衝突,消滅衝突,促進安定和平。再往下就是成見,成見,佛把它分為因上的跟果上的,因上的成見叫戒取見,果上的成見叫見取見,因上的成見叫戒取見。最後就是所有一切不正當的看法,叫邪見,都是錯誤的,要放下。統統放下,恭喜你,你證得須陀洹果,雖然是小小果,他是聖人,他不是凡夫。為什麼?他雖然沒有離開六道,決定不墮三途。三種不退裡面,他證得位不退,天上人間七次往返,證阿羅漢,得到了保證。

  由此可知,佛法裡面講功夫,什麼叫功夫?放下就是功夫,你放不下,哪來的功夫?絕對不是說你拜多少佛,念多少部經,念多少萬聲佛號,與這個都不相干,這都是表面功夫。真正功夫是你放下多少。所以你就曉得會用功的人,什麼叫會用功?會用功是時時刻刻在放下,這叫會用功。用這句佛號把所有一切雜念,善念也好,不善念也好,統統把它打掉,心裡就留這句佛號,不留雜念,不留就是放下了。這種人可喜,這種人,我們知道他早晚必定成就。為什麼?他功夫真的得力,這念佛,他會念。口念阿彌陀佛,雜念還很多,不會念,那個念了沒用的,古大德所謂「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念佛,這大家都知道,善導大師說萬修萬人去,為什麼喊破喉嚨也枉然?不會念!念佛往生條件我們明白了,條件不是念佛多少會往生的,念得再多,心散亂,也不能往生。

  所以真正往生的條件是心淨則國土淨,什麼叫清淨?最低的清淨是不執著,不再執著,這是下品的清淨;中品的清淨,不分別了;上品的清淨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上品不容易,但是下品我們可以能達到,努力向這個方向、向這個目標。真正自己業障重就選擇閉關,斷絕外緣。這個地方,隔壁深圳,在幾年前,黃忠昌居士,這三十多歲,他為我們學佛的同學做了一個試驗,試驗成功,閉關念佛,預定三年。念到兩年十個月,還差兩個月滿三年,預知時至,沒有生病,阿彌陀佛接他往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瑞相稀有,留下來的舍利還是供奉在深圳。這叫什麼?會念。不會念,念三十年也不能往生;會念的人,不到三年就成功了。他在給我們示現作證轉,給我們做證明。所以學佛無論修學哪個法門,祖師說這個話意思很深,「你會麼」,這句話用意很深,你會不會?會就有成就,不會就沒成就。千萬別錯用了心。

  底下說,「不可思議淨土法門。得成大願,惠予眾生真實之利」。這是三個真實都看到了,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之利,這告訴你這不是假的。惠予是給予,一切眾生,特別是六道眾生,六道眾生也能在一生當中成為阿惟越致菩薩,一直到究竟成佛,這還得了!我們沒有遇到這個法門,那是很不幸。遇到這個法門,如果沒有搞清楚,不認真學習,當面錯過,你想能對得起自己嗎?我們不說佛菩薩,真正對不起自己。就在這一生,這樣殊勝的一個緣分,能抓住,沒有一個不成就,真正是萬修萬人去。希望同學這個經多念,這個光碟多聽,聽的遍數多,你會開悟。遍數多,你心就定、心就清淨,這就叫做念佛三昧。清淨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生起來,智慧是真信切願,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具備的條件,這真實利益。所以,什麼是真正的佛法?什麼是佛法裡的第一法?《無量壽經》是第一法,持名念佛是第一法門,你可別小看它。念阿彌陀佛的人很多,絕大多數不會念,不會念就是口念彌陀心散亂,這是不會念。不會念的人多,會念的人不多,會念的人個個往生,不會念的人,跟阿彌陀佛結個法緣,什麼時候成就?那慢慢再等機緣,這一生不會成就。

  「又一其心者,即一心也」,一其心就是一心。「故本品名至心精進」,這一品的品題,這個品題是夏蓮居老居士依照這一品經它的內容,擬定這個題目,題目依舊還是用經文上的字,這個好。「一心者即真如也」,一心就是真心,沒雜念。有念就不是真心,就是妄心。那我們也許說,我有時候沒有念頭,那是不是真心?不是的,為什麼不是真心?你什麼都不清楚,那叫無明,那不是真心。無明也沒有念頭,所以佛法裡面修行有修無想定,就是什麼念頭都沒有,也不容易,他修成功了,他到哪裡去?到第四禪無想天去了。真心,真心是覺,什麼念頭都沒有,什麼都清楚,那是真心。古人用水做比喻,一池清水,沒有波浪,沒有染污,水平像一面鏡子一樣,外面照得清清楚楚,那是真心。你雖然沒有念頭,但是你一塌糊塗,你什麼都照不見,所以那不是真心,還是個妄心,這不能不知道。要是把錯誤的境界認為是真的境界,你到哪一年才能成就?這就是說經不能不讀,經讀多了,境界現前,你清楚,你知道這個境界是真是假,對我修學是有利還是無利。

  「如《止觀》曰:一心具十法界」,這句話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跟這句話意思完全相同,真心能生萬法。本具十法界,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但是在常寂光裡面沒有十法界,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都不存在,但是你不能說它無,為什麼?遇緣它能生十法界。這是佛法裡面講的隱現,沒有緣的時候,它隱了,不能說它無;有緣,它現出來,不能說它有,這是事實真相。換句話說,有跟無都不是真相,真相說不出,真相體會不到。離妄想分別執著,真相就現前。諸佛如來他們會用心,他會,所以事實真相他都了解。會用心就是心裡決定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心像鏡子一樣,把這個虛空法界照得清清楚楚,這是照見。《心經》上講,「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五蘊是什麼?五蘊是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五蘊裡面的色是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都不是真的。

  現在量子科學家他們發現了,他說出來了,說的跟佛經講的一模一樣,它從哪裡來的,他說不出來,他說無中生有,物質現象都從無中生有。佛法說出來了,佛法用一個代名詞,叫自性。自性能生能現,心現識變。只要你有分別、有執著,它就會變。心生出來的現象,隨著你的念頭、你的分別執著,產生變化,那一變就是十法界。速度非常快,時間非常短,這些科學家都說出來。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後,也許會更快一些,佛教不再是宗教,它會永遠存在世間,它叫什麼?高等科學。現在科學跟哲學上解決不了的問題,在大乘經上都有詳細說明,讓科學家去求證,證明之後,大乘經論確實是高等哲學、高等科學,一點都不假。我學佛的時候,我是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他介紹給我,把佛經哲學介紹給我,他老人家說,「釋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大乘經典是全世界最高的哲學,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真的不是假的。我通過六十年的實驗,證明方老師所講的句句是實話,不但它是哲學,高等哲學,同時它也是高等科學,禁得起實驗的。經過實驗證明,這裡面講的一點都沒錯。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