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七集)  2012/10/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00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一百四十五頁第三行,從第三行看起

  這一小段是介紹集註。前面說的是經,會集這部經確實有必要,對淨宗貢獻非常之大。世尊多次的宣講,最後會集是最重要的一個工作,把過去所講的精華統統會集在一起,讓人家讀這一本,就把過去所有幾次講演統統都讀到了。所以這是非常重要,也是世尊念念所期許的。我們相信做這些註解的人也不是凡人,至於做得不完全,到後面再做,這個都是為眾生做示現的。一定要做到盡善盡美,不能夠草率,粗心大意這是做不圓滿的。無一不是給我們後人做示現、做典範的,都是我們學習的材料。

  黃老居士自稱為具縛凡夫,縛是煩惱的代名詞,就是一切煩惱習氣統統有。這個意思就是不是聖賢,不是真正有修行人,這是自己謙虛。承蒙老師,他的老師就是夏蓮居老居士,叫他為這個經做一部註解。老師為什麼叫他?後面他曾經說到,夏老講這部經的時候,黃念祖老居士從頭聽到尾,很用心的親自聽了這一遍。而且印象很深,他自己有聽經的報告,得到蓮老的讚許。所以,把這個工作付託給他,這是大事因緣無過於是。「余雖初發大心,但以障深慧淺,承此重命,實深惶懼!」惶恐、畏懼,這個使命太大了,這個經關係到世尊末法九千年,一切有緣眾生得度的一個機緣。所以這個關係就非常大。

  所幸的是「曾參」,這就是參與,「先師講席」,夏蓮居老居士在世經常講經教學。「親聞此經全部」,意思就是說一堂課都沒有缺。「且於二十載隨侍之中,得聆禪淨密各宗玄奧,粗曉先師會集大經之深心」。這就是緣分,念老有這種緣分,跟隨老師二十年,二十年沒有離開老師。所以老師常常教學閒談當中,說大乘教裡頭禪宗、淨宗、密宗各宗的玄奧,各宗的精髓。也知道蓮公會集大經的深心,為什麼要會集這部經?發這個大心不容易,這是大慈悲心,這是大菩提心,為救度從今往後一切眾生。在蓮公那個時代,參禪有得定的,開悟的沒聽說。虛雲老和尚得禪定,沒開悟,都不容易了。到黃念老這一代,這是我這一代的上面,再下面就是我這一代,參禪不但不開悟,得定都沒有了。所以念老告訴我,禪跟密的機緣往後沒有了。他告訴我,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週年,學密成就的只有六個人。以中國十億人口,六十年只有六個成就,你說多難。往後,唯有念佛往生淨土是真正的成就,這個經、這個註解就非常重要。註子裡面所引用的一百九十三種參考資料,所以他的註解也是會集本。蓮公會集經是五種原譯本,念老會集註解可不簡單,一百九十三種的會集本,這種智慧不是一般人都有的。

  他沒有把夏蓮老當時講經,從他記憶當中寫下來,沒有。這個註解不是夏蓮居老居士註的,也不是他自己註的,是他自己費了多年的時間,從這麼多參考資料裡面,與這個經文教義相應的,用它來解釋,以經註經,以祖師大德的開示來註經。這為什麼?取信於當前跟後世的眾生,讓他們能相信。佛的經論這沒話說,佛菩薩說的,祖師大德都是有修有證,不是一般人。這是大眾,就是學佛的大眾可以信得過的,便利於這部經的流通,原因在此。這個人不是普通人,他來教我們往後弘法要怎樣弘,絕不能說自己的,自己的誰相信你?佛菩薩的、祖師大德的,別人才能信、才能夠接受。一直到他信願持名,這個人就算是得度了,只要他不改方向,不退初心,必定往生淨土,就圓滿成就。這是會集經的人,註解經的人,我們承傳這個法門的人,唯一的期望。決定不能想自己,自己是假的,根本就沒有我這個身心的存在,你才真正懂得佛法。佛法告訴我們,第一個門檻就這個事情。人要能夠放下身見、放下邊見、放下成見、放下邪見,就是佛知佛見,《法華經》上說的「入佛知見」,我們就入佛知見了只要有這些東西存在,凡夫知見。

  念老在此地這句客氣話,「具縛下凡」,凡夫裡頭不是高級的。「六十年代初」,這個六十是公元,一九六0年,「曾試寫此經玄義之提綱一冊,呈師鑒核,幸蒙印可」。這就是念老他的聽經心得報告,老師看過,認為沒有錯誤。「但經文革浩劫,此稿已蕩然無餘」,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毀掉了,都燒掉了。那現前,「年逾古稀」,七十多歲,我們見面的時候他七十多歲了,又多病,身體不好,病不止一種,很多病。所以說「愧深恩之未報,懼無常之將至」。老師教導他這個恩德大,他是個知識分子,而且是個學科學的,早年受舅父的影響,梅老的影響,以後學佛了。梅老把他送給夏老,拜夏老做老師,跟夏老學習。怕什麼?怕自己壽命不長,這個註解寫不成,那就對不起老師。「於是奮老病之殘身,繼傳燈之宏誓」,他發了這個誓,要完成這個工作。不顧衰老疾病,怎麼痛苦也要把這個東西寫出來,前後十年,天天趴在書桌上,不敢浪費時間。「以此身心,供養三寶。閉門謝客,全力註經,冀報先師暨十方三世上師三寶與法界眾生之深恩於萬一」。這真報恩,這都是我們的典範,他不是說給我們聽的,他是做給我們看。

  下面這一段,「本經之殊勝在於契機契理」。我們看念老的原文,一四六頁第二行。「復以本經之殊勝在於契理契機」。這是很不容易。有些經,契理不契機,像《華嚴》、《法華》、法相、般若,契理不契機,就是現在找不到這樣的學生。「理者,實際理體」,就是真心,就是自性,就是本體。實是真實,真實到究竟叫際,際就是邊際,真實到究竟、真實到圓滿,這稱之為際。理體,哲學上所講的本體,一切法都是這個理體裡面延伸的,離開這個理體沒有一切法。這個理體決定是有,沒有人找到,只有佛找到了。佛用什麼方法找到的?把世出世間一切法徹底放下,你就見到了。

  你所以見不到,就是因為你有障礙,起心動念是障礙。這個經上講得好,只要一起心動念,五種見惑就同時現前,不起心、不動念,這五種見惑就沒有了。它跟思惑不一樣,思惑必須有境界對著,財色名食睡擺在面前,起了貪瞋痴慢疑如果沒有這個東西去引誘他的話,這個煩惱不起現行。不像前面這五種見惑,五種見惑,念頭才動它就起來。所以它斷還比較容易。難斷的就是鈍使,就是貪瞋痴慢疑,藕斷絲連,好像是斷了,習氣沒斷,很濃的習氣。所以稱它為鈍惑。見稱它為利,利是猛利,好斷。學佛要從這裡下手,先把這個東西放下。

  真正了解諸法實相,我有沒有?有,真有。我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是我,這你真正覺悟了。所有物質現象是我的身相,而不執著所有物質裡頭這一個肉身做身相,這是錯誤的。阿賴耶的境界相是我的身,阿賴耶的轉相是我的心,阿賴耶的業相是我的本體,這是真正看破,真正覺悟了。這個關係搞清楚、搞明白的,大乘圓教初信位的菩薩,這五種見惑斷了。不執著,不搞對立了,為什麼?知道是一體,一體就不會有對立。沒有對立就是邊見破了,邊見只要一破,自性裡頭的慈悲心自然就透出來,從真心裡面透出來的慈悲,一般人講愛心。那個愛是什麼?是神聖的愛心,神愛世人。神聖就是自性,那是自性的第一德,自性的核心、自性的純德就是愛。在我們中國聖人所說的父子有親,父子那個親愛就是這神聖的愛。

  迷,那只有對父子,而且時間還不長,小孩慢慢長大了,這個愛心逐漸逐漸淡薄,慢慢變質了。大概一般講三、四個月,這一百多天,算是五個月吧,一百五十天,這種愛最純、最清淨,純真沒有絲毫虛妄。小孩慢慢長大,受外面環境影響,他就迷惑了到了成年,妄想、雜念多了,這愛心不見了,這愛心變質了,變成自私自利。神聖的愛心變成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它的本質就是神聖的愛心,它是一不是二。悟了,神聖的愛心,迷了,自私自利,迷悟不二。

  「實際理體,亦即真如實相」,實相就是事實真相,真如就是事實真相。「真實之本際也」,這是講契理、契機,說出實際理體。「契理者,蓋本經乃住真實慧」,本經是從自性真實智慧之所流出,決定沒有通過思考。通過思考,就是從阿賴耶識裡頭流出來的,不叫智慧,叫知識從自性流出來的,這叫智慧。「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這對眾生來說。開是開示,化是教化,開示是因,化是果。你明白之後,你就產生變化,化惡為善,這是第一步,對一般眾生的。再提升,化迷為悟。化惡為善這是度六道眾生,化迷為悟這就是菩薩,大乘是菩薩,小乘是四聖,就是四果。再向上提升,化凡為聖,十法界是凡,一真法界是聖。這是開化。開化要契機,機從哪裡來的?是從迷悟淺深上來說的,迷得深的是凡夫,迷得淺的是菩薩。所以佛的教學,有阿含時、有方等時、有般若時、有法華時,分四個階段。我們就知道,四個階段慢慢把這些人向上提升,提不上去,被淘汰掉了。實際上,淘汰掉的人數多,提升的人數少,愈往上面去愈少。

  但是四種教學都是惠以真實之利,根器小的獲小利益,小利是什麼?人天福報,這是小利。中等的利益是幫助他生到四聖法界,大利益是幫助他生到實報莊嚴土,一真法界。統統都是真實之利,純一真實。根性是生生世世累積成就的,所以佛度眾生不是一生一世,生生世世,追隨不捨,佛恩多大!父母恩深,一生一世。佛對一切眾生的恩,人不知道,眾生不知道,不知道佛菩薩不捨棄。就像母親照顧嬰兒,日夜無微不至,嬰兒並不知道。不能因為嬰兒不知道、不感恩,就捨棄不照顧他了,沒這道理。你要問為什麼?佛知道是一體,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眾生不知道是一體,他要惡作,那就沒法子了。也得要隨順,不管怎麼樣惡作都隨順,你把佛殺掉、吃掉,佛也隨順你,還是不捨你。到你覺悟的時候,你才真正感恩戴德,你才真正生懺悔心。經論上提到,諸佛恩德那說之不盡。

  「又本經稱為中本《華嚴經》」,《華嚴經》是釋迦如來示現成佛所宣說的第一經。內容是什麼?他所悟入的境界和盤托出,統統說出來。六祖惠能大師開悟,跟釋迦是同一個境界,六祖只說了五句話,那是什麼?那是總綱領。細說,細說就是《大方廣佛華嚴》,惠能的五句話,釋迦的《華嚴經》。《華嚴經》要記住,大本《華嚴》,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是那部經。我們不但沒見過,聽也沒聽說過。現在流傳這個《華嚴經》,是《華嚴經》的目錄提要。就像《四庫全書》,紀曉嵐編了個目錄提要,你要想知道內容,你看目錄提要。《全書》一共我們精裝本一千五百冊,目錄提要一共只有五冊。這個我們要懂,真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那麼惠能大師所說的二十個字,豈不是字字含無量義,二十個字一展開,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華嚴》所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點都不假。本經稱為中本《華嚴經》,意思就是說,「經中所詮之一切事理,即《華嚴》之事理無礙、事事無礙之一真法界」。跟《華嚴經》沒有兩樣,《華嚴經》所說的一切事理,這部經全都包括了。六祖惠能是二十個字包括了,何況這麼大的一部經!

  《華嚴經》裡頭這兩句,「事理無礙,事事無礙」,這叫一真法界。我們同學們也很發心,把這些名相義理,用心查了很多參考資料,也編成了一本書,這些書就等於是《無量壽經科註》參考資料。有這份東西好,這裡面名相術語你都能查得到。理事無礙說的是「謂理由事顯」,理在哪裡?在事上看,你要從事上能看到理,這叫有學問。從理上看到事,從事上看到理,理事圓融。所以,理事沒有障礙。

  「事事無礙」,這是說「一切分齊事法」,事種類繁雜,很多,但是它是一個道理。「稱性融通」,再多、再雜的事,理是一個,事是有,理是空。科學裡面講是零,事,從一到億、到兆,這沒有邊際,但是都是從零生出來。再多的數目字,到最後還是歸於零,零是什麼?不可得。宇宙森羅萬象,佛菩薩知道,一切法無所有,為什麼無所有?一切法,無一法不是剎那生滅,你不要以為它真有。這個剎那,現在我們的概念比較清楚,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一秒鐘裡頭,它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所以叫無所有,叫畢竟空,叫不可得。那不就融通了嗎?哪來的障礙!有是妙有,空是真空,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像我們現在看電視,電視屏幕叫真空,它什麼也沒有,電視畫面叫妙有。從妙有裡面我們見到真空,從真空裡面我們見到妙有,空有無礙,沒有障礙,空有融通,用現在電視做比喻最容易了解。

  一真法界就是平等法界,不二就是一,不妄就是真,一跟真交融,這稱之為法界。所以就是「諸佛平等法身,從本以來,不生不滅,非空非有,離名離相,無內無外,惟一真實,不可思議」。這些話我們細心去觀察,你愈觀察你愈能夠契入,你知道它的微妙,這叫事實真相。你不能說它無,為什麼?它相在,它有相雖有相不能說它有,它相不可得。我們今天眼中見的相,是許許多多這些生滅相混合在一起,讓我們產生一個幻覺,好像它有,其實它不在。它是假的,我們身也是假的,我們這個肉身也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在那個地方波動。我們的念頭也是這個頻率在動盪,不動,什麼都沒有了,就因為這個頻率,它存在。所以一切相,經上也講,叫相似相續相,因為它前後它不是完全相同。前後完全相同叫相續,前後不相同,不相同就不是相續相。

  所以這個道理要懂得、要明瞭,我們在這個現相裡頭就得自在了。為什麼會得自在?你不把它當真,你不執著它,不分別它,對它不起心、不動念,決定沒有佔有的念頭、控制的念頭、支配的念頭,沒有這個,就自在了。有這些念頭在裡頭,就苦了,那個苦本來沒有,自找的,自找苦吃。如果真有,別人不會見怪你真的沒有,完全像作惡夢一樣。所以,佛稱眾生為可憐憫者。完全是一種錯誤的想法、看法,支配你一生,支配你在輪迴裡頭生生世世,你說你可憐不可憐?佛菩薩慈悲,天天照顧,天天在喚醒,他就是喚不醒。這什麼原因?在輪迴時間太久了,無量劫了。無量劫這些煩惱的薰習,你真的糊塗了,你把它當作真的,佛菩薩給你講的你不相信,你懷疑他,原因就出在這裡。不知道自己本來是佛,本來沒有煩惱繫縛,真的本來是佛,本來是充滿了智慧、德能、相好,那才是你本來面目,不是現在這個面目。老執著這個面目是自己,就沒法子,佛也度不了你。

  所以佛、聖人用的這個方法,你才知道這方法叫妙絕了,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沒有比這個方法更絕了。能用這個方法,真死心塌地用這個方法,你不可能沒有成就。劉素雲告訴我,她聽我講經,就懂了這一句,她說我就聽懂這一句,我就真幹,一部《無量壽經》一生聽到底,一天聽十個小時。她十個小時實際上是聽一個小時的,就是一個小時聽十遍,這就是長時薰修。聽一遍不行,密集的聽上十遍,她就有印象了,一生不改變。所以她得念佛三昧。得念佛三昧的人一定開悟,悟有小悟、有中悟、有大悟、有大徹大悟。她肯定不是小悟,也不是大徹大悟,我們一般講的大悟。大悟就夠她受用了,她就有能力去應付人家提的問題,什麼疑難問題她都能解答。這個不需要準備,無需要找參考資料,就能幫你解答問題,這是智慧。

  所以,本經所說一切事理,就是《華嚴經》講到了極處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一真法界。「《華嚴》祕奧之理體」,《華嚴經》所說,用現在的話講宇宙萬有,用佛經上的說話,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的性、相、理、事、因、果,這就全都說完,都在這一部經中。所以這部經叫圓滿法輪,《華嚴》是圓滿法輪,《無量壽經》也是圓滿法輪,《華嚴》祕奧的理體「正在本經」。方東美先生說,佛經是世界哲學的最高峰,《華嚴》是最高峰裡面的最高峰。那本經?本經又是《華嚴》的最高峰。「故云契理」,可以說是究竟契理,圓滿契理,這讓我們對於這個經的理論沒有懷疑。

  下面講契機,在這一頁倒數第四行。「至於契機,則更是本經之獨勝」,這真的,這個話絕對不是假話。《華嚴》、《法華》契上上根性之機,上中下都不行,你讀那個經不能開悟。這個經,開悟不開悟沒關係,只要你真正具備了信、願、持名,你就決定能生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你決定親近阿彌陀佛,你就成就了。到阿彌陀佛面前你就得到保證書,他來教你,你決定成佛。成佛早晚在你自己的根性,但是晚不怕,為什麼?壽命長,無量壽。到極樂世界就保證你決定成佛,成什麼樣佛?跟阿彌陀佛一樣,「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不是成一般的佛,這佛當中又特殊了,又到排名第一去了。所以至於契機,則更是本經之獨勝,他真敢講這句話,為什麼?找不到第二部經能跟它比。「經中之持名法門,普被三根,齊收凡聖」,就這兩句話就行了,一切經不敢講這兩句話。《華嚴經》就不行,《華嚴經》只被上上根人,只收聖人,不收凡人,它的對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但六道眾生沒分,十法界的佛、菩薩沒分,這個我們要知道。《阿含》,像小乘經,它只收凡夫,不收聖人,只被下根,上中根不用它,上中根超過它了。

  只有這個法門,你看,「上上根者,正好全體承當」,他成佛了,他這一接觸就全通了。所謂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性相、理事、因果全通了,這是上上根人。所以他全體承當,他一點都不懷疑。至於「下下根者,亦可依之得度」,下下根人你真信,這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真想到極樂世界,第三個我真念阿彌陀佛。什麼叫真念?不夾雜妄念叫真念,我念佛還想東想西,把你的真念破壞了。真念就是一心,沒有二心。我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統統放下,不再有一個妄想,不再有一個雜念,這叫真念。這種心念佛,感應非常快速。瑩珂法師造地獄罪業,他一心真念,三天就把阿彌陀佛念來。諸位要知道,把阿彌陀佛念來說明什麼?他的煩惱業障消了。他如果煩惱業障沒有消,煩惱業障蓋著他,阿彌陀佛來了他也見不到。他為什麼能用功非常猛利,為什麼?等於說看到地獄火坑在面前,這是我救命的,我不念就要墮地獄,逼著他不敢不念。三天把阿彌陀佛念來,三天往生極樂世界,念佛人最好的榜樣。這是下下根人,造五逆十惡地獄罪業的,亦可依之得度。

  「上則文殊、普賢法身大士,亦均發願求生」,這是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的。「下至五逆十惡,臨終念佛,亦必隨願得生」,隨他求生之願,他就得生。「橫出三界」,他不是豎出,從人間就出離,那邊就到淨土,沒有經過四王天、忉利天、兜率天,那個很麻煩。豎出,上面有二十八層天,二十八層天再往上去,有聲聞、緣覺、菩薩,重重關卡,不容易通過,那樣才到實報土。淨土,從人這個地方,一念之間就到極樂世界,去作阿惟越致菩薩,不但往生,往生超越十法界。這個世間,超越十法界才能作阿惟越致,到西方極樂世界個個都是阿惟越致,這是彌陀本願的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

  所以,「圓登四土」,四土裡面前三土,一到極樂就證得,這一而三,三而一。第四個常寂光土,常寂光土你知道,你也很清楚,你不能契入,什麼原因?你有無始無明習氣沒斷。在西方極樂世界,每天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幫助你斷習氣。這個習氣很難斷,在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時間會提快很多。不在極樂世界,真的是三大阿僧祇劫,在極樂世界,可能三個阿僧祇劫變成一個阿僧祇劫,或者變成一萬劫、一千劫、一百劫,甚至於十劫、一劫你就成功,這都在自己。極樂世界菩薩既然皆是阿惟越致菩薩,我們就知道,他上求佛法,下化眾生沒有障礙。他有能力分身,分無量無邊身,同時去供佛,供佛是修福,聞法是修慧。哪些人教他?遍法界虛空界所有諸佛如來都是他的老師,他統統能親近,統統能在諸佛如來面前現身,供佛聞法,福慧雙修。也只因為有這種原因,所以他那個無始無明的習氣化解得很快如果不是這個因緣,那個習氣化解很慢。這就是為什麼上上根人還要求往生,文殊、普賢這些人求往生,為什麼?就是要無始無明習氣快速的消除,要不是這個道理,他往生極樂世界毫無意義。

  極樂的殊勝就超過一切諸佛如來,這不是阿彌陀佛在家裡閉門造車成就的,不是的。是世間自在王佛教他去參學,去參訪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取人之長,捨人之短,總結就是四十八願。他用了五劫的時間得到這個結論,四十八願是他的結論,依照這個總結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第一,為什麼?一切佛土裡面長處它全有,缺點它全沒有。所以到它那個裡面修行,就得到無比殊勝方便,成就圓滿快速。這些事,非常可惜沒有人能把它講清楚、講明白,真正講清楚講明白,能夠引發許許多多眾生宿世的善根,把它引發起來,他修行很快,成績很可觀。

  「頓與觀音、勢至並肩」,與文殊、普賢同行。「可見此法門之究竟方便,善應群機」,世尊一生所講的,八萬四千法門,這個法門第一,為什麼?什麼樣的眾生都適合,從上上根到下下根,從等覺菩薩到阿鼻地獄。問題是你有沒有這個福報,福報是什麼?遇到。有福的人就遇到,有智慧的人他就能聽懂,福慧具足的人他就真幹。聽懂了不能真幹,福不足遇到了聽不懂,慧不足福慧都具足的人,他聽到他真幹,他決定往生。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這是念老引申的,特別契合現代眾生的根機。「又契機者,亦寓契合時機之義」,這個經實在講哪個時代都適合,一切眾生適合,一切機宜,時機都契合。無論在什麼時代,太平盛世它契合,天下大亂它也契合,災變異常它也契合,它沒有不適合的。「如來垂慈,獨留此經於諸經滅盡之最後百年,正表此經能契於當前及未來之社會也」。適合於我們現前,適合於將來釋迦牟尼佛法運末後的九千年。「當前科學發達,人類應具之知識彌廣」,就是愈來愈多了。「社會進步」,這是科學技術的進步。「每人所肩之責任倍增」,負擔愈來愈重。「故咸應廣學多能,鞠躬盡瘁,參加建設,造福人民,實現人間淨土。晚近太虛法師提倡人間淨土,曾詳引《無量壽經》文句。蓋以此經雙照世出世間,詳示真俗二諦」。這段話說明,淨宗攝受根機之廣,是一切經中,不但是釋迦一切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一切經之最,沒有能超過這部經的,這是真話,一點都不假。我們相信,將來的科學家一定喜歡這部經典,從一生從事科學的研究,到最後能到極樂世界去作佛,能夠證得究竟圓滿。其他的法門難,難在任何一個法門都要斷煩惱,都要消業障。能伏煩惱、能控制業障,不讓它發作,這是小果、小成就,根沒斷能夠斬草除根,這是大成就。

  這個法門,念老在此地說的這四句,「不離佛法,而行世法。不廢世法,而證佛法」,這個四句不可思議。你學其他的法門有障礙,這個法門,世法跟佛法都不障礙。下面說了,「因持名之法,最為方便。隨地可修,何待遁入山林」,就是不需要找個山林,人跡不到的地方,不需要。「隨時可念,不勞閉關宴坐」,只要你能夠念念不離彌陀,那是什麼?真閉關。不是把自己關在一個地方,是要把妄想、雜念把它關到外頭去,決定它不能干擾我。我念念就一句阿彌陀佛,白天也念,晚上也念,一切時、一切處什麼妨礙都沒有。人多,我們念佛會吵到別人,我心裡頭默念,不干擾他。我不出聲,心裡頭默念,一句一句不中斷,外面的這些擾亂不干擾。

  學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什麼叫反聞?我心裡頭念也有聲音,我自己能聽得到,我不聽外面東西,我只聽我自己念的佛號,這叫反聞聞自性。外面什麼聲音沒聽到,真沒聽到,為什麼?你注意力不在那邊,注意力在佛號上。外面聲音聽而不聞,為什麼?眼耳鼻舌身沒有跟意連起來,跟意連起來就知道,不跟意連起來。跟意連起來的只有這一句佛號,所以心裡感覺得的只是這一聲佛號,清清楚楚、了了分明。真念佛人!

  念佛這個方法妙,能夠把你的妄想統統念掉,把你的煩惱念掉,把你的習氣念掉,把你的妄心念掉,這叫功夫。把五欲六塵拉拉雜雜東西全給念掉,心裡頭純一阿彌陀佛。他往生,他隨時可以往生,想什麼時候往生就什麼時候往生,往生的品位決定是上品上生,而且是實報土的上品上生。這就是說,「一聲阿彌陀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我們想想這句話是不是真的?真的。問題是你不會念,念的時候有懷疑、有妄想、有夾雜這就不行,這把功夫全破壞了。念的時候沒有懷疑、沒有妄想、沒有夾雜,那這個念佛,聲聲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念上三年五載,煩惱沒有了,業障沒有了,習氣沒有了,身心健康,法喜充滿。留在世間是給人做榜樣,是為度他的,不是為自己,為自己,什麼時候去都可以。

  「但發廣大覺心,一向專念名號,下至十念一念,亦得往生」。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要發廣大心,心要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發廣大心,自己罪業就消掉了,為什麼?不再跟人計較。看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無比的歡喜,我見到阿彌陀佛了,阿彌陀佛就在我面前。一向專念名號,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計較,統統放下,那個一念、十念的功德不可思議。我們今天麻煩在哪裡?念的時候有懷疑、有妄想、有夾雜,這叫有漏,功夫、功德全漏掉了,一面修一面漏,全漏掉了。常常有這個警覺,把這個漏的地方把它補好,不漏了,功德都保存了。這個功德大!這個功德使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品位向上提升。我跟這些人搞什麼?他做得好他的,做得壞也是他的,於我不相干。我今天大事因緣到極樂世界,我不跟他搞這一套。

  所以,「不誤世間工作,依舊頓脫生死」,從事什麼行業都可以念佛,不礙事,有事情幹事,事情幹完之後就念佛。就在日常工作裡頭,修清淨心、修平等心,這真修找個清淨環境去修,未必是真的,樣子好像是的,關在那裡,其實心裡頭很亂很雜,妄念很多,還是等於零。清淨是我對世間事不聞不問,就得清淨。我們現在多清淨,你看從來不看電視,從來不看報紙,天下什麼事情我們不知道。人家問我,天下怎麼樣?太平,我們這附近沒聽說出事情,平平安安的。亂世裡面過太平日子,只有念佛人能做到,只有放下的人能做到,不肯放下不行!依舊頓脫生死,這些話要記住,是真的不是假的。「既能自覺覺他,廣度眾生於未來」,我們這個樣子人家看到就是幫助人。我們每天碰到人就跟大家分享,我們有這個攝影棚,這就是緣分,這個緣分不能放棄。每天跟大家做報告、做分享,勉勵所有的同學,我們都要精進。「亦復自他俱利,造福社會於當世」,自利同時利他,利他就是自利,自利利他是一不是二,不要把它分成兩段。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只要做出好榜樣,統統是教化眾生。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末後一段,一百四十八頁第二行。「是故經云」,這是本經的經文,「當來之世,經道滅盡」,經是經典,道是方法,修學的方法都沒有了。「我以慈悲哀愍」,這個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特留此經止住百歲」。滅盡了,《無量壽經》還在世間留一百年,它最後滅。「其有眾生,值斯經者」,值是遇到,遇到這個經典,「隨意所願,皆可得度」。遇到這部經,隨意所願這句話是活的,他想來生再得人身可以,他想來生生天也可以,隨他自己的願望。以念佛這個功德,信願持名功德,真是心想事成,隨心所願,都能得到圓滿。「良以此經符合社會之實況」,它什麼都適應,無論什麼樣的環境它能適應,無論什麼樣的眾生,它也能適應,沒有不適應的,這個法門太殊勝了。我們想學經教,當然選擇這個法門。在中國九種不同版本當中,我們統統看過了,我還把九種版本印成一本,便利大家做參考。不是隨便選擇的,是很仔細、很用心、很慎重選擇的。

  我們大家知道,印經流通功德無量,我們印什麼經是無量功德?就是印這個本子,印這個註解,人好懂,容易修,不難。九千年後,一切經法滅盡,念這部經,信願持名都能往生得度,何況現在!這不就是告訴我們,明明白白告訴我們,修哪個法門。所以我們看到上一代這些祖師大德為我們示現的,修禪、修密、學教,到最後統歸淨土,做榜樣給我們看。他學那麼多東西,他要不要費時間?要不要費精神?要不要費體力?統統要費。回歸淨土之後,那些東西,不是一般人所說嗎?錯用了心,浪費了精力。如果統統用在這一門上,他的成就就是上上品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什麼樣的品位?應該是八地以上。但是學了很多法門,把時間、精力分散掉了,縱然也能往生到實報莊嚴土,十住的品位,這不能比!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要把力量集中,要把精神集中,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祖宗這句話意思深奧無盡,不能小看。這兩句話真的是祕藏,一切菩薩成佛都是這個法門。

  我們請看下面註解,「良以此經符合社會之實況,真俗並照,事理雙融,凡聖齊收,心佛不二」。你看這十六個字,四句,不要看別的,就看這十六個字,我們選擇這部經就沒有錯誤。「故能長存而獨留於末世」,為什麼會長存?世世代代,人家要印經都印這部經。別的經不印了,為什麼不印?沒人學,沒有那個能力學。大家都印這個經,這個經就長存了,就這麼個道理。這個經能契機,其他的經契理不契機。這個經容易修,這個法門容易修,而且很容易得到成就,你看一般專修三年就能自在往生。鍋漏匠這個例子還得了嗎?不得了!修無師,都是給我們做最好的示範。下面我們再看,「良以此經不但為淨土群經之綱要,一大藏教之指歸」,實實在在「亦為此界他方」,此界是娑婆世界,他方是十方一切諸佛國土,「現在未來一切有情離苦得樂,究竟菩提之法要」。貴在認知,你真知道,你真認識。

  「是故念祖感恩圖報」,念老如是,我們亦如是,「發無上心,敬註此經,續佛慧命」。我們今天得到這個經跟註解,一定要依教奉行,為人演說,這才真正能續佛慧命,續佛慧命的功德無量無邊。虔誠祈求「兩土導師」,本師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如來,「十方如來,上師本尊,金剛護法」,這是說我們四眾同學。「慈恩覆護」,希望這個註釋、這個註解,也希望我們所做的演說、分享,「上契聖心」,這是契理,「廣啟眾信」,這是契機。「凡有見聞,同入彌陀一乘願海」,有緣人能遇到、能聽到、能見到,我們都希望同心同德,抓住四個字,信願持名,認真來學習,我們決定求生淨土。

  求生淨土真的很容易、很簡單,非常穩當,一點麻煩都沒有,關鍵就是自己要放下。我們之所以不能放下,就是誤會以為眼前一切是真實的,這是我們的病根。所以,我們時時刻刻就觀想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的,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頻率,那是生滅的現象。一秒鐘,我們的身、我們的心生滅多少次?一千六百兆次,一秒鐘。常常做這個觀想,就曉得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知道「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個話《大般若經》上說的。釋迦牟尼佛二十二年講般若,就是講這一句話,告訴大家要把事實真相看破,看破,你就真的會放下,放下,你的障礙就沒有了。你遇到淨宗的時候,你就成佛了。

  放下起心動念,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你往生極樂世界地位最高,實報莊嚴土上品上生。所以我說八地以上,距離妙覺果位很近很近,絕對不是其他法門能夠相比的,無法相提並論。這個事情遇到了,真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你怎麼會遇到!「百千萬劫難遭遇」,你今天碰到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最奧祕的法門,讓我們在一生當中,穩穩當當圓成佛道,除這個法門之外找不到第二個法門。然後你對著這部經典,你就會非常寶貴,你愛護它,捨身命也在所不惜。我要把這部經傳給有緣人,什麼是有緣人?大善根、大福德。為什麼?不是大善根、大福德,他不識貨。大善根、大福德他識貨,他知道這部經不可思議,知道這部經能夠成熟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種類眾生,在一生當中圓成佛道。

  李老師在當年,這部經給我了,如果是給別人,大概就默默無聞了,當作一本普通書來看待,怎麼會大量流通,這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夏老會集經,黃念祖老居士會集註解,李老師跟我是負責流通,這個流通要輾轉不能間斷。所以我們決定萬緣放下,而今而後就這一本,我每天讀誦讀這一本,跟大家分享是這個註解。爭取時間,分分秒秒不離阿彌陀佛,以這個功德迴向求生淨土,除此之外沒別的事了。我們才得到真際,不再有其他的妄想。

  說到這個地方,念老的前言就學到此地。下面是「概要」,概要也就是本經的玄義,他用「十門開啟」,華嚴宗的方法,用十個科目介紹全經大意。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