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五0集)  2013/7/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35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同皈依三寶,沒有皈依想皈依的,跟我一起念,也就是等於皈依了,誓詞我們念三遍。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三皈是學佛第一堂課,入佛門,皈依三寶,依三寶為師,自稱為三寶弟子,所以三寶的意思一定要懂。三寶裡面最重要的意思是自性三寶,這才是真正皈依處。佛法重視向自性當中去求,明心見性就成佛了,所以我們皈依的是依自性。佛是覺悟的意思,佛陀就是自性覺。自性本來是覺的,為什麼會迷了?這一念不覺就迷了。佛陀的教育沒有別的,就是幫助我們回歸自性,把自性覺找回來,這就成佛了,學佛的功德就圓滿了。自性覺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性德。六祖惠能大師明心見性,他回歸到自性覺,自性是什麼樣子,他給我們描繪的,第一個「本自清淨」。自性就是真心,真心就是佛,這個不能不知道,妄心不是佛,真心是佛。如果用佛跟魔這兩個字來對比,真心是佛,妄心是魔,魔是折磨。真心得大自在、得大喜樂,跟魔恰恰相反,魔是迷,佛是覺。皈依佛,兩足中尊,這個兩,一個是智慧,一個是福德,這兩種。這兩種是所有一切眾生所希求的。在福慧這兩樣當中,佛是達到究竟圓滿,足就是滿足的意思,圓滿了,福慧當中他是最尊貴的,真正到圓滿。這是自性覺。

  達摩是皈依法,法是自性正,正知正見,稱之為法,法是離欲中尊。什麼方法能幫助我們回歸自性,幫助我們成佛?那就是要法,法是離欲中尊。換句話說,法是教我們放下,放下就證得了。我們學了這麼多年,大乘經教裡佛常說,放下執著,對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執著了。為什麼不執著?因為法是假的,不是真的,執著是錯誤的。你可以受用它,你不能執著它,你不能佔有它,因為它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離欲。法裡頭,佛法是最尊貴的,佛法把執著放下了,把分別放下了,把起心動念統統放下了。放下起心動念就是佛;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菩薩;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阿羅漢;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有,這叫凡夫。佛法修行沒有別的,就是教你放下。放下之後,才是真正的全心全意為眾生服務,這度眾生;自己沒放下,沒法子度眾生,眾生不相信你。佛是放得最乾淨、最徹底,起心動念都沒有了,眼看得清楚,沒有起心動念;耳聽得清楚,也沒有起心動念。六根在六塵境界上,清清楚楚、明明瞭瞭,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就叫佛法,這就叫自性覺、自性正,所謂正知正見。

  僧是團體,所謂眾中尊,眾在佛法,用現在話上就是團體。所有團體當中,僧伽這個團體是最尊貴的,為什麼?它修六和敬,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所以這個團體是所有團體裡面的榜樣、模範,叫六和的團體,這個團體值得人尊敬,值得人學習。今天形式上的三寶,我們講住持三寶,表法的,都出了問題。可是我們要皈依,我們皈依自性三寶,對於表法的三寶,不要問他做得對不對,看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覺,這就對了,我要像佛陀一樣覺而不迷;看到書本,不一定是佛書,只要看到書本,我就想到我要正知正見,這就是皈依法,不能有邪知邪見;看到出家人就想到,我們在團體生活,一家都好,家和萬事興,家也是個團體。

  佛家講的,四個人以上在一起居住、在一起生活,就是一個僧團,它是四個人。如果一個家庭裡頭,夫妻兩個,有兩個小孩,這四個人,那就是一個僧團,這個僧團要修六和敬,那就是佛教的僧團。佛教僧團是和睦的僧團,睦有親愛的意思,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照顧,互相關懷,互助合作,這個團體多好,多麼幸福、多麼美滿,取這個意思。所以一看到出家人,就提醒我們,我們的團體要和睦,家和萬事興。在家庭,這是小團體,在公司行號,這是大團體,在國家,是更大的團體,統統要和睦。這是三皈依的本義,一定要了解,一定要落實。別人跟我不和,我要跟他和,一定要感化他。所以一切都從自己做起,這個就是佛的弟子,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誨。

  我們現在看經文,《科註》六百一十六頁,第一行:

  【唯以自然七寶。黃金為地。寬廣平正。不可限極。】

  這一節經文是正說,給我們說寬、正、自然,這講極樂世界居住的環境。『唯以自然七寶,黃金為地』。「自然七寶者。《會疏》曰:娑婆穢國,雜業所感,故以泥土瓦礫為地體」。這個大地,大地的本體是什麼?我們居住這個大地是泥土,瓦礫就是碎石子,是這些東西。為什麼?我們居住在地球上這些眾生,這些人造的業,善跟不善混雜在一起。現在的狀況是善少惡多。在過去,有聖賢常住在世間教化眾生,人多半都覺悟,不迷惑了,他造的業善多惡少,所以歷史上記載著,確實出現過承平盛世、太平盛世,人民生活幸福美滿,這就是大乘經上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

  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純善無惡,造作惡業的人不能往生,去不了。造作惡業,懺除業障能往生,著重在懺悔。懺悔裡頭最重要的是後不再造,這叫真懺悔;如果懺悔之後還造,這個懺悔是假的,不是真的。早年我跟章嘉大師,大師就告訴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上的懺悔不重要,重要是什麼?自己真正覺悟錯了,後不再造,是儒家所講的「不貳過」。同樣的過失我只有一次,我沒有第二次,這叫真懺悔。現在懺悔有很多人誤會,懺悔之後明天再造,造了之後再懺悔,這是永遠懺不盡的。

  善惡有標準,佛法的標準就是十善。不殺生,戒律裡頭講得很微細,不殺生包括絕不能讓眾生因我而生煩惱,因我而不快樂,這都包括在這一條裡頭。那怎麼辦?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那個人討厭你,你就避開遠一點,讓他生歡喜心。等他什麼時候知道,你不是壞人,你沒有怨恨、沒有惡念,他會再找你。他找你,你就能夠影響他,幫助他懺除業障,幫助他好好的來修學。

  所以教化眾生,佛教導我們用四攝法,四攝法是佛門的公共關係法、交際法,四條,很管用。第一條是「布施」,這個布施就是我們講的送禮請客,這大家都喜歡,禮多人不怪。建立感情,先用這個方法,要常常送禮,常常照顧。我們過去,一九九八年我住在新加坡,我們用這個方法團結新加坡九個宗教,做得很成功。第二個「愛語」,這個愛語是關心他們的話、照顧他們的話,這個他會感動。第三個是「利行」,我們所作所為對他有利益,沒有傷害。第四個是「同事」,同事是非常非常難,那真正要有定功、要有智慧。我們沒有辦法學這個同事,我們要量力而為,在自己功夫跟能力之內的可以;超越了,這就不行,超越,我們修行會受到障礙。譬如遇到喜歡賭博的,這個我們可不可以跟他同事?我們沒有這個本事。菩薩有,菩薩可以跟他一同去賭博。菩薩賭博一定是每一場都贏錢,他就會問,你用什麼方法,怎麼每一場贏錢?他說我用佛法,用佛法可以贏錢的。用這個方法來引導他。

  菩薩有神通,菩薩有智慧,行,能跟一切眾生同事。像我們看《華嚴經》,《華嚴經》末後五十三參,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參跟五十三位善知識要同事,他才歡喜你。善財真有本事,受不受他影響?不受,跟他在一起,不受他負面的影響。負面的,你影響他;正面的,跟他學習,這才圓滿自己的智慧,圓滿自己的功德。善人、惡人都是朋友,心裡面沒有分別,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首先滿足他的欲望,然後再教他,幫助他看破,他自然就放下了。菩薩教化眾生,他有耐心,這一世不行,來世再來,生生世世,所以不捨一人,為了度一個眾生,生生世世追著他、幫助他,一直幫助他到回頭。

  這業感,極樂世界的人是阿彌陀佛挑選的,不是真正善心善行他去不了。所以,「彼土專以無漏淨心所現」,這個無漏就是我們常講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無漏。漏是煩惱的代名詞,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這三大類的煩惱統統放下了,叫無漏,真心現前。真心,清淨心所現,真心就是我們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這就是清淨心(清淨平等覺心)所現的。「故以七寶為其體」,這個七寶是自然的,七不是數目字,它是表法的,代表圓滿,淨宗多半用七代表圓滿。七是什麼意思?四方、上下、當中,這七個,所以就都圓滿了,沒有一個漏掉的,它代表圓滿的意思。七寶就是什麼樣的珍寶都有,一樣都不缺。《華嚴》用十代表圓滿,它是用數字,一到十是個圓滿數字。

  「是布施持戒所攝取也。性不造作,故云自然」。極樂世界大地,體是什麼?體是七寶,無量珍寶。喜歡珍寶的人要到極樂世界去,它太多了,到處都是,隨手拈來。性,性是真心,真心它不起心不動念,所以它沒有造作,妄心有起心動念,真心沒有,所以它是自然的。極樂世界是自然成就的,沒有人設計,也沒有人在那裡施工、在那裡建造,沒有,自然成就的,它完全是真心,不是妄心。

  「與《論註》」,《往生論》的註解,曇鸞法師的作品,裡面解,給我們講解「性功德成就」,這個性就是真心,用真心功德的成就。我們這個世界,沒有修到明心見性,全是阿賴耶識為體,所以現的現象是阿賴耶的相分,我們起心動念這個心是阿賴耶的見分,它不是自然的,它是造作的。妄心有造作,所造作的就是有生滅的,是染污的,不是清淨的。所以佛說,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現在居住的地方,無論是身,身是染污的,不乾淨,居住的環境也是染污的,我們這個桌子一天不抹,它上就有灰塵,你得天天去清潔它。極樂世界不要,沒有染污,永遠用不著清潔,穿的衣服一塵不染,身體也是清淨沒有染污,他不需要飲食。法性身是真身,心是真心,真心現的真身,真心現的淨土,所以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沒有一樣不是清淨的,身體無量壽,沒有生滅的現象。我們在這個世界,我們的身、我們的心都是剎那生滅,所以它是假的不是真的。極樂世界樣樣是真的。

  在極樂世界往生,蓮花一開,身就現出來了。這個身現的跟釋迦牟尼佛的身一樣大,不是像我們這裡從小孩慢慢長大,他沒有這個現象,他是化生,所以花一開,這個身體就跟佛身一樣。具足,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古印度的習俗,佛出現在印度,印度人說哪些相好,佛的相統統具足。《觀無量壽經》上,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阿彌陀佛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個好放八萬四千光明,每個光明裡面有佛菩薩在講經教學。看到教學為先,看到教學能解決一切問題,他不用別的方法,就這麼一個很單純的方法。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給我們表演了。沒想到,我們今天居然在斯里蘭卡見到了。

  斯里蘭卡社會為什麼那麼好?沒有別的,人是教得好的。誰教?出家人教。斯里蘭卡不大,大概只有中國福建省那麼大,比浙江省大一點,人口只有兩千萬。寺廟有一萬多,每個寺廟我給它估計六、七個出家人,他們國家出家人大概有七、八萬人。每一個出家人都是老師,個個都能夠講經教學,把人民全教好了。這麼多老師,你看看,身行言教。他教的東西,教的三皈、五戒、十善、八關齋戒,教他們阿含經論,是佛教的小學。全國人民個個都學,都把佛的教學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要看佛教要到這兒看。

  斯里蘭卡那種社會的情形,跟我們中國一百年前差不多,一百年前中國社會是儒釋道的社會,教的人多。古代讀書人,教育是自己家裡辦的,不是政府辦的,叫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學校。中國是大家庭,不是小家庭,一個家一般來說,人口大概是三百多人的樣子,三百左右是大家庭,人丁興旺的有七、八百人。這麼大的一個家族,所以他小孩多,他要辦學。讀書人唯一的一個出路就是做官,參加國家的考試,縣考秀才,省考舉人,中央政府考試,皇帝主持的,進士。考取功名就可以做官了,讀書人就想求這個職業,諺語有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考不取的人很多,考不取的這些讀書人都到私塾去教學去了,所以三家村的秀才,他們都負責教學。所教的,儒釋道,偏重在儒,佛跟道的分量比較少。

  佛道,這都是中國宗教,宗教誰抓?宗教皇上自己抓。儒家的教育交給宰相,它底下專門有個部,禮部,就是今天講的教育部,這是推動儒家教育。佛教育、道教育皇上自己抓,因為皇上自己抓,所以效果就非常大,人家敬皇上。元明清三代非常明顯,蒙古《大藏經》裡面就有記載,這三朝的帝王以儒治國,以佛教民,教人民是用佛,用道祭祀祖先、祭祀天地神明,三教都派上用場了。所以清的盛世,太平盛世:康熙、雍正、乾隆,差不多一百五十年。在中國歷史上,盛世維持到一百五十年的不多,大概一百多年的樣子,清的成就不可思議。主要就是那些帝王都以儒釋道的高人為老師,認真向他們學習,他們很虛心。因為是少數民族,滿清入關,少數統治這麼大的國家,靠什麼?全靠傳統文化。清朝皇室的王子們沒有一個不認真學習的,學習成績最卓著的是雍正。雍正在沒有做皇帝之前非常用功,不但是表面學,他真幹、真修,所以佛門這些高僧大德不敢輕視他,你懂的他也懂,你所修的境界他達到,真有這個本事,所以他能做得那麼好。

  滿清亡國之後,中國社會陷於動亂。解放戰爭之後,中國社會統一了,安定了,可是傳統的這個教學疏忽了,到現在中國人對儒釋道還沒有外國人了解得多,復興有一定的困難。因為大家這麼多年來不談了,生疏了,今天提起來陌生,對它沒有信心。建立信心,那就是要拿證據來,中國所說要做出樣板,要讓人家看到,看到,他就相信了。我們過去在湯池做了一個短時期,做出來了,證明老祖宗東西真管用。現在國內慢慢的知道的人多了,國外也受了影響。

  我們這一次參加巴黎這個活動,這是斯里蘭卡總統邀請的,我們最大的收穫是這一次訪問了法蘭西的漢學院。我們以前不知道,以前以為漢學在倫敦,現在才知道漢學在巴黎,他們的漢學院滿清時代建立的,比倫敦早四十年。我跟他們的教授做了交流,我們這次訪問彼此雙方都獲益。他們的研究是朝學術方向,沒有落實在生活,我們告訴他,這個東西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可以用在家庭、用在事業、用在企業,他感到很驚訝,那這就非常有價值了。不僅僅是學術管用,可以能幫助這個社會化解衝突,可以將這個社會帶到永續的和平,有這個辦法,這他們沒想到。他要跟我們合作,我們在馬來西亞的漢學院。正好蔡老師也參加這次訪問,跟他們談了很久。我們要把它真正活學活用,得到真實利益,幫助社會解決問題。真正透徹明瞭的,真的,就是湯恩比。這個人一生研究世界的文化史,他是歷史哲學家。他不是一般通史,也不是中國講的斷代史,他是文化史,專門研究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推崇備至,認為中國文化能救世界。這是我們應該要努力,學以致用。佛經管不管用?管用,我們學了,把它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處事待人接物,用它來團結宗教、團結族群,這些智慧、理念、方法都從經典上學來的。我們能做出成績,大家相信了,知道這是寶。

  在那邊領導的教授是法國人,羅禪能(羅貝爾)教授,他聽到我們一席話感到很興奮,問我:馬來西亞的漢學院,內容在哪一方面?我就告訴他,現在整個世界迫切需要的是化解衝突,促進安定和平,這是解決現前重大的問題,所以我們的漢學院準備在第一個十年偏重在《群書治要》,培養老師。《群書治要》是從六十五種典籍裡面會集成功的,這六十五種我們先下手。我們開頭不能招生,沒有師資,我們招研究員,研究員的條件是曾經教過書的,有教師的學經歷,小學的老師、中學的老師。我們的對象就是馬來西亞華校。馬來西亞的華校,小學有一千多所,中學有六十二所,我們希望這些老師退休下來,退休的年齡在五十多歲,我們希望他能夠做我們漢學院的研究員,把全部的精神專攻一部,譬如說學《易經》的專攻《易經》,學《詩經》的專攻《詩經》,專一部,期限十年。他們懂得讀書的方法,懂得教學的方法,這一部書我們相信三年之後他就能講,能講,一直再下功夫,十年。十年之後,我們就有六十五部書的真正漢學專家,到那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開始招生,這些都是老師。我們希望能培養一百到二百個老師,都是用研究員的這個方式,他們在《四庫全書》裡面選,選出來專攻。

  我們過去在台灣看到一個例子,方豪,天主教的神父。這個人初中畢業,一生專學宋史,用了幾十年的功夫,對於宋朝典章文物他是如數家珍。學歷初中畢業,那個時候政治大學請他去做文學院院長,他是中央研究院的院士,沒有博士學位。他就是一門,這一門真的是專家,沒有人能跟他相比。所以希望一生專搞一部,十年之後是世界第一流的專家。到那個時候,我希望馬來西亞的教育部能夠授予這些研究員漢學博士學位,他們在全世界大學裡面可以去教漢學。羅禪能(貝爾)教授聽到我這個想法,他很贊成。所以我說我們可以互補,我們可以合作。

  到熟透了就變成自然的,他什麼?他有悟處,悟處就是性德起作用了。這個話古人說過,我們後人接受了,也真幹了,幹出成績的很多,就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你這一本書,用真誠心、用恭敬心,不要求解,一遍一遍的讀,讀上一千遍,開悟了。一千遍是什麼?得定了。清淨心就開悟,一聽就明瞭,一看就明白,不需要人講,那才是真實義。這就是我們學習的方向,我們走佛法的戒定慧三學。「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就是戒律。守住這個規矩,心無二用,三年之後,第一遍你完全成功了。三年之後是每一個星期講兩個小時,這兩個小時,你要寫講義,就是要寫書,這初稿,每年去改,修改個十幾遍,這就是精品。你講,我們把光碟留下來,這個講義跟光碟送到馬來西亞教育部去審查夠不夠博士的條件,夠,就授予我們漢學博士學位。我跟首相談這,首相同意。有一個國家承認了,他在國際學校就可以能教書了。到那個時候,身分地位都很恰當,你看,算他是五十五歲,十年,六十五歲,老教授,漢學家。我們然後才正式開班招生,培養第二代、第三代,真幹。馬來西亞用的語言三種,有華語(中國語言)、英語跟馬來語,三種語言。所以性德是自然的,讀書能明心見性,佛教裡方法儒可以用,能做得到,道也能做得到,用這個方法都可以做到的。

  「七寶者,諸譯及餘諸經論稍有差異」,有不同的說法。「本經指金、銀、琉璃、水晶、琥珀、美玉、瑪瑙」,這個是七寶。「美玉見《唐譯》」,我們的《無量壽經》原譯本有五種,《唐譯》的裡頭有美玉。水晶見漢譯、吳譯。《阿彌陀經》也講七寶,是「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稍稍有一點不同。《大智度論》裡頭有「金、銀、毘琉璃、頗黎、車磲、瑪瑙、赤真珠」,這個括弧裡講「此珠極貴」,不是珊瑚,叫赤真珠。《般若經》裡面的七寶,包括有琥珀。《魏譯》本裡頭也有琥珀。「總之極樂眾寶,微妙奇麗,遠超世間。聊借世寶之名,以作比況耳」。極樂世界珍寶,我們這個世間沒有,所以說了人不懂,你沒有見過,只用我們這個世間的珍寶來做一個比喻。實際上我們無法跟它相比,就算是金銀都沒有辦法相比,為什麼?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的現象是阿賴耶變的,阿賴耶是妄心不是真心,極樂世界是真心現的,這個真跟妄差別就太大了。

  從人的福報,我們能夠體會到一些。人有福的時候,這些珍寶都出現了,埋藏在地下,等待人去開發;人沒有福報的時候,這些七寶就變成石頭、變成泥沙,它變質了。怎麼變的?是人念頭把它變的;人都是善念,這些泥沙變成珍寶。所以說「境隨心轉」,境是物質環境,隨著念頭在轉變。極樂世界的人心純淨純善,沒有絲毫邪惡,他這個善我們無法想像。我們想像不出阿賴耶的範圍,他們是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八識成四智,這個境界就不是我們能理解的。不但我們不能理解,聲聞緣覺也不能理解,就是法身菩薩他們理解。六道十法界都達不到,只能作比況說,沒有辦法說清楚。

  「黃金為地見小本經文」,小本是《阿彌陀經》,《阿彌陀經》上有說黃金為地。「今曰:自然七寶,黃金為地」,黃金為地前面加了四個字,有自然七寶,「乃表性德自然之黃金等七寶,合成為地」,這跟小本《彌陀經》意思不一樣。小本《彌陀經》有祖師大德的註解,認為黃金鋪地,那是什麼?像馬路一樣,我們今天馬路上鋪的是柏油,極樂世界路上鋪的是黃金。地是什麼?地是寶玉,就是七寶。七寶裡頭可能分量最多的是我們現在講的翡翠,綠色的玉,透明的,從地面可以看到地底。琉璃世界,黃金為地,這美不勝收,它自然性德。「《魏譯》」,康僧鎧的本子,這是流通最廣的,《魏譯》本說:「其佛國土,自然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瑪瑙,合成為地」,這個經文裡頭講得清楚。「又《觀經》曰:琉璃地上,以黃金繩,雜廁間錯」,古人的註解也不是自己想像的,有經典做依據。琉璃就是我們現在一般人講的翡翠,綠色的寶玉,透明體。琉璃地上,以黃金繩,雜廁間錯,間隔成道路。「以七寶界分齊分明」,像我們現代的城市一樣,道路整齊,是便利於車輛。極樂世界沒有車輛,他們不需要這個東西,他們都有神足通,念頭想到哪裡,身體就到了,不需要交通工具。凡是使用交通工具的,人道,天道都不需要,天人不需要交通工具,鬼神也不需要交通工具。

  所以有人問我,常常看到飛碟。飛碟是真有,我見過。那飛碟上到我們這個地方來的,他是屬於哪一道?人道。因為他需要交通工具,他沒有交通工具他就不能行動了。我在早年,我好像是一九四九年到台灣,到台灣大概是第三年,一九五一年的樣子,台北的上空出現飛碟。這個飛碟放綠色的光,停在空中,大概停了十幾分鐘,看到的人很多,第二天報紙上發表,登出來了,看到的人很多。十幾分鐘之後,它開始移動,剛剛移動的時候速度很慢,大概只有幾秒鐘的樣子加速度,非常快就走了,剎那之間就不見了。所以這是一個不明的飛行體,它可以停在空中,可以以極大的速度運動。那個時候好像還沒有噴射飛機。

  「一一寶中,有五百色光」,寶放光,人身體放光。剛才說過了,往生到極樂世界,人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個好放八萬四千光,正報,人身放光。極樂世界是光明世界,它不需要太陽、不需要月亮,所以極樂世界沒有夜晚,晝夜這個現象它沒有。我們這裡光要靠太陽,面對太陽,白天,背著太陽是夜晚。極樂世界沒有這種現象,它是所有一切物質現象全放光,所有一切物質現象統統是自性變現的,不是阿賴耶的相分。阿賴耶的相分是不乾淨的、是有染污的、是有生滅的,極樂世界沒有染污、沒有生滅。所以我們常常講最適合人生活的環境、學習的環境,最理想的就是極樂世界,我們如果明白,應當向極樂世界學習。極樂世界何以成就?沒有別的,教育成功了。就好像我們這個世間,太平盛世怎麼出現的?教育辦得好,把人都教好了,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

  古人讀書,為什麼?想將來能夠從事最理想的職業。最理想的職業,無過於做官,這個是所謂三百六十行的第一行,沒有人不羨慕。為什麼?做官地位很高,人民尊敬,待遇不錯,養家糊口沒問題。第三什麼?輕鬆,沒有事情做,沒有案子辦,人都是好人,事都是好事。一個月有三、五件案件,你怎麼會有這麼多事情?那個做官人平常沒事,遊山玩水,他們常常到寺廟、道觀、書院去訪問這些專家學者們,再就是著書立說,寫文章、寫詩詞,他就幹這個,他閒暇,沒事情幹。所以我們看《四庫全書》集部裡面,一半以上都這些人的作品,他有那麼多時間去寫書。哪像現在做官的,現在做官這麼忙,事情這麼多,讀書人不想做官,太辛苦了。現在哪個行業最快樂?要學釋迦牟尼佛,這還是真快樂,把名聞利養七情五欲統統放下,學佛。學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教學,哪裡有緣到哪裡去,居無定所,遊化在人間,這個生活很自在,身心都沒有負擔,這就快樂了。

  這下面還有形容的,有五百色光。「其光如華」,光美,光裡面很多顏色。「又似星月,懸處虛空」,這些光在空中,可以停在那裡,也可以移動,變幻莫測。「今極樂國土,地無土石」,它那個地方的大地,體不是土石,「唯是性德妙寶莊嚴」,這個我們就不懂了,自性性德變現出來的珍寶無比的莊嚴,我們這個地方沒有,所以說出名稱我們也無法體會。如《往生論》上說的:「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這是天親菩薩在《往生論》上形容極樂世界的大地。珍寶性是說自性當中的珍寶,是真心自然流露出來的。我們今天所看到這些寶(珍寶),是阿賴耶的境界相,就是物質現象。阿賴耶的三細相:業相、轉相、境界相,或者我們說阿賴耶的三分,相分就是物質,見分就是意念(念頭),自證分是它的本體,它迷了,迷了自性就叫做阿賴耶。阿賴耶它能現這三種現象,就是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它能現,它跟自性是一體,只是迷了,自性覺,它不覺。迷了就變成生滅法,那個迷念念相續,所以它變現的這些物質,所有物質都是生滅法,跟自性不一樣。自性不生不滅,常住真心。這就是《往生論》上所說的「莊嚴種種事功德成就」,《往生論》上講的二十九種莊嚴功德成就,我們在前面都學過。

  下面這一段說『寬廣平正,不可限極』。極樂世界有多大?它是自性變的,自性沒有大小,真正是中國古人所說的「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極樂世界確確實實是這樣的,到達那裡你就能看到了,空間沒有了,時間沒有了。我們這裡有時間、有空間,時間空間也是假的。現在科學證明了,時間空間是假的,是我們錯覺裡頭產生的現象。在佛法裡面,時間空間叫不相應行法。《瑜伽師地論》裡頭,將宇宙之間一切法歸納為六百六十法,這是《瑜伽師地論》上說的,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彌勒菩薩的作品。天親菩薩認為六百六十法對初學的人來說太多了,他把六百六十法再歸納,歸納成一百法,便於教初學。這一百法分五類,有為法裡面有心法、有心所法、有色法、有不相應行法。不相應行法就是抽象概念,不是真的,時間空間都在不相應行法裡頭。不相應行法有二十四種,另外有六個無為法,合起來這是一百個法。

  「心淨土淨,心平地平,心地平等,則大地平正」,這是講極樂世界大地平正,把這個理說出來了。極樂世界也是心現,不是識變,它沒有識,它就是心現,真心,沒有妄心。妄心雖然去往生,得真心的受用,這個不可思議,這是諸佛如來特別讚歎的,十方世界諸佛剎土裡沒有,只有它有,這個很特殊。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只有這一門:淨土法門,只有這一門特別,跟其他的法門真的不一樣。能遇到這一門是大福報,不是偶然的,過去無量劫中跟這個法門結過緣,跟阿彌陀佛有緣,你才會碰上。如果沒有緣,碰上了你也當面錯過。這個世界上遇到的人很多,不相信,根本不碰;經,一遍也不想看,叫他來聽,一個小時都聽不下去,那就是什麼?沒有緣。得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緣,你聽到才生歡喜心,你才真正想發心,我也要發願求生淨土。

  我們對於這些沒有善根的人,要幫他種善根。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有了善根,阿賴耶識裡頭種子種下去了。來生後世,一定有一天這個種子又遇到緣,它起作用了。這個我們應該知道,應該努力去做,要叫人知道有阿彌陀佛,這關係太大!早年我在台灣,台灣大專學生學佛,有些同學是很認真學習,但是不願意別人知道,不好意思,因為人家說是迷信。我告訴他,我說你這個不好意思不敢說,你得不到大利益。他說什麼大利益?勸別人學佛,有意無意要真幹。手上常常拿一串念珠,你這同學一看到,阿彌陀佛,他不知不覺就念了一聲佛,阿賴耶識落印象了,你度了他。學校用的課本,常常寫上自己名字,自己名字上面寫一個阿彌陀佛,你同學一看到,阿彌陀佛,你看不知不覺不就多念一聲嗎?這是不費工夫的功德,只要你會做。

  早年我到香港來,夏天,看到香港人穿的T恤,印上很多圖案,都很難看。我這一想,為什麼不印阿彌陀佛?穿到街上去走一遍,多少人種了善根,以後我們就這樣做法。所以我們能想得到的,能做得到的,這是替阿彌陀佛做宣傳工作。有很多企業家,經商的,他們都做廣告,廣告上為什麼不寫個南無阿彌陀佛?那不需要多加錢的。它廣告算版面的,你這個版面上,廣告做上去,找空隙的地方寫個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人家看廣告,這幾個字看到眼睛裡去了,一歷眼根,永為道種,你度了他。做廣告,廣告也可以宣傳佛法,也可以幫助看的人種善根。所以這個緣太廣泛了,只要我們肯用心,有意無意都能利益許許多多眾生,跟大家結法緣。

  所以極樂世界的大地平正,怎麼成就的?清淨心成就的。每一個念佛往生的人都是清淨平等覺,只是清淨平等覺的程度不一樣,有差別,到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地位不相同。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想到極樂世界提升我們的品位、增高品位,那我們在現前這個地方就得放下。萬緣真能放得下,你就提升了;你放不下,這些東西把你拽著,你上不去。自私自利決定不能有,那是假的,那是錯誤的。起心動念要護持正法,怎麼護持?依教奉行就是護持,我做出榜樣來給大家看,財色名利放下,放下得大自在。現代的人很現實,他看表面,他不重視實質,我們這個表面外相好,就能接引很多眾生。好相在哪裡?快樂是好相,自在是好相,智慧是好相,年歲大了還不衰老這是好相。我在國際上這十幾年來,所有跟我認識的人大概頭一個就問我:你怎樣保養身體的?都來打聽,問我怎麼保養的。以前住在台灣,我說我的保養,青菜、豆腐、自來水,我喝自來水,沒有任何補品。保養的祕訣?心地清淨、素食,這就是祕訣。你們說素食沒有營養,我素食吃了六十多年,身體並不比哪個差。最重要是什麼?心淨則佛土淨,心地要清淨,不要自己找煩惱。

  心平地就平,心地平等,大地平正。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個人都心清淨,每一個人都平等,每一個人都覺而不迷,感得大地平正。《往生論》偈子裡頭說:「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這兩句就是「寬廣不可限極之意」,沒有限量。我們這個地球有限量,極樂世界沒有限量。極樂世界是法性土,我們看不見,如果要看見了,你會覺得很奇怪,極樂世界包含了所有的世界,所有的世界都在極樂世界裡頭,沒離開,不可思議。為什麼?極樂世界是法性,哪一法能離開法性?法性沒有邊際,極樂世界沒有邊際。所以往生不難,大乘教裡頭,極樂世界在哪裡?當下就是!《往生傳》裡頭有,有人臨命終時見到西方極樂世界了,旁邊人問他:極樂世界在什麼地方?他說極樂世界在堂屋,在隔壁。這個話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沒有邊際。界限、邊際都從我們妄想當中建立來的,現在所講的是空間維次。空間哪有維次?是有維次,維次怎麼來的?我們分別執著建立的;分別執著心放下了,空間維次就沒有了。沒有了,整個宇宙是一體,所以確確實實當下就是。心現識變,識,轉識成智了,所以全是心現,心現包括識變,識變把心現的那一部分迷了,看不見了,實際上它存在,只是你看不見,放下就看見了。

  下面,「《論註》曰」,《論註》裡頭所說的,「如虛空者,言來生者雖眾,猶若無也」,這都是不可思議境界。十方世界沒有一尊佛不勸人求生淨土,就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真勤快。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只講一遍,沒有重複的,唯獨淨土法門,特別是《無量壽經》,講了很多遍。釋迦如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一切諸佛想必亦如是,為什麼?這個法門最穩當、最簡單、最容易,而且成就特別高,你真想度眾生,為什麼不說這個法門?這個法門佛常說,專講《無量壽經》就講過好幾遍,帶著講的差不多有兩百部經典,佛在講經的時候都提到極樂世界,都勸人往生淨土。這個法門真叫難信之法,理太深了,真搞清楚、搞明白,佛說過,「唯佛與佛方能究竟」。什麼時候你才真搞清楚?你成佛就徹底明白了。你沒有成佛,縱然是等覺菩薩,對這個還是模糊,還不是真正搞清楚,所以難信。難信,只要你相信佛不妄語,佛所說都是真的,佛所說的絲毫懷疑沒有,你有福了,你成就了。佛為什麼要騙人?騙人是缺德的事情,我們學佛的人要積功累德,缺德的事情不能幹,為什麼要騙人?沒有理由騙人。

  世間人所要的,我不要,我要的,他不要,我們跟人不發生衝突。我們要的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他不肯念,不衝突,他要的名聞利養全給他,我一樣也不要,哪裡會發生衝突?念念為眾生服務,毛主席的一句話,我們要常常記住,要常常念它,像念阿彌陀佛一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句話是他教共產黨員的,共產黨員要能夠把這一句話做到,他是菩薩再來,他不是凡夫。釋迦牟尼佛他是全心全意為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服務,他的範圍大,毛主席的那個範圍是全中國,佛這個大,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眾生,全心全意為他們服務。我們學佛,要把心量拓開,跟釋迦佛一樣,跟阿彌陀佛一樣,為全宇宙眾生服務,你多快樂,你多自在,盡心盡力。

  實在,佛這個服務落實在哪裡?就是落實在講經教學,經上五個字「今現在說法」,沒有一尊佛、沒有一個菩薩不是今現在說法,沒間斷。今現在說法就能解決一切問題。今天這個世界社會問題,什麼方法能解決?佛就告訴你,今現在說法,問題解決。每一個佛弟子,特別是每一個出家佛弟子,都能跟佛一樣講經說法,世間人隨時隨地都能夠聽到佛法,聽到佛法,聽多了,覺悟了,醒過來了,不再迷惑了,問題就解決了。佛法是幫人開悟的,把你迷惑化解,你覺悟,自然就離苦得樂。苦從迷惑來的,悟哪裡會有苦!

  中國人把佛道稱為宗教,現在儒也稱為宗教,宗教這兩個字依照中國文字來解釋,儒釋道真的是宗教。「宗」是什麼意思?你們查查字典,宗有三個主要的意思,第一個就是主要的意思,第二個是重要的意思,第三個是尊崇的意思,尊重、崇敬。「教」是教育、教學、教化。這兩個字合起來,這個意思就是說人類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湯恩比懂得,所以湯恩比說過,人類不能沒有宗教,宗教決定永續存在。他說,人類最先是有宗教,從宗教裡面才衍生出文化、文明。人類的文化、文明從哪來?從宗教來的,宗教是文明、文化的根。你要文明、要文化,把根拔掉了,這個文明不長久,就是它根沒有了。中國文字好,看到這個字,意思就知道了。換句話說,這是湯恩比的話,宗教是文明、文化的根本,這個話說得很有道理。

  極樂世界,十方諸佛如來講經教學勸導大家,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那個人太多太多了,無法計算。這些人到了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能容得下嗎?能,極樂世界沒有邊際。那我們常常想,初學的人會想,人這麼多,我到極樂世界能見到阿彌陀佛嗎?人太多了,我們擠不上去。現在我們明白了,阿彌陀佛有本事現無量無邊身,每一個人身邊都靠到佛,這個不可思議。阿彌陀佛永遠沒有離開任何一個人,他能現無量無邊身,因人施教,你是什麼樣的根性,就教你什麼法門。這個法門是幫助你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明心見性,就算是畢業了,你就成佛了。畢業之後就不住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學校,離開了,到哪裡去?到常寂光去了,回歸自性,那個地方是究竟妙覺如來他們居住的地方,到那去了。妙覺如來住常寂光,常寂光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眾生有感,佛就有應,佛雖然來應,一定要知道,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佛從哪裡來的?就在眼前現前,他離開了,眼前寂滅了,你在,他又現前了。這個實例,我們看到虛雲老和尚四十三歲的時候朝五台山,半路上生病,文殊菩薩來幫助他。文殊菩薩用一個乞丐身,兩次,一共是一個多月,不是短時間,日夜照顧他,到山上找草藥,把他的病治好,繼續去拜佛。問這個乞丐尊姓大名,老和尚感恩。他說他叫文吉,他姓文,文章的文,吉祥的吉,文吉,家住在五台山。他說你到五台山,你去問,都知道。他到五台山問的時候,沒人知道。到廟裡面去拜文殊菩薩,拜完了之後問大眾,路上遇到一個乞丐文吉,你們知不知道?人家說文殊菩薩,他才恍然大悟。文殊菩薩,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來無所從來,去無所去。在極樂世界,每一個人見到阿彌陀佛身就是這樣的,一個都不漏,親聽阿彌陀佛說法,這個好。

  底下這一句,「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雖無量無邊,畢竟常如虛空,廣大無際,終無滿時」,極樂世界再多再多的人,不會滿的,不像我們地球,人滿之患,極樂世界人再多,空空曠曠。「是即《往生論》莊嚴量功德成就。莊嚴之量不可限極」,無有極限,這個真妙。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