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六O集)  2015/10/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26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六百三十頁,從倒數第四行看起,「是法」,從這看起:

  「是法,指真實法,即真實際也。不離是光說是法,智慧光明不二也。此光即真實慧也。只以此光宣妙法,乃惠以真實之利,亦即光中之妙用」。這一段說明智慧是真的,真的就不是從外來的,是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跟惠能大師所說的完全相應。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是法,是光,就是具足這些。為什麼?佛在經上說的話,我們要記住,這個話非常重要,一切法不離自性。能大師也告訴我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萬法,它要不具足,它怎麼能變現得出來?遇到緣自然就流出來,沒有緣不現,所以經上講隱現;現不是生,不現不是滅,不生不滅,是什麼?是一切萬法,不生不滅,這是法性。

  我們這個世界一切法有生有滅,這是指什麼?六道十法界。六道十法界,因為有了個妄心,妄心就是阿賴耶,阿賴耶是生滅法。它從哪裡來的?它是自性的影子,它不是自性。經上告訴我們,由於一念不覺而有無明。不覺就是無明,明就覺悟,所以無明就是不覺。從這個地方,從不覺就演變成三細六粗,三細相,業相、轉相、境界相,於是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輪迴。六道十法界是假的,《金剛經》上講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指的就是六道十法界,它不是真的。對實報土而言,實報土稱為是一真法界,真的,為什麼?實報土是心現,沒有識變。實報土的人,就是法身菩薩們,從圓教初住以上,四十一個位次,他們都是破無明證得法身,沒有生滅。所以住在實報土稱無量壽,那個地方沒有生滅的相。極樂世界殊勝,殊勝在哪裡?殊勝在它的方便土跟同居土都是法性身、都是法性土,也就是說也是不生不滅。這個不是我們轉識成智,我們沒這個本事,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阿彌陀佛無量劫修行功德的加持,讓我們享受實報土法身菩薩的待遇。這個是非常稀有難能可貴,除了極樂世界之外,找不到第二個地方有這種情形。

  於是我們就曉得,極樂世界度眾生是度誰?六道眾生。六道可憐,墮在六道裡頭長劫輪迴,多苦!彌陀在因地見到,發起大慈悲心,要度六道苦難眾生,特別是三惡道。惡道不能去,古諺語所謂「惡道一墮五千劫」,時間是用劫算的,就是小劫也不得了,五千個小劫還得了!什麼時候你才能出得了頭?墮在三惡道的,有又來的,那都是無量劫修行的基礎,如果沒有無量劫修行,哪有那麼容易你又到人間來!到人間來怎麼樣?迷的多,悟的少。特別是我們今天這個環境,內貪瞋痴慢沒斷掉,自私自利沒放下,外面七情五欲的誘惑。所以很容易又墮落,很可怕!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我們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完全迷了,完全不知道,隨波逐流。到人間來,這短短的幾十年,像吸一口新鮮空氣,一轉生又下去,又沉下去了,佛菩薩眼睛裡頭叫可憐憫者。我們對於佛法、古聖先賢的教誨,存著懷疑,不相信,這就是罪,這就是業。你看這經上說得多清楚,古聖先賢說的話從哪來的?從真實之際裡頭流出來的。

  佛說法不離是光,這個光是智慧光,無量光。智慧光,光明就是智慧。所以這裡說得很好,智慧、光明是一不是二,「此光即真實慧」,《無量壽經》講的三個真實,真實智慧。「只以此光宣妙法」,這確實,佛這些法從哪來的?從無量光裡頭流露出來的。我們今天自性裡頭光沒有了,光變成煩惱,無量無邊的煩惱。我們跟人談話,都是想想,這話要怎麼說;想一想就不是光了,是從煩惱裡頭流出來的。佛說法,菩薩乃至於阿羅漢說法,從來沒有說想一想再說。世間聖人教我們說話要小心、要謹慎,雖不用三思,再思可以。你看,這就小心謹慎,多想想這話怎麼說。佛菩薩這些聖人,他不是的,他是從三昧裡頭流出來,法身菩薩是從自性裡流露出來的。法身菩薩是我們經題裡所說的覺,聲聞、緣覺是經文裡面所說的清淨、平等。我們有沒有清淨心?我們有沒有平等心?清淨心是二乘,聲聞、緣覺;平等心是菩薩,三賢菩薩;覺是稱聖人,是地上菩薩。如果我們在此地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時時刻刻對聖賢生恭敬心、生仰慕心,不敢輕慢,我們才能得利。

  現在人崇尚懷疑,為什麼?接受科學教育。中國人古時候,小孩從出生就教他要誠敬,真誠恭敬,決定不能懷疑。所以古人學聖賢容易,學佛菩薩也不難。現在難了,難在哪裡?難在根壞了。根就是誠敬,真誠恭敬。現在真誠恭敬沒了,對人都懷疑,對父母懷疑,對老師懷疑。古時候對父母、老師是決定不懷疑的,是絕對不會欺騙我的。現在普遍都有懷疑,兄弟之間懷疑,沒有一處不懷疑,對古聖先賢懷疑,對祖宗懷疑,對聖賢懷疑,怎麼辦?聖賢人少了,不來了,為什麼?找不到學生。聖賢的典籍還在。典籍怎麼樣?看不懂,就擺在面前,就看不懂。你能說我們現在看懂了嗎?看第二遍的時候,發現前一遍沒看懂的,這一遍看懂了;看第三遍的時候,第二遍沒有看懂的,第三遍看懂了。到什麼時候才能完全懂?明心見性就完全懂了,沒有明心見性,其妙無窮,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聖賢教育、中國傳統文化,講究的是什麼?開悟。大徹大悟就是聖人,大悟是賢人,小悟是君子。君子欺不欺騙人?不欺騙人。小人欺騙人。中國過去社會是聖賢君子的社會,現在聖賢君子被人懷疑了,懷疑的人當然不是聖賢君子。我們怎麼辦?是隨順大眾還是隨順古人?隨順大眾就搞六道輪迴,隨順古人有出頭的日子,別人都不信,我相信。做人基本的態度,別人對我懷疑,我對別人誠信,這才行。別人不相信,我相信。別人說出再多的道理,我也不為他所動搖,我們相信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們的利益天天在增長,為什麼?誠敬增長。不為外境所動搖,不跟人對立,決定不欺騙人,不欺騙自己,不欺騙任何人。這從佛法裡得來的,這是真正的寶,與性德相應。

  下面這一句是說聖賢人說法,佛、菩薩、阿羅漢他們怎麼說的?那就是前面這一句,「不離是光說是法」。是光,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法是從自性般若智慧流出來的,智慧光明是一不是二,此光就是真實慧。本經講三個真實,「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之利」。所以,「只以此光宣妙法,乃惠以真實之利,亦即光中之妙用」。所以大乘經上常說,「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世間世智辯聰,他不能理解,為什麼?他用妄想分別執著,他沒有用性德、沒有用真誠恭敬。用真誠恭敬的人,能體會到幾分;用妄想分別執著,把它當作世間法來學習,他決定莫知所云。這個是大乘法的難處。縱有聰明才智,他想偏了、想歪了,不是自性裡面的智慧。如果我們真正把這一關透過,明白事實真相,我們對於聖賢、對於經典那一分恭敬心生起來了,這個就能得利益。

  「是故《讚佛偈》云:有量諸相蒙光曉」。這一句有量的諸相,前面這四個字是說我們現前的社會,六道十法界這些相,蒙佛菩薩為我們說法,說清楚、說明白,我們就覺悟了。這個曉就是覺悟,就是諸法實相我們就明白了。明白了之後怎麼樣?就會把這個東西放下;放下,我們自性的智慧就慢慢向外透,就這麼個道理。為什麼不能放下?把它當真了。很難。佛菩薩給我們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凡所有相,你能放下嗎?你能捨掉嗎?不能。為什麼?佛經上講的,聽了,聽了很多遍,很熟悉,也會講了,做不到。並沒有以為佛這句話是真話,縱然不反對,裡頭問題很多,病就發生在這裡。那怎麼辦?懺除業障,要真正懺悔。用什麼方法懺悔?最好的方法,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全放下,這真懺悔。求阿彌陀佛加持,讓我們開一點智慧,經上講的諸法實相,我們真聽懂了。什麼叫真聽懂?真放下了,不再掛在心上,真放下了。這樁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難在哪裡?無明懷疑的習氣太深,這個疑的根拔不掉。

  我也不例外,可是我得力於科學家的報告,近代量子力學家,我看到他們的研究報告,物質分到微中子就不能再分,再分就沒有了。微中子就是佛經上所說的極微色,或者說鄰虛塵,虛是虛空,跟虛空做鄰居,所以這個物質再一分就沒有了,就這個意思。現在量子力學家發現微中子,把它一打破,沒有了。發現什麼?發現是念頭高頻率振動當中產生的幻相,是假的,不是真的,沒有真的。原先以為微中子還是真的,現在微中子一打破,知道沒有真的。我看到這個信息,想想佛經上所說的,這佩服得五體投地。真搞清楚,怎麼樣?對於身心世界再不留戀,一切都可以隨緣,沒有執著了。沒有我要怎樣怎樣,我想怎樣怎樣,這個念頭沒有了,什麼都隨緣,隨緣度日;好好把這一句佛號念好,這倒是真的。海賢老和尚告訴我們真話,那個話是從自性般若裡頭流出來的,「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往生極樂世界就是成佛,這不是假的,真的,「其他啥都是假的」,什麼都是假的。我是科學報告幫了個忙,一下把我提升起來,我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什麼都不放在心上,為什麼?假的;放在心上就是一句阿彌陀佛,真的,它能幫助我往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我們今天修行唯一的一個目標,什麼都不求,就求往生。這個世間,有緣,幫助眾生,幫助正法久住;沒有緣,老實念佛,到極樂世界就見阿彌陀佛。緣呢?緣也不去想它,有很好,沒有也很好,都好。我們才能上軌道,才能搭上開往極樂世界這一班列車,就上車了,不要在底下再耽誤時間了。極樂世界這個蓮花車是不等人的,緣來了趕快上去。

  所以一切經教統統都是光中的妙用。《讚佛偈》上這一句,其味無窮,你看到是有量的諸相,不是無量的,有量的。承蒙諸佛菩薩、善知識的開導,終於明白,搞清楚了。「因此智慧光明之真實明,能開曉諸有中一切之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亦指開曉一切諸有中之眾生。故云有量諸相蒙光曉,一切眾生蒙此光益而曉了真實之慧也」。

  《論註》裡面說得更好,請看六百三十一頁第一行,「若遇阿彌陀如來平等光照」。平等,心平等,則無有一法不平等。怎麼個平等法?宗門裡面很多公案,二祖見達摩的時候,求達摩給他安心,我心不安,求達摩給他安心。達摩說: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他回光返照,找心,「覓心不可得」。達摩接的一句,「與汝安心竟」,我替你安好了。這什麼意思?平等。什麼叫平等?不可得。真的不可得,真的是自性,自性變現的所有現象也不可得;不要以為妄的不可得,我放下了,還有個真的。你還有個真的,那個是妄念,也沒有,真妄都沒有。妄沒有了,哪來真?妄沒有了,有個真的,你沒有離開二邊,邊見。二邊不離,有中道,中道也是假的,也是個名詞而已。二邊不立,中道不存,徹底放下。淨宗它妙就妙在這裡,讓你留一尊阿彌陀佛,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真是假,不要起心動念,不要去想它,念到底。相信阿彌陀佛真有、極樂世界真有,我決定求往生。你就對了,你這一生就了脫。

  我們有沒有遇到阿彌陀如來平等光照?有沒有遇到?遇到了,在哪裡?就在現前。現前我沒有看到。《無量壽經》經本就是,你眼睛有沒有看到?看到了;耳朵有沒有聽到?聽到了。看到沒看懂,也沒有聽懂,這是自己業障。業障是什麼?就是拉拉雜雜東西,無明習氣、煩惱習氣沒放下。心染污,不清淨;心雜亂,不平等。阿彌陀如來清淨平等光照,我們自己染污的心、雜亂的心,不相應。佛光普照,從來沒有間斷過,一切處、一切時都是!可是我們總是用染污的意(末那識),用分別心(第六意識),總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就錯了,這就是六道凡夫,這就是可憐憫者。為什麼?不知道是假的,不知道它是空的,以為它有,問題出在這裡。

  下面說,「是等眾生,種種意業繫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意業。是即蒙光曉之義」。這個光就是指這一部《大乘無量壽經》,學了《大乘無量壽經》明白、搞清楚了,把這些雜染放下。放下,就是種種意業繫縛放下。繫比喻繩索,繫縛是用繩索把他捆綁起來。這就說的六道眾生統統得到解脫,解是解開,這些繫縛解開了,脫離,自由了,入如來家,如來家就是極樂世界。畢竟得平等意業,一生到極樂世界,清淨平等覺就現前。染污沒有了,清淨心現前;分別沒有了,平等心現前;覺而不迷了,這就是蒙光曉。「亦即惠予眾生真實之利」,不是假的,佛惠眾生真實之利是平等的,不是虛妄的,是真實的。世間所有的利全是假的,財物是假的,包括身也是假的,身外之物就更不必說了,要看清楚,全是假的。假的都要放下,真的要提起來。真是什麼?對淨宗所說的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要相信是真的,這個不是假的,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我們決定不能放棄,一定要把它抓牢、抓住。

  人不止這一生,生生世世都在六道裡頭迷惑顛倒,都在六道裡頭摸索,永遠摸不出一條光明的道路。這一生當中遇到這個法門,你太幸運了!可是多少人遇到怎麼樣?習氣太重,他沒有得到佛法真正的受用,他把它用歪了、用邪了,拿著佛法去搞名聞利養,這就錯了,不但沒有積功德,他造罪業。這個罪業造得重,比什麼都重,假借佛法而來破壞佛法,讓大眾對佛法信心喪失,斷眾生的法身慧命,這是無間地獄。我們今天看看,這樣的人有沒有?有,不但有,還很多。能不能勸告?不能,迷得太深了,回不了頭,真正學佛的人不多。特別是淨宗法門,真學真往生,真學真有成就,惠予眾生真實之利,絕對不假。

  十二光,這是第一段,無量光佛。我們再看第二句,『無邊光佛』,「《讚阿彌陀佛偈》云:解脫光輪無限齊,故佛又號無邊光。蒙光觸者離有無,是故稽首平等覺。」無邊光是解脫光,蒙光觸者就離有無,所以它是經題上的平等心。前面無量光,讓我們得清淨心;第二尊無邊光佛,叫我們得平等心。無邊,沒有邊際。觸者,接觸到這個光明,平等覺就現前。《讚阿彌陀佛偈》曇鸞法師作的,「曇師此讚遠勝餘師」。古德講解的時候,曇鸞法師這個偈子作得好。「義寂解,無邊曰無邊際故」,沒有邊際;「淨影曰:廣也」,都比不上曇鸞法師的圓妙,「曇師以解脫光註無邊光」,妙!解脫了。「解脫者,涅槃三德之一。復名之為輪。輪者,圓具之義。表解脫之德圓滿具足。無限齊者,離一切局限與齊同。離有無者」,有要離掉,無也要離掉,「離有無之二邊」。「離一切邊」,有無是二邊,大小是二邊,凡是對立的都屬於邊見,離一切邊,邊見破了,「從容中道」。中道也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中道也是一邊,還落在邊見上。佛經上稱它為中道,放在心上就變成邊見。所以「邊中俱離,究竟解脫」,這是無邊的意思。

  也就是《論註》裡面所說的,「畢竟平等意業。末後直云平等覺」,所以偈的最後「是故稽首平等覺」,平等覺就是佛,平等覺也是阿彌陀佛的聖號。「頓顯第一義諦,畢竟平等,萬法一如」,這真平等。萬法如果不一樣,如果有高下,就不能叫一如,不能叫平等。怎麼個平等法?萬法一如。一如是什麼意思?萬法是相,是法相,我們叫它做六塵,六根六塵都是萬法,還有六識,六根、六塵、六識都不離自性,一個性,不是兩個性,統統歸自性就一如。自性空寂,什麼也沒有,所以叫真空。遇到緣它能現相,現相就是能生萬法,不現相的時候它是隱,遇緣它現,隱現不二。現不能說它生、不能說它有,不現不能說它無,隱現是感應,眾生有感,它就有現。六道的眾生有感,它現六道;十法界的眾生有感,它現十法界;法身菩薩有感,它現實報莊嚴土,感應道交,妙不可言。不能說它空,不能說它有,說空、說有,你都著相,你都迷了。所以說二邊不著,中道不存,你保持在覺悟的狀態,不迷。曇鸞大師這個讚,「剖顯無邊光佛號之深義,此真能讚佛者也。」念老要不給我們提醒,我們不容易看出來,他這一提,我們再一想,是不錯,確實古大德的解釋比不上曇鸞法師,他讚的意思很深,這是真正能讚佛的。

  第三,『無礙光佛』,「無礙者,憬興、義寂曰:無障礙」,用無障礙來解釋,沒障礙。《淨影疏》裡頭說「自在」。「曇師讚曰」,看曇鸞法師的讚歎,「光雲無礙如虛空,故佛又號無礙光。一切有礙蒙光澤,是故頂禮難思議」,意思好!下面念老給我們解釋的,「其意為,光如虛空,故無障礙。本體常寂,妙用無窮。自在無礙,光明遍照,一切有礙」,有礙是有情,指十法界的眾生。十法界的眾生,「皆蒙光益。故云難思議也。」是故頂禮難思議,難思議是不可思議,無法想像。佛光注照,加持眾生,眾生很多,得到加持的利益不相同,有得大利益的,有得小利益的。大利益是開悟,小利益心清淨平等,大利益是覺。這些都能夠幫助我們堅定對淨土的信心,幫助我們堅定求生淨土的願心,這就不可思議。皆蒙光益。

  我們繼續再看下面,第四尊『無等光佛』,這一句「見唐宋譯」。這說明這個名號的來歷,唐譯的本子,五種原譯本裡頭,跟宋譯都有無等光。《魏譯》的,康僧鎧的本子是「無對光佛」,不是翻無等,是無對。「淨影曰:他光不敵,名無對光」,其他的光明比不上無等光,比不上。「憬興曰:非諸菩薩之所及,故無對。」這個說法,諸菩薩是指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不能比。曇鸞法師讚曰:「清淨光明無有對」,無有對是法性本具的清淨光明,「故佛又號無對光。」無對與無等意思相同,「無有等對,即是絕待」。這個光,光照一切法。《首楞嚴經》裡面所說的,「我真文殊,無是文殊。此顯無等無對絕待之義」。這個絕待,我們常講十善、六和、六度,十願、四十八願,乃至一切法,無一不是絕待。後面講的,無對絕待之心,感絕待之法。《首楞嚴經》裡頭文殊菩薩說的,我真文殊,無是文殊,這個是顯示無等無對絕待之義。「若是文殊,則二文殊,便有等對矣。故知無對光佛號,其義甚深」。

  我們從什麼地方去體會?要從性德。為什麼?世出世間一切法裡頭,只有自性是絕待的、是無等的。一切法,這講世出世間一切法,全都是從自性流出,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惠能大師在黃梅所說的這首偈子,「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絕待,這是無等。由此可知,神秀的境界還有等有對。惠能大師給它改了,真的是無等無對了,改得很好。我們從這個地方去體會,真正體會到的時候要能用上,怎麼用?放下。不但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無為法也不例外。無為從哪來?從有為建立來的,有為的對面是無為,真的是像能大師所說的「本來無一物」。無為本來無一物,有為本來也無一物,這些現象是幻相而已。《金剛經》上說得好,「如夢幻泡影」。夢幻泡影有沒有?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沒有。所謂「開口便錯,動念即乖」,你動個念頭想,錯了,你打妄想了;你想開口說,錯了,不能開口。這就叫「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妙!教我們什麼?教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要學無等光;就是要學「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世法、佛法本來是一法。

  第五是『智慧光』,「淨影曰:於法善照,名智慧光」。「憬興曰:光從佛無痴善根心起」,貪瞋痴的痴,無痴,三善根不貪、不瞋、不痴,是從無痴善根心起用,「復除眾生無明垢心(這個地方是「無明品心」)」,這裡這個字可能是個錯字,我這上面旁邊註了一個垢,塵垢的垢,就是染污。無明是一切煩惱的根源,自性般若智慧能破無明,底下說,「故智慧」。下面引的是曇鸞法師的讚,曇鸞法師這一段,對十二光讚得好,他的讚說,「佛光能破無明闇,故佛又號智慧光」。「後兩者,均以破除無明而名智慧。彼佛智光,能蕩除我等無明心垢,惠予我等真實之利,是故彌陀稱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憬興師說的,光從佛無痴善根心起,從這三善根流出來的。流出來什麼?它能除眾生無明垢心(塵垢的垢,那個「品」字是塵垢的「垢」),無明是一切煩惱的根。後面兩者,均以破除無明,而名智慧。彼佛智光,能蕩除我等無明心垢,惠予我等真實之利,是故彌陀稱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八個字是十方諸佛如來對阿彌陀佛的讚歎。這個讚歎,曇鸞大師在讚頌裡面,是用「破除無明而名智慧」,說佛的智慧光,能蕩除我等無明心垢,惠予我等真實之利。

  我們得到了嗎?每天這個經念一遍,就是光照一次。確實我們是染污太嚴重,無明心垢太嚴重,雖然佛光天天照,讀一遍就是照一次,我們心裡面的染污,好像沒減少,智慧沒有開。這原因是什麼?是我們的業障習氣太重,不是佛光不靈,我們迷得太深,讓佛光透不過去,我們被照的這些眾生居然沒有感覺。所以經典的教誨,我們沒有能夠依教奉行,原因在此地。這個問題怎麼解決?解決的方法,古人說過,我們要相信,那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讀的時候用真誠心、用恭敬心,不能分別,不能執著。如果讀誦的時候還有分別執著,還去想經裡頭的意思,那就把讀誦的功德破壞了。讀誦不許可有意思存在,這就對了。一直念下去,念到其義自見,恍然大悟,就真明白了。所以遇到經上有困難的地方,不是經難,是我們自己有障礙,有業障。懺悔業障最有效果的方法,還是信願持名。本經上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就這句。這個是懺悔法裡頭至高無上,只要你真誠恭敬一向專念這句佛號,自然有感應。念的時候,不必求感應,有求感應的心,那是染污,也把功夫破壞了,一無所求。念到純熟,煩惱控制住,智慧就現前,就其義自見。這是古聖先賢所傳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上一次,胡小林居士到香港來看我,告訴我,他最近六年專攻《起信論》,古人這兩句話一點都不錯。他說我一千遍念完,許許多多的意思看出來了,自然向外冒;再讀一千遍呢?意思就更多了,前面一千遍沒有看出來的,就冒出來了。遍數愈多,意思愈精愈妙,其味無窮!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來給我做證明,一點都不錯。所以古人有個諺語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能做得到,鍥而不捨。一句佛號念到底,像海賢老和尚,他真解決了。

  我們再看下面,第六尊『常照光』,「見《宋譯》。常寂光中,寂而常照,故名常照光。《魏譯》為不斷光」,不斷就是常照的意思。「淨影曰:常照不絕,名不斷光。」這《淨影疏》的解釋,《魏譯》。「憬興曰:佛之常光,恆為照益,故不斷。」我們看曇鸞法師的讚,這只有兩句,「光明一切時普照,故佛又號不斷光」,不斷就是常照。「一切時普照」,不迷,破迷開悟,「正是常照之義。」我們業障煩惱習氣很重,常照光裡面是常照,從來沒間斷,我們知道,我們相信,但是我們沒有得到光的利益。光的利益是什麼?破迷開悟,我們依舊迷而不覺,這我們來找毛病,到底發生在哪裡?為什麼有人得利益,有人不得利益?我們是屬於不得利益這邊,問題在哪裡?我們心不清淨,我們心不平等,所以佛的常照光,我們沒得到受用。這個光是永遠不斷的,日夜都不間斷的,如果得這個光的利益,我們的心清淨、平等了,清淨平等覺都得到了。我們的無明煩惱,用什麼方法把它消除?讓我們能夠在佛的常照光中。這是什麼地位?給諸位說,這是法身菩薩。法身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得到佛的常照光,日夜沒有間斷。這些菩薩們住在實報莊嚴土,因為佛光普照,佛光遍照,他們不會退轉,一直等到無明習氣斷乾淨,他們證妙覺果位,回歸常寂光,就證得圓滿的法身,是這個意思。

  下面第七,『清淨光』,「淨影曰:離垢稱淨。」垢是染污,沒有染污這叫清淨。我們經題上,修行的綱領,五個字,第一個就是清淨。清淨心裡面沒有染污,什麼是染污?有我,我就是染污。因為有我,所以就有自私自利,就有七情五欲,就有貪瞋痴慢,都從我發生出來的。佛一開端,頭一個就是教我們破除我見。我們知道小乘初果,要把五種見惑斷了,就能證得初果。五種見惑裡,頭一個身見,執著身是我。這樁事情,我們要怎麼辦?這個問題,要是功夫不得力,念佛不能往生。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早年間,我在台中求學,李老師常說:咱們蓮社蓮友,念佛的同修,一萬人當中,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三、五個。真往生了,其他都不能。什麼原因?身見沒放下,起心動念都是為這個身在想。特別是年老的,想什麼?想身體健康,想怎麼保健,想怎麼多活幾年,跟印光大師教的方法完全搞錯了。印光大師晚年他就想「死」字,他沒有想要多活幾年、要保健身體,沒有。天天想死,死怎麼辦?求生極樂世界,天天想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往生,這個對了。這個世間不能留戀,留戀這個世間出不了輪迴,太苦了!我們自己一定要明瞭,一天到晚,念念不能忘記,願生西方淨土,信願持名,這就對了,萬緣放下。學了這個佛法,一定要管用,要用上。

  我們看底下的註解,清淨光。淨影曰:離垢稱淨。遠離染污,心就清淨。心裡只裝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不要裝,就清淨了。憬興大師說:「從佛無貪善根而現,亦除眾生貪濁之心,故清淨。」五濁惡世,濁就是染污,濁就是不清淨。貪就是濁惡,五濁裡頭的貪瞋痴,要把這個心放下,什麼都不貪。什麼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完全是虛幻的,我們被這些假相蒙蔽,被它們欺騙了。曇鸞法師讚裡面說:「道光明朗色超絕,故佛又號清淨光。一蒙光照罪垢除,皆得解脫故頂禮。」下面是念老給我們的解釋,「故知此光明朗離垢,復能為眾生消除貪濁與罪垢,故號為清淨光。」它能幫我們清理,這個光裡頭有智慧。這光在哪裡?這十二光總的來說,都在一句佛號之中;廣義來說,這一部《無量壽經》,就是十二光。我們用真誠心、恭敬心讀一遍,這十二光就照一次,處處在提醒我們,我們要懂得,「願解如來真實義」,開經偈說的。佛的名號清淨,《無量壽經》所說的清淨,依教奉行就是清淨光照注。

  下面引《往生論》上說:「此三種成就願心莊嚴。略說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往生論》裡面說得好,什麼是一法句?這個三種成就莊嚴,就是國土成就莊嚴、佛成就莊嚴、菩薩成就莊嚴。佛菩薩是正報,國土是依報,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往生論》上,國土說了十七種;對佛讚歎,阿彌陀佛說了八種;讚歎每一個往生極樂世界的大眾,說了四種,總共二十九種莊嚴。這成就願心莊嚴,誰的願心?阿彌陀佛的願心,我們每一個往生的人都要有這個願心。略說入一法句,一法句是清淨句,什麼是清淨句?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是知清淨一名,體是真實法身。廣攝國土、佛、菩薩三種莊嚴」,這是念老給我們註解的。「故《漢譯》彌陀名號為無量清淨佛」,阿彌陀佛也叫無量清淨佛,「又彌陀密號為清淨金剛。當知清淨二字,其義甚深。」這也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再看底下一尊,八、『歡喜光』。「淨影曰:能令見者心悅,名喜。」見這個光,法喜充滿。「憬興曰:從佛無瞋善根而生,能除眾生瞋恚慼心,故歡喜。」這個我們看到佛門天王殿裡面供養的彌勒菩薩,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就是表歡喜光,叫每個人看到心裡都能生歡喜心,所以非常好。「曇師讚曰:慈光遐被施安樂,故佛又號歡喜光」。「安樂者,如《法華》曰:身意泰然,快得安隱。佛光能令眾生安樂歡悅,故名歡喜光。」這裡頭要記住一個總的原則,那就是光明跟智慧是平等的,光就是智慧,智慧起作用就稱為十二種光,體都是真實智慧,真實智慧有這麼多的德用。真實智慧從哪裡來的?自性上本有的,自性裡頭本有,不是外頭來的,心清淨它就現前,心不清淨它就變成煩惱,它的反面是煩惱。所以清淨心重要,我們根塵接觸不被六塵染污,清淨心就現前,這十二種功德也就自然明顯的顯示出來。這自性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

  第九種,『解脫光』,「見《宋譯》」,《魏譯》本裡頭沒有,「故古諸師未有註釋」。自古以來這些註經的,中國註經的只有兩個;日本多,日本註解《無量壽經》的有二、三十種。「但《魏譯》中有炎王與無稱兩光」,炎王光與無稱光,有這兩種。「曇師讚曰:佛光照耀最第一,故佛又號光炎王。三塗黑暗蒙光啟,是故頂禮大應供。又:神光離相不可名,故佛又號無稱光。因光成佛光赫然,諸佛所歎故頂禮。」曇鸞法師有兩首偈,這兩偈實實在在講,都是讚歎解脫光。「神光離相、因光成佛,是顯解脫光自覺之德」。脫是脫離,解是解除,解除煩惱的束縛,脫離六道十法界之苦,這叫解脫。所以這是解脫光自覺之德。脫離六道十法界,他就往生到實報莊嚴土,念佛的人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其他的不是求往生的,真正證得解脫光,他到華藏世界去了;密宗有到密嚴世界。這個是顯示自覺之德。「佛光第一、三塗蒙光,是顯解脫光覺他之益」。三途是三惡道,三惡道當中過去在天上人間學佛功德深,所以他也蒙光注照。

  咱們現在時間到了,好,我們就講到此地。下一堂課,我們從解脫光,從第九解脫光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