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答問 (第三十二集) 2000/10/20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21-090-0032
問:湖北周居士問,「師父教我們孝養父母,最重要的是養父母的心。師父少小離家雲遊四海,兒行千里母擔憂。我們學佛不吃肉、不看報、不玩樂,長輩家人同樣擔憂,請問這算不算是孝養父母?」
答:我們生在動亂的時代,有時候是親人沒有辦法團聚,這種情形在我們這一代是非常普遍。抗戰期間,我們都是在學的兒童,那個時候中國跟日本作戰,我們被日本人追著跑,所以在抗戰期間做父母的人跟現在的父母心情不一樣。我們大概從九、十歲,就被父母訓練過獨立的生活;也就是說日常生活的煮飯、燒菜、洗衣服,這些統統要學會。什麼原因?怕在戰亂的時候全家人散失,小孩沒有生活能力,恐怕就活不下去。所以那個時代跟這個承平時代不一樣,那個時代隨時可以家破人亡,所以每個人都有高度的警覺。
我們從小就離開父母,抗戰期間的後半期我們都住在學校裡,學校就是家,我們就在學校裡生活,這是由國家照顧,就像當兵一樣,國家發一份糧食,發一些零用錢,也有救濟衣服。實際上,我們那時候都是難民,老師對我們的恩德,實在講是超過父母。所以我們的師生、同學感情非常深厚,絕對不是現在人所能理解的。少小離家雲遊四海,這是沒有辦法的,而且是父母囑咐的;在那個時代趕緊走,不走可能就被日本人抓去,就殺掉了,這種情形你們很難理解。
學佛不吃肉、不看報、不玩樂。在我們這一代,因為離開太久了,我離開父母兄弟,整整三十六年沒有聯繫,以後改革開放之後才想辦法聯絡到。像我們這個情形,現在還都有,前幾天你們看到南北韓,他們家親眷屬隔離比我們的時間還要久,這種是變亂的社會。在新加坡這邊同修,是非常幸福,沒有遇過這些災難。學佛,家人不了解,當然感覺得這很悲觀,為什麼這麼消極出家,以後明白了,這才曉得出家的殊勝之處,這是他們意想不到的。
問:「師父說一個人修學,既要好老師又要好的同參道友,我有好老師難找好的同參道友,也沒有時間去找,請問在家獨修行不行?」
答:好老師與好同學,古人說得很好,這是可遇不可求。我們要刻意去找,很難找得到,這都是緣分;但是一定要有求老師、求同參道友的意願,有意願你才會遇到。如果你連念頭都沒有,你就不會遇到。為什麼?有念頭就有感,有感就有應,有感還沒有應,那是我們自己有障礙,這所謂是業障,業障消除之後感應就會現前。所以決定要有求的意願,如果實在遇不到,在家裡自己好好的修學也是很好。
問:「我們黃州有一些同修,經常請其他法師講開示,我都不願意去,並勸他們也別去,請問這樣對嗎?恆順眾生又怎麼講?」
答:普賢十願是對法身大士說的,法身大士可以說都已經成佛了,但不是圓滿的佛,都是法身如來。普賢菩薩勸導他們要恆順眾生,我們也要學,很難學得像,但還是應當去學習。一切都能夠隨順別人,就是說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在隨順的時候,一定要觀察清楚,他是善法我們就隨順,他是惡法我們不能隨順。如果他是殺人放火、邪知邪見,我們隨順就錯了;隨順是理智的,而不是感情的。
如果我們修學確實開悟了,所有一切眾生講經說法,我們都可以去聽,只要他講的是正法不是邪法,邪法去聽就錯了。正法去聽,雖然跟我們學的法門不一樣,我們也應當去,這是莊嚴道場。讓初學的人看到道場聽眾很多,增長他的信心,用意在此。現在的話叫捧場,甚至於初學出來講經的人,我們也都應當要捧場,只要他說的是正法不是邪法,莊嚴道場是正確的。如果自己功力不夠,聽別人講其他法門,我們心裡做不了主,會跟著去了,這就不可以。這是你沒有定力,你修學沒有基礎,這種狀況之下就不許可,你不去是正確的。你去聽不受影響,這是正確的,但是一定要辨別邪正,要分清楚。
問:「師父教我們轉六識為妙觀察智,請問怎樣轉?譬如我單位準備興建一個三星級的賓館交給我負責,我歷時八個月設計了十四個建築方案,只選一個,不分別怎麼選?」
答:轉識成智是一樁難事,這一轉過來, 你就不是凡夫,你就是聖人,所以現在你轉不過來是當然的。為什麼?你的智慧沒有開、煩惱沒有斷,你怎麼能轉得過來?這一轉過來,不但六道輪迴沒有了,十法界也都沒有了;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都沒有轉得過來。我們一定要知道,不轉識成智就出不了十法界,但可以出六道輪迴。要想出十法界,入華藏世界這是作法身大士,一定要轉識成智,轉煩惱為菩提,識就是煩惱。
你現在單位叫你做的事情,你就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去做就好。轉識成智的事情,最好是到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學,在我們這一生中是決定做不到,我們只求老實念佛往生淨土,到西方極樂世界再轉八識成四智,分成兩個階段來辦。
問:「師父說讀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我每天早晚讀《無量壽經》一遍,念往生咒三遍,念聖號十口氣,三管齊下,其餘時間專看老人家講經說法及開示,請問這樣修學是否妥當?」
答:這樣修學很妥當。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不是我說的,這是古來祖師大德勸人念佛的話。用意在什麼地方?專精,功夫愈專注愈得力。我們要記住,戒定慧三學是佛法的總綱領,不僅是釋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修行證果,教化眾生,都離不開這三個原則。
「戒」是如法,守規矩,守法。守規矩、守法,你就能得定,定是修行的樞紐;定到一定的程度,就開智慧,智慧是我們學佛的目標。總綱領必定要知道,我們現在只能夠依照規矩、方法來修學。這個地方求定,甚深的禪定是不容易得到的,但是很淺的定,我們淨宗講的功夫成片,我們一定要能夠得到;你得功夫成片,往生就有把握了。
有人問,什麼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什麼樣子?我們簡單講,你一天到晚心裡面只有一個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世出世間一切事都不放在心上,都真正放下了,這是功夫成片。如果心裡面還摻雜著牽腸掛肚的事情,功夫成片就破壞了,這是最簡單的說法。由此可知,功夫成片也不容易,這真是許許多多大德所說的,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不多,原因就在此。
我們修淨宗,也可以把它分成幾個階段。我們現在在外面教學也有這樣的概念,對年輕的人,對現在還有家庭、工作,還有責任沒有完成的這些人,我們的重點是把佛法介紹給他,認識佛法,認識大乘,認識淨宗,他可以在公餘的時候、空閒的時候學習。我們因應現在社會環境,真正專心修學應該在什麼時候?退休之後。現在世界許多國家地區都有退休村,美國、加拿大稱為老人公寓,澳洲稱為退休村,馬來西亞講的銀髮計劃。這些人的工作已經放下了,進入養老階段,那應當是專修,萬緣放下,一心念佛。要以念佛為主,而且要聽經,為什麼還要聽講經?聽經是明瞭事實真相,認識西方極樂世界,堅定他的信心、願心;如果他的信願非常堅定,經就可以不必聽。所以,老人退休村,我們想到最理想的,它應該有講堂、有念佛堂,讓他在晚年的時間好好的用功,力求功夫成片,這就是帶業往生,這是一般人都能做得到。
問:「早晚誦經、念佛做課的時候,經常有些莫名其妙的響聲,甚至於突然見到異常現象,使人心驚肉跳。又如今年農曆七月上旬,有一天深夜熟睡時,突然土雷似的巨響,將我的孩子從床上驚到地上,全家三人不由自主的吼成一團,第二天別人都說沒有什麼聲音。請問這是什麼緣故?如何克服?」
答:學佛的人一定要記住,佛對我們的教誨,《金剛經》說得很多,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個大的音聲就把你嚇成這樣,你怎麼能往生?這個現象,也許它正在考驗你的功夫。說實在話,功夫不得力的時候,我們修學沒有魔障;功夫稍微得力的時候,魔障就很多。不得力的時候,你有許多冤親債主,他看你修行功夫不得力,他不理你。為什麼?知道你不成功,到功夫得力時才來找你麻煩,才來報復。如果你修行功夫得力,他慌張了,你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過去你欠他的命,還沒有還他,欠他的錢也沒有還他,你要走了,這還得了!所以妖魔鬼怪都來了。
這種情形,自古以來都有,也是我們常識能夠理解的。就跟我們一般人一樣,平常有過節或者有債務,看到你也無所謂;如果看到你要移民出國了,他就慌了,出國了我到哪裡去找你,想盡方法趕緊先討債,所以麻煩都來了。
往生就是超越六道輪迴、超過十法界,六道裡面的冤親債主會來找麻煩。因此,佛教導我們,我們每天課誦、念佛及聽經,都把這些功德迴向給冤親債主,「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希望他們明瞭,我們的成就對他有利益,我們成就了就是報恩、就是還債,這樣誠心誠意去做,會減少冤親債主的障礙。
居士林的一般同修,不僅是供自己的祖先牌位,我看到有不少人也供冤親債主的牌位。由此可知,我們確實有誠意,過去所做的是迷惑顛倒、愚昧無知造下了罪業,現在學佛明白了,總希望業障能夠消除,跟一切眾生的過節也能夠化解。我們也樂意真誠的幫助他,佛家說「佛不度無緣之人」,無論與我有恩有怨都是有緣,有緣就是有關係,比較容易接近,幫助就方便了。所以,要有幫助一切冤親債主的弘願。
念佛不但是家庭,甚至於道場、念佛堂、講堂,在寂靜的時候,也會有這些聲音,或者有這些現象,這很多也很平常。由此可知,我們的講堂、念佛堂,我們是肉眼凡夫,只看到我們有多少人在念佛,我們肉眼看不到的,比我們看到的人數不知道要多多少。你聽了不要害怕,這些都不是找麻煩的,都是有善心、有善根、有福德的,我們大家在一起共修,所以有的時候會見到他,會感覺到他們有動作。
問:「章嘉大師說:『師父一生是佛菩薩安排的。』請問我們這些凡夫是否也是佛菩薩安排的?若是的,為何不安排成佛?」
答:你這個話問得很好。我也在想,佛菩薩為什麼不安排我成佛?這裡面一定要了解清楚。我在求學及早年學佛的時代,生活都非常艱困,首先對自己的生活如果不能夠安定,不但是學道,求學都會有障礙。佛法講:「法輪未轉,食輪先。」意思就是,無論是求學或者求道,生活安定是先決條件,生活不安定,你就沒有辦法安心求學。所以章嘉大師當時對我這樣勉勵,他教我也是勸導我,只要真正為佛法、為眾生,而不是為自己,你的一生就有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無論是順境、逆境都是佛菩薩安排的。這就是我們把自己要想怎樣做怎樣做,自己計劃自己的生活,把它放下,從來不再為自己去想,這是佛菩薩安排的;如果我們自己還再計劃,還再想要如何的做,佛菩薩就不要操心了,「你自己會辦,我就省事了」。你自己什麼都放下了,他不管不行,他絕對要照顧,這是章嘉大師教導我們的。我想了很久,最後還是想不要自己操心的好,讓佛菩薩操心,自己操心挺累的。這是要真正信得過佛菩薩才行,如果對佛菩薩沒有信心,你很難做得到,要有完全的信心。
《楞嚴經》裡面所謂的「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決定不再為自己,活在這個世間也是為佛法溉活、為眾生活,不是為自己活,這樣才能真正得諸佛護念,你的生活才是佛菩薩替你安排的,一切都隨緣,沒有絲毫勉強,這樣就對了。
我們一般人,也想讓佛菩薩安排自己的生活,那一定要發心。如果你不發心,你的心發的不勇猛、發的不真誠,你的一生是業力安排的,就是世俗人講命運安排的。在佛家不講命運,是講業力。如何把業力轉變成願力?真正轉變成願力了,那就是佛菩薩照顧,龍天善神他有責任、他有使命要守護的、要照顧的,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
問:「無論是西方極樂世界還是娑婆世界,生命好像是永恆的,不生不滅,不增不減。請問是否有個定數?若是有,是誰確定這些定數?」
答:你前面幾句話講得很對,生命確實是永恆的,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既然是不增不減,哪來的定數?我們要是以為有個定數,就又打妄想了,我們沒有離開妄想分別執著;若離開妄想分別執著,真相大白,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完全了解。心裡面夾雜妄想分別執著,這是障礙,障礙我們見道。什麼叫「見道」?明瞭宇宙人生真相。你對佛法若稍有一點領悟,這些妄念都會消除。什麼叫定數?什麼叫不定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要是明白這個道理,這個念頭就沒有了。所有現象都不是真實的,都是幻化的,只有生命是永恆的。你說的生命,佛家不稱生命,稱作神識,中國人講靈魂,這是永恆的,是不生不滅的。
六道眾生隨著業力去投胎,在六道裡面捨身受生。前面曾經跟諸位說過,佛家講的兩種生死,「分段生死」、「變易生死」,這兩種生死也是虛妄,也不是真實。但是這個虛妄必須轉八識成大圓鏡智,你才能真正了解,沒有轉八識成四智,你還是免不了墮在妄想分別執著之中,只有程度上的淺深差別而已,由此可知,修行證果確實不是容易的事情。不要想只是妄想分別難斷,就是執著就不容易斷,我們在佛經裡讀到,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執著都沒有了,這才超越六道;分別也沒有了,這才超越十法界;到最後是妄想沒有了,這才證到究竟圓滿的佛果。
佛是教導我們破執著、破分別、破妄想,法相宗講理、講事都講得很多,而且講得非常微細,這是教化眾生的一種手段。你不是喜歡想嗎?就出很多題目讓你想,想到最後你不想了,就放下了;思盡還原,用的是這個辦法。習慣用頭腦的人,習慣用思惟、用思考的人,學法相宗;不喜歡用腦筋的人,有些人不喜歡想,太麻煩了,我不要想,淨宗就是教你不要想。由此可知,佛對於一切眾生的根性不同,教學的方法就不相同;但最後一個目標、一個目的是「一切放下」,你才能見到事實真相。
問:「請問如何辨別正法、正教及正法道場?」
答:這三個問題可以合起來講,這就是一個「正」字。怎樣辨別正邪?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四依法」,是讓我們自己有一個辨別邪正的原則。
第一條:「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道場是不是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建立,道場是不是弘揚真正佛家的經教;如果它講的不是佛家的經教,或者是錯解了佛教的經教,這個道場就不如法。你首先要問是不是如法,佛教經典的標準是《大藏經》,我們要以《大藏經》為標準,它許多的經典在《大藏經》裡面沒有,那就是假的,它是偽造的,不能採取。
第二條:「依義不依語」。我們知道佛經最早是梵文寫的,傳到中國來,經過翻譯,翻譯文字不一樣,言語不一樣,可不可以相信?佛講,只要他翻譯的意思對就可以相信,語言多一句、少一句沒有關係,這是「依義不依語」。《金剛經》是中國人念得最多,《金剛經》在《大藏經》裡面有六種翻譯本,現在流通最多的是鳩摩羅什的譯本、玄奘大師的譯本。六種翻譯本都在《大藏經》裡面;換句話說,都可以依靠,你喜歡用哪個本子都行。為什麼?意思都沒有錯,但是翻的文字不一樣。這樣我們對於不同的譯本,裡面不同的翻譯文字,我們就不會懷疑、不會毀謗,我們都同樣的尊重。這六個本子,你喜歡念哪個本子都可以,都很好,我們都尊敬,都讚歎。像《無量壽經》的本子更多,古人在藏經目錄裡面,看到有十二種譯本,但是有七種失傳,現在保留在《大藏經》裡面有五種。這是佛教導我們「依義不依語」,我們的疑惑就化解了。
第三條:「依智不依識」。這一條很重要。「智」是理智,「識」是感情,學佛不能感情用事,感情常會產生錯誤,一定要用理性去判斷、去觀察。
第四條:「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什麼叫「了義」?什麼叫「不了義」?講法很多,但是我們用最簡單的說法,就是對我有好處、有利益的就是了義;我學了,對我沒有好處,我都用不上,就是不了義,所以學了一定要有用處。就像你在學校念書,你想將來在社會從事哪個行業,你去學某一門知識,學某一種技術,如果你所學的,跟你所做的完全不一樣,你學了都沒用處,你是浪費時間、浪費精力,這就變成不了義。可是,佛講了義有一個中心的原則,就是一定幫助我們在這一生「了生死出三界」,這才叫了義。我們知道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能證無上道,所以《金剛經》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是從理上講,法門雖然平等,我們根性不平等,有許多法門我們學起來非常困難,很難做得到,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根性,確實能夠幫助自己,在這一生當中達到了生死出三界的目的,這個法門對我來講就是了義。
佛說這麼多經典,說這麼多法門,我們如何去選擇?我們對於佛的經教一無所知,《大藏經》又沒有辦法從頭到尾看一遍,怎麼個選擇法?所以選擇有賴於善知識。我們要去找信得過的善知識,我們對他相信,因為他學的時間比我們久,他的經驗比我們豐富,我們請他幫助選幾個給我們做參考,我們就省事多了。世尊很慈悲,唯恐我們自己不會選擇,所以他老人家在《大集經》裡面,為我們指了一個大方向,經文裡面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這是世尊為我們指出的大方向。
我們想想,我們是生在什麼時代?現在這個時代是末法時代,佛說「末法時期淨土成就」,我們就選擇淨土法門,遵循釋迦牟尼佛的指示。淨土法門也非常廣泛,我們在這個法門如何修學?要依靠善知識。善知識裡面有現前的善知識、有以往的善知識,以往這些祖師大德,他們有很多註疏留給我們做參考,幫助我們選擇一個正確的法門。
正法道場,決定是有道風、有學風,這是正法道場。「道風」是什麼?修行,它有他們修行的方法;「學風」是研究探討教理,今天講的講經教學,這是學風。學風、道風都不違背經教,這就是正法道場;如果道場裡面有教沒有修,只有天天講經說法沒有修行,算是半個正法道場;有修行沒有講經說法,也是半個正法道場;圓滿的一定是道風、學風並重。
可是淨土宗又有個特別,像印光大師過去靈巖山的道場,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念佛,沒有講經的,這是純正法道場,只有淨宗可以。進入道場念佛的人,對於淨宗的道理、修行方法、境界都大概了解,到那裡去是專修,不必要再講了,講經是打閒岔。為什麼我們現在一定要解行並重?是我們現在進入念佛堂的念佛人,信心不堅定,還有懷疑,還會見異思遷,所以不能不講經,不能不在教下奠定信心、願心的堅實基礎,是這個原因。
邪正一定要從這個地方去觀察,更進一步的觀察,就是他是不是真的做到了?不管是哪個宗、哪個教派,也不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他要真正如理如法的修行,這是真的,若不能如理如法修學,就是假的。像《了凡四訓》裡面說的原則,有真有假,有邪有正,有偏有圓,有半有滿,你把《了凡四訓》念一念,仔細去觀察,你就會很清楚、很明白,就有能力辨別什麼是正法,什麼是正教。修行的根本基礎就是十善業道,如果他的思想言行與十善業不相應,與十惡業相應,他就是假的不是真的。這樣的人,我們應該怎麼對他?恭敬而不讚歎。善財童子教導我們,我們對他恭敬有禮貌,但不讚歎他,我們不去親近這個道場,不跟它學習。
問:「師父教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我們介紹佛法弘揚淨土,有人信、有人不信,有人與宗教法輪功扯在一起,甚至毀謗。請問我們是否有罪,能否繼續演說?」
答:你沒有罪,你可以繼續演說。我們把自己所學的,我們學多少就說多少;沒有學的、不知道的,他來問,我們就回答:這個我還不知道,我還沒有學到,這絕對沒有過失。孔夫子說得很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千萬不要強不知以為知,那就容易出錯誤,就自己知道的答覆,這樣就好。要把佛法熱心的介紹給人,他信很好,他不信也很好,為什麼?「阿彌陀佛」聽到耳朵裡去了,「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我們知道現在他不信,也許來生來世他就會相信,我把這種子種到他耳根裡去了,拔也拔不出來。
法輪功決定不是佛教。我聽一些人說:「法輪功講,他是在佛法之上,所有一切佛都不如他。」這是假的,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他真的要成佛了,佛跟佛平等,佛佛道同,沒有哪個佛在高、哪個佛在下,沒有這個,絕對沒有。成佛之後,也沒有先佛,也沒有後佛,他是平等的,古人有個比喻,像江河裡面的水一樣,流到大海就平等了。流到大海的海水,你說哪個水先來、哪個水後來的?都沒有。真正有成就的人,心地是慈悲的,心地是平等的。如果還有高下之分,高下之分裡面就貢高我慢,貢高我慢決定是凡夫才有的,那是嚴重的煩惱,他貪瞋痴沒有斷,他是凡夫。這是冒充佛法的外道,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
問:「讀《無量壽經》有些字讀音,不知是否準確,如『行』有的時候念ㄏㄥˋ『樂』有的時候念一ㄠˋ,有這幾種讀法。請問讀錯音是否影響效果?這是否著語言文字相?」
答:這不是著語言文字相,一定要把音念準確,如果自己沒有把握,請問別的同修,要看上下文的語氣,你就知道應該念什麼音。
問:「淨宗有哪些門規,特別是對在家居士,如建佛堂燒香、供佛、拜佛、誦經、念佛,包括給師父寫信,不知稱呼和格式?」
答:這些問題你問我們淨宗學會的這些法師,他們會給你解答。至於對師父寫信這個稱呼、格式,佛門也有一本小書,可以找得到,可做參考。
問:「弟子有以下的心願,但懂得師父教導隨緣而不攀緣。第一個,弟子想奉事師父一天,哪怕一時一刻,甚至於見見面也行。」
答:這個事情不難,隨時可以跟我聯絡,我很願意跟大家常在一起聚會,只要有時間都好。如果人多的話,我們要做安排,安排一個場地,大家在一起見面。
問:「弟子想在新加坡淨宗學會念佛堂念佛一天,哪怕是一時一刻也行。」
答:新加坡淨宗學會念佛堂很小不大,不如在居士林念佛堂念佛。你如果實在願意到那裡念也歡迎,也不拒絕,都可以。
問:「請師父常住於世,講完《華嚴經》、講完《無量壽經》,培養更多的弘法人才,普度眾生。」
答:這個事情,我也隨緣不攀緣,不勉強,如果有機緣的話,我確實希望把《華嚴經》講圓滿。過去我的老師發這個願,他說他要把《華嚴經》講圓滿,然後再講一部《彌陀經》,他就往生。結果《華嚴經》講了一半他就走了,這當然有他特別的緣分,佛法一切都在緣,緣聚緣散。我們大家熱心弘法、修法,依教奉行,就能夠轉業報身為願力身,業報不自在,願力就自在了。願力雖然自在,老師自在,可是大眾不自在,大眾要有人真肯學,佛氏門中,不捨一人。
李老師為什麼《華嚴經》講一半,他就不住世?我們冷靜去觀察,也能夠看出一點跡象。在一個地方住的時間住久了,學的人心裡疲厭了,他又沒有辦法找一個新的地方。眾生的心總是喜新厭舊,在一個地方講經說法說了三十八年,說的連聽眾都討厭了,那怎麼能不走?他不講完也得走,道理我們要懂;好在我到新加坡才三年,沒有那麼長久的時間。我們在國外走的地方很多,常常可以換新地方,李老師在台灣沒出過門,他沒有辦法去換地方。尤其晚年年歲大了,外面人也不敢請講經,雖然他身體很好,總是年歲大的人,請的時候責任太重,萬一照顧不周到,他往生了,請的人負擔不起。所以到台中去看他的人很多,請他出去弘法的人幾乎沒有,這是有特別的原因。
台北關居士問:「弟子讀《無量壽經》,有一個疑問,在法藏因地第四章,『世間自在王如來,在世教授四十二劫』,其時間計算是否如下:人命從十歲到八萬四千歲,每百年增一歲,每一增減為一小劫,如此推算四十二劫時間為五百多億歲,但世間自在王佛說法千億歲,如此一來是否有矛盾的現象,或者為弟子計算錯誤?」
答:大概是你計算錯誤了。為什麼?你計算是小劫,小劫四十二劫,確實只有五百多億歲,而佛講經說法有千億歲了,加了一倍。要知道佛經上講的是大劫,二十個小劫是一個中劫,四個中劫是一個大劫。他的壽命四十二劫是大劫,這時間非常非常之長。千億歲說法,要像我們現在人間壽命來講,人壽就以百歲來講,千億歲說法大概也不過就是一年,就像這種情形一樣,所以不是用小劫來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