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學佛答問  (第六十八集)  2001/3/27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21-090-0068

  這是我們培訓班同學的問題。第一個問題:「佛是常住於寂滅法忍的境界之中,當眾生有感時,佛才有應,這是自性起用。當眾生無感之時,佛所住的寂滅境界和阿羅漢的寂靜涅槃有什麼不同?」

  答:這當然不一樣。眾生的感應,決不是我們想像當中的,我們想像「人家有感,我們這就有應了」,我們都是這個想法,全想錯了。佛的應,連痕跡都找不到,所以說不可思議!如果有一點點痕跡在,那是凡夫,那就不是聖人。不但是佛對一切眾生的感應是不可思議的,菩薩、阿羅漢的感應都不可思議。

  感應,實在講這是從人說的,從人的思想、理念當中來講的,實實在在沒有法子形容,所以就說「感應」,而實際上,感應兩個字都沒有法子形容。所以佛法說到真實處,古人講:「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才講到了真實處。大乘經常說「不思議解脫境界」,什麼叫不思議解脫境界?不思議解脫境界是什麼樣子?我們永遠沒有辦法想像,這是實在的。

  第二個問題:「我們是發心以講經弘法的方式來自度度他。從理論上來講,若是能夠常隨師學,那當然成就是最快速、殊勝的。請開示。」

  答:這個話靠不住。一天到晚跟在老師旁邊,跟一輩子不能成就的人很多,世尊當年在世,這個例子就很多。怎樣才能成就?百分之百依教奉行的人成就,不一定在老師面前,這個才是實實在在的。

  學講經,常常在老師面前,學什麼東西?學他《內典講座之研究》運用的方法,因為這個方法沒有辦法教的。你觀摩的時間愈長,你自自然然在講台上就得心應手,這是要長時間去觀摩的。老師講經可以觀摩,同學講經也可以觀摩。任何人上台去講經,都是我們學習的課堂,你能夠看出人家的缺點,你自己就進步了。看到別人的缺點,想想:我上台有沒有?看到別人的優點,我上台有沒有?所以,一個學講經的人,只要自己沒有講經,無論什麼人,乃至於初發心、初學的人上台講經,我們都要去聽。這是我跟大家講了多少遍,這是跟講經的人結法緣,跟道場結法緣,跟聽眾結法緣,所以法緣才會殊勝。別人講經我不喜歡去聽,因果報應,我講經也沒有人來聽,這一定道理的。所以,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歡喜聽經,不管什麼人講都歡喜聽,你的法緣才殊勝。

  常隨佛學,就是不離開經卷,這個重要。佛所講的這些重要的綱領、原則,實在講,我跟李老師十年,真正得力的是兩句話八個字,我這一生受用無窮,這八個字是他教給我的,「一門深入,至誠感通」,我一生得力在這一句話,要真幹才行!所以,對人對事對物決定用真誠心。真誠到極處叫「至誠」,別人對我們的態度,那個沒有關係,與我不相干,我們一定要以真誠心待人。不管人家誤會也好,毀謗也好,隨他怎麼都好,我們決定不改初心,你就成功了,祕訣就在此地。

  別人怎麼對我們,種種或者是不善的見解,我們曉得,這全是誤會。他如果明白,他就會珍惜。為什麼?人在一生當中遇到一個真心對待的朋友,難!太難得了。這一生當中茫茫大海,哪一個人以真誠心待你?遇到這樣的人,非常非常不容易。我在台中李老師以真誠心待我,章嘉大師、方東美先生都是以真誠心待我,我一生都感激!那是真有學問、真有德行。所以學問、德行,離不開真誠,離不開一門深入。一門深入,成就你的學問;至誠感通,成就你的德行,這是成就自己。所以一定要修自己,不要被外面境界所轉。

  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同學很多,為什麼許許多多同學都被淘汰?禁不起外面境界的影響。特別是逆境,別人是以不善的心行來對你,馬上就退心了,吃虧是自己。我們不退心、不變心,才會有點成就。所以,遇到這種境界,古人教給我們一個方法,關起門來反省、檢點,捫心自問,我有沒有對不起人的地方?檢點我沒有,那就心安理得,別人的誤會,假以時間慢慢自然會化解。這個時間可能要好幾年,可能要十幾年、二十年、三十年,終歸他會明白。明白之後,他會後悔,這是必然的道理。他要不明白,就糊塗一輩子,那就等來生,來生也會後悔的。

  問:「但是現在的困難仍是存在的,譬如說出家在僧團當中修行,首先就必須為大眾服務,而且不能夠自己有選擇,這也是符合修行的精神,因為修行要徹底破除我、法二執。請開示。」

  答:對。為大眾服務,就是我們自己所修所學的落實,這才起用。假如不肯服務大眾,你所修所學的沒用處,你沒有地方表現。所以,修行在哪裡修行?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裡面修行,這是真功夫。不是關著門盤腿面壁,那個不行!那個學不到東西的,一定要跟人接觸,在這裡面增長智慧、增長定功,所以戒定慧三學都在這裡成就的。

  戒學就是懂得規矩,很難!它是活活潑潑的。我們跟中國人在一起,有中國人的習俗、習慣,跟外國人在一起,有外國人的習俗,都要懂,你才能跟他融成一片。連外國人,美國人跟澳洲人就不一樣,他們的觀念不相同,生活方式也不一樣,交際應酬裡面有一些習尚也不一樣,這些都要懂,然後才能跟大家非常融洽的在一起,他歡喜跟我們接觸,歡喜跟我們往來,這個最重要,這是度化眾生的第一個條件。如果對方不喜歡你、討厭你,不願意跟你往來,佛法再好,你也沒辦法教導他。經論上佛常講:「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這一條多重要!所以我們到一個地方,一定要去打聽,多問問那個地方的風俗習慣,多向人請教,以免失禮。入鄉隨俗,大家就能歡喜,和睦相處。

  問:「但是對於我們初學經教的人來說,還是必須依賴有安靜的空間和連貫的時間,才有能力安住在經教上。若是出家在僧團中學習,除了要遵守團體的生活常規之外,也總難免會遇到強過自己定力的業緣來考驗。」

  答:這是有的,不但有而且很多。這種業緣來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功夫境界到什麼程度,常常檢點自己,自己在這裡面求進步。種種在生活上所遭遇的,你不能夠克服,你就被淘汰。修學的人很多,成就的人不多,原因在哪裡?沒有辦法克服。其實修行的功夫就是在克服,說穿了沒有別的。佛教導我們什麼?佛教導我們與人相處、與眾生相處,相處得非常融洽,那就是佛了,成佛了。

  佛何以能跟一切眾生相處得那麼融洽?第一個是平等心,這重要!第二個是清淨心,清淨心是不受污染。順境不生貪愛、留戀,逆境不生瞋恚,跟人就處得很好,就很快樂了。我們滿面笑容,歡歡喜喜對人,這就是布施,布施快樂,布施歡喜,這不要花錢的,別人一定會接受。所以一定要用平等心、清淨心、慈悲心,我們要在這裡落實。別人不高興,我們退在旁邊想想:我們有沒有做錯的地方?做錯的地方要改進,改過就進步了,就是精進。改就有進,不改就沒有進步了。所以真正修行人,障礙愈多,他進步愈快,都是在這裡面磨鍊成就的。

  他下面還有一段說:「這對於尚在教理上扎根階段的人來講,應該不是一種最理想的修學環境。老法師也說過,學經教要趁年輕,在記憶力尚好的時候全心投入,並且不能離開講台太久。如果出了家,不能夠常有這樣殊勝的因緣,而又必須隨順僧團裡的生活型態,那可能就面臨學教和隨順僧團兩難。請開示。」

  答:這個事情在目前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如果僧團沒有辦法體諒我們學講經的,唯一的辦法就只有退出,這是一個不得已的作法。退出,雖然僧團裡面有批評,也給你壓力;換句話說,看你自己有沒有成就。我當年遭遇就是這個情形,僧團給我非常大的壓力,不准我講經。叫我去跟大家一起趕經懺佛事,不許講經,我沒有法子,就離開僧團。到許許多多道場去要求,沒有道場收容。招待我吃一餐飯可以,也客客氣氣待我,要在寺廟裡住一個晚上不可以,逼著我走投無路,所以碰到韓館長。

  韓館長是我的聽眾,知道我遭到這麼大的困難,她跟我說,她家裡是獨立的兩層樓的洋房;這種建築在現在就很少了,是獨立的。她的樓上,是她小兒子一個人住樓上,樓上有三間房,有兩間空的。她跟我說,可不可以在她家住?我就到台中,把這個情形向李老師報告,李老師說可以。所以由韓館長她去租地方、借地方給我講經,我的講經就始終沒中斷。講經講出頭了,在這個社會上大家讚歎的人多了,歡喜的人多了,老和尚見到面還要很客氣的請我吃飯,問題是你要把這個路走通,然後告訴他,「我這是一條正路」。所以這個要有很大的決心、毅力,也感應得佛菩薩來照顧。

  韓館長也不是普通人!我住在她家裡,造謠生事、毀謗的不知道有多少,給她壓力,她統統不在乎,這一招就很厲害了。外面不管怎麼樣,你造謠、毀謗、謾罵,隨你去,你總不可以來打人,你總不可以到人家裡擾亂,那是犯法的。所以我們這段日子度得非常辛苦!我在她家住十七年,然後我們才有圖書館,景美才建一個圖書館,我才搬到圖書館裡面去住,這很不容易!但是,只要真正發心,一定得到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你不要怕走投無路,確實有佛菩薩照顧你,有龍天善神照顧,只要你的心真、念頭正,決定沒有邪念,不為自己,為弘法利生。

  我年輕的時候,很多人替我看相算命,都說我活不了四十五歲。四十五歲那一年,確實害一場病,害了一個多月的病,也就好了。那個時候害病,我也不找醫生,也不吃藥。為什麼?我曉得壽命到了。醫生能醫病不能醫命,所以關起門來念佛求往生。那個時候每天台灣大學有四個學生,也是早年皈依的,他們輪流來照顧,替我燒一點稀飯、買一點醬菜,因為生病的時候什麼胃口都沒有,一個月就好了,現在算起來,差不多多活了三十年。所以活不是為自己活,是為佛法、為眾生。大家要真正發心,自然諸佛護念,特別是在這個時代,真正發心的人太少了。所以你一發心,真的諸佛菩薩就把你當寶貝看待,太少了!一定得感應,不必求就有感應。

  問:「學生想請問老法師,如何才能夠常隨佛學,而又不會面臨這種困擾?」

  答:我們也是有感於現前佛教的狀況,所以在古晉建個道場,在澳洲建個道場,這個道場可以說完全是如理如法,現在一般道場這些壓力我們完全沒有。我建立這個道場,就是專門提供同修專心修學,成就自己的學問、道業、德行,我要求就這三樣。同修們住在那裡我聽說很歡喜,每天就跟你們培訓班一樣,上午上課,下午上課,晚上也要上課。上課的方式是同學們自己去準備,上課的時候抽籤,抽到哪一個,哪一個上台講,講完之後大家批評,幫助改進。這個人講完了,再抽一個籤,下一個人接著講,我們用這個方法。我們連早晚課誦都沒有,我給他們定的,早晨起來拜佛拜一百五十拜,晚上拜一百五十拜,每天三百拜做為早晚課,全心全力投注在經教上。我要求功課要能夠背誦,要能背、要能講、要能做到,要求這三點。

  所以道場決定沒有經懺佛事,也沒有法會,完全在學習。澳洲這個道場建立之後,已經開始有影響了。那邊同修跟我說,很多在家、出家人都想到山上來學習,怎麼辦?我跟他們研究,我以後想每一個星期天搞一個星期講座。每一個星期天就完全招待外面的人,你們到這邊來聽,有問題來問,每個星期天跟他們上幾堂課。我說上四堂,上午兩堂,下午兩堂;他們上午來,中午在這裡吃飯,晚上回去,用這個方法。否則的話,把信徒們得罪了也不好,我們也要照顧他們。他們要是喜歡做法會,別的道場去,我們這個道場沒有。

  所以,原則上我們這個道場跟其他道場不會發生利害衝突,我們絕不拉信徒,絕不要求信徒對我們道場供養,絕不要求。我們道場生活從哪裡來?生活靠佛菩薩,佛菩薩照顧,這樣就好。所以我們真有信心,我們決定要靠佛菩薩,我們一切都隨順經典上的教誨,我們深信感應道交。

  我自己學佛五十年了,我二十六歲學佛,今年七十五歲,五十年了,感應道交!這是章嘉大師告訴我的:「真心,你一生得佛菩薩照顧,也不要求任何人。」連出家,出家他都教我不要求人。我說:「不要求人,誰給我剃度?」「求佛菩薩。求人,人要不肯給你剃度,你不生煩惱嗎?」我一想,沒錯!我要找個法師求剃度,他不給我剃度,我是生煩惱。「不求人,求佛菩薩,佛菩薩靠得住。求佛菩薩求得不靈,沒有感應的時候,是你有業障。你必須反省,把業障消除,感應就現前。」我聽他老人家的話。他老人家在台灣傳法,可能我得的利益是最殊勝的。我跟他三年。

  所以,一定要聽像這些老人的話。那個時候我二十六歲,很年輕,他們這些老人對我非常愛護,也非常關心。那個時候我有工作,只有利用星期天去請教、去看老師。章嘉大師,如果我有一個星期沒去,他一定派他的副官打電話給我,非常關心,問我:「怎麼沒有來?是不是生病,怎麼了?」那麼樣關懷,所以說不好意思,就不能不去,他太關心我了;方東美先生也都是這樣的。所以這是真正善知識。

  問:「師父,您在《感應篇》『又以灶火燒香』中,提到要燒好香。現在台灣盛行燒普陀香。(我還不知道現在新興的,什麼叫普陀香?)而且,一定要向某人某處請供,據經銷商言,此香的承傳緣起是根據龍樹菩薩所造《妙香混合寶鬘》一書所製,一般沉香、檀香都是不了解事實者所供,是錯誤的。現在有多年聽師父您講經專修專弘的寺院本身也燒,並勸信眾也燒。其原因如下:第一、此普陀香可上供諸佛、下濟六道,特別是主供鬼道菩薩。經云:鬼道以聞香為飽,但一定要此香方會飽,因為鬼道菩薩有附身在人身上說聞其他香不飽,只有聞普陀香才能飽食,讚好香也。又有一些燒香者提出證明,說燃此香後,個人事業、身體似有好轉。請開示。」

  答:這個說法,你們能相信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香有感應是在心香,你看看我們的香讚,「戒定真香」、「五分法身香」。香供佛菩薩、供鬼神,怎樣才產生效果?以我們的戒定慧行來供養,香是代表。如果我們沒有戒定慧,燒什麼樣的好香,佛菩薩也沒有聞到,要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我看不一定是要什麼普陀香,只要這個香的氣味正,不是一種邪氣的。哪些是邪氣?有很多香是用香水做的,那個味道很能刺激人,但是那個味道不正,好像一般檀香,這檀香味正。所以香不必燒多,一支就夠了。在法會期間,我們只燒三支香就行了,它是表法的,要明白這個道理。

  佛法裡面所有供養具統統是表法的,至於感應淺深、廣狹都在人。我們燒香的人,我們禮拜的人,所謂「誠則靈」,不是燒一支好香就靈,哪有這麼簡單的事情!這樣子的話,人就不必修行了,何必要修?找一些好香來供佛就好了,佛就歡喜了。沒這回事情!一定是真誠心。我們要明理,要如佛所教;佛在經教上怎麼樣教我們,我們應當怎樣學。它是表法的。

  問:「第二、『世間亂,鬼道先亂。』又說:『法輪未轉,食輪先』,故須先安撫他們,可以消災釋怨,冥冥中轉禍為福,做道場和修行的護法。請開示。」

  答:這是對的,是沒錯。世間動亂,鬼神確實是先亂。要怎樣安撫鬼神?真修才能安撫,假修不行。假修鬼神瞧不起你,真修鬼神尊敬,你就得到安撫。所以一定要用真誠,誠則靈。《了凡四訓》雲谷禪師舉畫符,說畫符跟念咒有異曲同工之效。沒錯,畫符、念咒、其他宗教裡面的祈禱,都是一個道理,就是要用真誠心。夾雜一絲妄心在裡面,就沒有感應,換句話說就不靈了。

  我們如何安撫鬼神?用真誠心,真誠心修行。什麼叫修行?這要記住,「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就是修行。修行沒有別的,斷惡修善而已。你能夠把惡的行為、惡的念頭統統斷掉,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純善,天地鬼神都尊敬;不是做什麼法術,那個沒有用處,一定要懂這個道理。所以《了凡四訓》是非常好的教誨,印祖提倡,那就是祖師肯定的,它是佛法修學的落實。

  「第三、某法師說:『不燒香沒有慈悲供養心。什麼都可以省,此支出不能節省。』請開示。」

  答:他這個支出要買香,不見得。燒這支香就有慈悲心,不燒香的人就沒有慈悲心?我不相信。所有一切供養具裡面,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一杯水,還不是在香。水代表什麼?水代表清淨心、平等心,這個重要!清淨、平等裡面才會生慈悲心。所以諸位曉得,我們在家裡供佛,尤其是現在住公寓房子,新加坡一般政府租屋面積都不大、都很小,在香港一戶人家能有這麼大的一間房子,「這個房子好大!」過去佛教青年協會許多同修家裡我都去看過,他們有夫妻,還有帶一個小孩,他們住的房子多大?只有我們這個房子一半,像這樣一個空間是兩戶人家住,而且房子都很矮,香一燒多的時候,空氣污染。所以他做早晚課,供一個小佛堂,一點點大的地方,燒一支香。我們一定要了解現代的生活環境,住這麼小的房子不適宜燒香,如果燒香多,這個香氣染到隔壁鄰居,人家到警察局告狀,警察來跟你警告,麻煩!

  所以,供水,「香、花、水、果」,供水,水非常重要。看到水就想到,我要用清淨心、平等心處事待人接物。香代表信,信香,不是說不燒香我就不信佛了,不能這種說法。旅行當中,你去住旅館的時候,你總不能在旅館裡頭燒香,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現在旅遊的機會多了,連出家的都不例外,常常在外面旅行,這些道理我們一定要懂。

  他說的這些話,一定要有經典做依據,沒有經典做依據,我們不能相信。縱然經典裡面說了,佛是條條戒裡面都有開緣,不是教我們一定要這樣作法,一定要看環境。每一條戒都有開緣,這是開戒,那不是破戒,也不是犯戒,所以一定要懂。

  問:「尤其是道場,因有前述的好處,故人人皆許燒之,此香價格是中等。又以指甲大小的碎布供鬼道,口念:『此碎布汝等拿去做衣穿著』,然後燒之。請開示。」

  答:這些好像佛經上都沒有,這是一種習俗。反正習俗有很多聰明人會編,我們學佛的人還是用祖師的儀規好。

  第四個問題:「入殮灑此香愈多愈好,免墮落,避冤親債主干擾。」

  答:不見得,這個事確實不見得。縱然是陀羅尼被、古時候密宗用的光明沙,我都很難相信。一般所常用的光明沙這些,靠別人加持,那個力量很有限,一定要靠自己的功夫!別人加持,加持的人真有功夫,他能得利益;如果加持的人功夫不到家沒用處,鬼神沒有把你當作一回事情。真正有修有證的人加持管用,另外就是孝子賢孫他誦經念佛加持有用,鬼神尊敬,這是第一個條件。鬼神不尊敬你,就沒用處;一定要得到鬼神真正尊敬,你的加持就產生效果。

  這位同修問:「師父您教導一切心地修、心地求,勸請聽經聞法、念佛求生淨土是最究竟圓滿供養。此衣食供養是否如法或夾雜?供香真的非此香不可嗎?此影響甚大,護我淨宗,懇請恩師慈悲指導。」

  答:凡事用真誠心,依教修行。最重要的是心香不間斷,不是那個形式的香。心香是戒定真香、五分法身香,這才能夠遍供十方諸佛。「五分法身」是「戒定慧」,加上「解脫」、「解脫知見」,這叫五分法身香。我們將佛陀教誨歸納為「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諸位要曉得,這十字是性香,是用心性的真香來供養,供養一切諸佛;一切諸佛有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未來佛是現前一切眾生。我們用這種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處事待人接物,這是真香,不在這些形式,你果然常常存這個心,你心性的德香周遍法界,一切普聞,我們總要懂這個道理。以真正的德行上供諸佛,下濟三苦,地獄、餓鬼、畜生。畜生裡面,連花草都有靈性,我們也同樣的心、同樣的行為,供養這些畜生、樹木花草,用這個心去對待它。

  樹木花草它喜歡什麼?喜歡聽音樂。你可以做試驗,你家裡有個小花園種了一些花,你天天放音樂,那花長得很美,它報答你,它有感應。我們用佛號,我們把念佛機搬到那裡,樹木花草都聽到,以這個去供養它,它真有感應,比這些香、衣食還要殊勝,確實有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