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彙編》學習分享  成德法師主講  (第三十集)  2022/4/29  加拿大溫哥華  檔名:55-230-0030

  成德法師:諸位同學,大家吉祥。阿彌陀佛。

  我們學習《太上感應篇》,包含學習一切儒釋道的經教,都是為了能夠得到今生後世人生的幸福。當然一切事都不離因果,修了幸福的因才能得幸福的果。而我們人生要幸福,它可能要具備不少的因,可是它只要有其中一個因因緣不具足,他就很難達到人生的幸福。哪些因不具足人生就不可能幸福?我們有沒有去思考過這個問題?這都是人生學習的重點,可是我們冷靜想想,我們求學可能花了十多年,甚至快二十年的時間,這些人生幸福與否、成敗的關鍵所在我們學了沒有?甚至於沒有學之外,我們這求學的十多年時間還染上了足以讓我們人生失敗、遭禍的習氣。我們就不說別的,師長有講過,現在歸「二狼神」管,「財狼」,就想著賺錢,都沒有想著要修身、要修行,一下子有錢了,驕奢淫逸。這一點,我們說歷史是一面鏡子,自己走過的路要很好的檢討反思,也可以借鑑五千年的歷史,甚至於就借鑑我們上一代、上兩代。經濟發展了,可是忽略了道德,一下子很多錢,看起來是福報現前,但是禍福相倚。

  我有遇過企業家,他也很照顧這些親戚朋友,所以他發展起來了,就從故鄉找來很多親戚朋友一起來發展。這些親戚朋友也慢慢有錢起來了,結果驕奢淫逸,第一個身體搞壞了,第二夫妻離婚了,然後為了賺錢孩子也沒教。所以這企業家跟我講這個話的時候他很痛苦,他說,我到底是在幫他們還是在害他們?幫人除了要有仁愛慈悲心之外,還要有智慧,不然考慮得不夠深、考慮得不夠遠。

  我們看看現在,因為經濟發展快速,全大陸平均離婚率四成,有一些省分到了七成,我們從事小學教育工作的聽了頭皮都發麻。就像師長老人家分析的,夫妻都衝突了,這小孩的人格怎麼健康?甚至於他都很難相信人跟人能夠和睦相處,他看到的這些衝突落的印象太深了,揮之不去。所以天下要安定,要從夫婦這一倫開始。

  大家不知道有沒有參與過,我們在英國有一個傳統文化學習班,一個月一次,後天五月一號有一場,每一次問題都幾十個。兩個小時要回答幾十個問題挺難的,好多都是現在孩子的問題。表象上看是孩子的問題,根源處呢?所以學經典,君子務本,把根本問題要找到,不然不好處理。中國的學問都是從根本下手,現在這個功利時代什麼都要快,他處理的都是什麼?都是症狀的問題。

  我那天看到一個卡通短片,它是說到中醫跟西醫的差別。比方說有一塊木頭,它因為潮濕蘑菇長出來了,西醫把蘑菇去掉,可是它還是放在陰暗的地方。就好像得癌症了,割了。問題是你身體才是長癌症的根本,生活、飲食都沒改變,割掉多久再長出來?不用太久又長出來了。可是割了你的經脈受損,再來你還要吃大量的藥,那個藥都是寒的,看起來好像症狀解除了。所以用西醫的治療方式,有一個詞叫併發症。我們不說別的,長期服藥肝腎都壞了。在台灣洗腎的人口太驚人了!大家想一想,洗腎每一個禮拜要洗兩次,他很辛苦,他的家人也很辛苦。我剛剛跟大家提到,人這一生要幸福要具備很多的因緣,可能一條沒有了,你的人生就會覺得很悲苦,有些人洗腎洗十幾年、二十幾年都有。

  中醫的治法就是把這塊木頭直接拿到太陽下,那它就不長了,整體改善了,它就不長這些東西了。所以要得新冠也不簡單,這空氣中也有可能有,但是你的抵抗力很足,你的陽氣很足,沒事。就像流行性感冒,有些人得,有些人沒有得。得一定有得的原因,得新冠很可能他的整個寒濕之氣很重。當然,我們可以體會到中醫的智慧,可是現在讓我們也很無奈的是什麼?好的中醫師太少了。我們不要學完很激動,不要看西醫了,都看中醫。那也要有很好的中醫師,不然延誤病情,你很想幫助你的親戚朋友,到時候人家都怪你,都是你害的。

  文化的復興,中醫的興盛也是文化復興一個很重要的環節,身體都搞不好,怎麼修行?怎麼積德累功?當然,中醫要學好,這都要從小就開始學,所以要培養中醫的人才、傳統文化的人才真的是大工程。就像諸位同學你們發心承傳儒釋道,大家的挑戰也不少,外魔,外在的誘惑那麼多;內障,我們內在有煩惱障。成長過程我們也有染上的嗜欲,性格偏失的地方都要調,身心都要調整。我們自己身心不健康,要去護念人家身心健康,佛家的話叫「無有是處」,人家也不相信。欲愛人者先自愛,欲助人者先自助,欲救人者要先自救。

  有沒有同學現在學漢學已經身心快扛不住了?你學了漢學,身心的狀況在往上提升可以,往下降不行。降到身體出問題了,理想很好,我要弘揚漢學,但是你身體出狀況了咋辦?「留得青山在」,這句話不能滑過去,「不怕沒柴燒」。佛法最重要的不能執著,做好事也不能執著,有好的目標也不能執著,不然會適得其反。比方說現在身心走下坡了,那你也要把因素搞清楚。蘭彼得的天氣也算是比較special(特殊的),寒濕算厲害的。所以大家要會吃,你到蘭彼得還吃冰淇淋,真是阿彌陀佛了,不整出病來不可能。我看我們漢學院的院規要加一條,不能吃冰淇淋。不過這個假如訂出來,可能到時候大學要找我們,你這個有違背人權,怎麼可以限制人家吃東西?所以現在想做好事也不容易,還要兼顧現在的這些法律規定。

  現在注重人權,難怪師長講經的時候有說,現在是自由民主開放,誰也管不了誰。現在沒有師生關係,好一點的還有朋友關係,還肯聽你講講。我們教化還要應機,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現在沒有師生關係,你還要攀這個緣,不行,適得其反。現在只有朋友關係,那就朋友關係吧。當然大家聽這個話不能聽執著,朋友關係可以提升。李炳南老師、師長在給我們表演,我們要看得懂。你看李老,面對真正受教的學生有打有罵;面對不是真的要學的,對他客氣。客氣是慈悲,把那個緣慢慢經營,不要斷了那個緣;也不攀緣,你對他嚴格,他生氣了、他對立了,這個緣就不能再發展、不能再加厚了。我們跟善知識學不能著在相上,甚至不能用自己的感受去看,不能用自己的感情去看,說不定善知識是在應機護念大家,我們還覺得他偏心,那就沒辦法了。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師生之間的緣分最關鍵的是信任,信為道元功德母。

  我們是在傳統文化的谷底,我們要把它復興起來要幾代人的努力。中醫很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不能是立竿見影的操作,都得要看清楚現在的狀況,怎麼護念好自己,怎麼護念好他人。師長講,誰想很快把傳統文化復興,會造無量無邊的罪業,因為他沒有道法自然,恢復也有一個過程,欲速則不達。我們不說別人,我們自己學習的過程有沒有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還是在學習過程也有不少創傷?學習傳統文化過程有創傷,這個創傷也要調整好。因為我遇過不少年輕人,很小就學傳統文化了,到了二十幾歲,「不要給我講傳統文化!」我們聽到這個話都很心疼,傳統文化這麼好,怎麼他學得那麼反感?有可能他的父母太著急,心是好的,逼得太緊。現在很多小朋友學傳統文化都反感,逼他們背,而且逼他們之後還說老法師說的,師長老人家不知道背了多少黑鍋。「師長說的,幾歲以前要把什麼書全部都背完」,結果就逼到這些孩子都厭學了,欲速則不達。所以嚴格分析起來,不是小孩需要教,是大人需要教。教育者先受教育,他得先懂,不然他好心辦壞事。

  跟大家聊這些,大家要理解自己的父母、老師、上一輩的人,他們真的是很好心、很用心,但是這些他沒有貫通。可是這樣的一個情況不能在我們這一代再繼續發展下去,好的要保持下去,不好的要到我們這一代終止,不然這些不好的因、果會繼續相續下去。所以我們得總結總結走過來的路,這一二十年傳統文化的推展我們要總結經驗。

  剛剛跟大家提了,自己不能執著,當父母的不能執著,當老師的不能執著,執著會好心辦壞事。成德絕不逼大家一定要讀碩士、一定要讀博士,甚至於一定要本科畢業,我也不執著。所以你們心裡有什麼話,身心有什麼狀態,一定要跟我私聊一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人生說實在的,我們很執著的那些東西,你再過十年、二十年,那根本都不是關鍵的東西。我以前求學,初中、高中熬夜,傷身傷得很厲害。假如我現在像薛同學這麼壯不知道多好,太陽一出來他們還穿短袖的,我看了挺羨慕的,我能多讀多少書,我能多做多少事。可是我們看看我當初三四十年前執著的那個得失心、在意的那個分數,跟我現在的成敗有關係嗎?沒啥關係。說實在的,當時候得失能放下,說不定成績更好。大家都很有經驗,愈緊張愈發揮不出水平來。道在平常中,平常心是道。

  學傳統文化第一個,「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成德要跟大家表達的,不能執著,要先從把身心調整好,才有學習的基礎,才有弘揚的基礎。你自己輕重緩急搞清楚了,才能調整好自己的因緣,走好每一步,都是往幸福的方向,而不是背道而馳的方向。真正理得心安,不要急於一時,該是你的福報又跑不掉。該是你的福報不是說你一定要現在怎麼樣你以後才有福報,況且福田心耕,心用對了福報才會增長。

  剛剛跟大家說了,師長曾經提到,現在歸「二狼神」管,財狼,這一點很隨喜大家,假如把錢看得很重,我看是走不到漢學院來,早就去賺錢了;第二是色狼,我們學到這一句經文太重要了,我們得多花點時間,因為這是成敗的關鍵。假如這一句沒有學透,哪怕你是學佛的都不一定幸福。我們有觀察過,他的行為循規蹈矩,甚至還忠厚老實,可是病很多,福報也不怎麼好,在古代功名考不上,又短命。我們假如不能了解原因,甚至於我們的信心都受影響,他修行挺認真的,怎麼沒有福報?很可能在他夫妻閨房的禮上,都要守禮,他不懂得要禁戒的地方。比方說佛菩薩的生日,天地神祇生日,天地是有磁場的,我們都要有恭敬心。不止如此,你的爺爺奶奶、離去的親人的忌日,這些都要禁欲的。我們不懂這些就恭敬心不夠,難免都要折損自己的福報,這些假如不懂,人生也很難幸福。

  昨天跟大家有提到林則徐先生的「十無益」,用心去體會。「不孝父母,奉神無益。」大家冷靜去觀察看看,現在學佛的,真正孝順的比例也不高,他不放下自己自私自利,不放下自己會埋怨的心,他孝要落實也不容易,學到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可能也當面錯過了。「兄弟不和,交友無益」;「存心不善,風水無益」,人心不善,你這一生怎麼可能幸福?不說別的,心量太小,你就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不順眼,你怎麼幸福?父母經營一個和諧的家庭,給孩子健全的人格,他受用一生。我們現在一跟人家共住,每天芝麻蒜皮的事都會讓我們心情不好,不要說未來幸不幸福,現在就常常煩惱叢生,你怎麼寄望未來會幸福?

  我們已經成年了,人生的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有佛法就有辦法,有傳統文化就有辦法,因為痛苦與快樂就在一念之間,念頭是我們自己控制的,我們肯不肯隨順聖賢佛菩薩教誨,這個自己是能做得了主的。師長還特別寫了一個墨寶,人生都是自編、自導、自演,我們不要再自討苦吃了。我們看古人留下來的成語,自掘墳墓、自作自受、自甘墮落,提醒我們禍福在自己的一念之間;自立自強、自求多福,所以成語裡面也有幸福的密碼,我們自己要去體會得到。

  「十無益」裡面講:「心高氣傲,博學無益。」一個人傲慢心起來了,他人生就毀掉了,你讓他十三經都能背又如何?民國初年很多都是上私塾的,最後否定中華文化,你說他現在在哪?他現在還在阿鼻地獄,他把十三經都背了又如何?我們現在一執著就是在執著背了多少經,其實比那個背經更重要的是什麼?是他的心,他的孝心長了沒有,他的善心長了沒有,他的恭敬心長了沒有。一執成病。父母老師就執著在多背經,他可能更根本的、更重要的就考慮不到了。人一執著就感受不到重要的東西。今天假如我們的心地夠柔軟,那學生學得很痛苦,我鐵定會調整,我怎麼可能讓他繼續這樣下去?我們一執著感受不到了。

  諸位同學,你們很年輕,你們也要從我們上一輩的執著當中得到教訓。這也不簡單,我都觀察過,比方說這個領導很強勢,底下的人喘不過氣來了,怨聲載道。結果這個領導調走了,底下有一個人升上來,也很強勢,沒有比走的領導好太多,甚至還有更嚴重。你看我們覺得別人對我們強勢我們很難過,可是當我們上了那個位置,我們可能還是犯同樣的錯,除非我們引以為戒,然後很高度的提醒自己。在《論語》裡面有一段話,子貢,子貢是賢人,「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這一段大家有印象吧?子貢對著夫子說,我不願意人家這樣對我,我也不會這樣對人。孔子說:「非爾所及也。」我們修學的路上也很容易錯估自己的狀態。「我這個人挺有耐性的」,我看講這句話就靠不住了。很容易自我感覺良好,我覺得九九八十一關裡面這一關挺厲害的。

  上個禮拜天我們銀同學分享道:「我以前覺得我挺有耐性的,這一段時間一考,自己還差得遠」,真的是善哉善哉。還沒有蓋棺論定,我們都不能講大話。這要學曾子,他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不敢掉以輕心,不敢自以為是。善學的人對一切人,包含對上一輩的人,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或者見人有執著,他不一定是惡心,他有執著了,你也要看得到那個執著、問題點,見人執著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我們就是善財童子,每一個人都在成就我們。善用其心很重要,我們現在要護念好自己。

  你看民國初年那批人也給我們說法,他沒有孝親尊師的根,他會過河拆橋的,把文言文否定了,搞他的一套。我們可不能再培養出那個年代那樣的人,才華極高,但是對老祖宗的東西不夠尊重。因為他才華極高,好多人佩服他,都聽他的,就完了。

  你看丁龍成就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他不識字,他雖然不識字,他的中華五倫八德放在他的心上。當然,我不是叫大家不要讀書。所以講課不容易,你講一個角度,又怕聽的人執著在這個角度。諸位同學,我剛剛什麼都沒說,你們也什麼都沒聽,這樣是最好。要說而無說、聽而無聽,其實最重要就是不能聽出執著,說也不能說出執著。有,比方我們說傳統文化很好,讀經很重要,就會把這個讀經強調到無以復加的重要性,就會忽略其他的地方,一執成病。我們覺得傳統文化很好,然後就會說「你只要學傳統文化什麼都解決了」,你能夠給人家開包票?你看這講話已經失了中正。

  我們從學這一句要去思考哪些是人生成敗的關鍵,舉一反三。「不惜元氣,服藥無益」,這是「十無益」裡面的,這跟淫欲過度有關係。但是其他幾個都很重要,「行止不端,讀書無益」,就代表我們學習的觀念、心態不對,讀愈多書有時候對自己變成一種障礙,讀愈多愈傲慢,愈恃才傲物。這些關鍵忽略了,不只培養不出人才,還有可能是破壞傳統文化的人。

  「時運不通,妄求無益。」人追求經營事業也要懂得都有時節因緣,不要妄求,妄求有時候鋌而走險,要守分安命為好。大家看一看現在鋌而走險入監獄的有多少,他不是沒福報,他看不破人生的窮通富貴的道理。「妄取人財,布施無益。」我們想想,現在佛弟子有沒有在偷稅漏稅的?除非他真正搞清楚了。甚至於可能他經營事業也沒有守法,但是還在佛門布施。林則徐先生留的這些教誨都很重要。

  「淫惡肆欲,陰騭無益。」你祖上積了很厚的陰德,可是我們染上淫惡肆欲的話,很快這些福報就都折光了。而我們這個時代要染上不好的習性太容易了,光是現在網路,暴力、色情,包含電動玩具,那個都會有癮,容易中毒的,賭博有癮,喝酒有癮,更嚴重的他吸毒就更麻煩。但是這些問題根源都在什麼?都在我們自己的正氣不足。「凡為邪所奪者,皆正不足」;「凡為外所勝者,皆內不足」。這是《格言別錄》的教誨,用現代話講我們的抵抗力不夠,才會被病毒侵入。我們為什麼正氣不足?我們要養成一個思考的習慣,都要把原因能夠找得到。我們現在人身心那麼多問題,都跟夫妻要和樂有關,這是它的基礎。為什麼這麼重視婚姻?為什麼重視婚禮?只要婚姻不重視,婚禮太當兒戲,整個社會風氣就亂掉了。我們假如看不懂祖先的考慮、祖先的智慧,還會覺得那個都太古板了。甚至於我們今天學這一句「淫欲過度」 ,可能我們邊學邊牴觸都有,那就看各人的善根福德,這也強求不來。但是我們的老祖先真的是苦口婆心,一直提醒,老婆心切。

  《禮記》當中有一段話就是談婚禮的,「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一個君王很重視婚禮,因為「男女有別,而後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後父子有親」。我現在感覺古人這些話都不能滑過去,現在我們這段時間都在互相提醒,善學佛法與傳統文化。諦聽諦聽,要善聽,善學。這些句子,「而後」,那都是透出什麼?知所先後,這都不能忽略掉。比方說大家聽「少年得志大不幸」,這句話重不重要?很重要,那就要護念好自己的心,不能志得意滿。

  我們看《禮記》這段話,你要男女有別才有夫婦有義。別在哪?別在對一個家庭職責的分工,然後就會互相感恩。現在夫妻都要出去賺錢,那誰孝順老人?誰教育小孩?誰把家庭經營好?不然你家裡亂七八糟的,居處不莊。整潔為強身之本,你整個家都是亂的。然後三餐吃哪裡?外面買的。說實在的,你不吃出病來才怪。

  我曾經在跟大眾交流的時候跟他們算了一筆帳,就是媽媽做家庭主婦可以省多少錢。當然我不是說一定要馬上,這都要跟另一半溝通好,還要什麼?家裡的老人也要慢慢溝通,不然你這一個做法搞得老人睡不著覺也不好,什麼事情也都要循序漸進辦。我們看母親在家,三餐自己做,省了多少錢。一個家裡面只要一個人,比方說慢性病或者癌症,很可能這個家十幾年、二十年的積蓄一下子就沒了。可是你說這個時代三餐都吃外面身體會好,我沒見過。而且這一算,你算得更深入,孩子健康,他學習的效果,他以後事業,他有精力,這都不好算;他學習、工作事半功倍,因為他精神好,他思慮敏捷。這是從身體的角度。再來,妳在家裡陪伴孩子,他補習費省了多少錢。還有很多是錢買不回來的,今天家裡很溫暖,先生一下班就想著今天可以吃太太煮的菜,他就回來吃晚飯;妳都不煮,他都在外面吃,外面一吃,跟著朋友喝酒,甚至到不好的地方去都有,外面誘惑也很多,到時候妳夫妻又出狀況了,這些是錢買得回來的嗎?人生現在面對這個時代,你不考慮得深遠不可能不出一些大問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男女有別而後夫婦有義;夫婦之間有情義了,夫婦有義而後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後君臣有正。這五倫的核心在哪?夫婦。夫婦有義,假如夫婦之間沒有情義,父子會有親嗎?現在很多人不想待在家裡,因為他缺愛,十幾歲就有感情的依賴,結果就去交男女朋友。我們拿到的問題,十八歲跑出去,又跟已婚的男人在一起,又生了一個小孩,你說她的人生多複雜。現在這樣的例子不會太少,可是你看她才一二十歲就要面臨這樣的人生,怎麼解決?她才十幾歲,她定力也不夠,因為她沒有父子有親的基礎。其實人不恢復父子有親,他身心都有問題的,心不安,有煩惱。現在要解決問題得從根上。

  諸位同學,你們選擇走婚姻的路要好好走,這個社會安定與否真的就靠夫婦有義。家庭安定了,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我每一次拿到那個題目,我的心理素質要更強,不然我也會得憂鬱症。現在這些問題這麼複雜,我自己也要不斷加強,有佛法就有辦法。

  昨天我們學習「淫欲過度」《彙編》的一個分析。我們近的要讓自己身心健康,家庭幸福;遠的我們一定要了脫生死輪迴,不然問題沒解決。印光祖師在《文鈔》裡面,有一部書大家真的抽空好好學習,《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這編書的人也是良苦用心,畢竟《文鈔》它是一部書,怕現在的人時間不夠,把精華挑出來。印祖都有提到,出家的人慧根也很深,好好栽培都是弘道的人才,也是不少都栽在淫欲上、男女關卡上。連大修行人要過這一關都不簡單,我們更要下大功夫,要寡欲。「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貪欲裡面最核心的還是男女之欲,要懂得節制。佛在《四十二章經》裡面有提到,人的習氣裡面假如還有一個跟男女的欲一樣的,眾生出不了六道輪迴。佛講這一句已經告訴我們,欲要調伏、要節制不簡單。

  我們看昨天的經文,《黃庭經》,這是道家的經典,也是道家養生的經典。我們昨天上一句還沒有講完,「佛言」,佛陀的教誡,「女色是眾苦本、障礙本」,因為色欲來得很猛烈,對身心的影響是很大的,障礙身心的根本,「殺害本」,會戕害身體,不只會戕害自己,我們看很多命案都跟情欲有關。所以錢債好還,情債難還,人要自重自愛,不可以輕浮,到時候你一句話引來過去生這種惡緣,就很麻煩了。

  我們也都遇過,已經結婚了,結果有一個女的一定要跟他在一起,甚至於是用自殺來威脅他,最後還跟太太離婚,跟這個人結婚。為什麼?沒有守禮,發生關係了,人家硬逼著他。這可能有前因,但是還有緣。緣一定有我們的責任在,所以言語不可輕浮,動作不可輕浮,都可能引來你很大的惡緣。可是我們現在觀察,現在年輕人舉止不夠穩重。不可以隨便去拍異性的身體,人家一誤會了怎麼辦?言語也是要穩重,不能亂開玩笑,不能輕浮。尤其我們是學漢學又要弘揚,更要注意,「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不能輕浮,恭敬心學才學得進去。

  我們看因為情欲,結果你想分手對方不肯,要你命,情殺的有多少。甚至更嚴重的,比方說太太出軌了,先生的瞋恨心控制不住了,把這個氣發在誰身上?發在他太太的父母身上,你怎麼生這樣的女兒?所以有命案是這個先生氣到去殺太太,還要殺她家裡的人。有時候真的犯色欲造成的人命還不是一條,還有更多的。色字頭上一把刀。有,把太太殺了,還把第三者殺了。

  佛這裡講,「是眾苦本、障礙本、殺害本、憂愁本」。真的是憂愁,人假如守不住犯了,你看他每每想到這個事情,他還要去掩飾,後面補救都很困難,真的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做了違背良心的事很怕人家知道,那真的是憂愁本,只要做了很難不傳開來的。孟子說的,「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良心的快樂,吃得好,睡得好。我們做了一件事,不敢讓人家知道,心就不舒坦。平生無一事不可告人,是人生的大快樂。

  我們現在明理了,「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我們從今天開始要過上平生無一事不可告人那種日子,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道家《黃庭經》,養生的書,提到了「急守精室毋妄泄,閉而保之可長活」,都要懂得節制欲望。「誠以淫欲所至,滅性亡身」,這個「誠」字,我們也感覺到匯集的人很良苦用心,誠就是實在,不能忽略掉了,實在是因為淫欲所造成的傷害會使人迷失本性,喪失生命。說到這裡,佛門為什麼把酒戒要列在五戒裡面?它本身沒有罪,可是又要重視它,列在五戒裡面,因為喝酒很容易造殺盜淫妄,這不能掉以輕心。

  有人暗受其害自己不自知,有的人是明知其害卻不理會、不顧忌,也可能是他對這個害的體會還不夠深。古聖先賢為什麼惓惓切戒?為什麼要這麼忠誠懇切一再告誡我們?原因就在色欲影響太大了。凡夫不知其中道理,所以才會肆無忌憚,使得淫穢之氣觸怒鬼神,這樣我們人間種種不吉祥就從此而來。普願世人及時狠下決心,要多忍耐,要在境界當中忍得住,如此才是延長壽命的方法。否則以身殉命,就是放縱欲望,可能健康沒了,壽命也沒了,就無法挽救了。

  接下來舉一些好的例子。《彙編》也是好的例子比不好的多,也是勉勵我們,不好的例子是讓我們引以為戒。大家有沒有觀察,像《了凡四訓.積善之方》,首先舉了好多好的例子,給大家信心、給大家勉勵。「任惠恭,晚益康強」,任惠恭到了晚年身體更健康強壯,有人問他養生之術。

  我現在五十歲了,假如我接下來更健康的話也可以表法。我以前產生不少流弊問題,因為有同修就對我說,學傳統文化的都這麼瘦嗎?我一聽這是流弊產生了,罪過罪過,看能不能扭轉,表好法。

  有人問他養生之術,任公說到,他是讀《文選》有了感悟。這個人的悟性很不錯。我們看《文選》是講「石韞玉以山輝,水含珠而川媚」,他能領悟到要潔身自愛。這一句話就是講的石頭蘊藏美玉,使得滿山輝煌;水中含有寶珠,而使得河川嬌媚。其實就是人精氣固守得很好,他當然體力強健,必然的。好像彭鑫博士他都有提到,看到的年輕人二十多歲,進來找他看病,一看像個老頭子一樣。才二十多歲,那就是放縱色欲了,那個情況要再治很難,他那麼虛了。

  接著引了宋朝程伊川先生,對放縱情欲、不顧身體的人深以為恥。恥之於人大矣,以其得之為聖賢,失之則禽獸。我們要做得了主,不能被欲望牽著鼻子走,這樣就不尊重自己的佛性了。《勸發菩提心文》「必有因緣,方得發起」,其中有一個因緣就是「尊重己靈」。我是要去作佛的,我怎麼可以被欲望牽著鼻子走?我現生是要成為三才,天地人三才,我要能夠協助天地、協助聖賢教化的,要贊天地之化育,這樣我們才沒有污辱了人的尊貴,人跟天地並列三才,怎麼我們變成縱欲了,甚至去傷害其他的生命?現在很多物種都要滅絕了,都被人類害的。我們不能夠贊天地的化育,我們引以為恥,要恥不如堯舜、恥不如聖賢佛菩薩。有這個恥心起來,人的善根就發動。要善根發動,不能業力發動。隨順習氣,那就是業力在發動。我們有十一個善心所,前面就兩個很重要的,慚、愧,這就是恥心。

  程伊川先生「年七十,筋力無損於盛年」,七十歲了,跟壯年體力差不多。「李覺年百歲,色如嬰兒」,他的氣色跟嬰兒一樣,「人問其術,曰:絕欲早耳」。劉元城八十歲還很堅強,他說到了,因為寡欲三十年,所以他的血氣、精神就如當年一樣。「廬陵周和尚,九十餘,行遠路如飛,鬚髮不白。」我看現在二十幾歲就有白頭髮了(當然你們不用去看誰有),我們的身體在給我們說法。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最近的是什麼?就是我們這個身體,它在提醒我們心的狀態。當然可以多吃一些黑芝麻,黃精黑芝麻,黑色的入腎氣。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運動補,你吃得好還要有氣推動。所以為什麼古人要聞雞起舞?陽氣要生起來。早上不起來鍛鍊鍛鍊,一整天都沒啥精神。甚至於現在年輕人熬夜,睡到幾點?睡到十一點、十二點,還有睡到下午的,那一整天不是昏昏沉沉的?

  所以周和尚言:「無他術,惟壯歲節欲。」「太倉張翠」,活到九十多歲的時候,「耳目聰明,尚能作畫」,有人就請教他什麼原因,他說平時只是欲心淡薄、欲事節制而已。

  其實人不被欲望控制是很舒服、很自在的事情,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最重要是念頭。念頭愛樂聖教,愛樂幫助人、服務人,我們說善生陽、喜生陽,你愈幫助別人,你也很高興,陽氣就足了,這些邪的污染不上。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成德是特別感謝師長,還有很多人的信任栽培,還有大眾對自己的信任,給自己可以跟大家分享、做法供養的機會。你的念頭都在這些經教上,就不容易被這些邪念、欲望干擾影響。所以還是要守住正念就對了。人老而強健,人生第一大樂事,人老了身體不好真是很辛苦的。人能夠老而強健,他的原因最核心的「不過節淫省欲耳」。所以人只要肯學,一定能夠做得到。

  這裡提到,「彭祖云」,這是節欲的一個標準、參考,「一月再泄,一歲二十四泄,此節慎之道」。當然這都不是死的,其實現在的人身體狀況都不如以前的人。「素女曰」,有《素女經》,也都是講養生的,「人生六十者,當閉而勿泄」,六十歲以後就不能再行房事了,此是持危之道。好像有說女子是七為一個基數,男子是八為一個基數。大家看這個數字都很微妙的,待會後面也會講到。女子二七十四歲開始發育,男子是八,八二十六,所以男子發育比女子晚,女眾比較早熟。女子七七四十九,用我們現在說叫更年期(當然每個人情況不一樣),她的生理也會起一個比較大的變化。八八六十四,所以這裡建議六十閉而勿泄,這都有道理的。我們「不廢人道」,不廢人倫,人倫裡面有傳承子嗣,又「不損元陽」,不損自己的精氣。

  這裡也提到,彭祖、素女那個時代,彭祖是堯帝的臣子,離我們都是幾千年前了,那個時代世人先天的稟賦比較淳厚,所以這個說法是以那個時代的人說的。但是若像今日風氣薄甚,現在的風氣又那麼澆薄,人的身心狀況遠遠不如那時候的人,可能就要比這個更節制了,更何況元氣假如已經是較弱的人,那怎麼可以不更倍加慎重?

  我們看有一個例子,明朝時候衢州有一位徐姓人,面貌俊美,又有才華和名氣,不到二十歲就考中進士,又有能力又有福報,結果被選派為松江府(這個是在現在的上海市西面)節推官,親友都很羨慕。但是他十分好色,所以就娶了十幾位嬌美艷麗的寵妾,每天都縱欲,不知節度。大家注意,他才不到二十歲,然後當官了就一直娶妾,結果他到任才一個多月就虛脫而死,所有的美妾全都改嫁別人了。這是個例子,很慘。而人跟人都是感應,你有正氣你就感應有正氣的朋友,甚至感應好的伴侶。我們都要從根本去思考。

  《大學》裡面說:「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一個國家是這樣,所以他要先有德,他感召來的就是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一起利益國家人民。一個企業是不是這樣?你假如很愛錢,你感召來的都是這些視財如命的人。再從團體拉到一個家庭,一樣。真正理智的年輕人絕對不是每天在那裡我要找一個好對象,那太膚淺,真正有見地的是什麼?提升自己,一提升了,你感召來的才是好的對象。尤其現在大家是在學習階段,要定得住,心要放在學習上。人情欲一起來,心就很難安定學習。真正在談戀愛還能專注學習的不多,不是沒有,不多,大家都可以去觀察。所以要理智、要穩重,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哪怕你現在有對象,也都要長遠打算,好好一起學習、提升,這樣才能建立共識。現在就能過得很有意義,以後真正走入家庭也才能夠經營得美滿,都要看得深遠。

  所以這個人就毀了自己,也毀了整個家庭。我們看下一個例子。

  有一個例子,「鄞虞生」,長得十分俊美(男眾長得太好看也是個挑戰,尤其在這個時代,現在女孩子都很主動。所以諸位男同學,你們要穩得住),但是喜歡淫樂。有一天晚上夢到城隍爺責備他,計算他淫樂的次數,進而罰以鞭打數十下。當他醒過來的時候兩腿都變成青紫色,而且開始潰爛,病了一年多就死了。這都是真實的例子。

  我們在《勸發菩提心文》裡有一段念生死苦,大家應該印象很深,那個是《勸發菩提心文》裡面篇幅最多的。而這一段裡面地獄苦敘述得最多,後面祖師有說,「若懼地獄之苦,則精進自生」,我造了不少地獄業,我鐵定要往生才行,不然我都要受報的。淫欲,尤其是邪淫,它的果報銅柱地獄,抱銅柱,那都是業力起作用,明明是個銅柱,把它看成美女了,一抱就死了,風一吹又繼續受報。「一夜死生,地下每經萬遍;一朝苦痛,人間已過百年。」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實有地獄,這不是開玩笑的。但是我們真的明理了,我們能懺悔、能改過、能帶業往生。但是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不能再種地獄因,不能再種邪淫的因。不是夫妻的正淫都屬於邪淫。

  這些天地的規律不會因為時代變的,不能說現在的風氣怎樣,我這樣已經算不錯了,那個標準不是隨人、隨時代的狀況改變的。所以愛護自己、愛護有緣的人,我們都要明理,才真正能自愛愛人。

  接著講到了,「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據說這是森羅殿上千古不易的鐵律,鬼神他喜歡孝順的人,而非常痛恨邪淫的人。陽間法網雖然能逃,但陰間律法絲毫不爽,所以「陽網雖漏,陰律不爽」。世人怎可觸犯鬼神所厭惡的邪淫?所以自古以來荒淫沉溺女色的人沒有不身亡家破的。至於老年之人,尤其不宜娶少妾。古代是可以娶妾的,現在是一夫一妻制,但是也年老了,真的我們都有遇過,父親六七十歲了,要娶那二十來歲的。這樣會造成什麼結果?因為人都老了,自己體力都衰了,管不了她,你很多都不能順她的意、不能滿足她,她當然不高興,所以恨我特別深,怨氣愈積愈深,這樣福德就愈消損。而且年少的少女性情很難調御,很可能娶了一個少婦,家裡不好的情況可能比這些還要嚴重,所以怎麼可以不戒慎恐懼?更何況人晚年就像日落西山,「銜山日影」,自己的命朝夕正難自保,無常什麼時候來都不知道,這個時候正是可能無常,黑白無常什麼時候會到都不知道,怎麼還去娶一個那麼年輕的太太?這不是很不會考慮嗎?這裡是用「愚」字,就太沒智慧了。

  我們有遇到真的他的父親要娶二十來歲的,結果兒子極力制止他,制止父親,還被父親打。後來過了沒多久父親來給他道謝,「那時候你制止我」,等於是他父親後來腦子比較清醒才給他兒子致謝。有時候你做對的事,可能你的親戚朋友後來才理解你。

  我們看《了凡四訓》裡,為善有難有易,難裡面,難忍能忍後福很大。鎮江靳翁,他年老沒有孩子,結果鄰居就把自己可能都不到二十歲的女兒要許配給他,他不忍心,我都年紀那麼大了,她不到二十歲,就還給鄰居。這真的是難忍處能忍,感應也不可思議,他太太不久就懷孕了,後來他的兒子也很有福報,考上功名,子孫就發達起來了。這是一個正面的例子。

  接下來,秦拙菴先生他很良苦用心,把一年當中哪一些可能會觸犯天的戒,天,天神;地,地神,天神包含延伸佛菩薩,還有人的這些都列出來了,確實很用心。我們今天時間到了,就先到這裡。看這個禮拜的一些課程內容,大家有沒有要探討的?

  莊同學:阿彌陀佛,法師好,學生有個問題想要請教您。

  成德法師:請說。

  莊同學:在前幾天的課程中有提到,世人都比較相信看得到的東西,譬如說錢;不容易相信看不到的東西,譬如說善心,學生就聯想到了「達摩祖師」中的一段話,「看那看不見的東西,聽那聽不到的聲音,知那不知道的事物,才是真理」。但學生想請教您一下,您已經開示了看不見的東西,譬如說善心,學生想問就是,什麼是聽不到的聲音?什麼是不知道的事物?感恩法師。

  成德法師:其實這一段話主要還是你自己要靜下心來用心觀察、用心體會。不是有一個成語叫弦外之音嗎?我們舉個例子,子路彈瑟,孔子聽到那個聲音,我門下怎麼有弟子彈瑟彈出這種音調?因為瑟它是有一種止的精神在裡面,知止的精神,但是子路一彈,因為子路很剛強,就有好像軍隊殺伐那種味道出來。孔子也是抓住這個機會點,怎麼彈瑟彈出這樣的味道出來?結果孔子講了之後有一些同學就不恭敬子路了,「門人不敬子路」。同學不恭敬是一種無形,同學有沒有罵子路?沒有,我們感覺到那個無形的存在沒有?我剛剛跟大家說的,一執成病,人一產生一個執著好像什麼都感受不到了,看也會看偏,聽也會聽偏。所以現在聽錯師父講的東西的人多得很,我們也都要引以為戒。

  結果孔子怎麼講?「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孔子有沒有去批評那些對子路不恭敬的人?有沒有?沒有。你看這言語很有涵養,可是你聽也要會聽,你會聽了才學得到孔子言語的修養,都沒有批評任何人,但是把大家錯誤的心態調整過來了。這言語裡面的涵養是不是聽那聽不到的,意在言外。很多!你看《論語》裡面閔子騫,「魯人為長府」,閔子騫看了,「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他在提醒魯國的國君,不要輕舉妄動。孔子一聽,「夫人不言,言必有中」,閔子騫話很少,但是他一開口都切中時弊或者點到要害。這都是言語,我們要去觀察、去學習的。

  知那不知的事物,我們很常聽到道法自然。我們也常常跟大家探討,從事上不離因果兩個字,你假如會觀察因果,你每天可以學到好多東西。你沒有用心去觀察,你體會不到;你一用心觀察,真的六塵在說法。我們先不說別的,就這兩個字,六塵都在告訴我們因果。剛剛還說我們的身體都在告訴我們因果,我們為什麼會有白頭髮?我們得要去把原因找到,不然染頭髮很貴,去做頭髮很貴。

  我有一次到法國巴黎參加會議,有一天師長真的帶我們去百貨公司。我那次因為是跟師長去的,所以學到的特別多,可能是跟著師長去有加持力。結果一進去就首先感悟了,百貨公司一樓都賣什麼東西?賣女人的東西。為什麼?最好賺,不然一樓租一個櫃台就很貴了,他得賺回來。結果一樓我就看到賣很多女性用品,還附設一個做頭髮的,我們就在那裡看,有一個人用頭髮用那麼高。然後一問,她已經在那搞了二三個小時了,搞一個頭髮。後來我突然有一個靈感,因為那裡賣的很多都是脖子以上的東西,或者脖子以上用得到的。我說女人一天脖子以上要花多少錢,脖子以上要花多少時間,還不是錢而已,還有時間。為什麼說見微知著?你進一個家的門,看他的太太,你就知道他要興還是要衰了。諸位同學要練這樣的功夫,可以看出自己跟他人的禍福興衰,看得清楚了進而去扭轉、去護念。

  這筆帳你們算,我就點到為止。這也是言語的分寸,我繼續講下去,可能下一次大家,尤其女同學聽我的課,統統都把視頻給關了,有點看我不順眼,所以講話要拿捏分寸,點到為止。

  謝謝莊同學提出來這個問題,大家上午有空多看看以前二十幾集,都可以在我們一起探討的範疇裡面。我們前兩屆的同學他們是看錄像的,我們這一次是透過線上直接上課。他們都有額外排時間,就針對看的錄像提出問題。兩屆提的問題都不少,我把這個鏈接發給你們,你們有空也可以聽。他們提的問題很多也很special(很特別)。大家有問題都可以問,我們每一堂課後面,甚至於假如問題多,我們整節課來探討都沒問題。所以大家不要客氣,都可以提出來,因為我們後面的經句不算太多,我們可以講得仔細,也可以講得簡潔一點,都無礙,最重要大家學的過程不要有疑問、疑惑就好。

  大家真的有問題,可以寫出來的也可以先寫,請張同學可以發給我,我看一看是融在往後的這些經句裡面講,還是可以單獨拉出來講,我就可以比較先拿捏。謝謝大家。

  同學:大家請起立,請整理衣冠,端身正意,向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行三鞠躬禮。一鞠躬,起;再鞠躬,起;三鞠躬。禮畢。向師長致敬,一鞠躬,起。恭請老師就座,向老師致謝,謝謝老師,起。

  成德法師:謝謝大家。最後再補一句,因為剛剛莊同學有說「看那看不到的東西」,舉了「達摩祖師」這一句。他前面也提到,我們容易在乎那個看得到的,那個看不到的忽略了,看得到的我們想去佔有它、擁有它。所以很重視精神層面的人,他一定是內在不匱乏;會守財奴或者看這些物質看得很重的,都是內比較沒有安全感。有時候你看這個人怎麼看錢看那麼重,我們不要去在果上產生一種成見、對立、指責。學佛的人禮敬諸佛,每個人都能成佛。看到他被欲望控制住了,覺得很不捨、很心疼,但是要把原因找到。原因是什麼?家裡沒有給他安全感。

  這一點成德感觸是挺深的,人在家裡沒有得到安全感、呵護,甚至很想逃離家庭,那他當然沒安全感了。今天跟大家探討一個根本原因在哪,為什麼今天花那麼多時間跟大家探討?男女有別而後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後才能父子有親。人有父子有親,他身心健康;他父子有親沒有恢復,他再有錢、再有地位,他還是不快樂的,他只是有福報而已,但是他很難不再造很多業。現在種種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對於人生這些義理認知都不足,慢慢慢慢透過我們自己先搞明白,再去護念有緣的親戚朋友。

  這是剛好莊同學提起剛剛我們之前探討的,為什麼人都特別在乎看得到的?他沒有安全感。我們真明理了,安全感、自信心建立在哪?建立在真理上。「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信心要建立在這裡,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不動搖、能生萬法。能生萬法能生出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

  囉嗦了兩句,不好意思。大家用餐愉快,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