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彙編》學習分享  成德法師主講  (第三十八集)  2022/5/16  加拿大溫哥華  檔名:55-230-0038

  諸位同學,大家吉祥,阿彌陀佛。

  我們學習《太上感應篇》有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我們能夠深信因果。因果在哪裡?能靜得下心來觀察體會的,因果在我們自身。我們現在的身體狀況跟我們之前飲食生活習慣、情緒都有關係。所以格言裡面有說,老來疾病都是壯年落的,少壯的時候不夠謹慎,甚至還有放縱,這些因經過若干年之後果相就現前了。

  包含我們今天聽到的故事,院長跟我們講的這位趙慕鶴老先生,他長壽是果,一百零八歲,因還是他真的救人於危難,或者救人、或者助人,真的是讓人家終身感恩,所以他得長壽。愛人者人恆愛之也是因果,愛人是因,人恆愛之是果;敬人者人恆敬之,所以因果就在我們發生的、看到的每一件事情當中。真正深信因果就有大受用了,不會懊惱過去,一切都是因果,哪怕是逆來都會順受,因為有它的前因,現在哪怕是逆境惡緣,都是必然會遇到的。而且不管是情債、錢債,或者是命債,還了之後無債一身輕。當然,情債,算了還了吧;錢債,算了還了吧;命債,嗯,有沒有提到命債突然有點遲疑了,修行人不能怕死。師長也曾經講經的時候提到,要我的命,給他也不怕,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假如現在就能去,大家願不願意去?願意是吧?我們在這個世間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早一天能去,於一念頃遍遊十方佛國,一念頃就能夠供養一切諸如來,而且還可以聽諸如來講經說法,福慧雙修,而且還有六神通,我們就有能力幫助所有過去生的親戚朋友、所有有緣的人。這些理都搞清楚了,隨緣順受為忍辱,不會被逆境惡緣所動心。

  我們這幾節課講到的都是家庭的惡,我們要不犯這些惡,更積極的奉行五倫大道。印光祖師有教導敦倫盡分,敦倫盡分才是善男子、善女人,才是《阿彌陀經》裡面的當機者;不是善男人、善女人,要往生不容易。《觀無量壽佛經》裡面韋提希夫人想往生極樂世界,佛陀首先告訴她「三世諸佛淨業正因」,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都是敦倫盡分,「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

  我們學習這些經句都跟往生有關,學習這些經句才是真實的學問。學問不是學歷,也不是記問之學,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人無倫外之人,學無倫外之學,真學問沒有離開五倫的。《菜根譚》講到了,「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學問」,融得性情上偏私是格物的功夫,那是真學問;「消得家庭內嫌隙,便是一大經綸」,家裡面本來有一些摩擦,甚至是隔閡、誤會,更嚴重的還有怨恨,能夠透過我們學聖教,我們真誠去化解,這真的是真學問、真經綸。甚至家裡面的危機都可以因為我們而化開了,因為「親有過,諫使更」。

  諸位同學,我們學聖教之後,家裡面的誤會、隔閡有沒有因為自己化解掉?我們學以致用,我相信在這個時節因緣、這個時代,一個家庭裡面有一些情況很正常,所以都是自己的練心場,都是自己的道場,都要從這些地方去解行相應、去落實。

  我們探討到的經句,「骨肉忿爭」,能把它化解掉。又提到「男不忠良,女不柔順」。印祖有講到敦倫盡分就是能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落實在父子、夫婦、兄弟、朋友這些倫常關係裡面。我們去觀察一下,我們剛聽完趙老先生的事跡,他有沒有在人與人當中落實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我是聽過一個說法,應該都有《詩經》的味道,《詩經》都是用暗喻的、暗諷的提醒別人,「可以人而不如鳥乎?」我們比較熟悉的罵人的叫「王八」,其實那個說法叫「忘八」,忘八,你怎麼把八德忘了?你看這個提醒人很含蓄,不能忘八。

  我們看趙老先生,你看他都一百零六、零七歲了,我很想見我的母親。身體這麼孱弱的情況都不忘母親,可以想像他處世的時候有沒有常常提起我媽媽教我什麼?一定有。包含悌,他真的是做到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甚至連小偷他都這麼坦誠、這麼設身處地在跟他相處。而且他有一個人格特質,他特別記得人家的恩。他曾經人生有乞討。大家要了解,他本來是在大學裡面教書的,在學校裡面教書,學識很好的。很念舊,他還首先第一站就要去看他本來服務的那個學校。

  諸位同學,這都是我們要去體會到的,這樣大家看人就準。人生最重要的都是抉擇,他在乞討的時候,大家對他的幫助他都放在心上,連看到一個小偷,他都提起來我也曾經是落難的,然後也感同身受,說你一定也是情非得已。你看這種言語,我相信那個小偷也被他感動了。還主動把錢拿出來幫助他,然後還替他很設身處地,「你去偷有時候還偷不到,到時候還得關好幾年」。真的有古風。《德育故事》裡面恥篇,好多讀書人都是這樣,感化了盜賊,也證明什麼?人之初性本善。

  他的忠信做得非常徹底,他能做的盡心竭力。你看他送了多少骨灰,讓這些老人家在天之靈非常的安慰,不只亡者了了心願,我相信跟他最親的這些親人對趙老先生是感恩戴德,這對他們的人生都是非常大的安慰,不然都會留下終身的遺憾,忠。信,很守信用,在那個動亂的年代,他還把黃金換成美金,最後還交給了這個朋友。

  禮,他老人家很恭敬人,我們看那個照片,他跟黃先生,可以感覺到他老人家待人真的就是四海之內皆兄弟,對人都很恭敬。也不強求,人家說你九十三歲了,年紀太大,就別來了,他也很尊重人家的意思,他就沒來。我們看到他對學問的恭敬,九十三歲都坐第一排,認真對待學問、對待自己做的事情。可能金氏世界紀錄九十八歲拿到碩士學位,他有可能是打破金氏世界紀錄。禮敬。這個義字表現無疑。

  廉潔,自己這麼窮困,面對當時候那個年代七千多塊,不止,他是又幫助了一些人是七千多塊錢,不為所動。他的人生有很多義利之辨。包含他幫助了高級軍官的妻女,人家當下就要給他一個官職做,他也沒有動心。所以他人生後來的福報長壽,都跟他在面對名利沒有動心也是有關係的。他有這麼高的人格、品格一定跟他的恥心有關,人沒有恥心很容易就隨波逐流。怎麼會不受社會風氣影響?有羞恥心,恥不如堯舜,恥不如聖賢,看到他積極樂觀進取。他也是把八德用在了這五倫關係、人與人相處上。

  我們今天所學的這些經句,其實也都是把八德用在家庭這些關係裡面。我們首先男忠良舉了范文正公的例子,「景仰百代」。就像今天我也很感謝我們院長,同樣聽一個故事,每個人體悟有深有淺,院長聽了這個故事有這麼多的領悟,還給我們整理了好多要點出來。其中就點出來志工,一般人就覺得我多做一些事,可是這位趙老先生他在做志工的過程,他已經感動很多的人,他轉化了很多的人,甚至這些人都開始效法他,所以他的精神長存世間,留取丹心照汗青。男子就要有這種氣概,就像老法師說的,人生短短幾十年,總不能白來一遭,總要做有意義的事,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我們看竺教授,竺教授應該是七十七左右了吧?你看老當益壯,這麼大年紀,那種對文化的承擔、道統承傳的使命感,我們這晚輩看了都敬佩,飛那麼遠來給我們做表率。我們從趙老、從竺教授就看到文化的力量,他們這種年齡照理講都是退休了,都是在家裡含飴弄孫就好了,但是他們都是自強不息,看到民族社會的責任,所以忠良二字都可以從這些長輩身上去體會。

  女要柔順,我們昨天是舉了馬融長女的例子,接下來我們今天看大家很熟悉的北宋五子其中兩位。北宋五子是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邵雍,這五子在北宋對儒家的弘傳影響非常大,也讓我們感覺到能成就兩個大儒,最關鍵的還是母教。我們來看一下,「宋程珦夫人侯氏」,她的人格特質是「謙順柔和」。柔能克剛,家裡面很多這種情緒衝突,可能都會因為這個柔和化為無形。「雖小事必稟而行」,家裡很小的事她也向丈夫稟告才做。

  我們要了解,《華嚴》有一個詞叫「主伴圓融」。一個因緣、一個家庭、一個團體,它一定有一個主。你看古代有酋長,不管哪個民族,它有一個酋長。有酋長可能還有副酋長,或者他的幹部,它就有一個主伴在配合。假如一個團體裡面兩個人要說了算,那這個團體會怎麼樣?可能要分兩派,最後就要分開了。總要有主有伴,家庭也是一樣。所以這些我們都要懂得去體會,你體會到了,你會很歡喜的依循五倫八德去做;體會不到,甚至於自己覺得這樣好像我不能接受、我不認可,當然我們不循著五倫八德去做,自己也會慢慢感覺到不順,會有煩惱。五倫八德不是誰發明的,道是什麼?大自然的法則,就像星球的運轉,你偏了就亂了。所以這不是誰發明的,遵循大自然的法則,不逾越的去做叫德;大自然法則叫道。所以五倫是道,八德是順著這五倫去做,自然流露的性德,不然就變成兩頭馬車、多頭馬車了。

  「治家有法」,她治理家務很有章法、很有條理。

  我們複習一下「辦公室規約」,現在讀嗎?不讀,不讀沒關係,放在心中就好。「四維上下一律清潔,器具整齊不離原處,事按次序今事今辦,各負專責互相協助」,這都是辦公室裡面的這些原理原則,「愛惜公物體念施捨,辦佛家事即是益眾」,這六個原則。我們面對境界,比方說治家,治家的原理原則我們要胸有成竹,不然我們在說每句話、做每件事依循什麼?任性而為這個家就麻煩了。所以這句「治家有法」我們馬上觀照,我現在護念我自己有沒有法?包含我自己在班級裡面有職務,那我在盡我這個職務的本分,我有沒有做人做事的法在我的心中?

  接著提到了「不撻奴婢」,就是君仁臣忠,善待下人。「諸子或加訶責」,她的孩子有去訶責下人的,必戒之:「貴賤雖殊」,人福報不同,雖然有身分的貴賤,但「人則一也」,人家也是別人的孩子,他有父母,他有兄弟姐妹。「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都要設身處地替人家想、替人家家人想,我們善待他了,他所有的親人都歡喜、都感恩。「珦或有所怒,必為之寬釋」,她的丈夫可能因為一些事情發怒,她會很柔和的好言相勸,讓他釋懷。這是相夫,剛剛是教子。接下來也是教子,「惟諸子有過」,則不掩飾,常常說到,孩子會德行不好,就是因為母親掩飾了孩子的過,父親不了解,就不好教導了。所以慈母多敗子,這個話值得深思,不能感情用事。

  這一點我就很感念我的母親,我父親要教訓我,我母親從沒有插過手,甚至於是我父親教訓完我,她一定又跟我談,父親為你好,你一定要記住這個錯誤,跟父親配合教育我。不只母親是這樣,爺爺奶奶也是這樣。所以這個配合就是不能感情用事,媽媽袒護孩子,爸爸沒法教;爺爺奶奶袒護小孩,父母沒法教。教育是合力,真不簡單,這些緣分都要具足,才能把人才培養出來。

  家庭是這樣,我們現在從家庭拉到學校裡面來,這個難度有可能比家裡還要再難,因素更多了。護念一個年輕的學子,影響他的有他家庭,他的家庭父母家人,影響他的還有同學們、老師們,還有當下我們在英國所面對的這些境緣,人事境緣,甚至是環境。一間超市也是一個境界,要買什麼都有,這方便當然是需要的。大家看這些都不容易,而且還不是血緣關係。血緣關係,勸的時候覺得應該是為我好;不是血緣關係,挑戰難度還是更高,很容易人家一二句話信任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了。

  哪一個人跟我們過去生緣分還不錯,我們就容易感情起來。感情一起來,他有一些抱怨、批評、不信任的話出來,我們受不受影響?今天薛同學有提到老法師辦這個學校不容易,緣分是很難的。趙老先生他們面對的是動盪的年代,我們在當前的緣也很不容易的,老人家九十歲才創辦了漢學院。師長有說他三個老師都有人批評,但是他了解他的老師。我們現在在這個時節因緣辦漢學院挑戰也是非常大,我們首先體會到他緣分的不容易,我們就會不忍心給他添一點亂。

  成德自己經歷不少事情了,真的體會緣分太難了。我是一個台灣長大的孩子,但是我也是在各地走了十八年多,參與的緣分要讓它保持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經歷的事多了,更加感覺要珍惜因緣,知緣、惜緣、造緣。我們縱使看到漢學院不足的地方,我們一起來把它建設得更完善。從因緣來看,漢學院才剛辦第六年,諸位同學們,我們千年學府,目標要高遠,大家都是最早的學長、學姐,我們共同把它建設好。

  今天早上龔同學有提到她們到廚房去協助,她有提到說蔡大廚這麼去帶我們烹飪,這對他來講應該還會增加負擔的,還要講不少話,開口神氣散,那是龔同學她能夠去體認到別人的付出、別人的不容易。同樣的,對人我們是這樣,我們延伸到對一個團體也是如此。人這個心境形成以後,你去接觸到人家的家庭,你就會很自然的都是一種護念,不會有挑剔的心,這就是一個義字了。義者宜也,我應該做什麼才是適當的。我們挑剔,自己的心不清淨了,對別人有沒有好處?一點好處都沒有,這就不適宜了,適宜的事一定是自利利人。當我們都是這種體恤的心,我們去護念家庭的時候都是設身處地去建議,建言者當置身利害之中。

  教育都是合力,眾緣和合,有時候缺一可能就成不了事。善事常易敗,善人常得謗。現在這個時代你真的要為公,不得罪人、不觸碰利益名利不大可能。但很重要的一點對事不對人,我們雖然得理,但也不能強勢,也不能不饒人,也不能產生對立。我們都知道有極樂世界可以去,不能再搞輪迴業了,在處世當中不計較人我,不去瞻顧得失,當然也不要激於意氣、牽於感情,廓然而大公去辦就對了。哪怕他一時不理解,對你還有微詞,久了,日久見人心,無須罣礙。孔子在《論語》開篇就說「人不知而不慍」。只要問問自己是不是公心,對不對得起自己的良知,當然也是要檢討我們在做事過程、在心態上有沒有不妥的,或者在做事當中可不可以更周詳、更體恤來做。

  有這樣的母親,好的母教,好的家教,「二子頤顥俱成大儒,位顯貴,配享孔廟」。歷史當中讀書人能配享孔廟的不多,他們家就有兩個大儒。這是母親的榜樣。

  我們再看,再講得更細一點,在家庭裡面所遇到的事情。「和州居民某」,和州是現在安徽境內,「養鵝百餘」。「一日食其鄰之稻」,鵝吃了鄰居的稻子,鄰居打殺他的鵝,很嚴重,都死了五十多隻。這個居民的太太看到了很生氣,但是她又想,假如我跟他打官司也需要很多費用,而且我的先生現在剛好喝醉酒,假如我把這個事告訴他,他一定會去打那個人,這樣就更不好了。一個女子她能忍住情緒也是很重要,掌握情緒才能掌握未來。「能忍辱者,天不能禍」,這話有味道,我們看這裡就彰顯出來了。她「遂收拾死鵝醃之」,醃之了還不浪費掉。「次早,鄰人忽暴死」,打她鵝的鄰居隔天早上就突然暴斃了。結果她的先生知道昨天的事很有感觸,感嘆道,假如妳昨天跟我講,我都喝醉酒了,鐵定我情緒控制不住,會去打這個鄰居,有可能就出人命了。那他們家可能終生以淚洗面,就很不幸。逃過了這個劫難,這是女子的度量,女子的理智、不情緒化。妻賢夫禍少,有道理,這些故事都有彰顯這些點。

  我們再看「紫霞造福訣」云:凡是女子修善,和男子並無不同。但女子她在因緣當中,在古代比較是男主外女主內,所以主要是「三從為良」,三從四德為主要,未嫁從父,已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是婦德、婦言、婦功、婦容,以這個為先。其實這一點對我們都是一種提醒,李炳南老師曾經在黑板寫了四個字:「好人好事」,因為台灣有鼓勵好人好事,但李老為什麼寫出來?提醒不要是帶著名聞利養去做好事,而且這個好事是為社會的,也應該在修身齊家的基礎上,不然流弊挺大的。

  我們推廣傳統文化的人,假如我們的孩子沒教好,我們就都出去講課,這不妥。就像「紫霞造福訣」這個提醒,我們每一個人的角色什麼為重?這裡講三從為良,三從四德為主要的。妳還有其他的因緣力量,妳可以再多做一點,但是不能把這個本給忘了。「如有善行,不若勸雙親、丈夫行之之為妙也」,要行善事,不如勸父母、丈夫去做較好,其實應該就是配合。父母有三件善事,女兒佔其一;丈夫有兩件善事,太太就佔其一。如果經過婦女預先思量而去做的善事,她考慮到了,給她的丈夫講,其功德和丈夫做的是一樣的。「若將婦女勸化為善,其功德比婦女自己為善,倍難倍多也」,比婦女自己行善更加的難能可貴,因此功勞也更大。妳勸了一個婦女,她善心起來了,那她可以去護持她的丈夫、教育她的小孩,這功德很大。印光祖師特別強調天下的安危女人家操之一大半,很有道理。

  諸位同學,《天下太平之根本》你們看過沒有?這本書很難得,大家抽空好好拜讀一下。

  接著提到了,姐妹妯娌間若有善行,就要彼此互相讚美,其功德也是相等。隨喜功德,功德是平等的。「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尤其在家庭裡面,姐妹妯娌之間互相讚歎,那種家庭的和合氣氛隨時隨地在影響著小孩。最可貴的是以歡喜心共同做善事,沒有任何的嫉妒障礙。

  接著提到婦女若能孝敬和順、相夫教子,以盡自己的本分,再加上「深信因果,吃素念佛,則現生自然身心安樂,子孫昌盛,臨終定蒙佛慈接引,往生西方。只可在家潛修,不宜向外奔馳,一則不誤時光,一則免惹物論」。我們讀到這裡,成德就想到末法時期在家女眾念佛成佛的是最多的,排在第一位,因為她們都做到印光祖師講的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這裡是提到婦女適合在家潛修,比較不好在外常常拋頭露面,這一方面不耽誤寶貴的時光,另一方面也可免除招惹眾議。當然這些情況就視實際而論,因為假如說我們家裡的本分沒有盡好,常常又跑出去道場,跑出去做善事,都會惹來這些議論。

  接著提到了,「又如子孫有疾,祈神祭禱,動費數金,何如平日為善救生,自得神祐乎?」子孫生病的時候祈求神明保佑,甚至於還花費數兩黃金,都比不上平時多行善放生,自然獲得神明保佑。好像林看治老居士她有一本書就是談念佛感應的,很多婦女念佛,家裡的人逢凶化吉,甚至於小孩都去世了,都因為念佛把他給念回來了,這書裡面有。包含我們周故院長的母親,相夫教子的好榜樣,輔助先生照顧很多學生。其中有一個學生幾代單傳,去世了,周師母拼命念觀世音菩薩,求菩薩,他幾代單傳,這不得了,他的家裡人多痛苦傷心,結果念念念,那學生斷氣了都活過來了。後來這個學生說他在一片黑暗當中,突然聽到周師母喊他的聲音,他順著那個聲音就看到光,就醒過來了。我們看一個婦女她那種至誠的心,感應不可思議。

  「閨門內自有洞天福地,勉而行之」,要用心去體會,閨門,女子房間之內自然就能修善培福,所以希望婦女同胞大家努力去做。

  我們再看下一句,「不和其室,不敬其夫」。《彙編》講到了「夫婦和而後家道昌」,夫婦和睦家道才會昌。這些句子都在提醒我們知所先後,甚至是本末、因果都在裡面。《禮記.昏義》就說:「男女有別,而後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後父子有親。」夫婦沒有義,夫婦不和合了,你孩子培養不出來了,這都是先後。所以你夫婦不和,孩子培養不出來,家道就要衰了。

  「婦女未嘗讀書明理,若有不是,便當明白曉諭,固不可任其縱恣,亦不可遽生瞋嫌。」這在提醒當丈夫的人,當然這段話的背景是在古代,女子她受聖賢教育的少,男子假如懂得道理多,你當然有責任護念自己的太太。現在呢?現在女子受教育的跟男子是平等的,時空也有點差異,但也要觀察深入。

  成德剛回到祖國大陸,第一站是海口,我接觸到不少老人家,他看到我說,「我沒有學問,我沒有文化」。我聽了都有點怪怪的,不知道怪在哪,後來我想清楚了,這些老人家是沒有學歷,不是沒有文化。他們是沒有學歷有文化,我們現在是很有學歷,都大學以上,但是沒有文化。這個「化」字,感動人、感化人,這才叫有文化的人。就像趙老先生,光聽他的故事我們薛同學就已經泣不成聲,感動莫名。假如還有機會、機緣,沒關係,到極樂世界再說。你真的還有機會去親近,那你印象深。

  成德是有機會,比方說對馬來西亞華教貢獻很大的沈慕羽老先生,我曾經到他們家拜訪過,那真是終身難忘。九十五歲的人,他那種精神矍鑠,精神奕奕,講話丹田有力。我記得我們剛開始在那談話,談到繁體字,沈老眼睛張大,「是正體字,它一點都不繁(煩)」。所以諸位同學,以後不要說繁體字,人家一聽就覺得有點繁(煩),學習的心就因為這個字影響,正體字,正統的,一定要學。他聽到我們是在推廣文化的,非常歡喜,一直在鼓勵我們,然後還帶著我們去唱歌,他自己親自彈風琴,彈抗日愛國歌曲,那歌、那種情境一生都難忘。

  我們現在是學歷高,不一定明白五倫八德。在古代,丈夫他明白這些道理,婦女接觸得比較少,你當然要體恤她,應該遇到這些情況可以給她明白曉諭,當然不能放任她,也不可以因而立即產生瞋恚心或者嫌棄的心。但是一般世人遇到強悍的婦女,就會受她的欺負凌辱;如果遇到柔弱樸實的婦女,就加以凌辱虐待。欺善怕惡,這豈是大丈夫應該做的事?這些道理都分析得很在理。

  更有愚痴的人,寵愛小妾,欺負正室。這在我們現在是一夫一妻制,但在古代這樣的行為就真的是太愚昧,這是毀了自己的家庭。愛戀妓女,欺負妻子,甚至於毆打辱罵、瞋恨責備自己的太太,這種人尤其不得善終。

  我們接著看顏光衷先生說:「人生莫作婦人身」,人生不要出生為婦女,百般苦樂都由他人支配。自從離開雙親和親愛的家人,生死等一切事情就隨附他人,所歸屬的只有丈夫一人而已。肚子餓了不能只顧自己吃飽,天氣冷了,「寒不獨衣」,不能只顧自己穿暖。「舍其身而身我」,先犧牲自己照顧他人,最後才想到自己;「舍其父母而父母我」,要先拋下自己父母照顧別人的父母,最後才能想到自己的父母。如果一旦嫁給到遠處經商的或者是別處求學的丈夫(這都是敘述在古代的一個情境),自己就要獨守孤寂的房間,每當寒冷的冬夜獨自蓋著鐵衾,就是如鐵一般硬冷的大被子,這豈是容易忍受的?如果我自己命薄,嫁給了負心漢,他就會在外另結新歡,「鍾情花柳」,鍾情於尋花問柳,瘋狂的迷戀娼妓,這個婦女就很傷心。而一旦顯貴,身邊侍妾環繞,就不再顧念結髮妻子,罔念髮妻。「恐懼唯汝」,恐懼時只有自己承擔,安樂時卻無法共享。

  接著談到了,為何要對人這麼不忠厚?若她是位長舌婦,平時放肆,仗勢凌人,「失行之女」,解釋是喪德的女人,忘了檢點自己,撒野又潑辣,那也就算了,她假如是這樣的女子,那也就算了。如果她能盡心侍奉舅姑(公婆),跟妯娌和睦相處,和氣對待姑姑、舅媽,又處在前後正偏室之間。

  這一段首先是敘述到古代女子她的一些處境,當然也是我們男子丈夫都要能夠體恤她們,然後不要辜負她們,尤其女子很盡本分的,更不應該辜負她們。

  剛剛這裡提到了,女子處在前後正偏室之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私心,個個都想著在家中獨攬大權,所以自己就處在這種輾轉憂愁的環境中,忍氣吞聲,這樣的日子「殆未可言」,實在很難言喻。若遇到窮困顛覆的家庭,就是沒有福報的情況,早晚都有斷炊之虞,斷炊的擔憂,沒飯吃了,還要以縫紉刺繡的工作來賺取家用,自己才能夠活下去,這種生活的壓力、辛勞也都是苦往肚裡吞。

  也還有很多無法詳細敘述的地方,怎麼自己希望託付仰賴一輩子,但半途卻被丈夫拋棄?這到底是何情理?此卷是古時東征的詩句,以柔和婉轉的情韻描述出來的,「為王化第一義」,就是國家化導人民最重要的教育。剛剛這些敘述是描述在古代的一個社會情況,為什麼是王化第一義?因為《詩經》第一首就是「關雎」,談的就是男女夫婦,「夫婦有義」,我們剛剛提到《禮記》講,「而後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後君臣有正」,所以家庭的倫常是以夫婦為核心,才延伸出父子、延伸出兄弟。而「關雎」,包含剛剛顏光衷先生說的這些敘述,也都是古時候東征的詩裡面表達的意境,透過這個詩來啟發人,「而樂妻子」,好好照顧妻子,「宜家室」,使家庭和樂,「順父母」,孝順父母親,「真吉祥善事哉!」夫婦和樂,老人才會安心。只要夫妻不和,父母沒有不擔憂的。

  剛剛這一段透過描述女子人生的這些不幸、苦難,也讓當丈夫的人能夠生起情義、道義,好好善待妻子。《詩經》的教化會讓人敦厚,然後睦倫常。

  我們看一個古代的榜樣,顧愷,待妻子十分有禮,他經常早出晚歸,很少看見妻子。有一次他病得很嚴重躺在床上,妻子出來探視問候,愷令左右將他扶起來,並且戴好帽子加上外衣,慰問勉勵妻子後就請妻子回去。由此可見,夫妻之間怎可一刻無禮而導致過於親暱的缺失?然而禮節哪裡有什麼其他的用意?最主要的精神只不過是要能和而有節、愛而相敬罷了。和合,之間還是有禮節,互相尊重。因為夫妻是同室,同一個房間,夫妻再出來才是同一個家,這個空間是最密切的,最密切的關係假如沒有禮就很容易隨便。古代讀書人對這一點還是比較謹慎對待的。我們想一想,現在離婚率為什麼這麼高?跟這個有沒有關係?親了就隨便了,隨便了就不夠尊重對方,不尊重對方當然很容易就情緒起衝突了。

  可能我們現在看到這個一下子很難體會,大家看了會不會說這樣挺累的?那個心境還是很可貴的。現在我們有福報,竺教授賢伉儷來了,大家可以觀摩觀摩有傳統文化薰陶夫妻的相處,你接下來再去看看年輕的男女,那還是有不同。不要說你們,像成德我們五十歲上下的,跟古代這些故事差別就挺大的了。所以不可親而無禮,確實重要。

  我們再看「洛城王八郎」。從前洛陽城王八郎個性凶殘,喜歡毆打妻子,而且親暱一個妓女,家財都被他花盡了。他的妻子被飢寒所迫,而且又被丈夫愈打愈凶,所以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只好委託親友鄰居主持公道。八郎就讓妻子到別處居住,自己和妓女住在一起。過沒多久身染疾病,財產也花光了,妓女就迅速徑自離去了。所以格言裡面有提到,以利交者,利盡而交疏;以勢交者,勢傾而交絕;以色交者,花落而愛渝;以道交者,才是天荒而地老。男子不能好色,女子也不能是好世間的這些利祿,這些都是很靠不住的。結果王八郎就又想回到妻子身邊,妻子避開他了。後來王八郎暴斃,妻子也死了,親鄰就將他們的屍體放在一起。到了晚上忽然聽到鬥毆爭吵的聲音,結果大家把門打開一看,兩具屍體相背而立。因為王八郎對自己的妻子太惡劣了。這個故事我聽下來頭皮都發麻,死了之後都氣成這個樣子。

  當然,佛陀的教育是要看破放下。親人之間四種關係才會相聚: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師長講經有引了兩句對聯,「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世間關係離不開這四種,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可是我們看這個事例,人世間的輪迴彼此這些怨恨會怎麼樣?愈積愈厲害。所以真正看破的人別再搞輪迴了,太辛苦,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假如比方說這個太太能夠看得破,我相信她看破之後就我不想再搞輪迴了,她念阿彌陀佛我看比一般的人懇切,把人生的苦難轉,化悲憤為力量,轉成一種求出離的決心。所以佛法都能轉,假如她真正看破了,她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又能原諒她先生,在她先生求她的時候她能原諒他,也有可能她的先生會良心發現。我們也都有聽過女子修行很認真,丈夫對不起她,另結新歡,結果後來她做到她的先生跟第三者都來給她懺悔道歉,這樣的例子都有,這就把緣分轉了。

  我們再看「不敬其夫」。剛剛是不和其室,現在是不敬其夫,妻子不尊敬丈夫。「夫者婦之天」,丈夫是婦女的天,是妻子終身依靠的人,怎麼可以不尊敬?那些不尊敬丈夫的女人,不是悍婦就是蕩婦。或以惡言相向,對丈夫惡言相向,或用咒術、巫術來詛咒丈夫。不知道凡是出生為女身,大多因為宿世造業所受的責罰。當然人生酬業,我們都是有業才會再來投胎的,我們都是業報身。男人有男人的業,女人也有女人的業。我們有這個認知,我們就不會貪戀這個肉身,會更積極的不要再取這種輪迴之身,要取清虛之身,無極之體,要去換一個跟阿彌陀佛一樣的身體。其實一個人他的整個外貌都離不開因果的,都是修來的,三十二相也都是修行修來的。人假如會反思,光是自己這個身相就可以給自己不少提醒。

  我們來輪迴其實都有我們的業力,「若更侮夫」,如果還要欺負丈夫,「益墮惡道矣」,更會墮入惡道。「至丈夫死,骨肉未寒,便思改適」,就是丈夫過世屍骨未寒,就又想改嫁,視所生的子女就像陌生的路人。丈夫死時不能哀傷,在生的時候又怎會尊敬?

  當然按照一般來講,女子情感還是比男子重,一般,不是絕對。我們看「禮運大同篇」講「男有分,女有歸」,古人為什麼不說女有分、男有歸?這還是有他人情事理的一個觀察。女子假如找了一個好的歸宿,她的心很定,她的情感有依託。印光祖師也有提,女子除非妳決心很堅定,不然要走入家庭早一點好,妳不要拖到三四十歲,要再找對象不是很好找。印祖這些祖師他們在考慮事情,考慮得很細緻的。古人講這些男有分、女有歸,對人心都是體恤得很深入的。我們換另外一個角度觀察觀察,你們有沒有見過事業賺了很多錢的女人,底下還帶了不少員工?你們見過,我看劉同學可能見了不止一個,那個點頭的姿勢應該不是見一個。劉同學妳所看到這個女人在社會賺很多錢的,她們現在的情況怎麼樣?妳不用講她跟妳的關係,妳就講她們的情況就好。

  劉同學:報告法師,學生主要見的因為都是學傳統文化的,所以她們是在學了傳統文化以後再對家庭有了很大的一個改觀。聽她們也是說到自己以前的一些經歷怎麼怎麼強,但是學了傳統文化以後就會發現柔順下來讓家庭會變得更好。感覺是說,因為可能她們已經得到了足夠的金錢,她們就開始會去反思為什麼自己的家庭可能不是那麼的順利。她們確實是感覺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之下是有滿大的變化的。謝謝法師。

  成德法師:她具體,比方說她一些觀念、心態轉,她感覺她的家庭有什麼轉?有聽到她們敘述這一段嗎?

  劉同學:學生記得是說,因為其實接觸的也不算很多,但是有一位學生是記得原本她是已經離異了,後面因為開始接觸傳統文化,慢慢的後面又找到了一位先生,跟她更加的志同道合。當然最近也沒有去了解,但是確實當時聽到她重新找到了。因為年紀也不小了,當時是覺得能夠重新找到,而且對方家庭也是非常有錢的那種,然後雙方還能夠這樣再結合起來,當時就覺得挺不可思議的,自己的爸爸媽媽也是覺得挺不可思議的。感覺是說那種性格的一個轉變,重新又找到了一段緣分。

  成德法師:對,性格的轉變。而且她一定有記取以前的教訓。再來,人有福,她一些福報還是會現前的。

  還有沒有其他的同學,你們周遭覺得女強人她們現在身心的狀況,到底女人這樣去發展,在事業當中取得很不錯的成績,但她真的快樂嗎?就是社會一直在變,但是我們真的變得更幸福快樂、身心安康了嗎?這是很值得我們靜下來冷靜觀察的地方。管同學有請。

  管同學:師父好,大家好。請問能聽清聲音嗎?

  成德法師:可以可以,請說。

  管同學:是學生的一位表舅媽,表舅媽的丈夫就是表舅,跟學生的母親是表兄妹的關係,所以是表舅媽。她是一位女強人,從學生記事起她好像就跟表舅有分居兩地。學生的這位表兄(就是表哥)他從小就經歷父母親不住在一起,也不是很和睦的這種情形,現在雖然大學畢業,但是也很不順利,讓表舅和表舅媽操了很多心。學生感覺到表舅媽她其實不是對這位表舅完全沒有感情,她有時候也會表現出這種依賴的心理,但是中間有很多的矛盾,所以感覺現在過得也不是很開心。因為表舅媽性格相對來說比較強勢,年輕的時候也很漂亮,現在生意做得很好,賺了很多錢,但是因為表兄的一些事業、成家都不太順利,表哥他大學畢業了之後也不好好工作,給他找了很好的女朋友,已經到了談婚論嫁,但是他又悔婚,就是不想受女朋友管教,又後悔,跟女家鬧得很不愉快,現在就挺難的。

  成德法師:謝謝管同學。我們女子她還是有一種希望精神的、情感的依託,除非她已經再提升到把這個也放下了,還沒有到的時候,能夠找一個好的對象依託,這對她來講她能安下心來,安心了她相夫教子,把一個家庭照顧好。假如沒有感情的穩定,沒有一個家庭的幸福,其實她在外面獲得再多的東西,我相信她可能夜闌人靜的時候還是有很多煩惱的。

  而且我們要敏銳一點,我們的行為一直在影響著他人,尤其是我們的下一代。所以你夫婦不和合的時候,孩子本身心理就很難健康。他心理不健康了,他以後會出什麼事?他可能在學業當中會出狀況,他可能在做事業的時候會出狀況,甚至於妳剛剛提到的,他在面對婚姻的時候也出了狀況。我相信他的父母一定也是很無奈、很著急,可是問題是你當父母的人就沒有把夫婦怎麼相處給他。甚至於你假如要化解這些問題,你都不能是見他的過,你還要去了解他內心深處的煩惱在哪、恐懼在哪,這都有一點,就是妳的表哥,我相信他的內心深處是有需要疏導的部分。現在實在講任何問題都能解決,是當事人願不願意,旁邊的人明不明理,這些條件具足了,都能扭轉家庭的這些問題。

  也包含我自己都有觀察,比方說我母親的同事,只要比較強勢,她的孩子,尤其是兒子就會相對的比較懦弱,因為他跟他母親的互動都是母親說了算。大家更細緻的話,這個兒子的陽剛之氣就被母親給扼殺掉了。繼續沙盤推演下去,兒子因為母親的強勢陽剛氣扼殺了,他以後怎麼扛事業、怎麼扛家庭?這一連串的問題就會一直延續下去。見微知著,見這個行為,它會怎麼一直因果相續產生影響,這是要看得到的。

  甚至於是夫婦不和合,子女對婚姻都有恐懼。這些心理的影響,所以現在愈來愈多年輕人不結婚,這都是家庭問題。你說不結婚也是他們的自由,大家想事不要想得這麼簡單。請問,這不結婚的都去修行了嗎?很多社會問題都不是宗教層面能解決的,宗教層面得他是相信的人,他不相信他根本不去接觸這些教理,但是這個社會還是要治理的。禮樂刑政,現在沒有禮了,你看男女關係這麼混亂,嚇死人,現在多少情殺的事情。再來墮胎,墮胎對這個世界有沒有影響?影響大了,那都是地獄的業力,那麼強。現在好多孩子跟父母衝突很大,其中一定有因為墮胎影響的。人的靈魂不會死的,你看被墮胎的嬰靈,他也很無奈、他也很怨,他有怨他報在哪裡?鐵定會去影響父母跟他現在在世間的這些兄弟姐妹,他是被墮掉的。

  《禮記》裡面都提到了,男女沒有禮節、沒有婚義,以前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現在自由戀愛,大家看很亂。一個人他假如沒有男女的節度,我們都遇過,才三十幾歲,墮過十幾次胎的都有,你看她的地獄業都造多少,她最後的結果可能都不孕。「男有分,女有歸」,這還是很有道理的。當然現在的亂象,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今天探討的經句都是夫婦這一倫,也很值得我們自己好好的思考。自己思考清楚了,也才好去護念親戚朋友,甚至向大眾推廣。古人都是先覺覺後覺,我們自己要先搞明白,才好去護念他人。當然,我們在探討的過程,大家有不同的意見也可以提出來,不是說都不能探討,也不是強迫大家接受,實在講大家都是成年人,誰能夠被勉強?說實在的,勉強適得其反,對,反效果。當然今天可不要有人誤會說,成德法師說的,女的一定要結婚,我沒有講過這句話。

  因為最近就強調印光祖師,印祖有分析一些客觀的狀況,現在新的學說來了,舊的人倫規範現在比較不被重視,甚至還被批判,這個時候你教孩子還很嚴厲苛責就不妥當。父母很嚴格,孩子還覺得父母一心為我,那是他從小在這種氛圍,有這個認知。現在舊規很少人懂、接觸到了,你還執著在苛責,他只要有朋友跟這個孩子一講,你爸爸媽媽太過分了,他馬上因恩反怨。現在好多新聞都是父母被孩子殺了,還有知名大學的,這個時候就不要念出哪一所,知名大學就好。往往,你看這孩子讀書考試都沒問題,怎麼做出這種殺父害母的行為?父母控制他,一定要逼迫他讀書、拿高分,最後就變成這樣的悲劇。印光祖師在八九十年前就講了,你這樣很嚴格對待他,最後他會反彈。那他幹了這個事,他在地獄永劫難出,你不是害死他嗎?所以教化也要應機,勉強不得。

  師長有說,現在自由民主開放。師長講這個話意義是很深遠的,在這種客觀的狀況,父子之間的相處、師生之間的相處都有它應機的調整。

  今天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