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節要習講—無住,住佛號;生心,念佛心  悟道法師主講  (第九十五集)  2023/1/11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2-001-0095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經本十六頁,《修華嚴奧旨》第十六頁倒數第三行,從最下面「經云」這裡看起。我先將這段經文念一遍,對一對地方:

  【經云。從無住本立一切法。即其義也。】

  『即其義』,就是這個道理,就是這個意思。『從無住本立一切法』,這一句話意思很深,首先要懂得「無住」。《金剛經》上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大師一聽就悟入,怎麼悟入的?他聽到這句話之後放下了,把起心動念放下了,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他當下就回歸自性。

  「法無自性,無自性,故無所住著,隨緣而起,故云無住。」無住,意思是說法無自性,法是一切法,萬法,真如之法,法爾隨緣,這是惠能大師講的「自性能生萬法」。法無自性,萬法沒有自體,從緣而生。萬法,它沒有自己的本體,這些萬法怎麼生出來?從因緣聚合生起的,當體即空,因為它沒有自體,所以它當體是空的,沒有一個實體。沒有實體,它只有這個相,所以它的體是空的。

  一切萬法是從真如自性變現的,這個真如自性是變現萬法的本體,所以自性真如是共同的。所有一切萬法都沒有兩樣,從自性上講都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本來就是佛,這是從自性講的。天台宗講「理即佛」,從理體上、理論上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都有佛性。再給你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那你現在是不是佛?是佛。不是說本來是佛,現在變成不是佛了,不是這個意思。本來是佛就是說,現在也是佛,現在就是佛。眾生本來是佛,現在就是佛,這從哪裡講?從自性上說的,從性上說的。所以天台宗講,理即佛,從理論上講都是佛,本來就是佛,現在也是佛,這是從自性上說的,這個我們要明白。

  大乘經典裡面佛用大海、水泡做比喻,真如自性是大海,真如自性就像大海一樣,深廣無際。在這個大海當中,一念不覺起了個水泡,這就比喻作無明。我們現在一念不覺,產生了一個幻相出來,就像大海裡面它生起了一個水泡,因為有了風浪,生起了水泡。水泡怎麼生起的?它從哪裡來?怎麼會有這個水泡?水泡還是從那個大海的海水起來的,因為風浪一吹,起了個水泡。水泡,它沒有它自己水泡的一個自體,大家去揣摩這個道理。那個水泡是什麼?那個水泡就是海水,它的自性就是大海,大海是它的本體,只是它在大海當中冒出一個水泡出來。我們現在看到這一切法,我們自己人類、畜生、餓鬼、地獄、樹木花草、山河大地,同一自性。除了真如自性之外,沒有第二個性。所以它是一體,就是一個自性。一個自性就是一個共同體,我們現在的話講,叫生命共同體。成佛之後,證得法身,什麼叫證得法身?知道大海所有水泡全是自己,因為都是從這個大海生出來的,不是自己是誰呢?看到所有的水泡,那個水泡就是法身,也就是說水泡就是大海、大海就是水泡。所有水泡都是自己,跟自己是一體。這個體是清淨的,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沒有,自性本體沒有這些東西。

  「無自性故無所住著」,萬法沒有自體,所以它沒有住,也沒有著。又何況它剎那剎那的不住,它是無常的。我們看到是幻相,真相是什麼?真相是一念接一念,彌勒菩薩講「念念成形,形皆有識」。我們現在看到萬事萬物這些現相,是我們的念頭一念接著一念、一念接著一念,這樣相似相續相,這樣很快速的呈現出來。所以「念念成形」,每一念它都有形狀,「形皆有識」,形狀就是物質,識就是精神。精神跟物質都從念頭所產生的一個幻相。一念接著一念,這個念非常短暫,我們覺察不到。有這個念頭,就有宇宙幻相出來,因為念頭一個接著一個,這樣產生出來的相。有識,「念念成形,形皆有識」,形就是說,這些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出來了,有識就是見聞覺知出現了。見聞覺知,這個是自性本具的,自性本來具足的,沒有緣它不現,沒有緣它就隱起來,隱藏起來。好像我們電視機的節目,你把那個開關的電源關掉,它就沒有了;你再把它打開,它又出現了,所以有緣它就現。我們現在看到這整個世界,緣是什麼?什麼因緣現出這個世界?一念不覺,是一念不覺而有無明,所以產生這些世界,這些幻相。

  我們要問,這一念不覺是幾時?什麼時候我生起這個一念不覺?為什麼會有一念不覺?佛給我們解答,無始。一念不覺,它沒有一個開始,不是說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幾點、幾分、幾秒開始,沒有,根本就沒有開始。根本沒有開始,這是怎麼一回事?就在當下,就當下這一念,我們念念都是在當下,沒有過去、未來,說現在,現在就過去了;就當下這一念,就現前這一念。《金剛經》說,三心不可得,這個心就是念頭。過去已經過去了,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未來,未來還沒有來,你也得不到;現前就是當下,你說當下,當下就沒有了。這個才是宇宙人生事實的真相,三心不可得。

  三心不可得是念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就我們這個念頭你抓不住它,你得不到。這個念頭變現出來的世界,念不可得,世界是這個念頭變現出來的,這個世界能得嗎?當然世界也不可得,能變的不可得,所變的怎麼會可得?見聞覺知可得嗎?全部都不可得。我能見、能聞、能覺、能知,這個也不可得,因為這個都是從那個一念變現出來的。所以全部都不可得。諸法實相搞清楚,不要人家來勸你,你自然就放下了,因為你自己明白事實真相是怎麼一回事,不會再執著這些妄相了,這個絲毫不勉強。所以這個放下是從看破來的,看清楚事實真相,事實真相就是這樣,不可得。能變的不可得,所變的也不可得,那有什麼放不下的?所以你本來是佛,你本來有無量的智慧、德能、才藝,你統統能受用到。我們現在為什麼不能受用?放不下,把這個虛妄的當作真的,在執著,認為可以得到,實際上是不可得,是完全失掉了,被妄想執著障礙住了。所以這個事實搞清楚,就是看破。事實就是一切法不可得,什麼都得不到。

  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初學佛的時候,親近章嘉大師,密宗的大德。章嘉大師告訴他,看破才會放下,放下才能看破。初學,從放下先下手。你要不放下,永遠不能看破。所以放下一分,你能看破一分;看破再幫助你再放下一分,你又看破兩分。從初發心到究竟圓滿成佛,就是看破放下、放下看破,相輔相成。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看破,這個兩方面互相,相輔相成的。章嘉大師把這個方法教給他,教他老人家從布施下手。菩薩第一度,布施度教他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

  佛法修學的祕訣,講出來就這麼簡單,但是要真做,真正去落實。放下,放下就從布施。布施先從身外之物先施,再捨身心世界。外捨六塵,內捨六根,要知道一切法無住,它不能住,剎那剎那生滅。住就是停住了,停、暫停,沒有暫停的,一切法沒有暫停的。所以受想行識,那個行就是好像流水不停的,一直流,這個念頭不斷,剎那剎那一直生滅。就像我們看電視、看電影,銀幕上面的畫面沒有住,沒有停在那裡,是一張一張的很快就過去。畫面一秒鐘二十四次,它是幻燈片,張張獨立,它不動。

  我們淨老和尚過去都是用這個電影的膠捲,這個二十四張,用機器捲起來,機器快速轉動,一秒鐘就是轉這個一卷二十四張。這個影像打在銀幕上,人、物都在動了。其實那個影像是什麼?就是這個底片。這個底片,每一張它都是靜態的,它都沒有動,底片沒有動,是放在那個機器轉動,把這個靜態的打到上面,看起來就在動了。其實不是這個在動,是那個機器在動,這個底片它是靜態的,每一張都獨立的;就像我們現在這個念頭,一個念頭一張底片,用這個來形容比喻。所以它張張獨立,它沒有動,是那個鏡頭開關開合很快,讓我們產生幻覺,以為它就在動了,現在講叫動畫。其實它不動,動畫其實它不動,是那個機器在動。那個鏡頭打開,放一張幻燈片、一張照片,每一張都不一樣。不一樣,相似相續相一直連接起來,這是真相,所以它真的是無住。我們眼前這個情景,一秒鐘不是二十四次,是一千六百兆張。一秒鐘,我們一彈指,一秒鐘彈五次,就一千六百兆次就過去了。我們察覺不到,怎麼知道現在我們看到這些它是假的?八地菩薩定功深,他清清楚楚宇宙之間的這個現相,所以他看到那個意念,那個起心動念。所以看到它是假的,不是真的。假的,你去執著就錯了,不執著就對了。我們現在虧就吃在執著,不知道它是假的。

  這一段教我們放下境界,在一切萬法裡面不要有分別,當然更不可以有執著,執著就比較嚴重,比分別嚴重。為什麼不能分別執著?一切法不是真的,懂得「無住」這句經文,我們才知道怎麼用功?為什麼要放下?「無住者,萬有之本」。萬有就是萬法,就是整個宇宙,在佛法講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沒有自體,依憑真如自性而生起現相。我們把真如自性比喻電視屏幕,電視屏幕什麼都沒有,乾乾淨淨,一塵不染。自性裡面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我們的六根接觸不到,所以說它是空。空不是說它什麼都沒有,它的本體是空,但是空它能夠現那個有,就是它能現相。那個相是從那個空現出來的,所以這個空不是無。我們千萬不要誤會,以為空什麼都沒有;不是無,所以叫空不空。它當體是空,但是它能現相,它能生萬法。所以一切現相都是從自性當中變現出來,從這個空變現出來。空變現出有,離開它,沒有一法可得,沒有這個「空」,「有」也沒有。好像我們電視屏幕,任何一個色相,色相是有,有這個相,但是它色相有沒有離開屏幕?沒有,色相千變萬化,屏幕怎麼樣?如如不動。

  真如自性從來沒有動過,但是它能現相,能現聲音。所有的境界相沒有自體,它沒有自己的本體,所以它是幻相。如果它有自體,那是真的,它有一個實體,它有自體,那是真的,那就不是緣生法;它沒有,沒有就是幻相。法無所住著,法不住、不著。不住,也沒有執著,剎那生滅。著就是黏著在上面,住在那裡。沒有,它沒有停住在那裡,也沒有黏著在那裡。就好像我們看電視屏幕,那些色相那麼多,形形色色,千差萬別,那個色相有沒有去黏住螢幕的上面?沒有,它沒有黏在那裡,也沒有停住在那裡,都是剎那一直在生滅,一直在變,剎那生滅。我們看電視上的色相,也是剎那生滅。

  生滅無常,我們現在這整個世界就是這樣,是一個生滅無常的,哪裡會有東西存在?所以一切法沒有自體。所以我們淨老和尚常常引用電視屏幕、電影屏幕來形容比喻這樁事情,我們現在用現代科技的工具來表法,讓我們從這個去體會自性。所以這個真的,我們淨老和尚過去常講過,會看電視的人他會開悟,這個也一點不假。但是你要起觀,才會開悟;你如果沒有起觀,不會開悟。觀,要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知道那些相是假的,不是真的,不要執著,不要住在那裡。那些都無住的,剎那生滅,不是真的。觀它的假相,觀出它的假相就看到真相,真相就是假相,看出它的假相,就是看到真相了。屏幕裡面「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它絲毫沒有受污染、絲毫沒有受影響。這個相一直在動,屏幕都是如如不動的,我們的自性就跟屏幕一樣如如不動,但現出來這些相剎那生滅。我們的自性從來沒有動過,六祖大師開悟的時候有一句話,五句話當中有一句,「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什麼叫自性?它本來沒動,本來如如不動,現出來這個相一直動,一直變化無常,自性如如不動。

  事無所住著,理(理就是性)也就是無所住著,我們在這裡打個妄念要想控制它,住著了。我們看到這個相,我要得到它,我要來掌控它,那這就住著了。你心裡有這個東西就是住著,心裡不能有這個住著。凡夫不能成聖,離不開六道輪迴,因為有住、有著,原因就這樣。你心裡都有,叫做住著,有分別執著了。我心裡常想著一個人,這個人就是住著我的心,我的心著在這個人上;我心裡想一樁事,就住著在這樁事上;我心裡想佛菩薩,就住著在佛菩薩那裡,都是住著,那麻煩大了。為什麼禪宗講,念一聲佛號要漱口三天?不是真的漱口三天,那是用形容比喻。漱口三天就是我們吃飯都要刷牙,嘴巴要洗乾淨;那你住著了,要三天把它洗乾淨,這個是比喻,不能住著在佛像上。為什麼?佛像也是一法,佛經也是一法,法無自性,無所住著,你一住著就麻煩了。大乘經教常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四個都不能住著,你才能入佛門;心裡有一物,入不了佛門。你心裡有住著了,住著佛法也是住著,佛法也不能住著。要修佛法,但是不能住、不能著。

  所以唐朝神秀大師,五祖叫大家做偈,他也做了一首偈,他說「身是菩提樹」,這個神秀大師還沒有見性。沒有見性,在六道裡面修行,他這個偈子很好,這個方法很好,你照這個修,不墮三惡道,可以生到人天善道,但是不能脫離六道,不能明心見性。他說「身是菩提樹」,它住著在哪裡?「心如明鏡台」,又是住著,住著我這個身體像菩提樹,心好像明鏡台,這個又是住著。那要怎麼樣?「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台」,還得要「常常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身像菩提樹,心像明鏡台,要常常把它擦拭,不要讓塵埃去污染這個鏡子,污染這個身,比喻身心不要受污染,常常要去把它擦乾淨,去除污垢,這是有住著,所以沒見性。在六道修行,這個方法很好,幫助我們不墮三惡道,所謂斷惡修善。

  惠能把它修正了,把這首偈修正,惠能也做一首偈,來對應這首偈的。惠能大師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無所住著,菩提本來沒有樹,明鏡也不是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什麼東西都沒有,本來自性什麼東西都沒有,到哪裡去惹塵埃?本來無一物,哪有塵埃?塵埃就是一物了。本來是無一物,到哪裡去惹塵埃?見性了,見到自性,自性就是本來無一物。這個大乘經講得很多、講得很清楚,「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心經》講「不垢不淨」。本來無一物,到哪裡去惹塵埃?它本來就沒有。本來沒有,你認為有,是你住著了,自性從來沒有一物,從來沒有住,也沒有著,是我們以為有住著,我們迷了。所以六祖見性,五祖把衣缽傳給他,為什麼?他不住。為什麼沒有傳給神秀?神秀還有住。這個衣缽是代表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當然要傳給大徹大悟的人,不能傳給神秀,神秀還沒有開悟。得到衣缽,要去教化別人,教化眾生,這個衣缽代表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所以他心裡乾乾淨淨,一法不立,連佛也沒有,回歸自性了。

  只要真正能把萬緣放下,你就成佛,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什麼人放下什麼人成佛,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成佛。放下!不能執著。家師淨老常勸勉同修放下,從不分別、不執著做起。你一定要曉得,一切法不可得。《心經》上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如果我們對一切法、一切人事物,沒有對立、控制、佔有的念頭,多自在!這是修道最嚴重的第一關,要突破。別的都好辦,這一關是最難突破。人總是有對立,有控制,有佔有的念頭。如果這一關突破了,那真有樂趣,真樂,不造業了。如果隨緣裡面起對立、控制、佔有,那是造業,造業就感得業報。善,感三善道的業報;惡,感三惡道的業報。如果是對人,對一切有情眾生,肯定那就是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都變成冤親債主。怎麼化解?不對立、不控制、不佔有,所有的怨結都化解。怨結是雙方面才能結得上,我這一方面解開,那邊想報復也沒辦法。沒對象,對象不存在。

  宗門有個公案,有一個老和尚參禪功夫非常好,真正到忘我。壽命到了,閻王派小鬼來帶人,小鬼找不到他,有人告訴小鬼,他有一樣東西很喜歡,他最喜歡就他吃飯的那個缽,你去敲那個缽,你就會找到他。因為他入定,你找不到他,如果有人去動他的缽,他就出定,你就找得到他了。小鬼就真的去敲缽,果然出現了,小鬼馬上就抓住他了,跟我到閻羅王那邊去,找你好幾天了,找不到。這個是講金碧峰禪師的公案,金碧峰說,你怎麼能找到我?他說,我聽人家講,你很喜歡這個缽,你一入定,我找不到你。所以敲你的缽,你就出定,出定我就找得到你了,你就現形了。現在跟我到閻羅王那裡去,去報到。他說,我現在這個缽也不要了,我放下了。他一坐,又入定去了,小鬼又找不到了。所以放下不是事上放下,是心裡不再去掛念它,不再去掛著這樁事情、這個東西。這個公案也值得我們警惕!你只要有一樁嗜好,就會被小鬼抓住,那個就是你的辮子。

  人造善惡業是因,人受苦樂報是果,如是因如是果,你往深處、細處看,因是虛妄的,果是假的,不是實在的。佛在《金剛經》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們常常這樣去觀察就對了,一切都是夢境,得也好、失也好,統統是夢境。這就對了!你真正解脫,解是解開,解開你的迷惑;脫是脫離十法界,這就成真實究竟的果德。無住它才能生萬法,萬有之本就是無住,能生有,因為空它才能生有,所以叫空有不二,什麼都沒有,那你什麼都有了。無住,跟惠能大師所講的「本來無一物」,是一個意思。自性本來無一物,像屏幕,空空的,法界裡面也是本來無一物。但是我們看到森羅萬象,好像是很多、很複雜,其實是本來無一物。你看到真相,看到本來無一物,現相就是平等,不管什麼相。十法界平等,六道三途平等,跟誰平等?跟佛平等,你看到它的性。我們凡夫現在是問題是出在只看到相,沒看到性。性都是一個,這些相都從性生出來的。性是一個,相再多,不是平等嗎?都是從一個性現出來的,當然平等,跟佛是平等,佛跟眾生平等。大經上常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跟常寂光平等,這個都是事實真相,真平等。現在人講平等,迷惑顛倒怎麼平等?在平等當中,他認為不平等,那實際上是平等的;他認為不平等,是自己的虛妄、分別、執著。

  《維摩經》上說「從無住本立一切法」,鳩摩羅什說,「法無自性,緣感而起。當其未起,莫知所寄。莫知所寄,故無所住。無所住故,則非有無,非有無而為有無之本」。「緣感而起」,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的心,我們的想念,這個是緣,想什麼它就是現什麼,不可思議。《華嚴經》上講「唯心所現」,這些萬法都從我們的心現。怎麼現的呢?我們起心動念,一念接一念,剎那剎那,相似相續相產生這個相,現出來。變,是這個識在變,我們第六識、第七識,所以唯識所變。「當其未起,莫知所寄」,寄是寄託,也就是它所住的,境界相沒有起來的時候它無所有,自性清淨心裡面一絲毫染著都沒有。它還沒有現這個相,它乾乾淨淨的,清淨,絲毫都沒有染著,「故無所住」。「無所住故,則非有無」,有無都說不上,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這是事實真相。就是說不能說有、不能說無,因為它能現相,你不能說它無;你要說它有,你又得不到,但是的確有這個相。所以我們看電視屏幕,道理是一樣,你說有沒有這個相?有,你不能說沒有,但是你得不到;你說空,空它能現相,空有不二,當體是空,正當現相的時候它還是空,所以這個叫空有不二。所以有無都說不上,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這個是事實真相。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此地這個則非有無,自性清淨心裡面什麼都沒有,你不能說它無,為什麼?它遇到緣就能生萬法,雖然能生萬法,你不能說它有。這個事就好像作夢一樣,你睡熟的時候沒有作夢,你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夢境現前,好像是有;醒過來之後,沒有,一場空,你說它是有、還是無?自性現相,真相就是如是,就像這個樣子。自性是真正的自己,宗門上常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個是講自性,自己的本性。它現相就好像我們晚上睡覺作夢,為什麼會作夢?什麼原因會作夢?沒有原因。如果有因、有緣、有果,那就是真的;沒有原因是什麼?妄的,它不是真的,無始無明。無始是沒有開始,不是真的;有開始、有終了,那就真有。沒有開始,也沒有終了,念頭有,它就有;念頭無,它就無,它是從念頭生的。念稱為妄念,科學家稱為波動,動就有,不動就沒有,所以它不是真的。

  「非有無而為有無之本」,有無講十法界、六道、三途,有有、有無。怎麼說它有?有因,人要是有妄想分別執著,它就有;人要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它就無。這個不是從心想生的嗎?它有,有因、有無,妄想分別執著非有非無,非有無,而為十法界依正莊嚴有無的根本。妄想是十法界的根本,有跟無的根本。十法界依正莊嚴的有無,是從妄想分別執著非有無而變現出來的。為什麼有十法界?十法界從哪裡來?是從這個妄想分別執著非有無變現出來的,這句話就這個意思。妄想分別執著那是第一念,那個念頭沒有因,沒有原因,所以叫非有無。不是什麼原因才起了那個念頭,沒有,沒有原因,非有無。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有有無,有有無是從非有無來的,從那個一念來的,所以無住是一切法的根源。無住是根源,這一切法都從這裡所生的。

  《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身心世界統統放下,生的是救人救世的心,生這個心,生度眾生的心。沒有覺悟之前,身,這個身體在這個世間是為我自己活的,為我這個家庭活著;覺悟了以後,我沒有了,知道沒有我,我家也沒有了,是為一切苦難眾生活著的,就是為度一切眾生,沒有自己了,為一切眾生。諸佛菩薩應化到這個世間來,他不是為自己,他來幹什麼?他自己已經成佛了,已經功德圓滿了。他再到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他沒有自己了。不為自己,他全部都是為別人,這個世間迷惑顛倒、苦難的眾生還是無量無邊,還沒覺悟。所以他到這個世間來,是為救度一切苦難眾生而來的,不是為他自己來的。他自己己經成佛了,已經圓滿了。所以成佛,為什麼成佛?就是為了度眾生這一樁事情。四弘誓願最後一句,「佛道無上誓願成」,佛道無上誓願成是為了落實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你自己成了佛道,你才有能力去度無量的眾生,無量無邊眾生你才能去度,成佛道就是為了「眾生無邊誓願度」。現在我們想要度,度不了,自己都度不了了。所以現在度自己成佛,才能度無量無邊的眾生。

  所以佛菩薩來到這個世間,為一切苦難眾生,「無住心」,就是無住生心,「心不住一切處也」,這個是學大乘,學大乘佛法的。如果從這裡入門,快!成佛快。無住心,心不住一切處也,這個快。也就是說,心裡什麼都沒有,但是這個很難做到。佛有方便,佛有方便法教我們,叫你現在一切都不住我們做不到,不住這裡就住那裡,佛就教我們,你就住在「阿彌陀佛」這句佛號上,除了阿彌陀佛,其他都放下,都不住。這個好,縱然業障很重,消不了,可以帶業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圓滿成就。我們每天禮拜阿彌陀佛的像,口念阿彌陀佛,稱讚阿彌陀佛,勸導一切眾生念佛求生淨土,這是好事情。放下一切法,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定要曉得,身心世界是假的,不是真的,知道它是假的,我們就會放下。知道阿彌陀佛是真的,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那個世界跟十法界不一樣,十法界它有生滅,它有變化。六道法界變化大,四聖法界變化比較小。六道法界好像大海,大風大浪;四聖法界,小風小浪;到一真法界就風平浪靜,就一真了。所以一真法界沒有生滅,我們依靠阿彌陀佛,成就往生一真法界,這個是最可靠的。我們現在凡夫唯一能修的,能成就的就是這個法門,也是最快速的、最穩當的。印光大師一生苦口婆心,處處勸導,特別是在末法時期災難頻繁,眾生很苦。一心念佛,歸淨土,這個苦難就化解了。這個是講到淨土法門。

  這個淨土法門,在我們末法時期,的確我們現在看到災難頻繁,我們淨老和尚早在,實在講,二十幾年前,好像在一九九八年就很強烈的提醒大家,提醒這個世界災難多。看到現在這個世界,大家在東方不相信聖賢的教誨,西方人不相信宗教經典的學習,不相信經典。宗教也只是一個形式,沒有教化的內容,沒有教做人處事這些。所有的全世界的學校,從幼兒園到研究所,沒有教倫理道德因果教育這個課程,所以現代人都不懂得做人處事的道理,都胡作妄為,什麼壞事都能幹,因此招感這個世界災難頻繁。災難是人類造作惡業所感召來的,不是閻羅處罰我們,也不是上帝降給我們,都不是。都是地球人類自己造惡業,造不善業,造十惡業感召的。

  所以我們現在處在這個災難頻繁的世界,日子很苦,眾生很苦,你看最近這個三年,新冠狀病毒這個疫情到現在還沒有解除,雖然世界各國都有開放,但是要跟病毒共存,病毒還是不斷的變種升溫,衝擊到經濟第一個,生活工作也都受到很嚴重的影響。所以現前地球人類,這些眾生生活得很苦,生活壓力大,通貨膨脹,物價高漲,這個世界真的不能待了。佛勸我們,印光大師勸我們,一心念佛,一心歸淨土,往生極樂世界,這個苦難就沒有了。極樂世界,《彌陀經》跟我們講,「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就解脫了。但是你要真幹,你就真正能得到。你才曉得這個一法真實不虛,而且時間不需要很長。《往生傳》上記載,大半的人都不超過三年,三年時間不長,決心取得淨土。那些真能取得到的人,就是憑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去不了的,念佛一輩子往生沒有把握,什麼原因?放不下這個世界!放不下就是不能依教奉行;真正依照經教裡面教誨去做,那沒有一個不成功的。

  好,這節課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下面第四,我們下一堂課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