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  (第四十七集)  2003/1/21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9-003-0047

  《太上感應篇》

  諸位觀眾,我們上一集講到第七十七節,接下來請看《感應篇》第七十八節,這一節有四句:

  【破人之家。取其財寶。決水放火。以害民居。】

  在科判裡面的標題是「顯橫之惡」,顯是明顯,橫是橫行霸道,欺負別人。註解裡面也說得非常好,它說「事出無心」,偶然做這些破壞的事情,損人而不利己,這個已經是過失了,如果要是為了奪取別人的財寶,而令那個人的家庭家破人亡,這個罪過就非常重。註解裡面說得好,或者是明顯仗勢欺人,靠著他的勢力欺負別人,或者是用陰謀詭計陷害人,縱然能夠逃過法律的制裁,但是逃不過鬼神的懲罰,也逃不過冤冤相報。

  水災、火災,水火無情。這些年來我們在資訊裡面常常看到,許許多多地方發生水災、火災,有些天然的災害,不謹慎而造成火災,已經是很不幸了。如果是有人故意放水,像中國大陸長江、黃河的堤防,堤防要是故意把它破壞,水就淹到民間住的房子;放火,故意放火燒毀別人的房子財物,這個罪也是很重。這個罪過我們凡夫不知道,可是《地藏經》上說得非常詳細,《地藏經》上告訴我們,放火燒山損德最嚴重。火燒山,你看山林裡面居住的這些野獸、昆蟲(蜎飛蠕動,動物)不知道有多少,一把火燒山林,眾生不知道燒死多少,這個罪不得了,比發動一場戰爭殺死幾千萬人那個罪過還要嚴重。世間人不曉得,不明白這個道理,為了小小的利益放火燒山。這種人縱然眼前有一點小利,死後一定墮三惡道,三惡道罪受滿之後來到人間,冤冤相報,佛法裡面所說的,欠命的要還命,欠債的要還債,何時才能還得清?

  我們學佛,諸佛菩薩、古聖先賢的教誨,這一類的教誨聽得太多了,總要記住,要時時刻刻多想想。把這些道理想通了,因緣果報的事實觀察清楚了,然後擺在你面前再大的利潤,你也不敢做這些事情,你就有警覺心。

  人在世間,只要你稍稍細心觀察,你看到芸芸眾生,每個人的際遇不相同,業報不一樣。有些人一生過得很幸福,家庭事業很美滿;有一類的人,一生都不如意,災禍綿延不斷,一生困苦不堪。同樣是人,為什麼際遇這樣的不平等?佛菩薩告訴我們,各人造的業不相同,不平等不是人為的,縱然遇到有些人來障礙,那是緣,不是業因,那是屬於外緣,主要的因素決定是自己造的業。

  所以佛說人生到這個世間來為什麼?佛的答覆就四個字,「人生酬業」。你來到世間幹什麼?你來受果報的,你過去生中造善業,你這一生得善的果報;你過去生中造惡業,你這一生遇到惡的果報,人到世間來就是為了這個。可是人迷惑顛倒,受報的時候他又造業,不曉得這是自己做來的,受苦的時候怨天尤人,怨這個人,怨那個人,甚至老天爺都怨,學佛的人甚至怨佛菩薩,我們在導師講的《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都曾聽過,在社會上也有這個事實。這就是不了解自己過去是造什麼因,現在才受這個果,不了解,受果報心不甘願,又造業了,這個業罪報就愈來愈重,所以因果就不會斷了。在我們一生當中,沒有徹底覺悟的時候,惡業多,善業少;只有徹底覺悟之後,才把惡業斷掉,認真努力修善。要徹底覺悟,真的覺悟了才能轉得過來。

  一生際遇不幸,遭遇很不幸,這種事情自古至今,中國、外國處處都有,我們看在眼裡沒有感觸,真正所謂麻木不仁,看到麻痺了,沒有感覺,愚痴到極處。聰明人、利根人看在眼裡,他就覺悟了,為什麼一切眾生有這麼多不同的種類、不同的形狀、不同的遭遇?利根人一觀察就覺悟了,他就明瞭了,鈍根的人、愚痴的人他不懂,利根聰明的人看到之後,他就回頭。

  尤其是有殊勝的機緣聽到聖賢的教誨。什麼叫聖賢?什麼叫神明?什麼叫上帝?什麼叫佛菩薩?名稱儘管不同,境界完全一樣。這些人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因緣果報的事實,他們通達明瞭,觀察入微,我們就尊稱他作聖賢。我們不明瞭,他們明瞭,他們告訴我們的都是事實真相。我們迷惑顛倒的人,以自己凡夫的知見測量聖賢人的見解,對他真誠慈悲的教誨,我們還加以批評,不能夠接受,認為他是騙人的,用種種手段無非是勸人行善而已,我們用這種心態來看待,這是很大的罪過,這個人是沒有福報。真正福德深厚的人接觸到聖賢教誨,決定不懷疑,而且能夠生起尊敬心,依教奉行。

  明白這些惡行,我們自己要認真反省,我們有沒有?大概重大的我們沒有犯,但是在日常生活當中的小事情,有意無意障礙別人、欺騙別人,難免!不但我們會欺騙人,還會欺騙父母、欺騙師長、欺騙佛菩薩,常常犯這種過失。我們又希望自己每天能夠積德累功,但是這些小的過失不能夠防止,不能夠杜絕,我們積功累德只是一句空話,決定沒辦法落實。

  但是世間人無論古今中外,哪一個不希求福報,哪一個不希望避免災禍,但事實上福德求不到,災禍常常遇到,這究竟是什麼原因,沒有認真去想想。這個願望可以說是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乃至於不分族類,畜生也有這個希求,鬼神還是有這個希求。如果要這一切希求都能夠滿願,不聽從聖賢教誨是決定做不到的。所以佛教導我們,起心動念,日常生活行為,時時念著利益一切眾生,決定不做缺德破壞的事情。

  在佛門裡面,尤其我們看到出家人,出家人有些行持不如法,我們可不可以批評他?決定不可以。他再壞,他再惡,他將來自己會受果報,我們批評他,我們的罪過就不知道有多重。什麼原因?實在講很少人懂得,出家人這個形象,穿上這個衣服的形象,你在外面走一圈,有多少人看到,阿賴耶識裡頭佛的種子種下去了,一看這是佛教,這是佛,他那個佛的念頭起來了,他這個人所做一切惡,我們不談,這個形象會叫許許多多眾生種善根。縱然他有惡的行為,我們要是到處給他宣揚,讓社會大眾看到所有的出家人都感覺這不是個好東西,都在那裡造業毀謗,這個罪過你要負責。所以往往我們造的這個惡因,自己完全不知道,自己認為很小的事情,沒有想到這個影響這麼大。

  無論是善是惡,我們一定要能觀察到、體會到它的影響面有多大,影響有多深,影響時間有多長,你從這上面一想,自然就收斂了,我們就會做善的影響,不善的決定不敢做。尤其在今天的社會,現在我們生活的環境,善惡的報應非常快速,特別明顯。一念善心善行,善的果報立刻就現前了;一念惡心惡行,災禍立刻就遇到,怎麼能夠不謹慎、不小心!尤其要慎獨。

  我們導師常常勸勉同學,我們身為佛弟子,活在世間一天,要盡一天的職責。佛弟子的職責是什麼?如來家業,如來家業最低限度,對社會廣大群眾規過勸善,這是我們的職責。不但我們常常勸導大家,我們自己要做一個好樣子給別人看,至少我們要做到一個樣子,一生不說任何人的過失,我們帶頭。看到社會上人與人相處的時候,所講的就是是非長短。今天社會為什麼會這麼亂、不安?都是出於口舌。我們看到這個病態就能夠反省,就能夠檢點回頭,從自己本身改過來,那就是勸導社會大眾。活一天就做一天,在這個世間決定沒有一天空過的,一天空過,我們就一天造罪業了。

  好事情有別人做,我們歡喜讚歎,立刻就讓給別人做,道家老子說過「功成身退」,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絕不居功。所以我們要記住聖賢教誨,「但開風氣不為師」,只要帶動了,我們立刻就退下來,讓別人去做,我們去做他們還沒做的事情。已經有人做的,我們就讓人去做;沒有人做的,我們來做,這個就非常有意義。我們導師現在所做的工作,就是在錄影室裡面錄《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個事情目前沒人做。所以他說我們就全心全力來做這樁事情,其他的事情都讓給別人去做,這很好,別人做好事,我們隨喜功德。

  佛教我們在世間一切隨緣而不攀緣,真正發心學佛的人一生,章嘉大師說過佛菩薩安排,自己不用操一點心,所以你的心是清淨的,心是定的,常生智慧,不生煩惱。絕對不做損人利己的事情,只有犧牲自己成就別人,我們做這個。我們來到世間就是幫助眾生的,就是利益社會的,決定不求自私自利,這是佛菩薩、古聖先賢對我們的教誨。所以《感應篇》裡面所說的種種惡行,我們要記住,決定不可以違犯。

  我們修學,我們導師早年講經,為什麼首先勸同學把《了凡四訓》讀三百遍,這是什麼道理?這道理就是深入,要深入了解因果報應。這件事的事理,事實真相的道理,你如果讀一遍、兩遍印象不深,沒辦法深入,所以讀三百遍才有印象,才有概念,才能起作用,也才能知道自己要怎樣斷惡修善。

  什麼是惡?什麼是善?尤其修善,做善事,善當中也不是很單純,善有真善有假善,有大善有小善,有正有偏,有半有滿,有難有易,有陰有陽,有端有曲,《了凡四訓》分析得很詳細。如果我們做善事沒有詳細去分辨,往往把假善當作真善,把真的善事當作不是善事,所以就達不到改造命運的效果,這非常的重要。許許多多人不曉得這個道理,以為自己學佛學得不錯,以為自己很善良,能夠持戒,每天誦經念佛,為什麼還不能轉業報?我每天都讀經,每天拜佛,每天念佛,為什麼業還轉不過來?如此時間久了,難免心裡疑慮重重,他就懷疑了,我這麼認真修,經也認真的讀,為什麼遭遇還這麼壞?因此就對佛法、對經典喪失信心。這種情形自古以來就很多,現在社會更多,不但在家學佛有,出家學佛的也不少。

  所以我們想到這樁事情,就想到《俞淨意公遇灶神記》,想到這篇文字裡面所說的,現在社會上很多這種情形,他們一切遭遇跟俞淨意先生沒有兩樣。所以這一篇文章很值得大家做參考,也值得我們自己反省檢點。這篇文章不長,過去華藏佛教圖書館印過,印《了凡四訓》後面都有附帶這篇文章,補充《了凡四訓》更加圓滿。最近我們也在大陸北京世邦文化公司,請他們籌備寫《俞淨意公遇灶神記》的劇本。前日他們寄一個故事給我看,裡面我提供幾個意見寄回去給他們,這是我們計劃像《了凡四訓》拍成連戲劇,作成VCD流通,這也是很有意義。這篇文章非常的好,將我們的惡,我們平常自己沒有發現的,藉著這篇文章表演,使我們能明瞭我們自己犯的過失是在哪裡,如此學佛修行才能真正落實到斷惡修善。不然就不知道什麼是惡,還認為自己在做善,遭遇惡的果報反過來怨天尤人,《俞淨意公》裡面跟我們講的就是這一件事,這是我們自己的業障沒有消除。

  所以我們在現前這個世間,不是每樣事情都能夠心想事成,我們心裡所想的希望都能成就,事事如意,做不到。如果做不到,原因究竟在哪裡?要把它找出來。剛才講的《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這一篇文章是最好的指引,給我們指點引導。他也自以為是個老實人,他是善人,可是他的環境一年不如一年,非常艱苦。他求灶神,寫上疏文,求灶神幫他轉達給玉皇上帝,中國古人信仰玉皇上帝。他將他自己生平讀書積行,所謂積功累德,好事做這麼多,為什麼功名不能成就、妻子不全、衣食不繼,遭遇這樣悽慘的果報?年年修,每年快到過年,他就寫一張疏文,一直到了很多年,有一天,真的灶神就化身示現了。快要過年了,三十日過年那一天晚上,灶神敲他的門,進來之後,看到一位老先生,這個老先生對他講:我對你們家的事情已經知道很久了。這個人是灶神化身。灶神跟他說:你的意惡太重。意惡就是經典裡面講貪瞋痴的意念很重,專務虛名,所做的一切善事都是虛偽,為了得到名利,所修的都不是真的,假的。

  古時候讀書人愛惜字紙,這是對於聖賢人的一種尊敬。字是智慧、學問、經驗傳達的工具,古時候說「文以載道」,所以對於字紙不可以輕易糟蹋。路上遇到字紙都要撿起來焚化,好好處理,不能亂丟。俞淨意是個讀書人,當然提倡,路上遇到字紙,他也會撿起來焚化,可是他自己家裡面還是拿著寫字的紙去糊窗、擦桌子。口裡面說不要污穢字紙,實際上他並沒有真正做到,只是在外面做個表面給人看而已,沒有人看見時,完全不在意,這有什麼用處!這是做表面功夫,不是真心去做。

  灶神又跟他講:譬如放生,放生也不是出自於你的愛心、慈悲心,是因為大家要放生,你因人成事,有人提倡放生,跟大家一起(像現在跟著人家參加,一起去),沒有人提倡,你也不會發心,你不會主動去做,所以你那個慈悲的念頭沒有真正發出來。

  再說口過,這就非常嚴重了。他是讀書人,很聰明,很會說話,而且說話非常刻薄,常常取笑於人,事後他也知道自己有失厚道,換句話說,還有一點良心,知道自己這樣做是不好、不對。所以灶神來勸他,他這個毛病就是喜歡說別人的過失,還以為自己很厚道,灶神說:你是自欺欺人。

  這是說出他的過失,你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你在沒有人見到的時候,你的貪念、淫念、嫉妒念、偏激念、貢高我慢念、希望將來的妄念、報恩報仇的念頭,你的妄念太多太多了,這些都是屬於意惡。我們身口意三業,心裡的惡,你心裡面是這種東西,這種念頭不改掉,你逃避災禍都來不及,你到哪裡去求福?總結你生平善言、善語、善行全是假的,都沒有一樣是真實的,你還想求老天爺給你保佑,給你好的報應,哪有這種道理!這是灶神給俞淨意公的指點、提醒。

  所以我們自己要認真反省,我們現在在做善事,是不是真善?我們導師也常常勸大家,這個話他也講了很多次,心善、念頭善、行善才能轉業報。絕對不是說行為表面上做出來那個善,你的心不善、念頭不善,這個心跟念頭是意惡,是根本,我們身口意三業,意是根本,你不能從根本改過來,你要求消災、求福報,決定得不到。所以人要真修。

  古來祖師大德教給我們從根本修,我們有沒有從根本改?真正的根本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我們天天去培養,起心動念都與這十個字相應,那你就是從根本修了。起心動念跟這十個字相違背,那就是假的,全是自欺欺人,你不遭災難,誰遭災難?所以灶神教導俞先生,從今之後將你的貪念、淫念、客氣、妄想種種雜念,要掃除得乾乾淨淨,要克服自己,要認真努力把它改掉。

  人會責備別人,自己一身過失不知道。六祖在《壇經》裡面講得好,「若見他人非,自非卻相左」,這個話說得好,你見到別人的過失,你自己已經往下墜落了,左是下降,右是上升,左就是往下墮落,你自己已經往下墮落了。又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六祖惠能大師,你看他自己敘說的,他跟神會說的一番話,他坦白跟神會講:我不見他人過,只見自己過。這是六祖說的。人家一生成就道業,真正原因在哪裡?就是只見自己過,不見他人過。見自己過就是開悟,你要不知道自己的過失,你怎麼能改過?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就沒有辦法改了。改過是真功夫,真修行。

  所以灶神勸俞淨意,從今往後只向一個善這一邊努力去修,盡心盡力行善事,所以成就別人的好事,絕不障礙別人的善事。盡心盡力行善,決不求果報,決不求虛名,不管事情大小,老老實實去做,耐心去做。沒有力量去做,也要有隨喜功德,見到別人做好事,自己雖然沒有能力,也要生歡喜心,也要有幾句話讚歎。要有長遠心,不能夠懈怠,不能夠懶惰,不能夠自欺。你果然能夠這樣去做,將來一定有不可思議的善果。他聽了以後深受感動,認真反省檢點自己一身的毛病,從此之後,起心動念,一舉一動,都覺得天地鬼神在看他,所以念頭真的轉過來,真修!

  我們一般人求佛、求菩薩,佛菩薩為什麼不來?這個道理很簡單,佛菩薩對你了解得很透徹,來了勸你,你也不肯修、不接受,所以佛菩薩不來。俞淨意為什麼感動灶神爺來了?灶神爺知道這個人還有良心,雖然做很多錯誤的事情,還有一點良心,還有救,灶神來點化他。我們想想我們不如俞淨意,俞淨意能回頭,我們回不了頭,縱然佛菩薩來了,我們還照樣欺騙佛菩薩,照樣做壞事。要到什麼時候佛菩薩來救你?一定要自己墮阿鼻地獄受無量無邊的罪報,罪報受完之後,從地獄出來,什麼時候自己良心發現,真想改了,佛菩薩就來了。「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這是諸佛菩薩真正的大慈大悲,只要我真想改,他就來了。我還沒有意思真的想改,佛菩薩不會來,神明也不會來。所以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是不是真的想消災免難?真的想改過自新?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對我們現前業障習氣深重的人,就可以當作早晚課來用功夫。早晚課不念經咒,你就念這篇文字,念完之後認真反省檢點就好。自己有一個純善之心,學佛才能成就。如果心惡、意惡,身口那一點善行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最重要的是心善意善,心善意善才能夠往生淨土。西方淨土佛給我們介紹得很多,那個地方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上善是講心善跟意善,身口是下善,何況我們今天連身口都不善,這樣的人念佛還能往生?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要是在這一生當中希求永脫輪迴,親近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一定要學做上善之人,這個樣子念佛迴向求生,就決定得生。

  發心之後第一是斷煩惱,煩惱習氣要是不斷,我們的「信願行」就不能落實,「信願行」就落空了。所以有人去受菩薩戒,出家菩薩戒、在家菩薩戒,出家是三壇大戒,都受過,我們自己想一想,我們有沒有破戒?我們有沒有犯戒?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行像不像一個菩薩?這是我們自己要常常反省的。戒受了做不到,不要說戒律了,佛菩薩教誨,教我們做人基本的十善,我們有沒有做到?從淨業三福裡面去看,必須具足十善才能受三皈依,具足三皈依才能受戒。我們今天三福第一福都沒有(就從皈依開始),第二、第三是假的,不是真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了凡四訓》、《俞淨意》這個灶神所說的,你沒有遇到這個緣,遇到這個緣就會造這個業。大乘戒裡面,起心動念就破戒了,就犯戒了,不必等到有行為。

  口業,可以說是從來沒有間斷過,有意無意,妄語、兩舌、綺語、惡口,哪一天不造!念頭裡面貪瞋痴慢。我們不說別人,自己認真反省一下,我從自己本身做起,從我自己本身改起。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說得好,我自己改過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去看別人的過失!人家之所以能夠修行證果,就是憑這一種心態。我們生生世世無量劫來也聽經、也聞法、也修行,今天還落到這個地步,而且愈來愈退步,自己想一想,我該不該墮畜生?該不該墮餓鬼?該不該墮地獄?不必問別人,憑著自己良心去反省檢點就明瞭了。

  了凡先生勸人發三種心,第一個發恥心,知恥。我們今天為什麼不能改過自新?說老實話,不知恥。什麼是不知恥?我不如別人就是恥辱。什麼人?諸佛菩薩。無量劫前我們跟他是平等的,他也是凡夫修行證果的,為什麼他修行證果,我今天還落到如此地步?這是大恥辱。今天還不知道痛改前非,這是恥辱。孔夫子告訴我們「知恥近乎勇」,那個勇就是佛家講的精進,唯有知恥的人才能發憤勇猛精進。我們這一生披著袈裟,將來墮三惡道,還有哪一個恥辱比這個更嚴重的!

  第二個要有畏心,畏懼。天地鬼神確實有,不是騙人的,不是迷信。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下下品往生的人,天眼洞視,天耳徹聽,我們起心動念、所作所為,人家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人只有自欺,欺不了天地鬼神。我們什麼時候才覺悟?什麼時候才回頭?

  在這個大時代裡頭,能照顧自己就會有成就,不要去管別人的。六祖所說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你要懂得這句話的意思。如果你真的不知道世間人之善惡,你是白痴,這個人很愚痴,世間人善惡都不曉得,好壞分不清楚,不是這個意思。「不見世間過」不是對世間的善惡都不知道,都分不清楚,那就變白痴,白痴哪裡會成就!「不見世間過」是見如不見,看得清清楚楚,決不把別人的過失放在自己心裡頭,這個叫不見,他真有智慧。別人的過失放在自己心裡,這大錯特錯了,這是把別人的過失拿來做自己的過失,你說這個人愚不愚痴?還有一等人怕自己罪孽造得少,過失不夠多,到處打聽別人的過失。古德告訴我們「知事多時煩惱多,識人多處是非多」,你知道事多的時候,煩惱就多,你認識的人愈多,是非就多。這兩句話是至理名言,所以修行人,真正修行人知道的事情愈少愈好。這個事情與自己沒有關係的,就不要知道,知道就增長你自己的煩惱執著,增長你自己的業習,業障習氣,何必做這種事情!

  我們導師學佛四、五十年,他給我們很好的示範,他的好處就是知道事情太少了。他不但不打聽別人的事情,我們要是常常跟他接觸,稍微留意一點你就了解,有多少人跟他見面,他也不問你有什麼事,他不問那麼多,只有別人找他,他不主動找別人,他認為這個與我沒有關係,我不需要知道,絕對不打聽別人的事情。有人來跟他說別人的是非,他立刻就制止,為什麼?他不想聽。有人說:法師,有人說你的壞話。他說:好了,到此為止,我知道了,別再說了。為什麼?說他壞話的人都是他認識的人,他熟悉的人,他希望保持最初認識最好的印象。人與人相識最初的印象都很好,所以以後這個人對他怎麼樣,講他的壞話,有人來跟他講,他不要聽,這就是不要把最初關係形象破壞了,所以他心目當中,人人都是善人。所謂說是非不高興,那是他一時的誤會,就是有時在生活當中有很多誤會的事情產生,所以他不會把它放在心上,所以他生活得很自在、很幸福、很美滿。幸福是自己找來的,不是別人給你的。所以我們導師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向他學習,我們修行就是從這裡修起。別人來講一些是非,這耳聽,那耳就讓它出去,不要放在心裡。

  你的心善,善的標準是什麼?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心善。我們導師就是天天在這上面下功夫,所以境界一天一天的提昇,天天在努力精進。眾生的事情他就盡心盡力幫助他,做得很圓滿,問心無愧了。我們勸別人,他聽不聽是他的事情,他懂不懂是他的事情,他能不能做,他是不是會去做,也是他的事情,與我不相干,我不能過問。諸佛菩薩都不過問,我又何必多事!念頭善,念聖人的教誨,每天讀經,念聖人的教誨。把你的善心善行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行善。天天有這三善,時時有這三善,我們前途一片光明,起心動念,所作所為,對得起釋迦牟尼佛,對得起菩薩,對得起祖師大德,也對得起一切眾生。災難不足以畏懼,生死不可怕,捨身受身,像換一件衣服而已,愈換愈好,愈換愈莊嚴,都在自己,要知道與任何人都不相干。

  了凡先生第三教給我們要發勇心,勇猛改過。恥心是真心懺悔,勇心是真正改過,唯有懺悔才知道改過。他說得好,世間讀書人不能夠希聖希賢,學佛人不能夠成佛作祖,缺乏這三種心。所以起心動念、待人接物,還是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還是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不知道諸佛菩薩無我。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無不是恆順眾生,絕對不是以我為中心,是以一切眾生為中心,不是叫眾生隨順我,是我恆順眾生。

  在恆順隨喜當中成就功德,成就什麼功德?戒定慧。恆順如理如法,成就戒學。恆順能夠保持自己心地清淨不受污染,定學。順境善緣不起貪愛,逆境惡緣不起瞋恚,在一切境界當中,修自己的清淨心、平等心,定學,這叫禪定,禪定不是打坐面壁,不是盤腿打坐。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性相、理事、因果清楚明瞭,通達無礙,這是慧學。這叫做「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種修學的方式,諸位仔細看《華嚴經》末後「入法界品」,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行願品》這兩願的落實。大乘菩薩怎樣修行成佛的?人家戒定慧三學沒有離開社會,沒有離開人群,沒有離開大眾。他為什麼能成就?他有恥心,他知恥,他有畏敬,他有勇猛精進,所以他成就了。

  我們今天讀到這些教誨,明瞭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決定不能做傷害任何眾生的事情,一定要回頭,一定要修善,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才能夠消除眼前的劫難。千萬不要以為中國、外國古老的預言不可靠,你要這樣想法就錯了。我們不看預言,看人心,看造作,善因一定感善果,惡因必定有惡報,這是真理,永恆不變的。業報裡面有共業、有別業,我們自己好好照顧自己,好好認真修學,共業裡頭有別業。當然有緣分可以去影響別人,幫助別人,這是自利利他,功德就更殊勝了。我們再看《感應篇》第七十九節:

  【紊亂規模。以敗人功。損人器物。以窮人用。】

  我們看這四句,這也是很缺德的事情,這個事情是缺德的,可是我們在不知不覺當中很容易違犯。『規模』就是今天講的制度、講的規矩,所謂是家有家規,國有國法。人是一個群居的動物,大家在一起生活就一定要有規矩,沒有規矩就亂了。團體愈大,當然這規矩就愈多,也要嚴格。我們是團體當中一分子,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身分。

  破壞規矩就是現在所謂特權階級,自己以為自己有特權,可以不遵照規矩來辦事,這個錯了。團體的興旺,社會的安危,都是這些法令規章在保護。一個有德行的人,有學問的人,有良心的人,一定非常尊重制度、遵守規矩,決定不敢紊亂。紊亂不但破壞這個團體,這個註解裡面講,實實在在是傷天害理。我們聽了這個話,覺得哪有這麼嚴重!如果細細思惟,確實如此。你做一個不好的榜樣,你能夠用特權,別人也能用,於是國家法令規章雖然有,不能執行。團體雖然訂有規矩,我們寺院裡面有「常住公約」,如果大家不能夠遵守,這個規矩、規約等於一張廢紙,這個團體哪有不亂的道理!我們要能想到這個道理,知道這些事實真相。特別是佛門,我們遵守戒律、遵守規章,就是尊重佛法,就是尊重社會、尊重一切眾生。理與事都必須通達明瞭,決定不違背,怎能破壞!

  這些事實在講古今中外都有,這是人類一種不正常的心理,這個心理從哪裡生的?從驕慢生的,驕傲。我比別人強,別人不如我;這個事情我可以做,別人不能做;別人要守規矩,我可以不守規矩,從驕慢心生的,極重的煩惱。

  沒有智慧的人,沒有受過好教養的人,貪瞋痴慢不但伏不住,實在講天天在增長。他習以為常,不知改過,縱然天天讀聖賢書,甚至於天天有機緣聞佛法,聽到聖賢人教誨,他已經養成習慣了,已經養成習氣了。諺語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雖不是本性,他養成習性,習性時間久了,也不容易改掉。也因為這個事實,所以古人教訓、教學要從孩童教起,孩童時代好教。中國的聖人更是了不起,從胎教教起,孩子在母親的肚子裡就開始教了,母親懷孕就開始教育她的小孩,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要純正,情緒要溫和,不能大小聲(一講話就很暴戾),舉止要安詳。因為母親影響胎兒,母親性情很暴躁,當然影響這個孩子,他將來的性情也會受感染,所以古代聖賢教育從胎教開始教起。

  現代人不懂這個道理,以為這個好像太過分了,做父母的只顧自己,不顧下一代,不為下一代子孫設想,這是對社會不負責任,對於國家民族不負責任,對一切眾生的福利不負責任,不負責任就造業,所以今天這個世界有許許多多的災難。天災人禍,追究它的原因,就是不負責任造罪業所感得的果報,這我們要了解。雖然佛菩薩慈悲,《無量壽經》上講的幾句話,「先人不善,不識道德」,先人是長輩、前輩,他們不懂,沒有教我們,我們怎麼懂得!這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報告到這裡,下面下一集再繼續向諸各位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