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節要—常聽善知識教誨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一集) 2023/6/8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9-036-0021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節要。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上一次學習到經文:
【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
這段經文的《講義》節要,我們學習到第十八條,我們接著看第十九條:
「十九、從晝夜常念思惟到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善因;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是講善果。善法圓滿就是止於至善,這個果報殊勝。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這是善緣,也就是說你能這樣修善,將來的果報一定在華藏世界、極樂世界,能與諸佛菩薩在一起。」
「晝夜常念思惟」,思惟就是要觀察我們的起心動念、言語行為。晝夜常念就是日夜也都不間斷,就是要時時刻刻提起觀察,要常常去思惟。常念,這個就是心繫念思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間雜」,就是一點點的惡念,都不能夠來摻雜在裡面。間就是間斷的意思。因為摻雜進去,善念就中斷了,就被惡念來取代。要怎麼樣晝夜常念思惟?我們要多讀《感應篇》,《感應篇》講得很具體,也講得很詳細,還有《了凡四訓》、《安士全書》,另外這段在「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這一篇,也非常符合這裡講這兩句經文。這段經文說「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間雜」。那要怎麼修?《了凡四訓》是一個方法。《了凡四訓》雲谷禪師教袁了凡記功過格,每一天記功記過,每一天要求自己,反省自己,從早到晚到底起了幾個惡念,做了多少惡事;起了幾個善念,做了多少善事,天天記錄。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這篇文章,特別符合這段經文講的。「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這篇文章不長,但是裡面講的,都講到核心。你看,灶神給俞淨意點出來,「意惡太重,專務虛名」。俞淨意公他也組織一個社團,「文昌社」。文昌社提倡做善事,惜字、放生,做種種的好事。但是他的命運非常悽慘,生了九個兒女,五個兒子,死了四個,一個失蹤了;四個女兒,死了三個,他的太太哭兒女,哭到眼睛都瞎掉了,生活就愈來愈困難。考科舉,他只有考到秀才,舉人都考不上。他就怨天尤人,滿腹牢騷,滿腹的不平。每一年臘月三十日(除夕),都在他家裡面灶王爺前焚疏文(就像我們做法會寫疏文),請灶王爺向上帝來報告,說我做這麼多好事,我命運怎麼這麼悽慘?怎麼都沒有一點點好報?當然他的心裡非常不平衡,非常不平,因為家裡受到這樣的打擊。這個我們可想而知,兒子,死了一個,你都很難過。九個,死了七個,這種打擊,當然是不是一般的打擊,真的是受不了。畢竟他還有讀書,讀聖賢書,還有一點聖賢道理在支撐。如果沒有讀聖賢書的人,遇到這種環境,恐怕就想不開。
所以昨天我講完經,有一個女居士在隔壁等我。我看她心很不安,我問她什麼問題?她說她先生一直要跳樓,心裡很不平衡。一直要跳樓,說她先生親自看到她婆婆上吊。她先生在中視裡面工作,在工作當中也受到很多打擊,家庭也發生這樣的事情,所以她說心裡很難平衡。一直問我怎麼辦?實在講,這個我講什麼也幫不上什麼忙,第一個我看到她整個情緒都快失控了,我說妳要幫助你先生,先把妳自己情緒穩定下來,妳自己都穩不住了,妳怎麼能幫助妳先生?這個也就是這種遭遇。前天,莊嚴師她大嫂出殯,去給她誦經。碰到莊義師,莊義師給我講,三重有一個同修八十八歲了,老同修,上吊死了。所以莊嚴師她大嫂這個星期星期一出殯,星期二她要去給那個同修,也去給他念經。我問她為什麼,都八十八歲了,還上什麼吊、自什麼殺?有什麼想不開的,他身體也還好。但是他有寫遺囑,他說他對他的人生已經很滿足了。這個我也想不透。這個問題總是離不開冤親債主,因為冤親債主來干擾,他自己就控制不了。冤親債主,這個無形的,你看不到。鬼神無形的,看不到來干擾,這個就會造成這些事情。所以昨天晚上那個同修,我聽到,我也知道這個什麼情況,但是解鈴還須繫鈴人,自己造的業,還要自己去化解。旁邊的人能夠幫助的,就是把這些道理給他說明,勸他、安慰、輔導,旁邊的人能幫助的只是這些,他自己本人能夠理解、能夠接受,他的問題就能夠解決。
這些人他們的遭遇,都還沒有俞淨意這麼慘。俞淨意,你看,特別是兒女,天下父母心,你說九個,死了七個,一個失蹤,這種打擊,太太眼睛又瞎掉了,哭兒女哭到瞎了。光一個,可能就哭瞎了。在十幾年前,我們三三三之一,那邊二樓(那時候流通處在那邊),有一對老夫妻,都七十幾歲了,很晚了,大概八點多來找我。那個時候我們晚上都有放播經,放老和尚的經,放到九點。他來找我,他說他有看到我在電視上講經,講台語的,講經。我說你們兩個老夫妻這麼晚來找我什麼事?我看他的表情,兩個夫妻眼睛都哭得紅紅的。他就給我講,他一個小兒子很孝順,沒有結婚,在美國當醫生,才四十歲,就是每一個星期都會打電話回來,當然非常孝順,很孝順,有一天坐電車,突然死在電車上。他們就是受不了,他太太哭得最嚴重,她先生也跟著他太太哭。他說我們現在眼睛快看不見了,給我講完,就說要去看眼科,要去看眼科醫生。一直問我,他兒子這麼孝順,為什麼?在這個節骨眼,我也不能說什麼,這個說了,無法聽得進去。你要用佛經跟他講,要他這個心心平氣和的時候講,他聽得進去。他正在激動,你講什麼他也聽不進去。
更早還有一個,也是一個女菩薩,那個時候社團剛剛成立沒多久,也二十多年前了。就在那邊,有一個女居士(女同修),她女兒車禍死了,她一直來,情緒很不穩定,一直問我,為什麼觀世音菩薩沒有救她女兒?這個我也沒辦法去回答她這個問題。人在那種打擊,那種情緒失控的時候,講這些都沒有用。這是你心很平靜的時候講,那才聽得進去。在那個時候,佛來講也沒辦法。佛在經典上都講得非常清楚,就是因果,三世因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要知道前世,我到底造了什麼樣的因,這一生的遭遇就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你要知道來世的果報是什麼,我們這一生的所作所為就是。為什麼說這些都有冤親債主?特別那個要自殺的,一個好端端的人要去自殺,有的人他是病痛,病痛痛得受不了,病痛是不是冤親債主?統統是冤親債主。
所以在三十年前,有一次我到台南般若精舍開心法師那裡,因為開心法師也啟請我們淨老和尚講《華嚴經》,他是啟請之一的。他修天台三止三觀,修天台宗的,有禪定,禪定也都修到有三昧,這個也不容易,但是他不出名。那時候我剛出家,他來佛陀教育基金會要找我們師父,我們師父剛好到美國。他來了,抱了一個大南瓜供養我們,我也不認識他。後來我們師父回來,他再來找。他回去之後,我們師父說,開心法師定功很深,比廣欽老和尚定功還深。我聽到我就很好奇,我的得戒和尚在台灣定功是大家都公認的不倒單,因為我在妙通寺受戒,他一生就傳那麼一次戒,傳完他就走了。我看到他都坐在一個藤椅,就是坐在那個上面,他晚上沒有睡覺,吃都吃水果,不吃人間煙火,真的不倒單。個子小小的,身輕如燕,他只有吃水果。但是他要我們受戒的戒子,不能學他,他知道我們沒功夫,不能學他。所以要求我們要吃三餐,而且還加上點心,實際上我去受戒是吃五餐,當中還有點心。
我們師父說開心法師定功比廣欽老和尚還深,我說這個不得了,那是什麼樣的定功,我怎麼沒有看出來?後來等到我們師父又到美國去了,我就利用這個空檔去般若精舍掛單,去看看他是什麼定功,所以我去住一個晚上。但是第一天去到那邊下午了,我就看到開心法師他在看電視,看歌仔戲。我說:師父,你在看歌仔戲。他說:我在修三止三觀。我當時也不懂他在修觀。後來他又開電視給我看,他們七月在普度放燄口,在台上坐了戴個五方帽的法師,他是坐在壇場後面,隔一個布幔,他穿個長衫在那邊入定打坐。我就知道真正超度的不是台上那一個,是他坐在後面,是他在超度。他就一直打開那個電視給我看,他錄下來的給我看,他說你看你看,有美國的鬼、日本的鬼,還有台灣這邊的鬼,很多!沒有頭的,沒有腳的,都來了。非常多,都來了,他就指給我看,指那個電視螢幕給我看,說你看,你有沒有看到?我說報告師父,我看到都是人,沒有看到鬼,你有通,我沒通,就一直給我講。
後來沒有多久台北三重來一個年輕人(有一個人陪他來),一進來講話那個聲音,我聽了毛骨悚然,不曉得是哪裡的話,那個聲音有夠尖、有夠高的,我在房間裡面聽得都毛骨悚然。後來講完之後,開心法師用台語跟他講,因為開心法師不會講國語。他就說,你不要騙我了,你是什麼天人,你是鬼。天有幾層,你知道嗎?天人的生活情況怎麼樣,你知道嗎?天人的生活環境怎麼樣,你知道嗎?附體的那個鬼,說不出來。後來就服了開心法師,開心法師給他講天的情況,講得他都服了,不敢叫。開心法師說,你跟他沒有惡意,你跟他有緣,你不要附在他身體,離他遠一點。你要跟他來聽經,可以,但是你不要附在他身體,歡迎你跟他來聽經。因為開心法師專門講《心經》。後來那個鬼就離開了,那個年輕人就恢復正常,就回去了。
沒多久又來一個女眾,大概五十幾歲,一進來,她就給開心法師講,她說她全身非常難過,難過到受不了。到醫院檢查,沒病,但是就是難過,難過得她一直想跳樓,問他是什麼問題?開心法師就講,我是法師,抓鬼也要來找我,有病也要來找我,這個怎麼都找到我這邊來了?原來沒有人去找他,因為他不出名,人家也不認識他,是因為他認識我們師父,認識我們老和尚。認識我們老和尚,他就拿一盒名片給我們老和尚,我們老和尚遇到那些疑難雜症的,什麼附體的,就是名片一張給你,去台南找開心法師。這樣他生意就很好,就給他介紹。所以認識我們老和尚,他拿那一盒名片,去找他的人就愈來愈多了。那個女眾就是問開心法師她到底是什麼原因?去醫院檢查沒病,就是難過,就是一直想要跳樓。開心法師就給她講因果,他說妳過去世,妳是個有錢人的太太,妳的婢女、妳的傭人,妳虐待她,虐待她受不了,她去跳樓自殺了。她的陰魂都一直跟到妳這一世來,她的冤魂一直跟著妳,她也要折磨到妳去跳樓,她才心甘情願。這個就很明顯是冤業病。問開心法師怎麼辦?開心法師說,妳要跟她談條件。就像悟達國師那個公案一樣,人面瘡,那個歷史有記載的,二十五史在《史記》裡面有記載,晁錯跟袁盎這個公案。就跟她講,妳要跟她化解,看你要修什麼功德迴向給她,她接受了,她離開你了,那妳病就好了。
這個冤業要化解,當然也不是很容易。所以當時開心法師也給她講,他說,如果一個人,不要說把妳害死、把妳逼死,就是一個人打妳一巴掌,恐怕妳都恨他恨一輩子,恨到死了妳都還記著,這個不容易放下。所以昨天我們講《金剛經》,忍辱波羅蜜,那個不好修,我們想想是不是這樣?所以我們與人就不要跟人結怨,能過得去就過得去了。所以這個都是有因果,沒有那個沒有因的果,都是前世的因,這生的果報。像昨天那個女眾說,她先生一直要跳樓,她先生看到她婆婆上吊自殺,這個離不開因果。這幾十年來我在道場碰到這些事情就太多了,認識的、不認識的,在同修當中這些事情就太多了。總是《太上感應篇》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你起一個不善的念頭,善神就走了,惡神就來了。所以《太上感應篇》講,「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起一個善念,善事還沒做,吉神就來了,你就感應吉神來了;起一個惡念,惡事還沒有做,凶神就來了。起心動念,就立刻感應到吉凶禍福。
所以悟達國師為什麼人面瘡那個冤親債主跟他跟了十世?因為後來第二生他就出家去修行,戒律精嚴,有護法神保護,他沒有機會報復。到了唐朝,第十世,他修了十世,福報很大,又出家,又修行,又當了國師。當了國師,皇帝對他非常尊重,送他一個檀香寶座,那個太師椅檀香去做的,那是價值連城。當時皇帝送他這個檀香寶座,他就起了一個傲慢的念頭,他覺得他自己了不起,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皇帝都對我這麼的尊重,沒有人比得上我了。這一念起來,護法神退了,冤親債主進來了,生了人面瘡,那個冤親債主等了十世,終於被他等到了,要他的命。後來他也是善緣很好,他年輕的時候,還沒有出名的時候,照顧一個生病的出家人,那個出家人是阿羅漢變化的。出家人被他照顧病好了,就給他講,將來你有災難,到四川某某地方找我,那個就是迦諾迦尊者。這個公案,在《慈悲三昧水懺》都記載這個公案,《水懺》就是悟達國師他造的。所以我們看到眼前這些事情,就要想到因果。
這一段如果我們沒有讀《感應篇》以及《弟子規》,我們不曉得晝夜常念思惟善法,因為我們也不知道什麼是善法。善法後面是有列出十條,那十條我們也常常念,但是我們還是不懂,還是不懂。所以我們讀到這一句,我們老和尚講的,的確是這樣。我們老和尚過去常常講,他說如果你把《弟子規》、《感應篇》做到了,你修《十善業道》不難。因為《弟子規》跟《感應篇》,就是《十善業道》的詳細說明,沒有這些詳細的內容,我們看不懂《十善業道》,我們看不懂。所以你看印光大師他一生提倡倫理道德因果教育,他不談玄說妙,不高談闊論,講的都很平實,就講做人。所以我們看印光祖師他為什麼提倡《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安士全書》?用這個來代替戒律。戒律看不懂,不要說戒律看不懂,五戒十善,十善我們也看不懂。那十條會念,五戒我們也會念,具體內容怎麼做?不知道。所以印祖提倡這三本書,就是戒律的鋼骨,因果教育就是戒律的鋼骨。所以這一條要晝夜常念思惟,不容毫分不善間雜,要做到這樣。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特別挑出意惡,那一條一條列出來,我們看了真的就很明顯。我們一看,我看到這個,還比俞淨意公還多,你不去讀那個都不知道,以為自己一天到晚在做好事,心中滿腔的惡念,意惡。如果沒有一條一條灶神給他點出來,真的不懂。因為我們念佛經貪瞋痴慢,只是知道一個大概,但是詳細具體的,你還是不清楚。所以灶神把俞淨意公點出來,他才明白。你看俞淨意他是讀書人,考中秀才,很有學問。我們現在大學生,沒有辦法跟他比的。你看他讀書人,又讀聖賢書,又發心結文昌社,他都還不懂。如果沒有遇到灶神給他點出來,他一生他也不會回頭,因為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不知道自己問題在哪裡。灶神要跟他點出來,灶神也知道他這個時候跟他講,他能接受。如果他不能接受,你跟他講也沒有用。因為他還是有一點善根,他對灶王爺很恭敬,每一年都拜,他遇到這個事情,都在灶王爺那邊燒疏文,請灶王爺帶到上帝(玉皇上帝)那裡,他真有感應,感應灶王爺現身到他家來,來當面跟他講。
所以我在二OO六年到北京陳曉旭那邊(他們的公司),請我們中視那個王導去拍《俞淨意公遇灶神記》,拍了八集。這個對我們讀這個書,也是有一些補助,也有很多人請。在潮州揭陽謝總,他們辦道德講堂就有播這一片,也列為一堂課。我們多讀《感應篇》、讀《俞淨意公遇灶神記》,我們就知道怎麼樣來晝夜常念思惟善法,做到不容毫分不善間雜。俞淨意公剛開始在修的時候,也是惡念還是伏不住,後來在觀音菩薩那裡叩頭流血,每一天念一百聲的觀音菩薩聖號,求觀音菩薩加持,真有感應。後來他如果不起心動念,一念不生,起心動念都是善,修了三年,他就成功了。他修了三年就整個命運轉變過來,比袁了凡還殊勝,袁了凡還修了十多年三千件善事才圓滿,他三年他就整個轉過來,得力於灶神跟他開示。袁了凡是得力於雲谷禪師跟他開示,不然他一生他也不可能改造命運。
所以我們要以《感應篇》來補充,我們這一條才知道怎麼修,你怎麼思惟。還有「俞淨意公」這一篇,我們多念,我們就知道這段經文要怎麼修,這個可以幫助我們來修善法。如果能做到晝夜常念思惟,不容毫分不善間雜,修這個善因,「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就像俞淨意公一樣,他惡念都不起了,就斷了,不會再造惡業,起心動念都是善,善法就圓滿。這個就是講善果,你就得善的果報。「善法圓滿就是止於至善」,止於至善是最高的,至善它就超越善惡的善,這個果報就很殊勝了。下面講,「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這個就是善緣。我們要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就佛菩薩以下的,阿羅漢、天人、這些世間的聖賢,統統包括在裡面,世出世間的聖賢。能夠斷惡修善跟諸佛菩薩及餘聖眾就有感應,你能夠這樣修善,將來的果報會往生到華藏世界,我們修淨土,往生到極樂世界,能夠與諸佛菩薩俱會一處。《彌陀經》講,「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個上善。所以我們念佛人也是要修十善業,做為我們念佛的助修,這個非常非常重要。這個《無量壽經》都有講,《無量壽經.往生正因》都有講到,如果不能「盡持經戒,要當作善」,作善就是修十善業。好,我們再看下面:
「二十、這一段經文具足了因緣果報。從我們現前生活環境講,有因必須有緣,緣是什麼?緣是親近善知識,常聽善知識教誨,善知識時時刻刻提醒我們。」
這一段經文具足了因緣果報,一般我們講因果是講得比較簡單,具體的講,就是要講因緣果報,這個因當中有緣它才會結果,結了果才會有報。從我們現前生活環境,有因必須要有緣,因就是種子,好像你種蔬菜、種水果,你這個種子種下去,那個種子是因,種下去,你這個當中還需要有緣,這個助緣,增上緣。你要給它施肥、給它澆水、給它照顧,要找好的土壤,這個都是緣,這個因(這個種子)它才能夠成長,這個是用植物。因緣果報,有這個因,加上緣,它才能結果,結了果才有報,你才能受那個報,享受那個果報。我們要學佛,要斷惡修善,這個緣就是要親近善知識。這個緣也非常重要,因為這個因大家都有,我們眾生阿賴耶識裡面,十法界的種子都有,有善的也有惡的。緣就是引發,引發我們阿賴耶的善的種子,還是引發惡的種子,這個就是外面的緣。比如說,我們有貪心,這個我們大家都有,貪瞋痴。外面五欲六塵就誘惑、引誘我們生起貪心,那個就是緣。這裡講這個緣,我們要斷惡修善,要學佛,這個緣要親近善知識。善知識就是我們這一生修學成敗的一個關鍵。你有沒有遇到好的老師指導,這個很關鍵。如果你沒有遇到善知識來指導,自己盲修瞎練,修得都不對。或者遇到惡知識,不是真正善知識,那就誤入歧途。學佛的人誤入歧途的,在這個時代大有人在,那就是他的緣不好。
二十幾年前,我到美國休士頓,這個也是一個居士她的兒子。叫阿桃,我們在達拉斯打佛七,她從休士頓開車去做義工。她兒子也很會讀書,讀哈佛大學二年級,跑到奧斯汀去跟人家學密。學密,他學那個密法是晚上不睡覺的,就是晚上念咒。後來學了半年,著魔了,神經不正常。後來我到休士頓去,阿桃來找我,她兒子真的著魔了,怎麼辦?我說我也沒辦法,我只能到你家給他誦個《無量壽經》迴向迴向。那很難!所以我就問她怎麼修的?她就給我講,晚上念咒。晚上念咒,這個我也遇過一次,我在家的時候,在汐止彌勒內院,我母親以前都去那邊做義工,我有放假就去掛單。那天晚上寬裕法師給我安排通鋪,跟一個居士睡在一起。那個居士他給我介紹,他姓那,那裡的那,他是旗人,旗人就是滿族的(清朝就是滿族)。他說你晚上跟我一起睡,恐怕會吵到你,我都是晚上念咒的。那也沒辦法,主持就這麼安排,那就你念你的,我睡我的。果然到十二點開始,他就開始念咒,坐在我旁邊念,實在講,我那天晚上都沒睡覺,念到天亮。所以後來我出家去休士頓,說晚上念咒的,我說我在家碰過一次,密宗有這種修法的。
但是密宗,如果你不是遇到真正善知識,那你肯定誤入歧途,很危險的。這個黃念祖老居士講得很清楚,黃念祖老居士他是真正的金剛上師。如果你自己沒有那個慧眼去認識善知識,去親近了惡知識,那就誤入歧途,一生也就完了,那很危險。親近善知識,的確也是要有緣。所以善導大師講,各人遇緣不同,各人的緣不一樣。真正的善知識,你還是要跟他有緣,他講的話你才聽得進去。如果你跟他沒有緣,你對他不是很仰慕、很恭敬,他是佛來了也不行。所以我們淨老和尚也常講,他說這一生他能學佛,如果不是方東美教授(方老師)跟他講,他說什麼人跟我講,我也不會接受。他也是很固執的,就是說同樣那句話,如果不是出自於方教授的口,別人講的他也不會相信。可見我們親近善知識,關鍵在一個緣。你跟他有緣,你很仰慕他,你就很尊重他,他講的話,你就聽得進去,你能接受,你能理解。如果沒有緣,聽不懂,不理解,不能接受,或者把他的話都聽錯了、曲解了,這個善知識就幫不上忙。關鍵在緣,各人遇到的緣也不一樣。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學佛的人,他遇到的緣不一樣,他親近的善知識也不一樣。
我這一生也是很有幸,親近到我們師父上人,淨老和尚。這個緣也是從星雲法師那邊來的,我訂了一份「覺世旬刊」,他登的。以前他請我們師父去當教務主任,當了一年。我早期有問題就請問星雲法師,十六歲的時候通信皈依,給我取法號叫慧明。早期他還沒有這麼忙,他都親自給我回信。那個信件搬家都不曉得到哪裡去了,那個如果還在,現在也是古董。後來,我十九歲訂了「覺世旬刊」,看到台北蓮友念佛團,淨空法師講《楞嚴經》,我就很高興去聽了。聽經的緣,我十六歲接觸佛法,就一直去找,聽收音機,以前還沒有這麼普遍,都會去找這些相關資料。後來聽了經,這個緣就愈來愈殊勝。各人親近善知識的緣也有淺深不一樣,比如說我們淨老和尚,多少人來跟他親近,有的人很短時間他也就沒有繼續聽。我聽經的時間,算是老聽眾,十九歲聽到現在,老聽眾。聽了五十幾年了,老聽眾。我也不敢隨便去聽其他法師大德講的,我們老和尚有介紹的大德,我才敢去接觸。像黃念老,他老人家推薦的,這個我就可以去聽,聽起來就跟我們師父講的都是一鼻孔出氣的,這個就相應的。
所以這個緣,現在比過去殊勝太多了。以前,早期我們聽經,你一定要到現場聽。你不到現場聽經,以前也沒有網路,也沒有電視。當時是已經有錄音帶,錄影帶是後面才有,最早是錄音帶。以前,如果不能到現場聽,那就聽錄音帶。錄音帶也度了不少人,早期都用錄音帶。特別是流通到海外,流通到大陸,錄音帶是最早,後來有錄影帶。後來又發明VCD、DVD,現在播經機那就更方便了。現在網路、電視,要接觸到聽經聞法的緣,現在是非常方便。方便是方便,還是在緣。這麼方便,那你聽不聽?這佛法送到你家來,你不聽,那也等於沒有,也等於沒有緣。所以現在「緣是親近善知識,常聽善知識教誨」,因為聽經就是聽善知識勸導,實際上我們要天天聽,不能一天不聽。我們老和尚的標準,聽經念佛的時間要很長,他是以古代叢林的標準。古代叢林標準,聽經八個小時,念佛八個小時。如果這樣一個道場,住上個半年,人就不一樣了。現在人精神、體力比較差,古時候的人體力比較好,睡四個小時就夠了,我們現在最少要睡六個小時,六、七個小時。所以現在,我想現在的人,大概最理想的是定十二個小時,十六個小時恐怕現在人受不了,能夠有十二個小時。如果你一天有聽經四個小時,念佛八個小時,這樣也算不錯了,這樣你住上三年,也有相當的一個功夫,一個地方定三年。因為天天薰習,這個力量就大。
你看新加坡陳光別老居士,他是往生前四個月才聽經,他坐輪椅,他不能起來,就把我們老和尚講經的錄影帶播給他看。所以他每一天聽經,聽八個小時,聽經之外就念佛。聽到四個多月,他也預知時至,知道自己哪一天走。所以常聽善知識教誨,這個很需要。我們再忙,也要聽個一小段也好,如果有時間當然愈長就愈好。但是我們現代人有很多事務干擾,特別手機信息,那是很干擾的,認識的人愈多,你就愈沒時間。所以我現在的手機,我不敢加太多,加了,這個人來了,你不給他回,好像你很傲慢;你要給他回,如果多了,我看你就不用睡覺,你也回不完。所以我們自己還是要知道去節制,要節制。現在聽經的緣非常方便,我們要靠自己提醒自己。聽經的時候,善知識提醒你。我們要提醒,我們要聽經,要聽善知識的教誨。我們再看:
「二十一、諸佛菩薩是善知識。雖然諸佛菩薩不在我們面前,但我們供養諸佛菩薩的形像,天天瞻仰佛菩薩形像,恭敬禮拜佛菩薩形像,每天讀誦經論,就是親近諸佛菩薩。」
這一條就很具體給我們講出來誰是善知識?佛菩薩就是善知識。佛菩薩在哪裡?也不在我們眼前,佛菩薩有佛像、菩薩像,天天看佛菩薩像,恭敬禮拜佛菩薩的形像,每一天讀誦經論,這個就是親近諸佛菩薩。這個每一個人都能做得到,天天讀經、天天拜佛,就是親近諸佛菩薩。我們再看下面:
「二十二、從龍王當知到瞋恚、邪見,這一段經文一定要背誦,起心動念都要想到佛陀慈悲的教誨。果然能做到,心地善良,念頭善良,行為善良,將來決定能生至善的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和華藏世界都是至善的世界,人人無量壽,人人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無量壽命。」
我們淨老和尚是勉勵我們,如果不能背全部的經典,「從龍王當知」到「瞋恚、邪見」這一段的經文,要能背誦是最好。要背誦就是不要忘記,起心動念都要想到佛陀慈悲的教誨,也就是時時提醒自己。果然能做得到,我們的心善良,行為善良,念頭善良,將來感應的就是善的世界,善跟善感應。至善,無過於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最善的;華藏世界也都是至善的世界,那都是佛菩薩的世界。這個世界人都是無量壽,都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所以那個世界稱為至善,沒有比這個更善的。我們再看:
「二十三、往生的條件決定在善心、善念、善行;如果心行不善,信願具足,行不具足,念佛也不能往生。行不但是要念佛,還要修善,這一點非常重要。」
這一條講到我們往生,這個也是我們念佛人很關心的,我這一生遇到念佛法門、遇到淨土法門,我念佛我能不能往生?這個是我們關心的。我們會關心這個問題,也就是說明我們往生沒把握,往生也沒消息。念佛念了幾十年也沒消息,也沒有跟阿彌陀佛感應,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難免我們會有疑慮,我這一生到底能不能往生?這個就講到我們念佛人關鍵性的問題。如果我們這一生要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地方我們不能不留意,就是不能疏忽,不能不留意。往生極樂世界,我們都知道要具足信願行。這個信願行,我們在這裡也不厭其煩的,我們多說一點,讓我們對信願行的道理,能夠更深一層的理解,這樣對我們具足信願行有幫助。我們常聽老和尚講經講《彌陀要解》,在講《無量壽經》也常常提起,包括黃念老,在講開示(講經)的時候也都提到蕅益祖師的《彌陀要解》。這個註解,蕅益祖師在《要解》裡面講,能不能往生,在信願之有無。就是我們這一生念佛,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關鍵在信願。沒有提到行,關鍵在信願,有真信切願,你這樣念佛就一定能往生。縱然沒有念到一心不亂,也能往生,只是品位低一點。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淺深,念佛功夫深品位高,功夫淺品位低。往生關鍵在信跟願,如果沒有信願,你不相信有極樂世界,你也不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沒有信願,你佛念得再多,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這個是一定的,因為往生就靠信願。因為阿彌陀佛他發四十八願,他願意接引十方念佛眾生往生,十方眾生也願意往生極樂世界,也發願願意去,這樣才會相應,佛才能來接引,感應佛來接引。佛願意接,我們不願意去,這個就沒有感應。我們願意往生,佛願意接引,這樣就相應。如果我們不願意去,我們捨不得這個世界,對這個世界有留戀放不下,牽腸掛肚的事情一大堆,願生西方的心就生不起來了。如果我們還是繫念這個世界,這一切名聞利養、親情、財產種種的,名譽、地位、權勢、權力,這一切一切放不下。我們淨老和尚講得更具體,他說有一樁放不下,就好像一條繩子,那一條給你栓住,那你這個願就生不起來,你的願心就生不起來。
所以真信切願,真相信有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真相信這個世界很苦,真相信也真正發願,願意離苦得樂,願意解脫這個苦,往生極樂世界。當然願意解脫這個苦,對娑婆世界要放下。願意放下娑婆,願意往生極樂,這樣就相應了。不能我願意往生極樂世界,又不願意放下娑婆世界,腳踏兩條船,心頭亂紛紛,船一開走,兩頭都落空了。所以就是要有個取捨,要放得下。這個放得下,我們口頭上都會講,關鍵這個心還是放不下。我們也知道要放下,就放不下,這個願就沒有了。所以願不是我們口頭上念一念,就是發願,不是,那個叫有口無心,那不能相應。真正你內心發願,你嘴巴沒有念,佛也知道你真想來,你真放下了,他就來接引。所以這個也要補充說明,沒有再補充說明,可能這個當中,大家聽經聽到這個地方,可能還是會產生一些疑惑出來,甚至有一些誤解。實在講,信願行三資糧是缺一不可,信願行應該這麼講,就是一而三,三而一。蕅益祖師在《要解》裡面,他註解有註出來,所以這個地方我們都不能夠疏忽看過。他說信當中有願有行,願當中有信有行,行當中有信有願,這個就是給我們講,信願行三資糧,缺一不可。也就是說,信願行是一而三,三而一,你不能給它分割,你不能給它切割。這個切割了,就好像三角架缺一支腳就站不住了,如果缺兩支,那更是站不住。三角架,像前面那個錄影機三角架(就信願行三資糧),拿一支腳起來就倒下去了。
所以這一條給我們講,「往生的條件決定在善心、善念、善行;如果心行不善,信願具足,行不具足」,這句話要注意。信願具足,行不具足,實在講,行不具足,信願也不具足。大家想對不對?因為它相關的,它是相關的,一而三,三而一。這個就要拿我們中峰國師《三時繫念》那個開示來補充說明這個。中峰國師講,「信而無行,即不成其信。」他說你信,但是你沒有透過這個行,那你這個信,實在講叫半信半疑。不是不信,他不信不會來聽經,也不會來念佛,總是有夾雜懷疑。夾雜懷疑,怎麼辦?你要透過這個行,去斷這個疑。斷這個疑,你信心才生得起來。斷疑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經教,聽經聞法,讀經、聽經,真聽明白,徹底明白,疑惑斷了。所以聽經聞法,目的在幫助我們斷疑生信。講經聞法、聽經聞法,目的做什麼?幫我們斷疑生信。我們有疑惑,所以才要聽經,才要聞法。如果都不疑惑,那不需要聽了。所以講經說法、聽經聞法幫助我們斷疑生信,疑斷除,信心才生起來。這是一個方式。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也就是說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聽經容易明白,這是一個方式。另外一個就是中峰國師講的,你要老實念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就是用念佛把我們的疑根把它念掉。這個在《淨語》裡面講,「誤人第一是多疑,疑網纏心不易知」;「疑能生苦苦生疑」,你愈懷疑,苦就愈多,那怎麼辦?你就念佛,「咬定牙關念阿彌,念到疑情連蒂斷,到此方知我是誰」。你就咬緊牙根,一直念阿彌陀佛,把這個疑把它念斷。我們這兩方面可以同時進行,一方面聽經聞法,一方面念佛。剛才講,你一天聽八個小時,念八個小時,大概三年下來,那個疑大概就沒有了。信願具足,透過這個行。
蕅益祖師在《彌陀要解》也講,透過這個行(念佛)來證實你相信的這個事情,透過念佛這個行,來滿你的願。所以行也幫助信願,信願也幫助行,這個三方面,實在講是相輔相成。比如說,你念佛念到有一些功夫,有一些感應,那也幫助信跟願,你信心就增長。如果你念到跟阿彌陀佛有相應,那你肯定願意往生極樂世界了。你見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你還不往生嗎?不往生,總是我們沒看到,你有懷疑。你真見到的人,你肯定要去的,太好了!所以這個非常重要。我們老和尚講這個,也就把修十善配在行裡面,這個很有道理。為什麼?念佛是正行,那你修十善就是助行。十善幫助我們念佛功夫得力,你念佛功夫得力,你信心就增長,願就切了,所以這個都有相關的。你沒有信、沒有願,你也不會行,所以這個當中還是都相關。透過這個行,才能夠具體表現信願到什麼程度。因為信願表現在行上面,你具體行動,具體行動就是修善念佛,表現在這上面。你是不是真願意去西方,就看這個行的表現。所以這個三方面都相關。這樣一個說明,大家比較不會斷章取義,有一些誤解。我們多講一些,主要幫助我們念佛同修,希望每一個人這一生都能具足信願行,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那我們這一生就圓滿了。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先學到這裡。下面這一段經文,我們就留在下一次再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