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節要—發脾氣就火燒功德林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十八集)  2024/5/25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19-036-0048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節要。尊敬的念佛堂主悟全法師、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大德,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放掌。我們繼續來學習先師淨老和尚講的《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節要。上一次我們學習到「離瞋恚得八種喜悅心法」,講到第九條,我們這段經文再念一遍:

  【復次龍王。若離瞋恚。即得八種喜悅心法。何等為八。一無損惱心。二無瞋恚心。三無諍訟心。四柔和質直心。五得聖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眾生心。七身相端嚴。眾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為八。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無礙心。觀者無厭。】

  這段經文就是「離瞋恚得八種喜悅心法」。我們上一次學習到第九條,我們接著來學習第十:

  「十、末法時期,眾生根性鈍,煩惱業障重,不知修行,懈怠懶散。所以,馬祖道一和尚與百丈禪師提倡共修,就是依眾靠眾,這個方法成就了不少人。個人修行能成就都是上上根人,中下根人靠個人修行想成就很困難,必須依眾靠眾,每天在一起研究討論。理愈清楚、明瞭,才有能力應付這些複雜的事相,在滾滾紅塵裡不失清淨心。」

  這條講到我們末法時期眾生的根器的確比較鈍,煩惱業障也比較重。現在這個世界、這個社會誘惑力,比過去任何時代,不曉得大多少倍!不要講太久,就是三十年前、三十年後,這整個社會改變就非常大。隨著追求物質享受,這些誘惑愈來愈多,可以說觸目皆是。我們六根接觸六塵,接觸到現實的生活環境,都是誘惑我們起貪瞋痴,追求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這些煩惱,的確我們現在比過去任何時代煩惱都要重,這個是事實,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就提不起修行這個心了。不知修行,只有貪圖享受,不知道要修行,因此懶惰懈怠。

  這裡舉出唐朝時代,那個時代跟佛陀當年在世的時代就差很多,一千多年,已經進入像法時期了,那個時候人的根性就不如正法時期。因此,佛教傳到中國來,到了唐朝,禪宗的祖師馬祖道一和尚與百丈禪師(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提倡共修,所以成立叢林制度。叢林,就是依眾靠眾,大家一起共修,這個方法一千多年來的確成就不少人。因為個人修行能夠成就,這個比較少數,的確是上上根人。中下根人修行想成就,沒有依眾靠眾,的確是相當的困難,往往受到環境的影響。所以必須依眾靠眾,每一天在一起學習研究討論,對道理理解得愈清楚、愈明瞭,現前這個複雜的社會、誘惑力這麼強大的社會才能應付得了。的確是很不容易,在這個紅塵裡面要不失清淨心,如果沒有依眾靠眾,個人修行很容易就迷失了。但是現在在家出家能夠依眾靠眾修行,這樣的道場也是很少。

  因此,佛在《無量壽經》也給我們開一個現前這個時代的人可以修行的方式。在《無量壽經》的第二十五品後面也講到,如果沒有時間,「不暇大修齋戒」,「有空閒時」,有空閒也就是我們現在講有假期。在《無量壽經》也有一日到十日,就是一天到十天的。在《彌陀經》講,「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一天也好,二天也好,三天也好,四天、五天、六天、七天,一個期限。一天的,我們一般講八關齋戒,八關齋戒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時。這個時間對現代人來講,大多數人都能做得到,修一天的清淨心。這是佛大慈大悲,給在家人修一天出家人的生活,過一天出家人的生活。不但在家人,弘一大師在《演講錄》裡面講到,八關齋戒出家眾也可以修。出家眾雖然有沙彌戒,已經包括八關齋戒,但是再受八關齋戒,叫做增益戒。現在不但在家居士生活都忙碌,為了生活、為了工作、為了家庭,平常都要工作,都很忙。現在出家人事情也很多,可能出家人比在家人事情還多。所以弘一大師提出八關齋戒也很適用我們現代這個時代四眾弟子大家來修學,修一天的,念佛念一天。

  過去廣東揭陽謝總他辦道德講堂,七天的,他那個完全是聽光碟。他那個道場,我們有很多同修都去參訪過,我們這邊學院也有幾位師兄弟,都有去那邊學習過,去那邊參學。他那邊主要是聽課,他那個排課程,就是把傳統文化講得比較好的老師這些光碟挑出來,排上課程表,從早上到晚上。期限是七天,他提供吃住,免費,要住在他那裡。但是要收手機,那七天就不能看手機了,手機要交到櫃台去保管,七天課程圓滿,手機再歸還。我去那邊參訪,聽到他說收手機,我就很直覺感受到,原來這個效果就是在收手機。因為七天他那個課程都排上了,從早到晚滿滿的,沒有多餘的時間去看其他的。尤其不接觸到手機,心就比較容易定下來。我聽他講,有一些人第一次去參加的,收手機都很不習慣,甚至跟他鬧情緒,跟他吵架,後來他也是不斷的安撫大家。第一天不習慣、第二天不習慣,到第三天慢慢也就適應了,到三天、四天、五天,這個心也就靜下來。心沉澱下來了,再聽這些老師講課,都百分之百的吸收了,你心無旁騖。到了七天圓滿,大家都覺得欲罷不能,因為嘗到法味了,嘗到味道了。「得未曾有」,從來沒有嘗到這種法味。所以有一些參加的人,原來是一來他就吵著要退,到了七天之後,有的人還想再留下來,但時間到了。這個七天下來效果相當好,有一些人的確透過這個七天的聽講,真的一百八十度的改變。我聽他講,有一個開電動玩具的,參加了一個星期,他知道做這個事情不好,會害人,所以回去他也不惜虧本,就收起來了,真的是功德無量。後來參加的人愈來愈多,真的幫助很多人改過自新,幫助很多人。

  他這個方法,謝總還沒有做的時候,我就想到了,想到聽經用光碟,但是一直沒有因緣去做這件事情。所以將來台北雙溪山上佛堂如果做好,我想辦《無量壽經》道德講堂,就每一天聽《無量壽經》。聽經念佛,一天聽四個小時,念八個小時。過去先師淨老講,古代叢林是一天聽經八個小時,八個小時念佛,或者八個小時參禪,古代叢林。現代人,恐怕一天修十六個小時大家吃不消,可以降到十二個小時,這是我的計畫。雙溪山上,東林寺(那是江老師建議我們,東林寺),那邊也不用收手機,因為那邊沒有基地台,到那邊,手機自動就收不到了。因為沒有基地台,也不用收了,反正走到那邊,你就沒訊號了。這是我想辦《無量壽經》講堂,就是聽經念佛。先從一個星期的,如果能夠延長,到二個星期、三個星期,七七四十九天,或者三個月。如果在山上住了三個月,聽了三個月的經,念了三個月的佛,根性比較利的可能他就達到功夫成片,這個的確也有可能。所以我想辦這樣的講堂。

  台南現在有康國泰居士在帶道德講堂,聽傳統文化的。那我們出家人就聽《無量壽經》,聽經念佛。我們老和尚講的這個大經,我們聽到往生都聽不完。這個效果的確會非常好,因此,我給成德法師講說,我以後要辦這樣的道場。像這樣的一個形態,我一個人也可以修。聽經,有個電視就可以播放了;念佛,沒有人敲法器,沒關係,現在有念佛機。這個念佛機先錄出來,這個效果都不錯。因為人敲法器,有時候敲得好、有時候敲不好,還不一定。但是念佛機錄下來,都是挑那個最好的。所以一個人也可以打佛七,二個人、三個人,像這個就人多人少都可以修,非常方便。這是我個人的計畫,也提供給大家參考。

  像這邊學院,有古邦吉那個地方,去辦道德講堂應該也不錯,去那邊聽一個星期,或者三天、一天,那邊都收不到訊號,手機也不用收。那邊適合辦道德講堂,跟我台北雙溪山上一樣。那邊適合辦道德講堂,就是短期性的,這樣大家比較有可能來參加。或者你沒有時間,一天的也可以;假期比較長的,三天;或者有年假,可以七天。人多人少都能修,都可以。所以古邦吉那個地方適合辦這個,那邊如果沒有去利用也可惜,那個地方非常安靜,很適合辦道德講堂,提供給學院參考。

  下面第十一:

  「十一、貪欲之害,時間長而緩慢;瞋恚之害,時間短而猛烈。《印光大師文鈔》記載,一些無知的婦女發了脾氣後給小孩餵奶,結果小孩中毒死亡。由此可知,瞋恚能把奶、血液變成毒素。」

  這個在印祖的《文鈔》,我們沒有看印祖《文鈔》的記載,自古以來很多人不知道這樁事情。過去小孩都吃母奶,現代這個時代才有吃奶粉。過去吃母奶,母親如果她生氣了,氣還沒有消馬上餵孩子吃奶,這個時候那個奶就有毒,孩子被毒死了,她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從這個事情可以知道,生瞋恚發脾氣,我們身體的血液會變有毒。所以我們一般講貪瞋痴三毒,外面的毒,也是我們內心貪瞋痴三毒所感召來的。這是講貪欲的害處,我們一下子看不到,感受比較不明顯;但瞋恚就比較快,比較明顯的感受出來。這舉出一個例子,因此瞋恚對我們身體的確是有很大的一個傷害。

  「十二、佛法講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又說火燒功德林,火是瞋恚、發脾氣。修行積功累德多年,一旦發脾氣,所有功德都喪失了,因此成就功德相當不容易。功德是什麼?清淨心、戒定慧。」

  這個道理先師淨老過去在講席當中也時常講,為什麼時常講?因為這一條不好修,我們也知道發脾氣不好,但是這個煩惱習氣遇到境界一來,就控制不住,因此就要常常提醒了。常常提醒,希望我們能夠把瞋恚心不斷的減輕,這個就是修行。修行好不容易積了一些功德,的確發一場脾氣就火燒功德林。功德就是清淨心,我們人一生氣清淨心就失去了,這個的確也是很不容易修積的。因此要修戒定,戒定能夠伏煩惱,能夠降伏就是控制,沒有斷,就是控制煩惱不起現行,根沒有斷,智慧開了才能斷,斷煩惱。戒定是伏煩惱,伏斷,開啟般若智慧是滅斷,煩惱就沒有了。因此我們現前修定,我們念佛功夫,也可以從發脾氣來考驗,我們到底念了有沒有功夫?如果我們還是遇到一點不如意的事情就發脾氣,也就說明我們念佛還沒有功夫,還壓不住煩惱,我們可以從這個地方來測驗。念佛、讀經,比如說讀經,如果你用修定的方法來讀經,也能夠伏煩惱。

  我們容易發脾氣,關鍵也就是心浮氣躁。平常我們如果沒有常常修心平氣和,心浮氣躁,就很容易動怒,很容易發脾氣。修心平氣和,就要收攝浮氣。在《太上感應篇彙編》裡面,也講到修心的心法說,人能收攝浮氣,遇善便能果,遇辱便能忍,遇親便能孝。就是一個人如果把心浮氣躁收攝回來,讓這個心回歸到心平氣和,那你遇到父母親,對父母親就能盡孝,就能夠孝養父母;遇到善事,就會很果斷去做;遇到被人侮辱、被人欺負,就能夠忍,不發脾氣,這要心平氣和才做得到。如果心浮氣躁,這個心是浮動的;心浮動,我們就很容易發脾氣。

  過去我的脾氣都很不好,從小脾氣也是很不好,出家之後,這個脾氣還是滿大的。以前在台北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韓館長叫我做當家,管人、管事情、管錢,脾氣就更大。我也常常,這個脾氣也是很不好。那個時候我們師父上人剛剛講《無量壽經》會集本,提倡讀經。我讀經一天大概要讀八部,才降伏得住煩惱。過去我們圖書館有個出家女眾,很凶的,長得一臉橫肉,凶巴巴的。我一看到她,一看就討厭,再見就更傷心,看到她我就生煩惱。結果有一天,我有時間讀了八部《無量壽經》,那一天突然看到她,我心平氣和,就不生氣了。所以一天如果能讀個十部,大概才能壓得住。後來又事情忙,應付很多事情,就沒有時間讀那麼多,就沒有辦法降伏這個煩惱了。所以我們每一天有一點工夫來修定,也是需要,或者是你打坐也可以,靜坐,收心,都攝六根,心讓它沉澱下來。所以經典上講,「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把心控制在一個地方,什麼事情都能辦得成。因此我們每一天修靜坐,或者讀經,或者念佛,或者念咒,或者修止觀,或者讀經典看註解,這些要有一定的時間,才能夠伏得住我們這個煩惱,伏得住瞋恚心,不然這個煩惱很強的,壓不住。所以功德就是清淨心,就是戒定慧。

  我們接著看第十三:

  「十三、復次龍王,若離瞋恚,即得八種喜悅心法。」

  這個是佛再次的給龍王開示,也是給我們大家開示。「若離瞋恚」,如果能夠遠離瞋恚,沒有瞋恚心。「即」,即就馬上,可以得到八種喜悅心法。

  「發脾氣、起瞋恚,決定是地獄道的業因。若常發脾氣,有瞋恚心,八種喜悅心法就完全得不到。這八種喜悅心法就是佛家常講的常生歡喜心,這八句也是檢驗自己是否還有瞋恚意念的準則。」

  我們還有瞋恚心,瞋恚的習氣還伏不住,這個八種喜悅心法,我們肯定是得不到,這八種喜悅心法都被我們瞋恚的煩惱障礙了。

  「十四、人在臨命終時,最怕的是在這個關鍵時刻生起瞋恚,因為來生到哪一道去投胎就是看最後一念,若最後一念是瞋恚心,則多半落到地獄道。《飭終津梁》說,人在臨終之時,不可以被觸碰。神識離開身體的狀況,經典比喻猶如生龜脫殼般的痛苦,所以你去觸摸他,很容易引起他的瞋恚心,這是對亡者極大的不利。」

  這一點我們也必定要留意,我們自己的家人(家親眷屬)如果臨命終要好好照顧,就是根據《飭終津梁》這個辦法來幫助自己的家親眷屬。因為人臨命終(將來往生到哪一道)最後那一念,看哪個念頭比較強,強者先牽。如果瞋恚心比較強,那就到地獄道去;貪心比較強,到鬼道;愚痴心比較強,就到畜生道去,看最後一念。如果最後一念是生瞋恚,那就墮到地獄去了,這就很可怕!因此人在臨終不能去碰他。佛經上講,神識離開身體,就好比「生龜脫殼」,好像烏龜活活的把殼扒下來,這樣的痛苦,你去觸碰他,他很容易生瞋恚心,這個對亡者的確是很大的不利。萬一他這個時候起了一念瞋恚心,墮到地獄去。

  這個事情我自己也有體驗,以前我有一次生病,別人在身上摸一下、碰一下,感覺就很不舒服,心裡就煩躁,就生煩惱,何況臨命終那個時候。所以臨終最好不要去碰,他什麼姿勢就讓他自然,也不要刻意去把他調。如果調,老人筋骨很硬,硬把他扳到一個正常的姿勢,他會很痛苦,可能他生起極度的瞋恨,所以不要去碰。

  「十五、一般講神識離開身體,需要八到十二個小時;也就是說,八個小時之內決定不能碰他,連床都不可以碰,這是真正愛護、幫助他。八小時之後,可以試驗、探測,但是最安全的是十二個小時以後。」

  現在我們淨宗同修的家屬,如果家屬都有學佛、念佛,不但八個小時、十二個小時,現在甚至都有念到二十四個小時,但是最少、最起碼要八個小時。有的在醫院裡面往生,在澳洲醫院能不能助念,就不知道。在台灣,有一些大醫院,它還有助念室。在台灣台大醫院,有六間的助念室。六間助念室,二十多年前,請我去灑淨。這也是台中慈光佛學社(台中蓮社)的這些醫師,在那邊上班,他們成立的。那個時候一個星期請我去講經,講一次。它那個助念室成立了,請我去灑淨。五間是佛教的,另外一間是其他宗教的,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那個其他宗教的,一間是空白的,就沒有佛像。其他五間都有佛像,都有掛阿彌陀佛的佛像,固定的。其他宗教的,他如果道教的,他們要助念,那就擺道教的神像;天主教的,就擺天主教的十字架;伊斯蘭教的,就擺伊斯蘭教的,有一間是其他宗教的。所以現在醫院也有這些助念室,這個也是有信佛的家屬的一個福音。所以助念最好十二個小時,最少八個小時。八小時之後,才可以探測,最安全是十二個小時以後。要換衣服,要移動,最好是十二個小時。

  「十六、人在臨終時一般都是難分難捨,所以真正懂得道理的,就要將亡者隔離,不讓他聽到家親眷屬啼哭的音聲,這是關鍵的時候,比什麼都重要。防護周到,如理如法的助念,對亡者有大利益。人臨命終時,正念分明,十念、一念都決定往生。因此,助念非常重要,也是真實的功德利益。」

  這是講到人在臨終,一般人之常情,親情最難放下,難分難捨,因此,助念最好把他們至親(家親眷屬)隔離。如果請同修去助念,他的家人最好把他們隔離,怕他們家人看到他的親人要往生控制不住,就哭了。哭,這個亡者就受到影響,他就放不下,捨不得,這樣要幫助亡者往生西方就產生障礙了。因此,家屬最好不要在現場,到在其他房間去助念,由同修來助念,這樣比較保險。因為這是關鍵的時刻,比什麼都重要。要防護得很周到,如理如法的助念,對亡者有大利益。

  這個大利益在《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有講到,臨命終人,如果家屬有一個人念一句佛號給他聽,當然念得更多就愈好,這個人他就不會墮惡道,會生到人天善道。這個詳細在《地藏經》,所以《地藏經》也是我們助念依據的一部經典。助念對亡者的功德利益非常大,因此,助念也就非常重要,也是真實的功德利益。一念十念,是見到地獄相現前這個時候,他如果真信發願,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在《觀經》裡面我們看到。在《地藏經》講,亡者如果生前造作惡業,臨終看到地獄相現前,家屬幫助他念佛,提醒這個亡者自己也念。這個助念有一點我們也要知道,助念主要是幫助臨命終的人他提起正念,他也來念佛。就是幫助他提起念佛這個正念,而不是替念,不是說替他念,他自己不念,替他念。替他念,他「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也是有功德,只是現前就得不到利益,那是將來。如果念佛,家屬給他念,他聽到一句佛號,他聽進去了,但是地獄相現前的時候,他提不起念這句佛號,就墮到地獄去了。墮到地獄去,他有佛號的善根種子不停的念佛,等到地獄罪受完了,他出離地獄的時候,就變成清涼華菩薩。所以念佛無論怎麼樣都是有利益,只是說是現前得利益,還是將來?我們是希望現前就得利益,因此,助念要如理如法,能夠幫臨命終的人他順利往生到極樂世界。如果他還不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也幫助他不墮三惡道,生到人天善道。

  「十七、大慈菩薩說:你能幫助兩個人往生,就比自己精進;你能幫助十幾個人往生,你的福報就無量,自己將來往生確實有把握;你能幫助百人往生,你是真正的菩薩。」

  這是大慈菩薩說的,過去先師淨老也用墨寶寫出來,就是幫助人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功德不可思議。我們幫助別人往生西方,自己將來也會得到別人幫助我們往生西方,這是因果。幫助愈多的人往生,當然功德就愈殊勝。這些事情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做,每一個人都有家親眷屬,從自己家親眷屬開始幫起。還有幫我們認識的(有緣的人),可以接受的,我們都可以幫助他。

  「十八、這個時代的障緣很多,內有煩惱、習氣重,外有物欲的誘惑,豈會不墮落!天天讀經、聞法的薰習力量。薰習的力量若與煩惱習氣平衡,還不能保證往生,必須超過煩惱習氣才行。也就是說,要有能力伏住煩惱、習氣,在一切時、一切處,煩惱、習氣都不會現行。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根塵相對時都能不受影響,就有把握往生。這個功夫要想保持,對世緣一定要冷淡,真正做到看破、放下,這一生求生淨土的修學才算有成就。」

  這條也是講我們現前這個時代,的確障礙的因緣很多,我們內心的煩惱、習氣又很重,內有煩惱,外有誘惑,怎麼會不墮落!天天讀經、聞法薰習的力量,如果跟煩惱是平衡,這個還沒把握。只是一半一半,這還沒把握,所以必須超過煩惱習氣。超過了煩惱習氣,也就是說要有能力伏住煩惱,控制得住。控制得住我們的煩惱習氣,在一切時、一切處,這個煩惱不起現行了。無論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根塵相對,都不受影響,在這樣的情況就有把握往生了。要達到這個功夫,對世緣一定要看淡。真正做到看破、放下,這樣求生淨土才有把握。看不破、放不下,實在講,還是沒把握。這個要看臨命終最後一念,那一念能不能放得下?因此,這個功夫還是要在平常就要練。

  「十九、若還會受外境動搖,內心的煩惱常起現行,對求生淨土是毫無把握,墮三惡道的成分就很大。」

  這也是真話。先師淨老和尚這些話常常開示,我們要重視這些開示,這些開示都是真實的開示。我們內心煩惱壓不住,實在講往生西方就沒把握。往生西方沒有把握,墮三惡道的成分就很大,來生要生人天的機率不大,因為貪瞋痴煩惱是三惡道的業因。貪瞋痴的煩惱比較重,當然來生墮三惡道的成分(機率)就很大。

  「二十、若能從這些地方去警覺,你已經算是覺悟了。假若對現前境界依舊茫然,隨波逐流,來生還是搞六道輪迴,而且來生比這一生還要苦。十善業道能做到百分之八十,勉強保住人身;做到百分之六十,還靠不住。」

  這是從我們修十善業這個比例來講,百分之八十,可以保得住人身;如果百分之六十,還不一定,還靠不住。因為百分之六十,就剛好及格,如果一不小心又退步,就不及格了,所以就的確還是靠不住。因此我們修行,這一生要往生西方,對修十善業不能不重視。十善業我們為什麼修不好?沒有《弟子規》、《感應篇》的基礎,所以這個十善業總是做不及格。有了這個基礎,有《弟子規》、《感應篇》的基礎,修十善業就不難,要達到八十分就不難。沒有這個基礎,的確有困難,因為不知道這個十善的內容,往往我們造惡業自己也不知道,還以為自己在修善。因此先師淨老也是大慈大悲,要我們再修《弟子規》、《感應篇》,這兩個基礎落實了,自然能做到十善業。

  下面第二十一條是「離瞋恚得八種喜悅心法」的第一種。

  「二十一、第一、無損惱心。損,損人利己;惱是令人煩惱。我們自己的所作所為令人看到討厭,就是損惱心。如何真正做到無損惱心?必須要持戒、守法。」

  離瞋恚得到八種喜悅心法,第一種就是「無損惱心」,沒有損人利己這樣的心,沒有惱害別人令人生煩惱的心。我們自己所作所為令人看到討厭,這個就是損惱心,讓人家生煩惱。如何真正做到無損惱心?必須要持戒、守法。講到持戒,現在的人也不懂得什麼叫戒,因此,先師淨老提出三個根,《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這是在淨業三福的第一福。有第一福的基礎,才能提升到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戒它的層次是在第二福。第一福是第二福的基礎,要有人天善法這個基礎。這個戒有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律儀戒就是戒律的條文,像五戒、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有條文的律儀戒。攝善法戒,凡是善的都要去做,眾善奉行。《占察善惡業報經》裡面講,凡是善,都歸十善;凡是惡,都歸十惡。所以我們學習儒家的《弟子規》,包括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論語講記》,這些都屬於戒。特別是禮,我們為什麼會去損惱到別人?實在講要從禮下手。所以雪廬老人也是很慈悲,年紀很大,九十幾歲了,還在講《常禮舉要》。因為現代人不懂禮,就《無量壽經》講的「無義無禮」,道德仁義禮都沒有,沒人教,也不懂,沒有,無就是沒有。因此人與人相處,自然就起磨擦、起衝擊,這個難免的。因為無禮,不懂禮。

  所以香港有一年辦修六和敬的一個論壇,那也請了很多大德去講,也邀請我去講。問我什麼題目?我說六和敬,境界太高,這個我們做不到。能夠修六和敬,起碼那幾個人都要伏煩惱,那才做得到。所以我就提出一個講題,叫做「禮,以和為貴」,我們先不要講太高的,太高的講了做不到,先從禮下手。孔老夫子也講,「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我們學得很廣博,從哪裡下手?從禮儀下手。禮,就《常禮舉要》。雪廬老人開示說,《常禮舉要》,如果你能做到十分之一,對我們念佛功夫提升就很有幫助。這句話也非常重要,往往我們都忽視這一個小冊子。為什麼忽視?因為我們還是看不懂。透過他老人家講,我們才知道裡面的大道理,講的就是人情世故。不懂世故人情,不懂世故人情常常去損惱到別人,自己也不知道。懂禮的人,他自然不會去損惱到別人,無損惱心。所以無損惱心,這裡說要持戒、守法,就要從《常禮舉要》、《弟子規》、《感應篇》這些地方下手。還有《格言聯璧》,弘一大師有節錄《格言別錄》,這些我們都要學。弘一大師的《晚晴集》,過去先師淨老也在美國講過《晚晴集》,弘一大師節錄經典的這些金句一百零一條,只有我們老和尚講過,有這個《講記》流通,大家可以多看,對我們修無損惱心有很大的幫助。

  「二十二、第二、無瞋恚心。損惱心、瞋恚心、諍訟心,乃至於不能和睦忍讓,這都是瞋恚的現行。若瞋恚斷了,這些自然不會生起。」

  這個「無瞋恚心」。損惱心、瞋恚心、諍訟心,不能和睦忍讓,這些都是瞋恚起現行。瞋恚心如果斷了,這些就不會生起來了。但是瞋恚要斷,一定要有戒定,首先要戒,在儒家叫禮,你先守住這一個,讓這個心定下來,才能伏住這個煩惱。像孔老夫子,溫、良、恭、儉、讓。他這有很深的學問,這個也不是我們講一講,就能做得到,境界一來,我們就控制不住了。所以要有這些戒定的基礎,我們瞋恚才能伏得住。

  「二十三、世人稍不如意就起瞋恚,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瞋恚心一起,智慧就沒有了,理性被蒙蔽了,於是全憑感情用事,不僅傷害自己,而且有意無意與一切眾生結冤仇。」

  我們世間人的確是這樣,我們有一點不如意,心裡就會不高興。「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這個瞋恚心起來,我們智慧就被蒙蔽了,就不理性,就會感情用事了。第一個傷害自己,第二個就是有意無意會與一切眾生結冤仇,這個也是必然的。

  下面這一條舉出《文昌帝君陰騭文》的公案。

  「二十四、《文昌帝君陰騭文》中說到帝君十七世為士大夫,當中所造的業、所受的果報,非常值得我們警惕,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結。」

  這個大家看《安士全書》就知道。《安士全書》裡面記載文昌帝君十七世做為士大夫身,每一生這些因果報應,這個歷史上都有記載。大家多看,就知道因果報應,的確冤冤相報愈報愈慘烈。我們現在看到世界的戰爭,不都是冤冤相報嗎?報得不會恰到好處,都會超過,對方又加倍報復回來,又超過。所以冤冤相報愈報愈慘,沒完沒了,雙方都非常痛苦。所以古聖先賢給我們講,「冤家宜解不宜結」。冤結要化解,不能結冤仇,生生世世冤冤相報,那是太痛苦了。

  「二十五、煩惱大多起於得失,若無私無我、無貪瞋痴慢,得失心就沒有了,這時可以隨緣。有緣,廣利眾生;沒有緣,心中也絕不中斷利益眾生之念,只是做的方法不一樣。古人所謂有緣則兼善天下,無緣則獨善其身。」

  這一條,的確我們的煩惱都是從得失心來的,我們凡夫必然都會有得失心。得失心,從什麼地方來的?這個得失心就是從四相來的,就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個《金剛經》講得最詳細。因此,我們要破除這個煩惱,般若不能沒有,要有一些般若智慧,幫助我們斷除這個煩惱妄想。《金剛經》講的就是破我執。我們為什麼執著?認為現實的世界都是真的,所以念念不捨,放不下。因為認為這是真的,可以得到的,自己可以控制、可以佔有,所以放不下。這個根深蒂固,很不容易。如果沒有這種金剛般若的智慧,看破放下,實在講是做不到。因此我們真正想要看破放下,金剛般若的智慧不能沒有。《金剛經》講的,如果不去作觀,我們這個觀念扭轉不過來,這種堅固的執著很難突破。

  所以《金剛經講義》,江老居士特別強調這一點(他也是念佛的),我們念佛人也不能沒有,不然你放不下,因為看不破。《金剛經》就是幫助我們看破放下的,如果沒有認真去作觀,實在講,我們利益得不到。過去先師淨老也給悟道開示,做三時繫念要隨文入觀。這句話非常重要,經文念到哪裡,我們觀念就轉變到哪裡,這個的確不容易。我們現在能下手,只能從作觀開始,深入以後才入觀,這樣才能得到真實利益。所以我們做這個三時繫念,不但要唱念,還要作觀,隨文入觀。觀,我們念頭才轉得過來,煩惱習氣才伏得住。不懂得作觀,很難。這個也是我們現前要學習的。

  明天、後天我們學院辦了法會,這次邀請悟道來主法,我們這兩天也就紀念先師淨老和尚生西二週年,在學院我們提前來紀念,我們用淨老和尚生前提倡的繫念法會來紀念他老人家。七月份,我們學院的法師(師兄弟)都要到台南去,這邊也沒時間在這裡做,七月這邊也很冷。

  這次臨時請悟道來參加這個法會,我也提出臨時我們加了一個小蒙山,還有啟請四大天王。四大天王,也是在二OO九年,我們老和尚回高雄治牙齒,那個時候發生八八水災,所以當時發起一個萬人法會,在桃園體育館舉行。那個時候我還在山東,由雙溪的出家眾去那邊做法會,老和尚就寫了啟請四大天王的這個文來給我們。沒有他老人家寫,我們也不會寫。以前我們做,也沒有啟請四大天王。根據《三時繫念》課本,也沒有。《三時繫念》課本,早期在台北景美華藏圖書館印的,木刻版的,也沒有這些咒語,變食真言、普供養真言這些也沒有。因為三時繫念的法事,是勸導亡靈信願念佛,求生淨土,沒有施食這一塊。韓館長請一些老法師來主法,過去華藏圖書館,還沒有做三時繫念,都是放大蒙山。早期,我們每一年都是三次,清明、中元、冬至,都請一些大陸的老法師來主法,我們敲法器,都放大蒙山,晚上六點到十點放大蒙山。放大蒙山都要施食,供養飲食。後來請明訓老法師來教我們三時繫念,我們習慣性也都是有擺供飯、供菜,老法師來,有供飯、供菜,你就要念變食真言、普供養真言,那個時候才加進去的,原來課本沒有。因為有供飯、供菜,所以老法師說要加,我們第一次做,就加上去了。

  後來我們晚上的小蒙山,也是大概應該有十多年了,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辦三時繫念超度法會,他們那個供品是非常多。有一次有個同修被附體說,他們看得到、吃不到,沒有給他們念這些變食真言,看得到、吃不到。但是,我們說有,有念變食真言。那太早了。因為我們都第一時就念完了,這些眾生大概都傍晚才出來,到晚上。後來這個同修就去跟我們老和尚講,我們老和尚也非常慈悲,請悟全法師到香港去教放小蒙山,去放小蒙山。過去我們到香港,我們也都沒有加這個小蒙山。是香港有一次在博覽館萬人法會,當時我大哥大兒子的太太,在負責香港那個念佛堂,她在法會現場,一個人在那邊出食。我說妳出食不是在念佛堂嗎?怎麼拿到這裡?念佛堂都沒人,大家都到這裡來了,所以她就一個人來這裡出食。後來我就想,一個人來出食,就給我們老和尚報告,她一個人出食,就她一個念,別人也不知道。妳在佛堂沒有人,一個人出食。所以當時我就給我們師父上人報告,是不是可以大眾念,效果更好?她都拿到法會現場來出食了,不如大家一起來念。我們老和尚也同意,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才加上,那個時候只針對香港,因為這個因緣是香港發起的。我到其他地方,也沒有加。但是很多地方看到香港有做,說他們也要做,我就隨他們的意願去做,是這樣。所以變成請我去做的地方,他們都要求我,要跟香港一樣。這些眾生,我去主法,眾生跟人一樣,他都知道我去都會有小蒙山,都有施食。當然我來這裡做,那些眾生,晚上也都會到我的夢中來,跟我聊天。我常常作夢,實在講,晚上都睡不好。做這個法會,不好玩!講經,眾生就比較少。要做法會,就特別多,特別你要做法會之前,都會作惡夢,眾生就來了。你這邊消息一發布,陰間也發布了。你這邊有海報,陰間也有海報,他發得還比我們快。所以我請這個,我們堂主也很慈悲,同意放個蒙山,因為那些眾生也很可憐。做這個蒙山,也就是我來主法的時候,就大家牽就一下。那不是我主法,也不一定大家要做,大家因為沒有習慣做,也不需要一定要依照我這個,這是臨時的。過去有一些地方,他沒有特別要求,我也就沒有加,他有提出來才加,因為原來就沒有。所以這個也請大家理解一下,這兩天做法會,如果大家不太習慣,大家稍微忍耐一下,我走了,就好了。本來這次我也是沒有計畫要做法會的,大家盛情難卻,請大家多多諒解。

  好,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明天、後天又要做法會,所以大家早點休息。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