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十善業道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集)  2004/4/12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WD19-007-0005

  法界衛星空中佛學院,諸位觀眾,諸位同學,大家好,阿彌陀佛。今天是空中佛學院第二屆淨宗課程第一百O三集的播出。上一集我們講到《佛說十善業道經》,佛對龍王說,「龍王,當知」,一直到「永離瞋恚、邪見」,這段經文。這一段經文就是我們時時要提高警覺,菩薩修行就是在修這十條,也可以說每個人都必須要修十善業道。所以佛在經文說:「此法即是十善業道。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這就是十善業道,永離就是永遠遠離,永遠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這就是十善業道。修十善業道是因,有什麼果報?今天接下來這段經文,就是佛要告訴我們這個果報,請看經文:

  【龍王。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何等為十。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三永斷一切瞋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恆為非人之所守護。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九無惡道怖。十命終生天。是為十。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隨心自在壽命。】

  這是佛告訴我們要是遠離殺生,就能夠成就十種的『離惱法』,「惱」就是苦惱,遠離十種苦惱。殺生是惡業裡面最嚴重,果報也是最痛苦的。本經只說不殺生的利益、好處,而殺生的果報就是將這十種離惱法反過來,那就是殺生的果報。過去我們淨宗九祖蕅益大師講過,講過殺生十種的惡報、不殺生十種的善報,我們導師將它附在《十善業道經》後面印出來,這篇也等於是補充經文之不足。實在講經文意思是已經具足了,我們讀經的人往往不能夠去體會。所以,祖師再幫助我們,給我們加強說明,使我們能夠更清楚、更明瞭。

  前面經文我們有讀過,佛教我們要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間雜,如果在行為上做到了不殺生,可是念頭還不清淨就是夾雜。間就是間斷,雜就是夾雜,將我們的善念中斷、間斷夾雜惡念。所以一定要從心裡將殺生的念頭徹底拔除,這才是真正清淨。小乘戒論事不論心,與世間法律一樣,講究事實證據,你確實殺害眾生,這樣才有判罪;如果起心動念要殺生,但是事實上沒有殺,這在小乘戒律不算犯罪,跟世間法律一樣。而大乘法是論心不論事,你心裡要是起個殺害眾生的念頭,這樣罪就成立了,這是大乘法論心。由此可知,小乘的善還有夾雜著不善,因為他沒有要求到內心的起心動念,是在事相上要求。大乘的善法是決定不容許夾雜不善,一絲毫的不善夾雜在心裡都不行,有個念頭就是不善。如果連念頭都沒有,念頭尚且沒有,哪裡會有現行?怎麼會在行為上做出來?一定不會的。所以心是根本。這也是大乘法,一般說從根本修,從心地下手。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培養自己真正的善心。

  講到離殺生,不但我們佛門,在我們中國儒家也說過,「君子遠庖廚,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庖廚就是廚房。殺生吃肉,廚房在過去的時代就是一個殺生的場所,殺雞殺鴨在廚房,殺完就拿去煮。一個讀書人,君子有側隱之心,遠離廚房,為什麼?不忍心聽到畜生被殺的時候慘叫的聲音。聞其聲不忍食其肉,聽到那個聲音就不忍心再去吃牠的肉,這就是儒家說君子有側隱之心,所以君子遠庖廚。佛門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要養慈悲心,當然更不會去吃眾生肉,不會去殺害眾生。所以,《楞伽經》佛告訴我們,「菩薩慈悲,不忍心吃眾生肉」。我們可以吃的東西是很多很多,尤其現在素食很方便,我們要遠離殺生要從斷肉食做起。最起碼要吃三淨肉,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這是還沒有辦法完全斷肉食,從這裡做起,慢慢減少,能夠吃長素這是最理想的。殺生這條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在事相上時時刻刻要留意,譬如要盡量避開蚊蟲、螞蟻,尤其我們在外面走路要特別注意,螞蟻很多在地上爬,我們如果一個不小心就把牠踩死了。這也要防範,要時時刻刻注意,要避免,總是心存慈悲善念,不殺生的念頭。進一步我們要素食,素食決定對我們有好處。

  「十離惱法」,惱是煩惱、苦惱,你如果能夠永離殺生,你會得到十種永遠離開煩惱的方法。第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普施」,施就是布施,佛教導眾生徹始徹終就是一個布施。能行布施就是菩薩,所以菩薩六度,第一就是布施度,不能行布施就是凡夫。菩薩法六波羅蜜,第一條是布施,布施有三種: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後面的五條: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般若,都可以歸納到布施這條之中。持戒、忍辱是屬於無畏布施,無畏就是令一切眾生身心安穩,沒有恐懼。一個持戒的人,譬如你持五戒,眾生遇到你心裡安定,這個人持五戒,他不會傷害我。如果有財物,他也不會偷拿,他持戒,他不會侵佔我,他的心就安,遠離恐怖,他不會擔心。忍辱的人,你如果得罪他也沒有關係,他不會報復,他不會懷恨在心,這都是屬於無畏布施。精進、禪定、般若是屬於法布施。

  所以,六度歸納起來,就是一個布施波羅蜜。對於一切眾生,沒有殺害的念頭,還能夠愛護牠、幫助牠,當然這些眾生我們看動物也很明顯能夠看得出來,你如果沒有傷害這個動物,這個動物牠很自然敢親近你,人走近牠也不怕。這個情形在國外,尤其我們看到鳥類比較不怕人。我們在台灣,國內,這些鳥遠遠的,人還沒有走近,牠就跑了。為什麼?人會傷害牠。所以這些動物,牠也知道,牠為了保護牠自己,牠會趕快飛走。在國外,他們保護這些動物做得比我們好,所以有很地方鳥都跟人在一起,不怕人,因為人不會去傷害牠,不會傷害牠,牠就能夠來親近你。這就是沒有殺害眾生的意念,眾生看到自然就沒有恐怖,這就是普施無畏。這個人持不殺戒,永離殺生,人家跟他在一起就沒有恐怖之心,不用煩惱這個人會傷害他,這是第一種的功德。不但人敢親近,歡喜親近,連小動物都歡喜來接近,接近這個永離殺生的人。這個功德不可思議,果報得健康長壽。

  第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你不忍心傷害眾生,於一切眾生決定有愛心,不但對動物、植物,以及所有一切生物,都會生起真誠的愛心。《戒經》中說,「清淨比丘,不踏生草」,除非沒有路,這一條是必須經過的路,這才可以踩草皮過,這是開緣。這是離惱法,長養自己的慈悲心,修學自己的忍辱和耐心。

  第三,『永斷一切瞋恚習氣』。「瞋恚」果報在地獄。人在世間,不如意的事常八九,為什麼有這麼多不如意的事?十件事情,有八、九件不如意,這就是過去以及今生,我們過去生跟這一生造種種不善的業,就是造惡業,我們一生的際遇都是果報,不是別人給我們的,這是自作自受。真正明瞭是自作自受,怨天尤人的念頭就沒有了,怨天尤人都是瞋恚。縱然自己心善、行善,還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修行人知道,這是過去生中無始劫來的業報,能夠逆來順受,不生煩惱。這是第三種的離惱法。

  第四,『身常無病』。第五,『壽命長遠』。這兩條是世間人所希求的,不論中國、外國,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無一不求健康長壽。健康長壽不是佛菩薩賜的,更加不是神明給我們的,向神明禱告沒有用,這是自己的業報。諸佛菩薩、神明保佑我們,用什麼方法?教誨。我們肯接受佛菩薩、神明的教導,依教奉行,這樣才能轉自己的業報。譬如佛菩薩、神明教我們不殺生,我們可以依教奉行,這就是他保佑我們。本來命中短命,多災多難、多疾病(常生病),這是能夠轉變的。怎麼轉法?認真努力修十善業,它就轉過來了。如果繼續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造作種種不善,命運、業報就轉不過來;不但轉不過來,果報愈來愈差。這是不殺生能夠得到健康長壽的果報。

  第六,『恆為非人之所守護』。「非人」是指人道之外,多半是指鬼神。諺語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縱然是餓鬼,他也尊敬善心的人,不會去傷害他。縱然是過去的冤家債主,遇到慈心的人,也一樣恭敬;不但不找麻煩,也會擁護,因為你的善心善行,他也能夠得到光采,他也得福。所以心善、念善、行善比什麼都重要。一切病痛不外乎三種原因:第一、飲食起居不調和所致,這個世間醫藥能夠幫忙。第二、冤親債主纏身,譬如悟達國師得人面瘡,佛法講的「非人」,世間人講冤鬼附身。凡是遇到這一類的,看醫生吃藥是治不好,最要緊的是要誦經、拜懺來調解,像《梁皇懺》、《慈悲三昧水懺》都是屬於調解的,對方接受調解離開了,這個病就好了。這個病叫做冤業病,冤親債主來纏身、來報復。第三、業障病。這不是冤家對頭,是自己造的罪業造得太多了,屬於業報。這個病,醫藥不能治,調解也不行,佛教導我們要懺悔,懺除業障。從哪裡懺?從心地上懺,斷惡修善,改過自新,病就會轉危為安。後面這兩種病,斷惡修善,非常有效果。尤其一個人真正回頭,知道自己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錯了,徹底改過自新,不但是業障病消除了,就是冤家債主也不會來找麻煩。

  善人念念為社會,念念為眾生,所以非人也得福,他們不但不會害你,反過來會守護你、保佑你。譬如有人念佛、誦經的時候,感覺旁邊有非人,甚至於自己感覺毛骨悚然,有這種感覺不要害怕,這個時候真誠念佛誦經給他們迴向,就是在超度他們。鬼神當中有很多喜歡聽經的,你念經給他們聽,他們聽了會覺悟。就像過去禪宗惠能大師,偶然從人家窗戶外面經過,他聽到裡面有人念《金剛經》,他一聽就開悟。所以,你常常會得到天地鬼神的守護,護法神的保佑。

  第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就是睡眠非常安穩,沒有惡夢。我們自己修行功夫得力還是不得力,可以從這個地方來檢驗。沒有學佛的時候常常做惡夢,學佛之後惡夢少了,這就是功夫得力,有進步了。再往上提升,惡夢沒有了,一年當中難得有一次惡夢,說明你的功夫不錯了。功夫如果更純,會常夢到聖賢、佛菩薩,夢到經典上講的殊勝境界,這是好相、瑞相。如果一個星期當中,還會有二、三次惡夢,要特別警覺,這是功夫不夠。要從哪裡修起?斷惡修善,一定要很認真的改過自新。這是最容易、最平常測驗修行功夫的一個方法。我們永離殺生這條如果做到清淨,晚上就不會再做惡夢,睡得很安穩、很快樂。這是第七的離惱法。

  第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怨結」就是與人有過節,有不愉快的事情,一般講得罪人。得罪人的事情很多,而且容易觸犯,特別是在言語上,有意無意與人結怨。一個聰明人常常碰壁,漸漸就學乖了,知道謹慎,在社會上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會成功,為什麼?得到很多朋友的幫助。不明白這個道理的人,處處得罪人,得不到別人幫助,孤立無援,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是失敗。出家也不例外,得罪的人多了,護法就沒有了,內護、外護都沒有,這就相當的艱難、困苦。所以佛法常說,結好緣,結法緣,這個重要。決定不要結惡緣,惡緣要化解,化解的方法是自己真正斷惡修善。所以「滅除怨結,眾怨自解」,只要你真正回頭,真正是善人,為社會大眾所肯定,你的冤家債主看到、聽到心也平了,報復的念頭息滅了,這是解冤釋結的方法。

  第九,『無惡道怖』。自己有信心,肯定將來不會墮三惡道。三惡道的業因縱然有,這是無量劫以前造的惡業,不能避免;可是因要起現行,必須要有緣,才會有結果。好像一粒種子,放在玻璃杯裡面,沒有土壤,沒有水分,沒有陽光、空氣這些緣,它不會生長出果來。雖然有種子,但是當中沒有這些條件、這些緣,它就不會生長。所以過去有造惡因,我們現在沒有惡的緣就不會結惡的果,雖然有不會結果。所以每個眾生的阿賴耶識裡面都具足十法界的業因,所以想要成就什麼,我們就要懂得這個當中要有什麼樣的緣。譬如我們想要作佛,我們也有佛的種子,有這個因,你如果要作佛,我們就要把佛的緣加強,念念增長,其他九法界的緣控制遠離,這一生就作佛。

  作佛最重要的緣,就是念佛,念念與佛相應,決定作佛。因此不要懷疑自己沒有善根、沒有佛的種子,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自己要有信心。淨業三福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這個因果就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一定要相信念佛就作佛,念菩薩就作菩薩。真正明白人,一天到晚只念阿彌陀佛,他不去念經,也不去念咒,也不去修其他的法門,因為一夾雜功夫就不純,功夫純,決定有把握往生。我們聽經、讀經是為了斷疑生信。如果你相信了,沒有絲毫懷疑,經教也不需要了,就一句佛號念到底。印光大師的念佛堂,就是一句佛號,決定不摻雜其他。起香的時候念一遍《彌陀經》,為了攝心,因為剛進念佛堂的時候,心是散亂的,一卷《彌陀經》念下來可以收心。如果心清淨,心不散亂,這卷《彌陀經》也可以省起來,然後才知道最上乘的功夫是怎麼用法。

  我們今天念佛,又想念《地藏經》,又想念《行願品》,還想修密宗,摻雜很多法門,這就是不知道修學的要領。所以這個要領最上乘的就是一句佛號。道場每天講經是為了接引初機,幫助社會消除災難,所以講經是很有必要的。世間多一個人學佛,多一個人明瞭佛法,就多一個善人,少一個惡人。善人多,這個社會就安定。「恆為非人之所守護」,善人多,這個社會、世界,就有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我們是為幫助一切眾生消災免難,而對自己決定是一句佛號念到底,要懂這個道理。信心不具足,還有疑惑,遇到境界還會動心,就要聽經、讀經。讀經最好也是一部《無量壽經》,我們這次淨宗課程就安排《無量壽經》,專聽《無量壽經》,我們這次講《十善業道經》,也是在補充說明《無量壽經》的經文。所以,如果信心不足,疑惑不能解除,還是要多聽經。這是古聖先賢、歷代祖師幫助上上根人的方法。你要是發菩提心,普度一切眾生,就要多學,多學一點。為什麼?眾生根性不相同。廣學多聞不是為自己,為別人,不是為自己,因為眾生各人的根器不一樣,過去、今生所修學的法門、所喜愛的經典不同,所以我們學很多是為了要幫助別人,不是為自己。廣學是為別人,念佛是為自己,自利跟利他要清楚。利他不妨害自利,自利也能夠幫助利他。

  第十,『命終生天』。永離殺生,這一生的壽命如果盡了,命終之後往生到天道。這就是說如果沒有發心念佛求生西方淨土,來生也決定享天福生天。什麼緣故?天人是慈悲的,你能夠一生持不殺生的善法,你的德行水準與天道一樣,跟天人的標準一樣,生天是這個道理。不是天天供養天神就能夠生天,你天天供養天神也要修十善,不是用巴結的心態就能生天,這絕對是錯誤的。必須自己的德行要達到天道的水平,你才能夠生天。這十種果報都是善的果報。所以永離殺生就能夠永離這些苦惱法,反過來就是十種的苦惱法。你如果能夠永離殺生就得到這十種的離惱法。

  『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隨心自在壽命。』不殺生是無畏布施,果報得健康長壽,如果能夠將這個功德迴向無上菩提,將來成佛的時候就得到隨心自在的無量壽。我們曉得果報如是殊勝圓滿,就應當認真學習,對一切眾生決定沒有傷害的念頭。不但不能夠傷害,就是使眾生煩惱的事也不能做。眾生因為我而生煩惱,自己就有煩惱,也就不能斷煩惱,這個道理一定要明瞭。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文:

  【復次龍王。若離偷盜。即得十種可保信法。何等為十。一者資財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不能散滅。二多人愛念。三人不欺負。四十方讚美。五不憂損害。六善名流布。七處眾無畏。八財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九常懷施意。十命終生天。是為十。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證清淨大菩提智。】

  這段是世尊為我們開示不偷盜,永離偷盜所得到的十種殊勝果報。『保信法』的「保」是保持而不喪失。『一者資財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不能散滅』。「王」表國法、國家政府,古代、現代都有國家、都有國法,所謂王法。古代如果犯了罪,財產會被國家沒收,稱作抄家。現代雖然是民主時代,如果有犯法,銀行的錢也會被法院凍結,甚至充公。所以錢財,佛告訴我們是五家共有,這裡就是講五家。第一家就是國王、政府,我們這些錢財也得要繳稅金種種的,不管到哪個國家都一樣。所以錢財不是你自己所擁有的,這五家都有份,第一家就是國王、政府,你要繳稅金。

  「賊」就是盜賊,盜賊就是強盜、小偷,偷你、搶你。第三是「水」,這些財物如果鬧個水災會被水漂流走。第四是「火」,一把火億萬的財產也燒個精光。「非愛子」就是一般講的敗家子,家庭裡面如果出一個非愛子(敗家子),好吃懶做,花錢、賭博,再多的財產沒多久就被他揮霍光了。所以佛告訴我們「財為五家共有」,就是這五家。因此,若能遠離偷盜,就能夠免除這些災難。會被這五家散滅,就是我們過去生中有欠人家的,有佔人家便宜,這就是偷盜。所以因緣果報遇到了,被人家要回去。看過去生中用什麼方法佔人家的便宜,這一生就是什麼果報。

  財富是一切眾生所希求,真正有道之人安貧樂道,不愛財富,這種人很少數。「資財盈積」就是億萬的財產。財產能夠保存多久?我們在社會上看很多大公司行號,好幾十億、好幾百億的資財,經營十年、二十年,公司就虧損倒閉、破產,這種情形很多。像這樣,他所得的財富不是真的,只是眼前看幾年而已,時間也不長。如果他的財富能夠延到後代,子孫代代都能夠保持,這才是真的,真正的福報。中國古人所謂「富不過三代」,這句話意味深長,就是說不超過三代就衰敗了,這就不是真的。三代尚且不是真的,我們自己在一生當中都保不住,可見得更加是虛幻。

  佛法講的福報就是今生有福,來生有福,後世有福,生生世世都有福,這是真的。現代人眼光短淺,只看眼前,沒有智慧,不看長遠,這是愚痴。所以古人教誨當中決定不會參雜私人的利害,不求任何報酬,不但在物質的供養不希求,後世對他的禮敬讚歎,他也不求,真正做到無所求。那麼無所求,所說的話就是真話。凡是有所求,有條件的,講的話未必是真的。諸佛菩薩、古聖先賢對一切眾生是沒有條件的,無所求的態度,所以講的都是真話。他們對事情看得透徹,對因果理論與事實,因果的轉變、相續與循環看得太清楚了,所以指導我們一個總原則,種善因一定得善果,不善的因決定有不善的果報。

  「王賊水火及敗家子」,這都是過去今生與一切眾生結不善的緣所造成的。我們過去生中有佔人的便宜,這一生也是會被偷回去的,由此可知,我們生活在世間處事待人接物、言行舉止不能不謹慎。菩薩絕對不與一個眾生結怨,結怨總會冤冤相報,這五家就是冤冤相報的惡果,與人結善緣就不會有這些事情。所以真正的福報是財富與社會大眾共享,而不是一個人、一家人獨享。你發財肯散財,別人讚歎、歡喜,因為他也有光采。中國古代最善理財的是范蠡,他真有智慧,能夠散財,到處布施,救濟貧苦。他的財產「三聚三散」,賺三次錢,散三次。所以命裡頭有的,丟都丟不掉。他是修積財富的一個典型人物,真正是有財富人的好模範。所以,財儘管去散,愈散愈多,不用怕。資財盈積,你如果永離偷盜,你布施,資財絕對不會缺乏。

  第二,『多人愛念』。不偷盜與不殺生一樣,屬於無畏布施,換句話說,令一切眾生離開恐怖憂慮。世間人常說「財不露白」,你的財物被人家知道,別人會起惡念來偷盜,或者搶劫。如果這個人是持戒的人,你有再多的財富,被他看到了,他也不會動心,不會去動你的,不會起惡念,你可以很放心,這就是無畏布施。不偷盜,必定得「多人愛念」,大家對他很愛護,在這個世間會得到很多人的擁護與關懷,這是很殊勝的果報。第三,『人不欺負』。業因果報,我們一定要清楚,我不欺負人,別人就不會欺負我;我們不佔人家便宜,人家就不會佔我們便宜。人家會佔我們便宜,這必是過去生中我們曾佔過人家便宜,現在因緣果報遇到了,他來要回去。我們如果永離偷盜,人家就不會欺負我們。這是第三。

  第四,『十方讚美』。這是十方諸佛如來、法身大士讚美你,因為你能夠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這是真功夫。第五,『不憂損害』。縱然別人來損害你,也不用煩惱,不會受到傷害,不用怕別人損害你,他要損害也損害不到。第六,『善名流布」。修十善,社會大眾都讚歎你是好人、善人,而且連惡人都不會侵犯、都會愛護你,這是德行的感召。第七,『處眾無畏』,「眾」就是團體。無論在什麼團體裡面,你都很自在,因為你沒有偷盜,別人如果有東西掉了、不見了,跟自己沒有關係。所以這就無畏,沒有怖畏之心。

  第八,『財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財」是財富,「命」是壽命,「色力」是身體健康,力還包括能力,這三條都是一切眾生所希求的。財富不必多,夠用就好了,我們多餘的財富盡量去幫助別人,修布施。所以,我們學佛的人要知足,知足常樂。知足才是最富足的,知足才是圓滿,圓滿就是成佛,所以後補佛都住在知足天(就是兜率陀天)。不知足,再有錢也是貧窮,因為永遠不夠。如果一個人知足,縱然他當乞丐,他也圓滿,他不欠缺。由此可知,吉凶禍福都在一念之間,看你怎樣的想法。一念覺悟,凡夫作佛;一念迷,永墮惡道。這是我們必須要明瞭的。不僅「財命色力安樂」,還會得到「辯才具足無缺」,辯才是處事待人接物必須具備的,不但自己得利益,而且還能夠幫助別人。

  第九,『常懷施意』,「施」就是幫助別人,常常存幫助一切眾生的意念,常存此心,遇到眾生有需要的時候,自然就歡喜施捨,這是真實的德行。第十,『命終生天』。這也是同樣能夠,將來如果沒有念佛求生西方,也能夠往生到天道。『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證清淨大菩提智』。「大菩提智」,這是佛圓滿的智慧。如果能夠將永離偷盜的善業迴向無上正等正覺,以後成佛的時候你就得清淨大菩提智,佛大圓滿的智慧。

  這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報告到這段。下面的經文,下一集再繼續跟大家報告。謝謝大家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