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十善業道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集)  2004/04/11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WD19-007-0003

  《佛說十善業道經》。法界衛星空中佛學院,諸位觀眾,諸位同學,大家好,阿彌陀佛。今天是空中佛學院第二屆淨宗課程第一百O一集的播出。上一集我跟大家報告到經文,請看經文:「龍王,汝觀佛身,從百千億福德所生,諸相莊嚴,光明顯曜,蔽諸大眾。設無量億自在梵王,悉不復現。其有瞻仰如來身者,莫不目眩」。上一集我們報告到這一段,今天接下來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的經文,再接著看:

  【汝又觀此。諸大菩薩。妙色嚴淨。一切皆由修集善業福德而生。】

  前一段是講觀佛身,佛身是百千億福德所生。佛身表性德(我們自性的德能),性德是究竟圓滿的。「百千億」這是形容,實際上是無量無邊的福德,不但我們說不盡,即使是諸佛如來異口同音共同來宣說也說不盡,因為這是稱性的,所以沒有人能說得盡。

  這一段是講觀菩薩的妙色身。菩薩還沒有成佛,菩薩的妙色莊嚴是屬於修德,菩薩身也是非常的微妙莊嚴。『妙色』是色相,『嚴淨』是莊嚴清淨。經中常說「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菩薩的修德,修因證果。如來果地上的相好,大經上常講,大經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以及一切大乘經論。大乘經論常說,佛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不是只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已,實際上無量無邊。這是修德圓滿,性德現前,才有如此殊勝莊嚴。而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佛菩薩示現在世間的劣應身。劣就是比較差的,應在我們這個世間的身只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佛菩薩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決定是現同類身,因此釋迦牟尼佛在我們人間示現成佛,一定示現人道,在我們人道最好的相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人間的富貴相,達到極處。這是要示現跟我們人道一樣,如果示現超過我們人道,這就不適合了,這點我們要知道。

  實際上佛菩薩的相好,不止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要適應我們人間最高的富貴相,這樣我們一般人才能夠理解、才能夠接受。相好是果報,果必有因。譬如經上讚歎佛的「廣長舌相」,這是什麼修因才能夠得到這個果報?這就是佛生生世世不打妄語,不說謊話,不說不誠實的話去欺騙人,所以他得的果報是廣長舌相。一般的人如果三世沒有打過妄語,舌頭伸出來可以舔到自己的鼻尖,這就是果報。由此可知,雖然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基礎沒有離開十善業道,真正把十善業道修好了,「妙色嚴淨」自自然然就現前。莊嚴清淨這四個字,最重要的是淨,淨是清淨心。我們將佛陀的教誨歸納為: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你要是不真誠,決定不會清淨;你不平等,也不會清淨;你迷惑、沒有智慧,也不會清淨;心地不慈悲,也不會清淨。因此一條成就,必定圓滿具足其他五條,這樣色相才莊嚴圓滿。

  色相稱之為妙,妙在何處?《金剛經》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就妙了;換句話說,著相就不妙了。我們再說得清楚一點,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起心動念就不妙了。諸佛菩薩跟凡夫不同之處就在於此。我們見色聞聲會起心動念,就是會受外面境界的引誘、誘惑,隨順自己喜愛的就起貪心,貪的念頭就起來了,我們喜歡的;隨順自己厭惡、自己討厭的就生起瞋恚心,這是凡夫,這就是造業,所感的果報當然不殊勝。諸佛菩薩的色相是隨順性德,性德是至善的。性德最少也得要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性德才現前。這是諸佛大菩薩他們所證得的,這才是百千億福德所生。百千億福德不是修來的,是我們自性本來就具足的。本來具足的是性德,如果沒有修德,雖然我們有性德無法現前,被我們無明煩惱遮蓋住了。所以還是要靠修德來顯露性德。

  這就是佛法講的教學,經典上不是說教學,教學是一般世間法講的,經典講教化。教化的教就是教你,你真正聽懂得了、真正聽明白了,你理解明白立刻就產生變化,化迷為悟,化惡為善,化凡成聖。這個「化」分為三層,第一層是化惡為善,我們本來的煩惱、惡習很重,現在變化為善;再進一層,化迷為悟,這是再進一層覺悟了,這個覺悟也就是經典上講的發菩提心,菩提心是覺的意思,覺悟的心,心覺悟了,對世出世間法明瞭了;第三層化凡成聖,這是證果,從凡夫變化成聖人,這是第三階段。中國古人所說的「讀書變化氣質」,這個化,用現在的話講,是從成績上來觀察;教是從事相來說的。教了以後,教學生,教了以後到底有沒有成就、效果如何?就看你有多大的變化。小的變化,你得到少分明瞭;比較多的變化,你得多分的明瞭;大變化,你是真正徹底明瞭。

  凡夫業障習氣非常深重,障礙了佛菩薩聖賢的教誨,雖然天天學習、天天聽講,依然沒有絲毫變化。這樣要用什麼方法消除業障?長時薰習。因為煩惱習氣也是長時間薰修成就,如果我們能夠有長時間薰修聖賢教誨,總有一天會覺悟。眾生的根性不同,努力不一樣,成就的時間也不一定,但是十分認真努力學習,可以幫助我們縮短時間,提前覺悟。所以佛法修學四個階段:信、解、行、證。經本上的學習是信、解,你有正確的信心,生起正信,有正確的理解;理解之後,落實在生活當中是行,去實行、實驗;通過實驗,證實你所理解的沒錯。證就是轉凡成聖,轉迷為悟,轉惡為善,你要是不能夠落實在生活裡面,在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上,怎麼能夠契入佛菩薩的境界?契入就是證。所以沒有行、證,雖然學,不能夠化迷為悟、化凡成聖。

  『修集善業福德』,這句偏重在修十善業道。我們真正要覺悟,要有堅定的信心,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瞋、痴,從內心將十惡拔除。這是從修德上說。我們看到現在的社會,整個世界非常的混亂,非常的不安定,聯合國世界各國都是希望安定和平,為什麼安定和平不能落實?大家沒有把根本原因找到。根本的原因在哪裡?就是在本經《十善業道經》。如果人人修十善、斷十惡,這個世界自然就安定,自然就和平。十善業,不管你有學佛、沒有學佛,不管你信仰哪個宗教,乃至你沒有宗教信仰,也是要修十善業,為什麼?如果沒有修十善業,得不到安定和平。安定和平是人人所希求的,雖然大家有這個希望,但是不修十善,造十惡,怎麼能夠得到安定和平?不修十善的因,怎麼能夠得到善果?反過來我們所看到的,大家是不斷的造十惡,十惡是不斷在增長,當然安定和平就做不到。所以當前的社會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提倡修十善業道。十善業道是我們修善斷惡的一個標準,這個標準是絕對的標準,不管信仰什麼宗教,乃至沒有信仰宗教,都是一樣這個標準,違背這個標準就是惡,這點我們一定要明瞭。再看下面經文:

  【又諸天龍八部眾等。大威勢者。亦因善業福德所生。】

  『大威勢者』,「威」是有威德,「勢」是有勢力。上面經文講佛菩薩,當然包括聲聞緣覺,就是我們一般講的阿羅漢、辟支佛。後面的經文我們會介紹到,四聖法界,不管你是哪個法界,一樣要修十善業做為基礎。在六道裡面的天道,『天龍八部』,有大威勢,他們的大威勢是從哪裡來的?這裡佛跟我們講得很清楚,『亦因善業福德所生』,「亦」也是,因為修十善業的福德所產生的。大威勢者,從天道一直到人道,在人道是指各個行業的領導者。每個行業,譬如一般公司,大企業家的老闆,他有大威勢,有很大的福德。他這個從哪裡來的?「亦因善業福德所生」,也是過去因為他有修十善業福德所生。如果不是多生多劫的善業福德,這個威勢決定得不到。大威勢是果報,果必有因,正是俗話說的「種善因得善果」。

  佛舉例「諸天」,舉天做例子,這是講天王。無色界天沒有身相,無色界天人沒有身體,只有精神存在,這我們就不說了。從有色相的色界天人來說,四禪天最高的摩醯首羅天的天王,初禪天最高的大自在天王,這是色界天,色界初禪到四禪,這個有色相,有身體,有居住的宮殿。色界下面是欲界,欲界有六層天,色界十八層。這都是諸天。諸天就是欲界再上去色界,色界再上去無色界。諸天一層比一層的福報大,譬如欲界六層天,第一層是四王天,第二層忉利天,第三層夜摩天,第四層兜率陀天,第五層化樂天,第六層他化自在天,這六層。愈高的天人福報就愈大,六欲天再往上就是色界的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愈高福報就愈大。他們的大福報,我們想像不到的,天人的福報,我們不是不在天道,我們無法想像的,我們只有在經典上看到佛的說明,我們知道個大概。

  天道再往下是人道,就是人間,人間的人王,現在稱之為國家的領導人,當總統、總理這類的。這些大威勢者,一個國家的領導人有很多人擁護他,為他效命,這決定不是偶然的,都是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緣所生。世間大威勢者都是修善業福德,善業福德就是捨己為人,犧牲自己奉獻給別人。如果我們不能捨己為人,必定是貪瞋痴慢增長,貪瞋痴慢增長,雖然學佛,也要墮三惡道。譬如安世高的同學宮亭湖龍王,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安世高法師在傳記裡面有記載,他讚歎這個同學「明經好施」,對教理通達,喜歡講經,又喜歡布施。他到外面托缽,古時候出家人都要托缽,托缽飯菜有時候人家給的不好,心裡就一點點的不歡喜(不是很不高興,一點點不高興),心裡覺得很難過,覺得他自己明經,對經典明瞭又喜歡布施,為什麼托缽人家給的飯菜這麼不好?心裡就不高興。這個惡的念頭死了之後,墮到畜生道去作龍王,天龍八部的龍,有福報的畜生。這個龍王根據經典記載有很多種類,有福報的龍王能夠飛行變化,一樣是神通廣大。牠物質上所享受的,非常豐富,這是有福報,到畜生道去了。我們今天的德行、福德,跟安士高法師他這位同學比,我們是遠遠不如,跟不上他;可是我們自己反省檢討,我們造的惡業是比他更加嚴重。他這樣一點點不如意,心裡一點不高興,墮到龍王去,我們自己將來要墮落到哪裡去?我們自己反省應該就知道。所以我們看到這些公案,要自己提高警覺心,一念之差,萬劫難復。請再看下面的經文:

  【今大海中。所有眾生。形色麤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種種想念。作身語意。諸不善業。是故隨業。各自受報。】

  這是世尊首先讓我們觀察,觀察從佛、菩薩,一直到天龍八部,讓我們觀察世出世間善業福德的果報。觀察之後,然後再回頭看看,六道有情眾生,造作不善業,從果報上來看,形成強烈的對比。這就顯示出佛說的「智者知已,應修善業」,智者就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你知道這件事情,應當要修善業,不能再造惡業了。這裡是舉出大海的眾生,海是水族類,這是代表三惡道,因為這部經是在龍宮,佛對龍王講的,指出海中這些水族。我們如果去海洋世界參觀,看到海底的魚有大有小,有美有醜,有粗有細,就像這裡經文所講的,形形色色,種類差別,無量無邊。所以這裡就指出三惡道,當然三惡道就是造不善業,造惡業所變成這個模樣。

  『今大海中,所有眾生』,「大海」是比喻六道有情眾生,也有這個意思,。『形色麤鄙』,「形」是身體的形狀、身體的體質,體質跟形狀就是形色;「色」,包括皮膚的顏色,容貌的容色;「麤鄙」是粗惡鄙陋,鄙就是醜,粗、醜。『或大或小』,這是說形狀,在大海裡面有很大的動物,像鯨魚很大隻,也有魚很小隻的,甚至我們肉眼都看不清楚的,很小很小,也有很大很大的。這就是說形狀有大有小,在大海裡面有很大的動物,像鯨魚、鯊魚,這就是比較大的,也有很小的魚、蝦,這就是眾生福德差別太大了。諺語常說,「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心不同,表現在哪裡?面相。每個人的面相為什麼不一樣?每個人心裡的念頭不一樣。每個人面貌不同,身體健康狀況也不相同,生活環境亦有差別,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皆由自心種種想念』。「想念」就是我們想的。我們的念頭是不善,思想不善,言行當然就不善。所以我們觀察一個人的德行,從言行當中看,言行就是思想自然的反應,你思想的好壞就看你的行為,你所表現出來的。

  這是舉出大海中這些魚蝦水族,這是舉個例子。我們讀經要舉一反三,佛是舉出一個例子,你照這個例子以此類推,雖然佛是舉水族來說,你再看我們人間,乃至再看其他的族類,都是一樣的現象。譬如我們人,每個人的形狀也不一樣,一樣是人,有的高、有的矮,有的瘦、有的胖,有的身體健康、有的身體很不健康,形狀體質不同。色,皮膚的顏色不同,黃種人,我們是黃種的,我們的祖先中國黃帝,所以我們是黃種人。有白種人,也有黑人,也有其他顏色的人。就我們人來說,在我們這個世界上,這個地球上就有很多種了,形狀不同,體質不同,容貌不同,皮膚的顏色不同,差別就很多很多,人有比較好的,有比較不好的。所以我們在外國,西洋最明顯的有種族不同,白種人認為他們是最優秀、最好的,黑人就覺得很自卑,覺得比較差。實際上,這些是什麼原因,佛在這句經文就將六道眾生為什麼有這個差別的原因告訴我們了,都是「皆由自心種種想念」,皆是統統,統統是由自己的心,有種種不一樣的想法、念頭,不同。

  念頭不同,『作身語意,諸不善業』。這裡是說「諸不善業」,念頭不善,思想不善,行為表現在我們身體、我們言語,我們心裡的起心動念就不善,身造殺盜淫,語造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意有貪瞋痴慢,造這十惡業,所以才會感召不善的果報。『是故隨業,各自受報』,是這個緣故,隨著自己所造作的不善業,各個自己去受果報。所以這不是誰在主宰,誰在安排的,都是自己自作自受。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的真相,就應當要知道自求多福。既然是自己造作的,不善是我們自己造作的,善也是我們自己造作的,既然是自己造作的,就應當要修善業,不能再造惡業,這才是真正覺悟。我們起心動念所感召的果報,是決定避免不了的。真正通達明白的人,知道這個事情是自作自受,決定沒有絲毫外力的干涉。世間人不懂,怨天尤人,遭遇不如意的事情,好像都是別人、環境造成的,這是一個很大的誤會。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文,佛在這段告訴我們大威勢、大威德、大福報,跟沒有威德、沒有福報,這兩方面做個強烈的對比之下,我們應當覺悟,要懂得佛陀教誨的義趣,從這當中才能體認到佛陀的真實慈悲。下面說:

  【汝今當應。如是修學。亦令眾生了達因果。修習善業。】

  這是佛對龍王說的,也就是對我們大家說的,『汝今』,「汝」就是你們大家,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當應』就是你現在應當要做的。『如是修學』,「如是」二字是徹前徹後。前面教導我們,要認知一切由心想所生,以及《華嚴經》所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相是心現的,由心所現決定沒有善惡好醜,相是清淨平等的。清淨平等的妙相,何以變得如此複雜?就是由妄想心所生。後面說得更具體,一切「皆由自心種種想念」,我們想的,我們的念頭有善有惡,所以改變了清淨平等本來的莊嚴相。其實,真相是永遠不變的;改變的,是妄心在操縱,妄心顯妄相,不是真的,不是真實相。

  真相是什麼?一真法界是真相。《華嚴經》講的華藏世界是真相,淨土法門講的西方極樂世界是真相,常住不變,這是真的。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此地。古德說「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這個話很難理解。現在科學講的是不同維次的空間,我們將它比喻為電視螢幕的頻道,電視螢幕有很多頻道,電台很多台。佛家常說十法界(十個法界),等於電視有十個頻道,一法界現,其他九法界隱。譬如電視螢幕能收到十個頻道,譬如你打開台視,其他的電台就看不到,你只看到台視;你打開中視,只看到中國電視台,其他的電視台就隱藏起來。所以佛說的十法界,在我們眼前看就像螢幕有十個頻道,我按哪個頻道,這個頻道就現前,其他的頻道就隱藏起來,沒看到了;換個頻道,那個頻道出現,這個頻道又隱沒了。其實都在一起,沒有分開,十法界、百法界、千法界是一個法界,一個就是叫做一真法界,都沒有離開一真法界。我們從這個比喻,才懂得「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這就是轉換空間的維次,就像我們換電視的頻道,將人間的空間轉變成華藏世界的空間、轉變成極樂世界的空間,就像換頻道一樣。開關在哪裡?開關在我們的心。起心動念,從心想生。我們現在藉這些科學工具來理解,能夠逐漸體會到經上講的宇宙人生的真相,所謂的十法界依正莊嚴,我們都能夠通達明瞭。

  這裡講的如是,特別指『修習善業』。不但自己應當如是修學,『亦令眾生了達因果』,「亦令」就是也要使一切眾生能夠了達因果。「了」是明瞭;「達」是通達。佛教的基礎是建立在因果的教學上,因果教育。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樣離開因果,什麼因就得什麼果。《法華經》一乘因果,《華嚴經》講五周因果,哪一部經論不是講因果!種善因一定得善果。人心善、念頭善、行為善,必定得善報。你對別人好,人家也對你好。「敬人者,人恆敬之」,敬人是善因,我們尊敬別人,這是善因;別人也會尊敬我們,這是善的果,這就是因果。我們如果以惡意對待別人,這是惡因;人家也以惡意回報我們,這就是惡果,要懂得這個道理。

  《了凡四訓》將「了達因果」說得很具體、很詳細。印光祖師一生不遺餘力的弘揚,體現了大師的真實智慧,大慈大悲!他知道挽救現前社會,儒家倫理道德的教育崩潰了,佛法的教育也逐漸變質了,學校教育著重在科學技術、工商經濟,人文教育也疏忽了,因此這個世間雖然富裕,但是必定災難重重。挽救之道還是要恢復固有的倫理道德教育。如果將倫理道德喪失,人就不像人,家就不像家。現在全世界的人生活縱然很富裕,物質條件不缺乏,但身心沒有安全感,活得不快樂,這就是古人講的「不是人的生活」。這些道理與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明瞭,不能不通達。

  印祖一生倡導三種書籍:第一是《了凡四訓》,教我們了達因果;第二是《太上感應篇彙編》,教我們修習善業,斷一切惡,修一切善。第三是《安士全書》,作為修習善業的總結。《安士全書》分為四篇:第一篇是「文昌帝君陰騭文」,講的是善惡的標準;第二是「萬善先資」,專門講戒殺;第三是「欲海回狂」,專門講戒淫;最後是「西歸直指」,希望大家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一生修學就圓滿了。這三部書,你能夠相信、理解、依教奉行,決定一生往生作佛。「了達因果,修習善業」,這兩句話就是印祖一生的事業。

  世尊這一段開示,其實就是印祖一生救度苦難眾生的總結,言語非常的簡單,意思深廣無盡。我們要細心體會,認真努力學習,在這一生當中取得決定的成就,這一生就沒有白來,我們的目標就達到了。再看下面經文:

  【汝當於此。正見不動。勿復墮在斷常見中。於諸福田。歡喜敬養。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養。】

  這是世尊總結勸勉我們。『汝當於此』,龍王是我們大家的代表,這是對我們講的。我們對於這樁事情要做到『正見不動』,「正見」是正確的見解,決定不可以為邪思邪見所動搖。尤其『勿復墮在斷常見中』,「斷常見」是古印度一種錯誤的看法。「斷見」,認為人死就像燈滅,人死就什麼都沒有了,不相信有來世,不相信有因果報應,這是決定錯誤的見解。「常見」就是人死以後,過二十年之後又是一條好漢,人死再來投胎還是做人,狗死了以後投胎還是做狗,這也是絕對錯誤的。六道輪迴不是固定的,都是根據每個人造作善業、不善業,修善業,將來死之後往生到三善道;造惡業,將來往生是往生三惡道。所以六道輪迴是不一定,看你造善業還是造惡業,善業造得多還是惡業造得多。

  『於諸福田,歡喜敬養』」。「敬」是尊敬;「養」是供養。「田」是比喻,田地能夠生長五穀雜糧;能夠生福,就稱作「福田」。福田有三種:第一是敬田,「敬人者,人恆敬之」,我們尊敬別人,別人也尊敬我們,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敬,這是恭敬,對人對事對物要存恭敬的心,這就是福;第二是恩田,恩田是以父母為代表,父母是我們最大的恩人,所以要孝養父母;第三是悲田,我們要對眾生有慈悲心,他有需要,我們要去幫助、去救濟,這就是悲田。「於諸福田」,這三個做代表,「歡喜敬養」。

  這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報告到這裡。下面的經文,下一集再繼續跟大家報告。謝謝大家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