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集—印光大師法語菁華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四集) 2019/3/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20-031-0014
《淨土集.印光大師法語菁華》,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大德,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接著來學習《淨土集.印光大師法語菁華》,第一集第三十三段。我將這段的文念一遍:
【三三。正心誠意。必由致知格物而來。物乃心中私欲。因有私欲障蔽自心。故本具真知。無由顯現。能格除私欲。則其本具之真知自顯。真知顯。而即意誠心正矣。雖愚夫愚婦一字不識者。亦做得到。】
這段就是講儒家修學的心法,儒家講『正心誠意』。我們每個人的心,本來都是正心誠意,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切眾生都有。佛在經上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是佛在《華嚴經》上,佛示現成道的時候,第一句話所講的。第一句話所講的這個意義非常深廣,也是最重要的,因為大家都有佛性。本來都有,現在迷失了,因此佛出現在世間,就是告訴我們這樁事情,一切眾生都有如來智慧德相,跟佛一樣平等,絲毫沒有差別。但是現在這個智慧德相都沒有了,什麼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被虛妄的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了。佛出現在世間示現,主要是勸導一切眾生回歸自性,就是作佛。作佛是本分的事情,這個不能說不敢當,你本來是佛,那怎麼可以說不敢當?一定要直下承當,這樣我們才會發願、發心修學回歸自性。禪宗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因為本來是佛,應該作佛。
儒家講的「正心誠意」,只是在語言文字講得不同,實際上意思是一樣的,正心誠意大家都有,本來大家的心都是正心、都是誠意,沒有一個不是。為什麼現在我們心不正、意不誠?就是被物欲障蔽、障礙。《華嚴經》講但有妄想執著,儒家講物欲,物欲就是經典上講的煩惱,這個名詞不一樣,意思是一樣的。儒家的教學要回歸正心誠意,『必由致知格物而來』,要先從「格物」,物是物欲,物欲格除了,我們就能達到致知。格物也就是佛法講的,伏煩惱、斷煩惱,所謂煩惱輕智慧長。下面祖師給我們解釋,『物乃心中私欲』,這個「物」是什麼?物欲,就是我們心裡面私欲,我們一般講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就是物欲。在社會上也有一句話講,人無私心,天誅地滅。似乎人應該都要有私心,這個講法分明跟佛菩薩、聖賢講的,剛好是背道而馳。好像人沒有私心就活不了,必定要自私自利,沒有自私自利就會被天誅、被地滅了,這個說法是錯誤的,這個跟聖賢、佛菩薩的教導是違背,違背聖賢、佛菩薩的教導。我們學了佛,皈依三寶了,必須以聖賢、佛菩薩經典做為標準。我們不能隨世間一般人他的想法、他的看法,那是錯誤的,不能隨那個看法。如果我們隨世間人這種說法自私自利,而且提倡要自私自利,我們永遠不能格物致知,智慧永遠被障礙。
祖師在這裡給我們講得很簡要,也很容易明瞭,就是私心欲望障礙、蒙蔽我們的自心。講到物欲那就很多方面,佛在《四十二章經》也講,「使人愚蔽者,愛與欲也。」愛欲就是私欲,會使人愚痴,就沒智慧,我們本性的光明就被蒙蔽了。所以《四十二章經》佛也給我們講,使人愚蔽者,就是使人愚痴蒙蔽是什麼東西?就是愛欲。跟儒家講的物欲同樣的道理。我們做三時繫念,中峰國師在第一時的開示也講,「諸苦盡從貪欲起,不知貪欲起於何,因忘自性彌陀佛,異念紛馳總是魔。」從這個地方我們要認識到私欲,就是障礙我們智慧的東西,這個東西要把它去除,要把它放下。我們學的沒有別的,就學這個,這個去掉,智慧本來就有,本自具足。六祖開悟的時候也講,「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講了五種,它本來統統具足的,大家都有,只要把私欲、貪欲、愛欲去掉,我們本性具有的真智慧、德能,它就現前。
所以印祖講,『能格除私欲,則其本具之真知自顯。』「格」像格鬥一樣,要跟自己的私欲煩惱格鬥,私欲煩惱就是我們內心所生的,一定要回頭從我們內心去省察、去格除,這物欲一動,馬上能夠發覺。覺之即無,它就沒有了,要常常提起這樣觀照的功夫。我們念佛人,就是要用這句佛號給它轉過來。但是我們現在也知道這個道理,當我們這個物欲煩惱生起來的時候,佛號也在念,但是那個煩惱還是沒轉過來,那個私欲還是沒有轉過來。但是我們知道要提起這句佛號,就已經開始覺悟了,用功就在這個上面用。剛開始似乎沒有力量能夠轉這個煩惱,但是要鍥而不捨,能夠不斷的提起這個觀照功夫,慢慢功夫就得力了。佛號一提起,煩惱馬上就被降伏下來,這樣練三個月,大概可以功夫成片了。所以我們能夠這樣修,這就是我們念佛達到功夫成片,我們第一個階段的學習,從這個地方下手。
講自私自利大家聽得也明白,但是在事實上,可能大家碰到事情,這個自私自利的心很容易又起來,自己也不知道,不知道就無法去克制。我們知道這個道理,也要舉出在事相上的一些例子,這樣我們才比較明白怎麼修。我們舉個例子,就是佛菩薩、聖賢教我們要讓,不要跟人家爭,為什麼要爭?因為有欲望要競爭。聖賢、佛菩薩教我們禮讓,如果我們有爭這樣的心那就是私欲,就發現這個心起來不對了,我們要讓,就讓給別人,這樣修我們就比較具體。這樣大家聽明白嗎?都明白了。明白,看到老和尚就不要爭先恐後去照相,那不是要讓嗎?還爭什麼?大家彼此讓,那就很有秩序了,就不用圍一道人牆。不然講了半天,沒有舉出一個比較具體的例子,也搞不懂。明天看到老和尚,看大家表現是在爭、還是讓,讓了,那些義工不用在那邊拉手圍人牆了,大家都讓那很有秩序。大家彼此相讓,這就不爭,把自己的私欲放下了,讓給人。明天大家練習練習,不然講了半天好像懂了,實際上碰到事情來了還是照樣。我們要記住一個因果,我們讓,絕對不吃虧,大家學禮讓,學有禮貌、有禮節,要讓不爭。所以格物致知這樣講會比較具體。我們生活上當然方方面面很多,現在舉出一個例子,讓大家比較清楚、明白,什麼叫私欲。
下面講,『真知顯,而即意誠心正矣。』真知顯露,「即」就是馬上,意就誠,心就正,這就是智慧現前,在佛法講煩惱輕智慧長。『雖愚夫愚婦一字不識者,亦做得到。』這不是說你要讀到碩士、博士才做得到,還是要讀很多書。一個字不認識的做得到、做不到?做得到。你看,六祖大師他一個字不識,他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了成為一代祖師。而且中國禪宗,達摩祖師傳來這個禪宗,就在六祖這個會下才發揚光大,六祖之前都是單傳一個。在六祖會下四十三個開悟,「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到六祖他那個時候,達摩祖師傳來這個祖師禪在中國才大放異彩。開悟的人,從六祖以後就很多。他一個字不識,這個跟認識字、不認識字,就沒有關係了。跟有沒有去除私欲有關係,你私欲不去,你書讀得再多,你的智慧還是沒有辦法顯現。私欲沒有去除,書讀得很多那不是智慧。好像很聰明,口才很好,懂得很多,知道得很多,那個佛在經上講叫世智辯聰。世間的聰明智慧辯才,八難之一,他遭難。跟佛講的、跟世間聖賢講的,智慧、真知不一樣的,性質不相同的。佛講是般若智慧,儒家講的、道家講的也都是般若智慧。是自性本有的這個叫般若智慧,你從外面學來的叫知識,世智辯聰。所以「真知顯,而即意誠心正矣」,意就誠,心就正了。
六祖他不認識字,我們看近代,諦閑老法師的鍋漏匠徒弟,他也不認識字,念佛念了三年他就站著往生了。最近海賢老和尚,我們這邊還有照片在,他也是一字不識,他就會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部經也沒念過,你看他往生那麼自在。一百一十二歲還幹活,還種地,往生前一天晚上還幹到天黑,第二天凌晨一早走了。大家看到他老人家做得那麼晚,就勸他不要做了,天黑了。他就講:不做了、不做了,這些做好就不做了。大家聽這個話也很平常,做好就不做了,就收工了,哪裡知道他要到極樂世界去了。第二天大家才恍然大悟,老和尚昨天晚上講的話雙關語,一方面這些工作做好就不做,收工了,一方面以後就不再做了,到西方去了。這都是活生生示現給我們看的,一個作證轉的例子,這都是我們要學習的。
我們如果不知道,說我也不認識字,我也沒有讀什麼書,那怎麼修正心誠意,格物致知?我們淨老和尚勸大家看海賢老和尚的光盤,看一千遍,一天念一萬聲佛號,下來應該都懂了,那你往生也有把握了,這也是一點不假。就要看我們有沒有發心依教奉行,這樣來修學,不爭這個世間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淨老和尚中午吃飯跟大家講開示,重點也是講到這個,放下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總是不斷的講,不厭其煩重複的講,為什麼?因為我們沒放下。所以講一百萬遍都不多,為什麼?沒做到。所以要常常勸,常常提醒,這就是大慈大悲,為了幫助大家這一生能往生西方淨土,所以苦口婆心不厭其煩的勸導。還有給我們舉出海賢老和尚這個例子,這個例子可以做為我們修學的模範、榜樣,依照這個榜樣來學習,我們個個都能成就。這個地方也不關係讀書多少,所以印光祖師特別在這裡,「雖愚夫愚婦」,沒有讀過書的老阿公、老阿婆,一個字不認識的「亦做得到」,也做得到。人人都可以做得到,沒有一個人做不到,關鍵願不願意去做,願意發心去做統統可以做得到。所以這個事情不是佛菩薩、聖賢的專利,是大家都平等的,大家本來統統是佛,大家統統能作佛。好,這段我們就學習到這裡。我們再看下面一段:
【三四。孔子以德不修。學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為憂。年已七十。尚欲天假數年。以期學易而免大過。】
『孔子以德不修,學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為憂。』「德」有性德、有修德,我們剛才講,我們本性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本性的德能,萬德萬能這個叫性德。性德就本來具足的,性德現在被物欲、煩惱、妄想障礙了。障礙要讓它恢復,必須靠修德,要去修,「修德有功,性德方顯。」你這個修德有了功夫,性德慢慢它就顯露出來,所謂煩惱輕智慧就長。你看,孔子他「以德不修」,修德,沒有去修,沒有修好。「學不講」,講也是我們學習的很重要項目,所謂講學、講學,教學相長,我們學了一分,我們教人一分,講一分。人人都可以講,認識字的可以講,不認識字的也可以講。以前我小時候常常聽我外婆,我外婆也沒念書,以前的人窮,吃飯都沒有,哪有錢念書?但是很會講因果故事,講那些道理,真的都是四書五經裡面的。這個怎麼學的?因為大家庭都有傳統文化,總是先人都有讀四書五經,從小耳濡目染,聽大人講;還有以前的戲,看戲都是演忠孝節義。聽說書講故事的,聽多了自己也會講,雖然沒有去學校念過書,也會講,這真的一點不假。
所以我們學了也是多少要講,有人說我也沒有時間上講台,大家現在都有手機有微信,大家有吧?沒有微信的舉手,統統有。微信有個聊天室大家知道嗎?知不知道有個聊天室?不知道!不知道我跟你講,那個聊天就是你微信不是通話嗎?不是互相在講話聊天,還可以三、五個人一起來講的。你講什麼?你說我不會講,除非你天生是啞巴,不然你都沒講過一句話嗎?人人都會講,都可以講。但是這個講就是我們學了,講的是一個正確的,如果不學那就亂講,所以要講正論。我們懂得一些正論,你的親戚朋友遇到了,大家也可以講一講,看看他能接受到什麼程度,給他講到什麼程度。這個人人也都可以講,學會了一分講一分,不知道的,不要強不知以為知,亂講那就不行。我們懂了,我們有把握的,或者是說我們老和尚有講過的話,那你重複給人家講。你聽到,別人他未必聽過,你就可以複講給他聽,這個也是一個學習。
「聞義不能徙」,這個徙是遷移的意思,聞義就是聽聞義理,好像我們聽經聞法了,道理我們也懂,但是就做不到,不能去落實。這就是佛法講的,有解無行,就等於說食數寶,知道這個道理,義理都懂,但是沒去做、沒去落實,沒有依教奉行。你看孔子他不斷的反省自己,自己懂得這些義理了,但是還沒做到。「不善不能改」,不善的地方還不能完全去改過來,以這個「為憂」。你看,孔子他都以這個為憂,這也是示現給我們做個模範、榜樣的,我們學也是從這個地方來學。『年已七十,尚欲天假數年,以期學易而免大過。』他七十歲,我們讀《論語》孔子「六十耳順,七十隨心所欲不逾矩」。隨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起心動念不會有不好的念頭了,不會違犯規矩了,這隨心所欲,到七十歲他還希望上天多給他多活幾年。「以期學易而免大過」,再繼續學《易經》,能夠避免大的過失。大過沒有,但是還有小過,我們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出孔子他修學的態度,這些都是給我們做榜樣。所以印光祖師舉出孔子這個例子,也是勸勉我們大家要依聖賢修學的態度來學習。好,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三五。助人即是助己。救人即是救己。因果昭彰。絲毫不爽。若己身有災。無人為助。果能稱念聖號。亦定蒙佛菩薩冥加祐護。】
這段也是講因果。『助人』,幫助別人,別人有困難、有災難,我們去幫助他解決這個困難,脫離這些災難,我們一般講去救濟幫助。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救別人也是救自己。我們幫助別人,我們自己有事的時候,也會得到別人的幫助,現在一般講的貴人,你有貴人來幫助你。那為什麼有的人遇到貴人,有的人遇不到貴人?遇到貴人就是以前有去幫助過別人,有這個因,現在自己有困難了,那就貴人出現來幫助自己,因果相應。救人就是救自己,別人有危險我們去救護他,讓他脫離危險,我們自己遇到危險,就會有人來救我們,這也是因果。『因果昭彰,絲毫不爽』,這個因果很明顯,「絲毫不爽」,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己身有災,無人為助』。如果我們自己本身遇到災難,旁邊沒有人幫助,比如說遇到強盜、小偷,或者各方面的天災人禍,旁邊沒有人來幫助我們,這個時候怎麼辦?這個時候大家想想求誰?旁邊都沒有人,我們學佛的人只有求佛菩薩,不然你向哪裡求?
所以印光祖師在這裡給我們講,『果能稱念聖號。』我們念阿彌陀佛可以,這裡講聖號,那你自己喜歡念哪尊佛菩薩的聖號都可以。有人他念藥師如來也可以,念觀音菩薩也可以,念地藏菩薩也可以。普遍的就是念阿彌陀佛、念觀音菩薩比較多,特別是觀音菩薩聖號。佛在《無量壽經》也勸大家,「若有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這是佛在《無量壽經》第二十八品,也勸我們遇到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我們就得到解脫。『亦定蒙佛菩薩冥加祐護』,這個地方印光祖師講的,「亦」就是一定能蒙佛菩薩在冥冥當中加持,我們不一定說看到佛菩薩現身,但是冥冥當中,暗中的加持祐護,這是肯定的,不要懷疑,肯定的。
我們看虛老的《年譜》,虛雲老和尚他從普陀山三步一拜,拜到五台山,為了報答他母親的恩德拜山,走了三年。五台山到冬天那都很冷,都下雪,五台山到冬天都是封山的,這個山都封閉的。還沒有到五台山,山下到冬天也是會下雪,在大陸上愈靠近北方,到冬天都會下雪。所以虛老拜拜拜,有兩次都在雪地當中病倒了,旁邊也沒有人,他朝山就他一個人。現在我看也有些法師他們也去朝山,朝比較遠的路,但是都有一部車跟著,然後一些義工發現什麼問題,可以馬上去幫助,他們拜就比較沒有後顧之憂,如果拜倒了,趕快把他扛到車上去。虛雲老和尚沒有,那在荒郊野外,一戶人家也沒有,就病倒在半路上,那是有生命危險了。那時候也沒有手機,也沒有救護車,這個時候怎麼辦?因為他朝五台就是求文殊菩薩。所以文殊菩薩變一個乞丐來幫助他,病了兩次都是這個乞丐來幫助他。後來他終於朝山朝到五台了,當時問這個乞丐叫什麼名字,住在哪裡?非常感恩他在這個時候來幫助他,不然他沒有辦法朝山,到達五台山。這個乞丐跟他講他叫文吉,就住在五台山。所以他朝山到山上問人,人家不知道,後來有人跟他講,那你大概遇到文殊菩薩,那就是文殊菩薩。
所以我們自己本身有災難,這句大家好好記住,有災難的時候,旁邊沒有人能夠幫助,果然能夠稱念聖號,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或者南無觀世音菩薩,「亦定蒙佛菩薩冥加祐護」。這個我自己本身也有很多次的經驗,我是沒有看到觀音菩薩現身給我看,這個倒沒有,但是暗中的幫助倒是有感覺。在二O一四年七月一號,我從大連到鄭州,去河南有一個地方,那個地名我忘記了,那是廬江佛教居士林徐林長介紹一個寺院去做法會,我們林長也有在現場,我忘記那叫什麼地方,一個寺院做法會。那時候我從大連,七月一號坐飛機,坐中國南方航空的。飛了一個小時,我們那個飛機遇到冰雹了,冰雹打到飛機頭,整個飛機掉下來,晃得很厲害。那個時候因為我坐飛機,我習慣性都是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因為讀到《無量壽經》,佛勸我們有事沒事都念,沒事也要念,有事就更要念。一打下來,掉了很高很高下來,我感覺掉了很高下來。但那個時候我就趕快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我一直念、一直念,後來飛機就很平穩了,我感覺非常平穩。後來聽到空服員講,我們飛機出了一點狀況,我們要折返回大連。
我也不知道什麼狀況,總是有狀況。但是再飛回去,一路上連晃一下都沒有,那個飛機飛回大連機場。然後一下飛機,我也沒有注意,跟我同行有幾個居士,東北七台河有江學平,還有大慶馬萬龍居士,他們幾個居士跟我去,還有台灣的二、三位義工。下來我就看見馬萬龍拿手機在拍飛機頭,我回頭一看,看到那個飛機頭都凹進去,玻璃都裂開,那撞得很厲害。下飛機的時候,有一個年輕人跟我講,大師,還好你跟我們坐同一班,不然我們不曉得怎麼樣了。所以又飛回到大連去等飛機,大家回去等。我們第二次再上飛機,大概有一半的人不敢上,不敢再坐了,我們為了要做法會還是要上。所以大家你去查網路,中國南方航空二O一四年七月一號,我去查網路那個資料還在,那個飛機頭凹進去。那個時候我們台灣的黃警官,黃柏霖居士問我,悟道法師,那個時候會不會很害怕?我說沒時間害怕,我念觀音菩薩來不及了!我就知道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沒有時間去想其他的了。所以碰到這個我有好幾次。
更早的是我當兵,我二十一歲那年當兵,從基隆坐船到東引島,去的時候風平浪靜。七個月後調防回到台灣遇到風浪,遇到颱風,吐得不行,吐得連膽汁都吐出來。去的時候風平浪靜,都不會暈船;回來遇到風浪,整個船艙晃得很厲害,艙底下面堆的一些貨都倒下來了。我在甲板上吐得不行,趕快跑到最下面的船艙裡面去躺在那邊。旁邊也沒人,當兵我們受到的教育,就是有危險急難自己照顧自己。那個時候沒有人照顧,我只有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了。因為我當兵在那邊等船,我也去買了一尊小的觀音像戴在身上。因為那時候基隆中正公園有一尊觀音菩薩,現在還在,很高的,就是望著海。所以船出海就回頭看看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保佑!其他的方面,生病、遇到種種種種什麼事情,都念觀音。
特別我受印光祖師影響很深,因為我十九歲聽我們老和尚講《楞嚴經》,在台北蓮友念佛團。那個時候我跟我弟弟去聽,我十九歲,我弟弟十六歲,我弟弟小我三歲,大概聽眾當中我們兩個最年輕的,其他都是老菩薩。就有一個老居士,那個老居士是大陸去的,很慈祥的,我看那個老居士當時大概有七十幾歲。因為那個念佛團是大陸去台灣的居士,還有些退伍軍人,學佛念佛的他們去組織的。所以我們淨老和尚以前講過,有一個李濟華老居士就是在那裡往生的,這老居士就跟人家講開示,講完坐在沙發就走了。送給我們兩本書,就是《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那個時候我第一個接觸,就看到《印光大師文鈔菁華》,就看得很喜歡,第一次接受到印象非常深刻,後來就常常看到印祖的《文鈔》。印光祖師勸念佛人要兼念觀音,所以我就依教奉行了,遇到急難恐怖都要歸命觀世音菩薩。還有印光大師他提倡的觀音籤,這觀音籤我是跟我們師父上人學的,本來我不知道有這個書。我出家的時候看到師父桌上有一本,在卜觀音籤,師父在卜,我七十歲以後要去哪裡?後來我也學會了。現在觀音菩薩是我最密切的顧問,有什麼事情請示一下,不要自作主張。這個地方是勸我們有什麼災難,沒有人幫助,這樣的情況之下,果然能夠稱念佛菩薩的聖號,「亦定蒙佛菩薩冥加祐護」。這點大家一定要牢記在心裡,遇到有什麼情況,不要忘記佛菩薩,要念佛菩薩聖號。我們再看下面這段:
【三六。今人但貪目前便宜。不能看破。每為錢財而喫虧。其例甚多。不勝枚舉。】
『今人』就是現在人,只知道『貪目前便宜,不能看破,每為錢財而吃虧』,這個例子很多,『不勝枚舉』,很多。這段的開示,我們看了大概也知道,貪小便宜吃了大虧。因為貪小便宜被騙,我們人這個貪欲的心一生起來,智慧就被蒙蔽。貪欲貪心起來,智慧就蒙蔽了,所以那些騙子也都利用人這種貪的心理。現在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詐騙集團,詐騙集團也都是利用人有貪心的這種心理,去欺騙他,勾引。所以這也是我們要常常提高警覺的,現在詐騙的這種方式愈來愈多,愈來愈新。現在的詐騙,在手機上,如果大家有看到:你中什麼獎,你得到了多少獎金,叫你去哪裡去領錢,恐怕你要注意。突然來一個天降的獎金下來,如果我們冷靜思考一下,不難明瞭。但是,貪欲的念頭如果一起來,就蒙蔽了,就跟著跑,就跟他去了。很多人這樣去,結果被騙。去那邊要領獎金,叫你先拿多少錢出來,你為了那個錢就給他,給他到最後假的,不是真的,上當了。在現前社會上這些事情太多太多,所以有些不是正當的,不要因為貪個小便宜而吃了大虧。印祖當時也有很多居士受騙,所以印光祖師開示這個例子很多,「不勝枚舉」。關鍵不要貪小便宜,就不會受騙吃虧上當。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三七。明因果之理而篤行之。能發信心。必有善果。且私偽之心既消。心中光明正大。任何災難皆冰雪消融矣。】
這段也是講因果,『明因果之理』,就是明瞭因果報應的理論。『而篤行之』,明瞭這個道理之後要去實行,要去落實,努力斷惡修善。『能發信心,必有善果』,「必」就是肯定的,必定,必定會有善果,善有善報。所以《太上感應篇》最後面講,我們人一天當中,63「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那反過來,每天「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所以我們讀《太上感應篇》,常常用《感應篇》來提醒自己,檢點自己。每天依照《感應篇》講的這樣來修,三年就會得到善果了。我們念佛人就把這善果迴向求生西方淨土,我們臨終就沒有障礙了,臨終能夠自在往生,這是最大的善果。『且私偽之心既消,心中光明正大』。自私虛偽之心消除了,我們的心中就光明正大,任何災難也都像冰雪消融一樣,災難都沒有了。災難從哪裡來?自己惡業感召來的。《太上感應篇》頭一句,就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災禍也是自己招感來的,自己這個惡的心行招感災難,如果善心善行,心中光明正大,任何災難都消失了。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三八。甚望大家大發信心。秉乾為大父。坤為大母之德。存民吾同胞。物吾同與之仁。凡在天地間者。皆愛憐之。護育之。視之如己。更能以因果報應。念佛求生西方之道勸化之。倘盡人能實行此。則國不期護而自護。災不期息而自息矣。】
這段祖師給我們開示,『甚望』是非常的期望,『大家大發信心,秉乾為大父、坤為大母之德。存民吾同胞,物吾同與之仁。』凡是在天地之間這些萬事萬物,『皆愛憐之』,「愛」是愛護,憐憫護育。『視之如己』,天地之間萬物與我一體,我們生長在這個當中都是一體的,好像自己身體一樣,一體的,一個生命共同體,所以一體的。所以我們對於天地萬物要愛惜、憐憫、保護、養育,「視之如己」,那本來就是自己,跟自己是一體的。『更能以因果報應,念佛求生西方之道勸化之。』這裡印祖又提到因果報應,在在處處,印光祖師都是提醒大家,要知道因果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不能疏忽這個因果報應的事實,常常以這個來自行化他,勸化別人同時也是勸化自己。利他即是利己,我們勸別人第一個也是勸自己。以及「念佛求生西方之道」,念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才能解脫六道生死輪迴。如果我們不發願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我們六道輪迴擺脫不掉,來生來世繼續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很苦,沒完沒了。所以我們遇到淨土法門,這一生念佛求生西方這是第一要務,最重要的一樁事情。實在講如果我們常常去觀想,我們人死了一樣也帶不走。這個也要常常觀想,沒有常常提起觀想,就忘記了,忘記又迷了。常常提起觀想才能放得下,常常想到那死了就沒有了,人命無常。
今天中午,我們淨老和尚給大家開示,他講跟他同一條船到台灣的這些同事、朋友,走了一大半,剩下沒幾個。他中午老人家講,過年期間,現在還是春節,今天是正月二十七,好像在我們中國傳統正月不講衰喪話,不講不吉利的話。我們老和尚講,不吉利那也是事實,正月不講衰喪話。他的老同事走了,那天我們台北給他立個牌位,他住在桃園,九十幾歲了,從大陸到台灣。今年正月初二,我們三重淨宗別院一個義工,他的母親初二凌晨走了。她是壽終正寢有福報,九十幾歲,有助念這是很不錯了。最近我來的那一天,也是給人家做一個告別式,也是我們道場一個職工的父親車禍。在正月十四號,元宵節前一天中午,他父親跟他的姑姑去基隆,去參加他表舅的告別式。他父親身體很好,七十幾歲了身體很好,跟他姑姑告別式參加完,就走下來過紅綠燈,沒有看到紅燈,為了急著搭對面的公車闖過去,被一個九十三歲開車的老人當場撞死。那個開車的是九十三歲,但是他闖紅燈比較理虧,他的姑姑、他爸爸被撞得很慘。你看,剛剛去參加告別式下來,他自己車禍了。所以那個職工,那天剛好我們華藏在培訓三天的課程,正在上課上到一半,那天下午,我怎麼聽到他突然出去,走到電梯哭得很大聲。後來才知道,他中午還跟他父親通電話,下午兩點多接到這個訊息,晴天霹靂。
這個正月還有一個,也是正月往生的,我已經去送了三個。我們老和尚中午講的,我很有感受,他說不吉利那也是事實,人命無常!想到這一下走了,沒有了,你說你在這個世間上什麼房子幾間,錢多少,家親眷屬!今天早上我也接到,江老師的大兒子走了,往生了,也是這個月的,前幾天,我們來的那一天,我今天才知道,因為我們那天晚上就坐飛機過來這裡了。所以如果常常想這些,會比較容易幫助我們看破放下。我們遇到有些放不下的時候,就常常想這些,如果我現在兩腿一伸就走了,那你計較什麼?跟你什麼都沒關係了。講得再貼近一點,實在講我們每天都要小死一次,睡過去就像死了一樣,只差還在呼吸,真正死了沒有呼吸,就這個差別了。每天小死一次,我們睡著了,白天這一切,包括我們的身體,跟我們都沒關係了。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樣的?愈想愈是這樣,沒錯!有關係嗎?睡過去就沒關係了,你作夢到另外一個法界去了。
所以這個世界的確是虛妄的,《金剛經》講的是最真實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但是這個大家都會念,遇到事情都不是如幻,都真的有。我們就執著就是在這個地方,那是什麼原因?習氣。前面孔子講,「聞義不能徙」,道理我們知道,習不能改變,不能遷移,我們還是執著。這個話老和尚中午也講,事要照幹,心不能放,不能有。事情照做,我們應該負責的要負責,要做的要做,不放在心上,你就不要去想那麼多,想後來會怎麼樣、怎麼樣,你想了又能怎麼樣?也沒辦法。如果你一口氣不來那你又能怎麼樣?那就是牽掛了。我們現在應該做的,盡本分負責任做好,晚上一躺下去睡覺就等於死了。所以我們以前在圖書館,師父上人叫我們把印光大師寫的「死」那個字,印了很多,叫我們一個人在床鋪腳後面貼一張,就是貼在上面,然後我們躺下去兩個眼睛看到「死」,縮小印小張的,那大張的就裱起來送人。但是這個死還要認真去觀才有作用,後來我們看習慣了,好像也沒什麼了。所以我想起來,這個字你還要認真去觀才起作用,不然你看久了你也麻麻痺痺,死就死吧!這個起作用,就是說幫助我們真的放下,那才起作用。
所以我們佛法的修學,關鍵功夫得不得力在「觀」那個字,你懂不懂得去觀,觀察、觀想,最高的是觀照,它才會起作用。像佛在《四十二章經》講到「五停心觀」,有一觀叫不淨觀。不淨觀也是四念處第一觀,觀身不淨,觀察我們這個身體是不清淨的。講到我們這個身體不清淨,我想沒有一個人反對,你會反對嗎?不會反對。佛講的是事實,這個現狀本來就不清淨,但是,我們又執著這個身。應該在殯儀館天天跟死人在一起的,入殮的。以前佛修不淨觀也有一個修行法,就是住在屍陀林,就是埋葬屍體的地方,這是頭陀行其中一個修行法。去觀察死屍,觀久了身見破了,觀久了功夫深,證阿羅漢。有這種修行方法,專門在墳墓,像現在殯儀館這些,去那邊修不淨觀。後來我想想,在殯儀館工作那些人那麼多,他們各個都應該證阿羅漢,我去看好像一個也沒有,他看久了他麻痺了。他不懂得作觀,他沒有那個觀慧,所以就不起作用。我們佛法這個修行方法,每個法門關鍵都在「觀」,這個觀非常重要,我們功夫得不得力關鍵在這個字。印祖勸我們要相信因果報應,念佛求生西方之道勸化有緣人。
『倘盡人能實行此,則國不期護而自護,災不期息而自息矣。』這也是護國息災之道,「盡人」就是所有的人,都能夠這樣來實行,大家都能斷惡修善,都能念佛求生西方,這災你不要期望它息,它就息了,不要期望它護,它自己就護了,這也是護國息災根本的方法。所以這個根本方法,總歸一句就是因果教育,因果教育才是護國息災根本的方法。現在這個世界上,每個國家都不知道這個道理,那用什麼護國息災?買武器,發明科技、發明核武,那個能護國息災嗎?那是製造災難。所以做法都顛倒!關鍵在教化人心,人心都斷惡修善了,災自然就沒有了。實在講也就不需要武器,花那些錢,的確都是冤枉錢,而且製造災難,製造地獄的罪業。我們在看第三十九段:
【三九。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其因。必有其果。不差毫釐。所以不獨世間人。皆在因果之中。即菩薩。佛亦不出因果之外。】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以植物的因果,來給我們說明善惡因果。所以『有其因,必有其果』,你那個因是什麼樣的因,它結的果就是什麼樣的果,『不差毫釐』。你拿瓜的種子去種,長出來就是瓜;拿豆的種子去種,長出來就是豆。在這當中就是教我們認識因果,認識什麼是善因,什麼是惡因。好像我們種植物,你要得到什麼果實,你要得到瓜的果實,你要認識什麼是瓜的種子,那就是因。你認識了那是瓜的種子,你想得到瓜就拿那個種子去種,它就長出瓜。你要得到豆,你要認識豆的種子,認識之後拿豆的種子去種,長出來就是豆的果實。所以這也是教我們認識因果,認識什麼是善因,什麼是惡因。斷惡修善自然結善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差毫釐,這個絲毫不會有差錯。這裡給我們講,『所以不獨世間人,皆在因果之中』,我們都離不開因果。即使菩薩、佛也不出因果之外,你要成聲聞,要修四諦法;你要求緣覺的果,要修十二因緣法;要求菩薩的果,要修六度萬行;求佛果,要修平等。《無量壽經》講「莊嚴清淨平等覺」,所以成佛、成菩薩也不出因果。這個因果教育不是迷信,是真正的科學,真正的正信。我們再看下面這段:
【四十。必能護持法身慧命。斷生死煩惱。方算盡息災之能事。】
這段也就是總結前面幾段講的,講因果、講息災。前面講因果息災,總是在六道裡面的事情,一個階段性的息災,我們現前生活上的一些災難,講這些方面。但是我們最大的災難是什麼?大家想想,我們最大的災難是什麼?佛在《無量壽經》講「生死大難」。大家讀《無量壽經》應該都讀到這句經文,生死大難,生死是我們最大的災難。沒有了生死,我們這個根本的災難沒有消除,所有的災難也都是從這個生死大難所產生的。如果生死的大難沒有了,沒有生死,那個零零碎碎的災難還會有嗎?沒有了。所以根本的大難在生死。所以印祖這段開示,『必能護持法身慧命』,必定要能夠護持法身慧命,『斷生死煩惱』,護持法身慧命才能斷生死煩惱。法身慧命就是般若智慧,沒有般若智慧斷不了煩惱,出不了生死。所以我們護持就是護持法身慧命,這個重要,護持自己的法身慧命。我們學佛聽經聞法,也就是護持我們法身慧命,目的在斷生死煩惱。煩惱是因,生死是果,把生死的因斷掉,那果就沒有了,就沒有六道輪迴生死了。
所以斷生死煩惱,這個生死有分段生死、變易生死,我們第一個階段要先出分段生死,就是現在六道輪迴。證得阿羅漢果以上一直到十法界的佛,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的佛,沒有分段生死了,還有變易生死。還沒有明心見性的佛,還有變易生死,他們沒有分段生死。我們六道凡夫,分段生死、變易生死都具足,都有,我們第一階段要能出分段生死。我們起碼要斷見思惑,斷盡了證阿羅漢,圓教是七信位菩薩,這樣才是出離六道。才算『盡息災之能事』,最起碼的,這樣才算息災事情已經盡了,沒有了。根本的災難是生死,所有的災難都從生死發展出來的,這個根本的災難沒有了,那其他的災難也就沒有了,這個才是真正息災。我們念佛人往生西方那就沒有災了,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這些苦的事情,災難的事情,聽都聽不到,在極樂世界聽不到。我們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那息災的事情就圓滿了;修學其他法門,起碼要證阿羅漢才算息災圓滿。如果還沒有出離六道,還沒有出離生死輪迴,那這個災難還在,只是暫時止息災難,在六道輪迴還是災難不斷。現在沒有災難,過一段時間,或者這一生沒有,來生又有了,總是不究竟,這樣息災不究竟。出離六道生死輪迴,才是究竟的護國息災,講到根本了。
我們念佛人有個方便,就是我們可以帶業往生,我們見思惑一品沒斷,只要具足信願行,念佛就能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也是要有一點功夫,也不能說一點功夫都沒有。如果要有把握往生,那必定是最少功夫成片,相似的一心不亂,就是伏惑。我們斷煩惱,我們做三時繫念每一時都要念一遍懺悔偈,要唱一遍四弘誓願,四弘誓願第二願就是「煩惱無盡誓願斷」,我們當前的功課就是在煩惱無盡誓願斷。斷煩惱有兩個層次,一個滅斷,一個伏斷,滅斷就是煩惱的根斷除,沒有了。像《四十二章經》佛給我們講,「愛欲斷者,如四肢斷,不復用之」,那叫滅斷。愛欲就是煩惱的根本,見思惑的根本斷了,就好像人的四肢被砍斷不能再用,就沒有了,那叫滅斷。滅斷見思惑難度高,不容易,不要說見思惑都斷,我們這一生八十八品見惑都沒有能力斷。如果我們這一生修行能夠斷八十八品見惑,就證得小乘的初果須陀洹,大乘圓教初信位菩薩,雖然沒有出離六道,但是他決定不墮三惡道。在《四十二章經》講,七次往返就證阿羅漢。
斷見惑,滅斷我們做不到,難度高。我們念佛你只要伏斷就可以了,不要滅斷,這個大家都能做到。伏斷就是見思惑不要讓它冒出來,不要發作,不要起現行。好像我們有病,先把病情穩住、控制住不要讓它發作。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給阿彌陀佛大醫王一治就沒有了,病就沒有了。我們淨土法門,現在只要吃控制的藥,把它壓住、控制住就可以了。修其他法門不行,你一定要滅斷,那就困難,不容易。我們這個做到伏斷就可以,用什麼伏?用這句佛號,煩惱起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趕快壓、拼命壓。壓就是什麼?前面講的格物,那個物就是煩惱,就用這句佛號去跟它格鬥。好像我們要生氣了要警覺得快,趕快用佛號壓下去,剛剛壓下去,一放鬆又要冒起來,又趕快再壓下去,要這樣。不然讓它發作起來那就沒完沒了,你控制不了!
念佛功夫是要這樣念的,所以在生活上去歷鍊,這才是真正的功夫。在念佛堂念是預備功夫,考試要在生活上,比如說你念佛堂念念念,念得心好清淨。出來被人家罵一句,氣得要命,火燒功德林,佛號的功德都被破壞掉了。所以功夫要這麼練。我們要時時刻刻提高警覺,因為我們無始劫的煩惱習氣,它很自然、很熟悉的,自然它就冒出來了。這句佛號還很生疏,要生處轉熟,熟處轉生,這樣我們功夫才會得力。所以這段印祖給我們講,「必定要能夠護持法身慧命,斷生死煩惱,方算盡息災之能事」。護國息災是要了生死,生死是我們的根本大難,大災難,佛出現在世間,就是幫助我們解決這樁大事的,生死事大。我們遇到淨土法門,我們每個人這一生都有機會了生死、出三界,不但出六道,還出十法界。我們大家共同努力,這一生我們大家同生極樂國。
今天我們提早幾分鐘下課,我們念佛念到八點半。這樣大家不會坐得太久,因為我這個課,好像比其他法師要長,其他法師講一個半小時,我講兩個小時,恐怕大家坐得太累了。我們就來念佛迴向,祝大家夜夢吉祥。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