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集—印光大師法語菁華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七集) 2018/10/25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20-031-0007
《淨土集—印光大師法語精華》,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大德,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經本,《淨土集》第一百五十頁倒數第四行,我們從第十三段看起。我先將這一段文念一遍:
【十三。念佛法門。根本妙諦。在于淨土三經。而華嚴經中。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實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讚。千經俱闡。萬論均宣也。】
我們今天接著學習第十三段。上次我們學習到第十二段,祖師也是勸我們,「念佛之人,需注意教育其子女,使為好人,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這是念佛人不能疏忽教育子女,把子女教育成一個好人,好人在社會上、在家庭他必定說好話、做好事。果然能夠人人都把自己的子女教育成為好人,災難自然也就化解,就沒有災難,國家也可以長久的保持太平盛世。這是祖師他一生的教化,他的著重點就是在教育。也是我們淨老和尚這些年,提倡的中國傳統文化倫理、道德、因果教育,「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是祖師對念佛的人來講,當然這個普世的教育,是人人都應該重視的,要學習的。
今天我們接著第十三段,講『念佛法門』,念佛,在八萬四千法門當中的一個法門,就是以念佛做為我們修行方法。每個法門都有它經典的依據、理論、方法,這個念佛的方法,『根本妙諦』,「妙」就是精微、精妙,「諦」是真理,事實存在的真相叫諦,諦就是真實的。妙諦也就是念佛法門,它精微、精妙,真實的義理,都在『淨土三經』。淨土三經第一部《無量壽經》,第二部《彌陀經》,第三部《觀無量壽佛經》。這是世尊給我們介紹西方淨土,根本的三部經典,專門講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經》給我們講這個緣起,極樂世界怎麼來的,西方極樂世界它建立的因緣。就是法藏比丘在因地遇到世自在王如來,在世自在王如來那個地方發願,發了四十八願要建立極樂世界,來普度十方一切眾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詳細都在《無量壽經》。所以《無量壽經》也就是跟我們講,西方極樂世界它成立的因緣、歷史,以及法藏比丘修學的過程,給我們講極樂世界的緣起。主要就是四十八願,極樂世界就是根據四十八願成立的。
我們淨宗學會主修的經典,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目前在《大藏經》,我們可以看得到的還有五種原譯本。另外七種有經題,但是經文看不到了,在中國有十二次的翻譯。近代民國初年,我們佛門大德夏蓮居老居士,把這五種原譯本做成一個會集本,把五種原譯本的精華會集在一起,就是我們現在大家讀誦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部經也就是集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讀這一本,我們等於把五種原譯本都讀到了,非常殊勝,也非常的圓滿。這是我們淨老和尚提倡的,淨宗學會、淨宗學院依這部經,做為我們主修的經典,這部經可以說講的方方面面,從做人講到作佛,非常的圓滿。
第二部就是《阿彌陀經》,我們做三時繋念,每一時都要念一部《佛說阿彌陀經》。《阿彌陀經》它主要是講信願行,勸信、勸願、勸行,佛勸我們要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現在正在說法,勸我們發願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彌陀經》是《無量壽經》濃縮介紹,可以說是講得很精妙,勸信、勸願、勸行,信願行。《觀無量壽佛經》是講成立極樂世界基本的理論,依據什麼成立極樂世界。所以在《觀經》講成立極樂世界,也包括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世界,它基本的理論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就是根據這個事實真相,這個道理來建立的、來成立的。我們看到經典裡面,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過去在佛門裡面也有些法師大德,在家、出家都有,看到佛在經典上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有些法師大德他們認為這是釋迦牟尼佛理想國,他們認為這不是事實,認為是釋迦牟尼佛的理想。大概釋迦牟尼佛看到我們這個世界很苦,災難很多,所以就有一個構想,如果有像極樂世界這樣的一個世界,是多麼的美好。因此有些法師大德認為它是理想,並不是事實,好像我們中國莊生寓言一樣,是講的寓言,一個理想。
但是佛在淨土三經,給我們介紹的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釋迦牟尼佛他的理想?我們根據《彌陀經》講的,「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我們做三時繋念常常念,佛在這個經給我們講兩個「有」,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講兩個有這是肯定的。就是事實上有西方極樂世界,那個世界有一尊佛名號叫阿彌陀佛,現在正在極樂世界講經說法。佛勸我們要相信這個事實,要發願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以及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是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彌勒菩薩,這些大菩薩們在一起來修學,很快我們就成佛了。這個經所講的,是不是真有西方極樂世界?這些道理、方法都在淨土三經裡面。佛講西方極樂世界,必定也是根據我們現前在娑婆世界,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來給大家講經。講什麼經?我們現在看到了娑婆世界,我們現在看到這個地球,太空還有無量無邊的星球,這個山河大地、這個世界怎麼來的?從哪裡來?怎麼形成的?佛在大乘經典講得很多,在《楞嚴經》講這樁事情,講得特別的詳細。
佛的弟子在《楞嚴經》問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我們現在人會問的。所以我們現在問的問題,早在三千年前,佛陀那些弟子統統問過了,詳細都在經典裡面。我們想到的,佛的弟子問過,我們沒有想到的,他們也問了。最有名的就是「七處徵心」,有的祖師註解叫「七番破處」,就是佛破除阿難講的心在哪裡,破除他的看法是錯誤的。阿難尊者他找心找七個地方,恐怕我們找二、三個地方都不容易,他能夠想出七個地方,一一都被佛否定了。所以古大德講,我們讀《楞嚴經》會開智慧,「成佛法華,開慧楞嚴」。所以我四十九年前,第一部聽我們師父上人講的就是《楞嚴經》,印象很深刻。佛法講的,它是有理論、方法讓我們去證實,並不是給我們講一個西方極樂世界,但是沒有理論方法讓我們去證實這樁事情,那這個可能就靠不住了。佛講的這個經有理論,也告訴我們方法,讓我們去證實的的確確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
記得我以前也跟同修常常提過,因為講這個西方淨土的經,這個不好講,往往我們講這個經,現在的人相信科學,大家聽了之後,以為我們在講神話故事,好像莊生寓言一個理想,理想的世界。所以過去淨老和尚也常常在講席當中講到,他在台中蓮社學經教,李炳南老居士也常常跟同學講到,他說兩部經最不好講,就是《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專門介紹極樂世界。另外一部就是《地藏菩薩本願經》,專門介紹極苦的世界,最苦的,講地獄的,這兩部最不好講。其他大乘經《金剛經》、《般若經》、《圓覺經》,講這些理論經典還好講,這兩部經專門講事相的,不好講,為什麼不好講?大家沒看到。大家沒有看到,他們聽起來就好像聽神話故事一樣,不相信。
所以過去二十幾年前,我在台北三重佛學會,那個時候有些老菩薩聽不懂普通話,我們師父跟韓館長就叫我去發心,講閩南語的《無量壽經》給一些老菩薩聽。佛學會那個講堂很小,大概坐十幾個人就客滿,很小,平常來聽經的都是老人家,大概都是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家,六、七十,七、八十。有一次我去講,有一個大概十七歲的高中男生,一個高中生十七歲去聽講,我覺得說好難得,聽這個經的都是老菩薩,現在有一個學生這麼有善根,來聽我講《無量壽經》。我講完下來了,這位學生就給我考試,怎麼給我考試?他說悟道法師,剛才我聽你講《無量壽經》,講到極樂世界這麼美好、這麼莊嚴,你看到了嗎?你有看到嗎?問我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我沒有看到,我能給他說我看到那不就打妄語,下阿鼻地獄去了。諸位同學,你現在學念佛法門修淨土,如果有人問你這個問題,你怎麼辦?在大陸講你咋辦?你怎麼答覆他這個問題?我給他回答,我說目前我還沒看到。他說你沒看到,你憑什麼相信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你憑什麼相信?他問得也是很有道理的。你沒看到,你怎麼肯定是有極樂世界?這個問題問出來,我們實在講也不曉得該怎麼回答才好。
但是在此地,我們這一段,「根本妙諦,在淨土三經」,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我也要常常講。過去有聽過的加深印象,沒聽過的也有個概念,這概念是什麼?皈依三寶。我們入佛門,大家都知道要先接受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是回歸,依是依靠、依據、依止、依循。我們修學任何一個法門都必須依靠經典、依據經典,依據經典就是皈依法。佛在世的時候,我們有任何問題,向釋迦牟尼佛請教,佛為我們解答,教我們理論方法來修學,我們問題就解決了。佛不在世,要以法為中心,就是以法為標準,做我們學習的理論依據,不能不依法、不依經典。我就給這位學生講,我說這個經有理論、有方法,我們讀到《無量壽經》,或者《彌陀經》,或者《觀無量壽佛經》,佛在這個經裡面,都有很明確的理論方法,讓我們來修學,我們透過這個經典裡面講的理論方法來修學,就能夠證實有沒有極樂世界,就能證實這樁事情。並不是佛講的這個西方極樂世界,也沒有告訴我們道理,也沒有教我們方法,我們無法去證實的,那這就靠不住。但是佛講這個,他有理論方法讓我們修學。所以我就跟他講,我說你想不想見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他說怎麼見?我說我們來打佛七,我們兩個來打佛七。《彌陀經》講,念到一心不亂我們就見佛了,就見到極樂世界,我們一起來打佛七。聽到打佛七他就跑掉了,太辛苦了。
經典裡面講的,我們讀《無量壽經》,大家這個經應該都有讀過,在《無量壽經》佛給我們講,「禮佛現光」這品經裡面,佛在講《無量壽經》,當時在我們地球上的印度,在我們人道,地球上的人類,在家人、出家人,男眾、女眾四眾弟子,當時有二萬人現場看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大家讀《無量壽經》應該都很熟悉,「禮佛現光第三十八」,當時有二萬人看到極樂世界,這些人都是給我們做證明的。但是,有人還是會有問題,會有疑問,那些人看到,我沒看到,我沒看到我就是不相信,看到了我才相信,沒看到的,我就不相信它是事實。如果是這樣的一個看法也不正確,為什麼?我們現在在這個世間,我們沒有看到的人事物,但是我們卻相信它是事實,有這個人、有這個事的那也不少。譬如說有沒有人看過秦始皇?我們在座的大家有沒有人看過?你肯定沒看過。你如果看過,跟秦始皇吃過飯,現在最少二千多歲了。在外國有沒有人看過拿破崙?大概也沒有。但是講到這些歷史人物,我們都相信有這個人。如果你說沒有看到,你就不相信有這個事、有這個人,這些人你也沒看到,你怎麼相信有這個人?你憑什麼相信?我憑歷史的記載這些記錄相信的,這樣就對了。
我們《無量壽經》不是歷史記載嗎?正是當時歷史的記載、記錄,當時有人聽到記錄下來、流傳下來,很多人作證。所以佛要入涅槃之前,阿難問了這樁事情,佛在世講的經典,用文字記錄下來流傳到後世,這個經典前面要安什麼字才能取信後人,以後的人才相信,這個經的確是佛你老人家講的。不然到後世有些人他會有懷疑,認為這個經不是佛講的,是以後的人編的。佛就講了,要安上「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某地方講」。六種成就,這就像會議記錄一樣有時間、有地點、有當時與會的大眾,列出菩薩、羅漢這些佛的弟子。所以六種成就就是很嚴謹的,我們現在講會議記錄。因此,佛經,我們現在在《大藏經》看到的,每一部佛經都是有根據的,都是佛講的,我們可以採信的,這個不用懷疑。因此我們修念佛法門,根本的經典就是三部《無量壽經》、《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這是最根本的三部經典。所以我們皈依三寶的佛弟子,如果有人問我們,你憑什麼相信有極樂世界?現在人都講科學,科學就是要有證據,我們的證據就是經典。我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法我們就是依據經典,經典就是我們的證據。
『而華嚴經中,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這品經導歸極樂,導歸的對象是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個在《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到最後一參第五十三參就是參普賢菩薩,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引導四十一個位次的法身大士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淨土。這不是一般菩薩,最起碼是圓教初住位以上的菩薩,也就是明心見性的大菩薩,菩薩摩訶薩。從圓教初住一直到等覺菩薩,這四十一個位次的法身大士,以十大願王引導歸向西方極樂世界。法身大士都明心見性,普賢菩薩把這些法身大士都導歸到極樂世界,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快速成佛,縮短成佛的時間,很快的他就圓成佛道。所以這個念佛法門,上度等覺菩薩,下度地獄眾生,它收的機最廣,所謂「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不管你是什麼根器,都可以學這個法門。特別在《觀經》講到九品,九品是講得很詳細,任何的根器、任何的法門,你修任何的經典,統統都可以迴向發願求生極樂世界,這個詳細在《觀經》九品往生。這個十六觀,第十四觀、十五觀、十六觀,就是講九品往生,在《無量壽經》講三輩,三輩九品,九品講得最詳細。
所以古來祖師大德修禪、修密、修教,後來都回歸到淨土非常多。在禪宗最有名的,就是永明延壽大師,淨宗,他也是我們的祖師,六祖,淨宗六祖,他參禪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晚年回歸修淨土。所以永明延壽大師有一句話很有名,「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說你參禪,再來修淨土,老虎本身就很勇猛,再加上兩個角那就更猛了。這是形容比喻,你參禪徹悟再來修淨土,成佛更快。《三時繋念》的作者中峰國師,他也是修禪的,所以在他的傳記,中峰禪師他也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晚年再修念佛法門求生淨土。所以我們看到《三時繋念》,中峰國師的這些法語開示,都帶有禪機。所以參禪再修念佛,古來祖師大德也不少。密宗也不例外,密宗最近我們看黃念祖老居士,他講的《顯密圓通集》講到紅教,藏傳佛教,紅教諾那祖師修密也勸人求修淨土。在西藏這一脈是屬於蓮花生大師,蓮花生大師是西藏人,蓮花生大師他是極樂世界來我們這個世間化現的,他是從蓮花當中化生的,所以稱為蓮花生大師。所以他的身體,不是像我們父母生的血肉之身,我們這個叫胎生,他是蓮花化生到我們這個世界,化生到西藏。
二OO三年我去西藏,那是我們淨老和尚送了兩部眼科機器,送到西藏去,澳洲這邊有一批眼科醫生到西藏,去幫忙西藏那邊的居民,有青光眼的、白內障的人開刀,送給他們兩部機器。那時候我們師父上人叫悟道跟悟行師兩個,代表他去,不過我去到那邊就高原反應,躺在賓館裡面,到了第四天比較好就出來散步。那個時候凌孜會長她就帶我去一個藏傳的醫院,藏醫院,那個醫院旁邊,他說有一個水池是蓮花生大師開的,聽說喝了那個水可以治病,我去喝了幾口。蓮花生大師根據黃念老他這個說法,他是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化生來這個世界,提倡的就是修淨土,就是說密宗修到最後還是回歸到淨土。
如果你在這個世界,在我們現在這個世間,這個地球上,如果你能修到三昧相應,當然現在就可以即身成佛了。如果修不到這個程度,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到極樂世界再去修三昧相應,那就很容易了。在我們這個世界參禪不開悟,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往生到極樂世界保證開悟。古大德講「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你只要見到阿彌陀佛,你還怕你不會開悟嗎?肯定會開悟。所以這個法門什麼人都能夠修,上上根人,還是下愚的都可以,上中下都可以。這個法門你要深入,我們都可以從這個經教裡面去深入,從淨土三經去深入。如果再加上《華嚴經·普賢行願品》這一品,那就不會動搖。清朝彭際清居士把這個經放在三經後面,成為淨土四經。後來民國初年我們淨宗十三祖印光祖師,又把《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章經,附在淨土四經後面,成為我們現在的淨土五經,這個淨土五經是這麼來的。這五部經,我們一般從經教深入來學習淨土法門,可以說是我們上中下根器的人都需要,需要這個經教的理論方法來修學。
當然有特殊根器的,就是他不懂經教,但是他能老實念佛,他也能成就。在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常在講席當中,講到諦閑法師的一個鍋漏匠徒弟,他這個徒弟不認識字,家裡很苦,替人家補鍋、補碗過日子。這個我們可以理解,讀書也要有一點經濟基礎。如果窮人家實在講三餐都不繼,就都要去工作,從小就要工作,讀書就很不容易,沒時間,所以不認識字。後來去要求諦老給他剃度,他覺得人生非常的苦,希望出家。諦老不肯收他,因為他又沒念書,又四十幾歲,在寺院裡面你也不認識字,跟人家做早晚五堂功課,經你也不會念,大家看到他這樣子,大概也不太能接受。所以勸他還是打消出家這個念頭,還是去做你的工作,去替人家補鍋、補碗。但是他說什麼就是要出家,後來諦老也沒辦法,他是小時候的同伴,苦苦哀求,諦老沒辦法後來給他講,要我收你剃度可以,但是你要答應我的條件。他就講只要你肯收我出家,什麼條件他都能接受。
諦老就跟他講,第一個你出家之後,不要住在寺院裡面,因為你不認識字,也不會讀經,人家看到你就怪怪的。也不要去受戒,大老粗一個,戒場規矩不懂,恐怕戒還沒受完就被趕出來。第三個,就是我給你找一個鄉下的小廟,你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趕緊接著念。我找兩個老菩薩給你煮兩餐飯,中午跟晚上,早上你自己處理。找幾個護法就是護持你,你在這個小廟就是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一定有好處。什麼好處也沒跟他講,他真的就答應了,諦老就在寧波鄉下給他找個小廟,沒有人的小廟。大陸上小廟很多,在浙江省小廟很多。上個月到溫州佛教居士林,林長跟我講,他說在全中國浙江省寺廟最多。所以給他找個小廟,在當時也不難。找兩個護法給他護持,給他煮兩餐飯,他的工作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他念佛都是繞佛繞著念,因為他常挑擔子,以前的工作就是到處給人家補鍋、補碗,他兩個腳的腿力很好,所以他念南無阿彌陀佛,都是在這個小廟裡面繞著念佛。
他真的就老老實實,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趕快再念,很精進的在念佛。念了三年,有一天給煮飯的老菩薩講,明天不用煮飯了,我要到城裡面去。這個老菩薩想,師父來這裡住三年都沒有出門,大概明天要去看看親戚朋友。結果第二天,老菩薩又來煮飯,看看師父回來了沒有?叫也沒人答應,結果推開他的房門,看他站在那裡,臉朝著窗戶外面站在那裡,一直喊也沒答應,走進去一看,師父站在那裡死了,沒呼吸了。把這個老菩薩嚇壞了,從來沒有看到人死了是站著的,所以也不敢處理。就趕快請人通知諦老來處理他的後事,以前交通不方便,寧波城裡到鄉下來回就三天。去通知他一天半,諦老再來走一天半,來回就三天,他還站在那裡。諦老看到很讚歎,他說你沒有白來一趟,名山古剎那些方丈、講經的大法師,都不能跟你相比。諦老的讚歎的確不過分!
因為諦老他自己要往生也生病,在《影塵回憶錄》有記錄,諦老是修天台宗,修止觀的,三止三觀的觀空、假、中。他生病就難過、就痛苦,諦老的弟子就給他師父講,師父,你平常不是教我們觀空假中嗎?現在生病把它觀空,你就不痛苦了。諦老回答說,觀是假的,病是真的!諦老當然他也是往生極樂世界。但是往生沒有他鍋漏匠這個徒弟那麼自在,沒有病,站著就走了。倓虛老法師他也是跟諦老學經教的,也是學天台,修止觀的。教下都要修止觀,天台修三止三觀,華嚴宗修五止六觀,都要修止觀的。倓老他也是中醫,在家時候學中醫,在香港往生的九十幾歲,他是東北人。講經的時候這些徒弟、弟子、聽眾,也常常聽倓虛老法師講過去,他在寧波跟諦閑老法師學經教,他所看到的,像這個鍋漏匠站著往生。他也看過有坐著往生的,往生瑞相很好的,他看得很多,也常常講給這些弟子他們聽。後來倓虛老法師要往生的時候也是生病,生病躺在床上,他的弟子就跟他講,師父,大概你不能坐著往生,要躺著往生。後來倓老說我還是要坐著,幫我扶起來,後來是坐著往生的。但是跟那個鍋漏匠比起來,鍋漏匠瀟灑太多了,鍋漏匠站著就走了,還不用人家去服侍他,他自己走了。所以諦老看到他這個鍋漏匠的徒弟站著往生,他的讚歎,名山大剎的方丈住持,講經說法的大法師都不如你。這個讚歎,從往生這種自在的情況來看,是不過分的。
最近我們師父又講海賢老和尚的,以前還不知道海賢老和尚,他老人家講經都是一直講鍋漏匠。現在知道有海賢老和尚,最近都是講海賢老和尚,海賢老和尚那也是非常非常殊勝的。他活到一百一十多歲還能爬樹,往生前一天還在幹活幹到天黑,還在挖地,第二天凌晨他老人家就走了,沒生病自在往生。他也不告訴人,他只有暗示,不告訴人。前一天做到天很黑了,這些徒弟們說,師父,天黑了不要再做了。他說快做完了,這裡做完就不做了。我們一般聽起來,他這個還有一點工作做完,他就不做了,就收工了。當時我們都是聽這個意思,哪裡知道他這個話中有話,他要走了,他要去西方了。他往生之後大家才知道,原來那天晚上他回答這個話是話中有話,但大家就不懂。海賢老和尚也是跟鍋漏匠一樣,也不認識字,一部《彌陀經》也沒念過,也沒聽過一部經,他的師父,就是教他南無阿彌陀佛,以後一直念下去,老實念就對了。他真能老實念。
海賢老和尚、鍋漏匠他們能老實念佛,我們行不行?我是不行的,你們我是不知道。為什麼不行?不老實。為什麼不老實?因為有懷疑、有夾雜、有間斷,我們心中疑慮很多,這就不能做到老實念佛。當然根據這個道理,我們就可以理解,佛出現在世間為什麼天天要講經說法?為什麼?因為不老實的人佔絕大多數,都是不老實的人。如果我們大家都很老實,像鍋漏匠、像海賢老和尚,我看釋迦牟尼就不用講了。大家都很老實,就勸人家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不就個個都成佛了嗎?就不用那麼辛苦他老人家天天講經說法。因為老實的人很稀有,很少,不老實的人佔絕大多數。不老實要怎麼辦?就要講經說法,把這個道理說清楚,方法講明白。而且還要透過時間這種磨鍊,慢慢的我們才能真正的看破、放下。所以佛為什麼天天要講經說法,道理就在此地。因此我們不是像鍋漏匠、海賢老和尚這種根器的,那就要有經教的基礎,就學習經教。
我們老和尚講,《無量壽經》讀三千遍,大概可以看破放下,可以做到老實念佛。當然每個人根器還是不一樣,有的人聽經聞法他也能看破放下,有的人讀經他就能看破放下。有的人讀經、聽經還是看不破、放不下,所以現在還要再提倡中國傳統文化,要學《弟子規》。學了中國傳統文化老實不老實?還是不老實。為什麼不老實?因為還沒有學到位,學到位就老實,沒有學到位還是不老實。這總是需要時間、過程,大家不斷來學習、來薰習。因此,我們淨老和尚一生他就是講經說法,經教基礎在我們一般的根器來講不能沒有,多多少少要有一點。在這個當中慢慢的來學老實念佛,因為老實念佛也不是我們一般人都能做得到。我們道場有一個出家眾,在家的時候也請我們淨老和尚給他寫個墨寶,叫「老實念佛堂」,然後他自己家裡就弄個念佛堂,牌子掛在那邊。牌子是掛在那邊老實念佛堂,但是他一天到晚到外面跑來跑去,一點都不老實。後來我們老和尚寫的那塊匾就送給我,現在掛在宜蘭念佛堂。他那個老實念佛堂賣掉了,欠人家的錢賣掉,老實念佛堂沒有了,那塊匾都送給我,後來到我們道場來出家了。
所以這個老實念佛,我們看鍋漏匠、海賢老和尚,好像就這句佛號感覺得很容易,實在講不容易。我出家,那時候我們師父上人知道我在家習氣很重,就叫我們跟日常法師學戒律。那時候果清律師已經跟日常法師參學,學戒律,果清律師他是學戒律的。出家了十幾天,有一天日常法師說,我們到台中蓮社去看李炳南老居士。就帶我們去,我們三個出家人,簡豐文居士開車,三個出家人去看李老師。李老師那一年九十五歲(他九十七歲往生的),那時候日常法師五十幾歲,李老師九十五歲,看到日常法師出家人,都向他頂禮,供養紅包,的的確確表現出在家佛弟子恭敬三寶真正形象,你看九十五歲的老人了,日常法師五十幾歲。那個時候我們師父上人五十八歲,我出家那年他老人家五十八歲,今年九十二歲。
然後寒暄一番,坐下來就談話了。李炳老很謙虛,他說弟子某某什麼都不會,只會念幾句佛。當時我剛出家也不太懂,這個佛我早就會念,您老人家才會念幾句阿彌陀佛,這個我都會。後來就看看日常法師怎麼回答?日常法師,末學某某到現在還不會念佛。我聽了也很驚訝,怎麼師父叫我跟你學戒律,你還不會念佛?我在想我都會念,怎麼你們都還不會念?後來我就聽李炳老講,他說你這個話講得好!後來我才慢慢了解,什麼才叫會念佛。原來我自己不會念佛,以為自己會念佛。所以念佛法門,我們看起來很簡單,但是還是要會念才管用;不會念,念來念去還是一肚子煩惱。因此我們在經教上,像我們不是老實念佛那種根器的,經教上還是要有真正基礎。
在《無量壽經》講得最詳細,《彌陀經》講的,「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一心不亂」。《彌陀經》講得簡單,《無量壽經》講得詳細。什麼叫善男子、善女人?在「三輩往生」、「往生正因」,這兩品經文就講得很清楚。如果我們沒有讀《無量壽經》,我們只有念《彌陀經》,總覺得我就是善男子、善女人,實在講我們沒達到那個標準。如果達到這個標準,那我們打個佛七,的確可以達到一心不亂。就是我們沒這個條件,還沒有達到經典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這個條件。具體的標準在《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在《無量壽經》就是「三輩往生」、「往生正因」這兩品經文,這就是善男子、善女人具體的一個標準。在《觀經》淨業三福起碼做到第一福,這是我們念佛人也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學習的。我們還是要從這個地方來學習,才符合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這樣去打個佛七才會功夫成片。
在李炳老早期,在台中蓮社給蓮友開示的一些講話,也非常重要,就是我們念佛要念到伏惑,伏斷煩惱。我們淨土法門只要伏斷煩惱,伏見思惑,這樣信願念佛就可以帶業往生;如果沒有伏惑,臨終心就顛倒。這個開示非常重要,也值得我們念佛人要警惕的。一般法門都要滅斷煩惱,「煩惱無盡誓願斷」,我們念四弘誓願,念到煩惱無盡誓願斷。斷煩惱有滅斷跟伏斷,一般法門要滅斷才能真正成就,才能超越六道。不管哪個法門,顯宗密教、大乘小乘,條件都是一樣,不管你用哪個法門,超越六道要滅斷見思煩惱;要超越十法界,斷見思、破塵沙,無明最少破一品,才能超越十法界。但是淨土只要伏斷,伏就是伏惑,惑一品沒斷,但是能夠暫時把它控制住,讓它不要發作,這樣信願念佛,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再去滅斷。這是淨土法門它的方便,只要做到伏惑我們就成功了,就決定有把握往生西方。但是沒有伏惑,那就沒把握,那要看臨命終最後一念,是不是能提起正念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就沒把握,因為臨終顛倒這生你就去不成。所以我們要有決定的把握,最好我們平時就念到伏惑。
伏惑比其他法門講起來容易,但是對我們來講還是有它的難度,特別是我們現代人。為什麼?在過去那個時代的人他們容易,我們現在人為什麼難?沒有傳統文化的基礎,傳統文化就是幫助我們念佛人伏惑的。所以李炳老在《太上感應篇》,《太上寶筏》他也用他的毛筆寫了幾個字,他說《太上感應篇》也幫助我們一些不通經教的婦孺,婦就是婦人認識字不多,或者是小孩,不懂經教的。但是如果能夠修《感應篇》,依照《感應篇》來斷惡修善,對我們念佛人來講,它能幫助我們伏惑,伏住煩惱。特別《感應篇》印光祖師一生提倡,提倡《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安士全書》。《太上感應篇》講的就是因果教育,所以這部經在我們淨老和尚提倡的三個根,它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典籍,我們不能疏忽。所以現在我在台北華藏,我們職工、義工每天上班,我就請大家先在佛前讀一遍《太上感應篇》,再去工作。不管現在做得到、做不到,你先讀,「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我們同學也可以讀《太上感應篇》,幫助我們伏惑。
《感應篇》要讀到怎麼樣,你就會有心得、就會有感應?讀到像俞淨意公一樣、像了凡居士一樣,感覺周邊都是鬼神在監察,敬畏之心生起來了,那效果就出現了。如果我們敬畏之心還沒有生起來,還是迷迷糊糊的,這個業障還很重,還要繼續讀。另外還要求佛力加持,多念佛、多讀經、多拜佛求佛力加持,慢慢業障消除,我們讀的感覺就不一樣了。或者讀《無量壽經》也是可以,《感應篇》它講的現世報,我們一般人比較容易體會。《無量壽經》、《地藏菩薩本願經》有講現世報,也有講來世報,講三惡道這個比較深遠,一般人比較不容易體會、不容易理解,講過去、現在、未來。《感應篇》講的都是現世報,現在看得到的、接觸得到的、體會得到的、感受得到的,的確讀熟之後怵目驚心,不敢造惡,讀到這樣就有心得。讀到這樣實在講念佛很快、很容易達到功夫成片,伏惑。伏惑,我們跟阿彌陀佛就感通了,感通我們就能見佛,見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念佛見佛了,見到極樂世界,我們信心就堅定,見到佛、見到極樂世界,沒有不發願往生的。
我們現在為什麼信願生不起來?就像那個學生問我的,你有沒有看到?你沒有看到,你心裡總是有懷疑。如果你看到,你接觸到,那你還會懷疑嗎?不會了,看到極樂世界一定發願求生。所以蓮池大師在《彌陀疏鈔》講,如果見到極樂世界,九隻牛給你拉都拉不回來,你肯定發願要去極樂世界。因此,我們就可以想到,《三時繋念》中峰國師在第一時的開示,他講信行願,說「信而無行,即不成其信」。信了之後你要透過行,行就是念佛。《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阿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是正行,所以這個信要透過行,念到見佛、見極樂世界,信心就堅定了。行,它的動力就是要發願,我們願見極樂世界,這個願很懇切,推動著念佛這個行。所以中峰國師講信行願也有他的道理,我們一般講信願行,他講信行願。
我們再看蕅益祖師的《彌陀要解》,他說念佛念到一心見佛了,就是證實我們所相信的這樁事情,我們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怎麼證實?就是要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見佛你就證實了。我們相信這樁事是事實,你要透過行。念佛才能滿我們的願,我們願生西方,願生極樂世界,才能真正滿我們的願,你要透過念佛這個行。所以信願行,或者講「信行願,如鼎三足,缺一不可」。這是《彌陀經》講的。淨土三經,或者現在講的淨土五經,實在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的確上成下化淨土法門它是最圓滿的,無機不收,什麼樣根器的人都可以修學這個法門,都能得到圓滿的成就。『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讚』,九法界共同的歸宿,十方諸佛共同讚歎。『千經俱闡,萬論均宣也』,就是千經萬論,處處指歸。佛在講其他大乘經典,附帶的提到西方淨土經很多,可見得這個法門,的確是「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大總持法門。
今天時間差不多了,這一段我們就學習到此地。我們明天晚上再來學習下面第十四段,今天先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我們下面來念佛迴向。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