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一九集) 2019/3/21 台灣 檔名:WD20-037-0119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公冶長篇」第十七章。
【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有注解說,這一章無人字,有的則說是久的錯誤。《皇侃》注云:久而人敬之。」這章書有的注解說,這章沒有人這個字,有的注解則是說這個人是久的錯誤,長久這個久誤寫為人,但是《皇侃疏》它是注,久而人敬之。雪廬老人給我們舉出,注解有這種不同的說法。
『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一說」,這是一個說法,「晏平仲與人交往有善法,久而人敬之,晏平仲對朋友久而敬之。」這是一個說法,晏平仲與人交往,他有好的方法,跟人相處、交往時間久,人對他愈恭敬,晏平仲對朋友久而敬之,這是一個說法。「另一說,晏平仲的朋友,愈久愈敬重晏平仲。」這是另外一個說法,就晏平仲的朋友跟他交往愈久,對他就愈敬重。以上這兩種說法。
「參考(餘論)黃鶴谿的《惠迪邇言》:交際之間,其人實有可敬,而我不知敬,則失人。其人本無可敬,而我誤敬之,則失己。失人失己,必貽後悔。故必由淺漸深,由疏漸親,為時既久,灼見真知,然後用吾之敬,自可免失人失己之患,此其所以為善也。」這個一章書雪廬老人舉出參考餘論,就是其他的論述、其他的注解,黃鶴谿的《惠迪邇言》有講這段。交際之間,跟人交際,其人實有可敬,他這個人實在有值得我們可以尊敬的地方,而我不知敬,而我們不知道、不認識,不知道去尊敬,則失人,對人就失禮了。其人本無可敬,而我誤敬之,則失己。這個人他沒有可以尊敬的地方,我誤會來尊敬,這是失已,是自己過失。失人失己,必貽後悔。該尊敬的,沒有尊敬,不該尊敬的尊敬,自己後來知道,那就會後悔了。故必由淺漸深,由疏漸親。所以交際由淺而深,由疏漸漸親,從這個生疏漸漸親近,為時既久,那時間久了,大家彼此很了解,然後用吾之敬,這樣就可以避免失人失己的憂患,此其所以為善也。這是參考餘論,黃鶴谿《惠迪邇言》這個論述。
「社會是人群社會,朋友在五倫之內,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不可以沒有朋友。一生的事業、品性,師友都很重要。老師,不能再三提問,也有人不敢問,朋友卻可以無話不談。」朋友是在五倫之內,社會是群居的社會。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所以,人也不可以都沒有朋友。一生的事業、品性,師友都很重要,老師,朋友都很重要。在學習過程,老師,不能再三提問,不能不斷的去請問老師。也有人他也不敢問老師,有問題不敢問。朋友卻可以無話不談,朋友是什麼話都可以談的,都可以問的,所以有師也要有友。我們淨老和尚當年在台中學習,他也找了幾個同參道友,一個星期聚會一次。因為當時候都是在家人,大家要上班,所以一個星期聚會一次。有些問題在同學,同參道友之間切磋琢磨,問題就解決了,就不用去勞煩老師。所以師友、師友,老師、朋友(同參道友)同樣的重要。
「認人很難,所以一上來先淡淡的,不可以一見就情同骨肉,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劉邦初見韓信也還不能賞識他,但是張良以石投水,把石子投入水中,立刻被劉邦賞識。所以認識人真的很難。」認識人不容易,所以我們不認識還很生疏的朋友,一上來先淡淡的,由淺而深。不可以一見面,初次見面就情同骨肉,就好得不得了,這是不可以這樣。所謂路遙知馬力,路途遙遠知道馬的力量,日久見人心,相處久了才知道這個人心。所以舉出歷史上,劉邦剛剛見韓信也還不能賞識他,因為對他不了解、不認識。但是張良以石投水,把石子投入水中,立刻被劉邦賞識,所以認識人真的很難。如果沒有張良舉薦,劉邦對韓信他也不認識他這個人,他這個人的才能他不認識,這是比較難。這些地方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的。這些人與人之間交際的關係,我們把持這個原則就不錯了。人跟人交往,交得愈久彼此愈尊敬,這就對了;不要一開始好得不得了,沒有多久就變得好像冤家對頭了,這就錯了。
好,這章書我們就學習到此地。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