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五八集) 2019/4/29 馬六甲 檔名:WD20-037-0158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雍也篇」第二十六章。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考異》說,有些本子沒有君子二字,有君子二字是對學生以外的人說,無君子二字是對學生說,其實對學生、其餘的人也必須如此。」這一段是雪廬老人給我們講,有一些本子沒有君子這兩個字。有君子兩個字,是對學生以外的人說;沒有君子兩個字,是對學生說。其實對學生、對其他的人也必須如此,也都是必須這麼說。
「畔是地的邊緣,從前通叛字」,背叛這個叛,「背叛的意思,二種說法差得很遠,應當如何採取?很多人主張作叛」,作背叛這個叛。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君子是求道求學的人,必須博學,不是偶一為之,必須博。這個字重要,例如攻乎異端,攻當作求,學習的意思,異端是正道上所沒有的雜學都是異端。孔子那時候沒有楊墨,因為只要一門能通,其餘的門就通了,否則愈學愈亂。博學並不是像如今的人,一上來就開幾十門的功課,學生接受不了,學生只要夠學分就算學完了,結果是門門不精。」這個是現在學校就是這樣的。「吾從前也上過小學,開始上高等小學堂,定出十幾門功課,畢業的時候還沒有教完,老師必定把它趕完,也不格外加鐘點費。中學所出的題目,都是小學所學的東西,不是學三兩句而已。博學必須本門先都知道了,再換另一本,換到什麼時候才停止?一直學到死。佛家講聞思修,儒家講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你們如今必須博學於文。從前吾沒有學《說文》、《學案》,都不看,只參考而已,如今則是亂學。」這一段就是雪廬老人給我們解釋博學,博學也不是亂學,一門學會了再學其他一門;不是這一門都還沒有學會,就先學其他的,一下學得很多。學一個學問都要學到死,要深入。像現在學校開的課很多,一樣都學一點,但是都不精,因為那個沒有深入,所謂門門通、門門鬆。所以這個博學,意思我們要知道,我們先一門深入,一門學會了再學其他的。
『約之以禮』,「博學於文,書籍稱為文,竹版木簡就是文」,文章這個文,「博學於文意思就是要多讀書。但是不斷的念書,也還不行,像貨物都收來了,必須要用」,所以學以致用。「眾多貨物,要用什麼貨?例如學武的人,十八般武藝,樣樣都精,臨時要用哪一種武藝?」要派得上用場,不能學得很多,不知道怎麼用,這個也不行,學了要知道怎麼用,所謂學以致用。「平劇《白水灘》,演青面虎佔山為王的故事。說到中國的,你們都不懂,說西洋的就懂了,林琴南譯的《依索寓言》、《福爾摩斯探案》,也不錯,可以學些東西。」這是雪廬老人講我們現代的中國人,講到中國傳統的,像平劇,現在大陸叫京劇,這個我們中國人也都不懂,大多數人不懂;講西洋的,很多人都懂。這個也是現在的情況,中國人應該還是要懂自己中國傳統文化的東西。
「約之以禮,讀書學世故人情,孔子提禮如繪事後素,子夏就說:禮後乎。重點不在禮上。但禮是起頭,若沒有禮,孝悌忠信就做不圓滿了。」「雖然要多學,但是用的時候必須約」,學了很多,用的時候不是一下就能同時用很多種。「撿出一、二條來用,簡約按著去做,做什麼事?先在禮上走。自古求學便是先學灑掃應對,你們如今是連吃飯也不會,《常禮舉要》裡的禮你們會了嗎?先學禮,才不會犯上作亂,《常禮舉要》這還只是說小處而已,我們也辦不到。」我們不要小看《常禮舉要》這本小冊子,這個雖然講的是小地方,實在講我們都做不到。
「文是什麼?指一切藝術,都得學。孔子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道德仁三字為標準﹔只要仁字做得圓滿,那所做所為便能合乎禮。因為道德不懂,所以孔子說仁」,從仁說起,講仁還不懂,「仍不懂才說義,行而宜之謂之義」,就是我們的行為合宜、合理的叫義,這個比仁好懂一些。義,「再不行才說禮」,連義還是不懂才說禮。「所以道德仁藝」,道德仁藝這個藝,是藝術藝這個字。「最下的藝」,藝有六藝,「六藝開頭就是禮。游於藝時,就有禮。《禮記》說:道德仁義,非禮不成。禮是規矩,是道德的條約,禮再不懂就沒辦法了。禮是道德的條約,不是政治也不是刑法,不講強制力量。只是以君子小人來分別,不合禮的為小人,那就要摒棄。若刑法不守就要判罪,禮絕不如此,所以能用禮治國」,這個跟刑法不一樣,「那是何等和平?但人們多自甘下流」,不願意守禮。所以現在的政治用刑法,定法律,是法治那不是禮治,禮治是和平的,法治就不和平了。
「文是指藝術,藝最首要就是禮:禮樂射御書數。不學禮,就會妨害人,而且自找侮辱,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日本不亡國,因為日本人不拆廟,不打倒孔老二,還有天理在。你們學會《常禮舉要》,在外就不妨害人,假使處處與《常禮舉要》反對,將來必定沒有好結果。你若無禮,人們就會說無家教,那就傷到父母了。」
「博學於文與約之以禮是一件事。博學而用得簡約。佛家的法門有無量,必須誓願學」,法門無量誓願學,「這也是博學,但是修行只修淨土」,就是修的時候要簡約,修一門。所以善導大師講,我們求解可以看很多經,但是修行,一門就可以了。
『亦可以弗畔矣夫。』「叛,背叛。亦可以弗畔矣夫這個樣子,就算不很好,也不離經叛道了。果真能做到這二句,吾往後也可以像宋儒說微言大義了。」
「但是有些人有禮,道還夠不上,如何說是叛道?」背叛這個道。「這種有禮無道的人,是無道可叛。」
「畔有兩種說法:一者是偏,不合乎中道,要講得合乎中道,才會和平。《反身錄》雖然不夠中道也不至於講偏話、說片面的理,中庸之道是要不講偏頗的話。蕅祖是從佛學的說法,宋儒也有說合乎中道的。以偏頗解釋畔,這種說法和平些。佛家講空、有都是偏,非斷非常,非空非有,才合乎中道。禪要一念不起,密要三密加持,即身成佛。畔第二種解釋是叛道,這也可以通。」
「世間法,孔子說到盡處了﹔而出世法的性與天道就少說,主張君子思不出其位。」這是說孔子世間法講到極處了,出世法的性與天道講得少。「佛法是世法少說」,世間法講得少,「出世法也是說到盡處了」。這是佛法,出世間法講到極處了,世間法比較少說。儒跟道偏重的地方不同。「各位本來是為了學佛,在三十年前的學佛者,比現今的人都好,因為具有中國的舊思想,還有舊文化,今日都洋化了,現在誰讀過半部《論語》啊?」雪廬老人這段話是很感嘆的,他那個時候是講三十年前,三十年前到現在,加起來是七十年前,那個時候的人還有舊文化、舊思想,就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現在都西洋化了,現在有誰讀過半部《論語》?很少了。
好,這一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