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群書治要36O》第四冊—「諸侯立國」的古人智慧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五O集)  2024/5/9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60-0250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第四冊,第四單元「為政」,十、「法古」。

  【二五O、「光武紹起,雖封樹子弟,而不建成國之制,祚亦不延。魏氏承之,圈閉親戚,幽囚子弟,是以神器速傾。天命移在陛下,長短之應,禍福之徵,可見於此矣。然則建邦苟盡其理,則無向不可。故曰:『為社稷計,莫若建國。』夫邪正逆順者,人心之所繫服也。今之建置,審量事勢,使君樂其國,臣榮其朝,各流福祚,傳之無窮。上下一心,愛國如家,視人如子,然後能保荷天祿,兼翼王室。今諸王裂土,皆兼於古之諸侯,而君賤其爵,臣恥其位,莫有安志,其故何也?法同郡縣,無成國之制故也。今之建置,宜使率由舊章,一如古典。然人心繫常,不累十年,好惡未改,情願未移。臣之愚慮,以為宜早創大制,遲迴眾望,猶在十年之外,然後能令君臣各安其位,榮其所蒙,上下相持,用成藩輔。如今之為,適足以虧天府之藏,徒弃穀帛之資,無補鎭國衛土之勢也。」】

  這一條出自於卷三十,《晉書(下).傳》。

  『紹』是承繼。『圈閉』就是禁閉。『神器』是代表國家政權的實物,如玉璽、寶鼎之類,借這個來指帝王的帝位、政權。『審量』是考察衡量、估量。『福祚』是福祿、福分。『安志』是安心的意思。『率由舊章』,典章制度完全取法於前代。「率」是遵循、聽從的意思。『天府』是朝廷的府庫,此處指國庫。

  這一條也是講「法古」。承上則,劉頌講的:「東漢光武帝劉秀承繼漢統」,光武中興,王莽篡位,他要中興起來,繼承漢室的傳統,「雖然名義上也分封子弟為諸侯王」,光武帝中興之後也分封土地給這些子弟為諸侯王,「但是由於沒有建立起分封諸侯王國的制度,因此國運也沒有延續多久」。「曹魏」,到曹魏這個時侯,「繼承漢室天下,限制宗室,囚禁子弟,因而皇權迅速垮台,天命轉移到陛下這裡。國運的長短、禍福的徵兆,都可以從這些歷史事實中看出來。既然這樣,那麼,建立國家政權,如果能夠符合治國安邦的道理,那就沒有什麼辦不成的。所以說,為國家社稷考慮,沒什麼比建立諸侯國更為重要的了」,就是要比照古時侯建立諸侯國,不要中央集權,建立諸侯國。

  「國家治理得是偏邪還是中正,百姓對君王是拂逆還是順從,這都取決於人心的向背。今天如果建立諸侯國,應該審時度勢,使諸侯國的國君能夠以他的封國為樂,諸侯的臣子能夠以在他諸侯國的朝廷上做官為榮,使他們能夠將各自的福祉傳給後代子孫,無窮無盡。上下同心協力,愛國如家,視民如子,這樣就能夠使上天賜的福祿得以保持,並輔助護持中央王朝。今天各諸侯王分封土地,都和古代諸侯相似,但諸侯國君卻輕視他們的爵位,諸侯國的臣子也不滿於他們的官職,沒有一個人安心的,這是什麼緣故呢?那是由於法規體系來自於郡縣制度,沒有建立諸侯國立國運作的一套成規的緣故。今天建立諸侯王國,應該遵循舊有的典章制度,完全像古代的做法那樣。但人心不容易改變,不經歷十年之久,人們喜好與厭惡的心理取向是不會改變和轉移的。」如果改成古代做法,也大概要經過十年,人心才有所改變。「依微臣的愚見,應該及早創建諸侯立國的國家大法。即便這樣,眾人心理上對它的接受,還要花費十多年的時間」,才能去適應。「然後才能夠使諸侯國的君臣各安其位,對自己的所得感到榮耀,上下互相扶持,最終收到輔助王室的效果。今天的所作所為,只不過是在虧空國庫的儲備,白白浪費掉糧食和布帛等物資,卻無助於形成鎮守國家、保衛國土的情勢。」這一條是講法古,遵循古代秦朝以前的,設立諸侯國,像周朝,這個才是治國長治久安最好的一個制度。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