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群書治要36O》第四冊—趨利避害,安居樂業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四四集)  2024/5/3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60-0244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第四冊,第四單元「為政」,九、「民生」。

  【二四四、昔者,堯之治天下,其導民也,水處者漁,山處者木,谷處者牧,陸處者田。地宜其事,事宜其械,械便其人。如是則民得以所有易所無,以所巧易所拙也。是以離叛者寡,聽從者眾,若風之過箭,忽然感之,各以清濁應矣;物莫不就其所利,避其所害。是以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而足跡不接於諸侯之境,車䡄不結於千里之外,皆安其居也。】

  這一條出自於卷三十五,《文子.道自然》。

  『水處』是居住在水邊。『漁』就是捕魚。『山處者木』,就是居住在山林地區的人靠採木為生,采木材做為他的生活來源。『牧』就是放牧,遊牧民族是放牧。『陸處』,居住在陸地上。『械』是泛指器具的意思。『所有』是指擁有的東西。『易』是交換。『箭』就是竹製的管樂器。『清濁』是音樂的清音與濁音。『車䡄』,行車的軌跡。『結』是連接的意思。

  這一條講,「從前,帝堯治理天下的時候,他引導百姓,凡居住在江河湖海邊的人,靠捕魚為生」,像現在住在海邊的人,都是以捕魚為生。「居住在山林地區的人,靠砍伐木材為生;居住在山澗谷地的人,靠畜牧業為生;居住在平川地區的人,靠種田為生」,平地就是靠種田為生。「各類地區各有其適宜的事業」,每個地區都不相同,每個地區都有適宜那個地區的事業。「所從事的行業各有其適宜的工具」,每個行業他們用的工具也不同,「工具要便利於使用它的人。這樣,百姓就能夠用自己所有的東西去交換自己所沒有的東西」,就是交易。「用自己擅長製作的產品去交換自己不擅長製作的產品」,這個就是產品的互相交流、交換,就好像生意買賣,做交易。「因此,離鄉叛逃的人少」,大家都有工作,都有生活來源,「跟隨服從的人多」,叛逃的人就少,隨從的人就多了。「好像風吹過簫一樣,簫感受到風的吹拂」,簫的各個孔,「會以清濁之音回應。萬物沒有不趨利而避害的」,萬物也都是趨利避害。「因此相鄰之國近得互相能看見」,相近的國家互相都看得見,「雞鳴狗叫的聲音都能聽到,但人們不會踏入其他諸侯國的疆界」,也就是說不會去侵犯別人的國界,「車馬也不去千里之外,都是因為各國百姓都安居樂業的緣故」。每一個國家的人民百姓,在他們自己國家這個地方都能夠安居樂業,所以他就不用去往外去跑了,每一個國家諸侯國也個個都相安無事。這個也是講民生,是安定國家天下太平很主要的一樁大事。

  好,「民生」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