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五八集)  2013/12/2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55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三十六頁,最後一行。「別釋」,分五段,就是五戒。第一段「殺」,殺生。經文有五小段,第一段「共造殺業」。請看經文:

  【其一者。世間諸眾生類。欲為眾惡。強者伏弱。轉相剋賊。殘害殺傷。迭相吞噉。】

  請看念老的註解,「在惡之中,首標殺生惡。太賢曰」,太賢是人名,韓國人,唐朝時候在中國留學,親近窺基法師,學法相宗,以後把法相傳到韓國去,成為韓國法相宗的祖師。黃念老引用他的一段話,「世間所畏,死苦為窮」,窮就是極的意思,也就是最嚴重的,「損他之中,無過奪命」,損害之中,最嚴重的就是奪他的生命。下面是念老的註解,「人所最怕者,死也」,沒有人不怕死。「人所最惜者,命也」,最愛惜的是生命。「是以殺害他生,最為大惡」,一切惡裡頭它排在第一位,殺生排在第一。「此不但佛教,其他宗教亦戒殺人」,每個宗教的經典都把殺業擺在第一位。過去如是,現在好像不像古人所說的,為什麼?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沒有一天沒有自殺的。現在自殺,連小學生都自殺,這個現象反常。老年人自殺情有可原,他活到一輩子,晚年退休了,住在老人院裡面非常痛苦,也就是說生不如死,所以老人院裡面自殺的老人很多。但是社會大眾,特別是兒童,沒有成年的這些孩子,他為什麼自殺?在過去社會確實沒聽說過。小孩會有這個念頭,他還真幹;換句話說,他感覺當中人生不如死,才會有這個念頭,才會有這種行為。

  佛法戒律裡面不能殺人,也不能自殺。你活得很痛苦,那是你的業報,死不能解決問題。死要能解決問題,那就很簡單了,釋迦牟尼佛不必出現世間,不必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佛告訴我們為什麼不能自殺,自殺更苦,自殺的人不能投胎,住在中陰,就是中陰身,中陰身每七天要表演一次,就是每七天他要自殺一次,自殺很苦!吊死的每七天就吊一次,服毒的每七天就服一次毒,所以不能解決問題,把問題搞得愈來愈複雜。凡是自殺的,他只要有這個念頭,就有很多找替身的在等他。他沒有替身他不能投胎,所以自殺要找替身。鬼有小神通,報得的,不是修得的,中陰就有小神通,知道你有自殺的念頭,他就在旁邊等著,他也想盡方法幫助你自殺。你自殺之後,也會像那些自殺的人一樣找替身。找替身這個念頭不好,找替身是害他,自殺是自害,自己害自己,還要害別人。一些宗教裡面都有這個問題。所以佛門的大戒,第一條就是不殺生。

  「文中先明殺惡」。經文上說,『強者伏弱』,世間人所謂弱肉強食,沒有想到下面,『轉相剋賊。殘害殺傷,迭相吞噉』,這就講到輪迴,輪迴就麻煩了。下面為我們做詳細解釋,「伏者,降伏。剋」,念老下面舉了三個例子,同底下兩個剋的意思,意思是殺。「《會疏》曰:強者伏弱」,能殺的是強,被殺的是弱。「人畜皆然」,人殺人、殺畜生;畜生,大的畜生也殺人、也殺畜生。「轉相剋賊者:剋謂制勝、殺害。賊謂賊害。如雀取螳螂」,螳螂在樹上爬,被鳥看到了,鳥吃牠;可是獵人看到鳥在那裡,獵人也要獵殺鳥獸,所以叫轉相。「憬興曰:剋者殺也。賊者害也。殘害者,凶殘傷害。殺傷者,殺生致死」,或者讓牠受傷,牠還沒有死,受了重傷,你可以捕獲牠。「吞噉」是吃牠,「蛇能吞蛙,蛙食蚯蚓,故云迭相吞噉」。以上這幾句說明「殺生惡」,這是舉幾個例子。

  殺字裡面最嚴重的是戰爭,戰爭是非常殘酷的殺業。我們這些年在國內、在國外遇到不少靈媒附體,我們都親身經歷過。歷史上許多重大的戰爭,參與戰爭的雙方或在鬼道或在地獄道,千百年後到現在還不能脫身,苦不堪言。有一些投胎轉世,轉到哪裡?下一段經文我們就看到了,「惡業殃罰」。這個懲罰,不是人懲罰他,我們一般人說上天的懲罰,實際上這是因果定律,沒有辦法避免的,全都是自作自受。請看經文:

  【不知為善。後受殃罰。故有窮乞。孤獨。聾盲。瘖瘂。痴惡。尪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為善。】

  這是經上給我們說出來了,念老的註解我們念一遍,這一段不難懂。『不知為善』,不曉得修善,「乃至不肯為善」,就這一段,「皆表造惡之過失。以廣為不善」,他不相信因果,他不相信報應,相信因果報應決定不幹這個事情。不善,最嚴重的殺害生命,這是說他在惡道裡面受的這些罪受盡了,報受盡了他又到人間來,到人間來還有餘報,三惡道的餘報,餘報就有這些狀況,故受窮乞、孤獨這些報應。「窮者貧窮。乞者乞丐,討飯度日」,貧賤到極處。貧是沒有財富,賤是沒有地位。人在世間,乞丐是貧賤到極處,有因有果。

  『孤獨』,「《經音義》曰:無父曰孤,無子曰獨。」小孩很小的時候父親過世,叫孤兒;老的時候兒女不孝順,兒女不養他,這叫獨。中國在古代的時候,我們這些祖宗聖賢人把這些事情看得很清楚,這是人間非常不幸的事情,希望不要發生,於是有社會制度,這個制度就是家。因為中國在很早,從游牧,就是打獵,轉變成農耕。游牧沒有家,哪個地方有水草就到哪裡去。農耕,他就固定在一個地方不動了,所以他要建茅蓬、建房子,他就不動。農耕需要人力,家庭小孩愈多愈好,有人手,「人多好幹活」,這是中國古老的諺語,於是就有家的觀念了。聖賢人知道這是一個好事情,因為人是社會動物,不能離開人群。兄弟多了不分家,生活在一起彼此互相照顧。所以家是中國古代社會最小的單位,它不是以人,它是用家。這個好!家負責育幼,家負責養老,這是人生兩樁大事,人要好好的教。

  我相信我們的老祖宗古聖先賢知道,像佛菩薩一樣,知道什麼?知道「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中國古籍裡頭沒有這麼一句話,但是有「人性本善」、「人皆可以為堯舜」,有這些文字。堯舜是聖人,那就是肯定人都可以做聖人,因為人都有本性,本性本善,只要不離開本善,這個人就是聖人、就是賢人。用什麼方法把他維繫在聖賢這個定位上?這就是用教育。所以中國的教育是聖賢教育,教育的目的是讓他成聖成賢,因為他本來是聖賢。如同佛教教育一樣,佛教教育終極的目標是成佛,為什麼?因為人本來是佛。這是外國沒有的。佛法是從印度發源的,古印度知道,現在印度人不知道,印度沒有佛法了。佛法傳到中國來之後,在中國生根、茁壯、開花、結果,在中國大乘的興旺遠遠超過印度。所以佛教教學,教學的智慧、理念、方法跟我們中國老祖宗非常接近,佛教一傳到中國,很快就被中國儒、道接受了。儒跟道用佛教同樣的智慧、同樣的理念、同樣的方法,大乘培養佛菩薩,儒培養聖賢君子,道培養神仙,三教融成一體,這是現在時髦的話,叫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在中國一千三百年前,唐肅宗的時代,肅宗是唐明皇的兒子,我們就發現了證據。少林寺有一塊碑,唐肅宗時代留下來的,碑上所刻的,「三教九流混元圖贊」,刻的內容是儒釋道三教、社會上一般的九流,是一體,是一家。這就是今天所說的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是最近這些年在國外興起來,沒有想到中國領先,領先它一千三百年。

  所以中國社會的單位是家,大家庭,農業社會,大面積的耕種、生產。家有家道、有家規,像《弟子規》屬於家規,有家學、有家業,所經營的生產事業,這是社會最小的一個單位。小孩從小就要培養他,他是家庭的一員,他要為家服務,榮宗耀祖,光大門楣。不是為他個人,是為家,為家庭做出貢獻。所以一個國家,國家的基本單位是家庭,個個家庭都好,社會安定,天下太平。家怎麼好?教好了。每一個家都有塾,塾就是學校,用現在的話說,家庭子弟學校,把人都教好了。這個教育非常認真,為什麼?每一個家裡面的老人都希望子孫好,子孫是大聖大賢,所以教育認真,負責任。跟學校不一樣,學校沒有這種使命感。老師,請老師那是家庭一樁大事,不知道開多少次的會議,看看我們自己地方鄰近的一些縣市,有真正讀書讀得很好的,有道德、有學問,會教書。大家庭,年輕的父母二、三十歲,他有小孩了,他上面有父母、有祖父母、有曾祖父母,還少數有高祖父母,八、九十歲的高祖父母,五代同堂,下面有兒、有孫。一般一個家庭上上下下大概三百人左右,三百人團體,它是社會行為,它不是個人,所以它有組織,有發號施令的家長。誰來管家,誰做家長,當然這也是一代傳一代。所以能治家就能治國,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中國的家,中日戰爭時候還有,抗戰勝利之後沒有了,非常可惜。一般人學外國人小家庭,小家庭自由,你做家長,大家庭你不是家長,你沒有權,你得聽命。要自由,可是怎麼樣?育幼養老成了大問題。你看現在社會,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很重視,到每個學校去看看都不理想,送到哪裡去教?在從前做父母不操這個心,你有幾個孩子你的父母知道、你的祖父知道,怎麼樣教孩子他們操心。年歲大了,不能再工作,退休了,落葉歸根,是什麼意思?回老家養老。人的一生完全開放、自由自在、最快樂最幸福的就是養老,你一生的貢獻,老的時候應該享福了。現在老人最可憐,沒有人養他,沒有人尊重他,沒有人照顧他。從前家裡的老人,沒有一個人不尊重,沒有一個人不禮敬的,因為他對家庭有貢獻,他受到晚輩的尊敬、受到晚輩的照顧。這個制度好!從這些地方我們真正能體會到中國古時候人他們的智慧,我們現在人望塵莫及,比不上,他們方方面面都想到,給一家人幸福美滿。這種痕跡現在還看得出來,我們打開地圖,中國國內的地圖,你看看城市外面的鄉村,這是李莊、那是王莊,那是什麼?那一個村莊以前就是一家人,還能看到這一點痕跡,其他的看不到了。

  像佛經上講的這些問題,鰥寡孤獨,有家,家要養,他是我一家人,不能不顧他;自己沒有孩子,兄弟的孩子很多,跟自己孩子沒有兩樣,你做伯伯、做叔叔都受到晚輩的尊重,所以不會感覺到孤獨。下面講這個,耳聾的、眼瞎的,『瘖瘂』是不能說話,啞巴,這些都是自己造作不善業所感來的。生到這個家庭,跟這個家庭有緣,古人知道,好好教養他,他的思想純正,雖然比較笨拙一點,也可以學成一技之長,也能夠謀生,這個我們看到的。也有一些優秀的,全是家裡頭愛心把他培養出來的。後面總結一句話,『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為善』,這兩句話要緊,我們要想過到幸福美滿的生活,一定要相信道德,要努力為善。年輕的時候有這些不善的果報不怕,只要念頭轉了,能改正過來,斷惡修善。大乘教裡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現在量子力學裡在研究,念力能量不可思議。念力的能量能改變物質世界,換句話說,這些病統統能治,沒有一樣不能治,我們把所有一些惡念、不善的念頭都放下,培養善心、善念、善言、善行,這些疾病無論是先天的、後天的,統統都能夠療癒、都能夠治好,尤其是全家人以善心迴向,那個力量很大。古時候人遇到災難,全家人為他齋戒修善、為他祈福,真管用,他真正能得到好處。我們下一段就提到了,「善業福果」。請看經文:

  【其有尊貴。豪富。賢明。長者。智勇。才達。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積德所致。】

  這一段所說的是世間人心目當中所羨慕的、所希求的,能不能求到?大乘教裡面所謂「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年輕的時候受很多苦,我相信因果、相信命運。學佛之後,章嘉大師教給我,告訴我這個道理,「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有求的道理,有求的方法,如理如法的祈求,一定有感應。所以理要明白,方法要持之有恆。袁了凡先生三十五歲的時候遇到雲谷禪師,他在遇到雲谷禪師之前二十年,就是十五歲到三十五歲,二十年。十五歲的時候遇到一位看相算命的先生,孔先生,替他算命,算得非常之準,他從十五歲到三十五歲,二十年,真的被他算定了。他是讀書人,每年參加考試第幾名命裡頭注定,一定是這個名次。國家給他的供養,那個時候讀書人考試及格,國家就照顧你生活,讓你安心讀書,你生活可以過得去。雖然不富裕,能過得去,安心讀書,再參加來年的考試,希望慢慢往上提升。所以他知道「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他真的是萬緣放下,什麼都是命運安排的,打妄想也沒用,所以妄想都沒有了,跟雲谷禪師在禪堂裡面坐了三天三夜,沒有一個念頭。雲谷禪師很佩服,年歲不大,才三十五歲,三天三夜沒有一個妄念。向他請教,你跟什麼人學的?功夫不錯。他一問,了凡先生給他講實話,我沒有功夫,我是命被人算定了,所以打妄想也沒用,不如不想了。雲谷禪師聽了哈哈大笑。他問他為什麼笑?他說我以為你是聖人,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這個功夫一般人做不到,以為你有很好的功夫,沒有想到你還是凡夫。了凡先生就問他,難道命運可以改嗎?雲谷告訴他,命是人造的,是你自己造的,怎麼會不能改?你二十年完全被他算定了,一點都沒有錯誤,你是個標準凡夫。一般人算,不容易算定,為什麼?它有加減乘除,你每天做好事它就加分,做壞事就減分,你是不增不減,全算定了,你能夠斷惡修善命就改了。有這麼回事情?他回家去試試看,真的發願做三千樁好事,第二年參加考試就不準了,孔先生算他第三名,他考取第一名。頭一次不靈,以後無論考試、生活方面統統都提升,這才真正得到事實證明,全家斷惡修善。命裡沒有兒子,求兒子,真生了一個好兒子,這個兒子替他生了六個孫子,變成大家庭,好熱鬧。命裡頭沒有舉人、沒有進士,他只到秀才,發心考舉人,考中了,考進士也考中。壽命五十三歲,他倒沒有求壽命,他活到七十四歲,延壽二十一年。一點都不假,真正是個好人。為什麼不幹?了凡先生能轉,我們也能轉。人一定要明理,明白道理之後一定要改造命運。

  我們看念老底下這一段註解,「下舉尊貴等,表為善之得,彌顯作惡之失」。這兩個一對比,行善得到的,造惡所得到的是惡報,行善所得到的是富貴。「尊貴、豪富」,貴是在社會有地位,富是富有財富,「乃世間富貴之人」。「賢明、智勇、才達乃人中賢智之士」,雖然不是大富大貴,有道德、有學問、有才幹。「長者義兼二者」,長者是尊稱,「乃積財具德者之通稱」,有道德也要有年歲,在中國古時四十以上就稱為長者,有道德、有學問。「又為年長多財者之稱號」,擁有財富的年長人,五、六十歲以上的,世間稱他為長者。「世間富貴賢智之人,皆由過去世中行慈盡孝、修善積德所致也。」應當學,起心動念多替別人想,少為自己想,甚至於不為自己想。一個善行,得利益的人愈多,你積的福就愈大。

  我這一生命運不好,我的生辰八字很多人看過,是什麼命?第一個財庫空空,財庫空空沒有錢,貧,貧到什麼程度?跟乞丐差不多。貴,命裡頭沒有官印,沒有官印的意思就是你要是做官你做不了主管官,有印的那個官你做不到。村長,村長有印,連這個地位都沒有,最低的地位,你命裡頭沒有。當兵,大概只能當到排長,排長沒有印,連長就有印。這麼個命。好在遇到佛法,遇到佛法就開始轉了。老師教我修三種布施,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緣,想像不到,無法想像,非常偶然。我在台灣學佛,做了一樁好事,好事是無意的。台灣大專學生在周宣德教授帶領之下,正式在學校裡註冊成立一個社團,「晨曦社」,台灣大專學生學佛第一個成立的。那個時候我正好在李老師的身邊。周教授跟李老師是老朋友,這都是學佛的。他能在學校裡頭把學生帶起來,學校正式讓他成立這個機構,也就是承認這個社團,他把這個信息帶到台中,告訴李老師。正好我那一天也在場,沒有別人,好像只是四、五個人在小客廳裡面談話。老師聽到高興,這總不能說佛教是迷信,大學教授、大學生都來學了,老師非常開心。等到周先生離開了,我陪著老師送周教授到大門口,慈光圖書館大門口。回來之後,我就跟老師說,我說老師,這未必是一樁好事。老師聽了,眼睛瞪著我,問我:為什麼不是好事?我當時跟老師報告,我說那些是大學生,先入為主,如果教他們的人有了問題,把他們觀念教錯了,誰能把他們糾正過來?老師聽到我這個話,態度就很嚴肅,想了一會,告訴我,有道理。他問我,那怎麼辦?我就出了個主意,我這個腦筋動得很快,我說我們這邊不是掛著「慈光圖書館」嗎?咱們慈光圖書館可以辦個大專講座。怎麼辦法?每個星期天我給大專學生安排課程,請幾個老師來教,我們可以教一批,一個星期一次,通知這些大專院校,台中地區走路能到此地來的。寒暑假對全台灣,我們準備吃住,有一定的名額。譬如我們定五十個名額、六十個名額,我們招待他吃住,讓他在此地連續學一個星期、二個星期。那個時候短期的是二個星期,時間長一點的,暑假時間長,四個星期。我這個建議老師很高興,我們就這麼辦。慈光大專佛學講座就這麼搞起來的。

  這一搞起來之後,台灣所有的寺廟、所有的學校,大專學校統統有佛學社,一個一個成立起來,很多寺廟都辦大專夏令營、大專佛學講座,統辦起來了。無意當中一句話,這句話是好事,我是為年輕學生們學佛想的,沒有為自己,可是自己得好處。自己得的好處,就是這些學生跟我都有緣,大多數我都認識。這些學生以後畢業到外國留學,拿到學位在外國成家立業,我出家之後能夠周遊列國,到處弘法利生,誰請我?都是這些學生。學生也聯繫,我到美國去,兩天就聯絡三十多個人,三十多個地方。海外的緣是從這樣結來的,無意,不是為自己想的,為別人想的,以後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學生遍及全世界,五大洲都有同學。要不然,一個一般的出家人,誰找你?你又年紀輕輕,又不是老法師,又不是很出名的,誰找你?緣,緣是自己結的,無意;不是有意的,無意,這個緣影響我一輩子。我也很安慰,想到什麼?釋迦牟尼佛沒有道場,一生過游牧生活,走到哪裡教到哪裡,我就走釋迦牟尼佛的道路,這是章嘉大師教我的。居無定所,我在美國那個時候,美國、加拿大總共有三十多個淨宗學會,我每年都要去轉一圈,夏天到北面去,冬天到南面來,過得很自在。

  離開美國,我在新加坡住了三年半,做了一樁事情,也是偶然的機緣,團結新加坡九個宗教。這個緣分讓我跟澳洲產生關係。澳洲的移民部長,他同時也是多元文化部長,我們很有緣,他來看過我兩次,知道我在新加坡幹的事情,就非常想要我到澳洲去,幫助他團結宗教、團結族群。他把團結宗教、團結族群的工作,去執行這樁事情交給學校,格里菲斯大學,我跟學校就發生關係了。九一一事件之後,學校校長來找我,昆士蘭大學派了兩個教授到圖文巴來找我,邀請我,他們辦了一個座談會,和平學院教師們的座談會,邀請我參加。這跟學校發生關係,接受學校聘請,我是他們和平學院的教授,還送我學位。我說這些東西對我沒有用處,我拒絕了。他說你一定要,兩個學校的校長,還有格里菲斯大學。我說為什麼?他說我有很多看法想法真正能幫助聯合國化解衝突,促進安定和諧,所以學校就決定了,希望聘請我代表學校、代表澳洲參加聯合國和平會議,就這麼來的。我覺得這是好事,佛家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我可以把中國古老這一套理念方法提供給聯合國這些代表,所以我就接受了。

  二00三年第一次參加,開會地點在曼谷,泰國曼谷大學。也是我第一次到泰國去訪問,在泰國住了一個多星期,跟泰國的皇太子結了緣。跟當時的副總理,也是三軍總司令,查瓦利將軍,他接待我,我們關係非常友好。那一次我沒有說話,因為第一次參加這個會議,我完全看、完全聽,了解他們。第二次會議好像是二00四年,冬天,開會地點在日本,我記得下雪,在岡山。第三次是二00六年,也是在岡山,好像春天,我就有發言,而且第三次是主題發言。這樣子在十年當中參加了十幾次這些國際會議,有七次聯合國主導的。這都是想像不到的,都不可能有的事情。這樣一來,我們也就有機會認識一些國家的領導人。在聊天,我們有很多想法看法相同,就有一些變成朋友了。所以這些緣分,全都是台灣大專講座後面一個一個跟著來的,這是出家人無法想像的。

  我們參加多次之後,才發現真正的危機是什麼?信心沒有了,這才是真正的危機。這真的是大問題,大家對於世界還能不能恢復安定和平沒信心了,這讓我做湯池的實驗。如果沒有實驗,他們是沒法子接受的,認為我們所講的是理想,決定不能兌現,那白講了。湯池做成功了,我覺得三寶加持,祖宗的安排,不是人為的。從實驗到聯合國去發表,十個月。實驗成功,四個月就成功。成功之後,我們積極準備到聯合國做報告、做展覽。所以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總部,那一年會議是十月,我們準備五個月,他借給我們一個展覽廳,展覽三天。會開得非常成功,讓所有參加聯合國這些國家的代表感到驚訝,中國幾千年古人那些智慧、理念、方法現在還管用。這個活動影響力愈來愈大,中國國內產生影響,世界其他各區有影響,明顯的,印尼。印尼教育部接受這個理念,他們全國中學跟小學把《弟子規》列入正式的課程,一共有一、二萬個學校。他們教育部主管官員到香港來看我,告訴我這樁事情,來問我怎麼樣有效的來推動。一個星期之後,回教大學,也是印尼的,送給我學位的這個學校,校長來看我,告訴我一個信息,學校準備正式成立一個漢學院,好事情!印尼的漢學院,跟馬來西亞的漢學院,跟歐洲巴黎法蘭西的漢學研究院,我們可以聯起來,把中國漢學在全世界發揚光大。這都是我們沒想到的事情,好像一個接著一個環節,自自然然。

  我們今天在海外大力推動的就是漢字文言文,這是中國文化遺產的基礎。要認真,用二、三年的功夫就學好了。學《說文解字》,對中國漢字,形就是寫法,音,讀音,意思要搞清楚。文言文學習不難,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有三年時間足夠了,你就有能力閱讀《大藏經》、閱讀《四庫全書》。能不能懂得它的意思?能,只要用真誠心、恭敬心,清淨心生智慧。佛經上,《楞嚴經》上有,「淨極光通達」,淨就是定,佛法裡面講因戒生定,因定開慧,定久了自然就開悟。所以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然就湧出來了。為什麼?一切法不離自性,只要你見性全都知道,什麼障礙都沒有。中國人讀書終極的目標是開悟,跟外國人不一樣,外國是知識,要很勉強去記,時間久了,忘掉了。中國不要,不需要記。「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中國人對於記憶不重視,重視什麼?重視開悟。我們如何把老祖宗、把佛陀老辦法,老的教學的理念、教學的方法,教學的理念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教學的方法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要把這個找回來。讓全世界的人能相信,我們必須做出榜樣出來,真有幾個開悟了,你們提出問題,沒有一個問題能難倒他,他就相信了。這是智慧,不是知識。

  所以經上教給我們,「行慈盡孝,修善積德」,這八個字重要。孝是根,是佛法的根,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觀經》淨業三福第一條裡面第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從這裡下手。孝養父母是孝,奉事師長是敬,前面四個字是根,後面四個字是本,根本。有根本,才有幹,才有枝,才有樹葉花果,這是用植物來做比喻。沒有根,沒有本,那就什麼都沒有。今天問題就是根本動搖了,根本動搖,要不是認真大力的把它扶正,不會有真正效果出現,所以扶正根本比什麼都重要。我們要求年輕人真正發心,有時代的使命,我們繼承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傳統文化,要踏踏實實把五倫五常、四維八德落實。這個落實,就是中國人講的聖賢,是孔夫子、孟夫子他們的事業,我們要做出來。真正是今天的孔子、今天的孟子、今天的釋迦牟尼佛,才真正能幫助這個世界化解一切的疑難雜症乃至一切衝突,把這個世界帶回安定和諧。

  從哪裡下手?前幾年我常常想這個問題,想到唐太宗一本書《群書治要》。我知道有這個玩意,沒見過,講經的時候提過兩遍:很遺憾,這個書在中國失傳至少一千年了。就有同學在網路上聽到我說這個話,居然找到兩部。我一看,如獲至寶,想了好幾年,終於到手了。這一看,民國初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兩個版本都是商務印書館的,一個版本是天明本,是照日本的本子印出來的,另外一種是商務印書館根據天明本重新用鉛字排版,收在《國學叢書》裡頭。《國學叢書》跟《萬有文庫》版本完全相同,也是小本子,口袋書。我們立刻把這個版子交給世界書局,因為這個出版已經七、八十年,沒有版權了,我讓世界書局印一萬套,普遍流通,將來這個書不會失傳,做了這樁好事。這些東西找到了,《四庫全書》又再版,《薈要》也再版,這個難得。我是盡我的能力多買多送,送給全世界各大學圖書館去收藏。

  現在這個東西有了,需要人去讀,需要人去承傳,需要人把它發揚光大,那就得辦學。馬來西亞辦個漢學院,印尼也有個漢學院。印尼的朋友希望我去訪問,老朋友很多。大學正式開辦漢學院,我應該去訪問,應該去幫助他們。印尼是全世界最大的回教國家,難得他們國家前面幾位領導人跟現在的總統,我們都見過面,也都是熟人。所以我們在此地記住這兩句話,「行慈盡孝,修善積德」。

  底下一段經文,「以果驗因」。經文分三段,第一段是「法」,第二段是比喻。法裡面所說,「三途苦果」。科題,以果來驗因。請看經文:

  【世間有此目前現事。壽終之後。入其幽冥。轉生受身。改形易道。故有泥犁。】

  『泥犁』是地獄。

  【禽獸。蜎飛蠕動之屬。】

  這是畜生。「幽冥」是餓鬼道,「泥犁」是地獄道,「禽獸」畜生道,三惡道。上面所說的「因果不虛」,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乃世間所見之事」。前面所舉的,「窮乞乃至尪狂,乃殃罰中之易見者」,我們看到的,在我們這個世間看到的。「而未知壽終之後其苦尤為深劇」,眼前花報,未來是果報。『入其幽冥』,這以下,「正表其罪苦」。『轉生受身,改形易道』,六道輪迴。「幽冥者即常云之冥途、冥界,總指三惡道」,別指就是餓鬼道、地獄道,這叫冥途。「如《會疏》曰:幽冥,所謂冥途黃泉也」。中國人講黃泉,意思就是指來世。

  「轉生受身,改形易道」,這兩句《會疏》裡頭有解釋。「脫人身」,死了之後,離開人間,人身死了。身有生死,這個諸位一定要曉得。我沒有生死,是身有生死。我沒有生死,我把這個身體丟掉了,再去找一個身。再找一個身,不可能讓你自由自在去挑選,那個身從哪裡來?那個身從你業力來。你這一生行善積德,你的身一定好,你來生福報大的到天上去了,得的是天人身;福報小一點,得人身,在人間享受富貴。如果造作不善,你就會得畜生身、餓鬼身、地獄身。自己做不了主,業力感召,這個不能不知道。《會疏》裡頭說,「脫人身,受鬼畜等身,故云轉生受身。四生轉變,云改形。六道生死,云易道。」我們現在在人道,來生你不能再到人道,可能到畜生道,畜生道雖然不好,比起地獄、餓鬼要好太多了。四生是胎卵濕化,四生轉變。這底下有,「四生指胎卵濕化。例如捨麻雀身而得狗身,是為改形。又如捨人身而作狗」,得的狗身,這畜生道,「從人道轉為畜生道,是為易道」,易是換了。「眾生輪轉於六道之中」,事實真相,如經論上所說的。「泥犁即地獄,蜎飛者,飛蟲,蠕動者,爬蟲」,這講的畜生道。

  佛在經上跟我們說這些現象,我們都要記住,要有高度的警覺。我們在現前,看到這些小飛蟲,蚊蟲、蒼蠅,看到這些小爬蟲,螞蟻、蚯蚓,要知道那是造不善業墮到這一道去了。我們要有高度的警覺,我們來生願意受這種身嗎?六道要搞清楚、要搞明白,我們就相信、就不會懷疑,知道每一道的業因果報,三惡道的因決定不能幹。三惡道的因是什麼?三毒,貪瞋痴,貪心墮餓鬼道,瞋恚墮地獄道,愚痴變畜生道。一切法從心想生,三惡道,貪瞋痴的念頭生出來的,這個念頭決定不能有。它的對象是色聲香味觸,叫五塵,如果加上第六意識法塵,六根、六塵、六識,它們製造六道輪迴。誰能夠免得了?覺悟的人他免除了。誰覺悟?阿羅漢以上,不再搞六道輪迴了。

  我們要想證阿羅漢果,難,比登天還難,見思煩惱斷不掉。今天我們有幸,太幸運了,遇到阿彌陀佛,遇到淨土法門,可以帶業往生。意思就是說,煩惱不需要斷,只要一句佛號把它控制住,煩惱的念頭不起;一起來,馬上換成阿彌陀佛,用這句佛號取而代之。不管什麼念頭,善念、惡念,全部用一句佛號代替了,這叫帶業往生。生到極樂世界你就有保障,到極樂世界蓮花化生,你在蓮花裡面就產生變化,你自己想像不到,非常大的變化!什麼變化?轉八識成四智,這麼大的變化。轉識成智就是轉凡成聖,八識是凡夫,四智是聖人,大聖,不是小聖,法身菩薩,禪宗所說的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你看,不用修行就達到這麼高的水平,真正不可思議。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警覺的。希望我們在這一生中圓滿成就,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問題就解決,要不然永遠不能解決。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