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二二集) 2013/6/10 斯里蘭卡彌陀精舍 檔名:02-040-032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跟我一同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六百零五頁,第五行:
「又經中從第十一《國界嚴淨品》至第卅二《壽樂無極品》,廣說西方極樂世界依正主伴種種清淨莊嚴,事事無礙之相」。這些經文,到後面我們統統會學習到。「如是無量無邊、微妙奇麗、不可思議之事相,悉因阿彌陀佛殊勝大願之所成,亦即極樂導師本淨明心之所現。事理無礙,故經中所宣妙相,悉是實際理體」。念老在此地為我們介紹的,主要的是說明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如何能讓我們生起信心,相信這是事實,這是關鍵的所在。在在處處顯示出阿彌陀佛殊勝大願的成就,說明了念力不可思議,跟近代量子力學家所說的相同。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宇宙這三種現象,物質,再就是心理,就是念頭,自然,這三種現象都是從心想生的。心理現象就是念頭,念力要能集中一處,產生的能量不可思議,科學家告訴我們,甚至於能夠改變星球在太空的軌道。
我們在《無量壽經》上所看到的,改變太空星球軌道這個能力不大,沒有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個能量大,這是真的。佛在大小乘經論都常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阿彌陀佛的大願就是能夠制心一處,或者是止心一處,停止的止,統統講得通。止心一處就是一般所說的禪定,禪定就是把散亂的心收回來。大勢至菩薩教我們念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就是把念頭集中,不要往六處跑。我們現在念頭是往六處跑,眼見色往色上跑,耳聞聲往聲上跑,鼻嗅香往香上跑,心都從六根跑到外面去了,都是緣外頭的境界。佛陀教我們修行沒有別的,就是把這些念頭收回來。
佛用這個方法,在中國,孟子也講過這麼一句話,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跟這個話意思是一樣的。什麼是學問?把心收回來,心放在外頭,把這個放心收回來,這就是學問。於是乎我們明白了,孟子的智慧從哪來的,他也是沒有老師,成為大聖。孟夫子家境貧寒,他學孔子,孔子那時候已經過世了,孔子的著作在,孔子著作不多,他就依孔子著作修行。遇到有困難想不通的時候,就請教孔子的弟子,在他那時候孔子的弟子還有不少人在世,他見到的,向他們請教。我們相信他得三昧,因為他懂得收心,他的心不往外面跑;換句話說,他的心很清淨,他的心定,這就是佛經上講的三昧。三昧純熟,向上提升就會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孟夫子沒有到達,那叫徹悟,孟夫子肯定是大悟,沒有徹悟。
佛教人的功夫全在禪定,定愈深愈好,菩薩修到八地,我們用《楞嚴》上的一句話來說,他就得到自性本定。自性本定是什麼?能大師證得了,不證得他那五句話說不出來。他第四句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那個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應該是八地以上才知道。於是我們知道能大師不是普通人,佛家常講的再來人,不是諸佛應化來的,至少也是法身大士,絕對不是普通人。這些都是幫助我們認知念力不可思議,念力要起大作用就是專念,不能夾雜。念佛,往後在二十四品我們會念到「三輩往生」,三輩往生修行的方法是相同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都是用這個方法。但是一向專念我們得到的有淺深不同,功夫深的就是上品,次一點的是中品,再次一點的是下品,這上中下三品。用《觀經》上的話說,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這三品都是生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大概是,上品下生的應該是十住、十行;中品應該是十迴向、十地,十地前面七地;上品上生應該是八地以上,八地到如來果位一共是五個位次,這上品上生。
世出世間法制心一處重要,能制心一處的人是真菩薩,不是假的。十信位的菩薩就能制心一處,他們的智慧,不是六道眾生,包括欲界天、色界天人,不能跟他相比。收心,說得很容易,做起來真難,難在什麼?妄想習氣太重了,妄念隨時隨刻它跑出來,自己沒法子控制。修學的人對這個是嚴重的煩惱,為什麼控制不住?念佛念著念著妄想來了,跟著妄想去了,佛號忘掉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想到了。我們經驗當中,想到的時候不長,忘掉的時間長。在這種狀況之下,往生就沒有把握。真正往生有把握是念到功夫成片,不是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是斷煩惱,那個我們沒那功夫。阿羅漢、辟支佛斷見思煩惱,三乘菩薩,別教的,斷塵沙煩惱,法身菩薩斷無明煩惱,這是真功夫,這個我們做不到,無論修哪個法門都到不了這個境界。末法,我們能成就的確實只有靠阿彌陀佛,除了這個法門之外,任何一個法門我們都做不到,這要知道。從這個地方我們決定要放下傲慢,要學謙虛,為什麼?八萬四千法門,真的,那些人能修能證,我們決定做不到,就不如別人。
但是淨宗的殊勝出乎我們意料之外,方法這麼容易,我們可以做得到,有分,往生到極樂世界,成就的殊勝、成就之高是我們作夢也不敢想像到的。確確實實超越了八萬四千法門,超越了無量法門,所以它難信。難信能信,佛說的,你憑什麼能信?憑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這佛說的,佛要不說我們不知道。可不可能?有此可能,為什麼?我們接觸到佛法會生歡喜心,這就是說明我絕不是這一生學佛的。是多生多劫就是佛門弟子,生生世世在修,功夫也會有相當不錯的時候。但是一投胎一轉世,前面都忘乾淨了,要相當的緣分才能把前面提起來接上去,這要靠緣分。
到了遇到這部經,遇到這部註解,這是太稀有、太難得。為什麼?這個本子說得太清楚了,五種原譯本裡頭一個意思沒有漏失。五種原譯本,有很多重要經文,這個本子有,那個本子沒有,同時看五種又相當困難,很不方便。這個本子,五種原譯本裡頭內容全部都有,一個不少,在文字上把它簡化,意思豐富,文字簡潔,容易讀誦,容易受持,這是這個本子的好處。近代才出現,上一代的,我這個上一代的,很多沒有見過。註解就更難了,李老師見過這個本子,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他沒見過。我相信如果他要見到,一定是歎為觀止,一定是備極讚歎。我們有幸,比他們幸運。遇到了,真正把四個字做到,信願持名,我們就很清楚、很明白,有把握決定得生。
既然是決定得生,這個世間七情五欲應當要放下,為什麼?不放下可能會障礙你往生,那個虧就吃大了。在這個世間嘗到一點點甜頭,極樂世界這個緣斷掉了,那是非常的可惜。稍稍有一點智慧的人,我想他不會幹這種事情,這個機會太難得太難得,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說「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我們遇到了,中獎了。念老、蓮公唯恐我們誤會,對這個不敢相信,所以才有這樣細膩的註解。而且是以經註經,不是哪個人隨便說的,佛菩薩說的、祖師大德說的。這個做法無非是啟發我們的信心,對註解裡頭每個字每一句都能夠信得過,我們才會認真發願念佛求生。
所以極樂世界無量無邊、微妙奇麗,奇是奇特,麗是華麗,不可思議的事相,你無法想像,說不出,好到極處,無法形容它。這些都是阿彌陀佛殊勝大願所成,就是四十八願的成就,也就是極樂導師,是阿彌陀佛本淨明心之所現。極樂世界怎麼顯現的?阿彌陀佛清淨心現的、平等心現的、大覺心所現的。佛有這個心,我們人人都有,佛心裡頭沒有障礙,全現出來了,我們跟佛一樣的心,很可惜的我們的心亂了、雜了,三重煩惱障礙住,它現不出來。現不出來不能說它不現,它還是現,現的什麼?我們現前的地球的依正莊嚴,這是我們現前的心,現現前的境界。阿彌陀佛絲毫障礙都沒有,不但煩惱斷乾淨,煩惱的習氣也乾淨了,最難得的,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些人,得佛力的加持,煩惱也乾淨了,這三大類的煩惱。
因為實報莊嚴土還有四十一個階級,我們會聯想到,這四十一個階級從哪來的?佛告訴我們,無明煩惱斷了,可是我們在大乘經裡面知道,煩惱斷了還有習氣。像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他還有習氣。習氣斷乾淨了,他不叫阿羅漢,他叫辟支佛,他升級了。所以,阿羅漢跟辟支佛不一樣,辟支佛比阿羅漢高,見思煩惱習氣都沒有了。那他要修什麼,就是他要斷什麼?他要斷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斷了,他就升級,他升成菩薩。可是這個菩薩,塵沙煩惱沒有了,有塵沙煩惱習氣。塵沙煩惱習氣要是斷掉,菩薩在十法界裡頭成佛了,成佛斷什麼?斷無明。無明煩惱斷了,他脫離十法界,生到實報莊嚴土,《華嚴經》上說的圓教初住菩薩,圓初住,別教是初地菩薩,無始無明煩惱斷了,我們曉得,習氣沒斷。所以實報莊嚴土從哪裡來的?從無始無明習氣來的,只要有習氣,這個境界現前。無始無明習氣斷了,實報土沒有了,那就是什麼?菩薩圓滿了,成佛了。成佛是什麼境界?常寂光的境界,就是回歸自性,回歸常寂光。
常寂光就是大般涅槃,這個境界裡面沒有現象,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無法形容。所以佛用三個字去形容它,常寂光。常是永恆的,不生不滅,不變不異,它沒有改變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看連實報莊嚴土,不能說它是假的,但也不是真的。為什麼說不能說它是假的?假的是生滅法,實報土不是生滅法,不生不滅。但是它有現、有隱,有無始無明習氣它就現,無始無明習氣斷掉了它就沒有了。佛經上說隱現不同,它有隱現,有緣它就現,沒有緣它就不現,這麼回事情。神通之廣大,智慧之圓滿,是在常寂光。
在實報土裡頭,無始無明雖然是不礙事,大事不礙,小事可能還是有一點障礙,障礙什麼?它障礙你回歸常寂光。換句話說,實在講經上也是有說明,經上也有例子,說等覺菩薩他的智慧像隔羅望月。羅是綢緞的一種,非常細的紗,像透明的一樣,但是他還是隔一層,隔羅看月亮。古時候宮廷裡面、富貴人家用的扇子就用羅,裡面有彩繪。佛看這一切境界,好比沒有一切障礙,眼睛直接看月亮,他還隔一層,等覺菩薩還隔一層。因為等覺菩薩還有最後一品無明習氣還沒斷,斷了之後,實報莊嚴土就不見了,這就回歸常寂光。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實報土雖然沒有心想,心想習氣現實報土。極樂世界是從阿彌陀佛真心、清淨心裡頭,經題上說得好,「清淨平等覺」,這個清淨平等覺是究竟圓滿的,不帶習氣,變現出來的淨土。實報土如是,方便、同居亦如是,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理事無礙。
「故經中所宣妙相,悉是實際理體」,實際理體是自性,極樂世界種種莊嚴是自性變出來的,換句話說,那就是實際理體。我們有理由相信,極樂世界菩薩統統知道,不會看錯。我們,這凡夫,把所有現象全看錯了。為什麼?你看物質現象,德國的普朗克,愛因斯坦的老師,他研究量子力學,專攻物質,一生就幹這樁事情,物質到底是什麼?被他發現了微中子,把微中子打破之後,物質不見了,沒有了。沒有了是什麼?發現是念頭波動的現象,這把物質的祕密揭穿了,物質是什麼?是念頭波動產生的幻相。所以他得出的結論,宇宙之間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假的。
我們今天所看的這個現象,確實就像電影銀幕上的畫面一樣,銀幕上的畫面完全是假的,是許許多多張幻燈片,那個影像在銀幕上糾纏在一起,我們的眼花了,看到裡面好像是真的一樣,其實全是假的,一樣都得不到。這個事情跟我們現在眼前所看到物質現象完全相同,所有一切物質現象,都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生滅產生的幻相,它每個相都是獨立的。有沒有?有。在哪裡?沒有了,不能說它沒有,也不能說它有,因為它存在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是它存在的時間,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誰能夠控制住?誰能夠掌握到?大乘經教上說八地以上,所以八地以上就看到阿賴耶的三細相。看到阿賴耶的三細相就是看到宇宙的源起,這個宇宙到底怎麼回事情,八地以上看清楚了。
今天科學家是確實掌握到、發現了這個祕密,物質是搞清楚了,念頭不清楚。念頭,只知道它突然發生,他說沒有理由,立刻就消失,這他發現的。跟《楞嚴經》上一句經文相應,《楞嚴經》上佛告訴我們,整個宇宙現象,「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楞嚴經》上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上說的,全是假的。所以佛在經上常常用夢幻泡影來形容十法界依正莊嚴,用意是教我們隨緣,別當真。你在作夢,在夢中,知道夢中什麼都是假的,隨緣,不要執著它,不要在這上面起心動念。我喜歡它,我討厭它,我想得到它,不要有這個念頭,全是假的,包括我們自己身體、念頭,統統是不可得。你一起心動念,這就是六道凡夫;不起心不動念,那你就是法身菩薩。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你在四聖法界;有分別、有執著,你在六道裡頭輪迴。佛把這個東西講清楚、講明白了,科學沒法子,科學到現在不能給我們解釋。
量子力學給我們解釋念頭跟物質的關係,這個搞清楚了,跟佛經說的一樣。佛經上說,念頭是業相變現出來的,業是什麼?業是波動。阿賴耶的三細相,第一個業相,從業相變現出轉相,轉相就是念頭,從轉相變現出境界相,就是物質。所以物質是從念頭變現出來的,念頭可以控制物質,念頭可以改變物質。十法界依正莊嚴怎麼回事情?念頭不一樣。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好?極樂世界的人念頭好,他們心地清淨,沒有妄想、沒有雜念,他們只知道念阿彌陀佛。到西方極樂世界,念阿彌陀佛級別提升了,怎麼提升?到那個地方恍然大悟,阿彌陀佛是法身佛,不是應化身,也不是報身。
法身佛是什麼意思?法身佛是自性,阿彌陀佛原來是自性,這就是實際理體。那念的什麼?念的是自性佛。自性佛,我這個自性佛跟彌陀的自性佛是一不是二,融成一體。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到這個時候,相沒有了,念頭也沒有了,什麼樣子?常寂光,統統融在常寂光。像我們這個教室裡頭有多少盞燈,光跟光互相融在一起,雖然融在一起,還各是各的光明。你熄一盞燈,它這個光沒有了,不融在一起,光沒有了,燈一開的時候融在一起,沒有你我他,真正叫一體,一體是光明是一體,這不可思議。融入常寂光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妙覺如來,等覺還沒有融,妙覺就融了。融在這個裡面,智慧、神通、道力真正究竟圓滿,法界虛空界裡頭點點滴滴,芝麻大的小事情,沒有一樣不知道。
我們今天的人很聰明,發明電腦,電腦跟它比差遠了,不能比,無論在哪方面都無法相比。電腦今天的晶片,一點點大的晶片,裡面容納很多很多東西。現在的晶片還沒有辦法容納一套《大藏經》,一套《大藏經》要好幾片,一套《四庫全書》二十多片,二十多片放起來一點點,洋火盒,一套《四庫全書》,二十多片。可是佛告訴我們,一個微中子,微中子的體積多大?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在一起等於一個電子,電子我們肉眼看不見。微中子能容納什麼?能容納全宇宙,這個晶片跟它比不能比,它裡頭是整個宇宙。而且普賢菩薩還能到微塵宇宙裡面去供佛、聞法、度眾生,微塵沒有放大,宇宙沒有縮小,奇妙!
於是我們就能想到,我們這個身體,細胞組成的,細胞是很大的物質現象,每個細胞都是一個宇宙,真正不可思議的境界。菩薩真有本事,大菩薩,可以住在你一個細胞裡頭修行,他在那個細胞裡頭看的是一個宇宙。這些是佛經裡面的科學,科學就是想把這些東西找到,宇宙的奧祕,佛經早已經說清楚說明白了。佛是怎麼搞清楚、搞明白的?完全用內功,禪定;換句話說,就是制心一處,就這麼個道理。把你的念力盡量的集中,集中到微中子,那才是法身菩薩的境界,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實報土裡面圓教初住菩薩他們知道,理事無礙,證得了實際理體,就是法性。
「復以事事無礙故」,這講起用,前面是體,下面講用。講到用,「彼國一毛一塵,無不圓明具德」,就是我們剛才所講的。毛,正報最小的,這都從比喻上說;塵,依報裡頭最小的,一粒微塵。一根汗毛,汗毛講毛的尖端,汗毛的尖端,這裡面有宇宙,有整個宇宙在裡頭。所以無不圓明具德,每一根毫毛、每一粒微塵都圓圓滿滿、明明瞭瞭具足整個宇宙。一切諸佛菩薩在哪裡?在一毛裡頭,在一塵裡頭。一塵沒放大,宇宙沒有縮小,大小無礙,大小不二。自性裡頭沒有對立的,大小、遠近、長短統統沒有,真是《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毛是一,這一毛裡頭有整個宇宙,這是多;一塵是一,一塵裡面也是整個宇宙。這是科學,不是假的。
佛,我們最佩服的,佛所說的一切法,並不是叫你你去相信,不是的。你看,他信,前面這個信真是半信半疑,信了之後什麼?讓你求解,你把裡面的理搞清楚、搞明白,這個信是有理論做依據的,不是迷信。但是這個信不是真信,真信要通過什麼?要通過行,要通過證,信解行證以後那個信,真信了。佛法怎麼會是迷信,哪有這種道理?它講信解行證。絕不重視記問之學,你讀得多、聽得多、記得多,你沒有落實,你沒有去做,你沒有證,佛不重視這個。一定要通過行、證,那是真正是你自己的真實智慧,是你自己的德能,這才管用。佛說了,你的智慧、你的德能跟一切證果的諸佛如來是平等的,是同樣的,沒有哪個比哪個高,哪個比哪個多,沒有,完全平等。
雖然平等,你看,願可以不同。阿彌陀佛的願,跟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的願就不一樣,所以他事業也不相同,成就也不相同,但是都可以稱之為圓滿。於是乎起心動念這樁事情太重要了,關係太大了,不僅僅是我們個人關係,關係到天下蒼生,還太小了,關係到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有情,這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四十八願要多念,要把彌陀四十八願變成我自己的本願,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這樣的人你說能不生極樂世界嗎?他跟阿彌陀佛融成一體了,這是真正念佛人。
事事無礙乃《華嚴經》上獨有的,釋迦牟尼佛講一切經沒有講過事事無礙,事事無礙只有在《華嚴》上講到。《無量壽經》裡頭有事事無礙,「今經復廣顯事事無礙,故知今經何異《華嚴》,極樂不離華藏」,這些都是事實。《華嚴》,學大乘的人沒有不羨慕《華嚴》的,沒有不嚮往《華嚴》的。《華嚴》是細說,說什麼?說整個宇宙。《無量壽經》是略說,雖然說得不多,面面都說到了。所以要想把《無量壽經》講明白、講清楚,你不能不學《華嚴》,你學《華嚴》,你就能把它講清楚、講明白。《華嚴》不但是《無量壽經》,是一切經的根本,《華嚴》通了什麼都通了。但是這個經確實上上根人學的,我們一般人學的時候,會把它當作什麼看?把它當作小說看,傳奇小說,你認為它那都不是真的,都是虛構的,實際上完全是真實的。所以《華嚴》稱為圓滿法輪,根本的教義,所有一切經都是《華嚴》的某一部分。像一棵大樹一樣,一切經是《華嚴》的一片葉子、一個小枝條,《華嚴》是整個大樹。
《華嚴》究竟說了些什麼?惠能大師開悟的五句話就是《華嚴》,你看,濃縮起來二十個字,二十個字展開,《大方廣佛華嚴經》。都是大徹大悟的人說出來的,一個說得很簡單,一個說得很詳細。惠能大師說得簡單,五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個五句話很重要,我們要相信,我們要能接受。「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不生不滅。自己心本來是清淨的,現在許許多多的染污,它不是染污你的真心,真心染不上,染污什麼?染污阿賴耶,大乘教上常說的染污,是阿賴耶。六道凡夫用阿賴耶,不善用,完全用的阿賴耶的負面,所以有六道三途。用得正,用得正是什麼?完全依照佛陀教誨依教奉行,斷惡修善,破迷開悟,完全用得正,那就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個四聖法界他們也用阿賴耶,用得正。
用得正,心就是清淨,這四種人都是清淨心,我們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聲聞、緣覺是清淨心,菩薩跟佛是平等心,一開悟,他就脫離十法界,十法界沒有了,一場夢,從夢中醒過來,十法界沒有了。第一次醒過來,六道沒有了,那是阿羅漢;第二次醒過來就成佛了,十法界沒有了,假的,不是真的。告訴我們假的,我們還在裡面,知道它是假的,就好像我們作夢,知道是作夢。知道是作夢,在夢裡可以遊戲,為什麼?他都不放在心上,他就自在快樂,不生煩惱。放在心上,生煩惱,想擁有它,想佔有它,想控制它,想分配它,這都是全是錯誤概念,它本身不存在,我自己身體也不存在,全是假的,毫無意義。
一念善,三善道的業因,一念惡是三惡道的業因,每天自己反省一下,我今天是惡念多還是善念多,幾多善念幾多惡念?念頭,要知道一秒鐘是一千六百兆個念頭,所以你的善惡念頭自己都不知道。許許多多善念集合起來,我這個善念不錯,善念,許許多多惡集合起來是惡念,你明白這個道理,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個念頭。只有佛才把這些事情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讓現代的量子力學家發現了,所發現的跟佛經上講的一樣,我們能不信嗎?發現的我們相信,沒有發現的我們也相信,我們在等他發現,我們知道佛絕不騙人,佛講的是真話。你相信決定對你有好處,你不相信,那很多好處你當面錯過。
這幾句話,把淨土宗提高了,提升到跟《華嚴》平等,就是這個意思。《華嚴》契入難,法身菩薩才能證得華嚴境界,華藏世界。可是這個法門,只要信願,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你就能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就是華藏世界,而且極樂是華藏最精彩的一部分。這個搞清楚了,你對於求生淨土的那個願才是真發了;你沒搞清楚,你那個願是有,但是或有或無,忘掉的時候多,提起來的時候少。所以,今經何異《華嚴》,極樂不離華藏。
如日本弘法大師在《秘藏記》裡面說的,日本這些古大德,弘法也不例外,統統是善導大師的學生,在中國學成之後,回到日本建立宗派,日本有十三個宗派。他們大多數的人是淨宗,就是善導的學生,再有就是天台宗,智者大師的學生,這佔絕對大多數。《秘藏記》是弘法大師註的,就是《無量壽經》的註解。這個裡頭解釋,「華藏世界義」,華藏世界什麼意思?「華者,理也。理遍法界,藏諸法於其中,故曰華藏」。他的解釋也是從他的老師那裡學來的。「是華藏世界者,最上妙樂在其中,故曰極樂」。最上的妙樂,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能享受到,這個上面決定沒有苦。極樂世界的字彙裡頭,我們做比喻,沒有苦這個字,也沒有這種概念,它只有樂。
六根所接觸到的六塵,在我們這裡叫六塵,為什麼?塵有染污的意思。在極樂世界叫六種境界,為什麼?它沒有染污,這六種境界全是自性變的。換句話說,你見的是性,聞的也是自性,嗅的是自性,嘗的也是自性,動個念頭想的還是自性,這才叫最上妙樂。所以這個世界稱為極樂。這個世界即是阿彌陀佛自性變現的,自性變現是因,四十八願是緣;因,一切諸佛都有,一切眾生也有,緣不一定,他發這個願,我們沒有發。修行證果,發願在先,彌陀已經成就了,我們發他同樣的願,他成就這個果德我們立刻就能夠受用到。
「當知極樂與華藏,雖名異而非異處」,這句話說得好,華藏跟極樂是一不是二,名詞不一樣,是一個處所。我早年在新加坡講《華嚴經》,有個同學曾經問過這個問題,華藏跟極樂有什麼差別?我舉了個例子告訴他,華藏好比是新加坡,極樂好比是烏節路,他們的金融大道,最繁華的一條街。就像這樣的,跟此地講的意思一樣。又《秘藏記鈔》第六卷說,天親菩薩的《淨土論》,就是《往生論》說「極樂世界名華藏世界,是其證也」,這是天親菩薩《往生論》上的話。菩薩修念佛法門,往生淨土,非常慈悲,把他自己修行證果、所見所聞,造這部論給我們做參考。這就是淨宗所依據的三經一論,一論就是《往生論》,三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這三經,專講淨土。三經的教義都在這個註解裡頭,看黃念老這個註解,淨土宗所有經論的要義,重要的意思,他統統都節錄了,這個集註內容非常豐富。所以說極樂世界就是華藏世界是有證據的。
「以蓮華成國土,故云華藏」,華藏是這麼來的,這個華是蓮花。「受最上妙樂」,這稱極樂,極樂是形容那個世界的眾生,他們享受的是最上妙樂。居住的環境是蓮花成就的,蓮花代表清淨,出污泥而不染,代表菩薩所住的一真法界,實報莊嚴土。用蓮花來比喻很有意思,蓮花的根長在污泥,用蓮池裡面泥土染污表六道輪迴,六道是染污的;蓮花的莖是在水當中,這個水當中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法界;花開在水上面,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生一真法界,就是實報莊嚴土,代表蓮花開在那裡,取這個意思。所以,華藏世界是蓮花藏世界,是《華嚴經》上所說的,釋迦牟尼佛法身如來所居的,叫毘盧遮那。毘盧遮那是梵語,翻成中文叫遍一切處,什麼意思?就是常寂光,遍一切時、遍一切處,法身。報身叫盧舍那佛,華藏世界報身如來,是法身如來應實報土,就是華藏世界這些菩薩之所感,現報身幫助他們。報身佛為這些法身菩薩說法,幫助他成佛。所以「是一處異名」,同一個處所,兩個名稱,極樂跟華藏,兩個名稱。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又《往生論》謂極樂三種莊嚴入一法句」。三種莊嚴是依報莊嚴,依報是那個地方的環境,用我們的話來說,生活環境、修學的環境,這就全包括了。第二種是正報莊嚴,正報有兩種,一個是佛、一個是菩薩,佛是老師,菩薩是學生。天親菩薩在《往生論》裡面,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可以說很詳細,一共說了二十九種莊嚴,依報說了十七種,佛說了八種,菩薩說了四種。沒有說極樂世界是個國家,沒有說極樂世界上有上帝、有神,沒有講過。世尊跟我們講欲界天、色界天都有天王,都有組織,極樂世界沒有。極樂世界讓我們深深體會到,它是個學校,它是個道場,所以這個裡面人只有兩種,非常單純,一個老師、一個學生。老師確實神通廣大,一個人能教無量無邊的這些學生,而且幾乎在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學都是一對一的,阿彌陀佛教我一個人,這是真的。那麼多人,阿彌陀佛有本事分身,每個人都感觸到阿彌陀佛在教我自己,不可思議的境界。眾生無量,往生的人無量,彌陀的化身無量。所以,無論你在極樂世界什麼地方,你都看到阿彌陀佛在身邊,沒有離開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大講堂,大講堂佛坐在那裡,經文上告訴我們,「今現在說法」。極樂世界為什麼有那麼莊嚴?我們現在完全明白了,說法沒有間斷。中國古大德教導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薰修重要,一遍、二遍不行。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我的標準,我也告訴我們的同學,這部經學會了,至少要講十遍,才可以再學一種。為什麼?沒有十遍,根紮得不牢。學完之後,我講十遍,才算這部經我學會了,我再學第二部經,這個根紮得深。一遍不行,要是沒有去講,那就更差。所以,佛學院為什麼出不了人才?佛學院老師講學生聽,沒有複講的機會。我們在台中有複講的機會,只有一次。那我要講十遍怎麼辦?找同學、同修家裡,到他家講,星期一在張家,星期二在李家,星期三在王家,我是這樣講法的。聽眾二、三個人就夠了,不要很多,這樣練習就練成功了。因為講的時候他們還問,有時我們自己疏忽了,沒注意到,他一問把我問出來了。問能解答,很歡喜,不能解答就找老師,教學相長。所以自己要給自己想辦法,不能偷懶,偷懶什麼都學不到。所以同學的幫助就很大。
極樂世界好,為什麼?阿彌陀佛天天在身邊,無論走到哪裡都看到阿彌陀佛,什麼問題佛給你解決。同時還有一個特殊的能力,你看阿彌陀佛能分無量無邊身,每個往生的人也跟阿彌陀佛一樣,也有能力分無量無邊身,他真分身。分身幹什麼?到十方世界去拜佛,十方世界有多少佛剎、有多少佛,統統去拜,一個都不漏。拜佛供養,供佛是修福,聽佛講經說法是修慧。你想想看,一天你所修學的,在我們這個世界無量劫都修不到,極樂世界一天有這麼大成就。所以,到極樂世界成佛快,道理在此地。沒有離開阿彌陀佛,同時又能夠參訪一切諸佛如來,還上求下化,對佛是上求,求福求慧,還度化眾生。每個諸佛剎土裡面的眾生,六道、十法界裡頭的,決定有過去生中跟自己有緣的眾生,你知道。遇到之後,他現在在哪一道你很清楚,你會到那一道去化身,去幫助他。緣有親、有疏,有熟、有未熟,根熟的眾生你就可以接引他到極樂世界,把這個法門告訴他。這叫做真正行孝悌之道,過去生中父母、祖父母,這盡孝道,尊長、平輩,盡悌道,念念不捨這些眾生。不到極樂世界,你要修到這種能力,真的要無量劫。依其他的法門修行,修成功之後,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往生華藏世界,華藏世界有這個能力,跟極樂世界一樣。
諸佛能成就人,能真正成就人,全是教學,諸佛剎土的殊勝莊嚴,清淨美好,眾生個個好學、個個聽話,全靠教學,這是我幾十年來深深感觸到。我也認識一些國家領導人,像老朋友一樣,在一起什麼話都可以談,他們常常問我,總想把國家治理好,問我有什麼方法?他要是個宗教信徒,我就直接告訴他,學佛。不必學多,學釋迦牟尼佛、學阿彌陀佛,夠了。學佛是什麼?學佛就是教學。教學,把人都教好了,你的國家就大治,太平盛世就出現,全靠教育。在中國歷史上,漢朝有文景,兩千年前,唐朝有貞觀、有開元,近代的,前清有康熙、雍正、乾隆,這些帝王他們有這樣的豐功偉業,真正說得上是偉大的成就,讓人民得到安樂,全靠教育。這在歷史上可以檢驗的,有證據,不是隨便說的,只要把教育辦好。
教什麼東西?很簡單,要教人性的科目,物質那方面可以緩一緩。現在問題出在哪裡?全是物質的學科,人性學科沒有了。人性學科講什麼?倫理,人與人的關係,人與人的權利,人與人的義務,道德、因果,聖賢教育,聖賢的智慧、聖賢的德行、聖賢的理論、聖賢的方法、聖賢的經驗,都教這些,都學這些。極樂世界不但是諸佛剎土的模範,也是一切眾生的好榜樣,無論是修身、齊家、治國。與天下不同的國籍、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跟他們在一起交流,在一起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就是中國古人所謂的平天下。平是得其公平,天下人人人都得到公平,就是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是平天下的意思。這個世界就是天堂,就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能在那個地方建極樂世界,我們也有能力在地球上建極樂世界。所以建國君民,阿彌陀佛是最好的榜樣,只要跟他學,那是真正世界上、歷史上第一流的領導人。我們學了幾十年,深深體會到。
很難得,我們今天在此地,斯里蘭卡給我們做了證明。它的人民為什麼這麼好?在斯里蘭卡沒有青少年的問題,這是在其他地區最頭痛的問題,青少年問題、犯罪問題,在此地沒有,青少年統統被教好了。我們還想進一步了解一下,他們小學、中學,特別是初中,他們的課程內容,找幾個人翻譯出來我來看看,這些孩子怎麼教的?每個星期天有一天是佛教課程,這個我們知道,星期天的上午,整個一個上午,從八點鐘到十二點鐘,是學習宗教課程。到哪裡去?到寺廟去,附近的寺廟,每個寺廟都開放,星期天這一上午都給在校學生服務。我們看到了佩服,聞所未聞,從來沒見過。在中國書籍看古時候,不是現代。現代還能看到,這也是今古奇觀,給我們很多的啟發。
現在斯里蘭卡朝野不少人心量很大,不是小乘心,紮小乘的根,學大乘,這正確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佛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叫非佛弟子,佛不承認你。你沒有小乘的根,沒有小乘的基礎,佛不承認。佛希望你按部就班,循序漸進。世尊當年在世的教學,我們看得很清楚,他教學,菩提樹下開悟了,出定之後就在鹿野苑教五比丘,講阿含。以後聽眾、學生愈來愈多,經上所說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是阿含時代就參與了,一生跟釋迦牟尼佛,很少離開的。阿含十二年,這是小學,現在這個世間小學多半是六年,佛是十二年。中學,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六年。佛在阿含再向上提升,就是中學,叫方等,八年;換句話說,佛是用整整二十年的時間扎根。我們現在的教育,小學六年,中學,初高中六年,十二年,跟佛陀教育來比它還差八年。你看二十年之後,佛開始講大乘,好比是大學。大乘完全是智慧為主,叫般若,二十二年講般若。最後的八年好比是研究所,講法華。
你看佛辦這個教學,一生,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它是循序漸進的,沒有例外的。所以,佛希望後世弟子們也要遵循這種漸進的方式,才真正有成就。不要躐等,不可以好高騖遠,要學得紮實。真正紮實,還得要懂得一門深入,一部經,在一部經深入容易得定,就是容易得清淨心、得平等心。清淨心,阿羅漢的定,平等心是菩薩的定,有定他就開智慧,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要清淨心、平等心得到的,不是學東西多,不是記得多,不是的,那個得不到,完全靠定功。
這是三種莊嚴入一法句,論上說,「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下面有曇鸞法師的註解,今天時間到了,明天我們看曇鸞大師的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