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五八集)  2013/9/3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45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七百六十二頁倒數第七行,最後一個字看起

  「九者」,這是《陀羅尼集經》裡面告訴我們,四眾弟子,這個四眾就是出家比丘、比丘尼,在家優婆塞、優婆夷,這四種,以鮮花,散花供養佛菩薩、供養塔廟,就能夠得到十種功德。前面八種我們學過了,現在從第九看起。「九者,得生彌陀佛國,七寶花上結跏趺坐,成阿鞞跋致」。這些經文非常重要,得十種功德,功德有多大,這個地方為我們顯示出來了。前面說,第六種裡頭,生生世世能遇到佛,能聞佛說法。這個第九種功德就非常殊勝,得生彌陀佛國,這講得很清楚,不是其他諸佛國土,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往生在七寶蓮花中,結跏趺坐,成阿惟越致。這句話非常重要,阿惟越致是法身菩薩,圓證三種不退。位不退是不退到凡夫,行不退是不退到小乘,第三個是念不退,念念趣向無上菩提,就是妙覺果位。

  這一條我們要重視,是阿彌陀佛在這部經上四十八願第二十願的成就,得佛力的加持,證得法身菩薩的地位。一般修行證得這個果位真的要無量劫,念佛人在一生就能證得,所以淨宗法門被稱為難信之法。為什麼難信?就在這個地方。怎麼可能在一生能有這樣殊勝的成就?憑什麼?這部經裡頭把一些道理給我們講清楚、講明白,你要問根據什麼?根據佛在大乘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淨宗理論根據確實就在《觀經》上的兩句經文,釋迦牟尼佛講《觀無量壽佛經》,這部經上講西方極樂世界的理論與方法,理論,佛告訴我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就是理論依據。因為是心是佛,所以佛在《華嚴》上為我們宣布,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為什麼?你有心,是心是佛。這個心是真心,不是妄心。

  真心的名詞在佛經上有幾十種稱號,為什麼一樁事情佛說這麼多的名相?這是佛說法的善巧方便,叫我們不要執著名字相。正是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頭教給我們,聽教、讀經,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來讀佛經,用什麼樣的心態來聽佛講經教學?馬鳴菩薩告訴我們,第一個,聽經要離言說相第二,聽經要離名字相第三個,聽經要離心緣相。為什麼?講經教學是生滅法,不是真的。什麼是真的?只有那個心是真的。為什麼?心不生不滅,凡是生滅都是假的。佛法因緣生,那底下一句,佛法因緣滅。因緣生,因緣有滅,所以佛法有生有滅。釋迦牟尼佛出現,大徹大悟之後講經教學,佛法生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到最後在這個世界上滅了,有生有滅。有生有滅不是真的。但是這個生滅法能幫助我們證得不生滅法,這就妙了,所以這個生滅法有不可思議的用途。我們藉著這個生滅法,佛法,用什麼方法?就是用看破、放下,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從初發心到如來地,這兩個方法相輔相成,妙極了!

  看破就是明瞭一切法的真相。一切法的真相是什麼?佛只用一個字,「空」。但是這個空不好懂,空不是什麼都沒有,我們是什麼都沒有叫空,佛法不是的,佛法的空叫真空,真空不空。為什麼?那個有是從空變現出來的。有是什麼?有叫妙有。妙有非有,妙有不是真有,不能說它是空,也不能說它有,這個才是事實真相。像什麼?像作夢。所以佛,大乘經裡頭,小乘經一樣,佛常常以夢幻泡影來比喻。夢,你說有沒有?你說沒有,作夢的時候像真的一樣你說它有,醒過來之後,痕跡找不到。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妙有,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是真空,這個真空是淨土宗所講的常寂光淨土,那就是法身,那就是自性,那就是真心。

  真心是一片光明,這個光我們肉眼見不到。為什麼光我們見不到?我們見不到的光太多了,見到的光太有限。現在都有一點科學知識,知道光是波動的現象,波長短不一樣。我們的眼睛只能看到極有限度的光波,適合我們看,比這個波長的看不見,比這個波短的也看不見。譬如X光有沒有?真有,我們肉眼看不見。紫外光我們也看不見,我們用上科學儀器把它顯示出來。這是我們已經知道的,那不知道的,不知道有多少!我們現在這個肉眼不行,有障礙天眼能量比我們大什麼人能夠把所有的光波,他沒有障礙,全部都能看見,叫佛眼法眼,法眼是法身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就沒有障礙,他什麼都能看見阿羅漢還不行,他比我們看的量大,看不到完全的。所以宇宙的真相,我們要相信佛所說的,慢慢證明。佛法是科學,為什麼說科學?科學要拿證據來。沒有證據,你聽佛說的,你要把它證明,你就成佛了。你要不能證實佛說的,你雖然知道,得不到受用,那不是你的,你是聽別人說的。佛法,信、解、行、證,這就是科學的精神,沒有證得的不算數,所以佛法要行。行,行就落實在生活,日常生活當中。

  佛教給我們,我們本來是佛。換句話說,佛本來就有智慧,這個智慧是究竟圓滿的,無所不知本來就有德能,無所不能,這麼大的本事自性就是真心,本來具足圓滿的相好。這三樣東西,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在極樂世界完全展現出來,你只要到極樂世界,你全都看見了。那到極樂世界,我們是凡夫,我們這肉眼有限,沒錯,但是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裡講阿鞞跋致,就是阿惟越致,阿彌陀佛幫助我們,加持我們,把我們提升到等同阿惟越致。這是不思議的境界,無法想像,是真的,不是假的。別人要修,把障礙統統去掉,性德才逐漸透露出來。我們這裡不要自己修,用不著你苦修,就用念佛的名號,生到極樂世界就證得阿鞞跋致,就得到,雖然是彌陀加持的,等於自己修成的。真難相信,難信能信,這個人是大智慧、大福德。信心從哪裡生出來的?從信仰阿彌陀佛生出來的,我對阿彌陀佛決定沒懷疑,我相信阿彌陀佛所說的話全是真實,從這裡來的。成阿惟越致菩薩。

  下面第十,「十者,成阿耨菩提。坐於七寶師子座上,放大光明。與阿彌陀佛等無有異也」。這第十個功德是成就究竟圓滿的佛果,《華嚴經》上所說的妙覺如來,地位在等覺之上,再上去沒有了,究竟的果位,證得,成佛了。成什麼佛?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我們念佛人要常常想著這樁事情,千萬不要忘記,我這一生成佛,成什麼樣的佛?跟阿彌陀佛平等,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是彌陀弟子,我修的是阿彌陀佛的法,我將來的成就跟阿彌陀佛一樣。這有經做證明,一點都不假,要努力爭取。

  對於這個世間決定沒有貪戀,能不能去,祕訣就在此地。如果對這個世間還有絲毫貪戀,你就去不了。怎樣沒有貪戀?必須把這個世界搞清楚,極樂世界搞清楚,兩個世界比較一下,我選擇哪個。怎麼樣搞清楚?以前不容易,你要去學許許多多的經論,還要有很好的緣分,有好老師,有好同學,慢慢覺悟,慢慢放下。我們比那些人幸運,為什麼?我們今天看到這個經本,會集本,古人沒見過,這是抗戰時期夏蓮居居士會集的,他會集這個經本時,我們才十幾歲,許許多多國內、國外的法師沒見過這個本子。第二個我們很幸運,看到黃念老的集註,這個集註可不得了,裡面濃縮了八十三種經論,佛經裡頭的精華,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抄集會成這部註解。這個裡頭的註解,字字句句都有出處,哪部經上怎麼講的,哪個論上怎麼講的,哪個祖師大德怎麼講的。讀這一部書,就讀了一百九十三種典籍,對於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你全都明白了,無論是事,無論是理,都搞清楚、都搞明白。明白之後,死心塌地就一句阿彌陀佛,其他全都不要了,決定得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薩,決定一生成佛,像阿彌陀佛一樣,不可思議。

  所以散花供養,我們在斯里蘭卡見到,在中國很少看到,中國不用散花,中國插花,插在水瓶裡,插花,經上講的是散花。我們在斯里蘭卡看到供佛,花瓣,一盤,小的是這麼小盆,大的是這麼大的盆,一盆全是花瓣,各種不同的花瓣。花表什麼?花表因,因為植物先開花後結果。我們用這些鮮花供佛,果報殊勝,果報是往生極樂世界,成佛作祖。

  下面講燒香,「燒香以為供養。《往生要集》曰隨力辦於華香供具」。供養具隨分隨力,不要勉強。為什麼?這都是外面的形象。外面形象表自己的心意,表自己的誠意,用這個來表達更重要的,是做給別人看的,這一點一定要知道。所以做要做得很認真,像舞台表演一樣,有劇本,有導演,不能有一點差錯,表演給社會大眾看。讓社會大眾看了,對於佛法,對於塔廟,對於佛菩薩形像,生起恭敬心,是這個意思。自己修行就不必要了。

  我們在蘇州,看到印光大師的關房,我看到關房裡面陳設非常簡單,只有一尊佛像,阿彌陀佛的佛像,也不高,旁邊一對蠟台,一盞油燈,一杯供水,再看到一個小木魚、一個引磬,其他都沒有。佛像後面牆壁上,印祖寫了一個字「死」,貼在佛像背後。這就是印光祖師對佛的供具,供養具。在這個裡頭修行,萬緣放下,一心一意念佛求生淨土。於是我們就很清楚、很明白的認知,寺院裡面的法會清淨莊嚴,是供眾的。記住供眾,佛代表大眾,為什麼?大眾本來是佛。這個意思很深,讓大家看到的時候,表面上看是供佛,實際上供大眾,真正的意思是供大眾。所以要用真誠心做,要用恭敬心做,真有功德,不是假的。平時我們自己在家修行,或者在道場修行,隨分隨力。

  花,這供具我簡單說一說,供花是什麼意思?花代表因,供果代表修證的果報,是用我們修行的果、功德來供,供佛,表法的意思,這就是花跟果,是這個意思。如果我們供花、供果,沒有修行,也沒有學經教,那就白供了真正有修行,有學習經教,認真學習,依教修行,不供也都供了,沒有這些形式,那也真供養了。要明白這個道理。

  供具裡面不能少的,最重要的是一杯水。水供養在那邊,最好用玻璃杯,現在一般寺廟用水晶杯,很好,透明的。表什麼?表心,我的心像這個水這麼清淨,像水這樣平等,它代表我們的清淨平等心,這是真供養,是無上的供養,是第一供養。這是供養水。另外供養是燈,燈代表什麼意思?燃燒自己,照耀別人。蠟燭最明顯,你看燃燒自己照耀別人。油燈點燃了,慢慢油點乾了,它是什麼意思?毛主席講的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就表這個意思,捨己為人。那我們修行,苦修修行,將來證果成佛了,成佛幹什麼?成佛為教化眾生,為人,不是為自己。修行很辛苦,教化眾生比修行更辛苦。你想想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誰做到了?佛做到了,菩薩做到了。真正做得究竟圓滿是佛菩薩,佛菩薩做出最好的榜樣。這是供具裡面,燈明,燃燈供佛。

  總而言之,佛教所有的設施是教育,是教學,是表法的,絕對不是多神教。我們簡單舉個例子,進入寺院第一個是山門,你從山門進去,山門是大門,進去第一眼看到的彌勒菩薩。彌勒的塑像都是塑的布袋和尚,布袋和尚中國人,出現在五代後梁的時代,出現在浙江奉化。這個人從哪裡來的?不知道。年歲多大?沒有人曉得。他圓寂的時候在奉化,《高僧傳》裡頭有記錄,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每天出去化緣,口裡頭唱的一些歌都是佛法,他用這種方式教化眾生。有人向他請教什麼是佛法,他把布袋往地上一放,兩個手一伸掌,人家曉得,這放下。那放下之後怎麼辦?他把布袋撿起來背在身上走了,一句話不說。這裡頭意思表現得很明白,放得下,提得起,這就是佛法。放得下,是你自己的煩惱、習氣、業障提得起是大乘佛法,教化眾生。他入滅的時候向大家宣布,告訴大家,他是彌勒菩薩化身來的,說完就走了。這在佛教的規矩,這就是真的,說了不走是假的,是騙人的,說了就走,那這不是假的。在歷代確實有不少高僧大德,臨終的時候宣布自己來歷,從哪來的。

  不像現在,現在,我在美國的時候,美國各種宗教很多,大大小小的我聽說將近兩百多個,宗教自由。有許多佛門的,漢傳的,藏傳的,還有南傳的,有許多人宣揚自己是什麼菩薩再來的。我去的時候有人告訴我,問我是真的、是假的?我說他說了就該走,不走怎麼還在?還在就不可靠,說了就走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他不會欺騙眾生,他走了,你再找不到他了。布袋和尚走了,宣布彌勒菩薩是他,大家只好造他的像紀念他。把他放在當中代表是什麼?你一進寺廟頭一個看到他,代表祖師大德為別人解答的,有人問佛教是什麼,祖師說得很好,佛教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彌勒就代表這個,慈悲為本,滿面笑容。學佛要學到滿心歡喜,滿面笑容,對待任何人,清淨平等心對待,這個條件才能入佛門,才能學佛法,表這個意思。所以把他表在門口接引大眾。

  旁邊四大金剛,護法神。這四大金剛原來是婆羅門教的,不是佛教的,我們佛門這些大德把他請來做護法神,釋迦牟尼佛給他一個稱號,稱號是表法,他就變成菩薩了。東方天王叫持國天王,持是保持,國是國家,護國護民,手上拿的琵琶。我們這裡供的有四天王,琵琶是樂器,是不是他喜歡唱歌?不是的,他那是表法,弦樂器弦要是緊了,它會斷鬆了,彈不響一定要把它調到最恰當的處所,把它調,音色才調得美妙。那個最恰當的就是中道,所以它代表中道,跟中國古聖先賢講的一個意思,中國人講中庸,佛法講中道。中庸之道,不能過分,也不能不到,不到,失禮,過分,那就出問題了,恰到好處。處事待人接物,你能夠都做到恰到好處,你的家會興旺,你的事業會發達,你的國家會強盛,你的社會會安寧,表這個意思。你看看,講中。那我們中國的文字也表這個意思,中國人常講的,哪個人都知道、都希望,忠孝傳家。你看這個忠是什麼意思?心上面是個中字,心要放在當中,不能有偏,不能有邪,不偏不邪這就是真心,用真心來盡孝道,這就是忠孝傳家,這中國文化的大根大本,表這個意思。

  南方天王,南方叫增長天王。增長是什麼?佛法裡面叫精進,中國古人講的日新又新,天天要有進步,不能墨守成規。現在講創新,創新不行,中國不講創新,講推陳出新,在舊的方面再出新的。像古樹發新芽,我們在斯里蘭卡看到佛的菩提樹,釋迦牟尼佛成道那個菩提樹到現在二千五百多年,年年還發新芽,年年長新的葉子,這個好,這它有根,世世代代的進步。進步從哪裡進步?從底下的根往上進。不是創新,自己去種一棵新樹,不是這個意思,在老樹上發新枝,日新又新。我們用這個樹來比喻,這個樹根、本幾千年,斯里蘭卡的菩提樹是印度佛成道這棵樹分枝分過去的,阿育王的女兒帶到斯里蘭卡去的,二千三百年前。印度的菩提樹沒有了,斯里蘭卡這棵現在還在,二千三百年。二千多年的老樹,每一年它有新的枝幹生出來。

  像中國,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有文字記載的四千五百年,黃帝發明文字。我們讀中國的歷史,中國像一棵老樹,古聖先賢經典,經典是永遠不變的,經典的講法是會變的,怎麼解釋是有變的。為什麼?每一個朝代都有人註解,我們讀了不一樣。如果是一樣就不必解釋了,那就是那個原理原則,在什麼時代是應該怎麼用法,活的。這個老樹是永遠不死,應用在生活上,每個朝代有每個朝代的用法,有每個朝代的講法,這叫推陳出新。我們這個新是有根據的,不是自己創立的,不是的,有根有據。漢朝的這些大儒,他們註解的六經,根據古人的,古聖先賢的到唐朝的時候,又有很多創新的東西,根據漢朝的明清也有很多創新的,根據唐宋的。統統有根據,所以它不出事情,它能給社會帶來長治久安,道理在此地。

  如果不要古東西,我重新再栽棵樹,毛病出來了,沒辦法來拯救。所以中國人講的進步,佛法講的增長,它是根據頭一個中庸之道,有根有據,不是把前面丟掉,我重新來做個根,不可以的。你成佛可以,你不成佛不行,不成佛,你的智慧、德行不圓滿、不究竟,你不是真的。你裡面還有意識在裡頭,還有妄想在裡頭,那個東西就不是好東西,再好看,裡頭有病毒。古人一脈相承下,沒有病毒,決定靠得住。

  推動傳統文化應用在現代的社會,可以幫助這個社會解決問題,不懂得這個原理原則不行。我們看到現在,有些古書有新註,這新註我們一看有問題,原因在哪裡?他對於古註沒有基礎。他創的新的解釋,也許能解決現在(目前)五年、十年的問題,後面問題出來,他就無能為力。中國古人他有根據,前人的依據,他的東西至少能夠解決五十年到一百年的問題。這叫智慧,也就是說他有眼光,他能看得遠,看到過去,能看到未來。

  佛法常說,學佛沒有前後眼,你也得不到佛法。所謂「前後眼」,你能看到過去,你能看到未來,你才知道我學的這部經,我學的這個法門,我怎樣用它,不但幫助我解決這一生生活上的問題,讓我得自在、得安樂,而且真正幫助我提升,指出我一條光明的道路,我將來一定會到達。這個學佛就有樂趣,嘗到法味。孔子也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悅是快樂,快樂不是名聞利養裡頭來的,不是外面刺激來的,內心生出來的。內心生什麼?喜悅,就是智慧、德行,快樂從這來的。傳統文化裡頭有,有這種喜樂,佛法裡頭更殊勝。如果沒有真正的喜樂,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要做不到這一點,自古至今那麼多人學佛,就不可能。誰不希望生活在快樂的環境裡?沒有真正的喜樂,決定不能長久。所以從這個地方我們證實,古聖先賢跟佛法它有它的價值存在。現在人疏忽了,把它看成迷信,對它了不了解?不了解,不認識,人云亦云,不去研究它,不去了解它,這叫當面錯過。

  四天王表法,東方、南方顯示出來了。東方持國,用現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負責任,盡職,負責盡職。中國人講五倫十義,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你是什麼樣身分,你要盡到你的責任,負責盡職,中庸之道。事業,講行業,由你自己去選擇。現在人選擇的都是怎樣升官發財,以這個為標準。古人不是的,古人的選擇,第一個是自己的歡喜,愛好第二個是為社會、為人民服務,以這個為目標。釋迦牟尼佛的選擇,是選擇教學。要說他的身分,他是王子,父親是國王,他是繼承王位的。十九歲他捨棄王位的繼承權,捨棄榮華富貴的生活,他離開家庭去求學。印度所有的學派,所有的宗教,他統統都學過,學了十二年,對這些東西全盤了解。認為什麼?不究竟,人的根本問題沒能解決。所以放棄了,到菩提樹下去入定。這個入定是婆羅門教,四禪八定,當然釋迦牟尼佛四禪八定統統修滿了,他現在要突破四禪八定,要更上一層樓,婆羅門教到四禪八定就為止,再上面沒有了。他這一突破,發現法界虛空界裡面有無量的世界,有無量諸佛剎土。這才真正把問題解決,找到自性了,找到自性就解決了。

  我們在中國,讀《六祖壇經》,看能大師一生的行誼,我們能夠體會到,釋迦牟尼佛那個定到什麼程度?能大師講絕了,他用二十個字描繪自性,自性什麼樣子,第一句話說「本自清淨」第二句話,「本不生滅」,不生不滅第三句話,「本自具足」第四句話,「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他到這個地方,到這個地方就證得圓滿末後一句,「能生萬法」,整個宇宙就是從這變現出來的,他真的把根找到了。你看二十個字,理、事都交代清楚了,五祖一聽,衣缽馬上就給他,他就是第六代祖師。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亦如是,也是在這個境界。惠能大師只講了二十個字,釋迦牟尼佛也做了報告,他的報告詳細,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佛開悟的時候定中講的。釋迦牟尼佛細說,能大師是略說,細說跟略說裡頭內容完全相同。換句話說,《華嚴經》濃縮,就這二十個字能大師二十個字展開,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所以開悟之後沒有一樣不通,你要是問惠能大師原子彈怎麼造法,他會,他不是不會,他什麼都會,真的是全知全能,中國人講萬德萬能。

  佛說這種萬德萬能不是他一個人獨有的,每個人都有。你怎樣證得它?阿羅漢證得局部,沒有完全證得,局部。菩薩證得多分,佛證得的是圓滿,都要走覺道,覺道就是佛道,佛所走的這條路子叫覺道,清淨平等覺。條件是清淨心、平等心,沒有清淨平等心,你走的道路是迷,迷而不覺有清淨平等心,覺而不迷。所以先決的條件是要修清淨平等,不修,沒有清淨平等的,搞一輩子都是迷惑顛倒,都莫知所云。

  修,很多人把修福當作學佛,錯了。真正善心善意修福,來生人天福報,出不了六道輪迴。怎麼修法?佛慈悲,講得很清楚,講得很明白,你睜開眼睛會看嗎?會。看的時候別著相,看得很清楚,智慧,不執著,這就對了。不執著是什麼?你的心清淨。執著是染污,你清淨心沒有了。我沒有執著,我用清淨心看,這是什麼?這是阿羅漢的境界,這不是凡夫,這是真正佛法。不分別了,不但我不執著,分別都沒有了,一視同仁,那是菩薩的法眼。

  修行要在生活當中修,離開生活到哪裡修?山上挖個洞,去那裡修,修個十年、二十年,一下山馬上就迷惑,貪瞋痴慢出來了。不行!真正修行,紅塵裡頭修,火中的蓮花才可貴,水裡蓮花不稀奇。烈火當中,這就是現在的社會,烈火,在這個裡頭不染著,保持你的清淨平等,這個功力超過古人。因為古人誘惑沒這麼大,他那個火不旺,現在的火非常旺,愈旺愈殊勝。古佛也佩服你,你經過這樣的鍛鍊,在他們不行。在五欲紅塵裡頭鍛鍊,練到什麼?練到樣樣都不沾染,你就通過了。順境裡面沒有貪戀,順境、善緣沒有貪戀逆境裡面,逆境、惡緣沒有瞋恨,這叫修行。念經念佛,每天磕頭,算不算修行?不見得。真正修行,七情五欲看破了,不再沾染了。跟大家在一起有說有笑,有歡樂也有悲哀,那是什麼?恆順眾生。如果不恆順,佛不能學,都學成木頭了,都沒有感情,變木頭了。佛菩薩,你看他有情有義,他把這個世間法做得那麼圓滿,心地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叫正法,這叫真正修行。所以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關鍵就在這個字那人在世間,他在世間迷。佛跟眾生就這兩個差別,佛不離世間覺,世人不離世間迷。迷在裡頭,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覺了,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樂,沒有煩惱,沒有習氣,沒有分別執著。

  所以東方、南方表法說了之後,西方跟北方是方法。西方天王,廣目,教你什麼?多看,看清楚,看明白,不要迷惑。廣目天王手上拿的是蛇,或是龍。龍、蛇代表什麼?龍蛇多變,變化很大。右手拿個珠子,這個珠是什麼?珠是不變。龍、蛇代表現在社會,代表人事,你看這個社會人跟事千變萬化,它千變萬化,你如如不動,以不變應萬變,怎麼變也不能干涉我,也不能影響我。這是什麼?這叫定功。北方天王拿的是傘。傘蓋表什麼?現在人講的防止污染,傘蓋防止污染。今天大家都知道,地球污染嚴重,到處都講環保,三十年前環保意識不明顯,這些年來愈來愈明顯。有人問我,政府提倡管不管用?我說不管用。為什麼不管用?防止染污從心地防起,心沒有防,外面事防,收不到效果。首先要懂得防止心、念頭、思想的污染,這個重要。

  污染根源從哪來的?我講個最直接的,力量最巨大的,電視、網路,從這來的。這個不是我發現的,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的。那個時代還沒有彩色電視,黑白的。有一天老師給我講課的時候,指著這個電視,他說你要注意這個東西,這個東西可以興旺國家民族,也可以滅亡國家民族。它本身沒有善惡,它播出的內容影響太大。如果播出的內容是負面的,對於整個國家民族,真的會滅亡。他舉美國為例,中國還沒有進步到美國那個樣子,要小心謹慎。六十二年前提出來的。六十二年後今天的社會,他老人家沒有看到,但是他都想到了,都說出來了,統統應驗了。

  湯恩比也是有遠見,在一九七0年代,就看到現在的社會,如何挽救?說中國孔孟學說、大乘佛法。很多人不懂,西方多少專家學者對湯恩比這個話持懷疑的態度,我見過很多。為什麼?看不到了,在中國沒有了,中國西化了,學外國人。要我們說,我們也說不清楚。幸虧唐太宗編的《群書治要》出現了,這個東西出現之後,我是無比的歡喜,真有救了,可以證實湯恩比的話沒說錯,真的有東西在。我只是懂得一些原理原則,方方面面的理事把它說透,我做不到,我沒有這個能力,這部書行,有這部書,理論、方法、經驗統統都有了。習仲勛老先生在這個書上題了四個字,「古鏡今鑑」。這一面鏡子,古老的,代代相傳的,照照今天的社會,這個鑑是照,我們今天拿來照照自己,就知道自己問題在哪裡,如何解決這問題。

  所以你看四大天王,婆羅門教的神,釋迦牟尼佛把他請來做表法,護法神,這四樣就能護自己。負責盡職,行中道,每一天精進,你就不會落後。要把這個世界現象看得清清楚楚,掌握住,千變萬化,我有不變的原則。不變的是什麼?倫理、道德、因果,再加上宗教教育,這不變的。佛教的經典,一個字都不能改動,但是其他的宗教經典常常改動,佛教經典不可以改,中國古聖先賢留下的經典不能改,一個字都不許可改的,那是什麼?真理。我印《古蘭經》,我印老本子。《古蘭經》在中國有十幾種譯本,我找最古老的,王靜齋阿訇,民國初年用文言文寫的。為什麼?古人,古人可靠,古人心地慈悲,心地清淨,名利心不重,所以他的東西就靠得住。現在人是知識豐富,那是什麼?妄想多,雜念多,這個東西對於智慧產生障礙。人要學智慧,要清淨、要平等,清淨平等決定生智慧。這是講供具。

  下面《會疏》說,「若人燒美香」,美是好香,「魔倫趣他方」。倫是同類,所有這些魔都離開了。「佛神歡喜守」,好香的地方,佛歡喜,正神歡喜,「修善必成就」。修善要善緣幫助你,佛、神(就是正神)幫助你修善,魔會離開。燒香裡頭,香是一種增上緣,真正的因是什麼?是自己真誠心、恭敬心。真誠、恭敬,魔看到不好意思,離開你,他也有良心,他有佛性,雖然是魔,看到你做好事,不好意思,你真的是好人。你不是個好人,他瞧不起你,欺負你真正是好人,他也佩服你。

  下面舉比喻,「如那乾訶羅國大王,遙向佛生國焚香作禮。香煙直至佛精舍,如白琉璃雲,繞佛七重,化作金臺。具如《觀佛經》說」。經文的意思很明顯,那乾訶羅國的大王,向著佛出生的,就是迦毘羅衛國,現在在尼泊爾,焚香作禮,真誠心,讓香煙能夠傳到很遠的距離,到佛的精舍。這個香煙像白琉璃雲,琉璃是透明的,佛聞到了,繞佛七匝,七重就是七匝,化作金台。這是一種瑞相。「又《大日經疏》曰燒香是遍至法界義」。一個光,一個香,光遍照法界,香普薰法界。我們今天因為煩惱,把我們的能力障礙住了。西方極樂世界的佛光有沒有照到我們這裡?肯定照到,我們的眼見不到。極樂世界七寶池的寶香,寶樹所放的香,也是普薰法界,我們這個地方沒有聞到。不是沒有聞到,是我們的煩惱、業障障礙了我們的自性,香、光確實在眼前,不見不聞。偶爾有特別的緣分聞到異香,很多學佛的同學都有這個經驗。初學跟老修都會常常有,初學是佛菩薩、天神來鼓勵你,讓你聞到老修是感應。

  我自己就有很多次這種經驗,初學佛的時候,我是住在營房,軍事機關,那個時候營設置在鄉下,很偏僻,後面是山,距離我們最近的村莊大概兩公里,也就是兩公里之內沒有人家。我那時候初學佛,晚上讀經,聞到檀香味。我們自己沒有燒香,附近兩公里外才有居住的人家,他們燒的那個香飄兩公里,不可能。這香味從哪來的?而且很多次。我認識懺雲法師,懺雲法師就問我有沒有這一類的事情我們經歷,我說有,我說不知道什麼原因。他告訴我,他說這是一般來講,天人,天人從空中過,你在這裡讀經,他停一下,在這裡來聽,合掌、讚歎,是天人身上的香。還有一次我在美國,也是晚上,秋天,月光非常之好,我在陳大川家裡,有六、七個學佛的佛友,在院子裡面喝茶聊天。忽然一陣異香,每個人都聞到,大概有三、四分鐘這麼長的時間。這個附近沒人燒香,而且它不是像我們燒的檀香的味道,不是的,很香,很好聞,沒有聞過。當時這些人問我,這香怎麼回事?我就想起懺雲法師告訴我,我說我們在這裡討論佛法,不是談別的,在討論經教,我說可能有天人從這裡過,也是歡喜,合掌恭敬,以這個寶香來供養我們大眾,讓我們對於佛法產生信心。確實有不思議的境界出現,還有人見到佛相,見到菩薩,這都是真實的,都不是假的,你不能說它沒有。愈是親身經歷,就不會懷疑,不是聽說的。所以《大日經疏》裡頭說,燒香是遍至法界義,這是真的。我們最初不相信,學了幾十年明白了,真的是遍法界,光遍法界,香也是遍法界。因為這個光跟香是從自性裡面生出來的,不是其他的,自性裡面生的,沒有不遍法界的。

  下面舉例子,「如天樹王開敷時,香氣逆風順風,自然遍布」。這在佛經上說的,欲界天王,從四王天、忉利天,跟我們人間關係最密切,距離最近的就是忉利跟四王天。「菩提香亦爾,隨一一功德,即為慧火所焚,解脫風所吹,隨悲願力自在而轉,普薰一切,故曰燒香」。天樹王,參考資料裡頭有,是「忉利天上之波利質多樹也。此樹為樹中之王,故名曰樹王。猶言牛王、鵝王等」。「後疏」,就是《大日經疏》,裡面所說的意思更好,把燒香的理跟事,「旨趣更深」,也說得更明白,意思很深。菩提香亦爾,菩提香是從自性生出來的。我們修功德,無論修什麼功德,性香,自性的性香,都會隨著功德向外散發。這裡講得很好,智慧是火,解脫是風,隨著自己的悲願,我們的悲願,希望自己的功德能供養諸佛如來,能利益一切眾生。這都是燒香的理跟事。

  下面,「第七、以此迴向,願生彼國」。以此指上面種種修學的功德,用這個功德來迴向,願生西方極樂世界。「迴向發願之緊要,已於上輩往生文中,略作註釋」,講得很多了。在這個地方念老說,「茲簡錄慈照宗主勸人發願偈於下」。慈照宗主,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宋朝時候的人,也是專修淨土,淨宗一代的大德。他的發願偈,「持戒無信願,不得生淨土」,這是勸有些持戒很清淨,他不相信淨土,他沒有發願往生,這個持戒功德就不能往生。如果持戒有信願,他決定得生。他不能生淨土,「唯得人天福,福盡受輪迴」。持戒修福這是因,將來得人天福報是果,福享盡,還要繼續不斷再搞輪迴,這不能不知道。

  又有一首偈說,「發願持戒力,迴向生樂國。如是各行持,千中不失一」。一個人有信、有願、有持戒,有信有願,持戒念佛,迴向往生極樂世界。如是,像這樣的人,各個的行持,一千人修學,一千人往生,一個都不會漏掉,跟善導大師所說的「萬修萬人去」是一個意思。最重要的,真信真願,我念佛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求生極樂世界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所修的一切功德,統統都迴向往生極樂世界,不求世間果報,這個人決定往生。

  下面《會疏》裡面說,「迴向願生者,如上諸善迴向,則必作生因。若不迴向,則不作生因」。都是顯示迴向發願不能少。迴是回頭回轉,向是方向。一般人修福、念佛求什麼?求名聞利養,求世間的福報,升官發財,子孫興旺,他都求這個。更高一點的,求生天,享天福,沒有想到往生淨土。這個真錯了!生到淨土是究竟圓滿,福德、智慧、相好與佛等齊,平等,跟佛一樣。這個緣分非常稀有,我們得要認識清楚。

  再看後面這一段,「往生果德」,中品往生的人,他到極樂世界他得到些什麼?

  【其人臨終。阿彌陀佛化現其身。】

  阿彌陀佛的化身。

  【光明相好。具如真佛。】

  跟真佛一樣。

  【與諸大眾前後圍繞。現其人前。攝受導引。即隨化佛往生其國。住不退轉。無上菩提。功德智慧。次如上輩者也。】

  中輩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他的功德智慧比上輩往生的人次一等。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其人臨終,阿彌陀佛化現其身』,阿彌陀佛接引往生的人,全是化身。真身,真身在極樂世界沒動,還在講堂講經說法。真身,從真身變化無量無邊的化身。為什麼?十方諸佛剎土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那些人源源不盡,太多了,每一個往生的人,佛要現一個身接引他,一個不漏,這是化身佛。化身跟真身沒有兩樣,化身是從真身,真身就是報身,報身的真身是法身,法身沒有形相,報身有形相,住實報莊嚴土。世尊在《觀經》裡面為我們介紹,阿彌陀佛的報身,身有八萬四千相,不是三十二相,不是八十種好,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個好放八萬四千光,每一道光裡面有諸佛菩薩講經說法。我們生到極樂世界,見這樣的佛身。見這樣的佛身,自己得的身相跟阿彌陀佛相同。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生到那裡,每個人相貌完全跟佛一樣,沒有好醜的分別。在這個世間相貌好的,顯得有驕傲相貌不好的,顯得自卑,叫人生煩惱。所以阿彌陀佛說,我這個世界相貌都一樣,大家不生煩惱。標準的相是他自己的相,跟自己相完全一樣。

  這樣又給我們帶一個困惑,那一樣到底誰是佛?誰是菩薩?沒有關係,到那裡個個都有神通,都有菩薩的法眼,你決定不會認錯。而且真的神通廣大,生生世世跟你有緣眾生,你全都認識,這些人他們比我們早到極樂世界,已經在那邊了,見面就認識。所以極樂世界好,極樂世界熟人多,而且這些熟人全部都發了菩提心,沒有一個惡念,這些同參道友幫助你精進,幫助你提升。在這個世間,看得順眼的人不多,看不順眼的很多,極樂世界沒這個現象。說明兩個世界的比較,應當要發願往生。

  下面引《圓中鈔》的解釋,《圓中鈔》,幽溪大師的,「真佛者,彌陀之應身也,化身則從應身,又變化其身,而來接引」。這是《圓中鈔》裡頭的解釋。《會疏》,這日本祖師他的解釋,「具如真佛者,如《觀經》中,上輩三人臨終時,皆言阿彌陀佛及與化佛來迎此人。故知真佛,指上輩所見佛也。餘例上可知」。這個解釋,這日本祖師解釋的,也解釋得好,也說得很有道理。他說這個真佛是上輩往生所見的,上輩往生所見的是應身佛。應身佛從哪裡來的?真佛變現出來的,叫應化身。

  在我們這個世間,把應化身區別,應身是到這裡來降生,像釋迦牟尼佛,二千五百多年前他在印度出生,住在世間八十年,這叫應身。那化身,化身時間不長。我們看《虛雲老和尚年譜》,老和尚朝山,從普陀到五台,三步一拜,以這個功德迴向給他的父母。走了三年多,三步一拜,路上兩次生病,而且都在曠野,就是附近沒有村莊,這非常危險。一個乞丐救了他,這個乞丐兩次跟他住在一起,一個多月,照顧他,給他山上找草藥,給他治病。這個人是化身,文殊菩薩的化身。所以虛老和尚非常感激他,那個時候虛老四十多歲,非常感激,他示現個要飯的叫化子,兩次救了他的命。他問這個叫化子名字,他說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他叫文吉,住在五台山,他說五台山的人都知道我。他到五台山去問,沒人知道,到寺廟裡面去問和尚,和尚告訴他,文殊菩薩化身。他恍然大悟。人真正發心,遇到急難的時候,佛菩薩化身來照顧。這不是假的,絕對不是虛老和尚打妄語,絕對不是的。所以應身是到這個地方來,時間長,成熟的眾生很多,需要用應身。化身,一、二個特殊緣分用化身,事情辦完了就沒有了。報身常在,常住在極樂世界,常在。所以有說以報身為真身,有說以應身為真身,能講得通。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